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随笔

时间:2023-11-01 10:31:02 炜玲 冬至节 我要投稿

冬至的随笔(精选21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冬至的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冬至的随笔(精选21篇)

  冬至的随笔 1

  一句问候,温暖万千,莫要吝啬。你可能觉得,身边最亲近的人,每天都在联系,问候之语不必常挂在嘴边,当然,亲人也不会争情。

  可是每逢节日而至,哪怕其意义对你而言并不是很大,可简单的问候还是会让你心中陡生情愫,有难以名状的感动和温暖。你想到的不是问候语的.魅力,而是那个人还惦记着你,心中有你的位置,平淡之中还不忘记祝福着你,世有如此知己之人,怎不暖心。

  今天是冬至日,不是什么盛大节日,是气候节气,在农村里,一般会做一顿饺子,曰是按耳朵。老人说,这一天吃了饺子,冬天就不会冻耳朵了,我知道这说法不真,只是节日的托语,是一种祝福,流行已久。

  媳妇来电,专问我今天是何日,我第一种想法是:是家人谁的生日么?我挨个说了一遍。她笑说我,日子真是过傻了,今天可是冬至呀,别忘记吃饺子啊!吃了饺子等于按了耳朵,就不冻了。我笑了,她不言,我倒真不知是冬至日,我从不记日期,只记礼拜,故会忘却。

  之后,同学和朋友,陆续发来祝福短语,我的心里一下子变得顺畅许多,欣喜起来,内心里有一股暖流汩汩流动,觉得世问的一切皆美:人美,情美,景美,物美,感到生命的真美好,全身精身焕发,有无尽的热情在胸中。

  我们每个人都不会吝啬去祝福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只是有时觉得不必如此,可是接到祝福的人,心境就会大为不同。一句说过千遍万遍的祝福,你以为没有奇特之处,可是送出去就会改变人的心情,让亲人知朋友感到温暖。我们是否该抽出些时间,用手指把祝福点击,把温情的问候送出去,冬至来临,告诉他们别忘记吃顿水饺,按一按耳朵,道一声节日快乐。

  冬至的随笔 2

  其实一直很期待这个时刻,期待考研之路征文上能出现我的痕迹。刚开始逛考研论坛的时候,心里就种下了这个梦想。

  可是如今真的要动笔写的时候,我却踌躇起来,因为我发现我无法给你们很多的建议,我只能给你们讲述我的经历,等到你们将来,可以对着场景一一体验,会稍稍有些感触。

  大三下学期开始投入考研复习,刚开始用的书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和人大的200篇。这两本书总体感觉还不错,李的书几乎是人手一本,知识点很全。人大的200篇,很厚,当你做完会很有成就感。3月接触这两本书,6月考六级的时候,正好做完200篇当中的基础篇,新题型没有做,顺便考了个六级。这里讲下六级和考研英语,过不过六级没有任何关系。我是属于过了六级,但是英语考的不是很好的反面教材,其实只有一句话就是:只要复习好,英语难不倒。大三下学期一直到大四开学,每天就是背单词,做数学,做阅读。

  暑假我开始做张剑的黄皮书,他的150篇挺难的,不过讲解很好。7月份,做完李永乐,然后花了一个月看了一遍陈文灯,这里也许会有同学纠结选哪一本,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的做法就是两本都看了。陈文灯的解题思路比较独特,方法比较李永乐来讲要好。可是题目可能比较偏,和考研真题相差很多。看完陈文灯之后,就开始左660题,9月9号做完660题。接下来就开始做真题。真题很重要,需要看个几遍,最好每题都会。10月22号做完数学真题之后,觉得真题和660不能比,难度不是一个档上的。接下来,就去做了李永乐的400题,很难……计算量也大,我记得有一题线代的题目,我算了一个多小时,还是错的,真的很受挫。不过,后来回过头看第二遍的时候,发觉400题真的很不错,虽然,和陈文灯一样,差真题太多。我的想法是,如果没有时间,就不用做了,如果对数学感兴趣,并且不觉得会影响到心情,可以去做。当然最好在真题能做个2、3遍的前提下。

  英语,因为考的不是很好,所以重点说下。因为,成功不可复制,但是失败却可以避免。我问了考的好的同学之后,发觉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重视真题,我只做了一遍,事实上,还是要做很多遍。另外,考研前几天做了模拟题,那份模拟题,我也问了同学,都说不是很好,极度影响心情。就这么多。

  最后,我想谢谢……和我一起考研的朋友,风雨中能够同行是我的福气,虽然有些人不够幸运,没能见到最后的花开。但是因为有你们,让我有走下去的勇气。同样,说一句点题,面朝大海,春暖就会花开。

  冬至的随笔 3

  今天多云,阳光很吝啬,东北风冷冷的吹过最短的日子,最后的那些绿草地安静的像睡熟了的婴儿,太多单纯的欲望占据了梦中的空间。

  一些饺子的香气萦绕在空气里,温暖了散散淡淡的夕阳,一片梅花的花瓣顶着严寒鲜艳的盛开,记忆中的墨色纹丝不乱。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柔韧的宣纸浸透了几千年的文化,厚厚的诗书里氤氲着散不尽的药香。

  几树绿叶还在寒风中摇曳,深切的期盼里纷飞着洁白的雪花。尚未冻结实的土地里留存着第一场雪的痕迹,一只依然艳红的石榴恋恋不舍赤条条的枝头。

  葭草的萌生是需要经过雨雪的浸润的,咸涩的情感里旺盛着茂密的嫩芽,只待一声婉转的莺啼,便会无可阻挡的破土而出了。

  流水只在薄薄的冰层下面才看得见了,那些鱼儿的心情却无从知道。有水就会有岸,就是一叶小的不能再小的扁舟,也有踏实的停泊地了。

  让思想飞翔并穿越寒冷应该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芦花的飘逸很美,随遇而安的心境升华为蒹霞苍苍的感叹时,不知道怎样的文笔才能够绘声绘色,情景交融。

  想念着南飞的雁和一支寻寻觅觅的朱笔,想念着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想念着贴饼子的香气和一捧噼噼啪啪的柴火燃烧。

