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随笔

时间:2022-06-12 00:44:41 音乐 我要投稿

音乐教育随笔(11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说到随笔,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教育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教育随笔(11篇)

音乐教育随笔1

  在新西兰,幼儿音乐教育的模式和我国有很大不同。幼儿园老师和家长都很重视对孩子在音乐活动过程中探索精神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本文就针对这两方面提出一些看法,供爸爸妈妈们参考。

  一、音乐与孩子的探索精神

  它们会发声吗

  家长经常鼓励孩子探索身边的物品,看它们能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任何物品在孩子眼里,在孩子手中,都会成为神奇的“乐器”。如手拍桌椅的闷闷声,小棒敲打玻璃的清脆声,敲打铁器的悠扬余音等。通过对各种物品的摆弄敲打,孩子便会对不同音质的强弱、高低、长短有了切身的体验。这个过程也正是孩子对周围世界的探索过程。

  自己做“乐器”

  鼓励孩子亲手制作“乐器”。如将橡皮筋套在小碗上、杯子上,轻轻拨弄便会发出动听的声音。并且,孩子还可由此探索奇妙的振动现象。通过自制“乐器”,孩子肯定会更加积极地走进音乐,去探索这个神奇的未知世界。

  听听大自然的歌

  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让他们在更广阔的世界中探索音乐。带他们感受树叶“沙沙”的轻巧,小鸟“瞅瞅”的婉转;带他们到小河边,让他们感受溪流“哗哗”的欢快,青蛙“呱呱”的嘹亮;海浪“唰唰”的激越……这些都是极其生动的音乐教育素材,孩子既乐在其中,又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陶冶。

  二、音乐与孩子的表达能力

  用语言来表达

  在孩子探索各种声音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和对音乐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如孩子在玻璃杯上敲出了清脆悦耳的音乐,开心地笑了,可他不知道,或者不习惯于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家长就要通过提问的方式──“你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它使你高兴吗?”或者直接告诉孩子:“你刚才敲出了清脆的音乐,你真开心!”从而使孩子逐渐养成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体验的好习惯。

  用身体来交流

  家长要经常用非语言的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培养孩子的非语言交流能力。在教孩子儿歌时,家长不要仅满足于孩子记住歌词,学会旋律,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感染力的形体语言,如眼神、口型、表情、手势、体态等,让孩子体验到歌曲的美妙和可爱,从而愿意学,更愿意用他们喜欢的表情、动作,把自己对歌曲的体验表达出来,和家长进行非语言的交流。

  当然,在音乐活动中,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能力远不只探索和表达两种;这些能力的培养也不仅在音乐活动中。只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引导,时时、处处、事事都是教育的好时机。

音乐教育随笔2

  一、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二、在教学过程中,本着让学生从要我学----我想学----我要学这一过程进行转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对教材的目标进行了设定。并根据初中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而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安排了本学年的教学计划,精心编写了各个年级各个课时的教案和导学案,配合学校强势推进教学改革。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一方面在教学模式上采用一些适时有效的设问,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实物展示与课件相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在课堂活动中,我会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能够在课堂中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

  三、本学年除第一单元是唱歌课外,其他单元不是创作就是器乐或欣赏,比较枯燥难上,学生的兴趣也不太高,教学比较难开展。我就大胆的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表演,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有了提高,课堂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如:复习四分音符时让学生用走来感知;八分音符让学生用跑 来感知,这一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

  四、配合学校政教处,成功的举办我校第二届花样年华艺术节,并成功出演节目吉他独奏《爱的浪漫史》。此次艺术节的文艺演出活动给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潜能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使他们懂得团结协作的巨大力量和重要性,同时也得到广大师生及各界社会人士的好评,还向社会各界大力宣传了我校的.形象。

  五、努力学习,加强修养。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要是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适当地接触一下电脑音乐。此外,我还很注意自身的学习。如:练习专业技能;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上网查找有关教育工作站,并精心创建了自己的音乐博客与各地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很好的学习和交流。

音乐教育随笔3

  如何正确评价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得与失,胜利与缺乏;如何认定那些是本,那些是末,那些该坚持,那些该修正,那些该“重唱”,那些该“清吟”,这不只是我们幼儿工作者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共识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幼儿的素质能否健康、全面发展的大问题。因此,本文就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得与失从大处作些初浅的检讨。

