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读后感(精选20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沟通的艺术》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篇1
最近我看了卡耐基的一些作品,他说:“只要站起来的次数比倒下去的数多一次,就是成功”。“成功是给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的”。这些话使我深受启示。他点燃了我心灵的火花,激起了我成功的欲望。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怎样才能成功呢?我想必须要从读书开始。读书就是要求进步,读书就是要求成功,读书就是与持有某些观点的人进行心灵的交流。其实,人每天都在交流,你我面对面的交流是浅层次的交流,这样的交流可以让我们相互认识对方、产生感情、做成朋友。而读书也是这样,书就是人。读谁的书,就是在和谁交流,这种交流是属于深层次的交流,也就是与某些高层次的人交流。我通过读书,不但了解了于丹、浩然、金庸、高玉宝、卡耐基等。也让我学习了他们。学习他们那种高尚的品质,学习他们做人的精髓。用他们的熏陶、用他们的'影响,来提高自我、充实自我、塑造自我。记得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由此可以看出,走进书本,就是完善生命。教师的快乐来自读书。教师的成功也来自读书。
一、提升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作为一名教师能出现在三尺讲台上真的很高兴,也很激动。所以我很珍惜我的职业、在意我的称谓。要让自己无愧于教师的称号、无愧于人民的厚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所以,我在平时的工作中总是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以行、一举一动。时刻树立自己的形象、时刻做学生的表率。不训斥学生、不挖苦学生,哪怕是学生犯了错误也是如此。比如:有一次我在黑板上板书的时候,突然听到下面哗然起来。原来有一名学生不知怎么搞的,竟把一堆废纸弄着了。我当时无名火真的上来了。但又一想,我是老师呀,不能太激动、要控制自己。幸好这个时候下面已经是鸦雀无声了,我正好就坡下驴。稳定了下情绪重新讲起课来。课后我找该生谈了话,效果很好。之所以这样做,也是我读书以来的改变。正是“赏识使人成功,抱怨使人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越来越坏”的影响。通过读书更新了我的观念、转变了我的思想。就这样,读书让我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形象,追求自己的人格完美。
二、强化知识内涵,无私奉献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在课堂上才会得心应手、妙笔生花。而我们还是用自己原有的那点陈旧的知识来迎接今天新时代学生的挑战,那不是自找苦吃吗!原来说: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可现代的学生他要管你要一桶水,你却只有一桶水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的知识,把自己的一桶水变成一潭之水,乃至大海之水。让自己的知识渊博起来,去奉献给学生,去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通过读书学习,完全改变了我的认识,让我真正理解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含义。所以,从今以后我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发奋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让书净化我的心灵,让书充实我的知识,让书改变我的人生。也让书把我带到成功的彼岸!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篇2
——用情商的角度来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主动与别人多接触、多沟通,让对方有一个好心情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大秘诀。在仔细阅读卡耐基《沟通的艺术与处世智慧》一书后,深感欣喜,这本书里面的章节调理清晰、内容一针见血,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克服封闭式的人性弱点,有非常宝贵的启示和借鉴作用。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卡耐基的观点都是基于情商的角度在表述沟通与处世的智慧,而这么书带给我最大的受益之处是学会用情商的角度来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
情商是我们感知自己,以及与同事、朋友等人际关机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能力,如果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自己消极的情绪,控制自己情感表露方式及程度,更容易了解别人的需求、建立正面的形象以及提高交互能力。用情商去思考,以《沟通》一书为工具,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我总结了几点体会:
破除人际交往消极情绪。无论是上班路上一个横冲直撞的“意外”或者无意间的一个口角都会影响心情,让别人控制了我们的情绪,似乎是让别人决定了我们这一天过的好坏。这种消极情绪会让我们完全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为正常人际交往设置了障碍。所以我觉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从小事做起非常必要,乐观积极地对待发生的事情,对难以控制的行为的性质进行深入地了解,分析整个事情和自己的感受及行为来把握好事态的发生,学会控制自己的反应,“微笑待人”,“管住自己的舌头”,从而掌握“沟通的主动权”。
尊重他人,以礼待人。人与人之间很微妙,有时候一些人际冲突都是因为双方没有赢得足够的尊重的缘故。卡耐基在书中章节也写到“用友善的方式说话”“不要与人争辩”“让他人享受到被尊重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称呼上要尊重对方,说话要符合场合,与客户约定就要按时赴约,尊重他人的人格,交谈记住对象的名字,用谦虚的态度和待人,即使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也应保持礼貌,要实事求是的评论任何事,对事不对人,不要任意攻击对方的人品和道德。
使自己的谈话充满社交智慧。交谈的目的是与别人建立关系、交流思想和信息,而且让对方感到重要的、独特的`。根据卡耐基的口才修炼法则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艺术,学会做一位忠实的听众,记住耳朵和嘴巴的数量之比。在各种场合与各种人之间的谈话要适宜,与社交或者工作关系的每一个人都保持联系。关注交谈的细节和技巧,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不要提及对方的弱点,要把人和问题分开,选择双赢的相处模式。
人与人共处于世,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顺应时势,依情况的需要去做事,既能做到明智审慎,又能掌握处世艺术,这才是战场最聪明的操纵者。我的理想是站在卡耐基的肩上,用情商的角度去思考建设,用《沟通》去修炼提升,相信,我一定可以脱胎换骨,重塑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篇3
从一篇文章中看到有人这样说,一个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85%要靠他的沟通技巧。学生,尤其是小学生,首先是通过与教师的人际关系的感受来决定是否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是否愿意遵守这个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否喜欢学习和参与这个教师所提供的各种活动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除了使用精练、准确、科学的教学语言之外,还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沟通技巧,这样往往能达到神奇的效果。于是我阅读了唐思群、屠荣生老师编着的《师生沟通的艺术》
读完这本书,首先我清醒地认识到实际生活中没有真正所谓的“好教师”和“好学生”。所有人身上都有其存在的缺点,我们不能把教师的工作神话化,不能把学生对教育的接受性神话化。了解了做为新时代的教师形象和学生形象。知道了这一系列的师生沟通模式,不但可以用于课堂教学,同样可以将它们应用于与单位同事的人际关系。平时与自己的子女的亲子沟通等各个领域。
书中第二章《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基本条件》中提到了一个“同理心”的问题,也就是作为教师要时时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去关心孩子。常听老师们说:现在的孩子真不懂事,从来都不为你想想。每天惹是生非,制造麻烦。通过阅读本书,我知道了,当孩子犯了错误,采用“我向信息”的`表达方式让孩子明白,他给老师带来的困扰。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导致这一错误的原因,在处理问题时让孩子知道你是一心一意为他考虑;并且能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以孩子的心情去体会他们的心情。这样我们才能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真正的师生同理心,我们的沟通才会更有成效。
在这一章中另外还提到的一个重点,就是真诚,确实真诚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是人与人维持交往的必要条件,老师应该用诚挚的心去与孩子沟通,从而获得孩子的信任感。书中提到了老师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己内心世界软弱薄弱的一面,要有分寸地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
