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感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幼儿教师随笔【精】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想要找更多优秀经典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教师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教师随笔1
逊逊是班里令人头疼的小朋友,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喜欢“碰碰”其他小朋友,惹得他们哭声、告状声一片。但是今天午睡起床时的那一幕,却让我发现了他的闪光点。
现在,虽然渐渐进入初秋,但是天气还是相当热,孩子们穿的少,午睡时她们自己穿脱衣服、叠毛巾毯也很迅速。一些孩子在起床音乐放了四个八拍就已经全部整理好,坐到自己的小椅子上了,还有一些孩子为了和其他人比赛谁快,粗粗的叠了一下毛巾毯,有的甚至将毛巾毯任意的往床上一扔,走了!
在班级制定的规则中,使三遍音乐起床整理,而现在才刚放到第二遍音乐,午睡室里就只剩下连逊逊在内的六个小朋友了,只见逊逊完全不受其他小朋友的影响,他轻轻地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起毛巾毯的一角,由于毛巾毯堆成一团,而右手又拎着一只角,左手在寻找另一角的时候有些困难,他只能放弃已经拿着的那只角,两只手一起找到其他的角,再一只一只的将角轻轻地拎起来,在轻轻往外一甩,将毛巾毯放平对折。他又走到另外一边,轻轻地拎起两个角再对折。毛巾毯终于折好了,他很快得穿好鞋子,回到位置上开始和其他孩子说闹起来,这是三遍音乐也结束了。
在整个折毛巾毯的过程中,他折的专心致志、小心翼翼,可以感觉到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受外界任何影响,都没有发现我就在他身边看着他。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喜欢“碰”别人、自制力不强的是他,而现在小心翼翼叠毛巾毯,专心细致做事情的也是他,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这样,只要我们关注细节,从细处看孩子,就会发现更多不一样的孩子。
幼儿教师随笔2
转眼间一个学期结束了,和宝贝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厚,但是每当看到小杰总感觉心头有刺一般卡在那里难受。
还记得我刚见到小杰的时候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虎头虎脑的小宝贝,他天真也调皮,而且总有一种跟别的小朋友不太一样的感觉,每次看到他开心的笑脸我的心情也会豁然开朗。但是后来接连发生了几件事我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了。
一天,我跟孩子们聊天问起一个小朋友说“你这么漂亮是长得像爸爸还是像妈妈呀?”话刚落地,只见从旁边经过的小杰若无其事的说:“老师,我没有妈妈,我都没见过我妈妈。”听了这话我有些诧异,内心隐隐作痛,可孩子的脸上是一脸的天真,说的轻描淡写,却狠狠地戳痛了我的心,我告诉他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妈妈,老师会想妈妈一样疼爱他。关于他的家庭他的妈妈我一无所知,真不知道该从哪里去安慰他温暖他,我开始后悔自己在进这个班之前没有仔细的做一些了解孩子们家庭情况的工作,以致于现在手足无措。
于是我做了大量的工作去了解孩子的家庭,从教过他的老师那里,从同村的家长那里,从他的爸爸那里,慢慢知道小杰从小就是跟着婶婶长大的,因为父母感情问题,小杰一生下来妈妈就离开了他和爸爸,而现在爸爸也长年在外工作,小杰就跟着婶婶一起生活。虽然孩子是开朗的,没有妈妈的陪伴似乎对他的心理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我再也不敢说幼儿园里老师也是妈妈,我知道他对妈妈一定有更多的美好和期待,我能做的就是像妈妈一样温暖他,照顾他。
有一天教学活动结束后我鼓励宝贝们回家表达以下对妈妈的爱,学会感恩妈妈,我话刚说完小杰就大声说:“可是老师,我没有妈妈!”其他的小朋友也跟着说,“是啊老师,他没有妈妈。”“他妈妈……”看来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可我却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去应对才能更好的保护孩子的心灵。