  对面的红瓦上偶尔响起喜鹊的叫声,深沉的嘴角牵起一抹浅浅的微笑。麻雀们很懒的躲在暖和的巢窠里,不再成群结队的低飞,阳光温暖的时候,才会下地觅食。

  所有的落叶堆积出重生的希望,覆盖着绿色的黄色的`以及分不出颜色的植物,间或有三两片蝴蝶的翅膀,一些饱满的种子。

  冬天的笔触虽然冷落了季节的热望,而萧瑟是掩不住往日的欢笑的,总有一些甜蜜的回忆挂满水分充足的枝干,和一朵坚强的月季花为邻。

  不用说今晚的月亮会姗姗来迟,而我却是没有看见她的弯或者圆的。星星也是稀罕极了,不肯在窗外的天幕上耀一点光芒。

  遥远的一盏灯光,温馨舒适的亮起来了。

  冬至的随笔 4

  深夜里,累积了许久的寒冷在某天安静的清晨爆发,我扶着有些凉的大理石窗台,感受这一闪而过的思绪。

  ——题记

  不知自己再这样的孤独里行走了多久。迎面的寒风如刀,深深刺进我的眉心,我不语。抬头远望,望不到路的尽头,时光纤细的手把相思揉捏成线,绷紧,又若无其事地在午夜清黄的灯光下拨动,呜咽的徵羽宫商伴着轻微又清晰的痛,蜿蜒地流进我的梦境。或暖或寒,或喜或悲,或甘或苦,都被明天早上不知何时飘落的大雪掩盖的干干净净,入眼只有一片单调的寒冷。

  今日冬至。

  我在未明的晨光中,遥望另一个未醒的梦。寒冷似乎不再受墙壁的阻挡,也不再有温度的限制,就这么直接,毫无征兆地扑向我。打了个寒战,连带着心都跟着抖了一下。

  窗外的一切都那么安静,没有一丝动静。我在这深深的冬季里等待,等待着那一声遥远又近在咫尺的回音。思念变得不择手段,随着时间细碎的脚步在我耳边窸窸窣窣地流过。拿起潮湿的毛巾,轻轻抖动,让它沾染些空气里安眠已久的灰尘,玻璃上的晨露被抹去,露出一道让人轻松的清晰。我擦去额头上的.汗水,深陷在椅子里,左望,不知哪里反射的阳光印在玻璃瓶里,明亮的有些刺眼,这难熬又安逸的时光。

  就这样,在万籁俱寂的沉静里,等待那一阵破茧的声响。今日冬至,窗外的寒冷无声无息,整个冬天,都像是一个未醒的梦。

  冬至的随笔 5

  昨天晚上某人发的消息说,明天就是冬至了,记得和孩子买的吃饺子。我才恍悟过来。时间真的是过的太快了。不知不觉又是一年冬至。冬至后十天就是元旦,元旦后一个月就是春节。春节过后就真的是新的一年了。

  记忆中还是去年冬至是吃饺子的样子。记得去年过冬至的时候,某人是在家的。下班回到家就吃到了热气腾腾的饺子。现在想一下,下班回到家,家里有个人在等着,能吃一口现成的热饭。真的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

  可如今转眼间一年已过。今年的冬至,家里就只有我跟孩子。要说吃饺子什么的。如果外边买着吃的话也没有什么意思。更何况昨天才吃的饺子。

  不过冬至吃饺子,是早就留下来的传统了。也只有在一些传统的节日里才能够感受到节日的氛围。早晨吃饺子是不可能的事了。星期日早上很希望在被窝里暖暖和和的睡一会儿。看晚上吧,如果孩子还愿意吃饺子,那就我们俩人庆祝一下节日的`快乐。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早晨起来打开微信朋友圈,都是发的冬至快乐。感谢现在这高科技时代。除了特别私密的节日,一些大众的传统节日是忘不掉的。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人在朋友圈提醒着你。今天是个什么日子?

  和其他大一点的节日相比,冬至对于我来说也不算什么大节日。不管怎么样能够感受到节日的喜庆。能够和小臭和和乐乐的吃一碗饺子。这大概是如今我能做到的最大的幸福了。

  又是一年冬至时,也预示着又是一年新的到来。在这冬至之时,祝福所有的家人朋友健康快乐。

  也再一次,提醒大家冬至记得吃饺子。

  冬至的随笔 6

  冬至,又称“亚年”,在乡下,迎接冬至,几乎等同于过年,是正式而又隆重的事。

  冬至,寒冷一天胜似一天。旧日乡下,为了御寒,父亲把干黄的谷草抱回家,捋齐整,然后续在床铺上。厚厚的一层谷草,让床铺瞬间就高起许多。晚上,躺在被窝里,谷草窸窣作响,清香氤氲,它们抱成团,偎着我的身体,阻隔寒气。四肢暖暖的,连梦都分外香甜了。

  除此,我的母亲,临近冬至时是闲不住的。新棉花已经弹好,母亲白天要把旧棉被抻展来拆开,用手触摸着,哪里薄了,就用新的棉花续上、熨平,然后一针一线缝制。阳光刺白,好像也被缝入了棉被里。夜晚掌上灯,我们姐弟脱下的棉衣棉裤,母亲要细致地检查,找到破洞,就着昏黄的光线修修补补。幼时顽劣,袖头特别容易磨破,棉花时常被我掏掉。母亲就要另接一块布,续一些棉花,如此忙到子夜。

  冬至节,占据我对美食所有想象——羊汤。冬至当日,我会拿到几元零钱,走几里山路,到镇上喝羊汤。在小镇的三岔路口,有一家羊肉汤馆,简易的苫房,门口吊着几扇羊排,矮角凳,长条桌,黑脸膛敦实厚道的掌勺师傅。筒子锅热气蒸腾,肉香弥漫。粗瓷蓝边畅口大腕,高高码放。一元钱的汤,杂肝,肉片一铺,几乎已经平了碗面儿,加一勺汤,辅以油辣椒,吃得满头流汗,通体发烫,那寒气,早被抵挡在身子之外。

  冬至时节,河沟里的冰冻结实了,家长不再担心小孩撒野。我央求父亲给我做一个陀螺。也许是受节日的感染吧,不苟言笑的父亲,脸色有了温暖。他拿出板斧,用槐木条子削陀螺,先削岀一个锥尖,用锯子锯到合适长短,在砂石上打磨一番,最后用手掌一熨,满意地递给我。印象中,我的'陀螺在冰面上转得最为平衡持久,我挥动鞭子抽打着,我上下被棉衣包裹着,臃肿得像企鹅,嘴上哈着热气,一会儿就汗涔涔了。

  冬至那天,村小学的老师也格外的开恩,课间我们晕头巴脑地挤油、斗鸡,老师并不阻止,而是笑眯眯地盯着看。校园里吊的那一节铁轨钟,也提前响了,一向古板的老师痛快地说,都回家吃饺子去吧。然后我们像一阵风,消失在巷子的各个角落。此时,饺子的香气开始在村子的上空悠悠弥漫……

  冬至的随笔 7

  又逢冬至一阳生,

  数九霜天雪乱更。

  莫道寒冬追岁暮,

  但听节序把春迎。

  一年一度的冬至又到了,这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冬至大过年,冬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饮食文化,冬至这天吃什么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其实全国各地习俗五花八门,冬至吃的东西也不一样。南北方的习俗不一,北方通常吃馄饨和饺子,南方有吃汤圆的习俗。

