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各地习俗有哪些

时间:2022-08-09 11:20:12 中元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元节各地习俗有哪些

  在旧社会,城乡居民禁忌较多,表现在人们行为的各个方面,相沿成习。其中有合理的禁忌,但多带封建迷信色彩。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元节各地习俗有哪些,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元节各地习俗有哪些

  1、放河灯

  中元节不只是鬼节中元节传统习俗你都知道吗

  有中元节放河灯的习俗,很多地方都有,南京尤为重视,据《续文献通考》记载:“洪武五年正月十四日,敕近臣于秦淮河燃水灯万枝,十五日夜半竣事。”河灯也叫“荷花灯”、“水灯”,一般是纸糊的或折纸的荷花,在底座放上小蜡烛或油灯,中元夜放在河流湖泊之中,任其漂泊,为亡者照亮回家之路。

  2、做茄饼

  中元节不只是鬼节中元节传统习俗你都知道吗

  据一些年长的人说,在中元节,江南一带还有个旧俗是做茄饼,有的大户人家要多做一些,送给亲眷。茄饼的主要用途,是要用来“上供”的,上供完了之后,为了不浪费,一般大人孩子们便会把它们分着吃掉。油炸的茄饼,形状类似半个月亮,表皮蓬松而脆,内馅鲜香可口,也算是道诱人的美食了。

  3、祈丰收

  中元节不只是鬼节中元节传统习俗你都知道吗

  中元节临近秋收的季节,除了施祭孤魂,同时也承担祈望丰收的任务。施孤之夜,江南江北,家家户户会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4、燃天灯

  中元节不只是鬼节中元节传统习俗你都知道吗

  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霉运带走,带得越远越好。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5、吃鸭

  中元节不只是鬼节中元节传统习俗你都知道吗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至于怎么吃,大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身为“鸭都”的南京,自不必多说,吃鸭的方式多了去了,鬼节这天,不妨“斩只鸭子”吃吃,镇压邪祟。

  6、祭祀祖先

  中元节不只是鬼节中元节传统习俗你都知道吗

  除了以上习俗之外,当然中元节的重头戏,是祭祖。尽管如今已有很多人开始通过网络祭祖、鲜花、电子香烛等方式替代传统的祭祖方式,相信还是有很多人会通过焚香、烧纸钱、点蜡等活动祭祀祖先。

  中元节各地习俗

  河北

  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

  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河南

  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东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xx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茶淡饭。

  陕西

  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江苏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征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四川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焚化。

  浙江

  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江西

  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福建

  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已嫁之女准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莆仙有“家祭”、“公妈热”、“送纸”、“金粿”等习俗。

  广东

  曲江县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

  广西

  广西地区,其重视程度是除春节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样重要的节日。在广西省元节也称“鸭子节”,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通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另外也有的“烧包”习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扁平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抢夺。

  中元节有什么禁忌

  1、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阴气特别重,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所以在鬼节的时候大家要早点回家呆着。

  2、不要把两根筷子插在饭中央,这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是祭拜的模式,那个会以为是你在招他来分享食物。

  3、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4、不可捡捡路边的钱,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5、不可轻易的回头,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那个。

  6、不要熬夜,人阳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阴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熬夜很容易致泄气入侵。

  7、不要偷吃祭品,这些是属于那个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8、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

  扩展资料:

  中元节鬼节有什么禁忌

  1、忌半夜晾衣服

  湿衣服容易让游离电波黏著在上面,不容易脱身,在鬼魂四处出没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设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烦找谁?

  2、忌披头散发睡觉

  鬼月时,到处都是在外游荡的孤魂野鬼,如果披头散发,小心被它们误认为同类,硬要叫你起来聊天。

  3、生理期的禁忌

  民间认为妇女同胞在生理期间身体不洁,诸如动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或使得工事无法顺利进行。姑且不论这种说法有无根据,但女性同胞在生理期间真的会因为身体状况导致自身磁场不稳定,容易受到其他强大磁场的影响,所以还是要多谨慎。

  4、忌半夜庆生

  七月生的人有点可怜,在晚上庆生时多半会出现一些不认识的「人」一起唱生日快乐歌,还是改到白天庆祝比较好。

  5、忌捕捉蜻蜓及螽斯

  民间认为这两种昆虫是鬼魂的化身,胡乱捕捉它们,小心引鬼上门。

  6、忌说鬼字

  中元普渡这一天,鬼魂几乎倾巢而出,无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会的现场,肯定是「鬼」满为患。所以在中元普渡时,最好谨言慎行,除了忌说「鬼」字之外,也别口不择言胡乱说话,小心鬼魂就在你身边!