  要评价幼儿音乐教育的得与失,我们首先要明确评价的依据是什么。依据是什么?概括地说,是素质教育;具体地说,是挖掘、发现、发展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喜好,萌发幼儿初步地感受美、表示美,同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我们这里讲的素质不只是单纯的音乐素质,而且是作为社会人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就幼儿音乐教育而言,前者是动身点,后者才是真正的归宿。据此,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得失大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划一有余,宽松缺乏

  自由宽松的环境对幼儿的'健康生长极为有利,而音乐教育正是发明自由宽松气氛最具优势的途径。这已经越来越被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例如,音乐教育时间的增加,活动内容的丰富,器具设施的完善,等等,对发明自由宽松的育人环境无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管得多统得死。比如,活动室里设有“音乐角”、“娃娃电台”、头饰、彩带、节奏乐器等。设置这些音乐器具的初衷本是供小朋友各取所需,自由发挥用的,但当他们果真依凭各自的兴趣和喜好,展开自由的翅膀敲敲打打,又跳又唱时,我们教师又觉得他们的杂乱无章应加于干预。教师或者说:“来,跟着老师打三拍子。”或者说:“大家一起奏《娃哈哈》好不好?”。对幼儿实施规范教育无可厚非,但是在幼儿自我表示发明欲望正浓的时候,教师加以“划一”与“规范”,这很难说不是对幼儿发明力的抑制,也很难说不是对自由宽松的气氛的悖逆。其结果是,这种过于“正规化”的环境给幼儿带来的不是自由宽松的情绪,而是紧张和压力,最终导致幼儿对美的体验与他们的活动相分离。

  二、求同思维多,求异思维少

  幼儿是最具发明力的。他们心灵美好,想象丰富,思维活跃,这是先天富予他们的精神财富。我们幼儿工作者就是要善于发展他们这些良好的素质,而不是加以限制,更不应以成人的社会俗见去求同。

  有关研究标明,幼儿虽喜欢模仿,但就思维方式而言,他们更擅善于求异思维,因为他们的思维很少受到成人和世俗的影响。擅长求异思维,这是一种很好的品质。可以这样说,没有求异思维就不可能有发明发明。

  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我们已自觉不自觉地把培养幼儿思维能力贯穿其中,尤其是对求同思维的培养比较突出。这无疑是对的。但是,我们却忽视了求异思维能力的培育。比如,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往往爱保办代替;又比如,音乐活动中,要求幼儿模仿的多,发明的少。例如教舞蹈,先是教师范跳,然后幼儿跟着模仿,教师出右手,幼儿就得出右手,教师手型是兰花指,幼儿也必需是兰花指,教师表情是笑得,幼儿的表情就不能是不笑的……如此这般,久而久之,幼儿的音乐活动与他们的思维很难同步,思维的方式则逐渐地趋于求同,他们原先具有的求异思维的良好品质日渐淡化,最后导致唯老师是真这样的“一种模式”现状。

  三、重视人人达标,忽视因材施教

  由于年龄因素,幼儿园教育活动多以音乐活动为主。比较而言,幼儿在音乐方面所受到的教育相对的多一些,全面一些,幼儿在这方面发生的兴趣也相对浓一些,普遍一些,尤其是他们在幼儿园阶段所学的音乐知识、技巧往往已达到了小学一年级的水平,为他们从幼儿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在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却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大家唱的是一个调,奏的是一个音。在这方面有特长的是这样,没有特长的也是这样,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没有得到应有的贯彻。具有音乐才干的儿童,往往在幼儿期就显露出来了,表示在绘画、文学、语言、计算等方面,特别是音乐才干的表示更为突出。研究发现,音乐才干在幼儿期之前和幼儿期中期出现最多。

  最早表示音乐才干的年龄阶段

  性别 三岁以前 三至五岁 六至八岁 九岁以后 合 计

  男 22.4 27.3 19.5 30.8 100%

  女 31.5 21.8 19.5 27.6 100%

  从上表标明,具有音乐才干的儿童,其中60%的人已在8岁之前已表示出来,遗憾的是我们在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却极少有发现。没有发现不等于这方面的人才没有,甚至可以说,正因为我们没有去发现,即使具有音乐特殊才干的儿童也被我们“大一统”的教育模式所埋没了。这不能说不是我们的缺乏。