单亲的孩子由于父母离异,对孩子情感上的忽略或行为上的放任,会使一个个稚嫩的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幸福和纯真,变得灰暗、茫然、自卑、任性,如果这种情绪长时间得不到引导和调节,就会发展成情绪和行为有障碍的'特殊幼儿。在学校里孩子对老师是充满期待感的,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亲情的残缺,使他们格外向往老师能给他们完整宽厚的爱。作为老师,我想最应该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当作平等的朋友,用自己的关心、耐心和宽容去教育引导他们,为他们营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热情、开朗、自信、勇敢、坚强而又乐于交往的健康个性。
在以后的活动或是与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一定格外注意去用爱温暖孩子,不再让那句“老师,我没有妈妈”刺痛孩子的心,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爱的温暖,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教师随笔3
昨天吃的是红烧小排,菲没等老师分菜就大叫:“我要红汁,我要多点。”拿到饭菜的菲翘着二郎腿,左手端着饭碗、右手拿着调羹,边吃边看左右,这情形不禁让我想起了那首儿歌“漏嘴巴的小弟弟”。这不,才一会儿功夫,地板上、桌面上、椅子上、衣服上,到处都是被肉汁染红的米粒。“菲,转过去好好吃饭!”听见老师的提醒,她转了过去。可没过几秒种,身体又左右转动,米粒再一次扬扬撒撒地往下掉。饭碗里的饭是没有了,再看看地板上,就象下了场雪一样,厚厚一层,有的都已经被她踩得紧紧地粘住了地板。
“不行,不能再让这样的进餐习惯继续蔓延!”我暗下决心。正当她想搬着椅子离开位置时,我叫住了她:“菲,请把地上的米粒捡干净。”她看看我,没有反应。“菲,自己撒的米粒,自己捡干净。”她嘟着个小嘴,很不情愿地蹲下身开始捡米粒。我知道这一地的米粒真要她一个人捡完是不可能的,等到她捡了一些后,我蹲下身和她一起捡了起来。我边捡边问:“菲,捡米粒累吗?”她点点头。“如果以后不想这么累,应该怎么做啊?”“坐好吃饭。”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错。差不多花了3分钟时间,我们两个人把地上、桌上、椅子上,甚至菲的帽子上的米粒都捡干净了。“好累啊!”捡完米粒的菲不由自主地感叹。
菲的“漏嘴巴”现象已经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了,经常抱着孩子刚入园、习惯慢慢培养的想法,一拖再拖,每天进餐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提醒、再提醒,希望有一天在老师的提醒下,她能改变这种不良的'进餐习惯。可是我错了,一个多月来,她依旧翘着二郎腿,依旧左右转悠,依旧米粒满地撒……
经历了昨天捡米粒的辛苦后,今天的菲奇迹般地安分吃完了一顿饭,只有几粒米粒不小心从嘴边溜到了桌上。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说教,显得罗嗦而又无奈,不如在适当的时候,另辟蹊径,让道理行动化,让规则生活化。少对孩子说一点,多让孩子做一点,知道自己做错事后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埋下自我约束的种子,使之受用一生。
我想这次我成功了,“漏嘴巴”不漏了。
幼儿教师随笔4
角色游戏中,我发现“小吃店”的桌面上,堆满了可乐、水果、茶杯、筷子、碗、水饺……满满的一桌子,显得零乱不堪,就忍不住地走过去整理——此时,我是清洁员;客人点菜了,人手不够我也连忙主动前往帮忙——此时,我是“助人为乐”的“雷锋”;走到菜市场和水果店,发现菜没了,水果也没了,就赶紧跟售货员说:“没菜了,你们得赶紧去进货!”——此时,我是指挥员;超市里的东西掉地上了,我又忙着捡起来,归整着货架上的物品,让它们摆得整齐而有规律——此时,我是售货员;一听到有两个孩子的争论声,我知道是孩子又因游戏吵架了,立即前往解决——此时,我是灭火的“消防员”……在整个角色游戏中,多重角色身份的我忙得晕头转向,最后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么,又指导了孩子什么,只觉得这样好累!