  7、忌乱踩冥纸

  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在焚烧时,鬼魂们会聚集在旁边抢拾,如果你在焚烧冥纸的时候乱踩乱跳,难保不会阻碍到它们的行动,鬼魂们生气之余,自然会对你不利。

  8、忌乱拍他人肩头

  这项禁忌跟民俗有关,民间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两肩及头顶上,会让鬼魂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时随意乱拍他人肩头,岂不是想拍熄对方的火,让鬼魂找他的麻烦?

  9、拜门口

  七月初一,「鬼门」一开,所有获准可以返回阳间探亲的孤野鬼,将会自阴间一拥而出,四出抢食供品。因此,在鬼月的第一天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摆供祭祀,称之为「拜门口」。

  由於只是让途经的好兄弟小歇吃食,祈别入求它们屋侵扰家人,所以不用提供太过丰盛的供品,通常只需做到下列的几件事即可。

  1、供拜五味碗、糕、粿。

  2、在供品上各插一炷香,并祝祷好兄弟们享用后继续上路。

  3、焚烧若干银纸及经衣。

  10放水灯

  早年的放水灯活动,多半都是将水灯放入河中,所以又叫作「河灯」。因为当时的河灯多半是用木片或纸片做成莲花型的底座,将蜡烛放置在莲座中顺流而下,所以也叫作「荷花灯」。

  「放水灯」的原始用意,是体恤淹死在水域里的亡魂,怕它们找不到路回家,所以特别在普渡前一天晚上,盛大举行「放水灯」的仪式,希望能藉由「水灯」的带领,让亡魂们得以循著水灯返回阳间享用普渡祭品。鬼节传统习俗——烧纸农历七月,是民俗上的“鬼月”,在一般人眼中总有几分神秘色彩,尤其家里有长辈的话,对于农历七月更有百般禁忌:

  (1)吃饭时不可以将筷子插在饭碗之上,其形状如同香插在香炉上,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2)晚上不可吹口哨,当心好兄弟喜欢你;

  (3)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4)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与鬼争食,恐遭来厄运;

  (5)床头不挂风铃,因风铃会招阴;

  (6)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八字轻的人怕会撞见好兄弟;何况,治安败坏有时人类的凶神恶煞比鬼还来得可怕!

  (7)半夜勿晒衣服;(半夜衣服的影子,很吓人的)

  (8)地上的零钱及红包袋,不要随便捡起来;

  (9)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语;

  (10)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诸多禁忌,族繁不及备载。其实,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作息,倒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于许多人来说,不论灵验与否,至少也能求个心安。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盆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广西苗乡民众水上狂欢庆中元节。

  河北省:泊头市、南皮县有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的习俗。并且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乙未年中元节祭祖大典在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园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近万名移民后裔齐聚大槐树下,同祭移民祖先,共话血脉相连的根祖情怀。

  山西省:永和县读书人会在中元节这一天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会在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这样可以使羊只增加生产。而且要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就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得形状,在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会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山西三万民众聚集黄河边 观中元节河灯。

  河南省:商丘县中元节祭祀地官时,会在门口悬挂纸旗,传说这样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有放风筝的习俗。郲县人七月十五会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江苏省:吴县居民中元节会用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征县各地仍然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人民中元节会在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在这一天有吃扁食的习惯,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四川省:四川省有在中元祭祖烧袱纸的习俗。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当地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会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嘉善县有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的征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会鸣锣撒饭于野外,称之为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有吃饺饼的习俗,筒类似春卷。还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湖南省:邵阳市人会在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在农历七月十五晚上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送老客。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纸包正面写上祖上的名讳,包好后须在背写封字。当地有,十五当晚焚烧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兴旺的说法。

  湖北省:麻城人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的姑姑回家团聚过节,焚烧纸钱祭拜逝去的先人。祭祀当天,要先献上荤食与白酒,并馒头饭,竹筷平摊在饭菜之间,灯火齐明明,还要诉接祭之言。各家男丁要亲自在纸钱上打印制作纸钱,烧完纸,要跪拜先人。之后合家聚筵。节日可以选择七月十三到十六日之间的任意一天进行。

【中元节各地习俗有哪些】相关文章:

冬至各地的习俗有哪些11-20

中元节有哪些习俗01-31

中元节的习俗有哪些08-19

中元节有哪些习俗07-28

中元节各地的习俗08-23

中元节民间习俗有哪些08-08

台湾中元节有哪些习俗12-14

中元节有哪些习俗活动11-19

中元节有哪些习俗归纳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