  每年冬至的这一天,我总是习惯于吃饺子或擀杏皮下汤面吃。

  具说在数九寒天的这一天,吃了饺子或杏皮汤面耳朵不会被冻掉,所以冬至这天的饭可是有讲究的。虽说我是南方人,可生在北方啊,这一天,不管南方人吃什么,我的餐桌上,也与普通人家的一样,会端上热气腾腾的饺子了。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新疆人爱吃面食,但吃饺子总也是情有独钟的。也许饺子的形状酷似耳朵的缘故。总听老辈人说冬至这天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被冻掉,不吃饺子就吃自己擀的杏皮汤面,只有吃了饺子后,这个冬天你才会感觉心里塌实,也就不会怕寒冷了。

  记得自己学会包饺子也是十三四岁大的年龄。那个时候,为了我们几兄妹能很好的完成学业,母亲总是早出晚归的在外打工,想多挣些钱来贴补家用,因为母亲的忙碌,操持家务的事就落在了我的身上。

  那一年的冬至,我是在四合院的刘奶奶家学会了包饺子。那时因为家里穷,没有更多的蔬菜,只能用贮藏在菜窖里的大白菜或萝卜去包饺子了。还偷偷将妈妈藏在厨房屋顶柳条框内,不舍得吃的一些炼肉拿了些垛碎了拌在菜馅里。在刘奶奶的指导下,我亲手和面、擀皮,不一会的功夫,饺子就包好了,虽说是包的不成形状,可那一天我却非常的开心。那天晚上,母亲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家里的兄弟们说说笑笑的,生活的困苦与艰辛全被那香喷喷的饺子和其乐融融的气氛所包容了。

  自那以后,不管生活如何的拮据和紧张,逢年过节时,母亲总是抽出时间给我们包饺子吃。冬至这天吃饺子更是不可少的。而我与兄弟两个就成了母亲的小帮手,拿着小小的擀面杖,擀出圆圆的饺子皮儿,把馅放在皮上,然后两边一合用手撮紧,一个“月牙儿”就诞生了。母亲还教着让我把饺子背后捏出一些纹路,像及了耳朵,包出的饺子下锅不会漏馅,吃起来感觉特别的香,那种滋味到现在都回味悠长。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冬至日的饺子也从往日的繁琐中解放出来。机器压好的各种面食,各种馅的速冻饺子是应有尽有,的确是给大家解决了不少的时间和包饺子的繁锁。虽然是方便了,但总感觉缺少了一家人坐在一起的温馨与和谐。我倒觉得与家里人在一起包的饺子吃起来更有味道、更香。它里面不仅仅是香香的馅儿,更多的是殷殷亲情,是家的温暖,是美好的憧憬,也许这就是每到节日就想家的魅力所在吧。

  今日在外办完事回家的途中,依旧习惯地走进门口的那家超市。只见进进出出的人们都是习惯的买了那机器压好的猫耳朵面(一种机器面,有指甲盖那么大点,很像猫的耳朵),买些相配的菠菜,香菜什么的回家过冬至。楼上的一对小夫妻正好也在那家店中买菜,他们商议着该吃什么好时,店主多情的介绍到:“吃猫耳朵,好看,又好吃,多省事啊!”

  “妈妈,我不吃猫耳朵!”身边的小点点不乐意了,拉着他妈妈的衣角喃喃地说着。

  “不吃猫耳朵,你的`耳朵会被冻掉的,怎么办啊?”年轻妈妈一边笑着说话,一边继续选着菜。

  “饺子不也像耳朵吗,你们回家给我包饺子!”孩子的话惹得店里的大人们全都乐了。

  一句话也让我有了选择,我选好一把新鲜的芹菜回来,准备用它包饺子了。

  雪后的天,有点冷,踩着路面上薄羽般的雪花,忽然就想起了一种特别的味道。昼短夜长的时日,故乡的炊烟在岁月的纹痕里回荡,每到冬至的那天,无论多远,母亲总会打电话问道: “今天是冬至,你们吃的什么?”我告诉妈妈“我们吃的饺子!”电话那头的母亲开心地笑了……

  知道季节的轮回、昼夜的更替不会随人的意愿而左右,记忆中的老屋里母亲的背影早已模糊不清,而所有的一切都在回忆的闸门里蜂拥而至:冬日的四合院那堆起的雪人,树梢上跳跃的麻雀,满院里疯跑的孩子们,还有那土屋顶上升起的缕缕饮烟——无论冬季怎样寒冷,那怕是再困苦窘迫的日子,终有一份温暖在心中荡漾。那些遗落在指尖的光阴,虽说已经退尽了风华,一样在这流走的岁月中还原出生命本色,为自己简单的童年撰写出生命的色彩。

  感谢生活、感谢大大小小每一个节日带给自己的每一份快乐,还有那互相牵连、互相影响着的家及我的亲人们!

  冬至的随笔 8

  今天是冬至,妈妈告诉我,冬至那天一定要吃汤圆。“汤圆”,为什么今天一定要吃呢?于是,我便查了一下资料。原来冬至吃汤圆是一种传统习俗,“圆”代表着“团圆”“圆满”,象征着家庭幸福和谐、幸福和吉祥。既然这样,我想买来的汤圆虽说好吃,但自己做的肯定更美味,而且更能体现出家庭的.圆满。于是,我缠着妈妈让她去买些做汤圆的材料,妈妈买回来后,我就开“工”了!

  我先挖来一块粉,然后使劲搓,搓圆以后再挖出一个小洞洞,里面塞进早已准备好的黑芝麻馅。然后把它捏起来,再搓,不一会儿,一个汤圆完成了。我便把它放在一个盆子上,望着自己做的汤圆,我真想马上尝尝味道,但只有一个,还是快点再做吧!我一边做,一边哼起了自己改编版的《健康歌》“左搓搓,右搓搓,手指动动,嘴巴动动,和我一起做汤圆!”渐渐地,盆子上的汤圆越来越多,从一个变成了十几个。不管了,先把这些下锅吧!

