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课后反思(通用16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怎样写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课课后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课课后反思 篇1
1、让学生明白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美术学科是门基础课,与其它课紧密相关。二者同属社会意识形态。其起源、反映形式、作用都是一样的。美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美术鉴赏、创作能力的提高和打好专业基础的问题。就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而言,它大致经过感觉、知觉、联想和想象三个阶段。凭借一般的直观艺术感觉,对作品做出“象不象”、“美不美”的评价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综合、判断、想象、联想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学习美术获得。
美术和文学作品一样,都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只不过是表现形式各异罢了。美术创作不仅是描绘可视的事物形象,也同文学作品一样,还要描绘出事物的“形”、“神”、“情”。西欧有些名画,多是取材于文学名著。中国有些山水画珍品也汲取古诗词的意境、神韵。评鉴作品善用“诗情画意”一词,说明好的诗文要含有画意,而好的.画又何尝不饱蕴诗情呢!在历史上名画家兼为文学家的有之,如王维等;文学家的画在绘画史上占有要位的也为不鲜,如苏东坡的《墨竹图》就是一例。让学生明白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会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2、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我认真地分析小学美术教材的编写特色及体系,懂得了美术必须要求掌握的学习内容,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然后就有的放矢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欣赏、绘画、工艺的练习。每次备课时,我都细心地备教材、专心地备学生。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课堂上穿插于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和兴趣,使我的美术课成为学生的受欢迎课。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加强了课后辅导工作,培养了一批学生中的美术带头人。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热情??我在课中着重抓基础训练,并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掌握基础的层次不同而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尽能使他们感觉到在快乐的玩耍中掌握技术和技能,即乐教乐学。并巧用启发思维,让他们能体会到举一反三,做到有所领悟和创新,掌握一定的训练规律。总之,训练过程严格
美术课课后反思 篇2
各评委:
早上好!
今天我执教的是广东岭南版美术课本第七册中的《秋天的落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并让学生掌握书签的基本特征,进行书签的设计与装饰变化。综观整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反思:
一、重视探究性学习的培养。
《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要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这节课我主要是通过探究学习来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如在导入新课时,我创设了问题情境,秋天的落叶为什么会飘落下来?为什么会变黄和红呢?以此问题来调动学生对秋天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自然常识,让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在书签制作中,我通过分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学习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让学生掌握书签制作的方法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助精神。从课堂的效果来看,我预设的.目标已经达到了。
二、重视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这节课中,我从多个维度来进行评价以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在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下,我更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使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评中,明确自己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三、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我觉得还是欠缺的。
这课是讲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秋天,其实课前,我可以让学生到大自然去拾一些落叶回课堂,让自然环境资源进入美术教学。
美术课课后反思 篇3
小学生对美术课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有的认为美术课是副科,不影响升学,学得好不好没有关系;有的认为画画要有天赋,自己将来不当画家,学不学无所谓;比较普遍的认为绘画比较难,因此部分学生对美术课兴趣不浓……面对这些情况,如果美术教师只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作些理论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临摹,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兴趣很重要。对于小学生尤其如此。根据小学生好动不好静,好奇心强的`特点,和从具象到抽象的教学规律,把绘画课设计成一系列手工制作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绘画教学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这学期,无论是三年级或是四年级,技能训练比较多,如布贴画、纸塑动物、剪纸、橡皮泥等,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二)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如《纸塑动物》,小动物是小朋友最喜欢,废纸又是同学们最多的,再加上旧棉絮,用这些东西扎成所塑造的基本型,然后用废纸片一条一条地粘贴出小动物,最后进行彩绘美化。既轻又美观。同时,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技能业务学习外,还经常去图书馆学习美术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上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美术课课后反思 篇4
色彩的纯度是一节进行美术色彩知识教授的课程,其中有纯度概念、对比色概念,色相环的认识,和渐变的技法。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怎样能做到教师讲得少而学生能理解,在两课时里学生能快而好的完成作业呢?