在书中第四章中讲到的师生沟通中的口语艺术。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从来也没有提前静下心来想一想每一天都应该对学生说什么话,同样的话怎样说才更有效果,对于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应不应该用同样的语气去批评?而在这一章中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幽默,委婉、含蓄、反语、模糊,沉默,表扬等口语策略。有时应巧用反语,适当使用“模糊”语言;该保持“沉默”时,要有意识保持沉默,因为默默无语也是一种口语技巧。特别是批评口语策略中讲到的“六步进阶法”和表扬口语策略中的的“九制秘方”。这些都是比较实用的。另外,我觉得现在的教师都患有一种“唠叨病”,喜欢事无巨细,不分场合的指责学生,啰啰唆唆。还觉得自己对学生很负责任。如果我们能反省一下自己讲话的数量、质量的“效率比”,掌握好运用他们的方法和技巧,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会给我们以后的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篇4
读了《一份特别的教案》中的《沟通的艺术》感受颇深。
教育是一门艺术,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明白的道理。我们经常会看到,同是一位学生犯了错误,有的老师批评他接受批评的态度很好,有的老师批评他却顶牛,为什么呢?这就是批评的艺术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沟通的艺术问题。中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的本领,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才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哪里找到答案。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是教师的教育工作如同有了源头活水,常做常新。的确如此,学生之所以犯某种错误,一定有他的内心的想法或根源,不是平白无故就犯错误的,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犯错误的根源,才能批评道点子上,你批评的语言学生才能接受,否则,一阵暴风骤雨、劈头盖脸的训斥,学生从心灵上接受不了,不顶牛才怪呢!
尤其是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更需要沟通的`艺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教育效能的首要条件。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才能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尤其是后进生,他们在老师面前往往存在一种自卑心理,本来就不能与老师心心相印,心灵相通,如果没有细致入微的心灵沟通,只凭简单粗暴的批评甚至打骂绝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即使他表面上屈服了,但好景不会长久的。另外,师生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会无意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感情,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必然僵化,那么,老师的用心再怎么良苦,学生也不会领情的,并有可能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如果一个后进生对你的抵触情绪产生一种定势,那么,你将害了这个学生,因为他有可能在后进生的行列中越滑越远,同时你也将被宣判教育的彻失败。
我想,成功的教育当然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能否恰如其分的与学生沟通,或者说是否能高质量地与学生沟通。通常情况下,教师和家长没有耐心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或者会不自觉地使用沟通的杀手锏—-命令、警训诫、讽刺、责难等语言,其结果,学生进行激烈的反抗,或表面的顺从、沉默。我们教育的目的修正学生,转化学生,启发学生激发他们固有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成为健康、自信、自立的人而非单纯的服从的应声虫、小绵羊。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篇5
最近我看了卡耐基的《沟通的艺术》一书,他说:“只要站起来的次数比倒下去的数多一次,就是成功”。“成功是给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的”。这些话使我深受启示。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怎样才能成功呢?我想必须要从读书开始。
读书就是要求进步,读书就是要求成功,读书就是与持有某些观点的人进行心灵的交流。其实,人每天都在交流,你我面对面的交流是浅层次的交流,这样的交流可以让我们相互认识对方、产生感情、做成朋友。而读书也是这样,书就是人。读谁的书,就是在和谁交流,这种交流是属于深层次的交流,也就是与某些高层次的人交流。学习他们那种高尚的品质,学习他们做人的精髓。用他们的熏陶、用他们的影响,来提高自我、充实自我、塑造自我。
记得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由此可以看出,走进书本,就是完善生命。教师的快乐来自读书。教师的成功也来自读书。
一、提升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作为一名教师能出现在三尺讲台上真的很高兴,也很激动。所以我很珍惜我的职业、在意我的称谓。要让自己无愧于教师的称号、无愧于人民的厚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所以,我在平时的工作中总是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以行、一举一动。时刻树立自己的形象、时刻做学生的表率。
二、强化知识内涵,无私奉献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在课堂上才会得心应手、妙笔生花。而我们还是用自己原有的那点陈旧的知识来迎接今天新时代学生的挑战,那不是自找苦吃吗!原来说: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可现代的`学生他要管你要一桶水,你却只有一桶水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的知识,把自己的一桶水变成一潭之水,乃至大海之水。让自己的知识渊博起来,去奉献给学生,去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通过读书学习,完全改变了我的认识,让我真正理解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含义。所以,从今以后我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发奋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让书净化我的心灵,让书充实我的知识,让书改变我的人生。也让书把我带到成功的彼岸!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篇6
在职工书屋里拜读了《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从中受益匪浅。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说话,但语言是带有情绪的,你所说的每个字串联起来有可能给别人带去温暖,也可能带来伤害。“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而且也得关心别人,才能表现出良好的状态与个人修养,知道该怎么合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诉求,如何去洞察别人的内心世界,善于沟通,精于表达,有着不错的口碑与良好的人脉关系。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很多时候都在试图展现自己,希望树立良好个人形象,所以体现了说话的重要性,语言表达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能力,许多时候,他们不需要和别人比拼技能、资历、学识,只要一开口,就占了先机,就赢在了起跑线。
在阅读《沟通与艺术》这本书后,深感欣喜,整本书里章节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全书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动之以情,容之以理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同事、朋友、亲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能力,如果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情感表露方式及程度,就容易了解别人的需求。建立正面的形象以及提高互交能力。用情商去思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我总结了几点如下:
一、高情商的人生,从会说话开始
尊重所有人的人权和人格尊严,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人,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能承受压力,自信而不满,人际关系良好和朋友或同事能够友好相处,善于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各方面问题,从而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二、别输在说话上,表达要让人觉得舒服
身体是一张不会说谎的嘴。实验证明,一个人内外传递信息时,只有23%通过语言传递的,另外的77%是通过声调,语气这些来表达的。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往往是在人群中轻松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好感。
三、以幽默开头,到哪都是主场