  上述谈的得与失并非是幼儿音乐教育得失之全部,除此以外还很有一些,技巧教的多,情感体验少;实质教育多,形式教育少;要求模仿的多,鼓励发明的少;等等。

  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教训,符合教育目标的则坚持,则“重唱”,不符合教育目标,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该修正的则修正,该割舍的则割舍,真正做到:明确目标,认定得失,从而扬长避短,把我们的幼教工作做得更好。

音乐教育随笔4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于倾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富有创意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立学生的实践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不断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勤于创新的思维和善于创新的能力。

  一、善于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他们自由表现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帮助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表现。而创造意识是学生在自我表现和自我想象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表达心的中情感。我经常采用课堂音乐教学多样化,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改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即兴创作

  最需要动脑筋的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这是每一位教师最直接的研究课题,是体现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无需动脑,课堂气氛讲究一个“静”字。而现代教育讲究学生的“参与”、“创造”,要让学生大胆发问,敢于质疑,课堂气氛讲究一个“动”字。怎样让儿童真正动起来,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奥尔夫的教育活动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儿童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

  即兴活动重视儿童在“做”的过程中的主动学习,以及想象力、独创性的发挥,因此做不做是关键问题,而做得好不好不是关键问题。儿童在成长、实践过程中的结果可能是幼稚、粗糙、不完美的,但可贵的是儿童的探索精神,是儿童在实践中的体验和获得的经验,是儿童自然的情感、想象力、个性的发展。奥尔夫说过,原本性的音乐是让儿童很早就开始以即兴活动形式,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和旋律等音乐基本素材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即兴是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部分。他称此为他的“音乐教学方式的独特之处,音乐学习和创作的基本部分。”

音乐教育随笔5

  在当代中学生中似乎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他们大都喜欢音乐,却对学校里的“音乐课”不感兴趣。音乐课对于普通中学生究竟意味着什么?面对社会音乐教育的泛滥和教育成果的悲惨,8年之前,笔者曾提出过一个口号:我们需要普及高档的音乐教育。那么何为高档的音乐教育?冯友兰曾说:“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我认为,能够使受教者透过音乐的'符号感受到音乐本质的教育才能称得上“高档的音乐教育”。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受到民族、时代等因素的制约。通过音乐了解各民族、各时代的文化特征是很重要的,也是高中音乐课的重要任务。在学生的文理科学习中,与文化关系最直接的要数中文课与外文课。在这些语言类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个概念——“语感”,指人对于某种语言文化的感性把握能力。语感好的学生往往在阅读时能理清思路,表达时能行云流水、紧扣中心。文化的反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种文化的各形式间也存在着许多通感。

音乐教育随笔6

  好像爬楼梯,越爬音越高。

  这样的儿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儿歌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它之所以为幼儿所喜爱,就是因为它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而这种节奏又恰恰是歌唱中必不可少的。为了让学生学的快而准,我还试着为学生编了几套五线谱歌谣,借鉴不同的律动课堂----音阶操,学生每在五线谱上识一个音符,就要听它,唱它,然后再做相应的律动,如此反复。我发现学生们对这样的学习感到很新奇,很乐于接受,教学效果也不错。如歌唱教学《买菜》一课时,我先让幼儿扮演歌词中的相关角色进行表演,然后引导幼儿用歌词编成儿歌,他们个个觉得轻松愉快且简单易学,整个活动中幼儿充满了自信和竞争的勇气。《买菜》这首歌曲中的节奏是这样的:“X X X| X X X | X X X X | X X |”,于是我设计了相似的儿歌节奏:今 天的 天气呀 真呀 真正 好 呀 呀 ,这样,幼儿在学习儿歌时很自然地就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又如《小猪睡觉》这首歌曲,我也根据歌曲“X X X X | X X | XXXX X | ”的节奏,设计了儿歌的节奏:闭上 眼睛 睡 觉 呼噜噜噜 噜 ,幼儿在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表演的同时,不但掌握了歌曲的不同节奏,更增强了歌曲的趣味性和欣赏性。作到音乐课堂,我的地盘、我的动感地带在飞扬。