游戏过后,静下心来回顾与审视自己在角色游戏中的教育行为,认为有以下几点不妥之处:
1.对孩子的要求和期待过高。比如,小吃店必须整洁、有序;孩子要会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孩子的争论就是吵架,这是不允许的,他们必须学会自己协商友好地解决矛盾……于是,老师要在这里指手划脚,要到那里帮忙……这样,不累才怪呢。
2.整体观察不够。教师因忙着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只关注细节,这里走走,那里看看,看似发现了游戏中的很多问题,其实并没有真正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指导策略是那么苍白而又无效。
3.教师是主角,孩子成配角。游戏中,教师把自己定位为活动的指挥者,不能真正退位,不能引导孩子自己尝试想办法解决困难!
于是,在以后的角色游戏组织中,我调整了策略:
1.在游戏前把上次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抛给孩子,引导幼儿通过讨论提出解决的`对策,老师再以简洁的语言加以梳理,便于幼儿理解。
2.教师退位,重点以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为主,等待最适宜的时机再介入指导。当然,如果孩子出现危险情况时,必须立即介入解决,不能等待。
3.注重游戏后的评价活动。把活动中发现的情况或以录像、相片的形式进行回放,或以语言的形式把现象描述给孩子,或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发现,说说自己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等等,再让幼儿来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说说哪些方法好,如果再遇到这些问题,还可以怎么做更好。这样,使评价成为促进游戏水平发展的有效推手。
于是,在同样的角色游戏活动时,我轻松了许多。活动一开始,我以谈话形式引入,把问题抛给孩子,“菜市场没菜了怎么办?要到哪里进货?小吃店要怎样做才能吸引顾客?”等等,让幼儿提出对策;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运用讨论中得来的方法,学习自己整理货架,发现货架没货了自己进货,菜市场和水果店没有再出现断货现象了。而我呢,找到一个既可以观察到全班幼儿活动,又能重点观察超市和小吃店这两个活动区域,不时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幼儿的活动情况,整理着自己在评价时要引导幼儿讨论的问题。虽然自己放手了,可是不放眼。我的一双眼睛仍旧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般,扫视着幼儿的活动。嘿,感觉还真是轻松了许多。是啊,把活动的目标定位少一点,一次游戏解决一个问题。这样,教师做为旁观者、观察者,把活动的主阵地交给幼儿,自己当一次“如来佛”,既能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又能运筹帷幄,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育中要做到“放手不放眼”。这样,既能观察了解到幼儿的整体情况,又能为孩子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也才是智慧的教育。
幼儿教师随笔5
这天中午吃饭时我发现博文的桌子下边有水,就问:“博文你的桌子下边怎样有水呢”博文看了看我并没有说话,我又说:“是不是汤洒了。”“是”博文很爽快地回答。我走过去看到博文的裤子也湿了,急忙说:“不要紧,此刻你先吃饭,等吃完了饭老师帮你收拾。”博文很高兴的坐下继续吃饭。
午睡的时候我去给博文换裤子,摸到里面的秋裤也湿了,我明白博文不是洒汤了,而是尿裤子了,我又重复的问了博文一遍,博文的回答还是汤洒了。看到博文那认真的样貌,我说:“唉,博文你能够小声的在我耳边说实话。”博文很高兴趴在我耳边说:“老师我尿裤子了。”我也凑在他的耳边说:“不要紧,以后记住有尿去厕所。”博文点点头。这时别的小朋友看到了就说:“老师你们说什么”我告诉孩子们:“这是我们的`秘密,不能告诉你们,是不是博文。”博文看着我点了点头。
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明白尿裤子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尿了裤子也怕别人明白。幼儿期是孩子自我意识的构成时期,他们开始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如果我们不注意教育方式,经常使孩子出丑,将会使孩子变得不以为耻、习以为常,无形中对不好的行为起了加深作用,这样做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教师随笔6
魏金昊小朋友最近感冒了,总是不好好吃午饭,每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为了得到我的表扬,就使劲地吃饭,不吃菜。于是中午用餐时,我坐在他旁边,看着他吃饭,期望他能够多吃点菜。我说:“今日青菜很香哦,来尝一尝。”魏金昊不情愿地说:“我不喜欢吃。”我夹起青菜,大口大口地吃给他看,魏金昊有点心动了,学着我的样貌夹起一点青菜,可是刚嚼了几下就又吐了出来。看到这种情景,我十分担心,不吃菜感冒怎样能快点好呢?我对他说:“只要你吃一点菜,教师就给你咸菜做奖励,好吗?”魏金昊十分高兴,爽快地吃了自我的一口菜,我信守承诺给了他一小块咸菜。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每次午餐我都给魏金昊“加餐”,有时也会给其他小朋友,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都食欲大增。
幼儿教师随笔7
有人说:“孩子的眼睛就像摄录机,耳朵就像录音机,他们会把老师的一言一行记录下来。老师在他们眼里是一个榜样,使他们的偶像。”尤其是这段话的后半部分令我感触更深!
