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评课

时间:2022-06-29 06:29:19 语文 我要投稿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评课

  一、教师引领,让思维点燃。

  疑问是激起学生进行思维的原始动力。杨老师在导入时,通过发射小火箭的时间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出小火箭内装有小苏打和白醋,通过教师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动脑了解小苏打和白醋的特性。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思维的动力,为本节课确立了探究的主题。这时教师还没有结束,又抛出了更深层的问题,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出现什么变化?同学们通过实验说产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产生了新的物质。其中有一位学生说: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老师也不急着肯定或否定,继续引导,问其他的学生,你凭什么说这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思考明白,不能武断的判断一个新物质,做科学就要脚踏实地,养成正确的科学观。

  我们强调在让学生“动手”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动脑”,最终内化成一种固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两个对比实验,根据二氧化碳阻燃和比空气中的特性来判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新的物质的二氧化碳。这也能让学生明白了科学的实验方法。这样的事例在很多环节都有充分的体现。

  二、科学表述,让思维开花。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述才能体现出学生的思维发展。

  杨老师在课上十分注重学生对语言的表述。比如说二氧化碳的特性是阻燃和比空气重。然而,满足其中一个条件的气体有肯多,杨老师下发的参考资料就呈现了多种气体供学生参考和学习,不能让学生产生思维定势和误区。

  三、数据分析,让思维火花升起。

  新课标指出,实验时,要注重事实证据,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杨老师在这堂课上做得特别好。他把学生对新物质的猜测,通过两个对比实验验证,必须是符合两个实验才能证明是二氧化碳。谈后再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是什么和为什么。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证意识。

  虽然小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还不是那么熟悉,但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培养、训练,学生思维水平会得到进一步地提升。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上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商榷。

  1.实验材料的选择:本节课中有多个实验,有的小组一旦失败就没有材料继续观察实验,建议教师可多准备几份小苏打和白醋。

  2.实验步骤的讲解:在验证二氧化碳的两个对比实验中,为了节约时间和材料,两个实验室紧挨着操作的。教师应强调步骤,先把准备工作做好,然后再让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反应,结果有小组出现问题,小棒一直点不着,等燃烧以来后,发现没有气体产生了,实验也就宣告失败。

  3.知识的延伸拓展处:杨老师设计了生活中哪些地方也有二氧化碳?我建议可再可以延伸一点,让学生判断哪些二氧化碳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这样也能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特性有进一步的的认识和升华。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评课】相关文章: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评课05-16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评课稿11-05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评课稿04-02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评课3篇12-28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评课(3篇)12-31

六年级科学《小苏打和白醋变化》评课稿07-30

蜡烛的变化评课稿11-08

月相变化评课稿11-20

月相变化评课稿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