  三、插上评价的翅膀,让每块金子都发光

  音乐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缺乏绝对唯一的尺寸,音乐课的成绩不能完全用书面的形式统计,一首歌、一张卷子不能平定一个学生的`一个学期的学习效果。音乐评价手段的不正确,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和兴趣,会把音乐教育引向歧途。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能终身热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人,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才是音乐教学追求的目标。给予学生赏识性的评价,能够使学生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给予学生自信的心,激发学习的无穷动力。学生学习不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师以赏识性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能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失败、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这样能够消除学生的自卑的心理,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让学生走自己合适的路成长。多用赏识性的评价在我们的学生身上,能够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感到快乐。多用赏识性的评价,学生不但感到了快乐,同时给周围的学生带来了快乐。在赏识性评价的带动下,学生能够学会与同学的友好相处,能够唤起学生参与合作的信心,课堂上,教师可以用语言、动作、表情适当地、风趣幽默地给予学生评价,对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成绩,都要进行适当的表扬或鼓励。或是鼓掌对其成绩予以肯定,或是送上一句名人名言,或是赠送一件小礼品对学生适当地进行鼓励,例如在一节六一音乐会上,我指导学生采用了多种形式:说、唱、舞蹈、伴奏及情景设计,每个学生均以自己的特长为主,形式编排非常新颖。学生采用综合自评、互评的方式,评出等级。每位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也是评委,他们既想当出色的演员,又想当称职的评委,也想当热情的观众,其乐无穷。这样的音乐展示会,就像一个展示才艺的大舞台,学生们激情飞扬,兴趣盎然,成果也令人惊叹。在和谐的气氛中,学生们既愉悦了身心,又陶冶了情操;既展示了特长,又增强了兴趣;既体验了成功,又促进了个性发挥。

  短短一年来的音乐教学,给我留下众多的兴奋点和思考点,学生们欢迎新课标,欢迎新教学理念的程度让我更坚定了教改的步伐。也让我看到了学生在积极自发地接触音乐,参与音乐,创造音乐过程中,不断提升了审美能力,更能人人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的邀游于充满创新快乐的音乐殿堂之中。

音乐教育随笔7

  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此,我深有体会,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喜欢哪个老师,就特别喜欢上他(她)教授的课,并且这几门课成绩也就最优秀。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但对于大多数大班幼儿来说,通常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因此,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色彩。孩子们在开始学唱时还有点样子,可等一段时间再去听他们唱时,一首优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在教授《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谁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听!是谁在为春天歌唱?美丽花儿、嫩绿的草儿、可爱的布谷鸟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娃娃上灶》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用心者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者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模仿演唱,提高能力

  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唱可以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由于大班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教学中,我多用录音带。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步骤来帮助幼儿进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儿耳听录音,心里默唱;第二步,要求幼儿随录音进行轻声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儿模仿录音,反复进行齐唱练习,直至幼儿能够基本跟上录音的速度为止。

  4、辅助律动,融入情感

  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孩子们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而律动正好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因此也就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例如在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这节课,通过梳头、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一系列动作的编配,使幼儿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并能把疼爱妈妈的感情付注于演唱当中。

  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讲述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在教学中,我一般这样引导幼儿:

  1、通过讲解、了解音乐。幼儿对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在首次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一定应尽量使幼儿对音乐产生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个过程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想象活跃,情感上也有所触动。例如在欣赏《啄木鸟》时,我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中展现出一幕幕啄木鸟为果树治病以及果树除虫后枝繁叶茂的美丽画面,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2、通过动作,表现音乐。如在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组乐曲时,我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许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结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我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3、通过图画,展现音乐。例如,在欣赏《嘀哩、嘀哩》这首曲子时,孩子们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我则鼓励幼儿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春天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音乐教育随笔8

  我一接触音乐课的第一节课堂,我要学生们畅所欲言,告诉老师你们希望老师怎样给你们上音乐课?上什么内容?然后让大家分组讨论。结果得出的结论令自己感到有些意外——学生们绝大多数热衷于当今流行“酷”曲、偶像歌族。所以给我的回答也尽是希望老师给我们教流行歌曲、给我们听流行歌曲,如此等等。稍微能让我感到舒心一点的回答是:半节课上课本内容,半节课听唱流行歌曲。我进而问了这样一个问题:那么你们喜欢音乐课吗?得到的答案是同学们大部分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出现这种现象,固然能找到许多原因,讲出一大串自己认为正确的理由。但是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来说,不能不先反思一下我们的音乐教学过去到底出现什么问题了,我思考了很多,要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最重要的是音乐课教学上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让我们的音乐课变得快乐与完美。