根据五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想到了做实验,实验演示因其具有的形象性,故而是理解掌握美术抽象知识的好方法,简洁明了的演示能引发学生直觉体验。我设计了实验演示的方法来感受色彩的纯度。
开始时,首先在一个透明的塑料杯子里倒了一些红色的颜料水,再倒入一点绿色的颜料水,两色混合就会产生了灰色的效果,不再鲜艳了,并且不同的用量,产生颜色的深浅色调也不同。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可以一目了然,感受到了纯度降低的过程及效果,并产生极欲动手也来试一试的热情。乘着学生的热情,我引导他们在调色盘里开始尝试调试颜料,当然在此过程中也要随时强调水分的控制,还形象的和学生说像冲调果汁,要调匀。学生把自己调好的色彩设计成条状、波浪状、锯齿状等,在白纸上涂抹,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接着,我又把内容引深,语气一变,“噢,同学们,色彩的纯度渐变是很有讲究的',不是随便地往里面加颜色的,是要加他们的对比色。”板书——对比色。大屏幕上出现“色相环”又一个新事物。由色相环引出对比色,一幕了然。学生在色相环中很快学会了找对比色,用小手指着,眼睛眯着,180度……最后,我又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自己选择任何喜欢的一个颜色,找到对比色,再一点点地加进去,渐变地效果就出来了。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掌握了纯度渐变的方法,教师也通过实验演示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本课是不足之处是,学生在平涂是色块掌握的不均匀,分割手法相对不成熟,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多强调构图知识。
美术课课后反思 篇5
美术课对于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评价各种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美术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给人以美的情趣和艺术的熏陶。我们美术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才能更主动更积极的上好美术课。中学课业重,课余时间有限,所以我尽量让美术课内容当场完成。课上45分钟要充分利用好,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除常规类型教学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如: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体验做“小老师”,能为学生创造开放思维、自主表现和创新表演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学习,自主的探索和实践,在艺术体验中获得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教师也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与学生一起活动并体验其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这样学生在教和学得过程中的积极性提高了对美术课的学习就更认真了。
二、运用美术相关的课外知识
使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如在上初二《西湖的美景》一课,这课的重点是教水彩画。为了使学生
在学之前能对该课产生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西湖旧十景”和“西湖新十景”在同学们陶醉与西湖美景的同时介绍水彩画就特别适合表现西湖这种淡雅、雨雾朦胧的自然景象。接着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大家知道西湖的由来吗?”带着西湖神话传说的由来,引出有关西湖的诗词,特别介绍了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一》。然后借着苏东坡谈及一些课外知识“西湖特色菜——东坡肉和西湖醋鱼的由来”让学生在进入水彩画的学习前,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美术课课后反思 篇6
一节美术课,我就组织学生浏览我们的校园,学生们兴致勃勃;再一节课,我让学生根据印象画校园里你认为最美的一处景观,学生们面面相觑。然而片刻就接受,并投入进去,他们开始肆意描绘:时而抬起头,像是在捕捉昨天路过的校园某一角;时而埋下头,似乎在整理着头脑中七零八散的景物。几个调皮的同学趁我“不在意”的时候偷偷探着身子向外张望,他们还想捕捉更为精彩的内容。
“老师!可以发挥想象,自己添点儿美丽的景物吗?”我一惊,这原本是写生课,由于条件不许可,已经搬到教室里来了,已经不能算作写生,现在你还要添加其他内容,那不成想象画了?但转念一想,既然已经脱离写生课的`范围,又何必拘“小节”呢?更何况即使是写生也可以根据画面稍作添加和修改嘛。“当然可以!”我回答,“但要合理!”教室里一阵躁动,同学们的思维似乎被激活许多。
一段时间后,一些同学皱起了眉头,并频繁地使用橡皮擦,一部分同学抓起了头,直觉告诉我他们遇到了麻烦,便随口说:“有问题可以站起来说!”话一出口,立即感到“自找麻烦”。
教室里先是没有动静,但紧跟着站起了一大片。我心里暗想,这回该如何收场?但不妨看看他们说些什么?于是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提问:“我画的房子怎么竖不起来?”“我怎么也画不大?”“我的画面里总像缺少点什么。”“松树怎么画?”“草坪怎么表现?”“亭子怎么画?”……提问还在继续……
一声“陈老师!蛤蟆怎么画?”的问题让我一惊。
“你认为蛤蟆很美吗?”话一出口,自感失言,但转念一想,先听听他的回答再说。
“老师,您认为蛤蟆不美吗?”竟然反问我!