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能时时发掘事情有趣的一面,并欣赏生活中轻松的一面,建立起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幽默的生活态度。更能丰富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使工作生活更具魅力,更能丰富艺术。
说话不只是一种“感觉”,还是门“技术”,正如书中所说:“想掌握技巧,就得先懂得方法,然后实践。”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通过反复看、反复总结、反复练习不断的运用这些技巧,相信一定能保持独立之人格的同时融入社会。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篇7
翻开此书,这段话吸引了我——她不仅仅喜欢课堂,喜欢孩子,更善于用一种研究的心态对待每一天的工作。课堂教学中的灵光乍现、学生学习中的点滴变化、班级管理的文化建设、学校沟通的智慧艺术……她都用勤劳的笔记着、反思着,并确立课题后研究着。
这段话似乎激起了我对自己职业有了一个全新认识。从教十年有时,偶尔也会有一种倦怠感和疲惫感,不过更多的时候是想自己能像本书作者王怀玉老师那样,用最初的那种热情和激情来对待每一天的工作,用空余时间记录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用教学中的经验不断反思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系列问题,进而去改进、去研究,最终不断完善自己。
书中提到教育的“三大支柱组成”让我很受启发:
①家庭教育(教育基础之基础):孩子从出生到走向社会的整个成长阶段,需要学会生活的本领、养成良好的习惯、培育优良的品德……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是孩子所有社会生活的开端。
②学校教育:帮助学生从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的教育场所和机构。
③社会教育:努力保障孩子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监督家长和学校的教学行为,并努力配合家长和学校拓展孩子的学习视野;明白“谁想为孩子谋福利,就必须随时随地先为父母谋福利,做实事,余下的事情只需顺其发展。
然而时常我们的认识都被单一的局限了。我们总是在强调,要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发力,要达到三者合一的效果。可是我们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总是把教育的第二责任人推到最前锋,让它承担了很多职责之外的事情和责任。然而我们的'第一责任人——家长,他们的教育意识常处于空缺的状态,他们更多的是把着力点定在学校教育中,基本上没有考虑到第一教育人的重要性,所以在这个时代,作为教育人(第二责任人)肩负的责任和压力相当重大。
面对当前的这种现状,我想唯一能做的就是沟通。通过家校之间的沟通来及时实现思想和情感传的递和反馈,然后相互理解、相互制约,达成教育共识。
美国教育家赫斯伯格说:“学校要变得更好,我们就需要更多积极参与子女教育的家长。参与教育的家长越多,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校以及我们国家的教育都将变得更好。”
教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如果我们不能引导家长参与教育,不与家长建立起融洽、合作的双边关系,只想单打独斗完成教育任务,将会使教育工作变得异常艰难。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篇8
寒假里,我有幸读了《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从中受益匪浅,它让我认识到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效能产生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只有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学生才会对我们的教学感兴趣。
想想自己在学生时代,也希望老师能理解我,关心我,希望老师能做我的朋友。但今天我成为了教师,却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平时一味地看重学生的学习,为了成绩、分数,甚至侮辱学生。为了让班级成为优秀班级体,为了所谓的常规,我不允许孩子犯一点错误,有的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却一再的埋怨是家长管教不严,而我却忘了,孩子是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想我们所不能想,做我们所不能做的。我为什么要一再的约束他们呢?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同理心”,它让我知道了今后自己应该怎样做。同理心是师生之间沟通的一个基本条件,它的意思是说要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要懂得换位思考,只有教师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并有效地把这些感受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理解和尊重,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样才能唤起师生之间的相互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还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尊重接纳学生,不会因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就讨厌他们,?教师必须承认学生是一个有潜力,有价值的人,不管这种潜力与价值的体现需要多长时间,教师都必须始终无条件地相信学生自己有着朝向好的方向去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其实这是教师对学生爱的表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对待后进生,对待班级上个性突出,调皮捣蛋的学生,开始时充满激情,信誓旦旦要改变他们,但在与他们对招的过程中,我的耐心磨尽,激情消退,剩下的.就只有冷漠和粗暴的话语,根本谈不上尊重。我想今后应该以一颗宽大的心去接纳他们,把他们当成我的朋友,尊重他们,学着去爱他们,给他们树立信心,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多多沟通,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即使有缺点和不足,但是老师仍然喜欢我,仍然接纳我”。?只有这样,我才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创造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看来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教育方法,不断向他人求教,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努力改善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篇9
在认真拜读了卡耐基的书《沟通的艺术》之后,从中受到了很多的启发与教育。结合自己工作和生活谈点学习体会。
一、与人相处的原则
不要随意的批评别人,要尽量去理解别人,设身处地去为别人去想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比起批评责怪更有益处。如欲采蜜,勿蹴蜂房,你的努力要让人生同情、忍耐和仁慈。
从精神上帮助一个人要比给别人物质要好上多少倍。比如:成长、幸福、成功的人际关系在于我们要真诚的学会赞美别人和捕捉他人观点的能力;看一件事须兼顾对方的角度,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样就不会担心形成内耗,只会形成合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保持稳健快乐的习惯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自我本色,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并在身心中保持自我,一个人最糟的是不能成为自己而无效的模仿他人。要改变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因为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都会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凡事要分轻重缓急,形成稳健从容处事的方式,并掌握科学的合理的工作方法,才能完成好工作。同时,把工作做的更出色,更完美。
要学会放松自己,解除疲劳,不要对事情感到倦怠,要有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对待工作,尤其是工作跨度较长的工作,要有一个对工作充满乐趣,并有长期奋斗、不知疲倦的态度,千万不能有前紧后松,并逐步放松工作热情和责任心的态度出现。
不要对自己认为不对的人进行议论,那样伤害最大的往往是自己,要做到对事不对人,同样不要指望任何人对你的善举心存感激,因为付出是一种享受施与的快乐。每天要尽力带给他人快乐,一个人要想得到快乐,就要时刻想着他人。
不要把别人的看法看的过重,对的接受,不正确的要心中有数就行了……不要以批评他人为荣,批评别人往往是一种自我满足,做事情要尽力而为,在工作、生活中要撑起一把希望之伞,避开责难之雨,走下去,便会迎来一片蓝天。
要学会反省自己,因为生活中最大的对手往往是自己。卡耐基的书是一贴工作和生活上自我清醒剂,学习他人的长处,即使不能全部做到,但其中确实能够吸收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愿通过学习,能够为自己的现实工作和生活带来良好的指导作用。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篇10
最近粗读了《沟通的艺术》,感觉很有收获,之所以会读这本书,看重的是它从初版至今已经超过30年了,已经修订到了第14版,个人觉得一本书如果出版这么多年仍然不断修订,必然有其可读之处。借着这次的读书节,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一些粗浅的想法,如何沟通呢?