  一、音乐课堂应提倡“愉快教学”。

  愉快教学是愉快教育的中心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及创造进取和成功的条件目的是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学习即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竭力调动一切有利因素,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他们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并且真正从音乐中得到审美、愉悦、陶冶、净化的音乐教育作用。“愉快教学”应是不拘形式和千姿百态的。如:针对学生“好玩”的特点,增强趣味性教学;针对学生“好动”的特点,注重律动性教学;针对学生“好奇”的特点,提倡探索性教学;针对学生“变声”的特点,引进竖笛吹奏教学。

  再例如教律动时,以往总是“教师编,学生做”这种机械式模仿,束缚了学生们的手脚和大脑。我在教学 中打破这个常规,让学生自己听音乐、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把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手、脚做动作去自行发挥、自我表现。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地去表现自我,这既 有利于自信心的树立,也利于良好个性的培养。“感受音乐,体验快乐”是本课的`宗旨。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而努力 。

  二、我的地盘、我的儿歌动感地带

  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儿歌作为一种专门为较小年龄的儿童创作的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的易读、易记、易唱的诗歌样式深受孩子的喜欢。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初步认识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编了如下的儿歌,先进行了小组合作,然后让他们先做歌谣中的“小动作”练习,边练边读唱:

  张开右手掌,手心翻也翻;

  五个小巧指,就像五条线;

  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

音乐教育随笔9

  提高幼儿音乐素质,节奏感的培养是一个重要内容。早在1900年,瑞士的达尔克洛兹提出了《体态律动学说》,此学说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通过节奏向学生传授音乐、语言、舞蹈和表演,使他 们表现音乐既有即兴性,又有独造性。德国卡尔·奥尔夫吸取《体态运动学》的精髓,提出节奏第一,音乐与动作结合的观点创建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怎样把《体态律动学》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同我们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相结合,从节奏感培养入手,提高幼儿音乐素质,我在小班的音乐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培养幼儿听的兴趣,养成听节奏的习惯

  孩子刚一入园,听音乐的水平不大一样。当听到我弹琴,有的孩子就围在琴的周围哼唱或自由舞蹈;有的孩子边玩玩具边听;有的孩子先看看我,认为与自己无关就接着去玩;有的孩子叫喊着、笑闹着,好像根本没感到音乐的存在。根据幼儿发展水平,我决定从听音乐做走、跑、立、停等动作开始,培养幼儿听音兴趣和 习惯。首先,我和他们一起做《听着鼓声走》的游戏,我要求幼儿,我敲一下鼓你就走一步,当鼓声消失,谁也不能动。

  游戏开始时,我站在孩子中间,我边敲边带动孩子们一起走,慢慢地我在一旁完全用鼓声指挥孩子们走,鼓声也由慢变快,当孩子们感到鼓声急促到来不急走时,就自由地跑起来。当幼儿有了初步的音乐延续与终止及快慢感受后,我把《听鼓声走》换成《听音乐走》,这时,我给孩子听了许多节奏明快的进行曲和一些表现动物形象的小乐曲等。我请孩子们根据音乐变化和自己的想象自由地做动作,这一阶段开展了如《小鸟飞》、《谁来了》、《喂鸡》、《下雨了》等听音游戏,吸引了孩子。在这些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幼儿音乐感受力不断提高,对活动的兴趣也日益浓厚,想用动作等方式表现音乐的欲望逐步开始强烈。当幼儿发现音乐中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乐趣,他们就学会了自觉地倾听音乐并感受音乐的节奏。