“摇啊摇,摇啊摇******”随着轻柔的音乐,大部分孩子入睡了。“哈哈哈,嘻嘻嘻”原本安静的寝室被这若有若无的嬉笑声打破了。“孩子们,快睡吧!”我轻轻地说。我以为这声音就此消失了。慢慢的这声音像蚊子一样越来越让人烦,而且好几个孩子都用被子蒙上头了。我一看不能再这样让其他孩子受影响了。便悄悄像声音的发源地走去。啊!终于找到了。我心里暗暗得想。这时,家佳好象发现了我,立刻停止了嬉闹声。轻轻地把手放到被子里,假装睡着的样子。我以为万事大吉了,就坐下来了。
“这孩子还挺听话的!”我心里美美得想。但是安静了片刻后,又出现了刚才那烦人的声音。我实在是忍不住了“你不睡就出去,别影响其他人”我快步来到家佳身边呵斥道!我本以为吓吓他,其实真没有让她出去的意思。于是就去检查其他幼儿的被子是否盖上了。当我检查完后,正要看看家佳是不是睡着了。隐隐约约却听见哭泣声。啊!!!!!家佳呢??我快步向外走。哎吆!啪一声我被一个东西绊了一下还差点摔倒。我起身一看,是家佳。我真是又急又喜。看着泪流满面的孩子我的眼泪也不争气的流了出来,我轻轻地将孩子拥入怀中,把孩子送到床位上,很快孩子睡着了。
整整一个中午,孩子哭泣时的样子在我的`脑海中频频出现。我觉得我真得很幸运,当时孩子如果自己走出去的话这后果不堪设想。可能会走回家也可能――想想好险呢!其实这就是不注意的一句话。我想我以后要使用“好听派牙刷”让孩子们听了我的话都美美的。
幼儿教师随笔8
童年于儿童而言意味着什么?3年的幼儿园生活我们究竟应该给与孩子的是什么?这是一代代“六一人”在平凡工作中永不间断的思考与探索。
从1945年延安第二保育院诞生伊始,就确定了“保教合一,教养并重,保中有教,教中有保”的办院方针。“养成教育”从那时起便成为了保育院的教育核心。“养成教育”的提出是历史赋予的使命,在近70年的发展中不断深入,逐渐科学,并且在每一个不同的时代,耕耘出不同的深刻内涵。
概括而讲,“养成教育”在六一幼儿院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1945年~1950年):养成教育的萌芽期。建院初的5年内,在战火连绵的艰苦年月,全院人员从零开始,以康克清同志提出的“保教合一”方针为指导,反复观察、了解幼儿,不断摸索,于1946年以《幼儿一日生活顺序》手册呈现了养成教育的最初探索经验,为延安第二保育院继续开展与研究养成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阶段(1950年~1 995年):养成教育的理论形成期。1950年延安第二保育院迁到北京更名为北京市六一幼儿院,继续在深入学习、贯彻教育方针中坚持探索“养成教育”这一课题,并于1995年由姚淑平院长主编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一书,将六一幼儿院半个世纪的养成教育经验总结提升,标志着养成教育的理论体系初步形成。我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前理事长史慧中先生在为该书作序时写到:“平平常常的幼儿园生活,透出不容丝毫懈怠的节奏!日复一日的实践,编织出了幼教科学规律!‘生活常规’,这在幼教界熟悉不过的字眼,已被六一幼儿院50年的心血结晶折射得五光十色,细腻,科学。这里,既展示了全院职工的理想与情操,又体现了一代又一代院领导班子的教育科学和艺术造诣。”
第三阶段(1995年至今):养成教育的创新发展期。建院70年来,伴随着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深入学习和养成教育的实践与反思,六一幼儿院“养成教育”走人了新的创新发展期,主要表现为“三个转变”与“三个关注”。
养成教育的“三个转变”,即由过去“严格的常规”变为“快乐的常规”,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需求”,由“消极的保护”变为今天“积极地培养、锻炼”。在实践中养成教育的培养目标没有改变,依然是坚持保教合一的原则,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做出不懈努力,但是“三个转变”的实践要求教育者在培养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到了幼儿的原有生活经验、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的情感需求、幼儿的个体差异以及幼儿学习过程中经历、感受、体验的重要性。因此这一阶段养成教育的要求不再是完全统一不变的,我们会根据幼儿的特点与差异为他们提出适宜的标准;教育的过程不再是简单的传授,我们会关注幼儿的学习特点,注重幼儿的经历、感受和体验,使养成教育更加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