  于是,我便匆匆忙忙地洗好手和锅,然后再倒入一些水,等水烧开后,放入汤圆,趁着水在烧时,我再做一个,结果还没等我做完,水就开了,那就不管这个了,先放已经做完的吧!我在厨房静静地等待着,想到马上就可以吃上我自己做的汤圆,心里高兴极了!过了大概10分钟,一个个汤圆基本熟了,我便放了糖,接着关了煤气。

  然后盛了一碗,哈哈!我先品尝一下我“伟大”的杰作,嗯!这味道还是不错的,就是有几个的馅都露了。吃过汤圆,就代表我已经大一岁了,在未来的日子中,我要好好学习,同时希望每个人吃过汤圆以后合家团团圆圆。

  冬至的随笔 9

  还能为你去做些什么?这个季节已经来临,所有的热情都即将失去,未来也只剩这一身的冷寂,还能去留恋什么,还能用什么去保护曾经所获得的一切。

  嗯——现在就为你去下一场雪吧,我已把所有的眼泪和悲伤,都化作了这晶莹而透明的雪花,让它在天空里自由地飘落,直到这个世界重新变得洁净,变成童话。

  有什么不可以的吗?在这个季节里,阳光再美也未必有我真诚,这个世界我只为你一人建造,在这里你无需隐藏任何东西,可以让爱在这里自由的去飞翔,不用再去期待未来、更不必再去幻想,在这里所有的渴望都将获得满足。

  如何把你的微笑一直保留下去,在这梦想之地,如果可以即便把这世界冰封千万年也在所不惜,希望不要随意去融化,更不要试着去温暖这早已经冻结起的,因为这是我唯一能够保护你的方式,请相信这不会为你带来伤害,在这个季节里我只能给你这么多了,给了你我的全部。

  还能有什么办法?如果有一天这个季节注定会在你面前消失,是转身离去逃避现实还是跟我在一起,快乐时可以一起分享快乐,而痛苦时却未必能够一起承受,一直以来这都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现在只能陪你走到这里了,如果还要继续前行那必定要一人做出牺牲,又一次在希望和绝望中挣扎,又一次在等待和痛苦中徘徊,无论你我如何决定,然而这爱都是无辜的。

  当阳光再次经过这里,希望我已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只要你是快乐的我愿意去融化自己,甚至是这个季节,我所为你付出的一切必定是美丽的,但这需要勇气。

  让阳光再热烈些吧,让它撕裂身后的乌云,无论在哪个季节,你的微笑依然是最美丽和最珍贵的,如果与你分离是注定的,但不必在此时叹息,现在你仍可以清楚地看见,我仍在为你努力的呼吸着,仍在为你努力的守护着。

  希望我离开后不要去打扫这路边还未融化的积雪,希望你从这里再次走过时,如果那白雪还能发出声音,就请你用这世上最美的歌声来和,用来证明我们的爱还未完全消散。

  如果可以就让这炙热的阳光,将我从你的灵魂深处剥离出来吧,不想在离开以后还要成为你的负担,只要让我从你的身边悄悄的经过,在你温柔的脸颊上缠绵片刻后,再去变成那片潇洒的白云,希望还能有一两片雪花随着温暖的阳光遗落在你的心头,那便是拥有。

  冬至的随笔 10

  落叶簌簌而下,那几片叶子本以为只要逃过秋的摧残,便能相安无事,不想最终还是成为了秋的陪葬品。

  于是,秋便以这一场华丽的葬礼唯美落幕。

  热浪已在不经意间藏匿,取而代之的是刺骨的寒风,没有了之前的绿树红花,五色杂陈,一切都开始变得单调而又纯粹。天空中似乎少了好淡淡的云,只剩下无尽的蓝灰。阳光透过玻璃窗打在脸上,不像夏日那般狂热而又刺眼。却给人以一种夏日满足不了的暧意。学着隔壁老爷爷的样子,随手拿了把椅子坐在门口晒太阳,但那地方不合我意,却也说不出它的不好,搬来搬去最终坐在了老爷爷身旁。他并没有注意到我的存在,只是呆呆地望着丛山黯暗。

  终于觉得无聊,戴上耳机把音量调到最大听着《忧伤的歌声》,许嵩在里面啦啦啦啦地低唱着“信念与现实的冲撞让我遍体鳞伤……”有点难过,心底仿佛有些沉淀已久的`记忆,想回忆,想追溯,但却又再次生硬地把它压回心底。看了看身旁的老爷爷,冬日的暧阳在他脸上镀了一层金色,使我怎么努力也看不清他的脸,这一情景似乎打动了我。我的眼内开始酸涩,但我分明看到有一双眼睛先落下了泪,我懂,阳光只能给我们带来虚假的安全感。

  夕阳终于落下,夜晚显得格外清冷,抬头仰望,正是群星迷离。那是星宿又在不经意间转换了位置。不再像夏夜那般闪亮而又触手可及。它们开始变得瘦小而又黯淡,却又显得否素静典雅,更为让人迷醉。

  一切景致都开始泛白,薄如蝉翼,再一抬头我已定格书中,笔尖从我身上划过,她在石榴树下写诗,火红的石榴花整朵地凋零,曾经那样鲜艳而又骄傲的它们,如今也只能款款而落。

  命运把我安排在了她的笔下,命运把我插在了秋冬之间,今生的我只能安享秋冬,今生的我不图春夏,只想坐在暧阳下,静静地,静静地看着她写诗。

  冬至的随笔 11

  在我的老家安庆,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冬至祭祖”,别认为这很普通,其实我们全家人对其是非常重视的。在离老家几十公里处,有一个小镇——许岭镇,是我们每年都要去的地方,那有一座山—许岭,安葬着我们徐氏几十代先人们。山上,数不清的树木,荒草和荆棘,证实了他的古老。可是他也阻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为了祭拜祖先,我们也不会屈服,折断多余的树枝,踩平多刺的荆棘,一步一步向前走。到了坟地,我们看见了大大小小的坟。爷爷带路,先找到我们最亲近的先人,然后爸爸和叔叔除去坟上的荒草,爸爸拿着三根香串上六张纸钱插在坟头上,接着叔叔拿出一叠纸钱在墓碑前点燃,我当时亲眼看见墓碑上玄孙一栏里有我和两个弟弟的名字,还有几个没见过面的堂兄弟的名字,当时我的.心情很沉重,为什么他们没有来祭祖呢?

  也许是他们有重要的事情,没有回来。然后就是放炮竹了,接着我们就要给祖先叩头了,叩头时,先要双膝跪下,然后双手触地掌心向上,叩头三次,这样重复三遍才是对祖先最恭敬的礼节——三拜九叩大礼。最后,我们要把祖先“请回家”。回家后,要将祖先供奉在牌位上,在牌位前还要摆上供品,这供品也是有讲究的,鸡、鱼、肉、豆腐、糕点、水果、酒、茶等一样都不能少,而且鸡和鱼的头要向着牌位。拜完祖先才能吃年夜饭,在吃年夜饭时,餐桌上也要空一个座位,那是留给祖先享用美食的。从12月21日到12月25日之前,祖宗牌位前的香火是不能断的,否则寓意香火不旺!到12月26日的早上,我们就要送祖了,送祖时要将供品移到餐桌上,鸡和鱼的头也要向着门外,我们要先向牌位拜三拜,再向门外拜三拜,以示将祖先送回到极乐世界。这样整个冬至祭祖仪式才算结束。就像奶奶祈祷时说的那样,祖先们时时刻刻在身边保佑我们,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幸福吧,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让我们也时时刻刻怀念他们吧!