1、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1条侮辱+1000条赞美=1条侮辱"。
我们常说"不做情绪的奴隶"。但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真的很难。情绪是复杂的,既有生理的因素,也包括非语言的反应,还有认知——这是决定情绪状态的最重要的因素;并且,情绪是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如何表达情绪,决定了沟通的质量。
2、倾听:不只是听见
"少说话,摆脱注意力分散,不要过早评断,寻找关键意思。"
倾听本身就包含了对信息的处理,如果无法有效地处理和理解所听到的信息,人际交往就会出现障碍。因此,倾听是沟通的基础,是很有技巧的。
3、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于人
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无法收回。特别是那些伤人的话,即使你再道歉,也不可能完全抹去。
所以,我们在讲话时,一定要快快地想,慢慢地说。如果你对某一句话该不该说把握不定时,就先问一问自己:我这话说出口以后,对方会有什么感受?会不会伤了人家?或者说,假如别人这样说我,我会有什么感觉?今天我说了这话,以后会不会后悔?
4、你喜欢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喜欢
文化背景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有时候在一种文化之中行之有效的`技能,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完全不适合甚至带有冒犯之意。
所以,沟通中,知己知彼,非常重要。与此同时,还要对每一种文化和习俗保持开放和理解的态度,尊重别人的习惯,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到别人身上。
总结,就像作者在书中所说的那样:"总之,人际沟通——就像跳舞——是一个经由同伴间的互动而创造出的独特活动。同样,你的沟通方式必然会因为同伴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粗略啃完一遍,可能有些生涩,对"沟通"这门学问我有了更深的感触和体会,多了一些理性认识。很多事情,当明白了背后的科学性和实然性之后,我们就会豁然、豁达许多——沟通先有"技术",才有"艺术"。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篇11
生活中与人的沟通必不可少,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那么沟通的意义在哪里?如饮茶一般,是苦,是涩,是醇,是香,是甜,唯有自知.。
这本书解析的视角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也顺便谈谈这个公众号未来的推送计划,以前以技术卷的推送为主,现在考虑再三,记录个人印象笔记,以前的积累还是留在印象笔记中连载所见,所闻,所感。
沟通的艺术这本书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看人之间"三部分,侧重点在于分析,人际关系,沟通的本质。
沟通的意义在哪里?
南开大学艾跃进教授说:沟通的本质就两点:
1.信息的'交流
2.增进感情。
沟通的艺术这本书,讲到沟通带来的好处,分为生理和心理上的。生理上沟通多的人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会低于沟通少的人,感冒少,寿命长。心理上,体现为认同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自尊需求等能得到满足。私以为,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沟通能力是一种软实力。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篇12
闲暇时考虑,这么多方面的书,到底先从哪里入手呢?因自己的工作为集客维护,日常与集团客户、集客部、专业班组等的沟通工作非常重要。
于是便想从自己工作实际出发,解决平时最困扰自己的问题---与人沟通,于是便读起了这篇《沟通的艺术》,让自己能学习到更多与人沟通的技巧与学问,提升工作的效率。
沟通首要条件便是保持良好心态。
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不只是教你讲话的技巧,而是首先要保持好自己的心态。如果任何事情都首先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完全以自我为中心,那么任凭你巧舌如簧,也很难长期与人保持长期良好的沟通。
所以想要沟通顺畅的首要条件便是将自己与对方放在水平的位置,多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性的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对方的做法、原因以及利益,有的放矢,最大程度提供沟通的有效性。
沟通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怀。
与人沟通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有礼貌的.对待他人,学会用友善的方式对待他人,让对方能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
首先称呼上要尊重对方,说话要顾及对方的感受,说话要符合场合。恰当其分的说话并不是一些人口中的“虚与委蛇、溜须拍马”。相反正是说话者对他人的理解,尊重与由衷的关心。日常沟通时用谦虚的态度与人相处,学会倾听对方的观点,做一个称职的“听众”。即使自己与对方的观点、意见不一致,也需做到保持礼貌,做到实事求是,对事不对人。不因为自己的喜好与评价别人,不去攻击对方的人品、道德。
沟通,还需要主动。
不管是与家人、朋友、同事,上下级之间都要主动与对方沟通。将自己的进展、情况及时有效的反映给对方。让对方能实时了解事情的进展,存在的困难,解决的过程。
不要总是别人不问自己不说,把事情捂在自己的手里,遇到问题消极处理,最终对方问起才说明解决不了,还往往一肚子委屈,误人误己。
这一点工作中尤其重要,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工作的事必反馈,这便是主动沟通的一个维度。让业务需求人及时的了解事情的进展、结果,能大大提升双方的有效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内耗。
沟能最后要达到利益共赢。
沟通不是一味的说服他人,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而是在交流中找到事情的平衡点,达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所以对待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与之沟通,让双方在沟通中解决问题达到共赢才是最终目的。
看完这本《沟通的艺术》后,回过头审视自己的言行,觉得自己还有太多地方需要学习与提升。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努力提升自己,与同事、朋友、家人都建立良好沟通,使生活变得更加融洽、美好!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篇13
《沟通的艺术》这本书我买了很久,但这书厚的像教科书,知识点生涩难懂,所以一直没有坚持看完。而通过这次共读,把这本书啃完了,不过经典的书需要反复看,每一次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沟通?从生理、认同、社交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沟通,书中有一个很鲜明的例子:给婴儿吃喝拉撒,可就是不和婴儿沟通,婴儿最后走向死亡的道路。一个人即使再内向,也是需要沟通的,得了抑郁症的人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整天都很忧郁,得不到其他人的劝解和及时的治疗,最后走向死亡的道路,他们认为死了才会解脱。
沟通实现了社交需求,娱乐、解闷、发泄自己的情绪,工作和生活都需要沟通,眉毛,眼睛转、瞪等非语言传递信息给对方,也是属于沟通。
而马斯洛提出的五种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无不例外不需要沟通。
既然沟通如此重要,我们该如何培养沟通能力?培养沟通能力,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一种既要留心他人又要考虑自己来获取平衡的能力。并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择手段。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损害别人的利益并不具有沟通的能力,而这种沟通往往是有害的,会损坏双方的关系的。沟通是有单向和双向的,好的沟通能力是双向的,带有反馈的。
了解自我,在沟通中会有不同的行为特征,高自尊的人会表现出对方是很厉害的,值得我们向他们学习的,并期待自己被他们接受,和高手进一步沟通。而低自尊的`人会认为对方看不起、批判他,于是产生反叛心里,蔑视对方。
因此在沟通中需要有同理心。
①观点: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理解对方的观点,用同理心并非赞同自己的观点而放弃自己的观点,用同理心仅仅是把自己的观点和对方的观点里找到共同点,从而更好的进行分析。