“蛤蟆虽然表面上看上去不漂亮,但它却是为人类作贡献的益虫,是捉害虫的能手,它粗糙的表皮还是一味中药,它为人类作出贡献,难道我们能因为表面而忽略更本质的东西吗?再说,我在学校的池塘边,荷叶上添几只蛤蟆和青蛙,不是更真实,更美丽了吗?”好小子,还真有点“铁嘴纪氏”的风范!听了同学的反驳,我哑然。不由自主地伸出双手为这位同学鼓掌,同学们也为他精彩的“反驳”喝彩。我心里暗自慨叹如今的学生已非以往。我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列举在黑板上,准备逐一作答。
美术课课后反思 篇7
在听课学习中我看到: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我还看到,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总能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自己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不少教师的课,“民主性”逐步取代了“权威性”,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和谐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民主了。教师注意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学习了。同时,教学形式更加开放了。但是,我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真正落实“有效教学、主动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1、要真正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须要做到三要
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此成为推进教学进程的依据。所有的预设都是为了不曾预约的精彩。由原来固定单一线路变为现在的多元设计。
二、要减少对学生的控制、放开对学生的制约,我们会发现孩子其实非常聪明,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有更丰富的答案。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更多的了解学生,给他们活动的`机会、思考的空间。三、要学会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都知道即时评价,但到底什么样的评价才是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呢?为了鼓励而鼓励,为了评定而评定,将最终失去的学生对评价的可信度。要以富有启迪作用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使评价确实评而有价。
2、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和内容
在与教师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行为上却又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最关键的原因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变单纯的理论学习为“解决问题”的教研形式。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研究是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因此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教研由形式走向实效的前提。进行科学的课堂观察,以“案例”为载体,找出问题的症结,表达活动实施中的困惑与成功、活动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借此来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将新理念融于教学行为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
美术课课后反思 篇8
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那真可以说明这位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强。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七年级的《纸浮雕》,刚开始两节课,他们做的很有意思,兴趣也很高,但是这个作业花费的时间很多,要想很好的完成这幅画,需要三至四课时的时间完成,到后面他们就开始有情绪了。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美术学科也有技巧学习,要在审美与兴趣上提高还需有一些方式方法,对此我曾作过以下尝试:
一、美术的相关课外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
如在上初二《雕塑》一课,这课的重点是教雕塑的用途,材料,以及如何制作圆雕。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该课产生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中国雕塑与外国雕塑”让学生参与,通过欣赏,分析说明不同时代的雕塑的不同之处,再比较得出结论。课堂上同学们观察很仔细,他们对老师出示的一些从来没有看到过的雕塑很感兴趣,学生的问题很多,有关心作者的,有关心年代的,甚至还有同学对它现在的处境很关心,整节课气氛比预期的还要好。因此我觉得像这样的课前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它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实物写生将提高学生兴趣。
也是初二《明暗与立体的表现》一课,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关键,让学生知道明暗关系是怎么回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生中找出几位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同学出来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给模特摆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为例讲解绘画要点,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上升,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美术课课后反思 篇9
此节课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快乐的美术课,他们可以随意想象并做出各种好吃的食品;他们可以自由地找寻喜欢的合作伙伴;他们还可以自由地表演即兴的节目……在这节美术课上,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正是本着这种“愉快教学”的思想,我在美术教学工作中始终是快快乐乐的,我的笑容投在每一名学生的脸上,学生开心我就开心,我和我所教的孩子愉快地生活在每一节美术课课堂中!
我心目中的“愉快教学”就是千方百计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喜欢学,学生喜欢学后进一步使他们达到——愿意学,再发展成为——愈学愈有趣,快乐在其中的状态。当然我不指望每一名学生都画出精美的画面、做出优秀的作品,我的目的就是通过“愉快教学”使每一名孩子能够接受教师的指导,快快乐乐地拿起画笔来画画。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灵活运用教材,更新内容开展愉快教学
美术教学的教学内容直接决定学生的绘画兴趣,好的美术课设计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小学美术教材的内容来看,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每一节课都有一个较好的教学内容,但并不是每一节课的设计都是完美的,不需要补充的。这就需要美术教师能灵活运用课堂内容,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每一个班级的'特点来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从而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从美术课堂中找到乐趣!例如《农家宴》一课,有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泥塑食品,而有些学生却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种情况下,我便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完成食品泥塑的学生进行表演,其他没有画完的同学一边欣赏一边完成。这样他们在课中相互交流,使整节课很充实,所有学生都体会到了其中的快乐。
二、根据儿童特点,运用游戏开展愉快教学
学生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好动、好玩儿,爱做游戏。可是不少教师无视孩子这一心理特点,让孩子成为“小木头人”,一动不动地听讲,结果使活泼好动的孩子成了“小老头”,失去了“童心”。我们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习与游戏相结合,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学玩结合。当然,这不等于说上课就是玩儿,很多功课不可能带有游戏性,我只是说,能够带点游戏性的一定要带点游戏性。备课、讲课要挖掘教材中的游戏性,设计教案要考虑游戏性,只要这样做,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把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发挥出来。在《小小食品店》一课中,学生制作的过程就像是在做游戏,每个学生都找到了游戏中的角色。在巡视中我发现,有很多学生扮演妈妈爸爸,边讲边做,那专注的模样很是可爱。可以说,在游戏中上课学生是快乐的,在快乐中学习学生是幸福的,那么,我们何不多制造些快乐,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去感受幸福呢?
