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评课稿

时间:2022-06-04 07:51:41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评课稿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事件多、涉及到的人物也多。竹西中学的王老师在讲本课时是以成语连线题导入:

  一箭之仇齐桓公

  退避三舍晋文公

  一鸣惊人楚庄王

  采用成语故事导入,方法很新颖,既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又可吸引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以后我上课时可以借鉴此种方法。

  在讲授新课时,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平王东迁,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221年)两个时期。补充“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春秋”名称的由来是孔子整理编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而“战国”名称的由来始见《战国策》,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呢?让学生根据书本来回答。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老师补充了史学上的另一种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让学生找出两种说法中相同的3个人物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很自然地过渡到讲解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过渡极为自然。老师提问:“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他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

  学生讨论回答,最后教师总结:1、地理位置优越;2、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3、重用管仲,进行经济改革。

  在讲晋文公和楚庄王两位霸主的时候,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来描述城濮之战的惨烈和体会楚子问鼎的别有用心。

  在讲战国七雄这一标题时,首先介绍战国七雄的由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在幻灯片上打出战国形势图。由学生根据形势图,归纳巧记的方法。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各式各样的口诀应有尽有,最后老师给予肯定并总结:“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最后一个标题是:合纵连横。就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讲,对于他们而言,太过于抽象。所以王老师在处理时,是结合地图解释:什么是合纵?(六国联合对抗秦);什么叫连横?(秦利用各国矛盾,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原则),使学生一目了然。以张仪的故事为例,让学生自己说出什么地方体现合纵?什么地方体现连横?学以致用,及时巩固。最后及时复习本课的内容以一条讨论题“东周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战争?”落幕。

  听后感: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的处理,王老师采用的方法极其独特,大都采用成语故事,然后再将这些成语故事串联起来,就构成了本课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教师始终处于引导的位置,采用探究、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评课稿】相关文章:

评课稿-《走进青春》评课稿08-02

课赛评课稿12-17

心理课评课稿01-18

《掌声》课评课稿07-30

课赛评课稿03-08

复习课评课稿04-08

语言课评课稿04-23

小学美术评课稿-《动物面具》评课稿07-31

小学美术评课稿 盘盘转转评课稿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