②情感:体会对方的感受,恐惧,难受,痛苦,失望。有些感受是需要经历过才会真正懂那种撕心裂肺的感受。但可以为对方的利益着想,关心对方。
沟通者对于外在信息的传递和接收,并不是语言才算沟通,非语言传递出信息也是一种沟通,可以从非语言中接收信息。倾听并不是只是听对方讲话,而是在听的过程中留意对方的面部表情或是肢体动作,从而用不同的方式来回应对方。
因面貌、性格,兴趣,利益等各种原因和别人建立了关系,既然建立了关系,就肯定是会因为沟通氛围而影响双方的沟通。氛围有正向和负向,正向可以让沟通顺畅,达到沟通的目的,而负向可能会让对方一种防卫心理,书中提出用吉布的支持性行为来降低对方的防卫。从而能够实现正向沟通。
意见不合会及其容易发生冲突,争论、斗殴、抵触等。无论双方关系多么友好,都会发生冲突,而发生冲突之后如何化解要看沟通双方的沟通能力,如果处理不当,会让双方的关系破裂,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所以对于处理冲突的方式很重要、批评对方,回避问题只会引起更大的冲突,并不会缓和双方的关系。只有达到双赢才是真理。
可双赢真的可以做到吗?很多人认为双赢的模式是趋向于理想化,很难做到,因为当我争执、矛盾时会很容易说出冲动的话语上到对方,在非理性的时候确实是很容易冲动,不经大脑就做一些后悔的事情或说一些话。当自己处于非理性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把自己抽离出来,不能越陷越深,不然关系会弄得很僵,没有挽回的余地。很多夫妻的关系就是吵吵闹闹,说一些气话,做一些非理性的行为,最后感情破裂,导致分开。
沟通能力强的.人能够了解自己,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同时了解别人,洞察别人的行为,所谓察言观色,做出恰当的行为。和别人相处很愉快的人有一个共同点:能够在自己的看法和考虑别人的感受之间平衡。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篇14
在三月闲暇之余,我读了《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也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与人沟通方面的知识。书中让我们了解到了再现代社会中,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和陌生人交流,和陌生人交流的好处举不胜举,通过和陌生人结交为朋友,可以不断的扩大社交圈子。和陌生人交流的好处如此之多,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却还是多陌生人敬而远之。在《沟通的艺术》中正是教我们怎样建立于陌生人的关系,如何正确的与陌生人沟通。
沟通的基本要求就是主动。不管是与同学还是同事,都要主动与对方沟通,及时反映己方观点,并学会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分场合分时机有适度的沟通,注重交谈的细节和技巧,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使自己的谈话充满社交艺术,交谈目的是与人建立关系,交流思想和信息。
尊重,是交流的前提。沟通是彼此的事,一个巴掌拍不响。只有学会尊重他人,意识到对方也有充分的潜能,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你喜欢别人,别人也会喜欢你;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实际上,在人际交往中尊重别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数。人格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最宝贵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了解、没尊重。
生活是简单的,与人沟通也是简单的,有的时候是我们把它想得太复杂。只需坚持自己的原则——简简单单做人,简简单单沟通。所谓的简单,就如出生的.婴儿一般,没有心机,没有世俗的烦扰,没有太多的顾虑,看了就让人很愉快,那就是生命的开始,沟通的本源。做人、沟通真的很简单,简单如一杯纯净的白开水,不掺杂任何的杂质,从容平淡,真实快乐。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篇15
新年结束了,假期之间匆匆忙忙的读了美国罗纳德的《沟通的艺术》,看似心灵鸡汤,读过之后回头来看却有不少营养,对我今后的生活也有很多启发:
一、沟通的重要性
我们的生活能不能没有沟通?西点军校有一个处罚叫做"沉默处分",犯了错的人不能和身边的任何人有任何的交流,这被称作是最残酷的处罚。想起上学时候,女生之间会闹一些小性子,有时候会集体孤立某个女生,这对被孤立的人来说,心理上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再或者男女朋友闹别扭冷战,无论谁对谁错,最终谁先低头,结果不可避免的都会对这段关系有所影响。因此,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沟通,沟通就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是我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必须的要素,更是我们获得社会认同和维系、增强一段关系所必不可少的手段。
二、沟通的原则
1、人绝对不能不沟通。
2、沟通可以有目的也可以无目的。
3、沟通不见得越多越好,过度沟通也会造成问题。
4、成功的沟通并不表示彼此理解。
5、沟通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沟通的局限性)。
三、如何增强我们的沟通能力
知道了沟通的重要性,我们该如何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其实,沟通的能力代表一个人通过沟通,某种程度上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维护和增强一段关系的能力。比如工作中,上级对下级的沟通,很多时候是想掌控下级思想动态;男女朋友之间的沟通,除了表达自己,希望对方理解自己以外,也是为了维护和增强这种关系。
想要增强沟通能力,首先,要知道"我是谁",要有清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主观多元的,随着时间而形成,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被称作"认知保守主义")。小时候,我们身边重要他人(家长、亲戚、老师、同学)会不断给我们评价,你学习不好,你性格内向,你语言表达能力差等等,他们的描述如同一面镜子不断积累和强化着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这种自我强加和别人强加的评价中,我们形成了思维惯性,便很少去认识和突破真实的自己。
沟通除了认识自我外,还要用同理心去理解别人。同理心意味着我们把自己设想成他人,去切身感知感知他人的观点和情感,进而有更好的心态和策略去处理这种关系。同理心,做到很难,因为我们存在的需求冲突,因为我们的刻板印象,要想跳出这些,作者建议"枕头法",用五种立场"我对你错、你对我错、双方都对也都错、议题不重要、所有的观点皆有道理"。看似是一个老好人的立场,却帮助我们站在多方立场考虑问题。
除了认识自己和用同理心来理解他人外,好的沟通还需要沟通者有好的情绪。情绪稳定是一项非常高级而难得的能力,心理学家把理解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称为"情绪智商"(我的情绪智商就很低,情绪经常像坐过山车,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深受其害)。过分的压抑情绪和过激的表达情绪,对我们的健康都是不利的,好的沟通能帮助我们建设性地表达情绪,除了有利身心外,也增进人际关系。
情绪有好坏之分,我们要管理困扰的情绪(盛怒、嫉妒、沮丧、恐惧等),首先要理解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坏情绪。坏情绪来自于怀的自我内言,自我内言指的是根据某件事情自己引发的思考,而这种思考往往会导致实际的感觉和情绪。在沟通时,我们要避免产生一些由完美主义、对他人赞同的极度渴望、对因果关系强行链接、对生活失去信心等情况导致的负面自我内言。
沟通,除了有管理自己的情绪外,还来自于很好的倾听。而信息爆炸时代,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虚伪的倾听、自恋的倾听、选择性倾听、防卫性倾听、隔绝性倾听,很难去倾听别人,理解别人,搜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作者提出可以通过借力使力(捧哏)、问话、释义和支持的倾听技巧,更好的去倾听。有了自我概念、有了同理心,仔细倾听、管理好沟通时的情绪和气氛后,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进行沟通。
四、沟通如何避免对方的防卫心理
防卫是一种毁灭性的沟通行为,防卫通常包括反击,反击又会引起自己的防卫,沟通氛围会被破坏。攻击、口头侵犯、讽刺都可以导致防卫。我们要避免让对方和自己产生防卫心理,因此作者建议:不要用"评价式"沟通去评价别人,而用"描述式"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试图支配式的态度去控制别人,而要用问题导向将焦点放在自己和别人的需求上;不要用策略把自己真实的动机隐藏,要向对方坦诚;不要用中立或者冷淡的态度体现出对别人不幸的漠不关心,而要同理心去理解别人的处境,安抚别人的情绪;不要说话自带优越感(这点让我相当讨厌)……
