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实践心得体会

时间:2023-04-02 21:49:06 传统文化 我要投稿

传统文化实践心得体会(精选12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统文化实践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文化实践心得体会(精选12篇)

  传统文化实践心得体会 篇1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从我们流入炎黄子孙的血液的时候,我们就肩负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我们无时无刻不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牙牙学语时期,说出一句完整的家乡方言;从学习握筷时期,独立夹起一块菜肴;从学习诗词时期,能背诵一篇完整的诗词。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用我们的行为告诉着大家,我们在传承着我们的文化。但是随着我们的成长和科技的日益发展,我们接触到越多的外来文化,当初学习了十八般武艺的孩子们如今却都丢掉了自己的爱好与特长,乐器早已蒙上灰尘,弹不了一曲高山流水,身体也早已僵硬,舞不动一曲惊鸿舞。他们转身一变成为了低头族,刷着抖音,玩着游戏。七夕节火不过情人节,大家只知道送玫瑰以表情义,却不知道送梳子更寓意白头偕老,端午节被韩国申遗成功,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但日本茶更闻名于世界……作为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大学生,我选择了薪火相传实践队,我想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来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在这次寒假实践活动中很荣幸我被选为队长,想要出色完成任务的我顿时感到压力很大,每一次会议前认真做好功课,统筹安排队内分工是我应尽的职责。为了更好的安排任务,我将我们的队伍分成了三个组:秘书组、宣传组、组织组,每一组都有相应的任务。我本以为只要做好分工就可以了,但渐渐我发现很多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安排起来会有很多细枝末节的事情顾及不到致使我手忙脚乱。其中,设计调查问卷环节让我记忆犹新,队员们的奇思妙想、思维方式的不同,让我一刹那众口难调,最终经过一周的激烈讨论,队员们共同制成了一份令人满意的调查问卷。接下来就是发放问卷了,看似简单的步骤在实际操作中让我顿觉掉以轻心,天气寒冷、遭遇拒绝、心态急躁,这一道道关卡时刻提醒我们实践的意义在于持之以恒、在于坚定信念。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努力着,即使偶然遭遇拒绝也能微笑着回应;我们欣喜着,看着队员们接连完成任务,心中蜜糖般的喜悦。

  著名作家北岛曾经说过,“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当下,处于时代节点的.我们回望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更应该弘扬我们的文化自信,让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到我们的血脉和呼吸中。泱泱大国,赫赫华夏,我们不仅有傲人的传统文化,还有日益发展的科技创新,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意识到,如今的科技发展与传统文化并非一对反义词,当我们在发展道路上用科技这把利剑披荆斩棘时,也别忘了传统文化地引领驱动。我们都应该明白,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和发展,是一个民族团结的根本、自信的来源,提升传统文化地传承意识,是一项持久且深入的任务。

  传统文化实践心得体会 篇2

  今年寒假期间,进行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采用“点面结合”,即选取典型项目踩点的方式深入学习和了解了xx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传承、保护现状,并在大学生及其他各类人群中宣传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而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实体可以以一种固定的形态被保存下来。它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其传承载体只能是人,而这无疑增加了它的传承难度。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正面临着极大的困难。诸如苏绣、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御窑金砖等,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与其保护与传承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成正比。为保护人类珍贵的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呼吁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及其他各有关单位为研究和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相关的工作,重点深入到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地区!

  xx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梅山、老街历史、山地渔猎文化、稻作文化、新化山歌、舞春牛、手狮舞、抬故事、梅山傩戏等艺术……数不胜数,不得不令人自豪。但另一方面,xx地区的大部分人们对自的非遗了解的并不是很深。

  由此我们想到,何不在大学生及其他一些社会群体中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辉历史和保护现状从而激发公众的保护热情呢?这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活动目的:

  1、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全面推动文明对话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发展问题,深入认识它的概念内涵和独特价值!

  3、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法及其传承规律,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种实践问题!

  4、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让大家了解非物质文化当前的发展状况,呼吁大家(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

  5、利用大学生的独特视觉角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迹,寻访先辈足迹,了解先辈的生活意识形态,引发对传统文化走向的思考,甚至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探究!