  二、培养幼儿感受与表现节奏的快慢

  经过前一阶段训练,一些感受力强的幼儿能够体会到节奏快慢的不同,可是,一些乐感较差的幼儿随着音乐快慢走总是不合拍,针对幼儿具体情况,我组织了一次音乐活动《大鞋小鞋》活动,目的是感受音乐快慢,学会听音乐快走慢走。活动中,我请幼儿穿着爸爸的大拖鞋走,孩子们拖拉着大拖鞋当然走不快。我给幼儿放慢的音乐,孩子们缓慢的行走节奏很自然地与他们听到的音乐节奏统一起来。接着,我请幼儿把娃娃的小鞋套在手指上,随快的音乐“快走”。活动后,我趁热打铁,和孩子们玩《开汽车》、《快跑和慢走》、《学样》等节奏游戏。通过游戏,他们慢慢懂得,像跑一样的节奏快,像散步一样的节奏慢,像火车慢慢停下来的节奏是渐慢的,像火车慢慢开动起来的节奏是渐快的。游戏中,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的快慢变化,提高了幼儿感知节奏的质量,同时发展了脑与身体之间的协调能力,使幼儿动作的韵律性增强。从而发展了幼儿节奏感 受力与表现力。

  三、培养幼儿感受与表现音乐节奏的强弱

  幼儿对声音大小的感觉,都有许多生活经历。例:我带孩子们去赶海,在离海很远的地方,我问:“小朋友,你们仔细听,你能听见什么声音?”答:“海浪的声音。”我又问:“你听到的声音大吗?我们怎样做声音会越来越大?”答:“我们往海边走,声音就会越来越大。”我接着问:“你在哪里听到过这种越来越大的声音呢?”王梦雪说:“我在家听见我爸爸上楼梯的声音就是这样越来越大。”张先农说:“我听录音机的时候,离录音机越近声音越大。”张小龙说:“录音机有个管声音大小的钮,往右拨声音就变大了。”胡馨说:“那天,飞机从幼儿园顶上飞过的时候,我听见飞机的声音越来越大,后来飞机飞走了,声音就越来越小了。”许多幼儿发言后,我和孩子们总结出:越来越大的声音叫渐强,越来越小的声音叫渐弱。生活中还有许多声音从开始到结束大小不变,有的声音是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幼儿能辨别节奏强弱变化后,我启发幼儿用拍手的方法表现各种有强弱变化的声音。

  尽管孩子们都能准确表现,但对强弱变化的认识和表现还很不够。这时,我便开始训练幼儿根据特定信号通过动作、泥工、绘画等 方式表现节奏强弱。我出示五个一个比一个大的蓝色方形积木,请幼儿观察后,启发他们:“你能用拍手的方法表现出,这一排一个比一个大的玩具吗?”胡馨、刘婉茹等一些能力强的幼儿马上就准确地拍出了五个渐强音。一些胡乱拍手的幼儿听到这种渐强音便开始模仿。当我请孩子们集体拍一遍时,我高兴地听到全班幼儿准确的拍手声,我表扬孩子们真能干,把这五个玩具的.大小表现得很清楚。梁赫说:“胡老师,其实我不拍手也能把这五个玩具的大小表现出来。”孩子们的目光立刻凝聚到梁赫的脸上,我微笑着说:“那请你表演给大家看看吧。”“咚 咚咚咚咚”只听见他的脚结实地踏在地板上,我和小朋友热烈地为他鼓掌,接下来,就听见吕成龙拍肩,金泰敲桌子等。孩子们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在幼儿表现实物的基础上,我把实物换成图片,后来又换 成音乐符号,请幼儿根据不同内容表现节奏重复与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我启发幼儿用绘画、泥工、舞蹈动作等方式表现事物的变化与音乐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的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启发,王帆画了一棵慢慢长大的小树苗;薛娇画了一块被小朋友越用越小的肥皂;于子画了早晨初升的太阳,她告诉我:“胡老师,早晨的太阳出来了,它照得我们越来越热。”通过渐强、渐弱节奏教学,幼儿学会了根据图形表现音的强弱,当我把表现音强的图形按有规律地大小变 化排列起来,孩子们对节拍的接受力大大增强。我在黑板上画了许多具有三拍子节奏特点的苹果,每小节一个大的,两个小的。

