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正月初四有什么习俗

时间:2022-02-11 16:04:12 春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春节正月初四有什么习俗

  习俗就是习惯,风俗;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习性。形成风俗的事件都挺大,挺普遍,而习俗可大可小,可普遍也可特殊细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正月初四有什么习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春节正月初四有什么习俗

  正月初四灶神节------恭迎灶神回民间

  农历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大年初四,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民俗有曰

  ◆"迎灶神送火神"全家一起吃折罗。

  ◆北方有些农村风俗,绑火神,用玉米梗或麦梗帮在棍子上,点燃后从自己家送到河里去,代表一年家里无火灾。

  ◆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

  大年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的日子,下界诸神都在送神时升天向玉帝拜年并报告人间行为的善恶,于正月初四再度下凡。据说神明上天述职,禀报人间善恶,到了大年初四会再返回人间,继续接受祭拜与监察人间的善恶,因此该日必须非常谨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称为"接神日"。春节民俗之祭灶

  俗谚云:"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钟左右。过去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金纸、放鞭炮以示恭迎。据说腊月二十四日到大年初四这段期间,天界改派其它天神到下界巡逻,监视一切事物然后上奏天神。在北方还有个传说:初四灶王爷要查户口,因此也不宜离家。这些说法虽是无稽之谈,但符合人们连续过节中需要有一天在家调整一下的要求,因此许多地方亦有初四忌门的习俗。但是侄子可以去看姑姑,"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不分彼此一家人"。姑奶奶在家有地位,是北方民俗特色。

  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

  旧时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请大小伙计,分发红包。过去北京有句老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柜的说官话。"宴会有酒有菜,酒后惯例是吃包子。掌柜这时举杯祝贺,向大家道"辛苦",这就叫"官话"。官话讲完后包子端上来,掌柜的亲自夹包子,包子放谁碗中,谁就被暗示已被解雇,被辞退之人饭后自动收拾行李告辞,所以这顿便宴俗名叫"吃滚蛋包子"。

  大年初三习俗介绍:

  正月初三----"归宁"节女婿看老丈人、媳妇回娘家

  正月初三是女婿看丈人、闺女回娘家看爹妈的日子。

  嫁出去的女儿们在这一天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回娘家有很多讲究,带礼物一定要带双数,不能带单数,一般是四份,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回娘家只吃中午饭,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女儿回到娘家,如果家中有侄儿,当姑姑的必须要给侄儿红包。

  传统观念认定,已逝的老祖宗,年底从天上回家享受供奉。老祖宗如果看到家里有"外人",就不愿进家了,因为,已婚女人被认为是"外人";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里过除夕、初一。老祖宗享用供奉后,在初一(或初二)晚上就回到天上了,女儿就可以回家了。这个规矩在旧社会特别是农村是很严格的,违反了就是大不敬。新社会人们虽然不相信鬼神,但仍是比较严格地遵守着。如果由于某种特别的原因,已婚女儿在家里过年,那可能父母、家人包括自己都会十分的不高兴。这也是一种沿袭以久,而且可能还要执行很长时间的文化现象。

  "回娘家"又称"归宁"。过去新妇的回门有许多禁忌,不过是指新妇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项。新妇回门后,身份已经变了,是人家的人了,因而娘家也时常"防着她"。

  中国古代有男尊女卑的讲究,妇女地位很低,出嫁从夫,民间还有谚语"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意思就是指出嫁的女人不得无故回娘家,更多的时间是要伺候公婆和丈夫。过年时女方必须在婆家过,这是规矩。如果女儿想给自己父母过年,只能等到初六以后。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男女平等观念的萌芽,女方初一待在婆家,初二、三就要马上回娘家拜年,这反映了女性地位的上升。

《春节正月初四有什么习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春节正月初四有什么习俗】相关文章:

春节正月初一的传统习俗02-28

春节正月初一要吃什么02-11

立春的习俗吃什么02-09

除夕有什么习俗12-30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12-14

各地在冬至有什么习俗11-03

冬至节气有什么习俗11-05

冬至节气有什么习俗08-24

下元节的习俗是什么12-11

春节正月初四有什么习俗

  习俗就是习惯,风俗;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习性。形成风俗的事件都挺大,挺普遍,而习俗可大可小,可普遍也可特殊细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正月初四有什么习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春节正月初四有什么习俗

  正月初四灶神节------恭迎灶神回民间

  农历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大年初四,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民俗有曰

  ◆"迎灶神送火神"全家一起吃折罗。

  ◆北方有些农村风俗,绑火神,用玉米梗或麦梗帮在棍子上,点燃后从自己家送到河里去,代表一年家里无火灾。

  ◆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

  大年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的日子,下界诸神都在送神时升天向玉帝拜年并报告人间行为的善恶,于正月初四再度下凡。据说神明上天述职,禀报人间善恶,到了大年初四会再返回人间,继续接受祭拜与监察人间的善恶,因此该日必须非常谨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称为"接神日"。春节民俗之祭灶

  俗谚云:"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钟左右。过去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金纸、放鞭炮以示恭迎。据说腊月二十四日到大年初四这段期间,天界改派其它天神到下界巡逻,监视一切事物然后上奏天神。在北方还有个传说:初四灶王爷要查户口,因此也不宜离家。这些说法虽是无稽之谈,但符合人们连续过节中需要有一天在家调整一下的要求,因此许多地方亦有初四忌门的习俗。但是侄子可以去看姑姑,"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不分彼此一家人"。姑奶奶在家有地位,是北方民俗特色。

  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

  旧时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请大小伙计,分发红包。过去北京有句老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柜的说官话。"宴会有酒有菜,酒后惯例是吃包子。掌柜这时举杯祝贺,向大家道"辛苦",这就叫"官话"。官话讲完后包子端上来,掌柜的亲自夹包子,包子放谁碗中,谁就被暗示已被解雇,被辞退之人饭后自动收拾行李告辞,所以这顿便宴俗名叫"吃滚蛋包子"。

  大年初三习俗介绍:

  正月初三----"归宁"节女婿看老丈人、媳妇回娘家

  正月初三是女婿看丈人、闺女回娘家看爹妈的日子。

  嫁出去的女儿们在这一天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回娘家有很多讲究,带礼物一定要带双数,不能带单数,一般是四份,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回娘家只吃中午饭,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女儿回到娘家,如果家中有侄儿,当姑姑的必须要给侄儿红包。

  传统观念认定,已逝的老祖宗,年底从天上回家享受供奉。老祖宗如果看到家里有"外人",就不愿进家了,因为,已婚女人被认为是"外人";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里过除夕、初一。老祖宗享用供奉后,在初一(或初二)晚上就回到天上了,女儿就可以回家了。这个规矩在旧社会特别是农村是很严格的,违反了就是大不敬。新社会人们虽然不相信鬼神,但仍是比较严格地遵守着。如果由于某种特别的原因,已婚女儿在家里过年,那可能父母、家人包括自己都会十分的不高兴。这也是一种沿袭以久,而且可能还要执行很长时间的文化现象。

  "回娘家"又称"归宁"。过去新妇的回门有许多禁忌,不过是指新妇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项。新妇回门后,身份已经变了,是人家的人了,因而娘家也时常"防着她"。

  中国古代有男尊女卑的讲究,妇女地位很低,出嫁从夫,民间还有谚语"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意思就是指出嫁的女人不得无故回娘家,更多的时间是要伺候公婆和丈夫。过年时女方必须在婆家过,这是规矩。如果女儿想给自己父母过年,只能等到初六以后。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男女平等观念的萌芽,女方初一待在婆家,初二、三就要马上回娘家拜年,这反映了女性地位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