  活动成果:

  1、活动激发和体现了公众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我们的活动旨在探索非遗有效的保护、传承机制,宣传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激发公众的保护意识。活动过程中,公众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对苏州非遗的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们为拥有这些璨灿的文化遗产而骄傲。

  2、活动中我们深入学习和了解了xx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以及它的独特内涵。

  目前,xx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不容乐观,公众对于娄底非遗的关注度不高。前面说到非遗的的传承载体只能是人,而对于众多古老的技艺,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学会并且学成后相对一些赚钱较快的工作也有其弱处。所以许多年轻人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另外它的传承方法一般都是由老艺人授徒,传承效率不是很高。

  另外非遗之所以能被这样保护是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内涵的。百年来业余生活的方式,已经在无形之中打上了娄底独特的烙印。这些一旦失传,损失将是巨大的。

  3、关于非遗保护的.方法和规律总结。

  活动中,通过资料我们了解到目前由国务院文件提出的非遗保护的十六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由这十六个字可看出,非遗急需的是抢救其次是保护,这些古老技艺,少一样就没一样,不抓紧抢救就很有可能失传!另外传承的同时也要寻求发展,以更好地生存下去。但是我们也必须知道,但凡此类保护都是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而对于大部分付出这些投入的单位也好,个人也好,其目的不仅仅是单纯的非遗技艺得以传承,而是他的经济利益是否值得那样的投入?其次,人们都是爱追求现代化的、更舒适的生活的,而一些非遗项目能否与现代化的生活环境相契合?

  通过几天的活动以及一些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我提出以下几点对非遗的保护上的建议:

  第一、首先要在公众中宣传非遗的基本知识,要让人们从而认识到非遗对于民族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人们对非遗的认同感。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非遗历经几百年已经有了民族的根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身份证。

  具体的我们可以经常搞一些活动,如传统戏曲节目进社区、进校园,非遗作品展览之类的,当我们从自己身边的非遗中看到自己先辈的身影,并联想到自己时,难道我们不会为自己是中国人,拥有这样的传统文化而自豪吗?我相信一旦有了这样的认同感大家就会自发地为保护非遗尽一份力。保护非遗是要有一定的民众根基的,并不是光靠一个传承人、一个保护单位就能做好的。

  第二、“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非遗的保护也与此有相通之处,我想从小就开始教育孩子关于非遗的知识无疑是有好处的,因为毕竟他们是要承担起保护非遗的重任的啊!就好比现在一些小学课程中开设了京剧课,孩子们从小就接触、了解了,长大了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对京剧的保护热情。

  第三、国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目前我们已有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但借鉴一些国外好的政策来完善自己还是有好处的。

  第四、对非遗传承人及普通艺人提高待遇,比如在日本,对国家级的艺人每年都会拨放相当数目的扶助金以供他们专心磨练技艺和培养传人。这样,艺人们有了客观的收入后自然能心无旁骛地欠薪锻炼,发扬非遗技艺。另一方面,就目前来看,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方式效率不是很高,可否扩大规模,“批量”式培养艺人呢?

  第五、非遗项目在传承的同时也应该也所创新,在继承传统项目的同时开发新的发展方向,以有利于自身的生存。但需要注意的是,创新的同时也不能丢了传统,创新更多的是方法而非目的。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还有许多的不成熟的地方。

  活动后记:

  一个星期的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我为我们有这样璀璨而光辉的文化遗产而自豪,但同时也为它们艰难的处境而揪心,祖宗留给我们的财产我们没有理由丢掉。

  非遗是一个民族文化内涵的最佳体现,而当我们盲目追逐外来的一些新鲜的文化如圣诞节等等,我们渐渐冷落了我们自己的,传统的东西。谁还会想到我们过端午节的意义?仅仅是去超市买一些速冻的粽子吃了意思一下吗?会有人再郑重其事地亲手包了粽子并联想到我们的屈原、我们泱泱大国的悠悠历史了吗?你会说有,但你必须承认这样的人越发地少了……8月7号立秋,向来我们有立秋节气“啃秋”的习俗,即在立秋之日啃吃西瓜,意用西瓜啃去余夏暑气,啃下“秋老虎”,迎接凉爽的秋季。但今年我自己家就没有“啃”瓜,甚至,我是在立秋当天才知道有这个习俗的!不想说“悲哀”这个词,但确实有很多无奈吧!