  我请幼儿先数清每小节苹果总数,大苹果数和小苹果数,然后请幼儿用身体律动表现这些排列整齐有规律的苹果。接着我进一步解释强弱关系,教授小节知识,最后配上幼儿熟悉的三拍子的音乐《小蜻蜓》、《小象》等让幼儿表现。我用同样办法进行两拍子教学。并教给幼儿如何区别两拍子、三拍子音乐。这一阶段,我和幼儿共同欣赏了大量节拍特点鲜明,适合幼儿接受的歌曲、乐曲、民歌、民谣。有一天,冯鸣龙小朋友得意地告诉我:“胡老师,我发现了一个秘密,两拍子的音乐像走路,三拍子的音乐像转圈,你说对吗?”我高兴地点点头。孩子有了节拍意识, 对幼儿记忆节奏型,表现音乐节奏情绪起重要作用。

  结束语:记得一位专家曾这样说过:“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独特价值,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小班音乐教育随笔,感谢大家的阅读!

音乐教育随笔10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的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等都属于它的内容,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的孩子还不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所以,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在音乐教学中更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童心、童趣拉近距离

  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是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的关键,若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并“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幼儿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对平板抽象的讲述不感兴趣,所以,教学中我利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授课,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时间久了,孩子们都很喜欢和我交流,同时我也很容易地了解了他们的感受。移情作用下,他们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也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真是“亲其师而信其道”呀。

  二、生活与教育相结合,创设新的情境

  孩子们喜欢唱歌,唱歌也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但通常情况下的音乐课上,孩子们只是在机械性地背唱。因此,听起来没有感情色彩,更别提趣味性了。一首优美的歌曲常常是面目全非。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

  1、通过故事,引发兴趣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对歌谣和故事的记忆能力比平板抽象的内容要牢记得多,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向他们讲解。如,在教授《山谷回音真好听》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有一个神奇的山谷,那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那里有一种美丽的声音,会学各种语言,各种声音。你们想去吗?”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身体律动,让歌曲跳起来

  孩子们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我抓住这个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加入了律动环节。例如,在学习歌曲《小娃娃跌倒了》这节课,通过小跑、点头、帮扶、抱抱等一系列动作的编配,使幼儿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并能把帮助别人的感情付诸于演唱当中。

  三、动画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大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的欣赏过程需要老师不断地补充语言或图片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可这个过程略显枯燥了些。面对这一情况,在教学中我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动画制作,利用立体形象的动画效果加强孩子们对内容的理解。

  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组乐曲时,我首先请孩子们观看了我制作的动画课件。孩子们通过观看动画作品,在没经过老师讲解的情况下,首先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同时对音乐在故事情节中的表现也有了了解。

  总之,科学的音乐教育使孩子们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对音乐的感受、记忆、想象等能力也进行了培养,音乐素质得到了提升,促进了他们智力的开发,对搞好幼儿音乐艺术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音乐教育随笔11

  如何上好一堂音乐活动,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幼儿音乐教育观。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音乐学与幼儿教育学相互交融的产物。它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 其次,要明确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任务。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在选材上还是形式上都要考虑到幼儿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幼儿原初的兴趣走向持续、走向长久。除此之外,重视幼儿感受、表现以及创造等音乐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教育教学中,还要指导孩子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利用音乐的.教育特点,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

  如何设计和指导音乐教育活动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掌握好幼儿园音乐教育设计和指导的方法。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要分清活动的类型,是歌唱活动还是韵律活动,是节奏乐活动还是音乐欣赏活动。然后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材,设计活动的环节。不同的活动类型,所要注意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在歌唱活动中我们主要是为更多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参与歌唱活动的机会。在韵律活动中,就要重视幼儿基本动作练习,处理好启发性教与创造性学得关系,在教学中老师要精讲,幼儿要多练,老师提供给幼儿良好的示范,还要加强个别幼儿的辅导。在节奏乐的活动中,要注重幼儿常规的培养,全面开放打击乐器,力求演奏音色的优美动听。在欣赏活动中,在选择音乐作品方面很重要,选择的音乐作品要形象生动。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还要善于发觉问题,解决问题。

  幼儿园音乐教育是挖掘和发展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表达能力,继而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幼儿感知和体验音乐的魅力,获得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音乐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音乐教育随笔09-15

音乐教育随笔03-12

幼儿音乐教育随笔03-12

【热】音乐教育随笔04-17

音乐教育教学随笔03-13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03-08

音乐教育随笔11篇10-18

音乐教育随笔(精选15篇)04-23

有趣的幼儿音乐教育随笔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