  冬至的随笔 12

  冬至来了,你有没吃饺子?

  每逢佳节是否会思念亲人,是否会有与平时不一样的感触……

  有人正独自走在夜晚的街道,也许他悲伤,也许他幸福;有人还在忙着工作,也许着急回家,也许在安心继续;有人正打电话给亲密的人,也许倾诉,也许倾听;有人在沉思,也许安静,也许烦恼;有人站在河水边,有人坐在家里看电视,有人站岗,有人主持节目,有人……

  男男女 女都来走过一年中的冬至!曾经有人站在你所站的地方,没有高楼,只有脚下的雪;没有天桥,只有身边的.马车;没有后花园,只有燃起的火堆;没有手机,只有手中的书信;没有咖啡厅,只有酒馆;没有地铁,只有寺庙;没有……

  一代又一代,死去的告诉活下的,活下的再告诉活下的;300年前的人,谁还在这个世界?河流不语,苍穹不言,风起云涌间,又为谁的江湖带去几多浪花?冬至来了,你有没吃饺子?成功者有一副辽远而壮丽的图卷在描绘,失败者手中有单纯的酒杯在握,爱着的人与恨着的人都在呼吸这里的空气。

  有人开始讲起了故事,个故事发生在一年四季里的某个季节,故事里有人,有动作和语言,有对空气的呼吸。神灵鬼怪不会参与,动物们只是旁观者,讲故事的人说:故事很复杂!夜属于这个世界的每个人,无论你如何扭转都难以改变它的实质,它的底色!你说北半球和南半球终会不一样,这种不一样是暂时的!就像你无法让时间逆流,你说时空隧道可以带人回去,还有多维空间的存在,也许真的有! 夜复安静,冬至快乐,晚安!

  冬至的随笔 13

  现在的十二月已经找不到猎户座了。灯火通明和空气污染,他们说。但天空澄澈又有什么用呢,患有颈椎病的匆匆行人只顾着手里方寸的荧屏,没人认得古代神明。雾霾指数今天刚降下来,但他从不戴那些花样繁多的口罩,抬头看了看看不见的星宿,他点燃一只烟。

  这是条小街,这是个暖冬,黑夜即将变成白天。路灯艰难的保持工作状态,他的呼吸比电流声还稳,皮靴踏上砖石表面的回音溅起几滴碎冰。烟灰顺着步伐和阴影混到一块,他的影子时长时短,身后留下烟草的云。没有一间屋子亮着灯,因为时间太晚因为光源离开,因为空荡荡的钢筋水泥只能叫房子而不是家。这是个太冷清的夜,就如同所有的`夜晚。这是他的街,因为除了他没人停驻。

  燃尽的烟被他碾碎,仍有白雾缓缓缠绕在头顶,这次是因为冻结而不是燃烧,最终飘散了。风从狰狞的树梢里钻过,摇不出一点响,只能砸碎冰壳里看不见的星星。"还能有什么亘古不变。"语气是嘲笑是懊恼,嘲笑自己不切实际的懊恼,懊恼自己毫无用处的嘲笑。他转身离去,如同往常。

  但也许今天的确不同。一朵大红的烟花燃烧在夜空,声音随后就到,嗙的一声,像惊雷也像他此刻鼓动的心。红色倒映在他的眼睛里,像是屠戮的血光也像温暖的火,他没意识到脸颊的刺痛,冬风在和他一起微笑。天空泛起白色,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长夜将结束。

  他知道这焰火只是巧合,但喜悦不管那么多。他为这份喜悦长久地凝视天空,看蓝黑的冷褪去露出蛋青色的边缘,看太阳赤红还未发出令人疼痛的光,看季节的更迭。他不该停留这么久,但是他不在乎,两个世纪以来的第一次他放声大笑,令人吃惊地像个少年。他的影子消失了,他消失了。

  第一片雪花落下。

  冬至的随笔 14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冬至——表示隆冬已到,数九开始,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日子的来临。

  冬至,自古以来便是节日。但冬至节是个奇怪的节,不象其它端午、中秋、重阳、春节有明确的理由。人们只知道冬至节是临近春节最隆重的节日,伴随它的到来,似乎就在提醒着,催促着人们怀揣一个贺岁的计划。因为冬至一过,实际上就是挨着春,接着岁的气象了。

  我们江淮地区管过冬至叫“过大冬”。俗语说,新冬大似年。在城市里,全家老小必定会聚在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在乡村,冬至可是祭祖祈年的日子,是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家欢乐的庆祝会餐。每逢冬至,家家户户、村头巷陌到处充满着节日的气息,那不到五更头便响起的鞭炮更把喜庆的心情渲染得像过年一样浓烈。到了晚上,每家每户先烧“纸钱”,祭奠先祖。然后,再回屋吃晚饭。晚饭后,一家人围着炉火,再烤上干果,炖上猪头,斟上米酒,燃一屋馨香,联络亲情,憧憬新春,共享天伦……

  我们这里冬至照例是要吃“驴打滚”的。什么是“驴打滚”?实际上就是将糯米粉兑水和成团加入馅心制成的汤圆。以前,馅心只有猪油和芝麻的,现在又有了什么豆沙馅、鲜肉馅、荠菜馅、三鲜馅……应有尽有。它与汤圆有所不同的'是,它的形状有椭圆的、尖角的、菱形的……不一而足。为什么要吃“驴打滚”呢?连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回答不上来。我想,无非是取喜庆团圆的意思吧?!记得儿时,冬至节吃“驴打滚”,爷爷总不忘叮嘱我们,拿调羹舀着吃,一调羹两个,吃到头,会是双数,图吉利噢!可那时物质条件有限,平时吃“驴打滚”是很奢侈的事情,所以,馋嘴又性急的我们哪有耐性一双一双地数着吃,三口两口便吃了个到嘴到心,碗底朝天……如今,知道这是笑趣,更不会那么认真地细数了。

  灿烂的冬阳,震天的鞭炮,多的是对新年的热望。此刻,人们感觉不到冬季的寒冷和萧索,更多感受到的是温暖和希望。于是,每逢冬至,人们会忙不迭地把一株株水仙,一盆盆金桔往家里搬……其实,也是把一个个祝福请回家。

  冬至晚上下班,从超市买了两袋“龙凤”汤圆带去公婆家,却发现婆婆早已准备好了一大锅货真价实的“驴打滚”。看着那一锅白白胖胖的“小可爱”,心里顿时温暖无比!