五、沟通如何化解冲突
冲突是一种表达出来的斗争,冲突双方因为不相容的目标、不足的资源和达成自己目标时令一方的阻挠。解决冲突是考验沟通能力的终极大关。我们必须学会建设性的处理冲突的技巧:首先要避免防卫心理,确定你的问题和未满足的需求,把重点放在你为什么不满意,不要情绪化地给别人贴标签;其次,需要提前预约沟通时间,让双方正视你们的问题,而不是让别人突然把关注点放在你身上,然后,描述你的问题和需求,商量解决之道,最后跟踪调整。
啰嗦了这么多,其实想说的只是,沟通是一种双向的行为,要想有好的沟通,除了认识自我和他人外,要明确双方的问题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氛围,管理好个人的情绪,避免双方产生防卫心理,沟通中要倾听对方,关注对方的感受,共同协商问题的解决方法。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篇16
作为一个演讲者首先要有信心,这样才会有站起来的勇气,才能完善自己的演讲。再者要有计划,没有演讲稿、材料是不会有好的演讲的。当然,也不需要你把所有的演讲内容逐字逐句的准备好,你只需要把重点整理出来,排好序,再准备一些相关材料就好了。沟通不是一种本能,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的。
正式演讲前要先预演,也不是需要你找个人呆呆坐着听你很正式的演讲,只需要在你和朋友们聊天的时候随性的讲出来和他们分享就好了。你演讲的内容需要讲精讲细,而不能空而广。所以你要反复的问自己一些细节,挖掘一些重点出来详细讲解。
演讲最好以自身为切入点,多说说自己,把自己的经历、感受分享给听众,让听众感同身受。当然,你也可以说说别人的故事,但是要有明确的人事物,要是真实的,不能瞎编乱造。我们要抓住每个练习的机会,认真完成每一次演讲,经过总结归纳,组合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演讲方式。
演讲也要有一个目标,你想要听众学到什么?学到何种程度?或是只是希望他们了解状况就好?你的演讲要始终向着自定的目标前进。偏离了这个目标,你的演讲就没有意义了。
演讲者要相信自己的演讲内容并给以激昂的热情,只有自己相信自己的`演讲才能让听众共鸣。再者,演讲要有鲜明的主题,不要一伙人在那里热情洋溢,但是,回家以后都不知道今天学到什么。
你要用积极的心态思考问题,相信自己的一番努力是会成功的。要对自己在众人面前的演讲成果保持一种轻松乐观的态度,而非胆怯的面对大众,战战兢兢的说话。
可能的话,要让听众参与你的演讲。可以让他们提些问题,或是让他们发表一些意见。这样,听众自己参与了,印象也就更深了。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篇17
工作之余,在领导的眷顾下我有幸读了《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从中受益匪浅,它让我认识到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现代经济信息化飞速发展的道路上产生的重要作用。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只有和同事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彼此接纳和理解的关系,并处理好人际关系,已成为事业成功的重要环节。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想想自己在一路走来的工作生涯中,也希望领导能理解我,关心我,希望领导能做我的朋友。更期望同事间能和睦相处,成为亲切的兄弟姐妹。今天我做为一位基层管理者也深切感受到,我何尝又不是时时刻刻关注着员工的一举一动呢。平时关注他们的工作状态,看重员工工作能力和技巧。尤其是新员工为了让他们能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掌握工作流程和技巧,我几乎不允他们犯错误,随时随地的纠正,有时很严厉,也许他们感到我太严厉有点不可思议,可我心里理解他们的抱怨,其实我很想让他们在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中刚开始就建立一种严谨有序的工作习惯,把一切做的更周全更完美一些,让他们在以后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也许是我要求太完美了,感觉同事之间不是很自然,看了这本书我正确的认识到了,在与同事之间不仅要树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更要建立上下级之间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员工才能想我所不能想,做我所不能做的。随时站在员工的角度上理解员工,要懂得换位思考,只有领导设身处地的为员工着想,并有效地把这些感受传递给员工,让他们感受到理解和尊重,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样才能唤起领导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以便达到心灵与效益的共赢。
建立良好上下级关系还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尊重接纳每个人,一视同仁不会因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就讨厌他们,领导必须承认员工是一个有潜力,有价值的人,不管这种潜力与价值的体现需要多长时间,领导都始终有信心地相信员工有向好的方向去发展的可能性,其实这是领导对员工关爱的表现。我想今后应该以一颗宽大的心去接纳他们,把他们当成我的朋友,尊重他们,学着去爱他们,给他们树立信心,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多多沟通,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即使有缺点和不足,但是领导仍然关注我,仍然接纳我”。只有这样,我才可以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才能创造一种良好的上下级关系。
看来上下级之间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完善领导方法,不断向更上级领导求教,在以后的教育领导中,我会努力改善我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真正成为员工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主动与人多接触多沟通,让对方有个好心情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大秘诀。在阅读《沟通与艺术》这本书后,深感欣喜,真本书里章节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全面,开阔了我的视野,改善了我的沟通障碍。特别是客服封闭式的人性弱点,有非常宝贵的启示和借鉴作用。这本书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动之以情,容之以理。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情感使我们感知自己,以及同事,朋友情亲人际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能力,如果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情感表露方式及程度,就容易了解别人的需求。建立正面的形象以及提高互交能力。用情商去思考,以《沟通》一书为工具,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我总结了几点如下:
1、沟通的基本问题——心态,沟通不仅是一种讲话技巧,更要保持一种好的心态,不要以我为中心,要纵观大局。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微笑待人,管住自己的舌头,从而掌握沟通的主动权。
2、沟通的基本原理——关心。关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学会关心就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存。尊重他人,以礼待人。人与人之间很微妙,大多人际冲突是因为双方没有赢得足够尊重的缘故。如果用友善的方式说话,让他人享受到被尊重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称呼上要总重对方,说话要符合场合,有诺必诚,尊重他人的人格,用谦虚的态度待人即使不同意的观点,也应保持礼貌,要实事求是的评论事情,对事不对人,不要任意攻击对方的人品和道德。
3、沟通的基本要求——主动。不管是与同事,还是上下级之间都要主动与对方沟通,及时反映情况,并认真学会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分场合分时机有适度的沟通,注重交谈的细节和技巧,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使自己的谈话充满社交艺术,交谈目的'是与人建立关系,交流思想和信息,而且让对方感觉到主题明确,观点突出。
4、沟通的目的——利益共赢。沟通不是说服,而是一种感染,一种形象展示,人与人共处于世,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顺应时势,依情况需要去做事,既能做到明智审慎,又能掌握处事艺术,这才是人海战场上最聪明的操纵者。学会沟通技巧,这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社会更和谐,团队战斗力会不断增强,事业会更进步。