  前些日子又听闻韩国要将“风水”申请为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贴吧内自然是哗然一片,韩国,你已经不是一次企图窃取我们的东西了!但我们在指责韩国的强盗行为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这一切是为什么?如果我们一早就已经将这些申请了、保护好了,他韩国还能有可乘之机吗?难道真的要等到那么一天,端午节不是我们的了、汉字不是我们的了、中药不是我们的了、风水不是我们的了……我们一回首发现那些曾经属于我们的东西不再属于我们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吗?亡羊了还补的了牢吗?我是很想平静地写完的,但到了最后这边自己又有些愤慨了,因为韩国,更因为我们自己!

  非物质文化遗产啊,几百年流传下的东西能毁在我们手里吗?

  传统文化实践心得体会 篇3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传统文化实践心得体会 篇4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在这个人人拜金的物欲横流的今天,学习传统的优良的东西,渐渐被大家觉得稀奇了。这是为什么?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那么心胸会开阔很多。文化是一个太深厚的主题,我无力探讨什么。但是以一个虚心学习者的身份,我觉得,将自己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或是说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 我们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无喜亦无悲,无欲亦无求,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呢?

  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就像突然遇见了太阳。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 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位教育教学服务。

  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专心的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安静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更好的去珍惜生命,感受生命。

  不敢说自己是个有智之人,但至少在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后, 我知道一个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尘世的浮华与虚无,我要寻找我的快乐的精神家园。只要肯于学习,勤思考,相信,总有一天可以达到我想要的的境界。

  传统文化实践心得体会 篇5

  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是很重要的,培养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优秀中华文化为基础。将做游戏、讲故事、说唱歌谣、参加比赛作为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学生在喜闻乐见的体验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健康成长。

  一、游戏体验,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品德课堂具有趣味性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做课堂主人的有效方法。爱做游戏是学生的天性,课堂教学游戏化,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受到学生的欢迎,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伸出爱的手》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进行摸鼻子的游戏活动。我在黑板上画了5个鼻子,让学生拿着粉笔到黑板前,同桌负责蒙眼睛,学生认为自己摸到鼻子了,就用粉笔在相应的位置上画一下。结果5个学生中,只有小A同学画到了鼻子上。交流感受时,没画到鼻子的学生认为眼睛看不到,心里很着急,要是有人引导一下就好了。小A同学认为看不到东西,没有人帮忙,能画上鼻子实属侥幸。我顺势播放了这样一张PPT:“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这样导入新课:伸出爱的手。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注意力集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讲小故事,启迪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品德课堂具有启迪性,是升华学生思想,增强课堂效果的途径。中华优秀经典故事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运用经典故事,能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家人的爱》时,我组织学生召开家人爱自己的故事会,然后引入经典故事《孟母三迁》。我把故事编得短小精悍:一搬迁,远离墓地,免得孟子学送葬;二搬迁,远离集市,免得孟子学叫卖;三搬迁,靠近学校,引导孟子学文化。孟母三迁择邻居,育子成才是典范。另外浓缩了岳母刺字、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母亲以荻画地,陶母封坛退鲊的故事。短小精练的经典故事使学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引发学生思考,加深感悟家人的爱,升华学生思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编唱歌谣,利于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唱歌曲、说童谣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教学内容编成欢快的歌曲、朗朗上口的童谣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道德准则,并在日常生活中指导自己的实践。学生好学乐学,思想教育收到实效。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小窗口大世界》时,书籍作为小窗口,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把《大学·中庸》这本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编成歌曲,带领学生用《读书郎》的曲调唱歌词:花园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拥有好品德,弃旧图新,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达到最完善。在教学时,把《弟子规》中的“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译为现代歌谣:做事不慌,慌易出错。不怕困难,认认真真。把“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译为现代歌谣:身體受伤,父母担忧。德行缺失,父母蒙羞。鼓励学生通过书籍这样的小窗口增长知识,懂得道理,做堂堂正正的人。编唱的歌曲、童谣易学易记,增强了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组织比赛,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组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书法比赛等活动,寓教于赛、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帮助学生收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培育民族精神,提升人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伟大的先人》这一课时,我组织了“孔子格言知多少”知识竞赛;在教学《我国的国宝》这一课时,进行了演讲比赛“我爱万里长城”;在教学《我们的国粹》这一课时,开展了书法比赛活动。学生在比赛中感悟、体验和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树立了文化自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入心田。