三、丰富活动形式,适当竞争开展愉快教学
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有了极高的兴趣,自然就会在愉快中学习了。《农家宴》一课中,采用了分组竞争的形式贯穿整堂课。黑板布置成一个“食品店”的大幅图画,这幅图在渲染气氛的同时又是一个评比台,哪一个小组完成的最好、最快、纪律最好,哪一小组就可以选取样食品贴在上面。学生们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同时黑板上也布满了各种食品,也给学生们起到参考作用。
在教学中引起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如果你细致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用竞争的形式进行作业评价,这是调动学生热情、使他们快乐的有效方法,是使学生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活动。
我们可以尝试在每节课中都有一个小比赛,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美术课的评比台,“看谁画得好”“我们的画大家评”等等。小比赛的结果就发布在评比台中,(老师要注意不能总评个别学生)这样学生在每节课中都能保持良好的情绪,认真地学习并且能够体验到成功之后的喜悦。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个学生曾对我说:“老师,您上课一笑,我们可高兴了!”事实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和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极大。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既有知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相互作用。爱教学、爱教育、爱学生应是教师的职业情感。教师在课堂上应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排除干扰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曾经听过一位教师刚刚失去亲人,他上课前摘下臂上的黑纱,说要带给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马卡连柯也说过:“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愁的神色抑郁的面容,甚至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
总之,教师乐教就会带着感情上课,就能创造和谐的气氛,就会教出意趣来。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就会更好地领会课堂内容,呈现更多精彩的作品,就会使美术课上得有情有趣,师生乐在其中!让我们携起手来,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成为学生最喜欢、最快乐的课堂!让我们的孩子在愉快中茁壮成长!让我们的孩子运用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完成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美术课课后反思 篇10
《画夜景》是小学人美版美术教材第四册,第16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是以“夜色”为主的创作画。教学意图是,促使学生发现和捕捉美丽夜景的特征,体会美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的造型表现能力,以及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引导环节,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同学们都很熟悉的北京故宫,通过白天和夜晚体会不同,初步感受夜景的美。教学中提问:“比一比,白天和夜晚的景色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对比,对夜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达到了预先的设想。
趁着引导环节已调动起来的兴趣,我又展示了三副图片,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甚至司空见惯的景物中发现美,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教学中,学生对熟悉的景物不时的发出赞叹声,看到烟花,更是欢呼雀跃,我心中暗喜:目的达到了!接下来就到了知识环节,以问题“为什么烟花只在晚上放呢?”引导学生思考,感受颜色的深浅对比。自我感觉这样的过度很自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想到其中的原因。虽然表达未必很精确,但对二年级的孩子而言,已经很不错了。
对学生作品的欣赏力在拓展学生的思路,我有意选择了同龄人的画,意在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更具指导性,学生易于接受,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再强化和提炼一下可能会更好,如:背景用深色表现时,色彩也是很丰富的,感觉强化不够。
《候鸟的乐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各种鸟的动态,样子,和颜色。首先我们采取欣赏鄱阳湖的各种鸟来导入,真实的看到实物鸟,进一步加深印象。老师示范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学里可以看到鸟的基本画法,头、身子、连接的脖子、四肢等。还有这样画非常简单。你只要想好鸟的动态,按这方法一会便会画。
我自我感觉这堂课还算可以,我所要教的、说的,还有师生的'佩合还算好。甚至有些学生答的很到位。后面更投入,前面有点紧张,不够放松。说到这缺点,自己没什么笑脸,没什么教态,以后在这些方面我得向邹校学习,她的表情非常丰富。最后作业效果还算可以,时间再紧凑点就更好。上完后,就能感到自己上的怎样,特别是你一说学生就能回答到位,你的激情就会更高。
课后老师的评价与自己的感觉基本一样,在想,下次一定准备充分点,我的经验是一定要有自信,心情的自信让我的这一课在我心里取得了胜利,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好的经验和意见。
美术课课后反思 篇11
反思一:孩子给我的印象
美术课向来都是轻松愉快的课,在一节美术课上,孩子的画都是杂乱无序,乱七八糟。大人看了,往往都会摇摇头,但仔细一看,在无序中又会发现儿童天然的童真,烂漫稚拙的雕琢,丰富多彩的心理世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就是这些点点滴滴都足以让大人相信,孩子所拥有的优点,是很多大人所不能比的。所以对每个小孩子,我都非常喜欢和尊重他们的`画。
反思二:课堂教学