在我的管理生涯中,对于性格刚烈的我来说。处理人际关系并不是特长,因为沟通能力不够强,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不是很到位,是我在工作中经历了不少挫折和困难,经历之后使我知道创造双赢的沟通对企业和个人是何等重要,尤其是我看完这本书后,更是深有体会,更加懂得在日常工作中沟通的重要,我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沟通对工作产生的便利,一切良好的工作都需相互之间的沟通搭桥,如果没有很好的沟通,没有其他部门积极的配合和支持,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就不能顺利完成。
读完真本书后,我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时刻树立良好沟通这种理念,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出在非常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中,需要和上下级沟通。让他们了解我的想法,并接受上级领导给我们的建议,去促进相互了解和学习,共同进步,丰富我们的经验,是我们的工作变得更轻松,也是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篇18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根植于爱。是的,我想是因为有了爱,才会有这么多乐于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尽职尽责地坚守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坚守这份大爱。就如侯著久先生他的教育之路一路走来,始终且行且思;行走于各个学校,各个地方,各个岗位,可以说是尝遍人生百味,但是他对教育事业之中如一,从来没有离开过教书,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作为校长;思索于各种理念,各个方案,各种案例,但从没离开过育人,无论是作为人父还是作为人师。
最令人钦佩的是侯先生还将中西融合的教育思想用最直接最简洁的方式道出,举重若轻。除了中西合璧,他还承古开今,不忘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孔子的《论语》是其弟子记述孔子在教育过程中的言行一书,文字背后无不渗透着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核心等。侯先生研究《论语》,从中找到了纾解现代人困惑的教育思想。他还从育人的角度研究“丰田”与“通用”的`企业文化,并从“养人”与“造人”中,获得“育人”的启示。
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阅读这本书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知道做一名优秀教师,应该做到两个方面的事情:一是要忠于自己的职守,二是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专业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其中歌德那个弯腰的小故事尤其记忆深刻。耶稣愿意在小事弯腰拾起那块破烂的马蹄铁,最终换来18个樱桃,他沿路洒樱桃,边走边丢,让跟在身后的彼得自愿一个一个捡,由此让他自己体会到其中的道理。某些东西或许看起来不起眼,但是不注重小小的积累,又哪里来的巨大收获呢?
教书有三争,争教专课、争教毕业班、争做班主任。年轻人不能怕吃亏,要知道吃亏是福。其实我父亲也是这么和我说的,吃亏是福,不要怕吃亏。教书这三争看起来很辛苦,但是对自己的教书生涯来说这些工作经历的积淀有助于一名新教师迅速成长。人总是在磨难在挫折中越战越勇。
书中还提到我国的教育最大的缺点就是对学生的尊重不够,师生之间没有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所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沟通。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说尊师重道。教师因为教书育人,受学生尊重,学生因为是受教育者,他们要听从老师的管教。民主其实存在,比如班干部让学生自己来选,班级的一些决定活动由学生自己讨论制定等等,但是民主是相对的,如果过度老师就很难管理好学生。
细细品味,书中提到很多观点发人深省,值得我们去摸索,去探讨。的确教育是一门沟通的艺术,是一个师生建立良好关系的桥梁,现在起用心筑墙,撑起那片APCE蓝。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篇19
读了《师生沟通的艺术》一书,收获很大,感慨良多。这本书主要是围绕指导教师如何应用各种沟通技巧与学生达成良好人际关系这个问题来进行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教师只要懂得如何去与学生沟通,懂得如何去满足学生的需要,并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来满足教师的需要,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心,那么,任何教育活动都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和接受性。反之,在师生关系中,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无能、自卑,觉得被同学奚落、嗤笑,觉得自己不被信任了,不被理解,无论他平时多么喜欢的课程,他也不会产生学习的热情,更不会对学校产生好感了。对于其中的第三章——师生关系中常见的沟通错误和障碍,我有以下几点想法。师生进行沟通的途径可以多种多样,特别是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更是如此,不同的沟通途径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通过这些途径,我想就能够突破文中所提的沟通障碍。
(一)面对面谈话式沟通。
这是最直接、最传统的沟通方式,师生直接面对,真诚而坦率地交谈,沟通的效果可能立竿见影。这时师生的空间位置关系有如下几种:师坐生站、师站生坐、师生共站、师生共坐等。一般情况下,前两种均不太好,因为我们在师生沟通时应尽量注意师生的平等,尽量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在室外只能是师生共站,在室内最好是师生共同坐下沟通较好,即使这样还有许多位置关系,如是面对面还是并排坐,师生保持多远的距离等都有讲究,都会影响沟通的效果。
(二)多形式的座谈会沟通
很多学校由校长、政教、教育处等行政领导直接与学生代表对话,鼓励学生从学校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教师教风等方面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并“出谋划策”。学校可以每学期分别组织“学习困难学生座谈会”、“特殊家庭学生座谈会”、“随机抽号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了解教师师德、师爱、教学、学生负担等情况,并及时将情况在教工会上作反馈,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有不少班级还不定期举行“师生沟通班会”,师生互提意见、建议和要求。
(三)书信交流沟通。
书信交流进行沟通也是较为传统的一种师生沟通策略。但即使在现代高度发达的社会里这种沟通方法还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某些环境下、可能有某些事情师生之间不方便直接面对面沟通,那么通过书信来进行沟通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这种沟通教师可能会了解到学生中平时不易掌握的情况,可能能直面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作为学生也会得到教师更为完备的帮助和指导。其实班主任写在成绩报告单上的评语也是书信交流的一种,家长则可以通过回执来反馈学生在家里的表现等等。这种书面交往手段具有特殊功能,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保持私下亲切交流,有利于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
(四)板报专栏沟通
开辟“学生心语”、“教师心语”板报专栏,加深师生情感交流。对于不少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表达方式往往比较含蓄。每个班级教室后面的“学生心语”专栏为他们提供了窗口。“学生心语”让那些需要爱和关怀但又不擅表达的学生、让那些受了委屈但又不擅于当面解释的学生也逐渐愿意敞开心扉,向老师诉说心里话;“学生心语”让教师更进一步了解学生们真实的想法,并及时予以积极回应。例如学生一句心语留言“老师,我知道自己平时经常犯错,但今天您错怪了我”,在老师澄清事实后很快就给予回应“对不起,是老师错怪了你,原谅老师好吗?谢谢你,孩子”。“教师心语”的美好祝愿、积极鼓励、甚至善意的批评,通常也能得到学生们的积极回答。“心语栏”成为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成为师生都乐意光顾的地方,成为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又一个新窗口。