  传统文化实践心得体会 篇6

  中华传统文化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鲜明特色而屹立于民族文化之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和文化之魂。今年暑期实践中,校团委与校友会发起“文化中国行”实践项目,并获得北京大学校友基金的支持与赞助,扶持青年学子长期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文明、发扬民族精神、传承国学精粹的实践活动。

  经过层层筛选,北京大学赴南京云锦研究暑假实践团、北京大学赴福建厦门调研实践团、北京大学艾德莱斯暑期社会实践团、北京大学禅学社赴海北藏族自治州实践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邹鲁行社会实践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敦煌实践调研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赴大连暑期社会实践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赴江苏开弦弓村村史调研实践团、北京大学赴福建泉州暑期调研团、北京大学耕读社传统文化研修夏令营等十支团队入选“文化中国行”项目。

  1.山南水北,品中华传统之神韵

  五千里神州大地,塞北江南,雪山草原,不同的地域孕育出各异的文化,而每一种文化的精髓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禅学社于今年7月底在丝路南段——青海省海北州进行“汉藏文化交流现状调研”的社会实践。该州内27个民族和谐共处,是汉藏友好之路唐蕃古道起点,王洛宾因在此创作《在那遥远的地方》获联合国“东西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中国首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原子城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禅学社对海北州社会和谐、多民族共荣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考察,为当地文化政策提供合理化建议,发掘、整理、推广传统文化和谐因子,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作出文化方面的贡献。

  江南依旧那江南,料此江村应如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赴江苏开弦弓村村史调研实践团来到开弦弓村,看看风云激荡的百年过去,这座村落是否还是费老笔下的江村模样。江村团以史学视角和方法为主,合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手段和档案整理、实地参访、口述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完成《江村的'变与不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赴开弦弓村》实践报告,整理3万余字口述史稿,收集136份问卷调查,拍摄1400余张实地参访照片,记录近1万字社调日记和5000余字成员心得。

  2.寻根探祖,访华夏文明之圣地

  齐鲁之大地,聆圣道于杏坛,忆先祖于泰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邹鲁行社会实践团来到儒家文化发祥地——山东济宁,探寻儒家文化的源头,观摩孔孟颜曾四圣遗迹,考察儒学研究中心,调研圣地乡情民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丝路驼铃,敦煌悠悠伫立。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敦煌实践调研团远赴陇西,在敦煌、嘉峪关、张掖、西宁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领略丝路沿线文明古迹的独特风貌,考察“一带一路”战略在甘肃等地的实施现状。这两支团队在对中华文化圣地的探访中,不仅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提高了对华夏文明的自豪感,并且利用各种平台宣传自身见闻与调研成果,号召更多的北大学子担负起调研、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邹鲁行社会实践团成员在嘉祥县武梁祠阅读墓葬出土石刻

  锦绣金陵,六朝古都南京以时光为梭、智慧为线,织出云霞般绚烂的云锦。北京大学赴南京云锦研究暑期实践团来到江南古都石头城,一行6人参观云锦研究所、江宁织造府和南京博物院,深入了解云锦的历史与现状,领会中华传统工艺的精美。在调研中,团队经过仔细考察、认真思索,并精心模拟推演云锦工业的发展前景,提出南京云锦发展的思路,以供当地政府企业参考。

  3.薪火相传,继神州文化之绝学

  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仅体现在诗词歌赋的隽永,而且深深印刻于传统工艺的精巧。

  重拾灯下千古事,再闻影中鼓乐声。辽南皮影数百年间影影绰绰,带给民间无限欢乐,在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兴起后,辽南皮影陷入窘境。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赴大连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辽宁大连,调研辽南皮影的现状,力图为辽南皮影戏进行深入调研,提出合专业实际的建议方法,共筑辽南皮影的未来。