如果说“三个转变”是我院养成教育在新时期的创新,是对我院保教合一的继承和发展,那么,“三个关注”——关注幼儿情感表达、关注幼儿自主选择、关注幼儿交往范围,是我院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是我们在学习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实践中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进一步认识,对幼儿健康成长的进一步尊重。这样的.认识和尊重不仅使教师更加理解和接纳幼儿,在生活与学习中创设了更加适宜的师生氛围、教学策略,更使幼儿拥有了更加快乐、自主的生活游戏体验。
养成教育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除了关注前进的速度,也从管理的角度提出了“骨干先行,全体跟进,骨干引领新经验,全体固化成日常”的教学管理策略,通过有效的管理,让每一位教师在教学深化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与完善,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获得成长与进步。
20xx年,70载的历史积淀,半个多世纪的探索践行,在走向“养成教育”本质的过程中,“六一人”坚定了一条主旋律:养成于生活,养成需真爱。我们将用这份朴素的爱精心呵护幼儿,潜心研究教育,让六一幼儿院的“养成教育”更加符合孩子们成长的真正需求,为孩子们的童年留下宝贵而有意义的成长经验。
幼儿教师随笔9
幼儿教师随笔:喜欢做“小老师”的孩子
周宇航是我们班的活跃分子,说他是活跃分子主要是上课的时候屁股老坐不到椅子上,老是翘来翘去的,下课也是动个不停,一点也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可是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特别喜欢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很喜欢老师叫他做“小老师”,每到我们要请哪个乖的小朋友做“小老师”的时候,周宇航就坐的.非常好,把脑袋抬的高高的,小眼睛期盼的盯着你的眼睛,这个时候如果仔细看,还能看见周宇航眼睛里闪闪的星光,让你不请他也不行。
请到他做“小老师”时,他就非常高兴,一个劲的对别的小朋友说:今天老师请我做小老师,请我做小老师。让人忍俊不禁。
做“小老师”的时候,他也做的特别认真,别看他年纪小,在我们班级是很小的那种,可是做事情我们还是很放心的。不过,做小老师的时候很乖,但是一到没请他做小老师的时候他的好动的个性就又出来了,上课又要晃来晃去,跟他说过好多遍,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老是动来动去,每次都记住了,可过一会就忘记了。真的得想个好办法,改改他的这个习惯。
后来,我们想,既然他那么喜欢做小老师,下次就跟他说如果表现好就请他做,表现不好就不请他做。刚开始,他在小椅子上动个不停的时候我们就提醒他,周宇航,如果上课不乖,坐的不好可就不请你做小老师咯。他没听进去,下课了,我们根据幼儿的表现请了一个表现很好的小朋友做小老师,没请周宇航。这下,周宇航可不开心了,一个劲的问老师怎么不请我呀。这个时候我们就跟他说“周宇航,你自己说说看上课表现的好不好,有没有认真听老师上课,回答问题呀?”周宇航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第二次表现还是不太好,我们还是没请他,这下周宇航知道我们是来真的了,表现的不好以后就真的不请他做小老师。他就跟我说:“老师,以后我上课认真听,不乱动了,以后还请我做小老师好不好?”“好啊,如果周宇航以后上课能乖乖的,还请你做小老师。”