一节美术课的时间很短,似乎一说就过去了,我很珍惜上课的时间。我把课堂教学的重点都放在美术教学上。有时在课堂的组织上难免会出现无序性的矛盾。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对于这样的情况我都会有机的抑制一下他们。但也不会很强硬的要求他们端端正正,规规矩矩的坐在那里自己画自己,有时课堂的太过有秩序往往会让他们交上来的画“大众化”。
发思三:教学内容
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美术课,因为美术课比较好上,其实不然。现在的儿童给美术老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太难的画他们不懂画,太容易的画他们又不想画,传统的训练又枯燥无味。这其中就需要美术老师对自己的绘画手法进行另一个层次的转变。比如在一节《公园的一角》绘画课上,在一个班示范时,学生说很难。结果学生问题多多,效果也不好。回去后我思考了一番,换了一种简单的手法--画“鸡蛋”法,结果简单的手法画出效果显著的画,学生很喜欢,教学成果也容易出。
美术课课后反思 篇12
要适时适度的激励与表扬孩子。赞扬可以提高人的自信心,有利于意志的锻炼。特别是对孩子,要留意他们在美术学习中通过努力表现出来的点滴进步,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赞扬。温存的微笑、亲切的抚摸、友好的合作,对于孩子都是一种鼓舞。当孩子画的不成功时,更应该帮他分析道理,找出问题所在,并明确表示相信他有画好的能力,切不可说“我就知道你什么也画不好”之类的丧气话,这只会使孩子的自信心进一步受挫,直至最终失去信心。赞扬孩子是为了鼓励孩子,能让孩子增加自信,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这里要注意,当观察孩子真正有进步时,再加以称赞和表扬。
不要以为只一味的赞美就没有问题,而要视情形对孩子赞美才对。如有的老师看到孩子画了一张画,就说“哇,画的`真好,如果拿去比赛,一定会得冠军呢!”其实根本不知道孩子画的是什么。而且每次都说一些赞扬的话,成为一种习惯。对孩子而言,这些称赞或是已成了一种冷漠的评价,使孩子不屑一顾,失去了它的真正效果;或是令孩子沾沾自喜,看不清自己的真实水平,阻碍学习的进步。所以,我觉得老师夸赞孩子时应谨慎,适时、适度,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美术课课后反思 篇13
情感诉求在艺术教育中的优化效应
在艺术教育中以情感诉求为基础和纽带,可以促进艺术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产生一系列优化效应。
突破呆板的教学模式。毋庸讳言,传统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呆板的教学模式。这种教条、注入式的教法形成了学生思想上的依赖、创造力的凝固。艺术教育本身就需要大量动作、肢体训练的重复,乏味的教法必然会束缚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贯穿情感,就会创造引人入胜的形象化氛围,使学生用“心”去学。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与学生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由于兴趣是一种使思维的对象保留在意识中的'内在力量,因此,调动和运用这种东西能使学生保持意识的警觉状态。伟大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这种兴趣主要是经验的兴趣和同情的兴趣。在艺术教学中贯注情感,就会使学生激起强烈的心理活动和求知欲望。
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和创造力来自于学生主体意识的树立。用情感激发学生追溯教学内容的本源,感受其产生的原因、形态和环境,就会使学生深浸于形象之中。而这种形象化的再创造过程,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能力和目的对象化,增强独立性和意志力,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表述自己的情感理解,进入内心的探索。
构筑典型的环境。由于情感是一种意识的力量,是认知、感受环境的过程,在推进素质教育和素质形成中,发挥情感的基础性作用,提供典型环境和教育的相互作用,可以构筑和联结教学内容本源的环境,现实和社会生活的环境,拓展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认知和探索,促进教育的个性和社会化。
情感教育在艺术教育教法上的探索
在艺术教学中贯注情感,可以有几种途径。
全景式——构筑情感的“环境”。教师在艺术教学之始就要把本源的历史文化、风格特点以及蕴藏其中的思想感情向学生作生动的介绍,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环境。同时,走出课堂,调动学生的“经验”感觉,进入一个情感的真实环境。这是一个全景式的环境,即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本源环境与现实环境的联系。
形象化——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的着力点必须始终放在调动学生“经验的兴趣和同情的兴趣”上,使学生处于萌发情趣的氛围之中。这里面,关键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使学生由动作的单纯模仿进入艺术形象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表述,进入自己的探索。
创造力——重视塑造艺术个性。艺术教育重在发现、培养和弘扬艺术个性,这关系到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艺术人才的造就。在这里,教育培养的重点还是积累、调动、升华学生的情感经验,着力其理解力、独立性和创造力的提升和发挥。
组合式——创造情感教学过程。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过程,必须精心编创教案,调动多种手段,开展组合式教学,动静结合,衔接配套。具体到舞蹈艺术教育,就是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学习与编创结合,使动作训练与情感表达互为作用。
美术课课后反思 篇14
新课程给美术课堂带来的生机新课程不仅是课程内容、教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学理念发生了具大变化。教师的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从教师角色上看。教师已一改昔日传统的“唯师是从”、“师道尊严”的状况,构建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组织者”,如“我们大家一起画”?”“你觉得怎样?”“你真了不起!”“你真是太棒了”等等即尊重学生又激励学生奋进的语言在许多课堂中随处可见。
从教师教学方法上看。教师已改变传统的、枯燥单一的专业化的技能训练,大胆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提供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课程的整合与延伸,积极引导学生感知、体验、表现美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努力缩短美术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着眼于学生的艺术发展,融合众多艺术风格于一体。