  艾德莱斯传统工艺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后的丝绸手工制作工艺”,如今这种自然经济的古老手艺正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苦苦挣扎。为此,艾德莱斯实践团10人前往新疆乌鲁木齐、和田及喀什三地,调研艾德莱斯手工业的现代化转型状况。艾德莱斯实践团深入新疆腹地,看见的不只是艾德莱斯绸这一传统工艺产品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死抉择,更多的是了解到了其背后体现出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艰难转型。如何在市场经济下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已成为几乎所有民族共同面临的问题。实践团领队依力亚尔说道:“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仅因为某一民族文化‘传统、古老而具有价值’,也不仅因为其技术精湛、色彩绚丽,更重要的是这些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符号象征,是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

  本次“文化中国行”项目还吸引了广大留学生的加入,不仅加加深了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热爱,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给活动带来了靓丽的风采,给团队调研带来了别样的视角。泰国留学生曾增金随队走进了辽南皮影戏,惊喜地表示本次活动给她带来了极大的收获,加深了她对中国的了解,并表示期待以后继续参加类似活动。

  悠悠华夏千古,脉脉文明永续。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是中华文明面向未来的土壤,是实现中国梦最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慧源泉。广大青年在传统的探索与弘扬中汲取养分,坚持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古为今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文化自信心。依托“文化中国行”项目,北大学子走向中华文化的源头,拥抱华夏精神的内核,在挖掘与调研中继承传统,在保护和继承中发展创新,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作出贡献,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注入活力。

  传统文化实践心得体会 篇7

  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按照即定的规划目标,三是搞好环境美化。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环境刷新和整治,并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投入,努力营造一个和谐优美、舒适优雅的工作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四是创新工作思路,规划好明年创建工作。认真总结以往好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创建形式,研究并提出明年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及思路,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总之,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需要认真实践和探索的重大课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现实任务,需要坚持不懈的去培育和建设。这一点上,白庄矿仅仅有了一个好的开端,离集团公司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相信,随着党的 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和矿区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深入进行,将面临难得的机遇,只要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以这次会议精神为动力,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丰富文化内涵,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更鲜活的经验,建塑企业文化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最主要的感受有以下几点:建塑企业文化的具体实践中。

  必须有明确的思路和目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内容多、覆盖面广并带有战略意义的庞大系统工程。建塑企业文化必须着眼全面性、注意继承性、发挥能动性、体现长效性。

  第一、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和目的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矿在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之初,就客观理性地提出了一年全面起步,两年升华发展,三年形成特色”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特别是新班子调整后,又联系新一阶段企业文化建设实际,提出了以岗位创建为基础的抓亮点、创特色、上品位”创建思路,使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活动融为了一体,达到互促双丰”效果。

  第二、必须坚持结合本企业实际来进行。

  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体会到要形成优秀的有个性的`企业文化,既不能关起门来盲目地创建,也不能机械地照抄照搬其它单位的做法,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目标,进行合理的扬弃和大胆的创新,从各个层面作全面科学的分析和规划,突出企业文化的个性和可操作性,建设有企业特色的文化体系。矿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每做一件事情,每搞一项活动,都要思考这样做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否有利于职工的精神和物质需要,否在实事求是地塑造具有煤矿特色的企业文化,从而防止和避免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偏差,有效地促进和保证了安全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

  第三、必须克服脱离实际的几种不良倾向。

  建塑企业文化既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更要尊重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来开展,特别要注意克服三种不良倾向,即急功近利的倾向;象抓一般活动一样抓创建的倾向;企业文化建设包罗一切的倾向。之所以有些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上产生这样那样的偏差,就是因为只看到企业文化丰富多彩的表面现象,而对深藏于内里的本质及深刻内涵不了解。抓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防止走入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几个误区,才能有利于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也势必会有更加长足的发展。

  第四、今后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步打算。

  尽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当前我矿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看。但与先进单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方面亟待加强和改进。为此,今后一个时期,将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努力探索和实践符合企业发展战略、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体现员工根本利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新路子,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进一步推进创建步伐。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职能部门的作用,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动态创建的监督检查和考核,特别是抓住事关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强势推进,狠抓落实,力争再有新的进展和突破。

