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的历史典故

时间:2022-02-23 21:55:07 历史 我要投稿

霸王别姬的历史典故2篇

霸王别姬的历史典故1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霸王别姬的历史典故2篇

  “有美人名虞”,但是并没有以后世流传的“虞姬”其名称呼;直到唐《括地志》等书才出现“虞姬”其名。当然,“姬”只是代称,并非虞姬的本名。五代时期的词牌名则干脆以“虞美人”呼之。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中《楚汉春秋》一书乃汉初陆贾所著,至南宋时亡佚。毫无疑问,司马迁著《史记》时参考过《楚汉春秋》一书:“盖司马迁撰《史记》据《楚汉春秋》,故其言秦、汉事尤详。”(王利器)可是,《楚汉春秋》中记载的“美人和之”的和歌,注重细节兼好奇的司马迁却没有录入《史记》。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引录了这首和歌:

  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一直以来,就有人怀疑这首和歌是后世的伪作,理由是秦汉没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诗。但是,《汉书·外戚传》记录的戚夫人哀歌却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记录的秦时民谣也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因此,《楚汉春秋》所录的这首和歌并非伪作,应无问题。

  《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是“霸王别姬”故事的最早记载,二书都没有涉及虞姬的结局。以常情度之,虞姬不可能活下来,否则就不会有民间口耳相传的虞姬自刎情事,就不会至唐时尚有“项羽美人冢”的地望方位。垓下一战,四面楚歌声中,饮剑楚帐只能是虞姬唯一的结局。

  通说以为:“霸王别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

霸王别姬的历史典故2

  霸王别姬的历史典故讲述了西楚霸王项羽心高气傲,性格单纯,最终与爱妻生离死别、兵败刘邦的故事。项羽怒斩汉军数百人后自尽。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有美人名虞”,但是并没有以后世流传的“虞姬”其名称呼;直到唐《括地志》等书才出现“虞姬”其名。当然,“姬”只是代称,并非虞姬的`本名。五代时期的词牌名则干脆以“虞美人”呼之。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中《楚汉春秋》一书乃汉初陆贾所著,至南宋时亡佚。毫无疑问,司马迁著《史记》时参考过《楚汉春秋》一书:“盖司马迁撰《史记》据《楚汉春秋》,故其言秦、汉事尤详。”(王利器)可是,《楚汉春秋》中记载的“美人和之”的和歌,注重细节兼好奇的司马迁却没有录入《史记》。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引录了这首和歌:

  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垓下歌》是楚霸王项羽(前232年-前202年)被刘邦逼到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时,与宠妃虞姬所唱的曲。一曲既罢,虞姬自刎而死,项羽则率精锐突围,但仍被逼困在乌江,最后只留下“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后也自刎身亡。项羽与虞姬最后的诀别,就这么成了传唱千古的凄美绝响。

【霸王别姬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霸王别姬的历史典故06-23

霸王别姬的历史典故3篇06-23

霸王别姬的历史典故(3篇)06-23

霸王别姬的历史典故(通用3篇)08-02

霸王别姬的历史典故(合集3篇)08-02

历史的典故04-12

历史典故04-12

经典历史典故精选08-26

经典历史典故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