从学生学习方法上看。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已从培养专业人才转变为培养人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及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因此,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也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感知美术、体验美术、表现美术,同时能够大胆地探究问题、发现问题。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美术的感知特点、美术标准不确定性特点,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大胆阐述自己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走出课程实施的误区,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兴趣的培养、课程的整合,注重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注重探究性学习方式。因此,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美术。这的确是我们美术教育改革的一个可喜的变化。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却走了另一个极端。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教师片面地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忽视了基本技能与知识的掌握、忽视了以审美为中心这一重要理念,追求形式上的热闹。
为了突出课程的整合。美术课程的整合应以美术文化为主线。当前许多课为了突出课程的整合,将美术课的教学重点偏离了,把美术课上成历史课、地理课。
合作性探究学习。为了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合作性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有的问题学生可以马上就回答出来的,可教师却要刻意安排小组讨论、研究回答。本人认为美术合作性探究学习,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外进行探究、实践。如共同画一张长期作品或共同创作不同类型的画种等。时间可定在一周内或一个月内完成,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最后,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美术课课后反思 篇15
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用于指导中学美术教学的一般性原理,也是具体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依据。认真贯彻教学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教与学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美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美术教学方法。
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的要求和笔者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经验体会,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
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鉴于这种情况,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下述情况:
(1)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给学生一个合符逻辑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国人把描绘大自然为主的作品称之为“山水画”而不叫“风景画”,学生肯定会问一个“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讲:
一是从中国人的情感习惯去讲,在通常情况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祖国”的同意词或同义语,因此山水画也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反映;
二是山水画的画家经过拟人化加工处理了的作品,它是画家艺术修养的表现。而风景画属西画的称谓,它是写实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观表现。经过分析和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山水画”不能叫作“风景画”。
(2)语言的形式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
(3)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所述问题能引进学生的思维共鸣,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
(4)可以借助板书、板画或示范图等直观教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运用这种方法,应该做到:
(1)演示的内容必须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讲”是“练”的.前提和基础;“练”是“讲”的深化,是所学知识的表现、运用和实践。
(2)课堂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
(3)为节省时间,有些示范可以在课前先制成毛坯、半成品,在课堂上选择关键的过程适时演示。
(三)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按新编教材的要求,它在整个初中的教学活动中要占80%以上份量。所以,采用这种方法,要求特别讲究:
(1)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作法。
(2)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