  吃完回家,路上看见叶挺路边的小饭店里人影绰绰,笑语连连。老板娘站在店门口,满面春风地喊:“吃‘驴打滚’哟?”我笑着回答:“吃过了,吃得很饱很饱哟。”还未说完,先生在旁边已忍俊不禁了。看来,“驴打滚”已成为冬至的商业品牌,冬至吃“驴打滚”,也已成为流行时尚了。

  严冬已经来临,新春就在不远。冬至的时候,人们总是忍不住地向上天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好日子!

  冬至的随笔 15

  冬至这一天吃饺子,是咱北方人家的习俗,洛阳人家当然也不例外。老洛阳人管饺子叫“扁食”。

  说到饺子,我想到了医圣张仲景,想起了他流传下来的“祛寒娇耳汤”。话说东汉末年的一个冬天,北方天寒地冻,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医圣张仲景知道后,让徒弟们支起来几口大锅,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经水煮熟后,分发给每个有冻疮的人两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上下暖暖和和,两耳也开始发热,冻伤的耳朵也治好了。此后,老百姓都学着“娇耳”的样子做,只是里面的内容有了变化,药物的成分逐渐少了,成了人们餐桌上的扁食。

  记得小时候,每到冬至,外婆就会对我们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于是,一家人就开始了包饺子的准备工作。买回五花肉,大哥就操刀上阵了,他一阵乒乒乓乓地切剁,花肉变成了馅料;白萝卜洗净切片,用滚开水焯透,用笼布包住萝卜片,使劲挤出其中的水分,萝卜片就成一坨坨的萝卜团了,接着把萝卜剁碎与肉馅搅拌在一起,加入味精、香油、盐、酱油、花椒面以及葱末、姜末、蒜末等,饺子馅便做好了。

  包饺子的时候,案板从厨房搬进了堂屋,外婆把和好的面放到上面,一家人围着大八仙桌包饺子。记得自从学会擀饺子皮包饺子,我就承包了擀饺子皮这活。我的技术得自外婆的真传,经过多年的实践,可谓炉火纯青。每次包饺子,我一个人擀皮,可以供应三四个人同时包饺子。

  母亲包的花边饺子很漂亮,月牙形的'饺子边上有细碎的花纹,有点儿像锯齿,又好像碎叶菊花的边缘,有一种立体的美感。为了学会包花边饺子,每次包饺子时,我都缠着母亲学,刚开始捏出的花边大小不匀,花齿宽窄不一,可难看了。后来,经过多次练习,慢慢找到了窍门,我这双大手也能捏出娇小秀气的花边饺子了。

  饺子包好了,我帮母亲把饺子端到厨房。不一会儿,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冬至饺子就端上了桌。外婆一边端着饺子碗,一边笑着招呼我们:来来,一起吃,一起吃。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家里用上了暖气,出门有厚实暖和的羽绒服保暖,很少有人因为天冷而冻伤耳朵了。当然,冬至这一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欢聚的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冬至的随笔 16

  如果一个人总是在自己虚构的幻想中沉沦,他的人生还能走多远?

  最近,我总是半梦半醒。

  第一场雪,冬至,措手不及。

  来的太突然了,我还没有想好怎么去迎接它,最近有好多事让我头疼,它好像并不关心。或者,它是来安慰我的也说不定。

  又熬了一个通宵,但是它来了,怎么也要打起点精神。从住所到学校,两个来回,总觉得是回光返照,拍了一些照片,想了一些事。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在哪?答案是:在离我现在的住所不远的地方。那儿可比这里冷多了,虽然这里也暖和不到哪去,但至少不用担心辛苦洗完的衣服,莫名其妙的被风吹跑。总之人生又进步了就对了,恩,很好。

  明年这个时候我就是个准职业人了,他们是这么叫的——"准职业人",就好比小朋友讨老师喜欢,老师就给他块红色的手绢,大家就叫他"少先队员"了,其实就那么回事。

  当然也有可能明年这个时候,或者明年的明年的`这个时候我还没找到工作,当然——千万不要,千万不要。

  夏天的时候,房东在我门上装了一把锁,到了秋天,锁就坏了。

  昨天,房东问我:你门上的锁呢?

  我说:坏了。

  房东说:那可是把新锁啊!我应该让你赔的。

  我想:心锁?这么科幻?怪不得整个夏天都觉得身心疲惫。

  从学校回来,躺在床上看卡通,之后光着脚,穿着夏天的皮凉鞋出去买烟,半道有个身材魁梧的光头男问我:小兄弟!不冷啊!

  我说:冷!

  他说:冷你还穿凉鞋,傻子嘛!

  我没答话,不知道为什么,对光头男人总是有种畏惧感,觉得无比邪恶。吃回哑巴亏就吃回哑巴亏吧,哥们又不是没吃过。

  话还是很经典的。

  冷你还穿凉鞋,傻子嘛!

  1000年后,这就是成语。

  写到这里的时候爸爸给我打了个电话,嘱咐我天冷了,多穿点衣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多喝水,多吃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我也嘱咐他好好照顾自己,防寒防冻防喝醉。他问我还有没有钱,我说有,你不用担心,然后摸着那最后的10块钱默默心碎。他说你要省着点花,家里钱紧,我说是,是,我知道。从我出生起,他的钱就从没"松"过,哪怕在我辍学在家的那两年,也从没向"大众"敞开。那时和我同龄的人,最不济的兜里也有3块4块的零花钱,可我从来没有,上学那会还有1块5的早点钱,自从离开学校连早点也省了,天天在家啃馒头。我很不服气,每次提起他总说:家里亲戚多,人情事故的,天天都有事,再说咱和别人不一样,人家是两个人的钱三个人花,咱呢?我一个人的钱咱两花,哪还有钱啊。每次他说这些我都觉得很卑鄙,但我又无法反驳,都不易,辛苦了一辈子,还是抽着他妈2块5的烟。

  很久很久以前,我爸有一个朋友,小时候经常看到他,他最喜欢说的词是"老干部",见了谁都说:哎呦,这不是"老干部"嘛!。如何如何的。

  那一个时期我们院里都是干部,我们也都成了干部子弟,身价飙升。他总来找爸爸玩,无非就是看看爸爸养的花呀鱼呀什么的,品头论足,乐在其中。其实他不是干部,被他叫的那些人也大都不是,也许那只是他心里的一种愿望,希望达成,却未能达成,于是耿耿于怀,以至于身心崩溃,只能每天挂在嘴边,自我安慰,终日生活在自己臆想的世界里,十分可怜。幸运的是,后来,他终于改变了想法,弃政从商,开起了一家门市部,主要经营花生啤酒酱油醋什么的,自己做老板。从此,神龙见首不见尾。

  而我们这些"伪干部子弟",也都打回原形,重新肩负起"无产阶级儿女"的重任,人生再度昏暗。

  据说原来,也就是我爸年轻的时候,家境是不错的,说不上地主也是个富农吧,人家结婚送自行车的时候我爸就骑上小摩托了,后来不知道怎么家道中落,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人生真是无常啊,我更加期待自己能有一份工作,漫天的神仙啊,你们千万不要无常到我身上。

  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幸福,不管走到哪总有人在牵挂我,有时候又不满足,别人都是密密麻麻的成群的牵挂,而我只有爸爸和姐姐。于是我安慰自己,山不在高,有什么什么则灵,水不在深,如何如何的,牵挂不在多少,有就行!