(五)周记和作业沟通。
现在很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都要求学生写周记,通过周记来了解学生一周以来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情况,这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可实际上有很多教师这样做只是流于形式,因为别人这样做了,我也就这样做。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周记和学生进行沟通,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一定的敏感性,能透过学生周记中的字里行间及时捕捉信息,然后进行必要的沟通,如写一段鼓励性的语言,提出几点具体的要求,讲讲教师心里的一些感受等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对学生是一种极大的促进和帮助,也许周记就成为师生对话的工具和主渠道了。当然,任课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也不应就满足于对和错,作业本也可以成为师生沟通的重要途径,如教师可在作业本上写道:“做得真不错”、“希望你继续努力”、“以后可不要再这样粗心了”“努力啊,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等等,也许会起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我决定当班主任后坚持认真自信看学生周纪。
(六)电话及网上沟通。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达,电话已经普及,很多职高学校都已在学生的宿舍安装,因此通过电话进行沟通已经是很容易做到并且是很正常的了。一个电话,一声问候,拉进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一个经常能通过电话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老师,一定是个在业务上认真,对学生负责的好老师,也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尊重,学生也更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向这样的老师倾诉,师生沟通将会起到良好的效果。随着当今互联网的日益发展,上网也就成了学生业余生活的一部分。网络这把双刃剑对青少年学生是好是坏是现今社会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但网络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种趋势将无法阻挡,我们要做的是应该如何利用网络为我们的生活、生产和学习提供帮助。其实我们大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来与学生进行沟通,学生不是喜欢上网聊天吗?在聊天时师生的沟通有没有困难了呢?这个问题应该迎刃而解了吧。
(七)争论沟通
学会建设性的争论,是师生间加强沟通的又一途径。在教学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传统的观点不准学生在教师面前“争吵”,要求学生在这时埋下自己的情绪,学校校长、教师说了算数。如此,很多教师和学生在处理冲突时既不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说明情况,又不愿通过争论的办法使问题解决,只能是无边的沉默。这种沉默掩饰下的情绪是一座危险的活火山。建设性的争论是一种工具,是能引导教师与学生通向更和谐境界的一种方式。当师生产生无法忍受的感觉时,不妨来一场建设性的争论,因为争论是一种坦诚沟通意见和情感的方式,师生同时都会感到一种轻松和尊重。
当然其他的途径还有很多,比如家访,开家长会等。教师应注意的是,不能只单纯通过学生的话语来简单判断其人。总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况且,师生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和探索。这是成功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我认为本书不是读一遍就算,应该经常去读读,你会从中学到很多。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篇20
教育是一门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教师作为执教者,他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榜样的作用。教师的身体语言、教师的态度、教师的精神与激情、教师的微笑倾听、教师的触摸等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言行。读完这本书,我发现教育的魅力在于发现教育的本质,从中,我觉得最触动我的有几点:
1、教师的态度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交替重复放松和紧张的态度可以使教学氛围有张有弛。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把放松的态度和认真的态度交替重复时,会使对方无从理解你的身体语言,以致失去摆脱你的线索,当学生企图从你的态度中逃逸时,你突然紧张的态度 自然地把他们调整进你的视线。
2、教育的“场能效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某种心有灵犀称之为“场能效应”它存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释放场能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你可以用语言、声音的高低、快慢、轻重、顿挫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场能并不是教师魅力的单向释放,它理应包含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追求、对人间一切美好事物的激情。它的全过程一个是柔和的、自然的、润泽的、互动的。
3、课堂教学的三个横断面,积极和谐的氛围包括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交流、思维交流、平等交流;鲜活经典的话题包括教学内容、材料以及深入浅出的“大家”境界;科学合理的'布局,课堂就像音乐和戏剧必须有明快的节奏。课堂教学学生必须有行为参与,课堂活跃而流畅;学生还要有思维参与,学习有感悟和创新;再者,学生对课程发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活动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成功的课堂应该是师生有所为、有所得、有所悟和有所乐。
4、教育要讲求效益,把握好方向和着力点;适时施教,把握教育的最佳时间;真诚体谅,与人为善;惩前毖后,避免二过;批评一个人,教育一大片;严于律己,以身垂范;严谨严格,持之以恒。
每个人对教育的理解和感悟不同,所以教育的姿态千奇百态。也正因为如此,教育才如此丰富多彩。读书时,我对教育的理解更加书面化、理想化,我的教育梦想是成为特别优秀的人民教师。等我真正走上教师岗位时,我才发现教育的意义不是理想化的,她更加真实、更加琐碎,也更加的具有可塑性。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更多的是理论和实践不谋而合的产物,做个合格的教师已属不易。
作为一名新教师,有着年轻人的高傲、理想化,但是我们亦是带着教育梦想去用心发现教育的魅力所在。年轻是我们的资本,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发现教育的美、发现教育的崇高之处。自此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去寻找、发现教育的平凡与不凡之处,让这些平凡抑或不平凡的教育之花处处开花结果,也许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相关文章:
《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02-08
《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09-15
沟通的艺术心得体会03-23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03-22
人际沟通口才艺术01-25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04-01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09-20
《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9篇02-09
《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11篇02-10
《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12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