那次以后,我们明显感觉到周宇航上课动来动去的时间少了,比以前好多了。为了表扬他,下课后就请他做了“小老师”。周宇航咧开嘴开心的笑了。
幼儿教师随笔10
欢欢是个很聪明的孩子,我发现他的小手特别灵巧,他画的画特别有创意,做的手工作品即精致又漂亮,学习折纸一学就会,而且折得很好。可是这是个不爱运动的孩子,这很令我头疼。
爱玩、好动这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玩玩具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可是欢欢就没有这种天性。在幼儿园里,为了让孩子们多运动,我们为每个孩子准备了沙包、皮球、跳绳、呼啦圈、拉力球、高跷、皮筋等等。孩子们每天到园后,随手就会拿起自己喜欢的玩具来玩。可是我发现欢欢对这些玩具一点也不感兴趣,他总是站在院子里一动不动,从来不主动拿玩具玩。有时我把玩具放到他手里,不管我怎么启发引导,他站在那里始终不动。
我决定想个办法让他动起来。在活动室里,我设计了一个版面:争做户外活动小明星。我让孩子们比一比谁得到的'红星多。第一天玩皮球,我让孩子们比赛,在5分钟内拍到10个就能得到一颗小红星。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小红星,只有欢欢没有拍皮球,所以他没有得到小红星。孩子们都很高兴,只有欢欢红了脸。第二天,玩呼啦圈,在玩之前,我告诉孩子们,谁学会了在腰上转圈,谁就会得到小红星。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欢欢开始转圈了,他自然而然的得到了小红星,他看着小红星高兴地笑了。
从此以后,欢欢开始运动了。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我们应该找到最恰当的方法,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
幼儿教师随笔11
说到我们班孩子离园时的情景,真是让人“回味无穷”。这群可爱的孩子都是刚入园的新生,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和人群,又在经历一天“望穿秋水”般的漫长等待之后,那种“归心似箭”的神情便溢于言表。有的如同小和尚般嘴里念念有词,有的像 “小尾巴”般跟在你的身后不停询问,仿佛自己要遭遗弃了一般,还有的趴在桌上,泪眼婆娑,真是可怜之至。看着这些小家伙,我总是耐心地告诉他们别着急,妈妈就要来了,可是他们置若罔闻,仍各行其道,这种场面倒真让我有点束手无策了。
又是一个下午,到离园的时间了,孩子们一个个左顾右盼,被接走的`孩子自然是兴高采烈,和大家挥手再见,可剩下的呢?个个如同败阵的公鸡。渐渐地,“乐声”又开始此起彼伏了……我赶紧将孩子们集中在一块,抚慰了一下他们的情绪后,就和他们玩起了创编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老师顺着儿歌一个个往下摸幼儿的小脑袋,儿歌结束手落到谁的头上,老师就猜这位小朋友是即将被接走的那位。如果老师猜对了,就可获小朋友的掌声鼓励;如果错了,就要受到小朋友“刮鼻子”的惩罚。游戏开始了,我嘴里一边念着儿歌“点点摸摸,娃娃乐呵呵,妈妈,快点来,我想回家了”,手一边去摸小朋友的小脑瓜,第一回落到了哈哈头上,他的小脸霎时“雨转多云”,两只小眼睛盯准了门外……果然不出所料,哈哈的奶奶真的来接他了。孩子们马上鼓掌,脸上全露出惊讶的表情,对老师如此这般的“神机妙算”佩服得五体投地。第二轮开始了,孩子们满怀期待地坐好,希望自己是即将被领走的那位。这回落到了秋仪的头上,大家屏住呼吸焦急等待……结果我判断失误,门外站的是夏欢的妈妈。孩子们立马毫不留情地刮我的鼻子,我故作可怜状地说:“轻点呀,疼死我了。”一脸痛苦无辜的样子惹来了孩子们会意的笑声……就这样边游戏边等待,不知不觉让孩子们度过了这段难熬的时间,同时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和我似乎也更贴近了。
几天之后,我无意中听到一个孩子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晚点来接我,我想和老师做游戏。”我的心被一种难以言状的快乐所包围,为自己的智慧,为孩子纯真的童心?我想或许更为了自己今生解不开的“恋娃情结”吧!