(3)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四)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同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和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锁。但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运用不好还容易使所传授知识支离破碎。因此,运用谈话法应做到:
(1)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提问的目的要明确,要带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的麻烦情况要有充足的预计,并为此还要准备好正确的答案。
(2)对此法的运用要带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构成前后连贯,层层深入、逐步引向结论的问题系列,还应讲究谈话技巧,要面向全体学生。
(3)提问要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应搞突然袭击,而且谈话的形式要活泼多样。
(4)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均应有明确的表示,要鼓励他们敞开思路,大胆发言,错了也不宜过多批评。
(五)参观法。
参观法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扩大视野,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从中受到实际教育的一种方法。其内容有参观书画摄影展览、作业观摩展览、还有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建筑物体、自然风景、动物花卉等。这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热爱生活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下列要求:
(1)教师对参观的内容要有足够的了解,对其参观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并有明确的目的。
(2)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规定,切不可放任自流。
(3)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认真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认真总结。
上述教学方法具体怎么选择,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目的、任务,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灵活选择运用;还可依据课型,有时仅用一种方法即可,而有时两种甚至三种联用。
总之,中学美术教学的特点决定了美术教学的原则,其特点和原则又确立了符合美术教学规律的方法,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只有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实事求是,遵循中学美术教学的原则,灵活机动地选择最佳之教学方法,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方能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美术课课后反思 篇16
那是一个小班美术活动画小蝌蚪。由于是临时代课,我来不及准备实物和范画,但我想凭自己丰富的美术教育经验和良好的活动调控能力,应该是信手拈来的小事。活动一开始,我绘声绘色地讲了关于小蝌蚪的故事,以引起孩子的兴趣。接着,我重点示范了小蝌蚪的画法,我一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蝌蚪的形象,一边笔下生花,不一会儿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蝌蚪跃然纸上。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睁大眼睛全神贯注的模样,我想接下来幼儿的操作应该会比较顺利。然而没过多久,我感觉到孩子们似乎对画小蝌蚪不感兴趣了。很多孩子只是草草地画了几下就东张西望,不想画了。于是我反复强调:今天有很多小蝌蚪来和我们做朋友呢!可孩子们依然我行我素,无论我怎么启发、引导,他们就是没有绘画的兴趣和热情。最终,我只能草草收场。
事后,我冷静下来,反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次活动为什么会失败?分析后我终于明白问题的症结在于我没有关注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兴趣需要。
首先,我忽略了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他们原有经验认识不足,设置了过高的教学目标。我不应该从成人的角度去演绎小蝌蚪的画法,因为小班的幼儿动作协调性差,画完全封口的圆并非易事,在小面积的圆圈里涂色更是困难,再让他们用曲线表现小蝌蚪的尾巴真是难上加难,难怪孩子们对绘画积极性不高。如果我能从幼儿的角度研究小蝌蚪的画法,即用圈涂法画小蝌蚪的大脑袋,画短线作小蝌蚪的尾巴。这样既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可能会更高。
其次,我忽视了环境资源对幼儿学习的支持作用。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直觉行动思维,我们应该提供直观形象的材料,支持幼儿的学习活动。如果组织活动前我能及时提供实物小蝌蚪并搜集相关图片资料,让幼儿充分观察小蝌蚪的形象,研究其活动特点,幼儿就能获得有益的经验来支撑创作活动。创作时幼儿就不会束手无策,创作的过程也会变得愉快。
是的,尊重幼儿,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实实在在、每时每刻地落实到教育行为之中。实践中,有很多教师都是凭自己的经验和感觉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很少去研究幼儿的特点和需要。其实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从他们的需要出发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是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所在。
【美术课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美术课后反思03-14
美术课课后反思(8篇)02-15
美术课课后反思(汇编8篇)02-16
美术课课后反思(通用20篇)03-30
美术课后教学反思(通用22篇)09-22
瓢虫的花衣裳美术课后教学反思07-16
小学四年级美术课后反思01-06
《海燕》课后反思08-03
《白杨》课后反思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