  最近又接到一个喜讯,我那个当兵的发小,荣获"优秀士兵"的称号,可喜可贺,望再接再励。他说做人要低调,所以我帮他低调的宣传。

  终于发现我是个不会写东西的人,写来写去也都是支离破碎,我就是做不到把一件事情完整的叙述出来,完全没有什么因果关系,看的人一定很辛苦。不过话又说回来,写就是因,写完的东西就是果,我才不管甜的酸的。

  人生又进步了。

  冬至的随笔 18

  盼望着,盼望着,冬至的脚步终于来了。冬至的前一天还在很开心地想着,今年终于可以陪家人过一个冬至,让这个冬至更加有意义。高兴劲儿还没有退去,突然收到了今天下午四点上班的通知!这一刻,立刻变得很失落。因为已经和老妈商量好,今天要和姥姥一起过冬至,从小姥姥都特别疼我,这次也是因为雾霾的原因多休息了两天,趁着这两天,顶着雾霾,也要回家看望一下父母和姥姥。姥姥听到我回来的那一刻,高兴坏了,听到要一起过冬至,更是高兴的像个孩子一样!因为我的回家,大家都很开心。可是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我不敢告诉老妈发生了什么,我怕扫兴,更怕姥姥失望。

  可是想了半天还是决定告诉老妈这件事,老妈听了之后,犹豫了一会儿,说:“没事儿,工作最重要,现在我就去洗菜,明天早上给你包饺子。”说完立刻起身洗菜剁饺子馅儿,其实我从老妈的`眼神里看到了一丝失望,但是她之所以这样说,只是为了让我不那么难受!老妈把饺子馅儿拌好之后,又过来安慰我:“没事儿,早上吃中午吃都一样,你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很多事儿都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吃完饺子安心地上班去吧!”我听完这些话,不知道该说什么,但是心里边却特别难受。

  怕我早上耽误了坐车,老妈特意定了闹钟,而且一个晚上,老妈好像都没睡着,问了我两次几点了,总是害怕睡过了,起晚了,耽误了给我包饺子!最终,还是没有等到闹钟响,老妈就起来了!迷糊中听到她说:“你再睡一会儿,等会儿再起来。”其实我哪里还能睡得着,就悄悄地也起来了,拉开窗帘,外面漆黑一片,还下下雨,只有厨房里有灯光,看到老妈忙碌的背影!那一刻:我感觉到了老妈的伟大,可怜天下父母心,只为让女儿吃上一碗新鲜的热气腾腾的饺子,自己一晚上都没有睡好!我赶紧洗漱完毕,这时候一碗儿香喷喷的饺子已经端上了桌子,老妈坐在一边看着我吃,让她吃她不吃,她说:“你先吃,看着你吃就行了!”那一碗饺子好多,我使劲儿吃完了,虽然很撑,但是着每个饺子里边都有老妈对我的爱,我必须吃完!看着我一个个都吃完了,老妈露出了微笑,说:“饺子顶饿,你坐几个小时的车,多吃点就不会饿了。”说的我心里暖滋滋的,但同时还有一丝难受,那滴泪始终在眼睛里打转儿。

  吃完饭,老妈连碗都没有让我刷,就陪着我去坐公交车!车开了,望着老妈的背影,这时候我才敢一个人偷偷地留下那滴忍了很久的泪水!心里难受极了,对不起!我没能陪您过这个冬至!

  但是这个冬至,我仍然吃饭了老妈亲手包的饺子,我已经心满意足了!这碗冬至饺子,我提前吃了,我会记住这个冬至,记住这个下着大暴雨的冬至,老妈早早起床给我包饺子,老妈冒着大雨送我走,明年女儿一定陪您一起过冬至!谢谢这碗冬至饺子!

  冬至的随笔 19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民间有"冬至大于年"之说,衢州人有过冬至夜的习俗,有"冬至夜,有的吃吃一晚,没得吃冻一晚"的说法。因此,衢州人的冬至夜是丰盛的:瓜子、花生、核桃等炒货是必备的,每年的这一天,炒货店都是热闹非凡,家人团聚,丰盛的饭菜也是少不了的,家家户户洋溢着节日的浓浓气息。然而,对于我和我的'夫家来说,虽然我们在这个"东南阙里"已经生活了多年,公公婆婆更是在这里生活了快半个世纪,然而,故乡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我们始终遵循着常山老家的习俗,淡化冬至夜过冬至日。

  昨晚,小女一回家就开始"哔里叭啦"地嗑瓜子了,还直抗议我的菜不够丰盛,嘟哝着嘴说"冬至夜就三个菜,一点都不象过节"呵呵,她倒是完全是衢州人了。今天一大早,老爸就打来电话叫我们今晚回家吃晚饭,过冬至。哎,果然还是乡音难改,乡愁难忘啊!

  冬至的随笔 20

  今天是冬至,早晨6点多去东湖冬泳,晚上16点多从市场回来,天就见黑,17点多已经伸手不辨五指了。

  从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是北半球在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一年四季中有24个节气,其中冬至日天最短,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白天开始逐渐延长,这是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自然规律。

  感叹冬至天最短,想到在人生的经历中也同样有天最短的'时候。

  冬至日早晨冬泳时,听到在公安工作的大吴讲述装卸职工杀人和被杀的事情,起因就是一句玩笑话,问题在于双方都是刑满释放分子,都无视法制,十分冲动,吃不得一点亏,不高兴了就操起刺刀,杀人象宰猪一样,结果都走到了生命的终点,给家人带进了漫漫长夜。

  冬至是黑夜最长的日子,从冬至开始数九,气候更加寒冷,三九过后,气温才逐渐回升,所以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添衣服;要合理调节饮食起居,避免过度劳累;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愉快的心情,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要加强体育锻炼,坚持用冷水洗脸。当然,最好的运动是冬泳,可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杜甫诗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随着节气的变化,坚持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并防止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冬至的随笔 21

  夜该入眠时,似是千颗断珠在敲打着窗棂,在片刻的心神迷离之后,方觉窗缝中透进的冷风使我背心发凉,踮着脚尖从卫生间的小窗子 望向广场,早是大雨瓢泼,空旷的街角和料峭的草场已被急雨汪洋,在这种季节轮替的时候,我不知道该说是秋雨迟暮还是冬雨来早了。只是觉得很爽,那种透彻到每个毛孔的舒爽,是的,近日的劳碌和烦恼,的确需要一次通透的洗涤了!在稀落的车灯映射下,急促的大雨点洒落在水泥地面,冒起无数个水泡,倒使人产生一种身在一处温泉之滨的错觉,只是,那触手可及的冰凉与遥不可及的温暖,恰如现实与梦想那般明显。