幼儿教师随笔12
晨间谈话,顾名思义就是晨间活动时对孩子进行的群众或个人的谈话活动。我校幼儿老师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发挥它应有的功效,使孩子们的口语潜力将大幅度提高,老师也会从与孩子们的交谈中了解到不少有益的信息,孩子们经过一周的的晨间谈话训练,已逐渐盼望着与老师在晨间交流了。
晨间谈话能够渗透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如何穿衣服,给孩子讲解不乱扔纸屑的好处,让孩子们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习惯,鼓励孩子们在课堂上肯动脑筋,大胆讲话,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许多孩子在学习上都有了进步。老师和家长的心里都高兴极了!
幼儿教师随笔13
当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个人认为:当好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有爱心,耐心、细心、信心、责任心。除了有一定教育技能外,还要具备一些好素质,例如:爱孩子,不随意去打骂孩子,不让孩子心理留下不好印象。要给孩子树立榜样,树立信心。孩子是最天真,也是最善良。他们正如一张白纸,等待我们用爱心去填写。如果一不留神儿,那就……。留下了阴影,说大一些就是抹不去,所以要必备耐心和爱心。
让孩子每天都很快乐!这样,不仅是作为幼儿教师所想见到,也是家长所希望看到。所以做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首先做也就是让家长放心,安心。
孩子是单纯,是善良,常常也会出现一些零碎小事。所以为了更好照顾孩子,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也应该不断去吸取“知识”,让自己知识能量更充实。一些重要理论要反复学。
例如,如何去解答,孩子问你问题,如:“老师我是怎么来啊”?这时,作为幼儿园教师你,一定要有耐心帮孩子解答,而不要认为孩子问出这样问题是不健康。这是孩子成长阶段,心理所产生一种好奇心,问出这样问题是很正常。所以你要有耐心去解答。如果遇到实在没办法解决,也不能没耐心地骂孩子,而要与孩子说:“老师也有不懂地方啊,所以呢?老师也要去学习啊,也要去学宝宝请教别人啊,等有了答案再告诉宝宝。”作为幼儿教师要懂得了解孩子心理,对一些性格比较内向孩子,我们提高好奇心、积极心踊跃参加到队伍中去。为了更好照顾孩子,家园要配合,所以少不了,就是与家长多沟通。
孩子天真、可爱鼓励着我,让我有信心去做好一名合格、优秀幼儿教师,所以要加油!
幼儿教师随笔14
今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在门口迎接每一位孩子的到来,春城的妈妈从远处走在,边走边跟孩子说,在幼儿园里再不听话,回家就"揍死你"!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里一震,其实在我们农村这样的话很司空见惯,大人不经意的这句话,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啊!"揍死你"这一类空洞的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因为当他说这句话时,表明他再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了。由于这说的仅仅是一句"大话",根本无法兑现(父母也不准备去兑现),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停止他的活动。
有时孩子使我们越来越气,直到非惩罚他们不可。他们所有的行为确实促使我们想揍他们,这种挑衅的行为就是他们的目的,如果我们真的揍了他们,就中了他们的计策,帮助孩子达到了他们的报复目的。孩子在内心里说,你虽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气了,我感到满足。
打骂孩子的父母是最无能的父母。如果你不喜欢打骂孩子,只是一时气愤难以忍耐,那么打骂将宣告你的失败。如果你就是喜欢打骂孩子,那么你就是一名需要治疗的病人。
幼儿教师随笔15
和幼儿朝夕相处,我们每一天都要讲很多话,而我们用的最多的一个词,那就是“小朋友”。说多了似乎也就习以为常,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其实,细细一推敲,它正是体现了师幼之间的一种“朋友”关系。
我们能够将关系亲密的人称为“朋友”,那我们每一天亲切的称幼儿为“小朋友”时,不是也应当用对待朋友的态度感情去和幼儿交流吗?仅有我们将幼儿真正当作我们的“小朋友”,才会用朋友的`身份于幼儿交流情感和看法,虚心征求和倾听幼儿的意见,赏识幼儿的优点和提高,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眼中的世界,才能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的发现和行为。这种以平等融洽的关系供给的支持最易于幼儿沟通,也最容易被幼儿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