  雨夜,是适合潜睡的时刻,索性就趁着这可以催眠的淅沥声享受一下想睡就睡的自在,怕感觉退去,怕雨声渐远,来不及更衣也来不及洗漱,时钟也不去看了,赶紧的趁着好时刻和衣而卧。暖暖的被窝,懒懒的我,蜷曲在宽敞的大床上,忽然间,竟感觉自己像个幸福的孩子,正躺在母亲温暖的臂弯,酣然入梦……

  哦,这不是父母亲常陪我们抓竹子的小伙房吗?一如每个冬夜,炕头墙角依然那样暖和,是母亲在麦草燃烈时那种烟熏味下咳的死去活来也要蹲在炕洞前精心煨出来的温度,炕洞前的草房里满是母亲老慢支吐出来的黏痰,被她用草土一撮撮的掩盖了,口唇发绀努力呼吸的她,要在房前的台阶上顺着习习寒风缓上好一阵子,为了让自己紧张起伏的胸廓得到缓慢均匀的呼吸运动,她又要不停辛苦的咳喘咳痰,等到土炕的每个角落都热透了,母亲也才会缓过气来到我们中间,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啊!一床棉被,几双赤脚,地上的烤箱,是父亲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的,实打实的铁皮铁筒,纯粹的手工造,是曾经整车厢的拉到边疆专供苏俄的老国产,实用性不言而喻,烤室中洋芋的香味伴着铁壶(当然也是父亲造)中冒出的热气弥散着,在父亲的主持下,我们开始抓竹子——那种原始而极具智慧型的,不单考验人的细心和耐心,还要锻炼人手脑灵动的游戏(竟让我联想到驾驶员这个职业)。玩到兴头,原本攒挤在炕心已经被焐热的脚板都争相的蹦出被窝,厚重的被子也早已被堆放到炕脚,母亲一边唠叨着炕被凉冰了,一边钻过我们的腿脚阵拉开被子,我们争输赢施小计的吵闹和别扭,当然少不了父母的裁决和调和,更有父亲惹逗的欢笑母亲催睡的呢喃,与那种玩闹的情景,我们发现父母亲其实也有童心,于是我们也和他们争的不可开交,最终,依旧是烤箱中外皮焦黄的洋芋蛋催我们散场,被洋芋烫的口腔黏膜褪了皮的我们,带着惺忪的双眼依然不愿各自回房入睡,都径自假装睡相,蜷缩着挤在那一床厚重的大棉被下睡去了……今晚,父亲是不是加班没有回家来,我们后背的被子都没人填塞瓷实,脚底下的`被角也没有被用脱下来的棉裤压好,终不胜寒,母亲那阵阵的痰喘又开始在我耳边萦绕,我懒懒的闭着眼醒来,大床中依然是蜷曲着的我自己,窗缝,还是那样敞开着,冷风肆虐的穿过窗纱,母亲帮我引过线的羊毛大被,被我赤热的双脚堆在了床脚……

  夜已央,天未白,东方的天空,见不到早冬灰黄的晨曦,满目的白霜中雨夹雪的气象舞动出晚冬的冷。是该生火供暖的时候了,父母亲的被角会不会被老重的双脚掀开但难奈何中风的双手无法触及?我们都在各自的小窝里以不同的方式取暖,家中暖了的我们,心里会不会有过去一样的温暖?每个人的感受,我不确定,但有一点,我们的确是回不到那些温暖的过去了,不过还好,至少,我们都还在,还远远的在彼此身旁……

  冬至的随笔 22

  “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记得小时候,每逢冬至节,母亲便忙活着准备饺子。她先是从家门外的菜地里割回一把嫩生生的韭菜,然后一个人蹲在厨房的门口,低垂着头一根一根地清理其中夹杂的野草。清理完毕,再用清水洗净,置于案板之上,切成细末,放在一边。接着是剁肉,肉是现成的,母亲提前去街上买了。平常母亲包的饺子总是肉少菜多,但冬至饺母亲是绝不会吝惜的,总是肉多菜少。肉剁碎后,与韭菜均匀地和在一起,再在其中加入些盐、蒜泥、生姜、小葱,这样馅儿就算做好了。

  随后就是擀饺子皮儿。母亲从一个大布袋里舀出几碗面粉,倒入瓷盆中,加上些清水,然后用力地揉压。揉面团极具技术含量,若水加得不适宜或面团揉得不到火候,做出来的皮儿吃起来就不劲道。母亲不停地揉压着,半来个小时后,面团揉好了,父亲就上场了。他用一根擀面杖将面团擀成一张一张厚薄匀称、大小适中的皮儿,然后沾上少许面粉叠放在一起。擀饺子皮儿时我常常会在一旁捣蛋,弄得满脸都是面粉,样子就像川戏中的大花脸,惹得一家人谛笑不已,欢笑之声不断从厨房溢出。

  最后就是包饺子。这时可热闹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皮儿的分皮儿,掐馅儿的掐馅儿,封口的封口,其乐融融,分外温馨。包饺子时,母亲总是忘不了在其中一个里面放上一颗红枣,说是谁要吃到,来年就会交好运。我从不迷信,但也不免觉得好玩。从小到大,每次那颗红枣总是幸运地卧在我的`碗底。我的运气真的如此之好吗?事实上成年后,我才发现母亲在装有红枣的那个饺子上做了手脚,每回都是故意放到我的碗里的。母亲是一个特别迷信的人,她固执地认为这样做自己的孩子一年到头就会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平平安安。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哪怕是很小的细节,只要她认为对孩子有好处的事,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开始煮饺子了,灶堂内的火烧得旺旺的,母亲边下饺子,边说些喜庆祝福的话。饺子在热锅里欢快地舞蹈着,等全都浮在了水面,母亲便说可以起锅了。一会儿,一大盆热气腾腾的饺子就端上了餐桌。一家人围桌而坐,七八双筷子一起飞舞,吃得喜笑颜开,面如桃红,心里更是无比的暖和。

  冬至节又快到了,每当想起冬至饺儿,就不由得想起了母亲,想起一家人欢聚在一起的幸福情景。

【冬至的随笔】相关文章:

冬至的随笔07-01

冬至随笔作文07-02

关于冬至的随笔07-02

描写冬至的随笔07-03

描写冬至的随笔06-08

冬至的随笔(精选56篇)10-26

冬至的随笔15篇07-01

冬至的随笔(15篇)07-02

雪落冬至随笔07-02

冬至散文随笔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