  二是突出岗位创建,进一步深化精细管理。不断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立足于岗位创建,着力在RMO精细化管理、走动式看板管理、6S管理及班前礼仪上求深化、促提高,并进一步拓展RMO精细化管理领域,使之向地面单位、机关科室及经营系统延伸,不断巩固和发展现有成果。

  传统文化实践心得体会 篇8

  文法学院社会服务队在蒲山镇文化中心,举行了以传统文化活动为主的文艺演出。诗词吟唱《桃夭》、汉舞《飞天》、民族舞《鸿雁》、话剧《二十四孝之芦衣顺母》等节目,赢得了父老乡亲的阵阵掌声和喝彩;文化中心精彩的民间舞蹈表演,也让队员们耳目一新,领略民间艺术的魅力。演出之后,双方对传统文化的共享、共传、共建等合作项目达成一致意见,对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调研、保护和传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随着“社会实践基地”的签订和揭牌仪式的落幕,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感知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自身价值,蒙古族的学生乌兰说到:“此次下乡,虽然在生活上不太适应,但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了解中原风俗,各民族互相学习,和团队一起的交流和实践让我受益匪浅,作为大学生为能参与弘扬传统文化奉献自己微薄力量而感到自豪”。

  据文法学院张金梁副书记介绍,文法学院传统文化服务队是我院“固本铸魂”国学教育工程的延伸,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精准目标,整合学院文化资源,发挥学院专业优势,逐步实现基地化、常态化、系统化服务。进农村,下基层,让人民群众和广大学生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让大学生队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力军,进而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传统文化实践心得体会 篇9

  “请学校蜂桶鼓舞队的同学以及期中考试班级第一名的同学在综合楼前集合。”咦!好像我的名字也在里面!校园广播里传来了难以置信的声音。我飞快的跑到综合楼前,那里早已有许多小朋友在等着。好激动,好激动!接着赵老师带我们去领了民族服装。没想到我居然也能参加这次活动,真希望明天快点到来,晚上更是失眠了呢!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等到了这一天——12月11日。同学们换上了漂亮的民族服装,集中到大教室里,静静地等着恩乐小学同学们的到来。啊!他们来了,一个个从大门走了进来。大教室里顿时爆发热烈的掌声。我们虽然互不相识,但是很友好。看看他们穿的校服真漂亮。第一次见面,我们没有和他们说上话。带队的老师们简单的作了介绍后我们便一起到食堂就餐。大概是因为客人们到来的缘故吧,食堂的饭菜也变成“五星级”的盛宴啦!吃好了午饭,我们坐上大巴车,向目的地进发。

  我们的第一站是学堂小学。我们从车上走下来排整齐队形,兴致勃勃地走进学堂小学。学堂小学的校园很漂亮,校长也是一位美丽的女校长。她带我们参观了校园,接着我们又观看了学堂小学的鼓号队表演。唉!时间也太短暂了吧,还没有看够就该走了。

  我们最重要的一站——苦聪山寨。我们很好奇,东看看,西瞧瞧。迎接我们的队伍穿着好特别啊!同学们都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有原始感觉的.衣服。领头是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罗爷爷,他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罗爷爷给我们讲以前苦聪人民的生活和蜂桶鼓舞的由来。罗爷爷边讲解边向我们展示了苦聪人特有的蜘蛛衣和树皮衣。同学们好奇极了,争着摸了摸蜘蛛衣和树皮衣。有人还穿上了树皮衣体验了一把走秀。因为蜘蛛衣太小,太薄,不能穿,所以没有满足同学走秀愿望。听完了罗爷爷的讲述,我们又观看了蜂桶鼓舞的表演,学习蜂桶鼓舞的鼓点和鼓舞。虽然同学们第一次敲得不是太好,但是都体会到了敲的快乐。

  活动的最后一项是品尝苦聪特色美食。美食端上来啦,有糯米饭,有三尖角粑粑,苦荞粑粑和蜂蜜。苦荞粑粑蘸蜂蜜味道真是绝了。这次苦聪山寨的活动,我体验到了不一样的快乐,了解了许多苦聪人的历史,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学到了老师教不到的东西。

  时间总是太匆匆,太阳已经偏西了,活动就要结束了。回头看着这美丽的苦聪山寨,我们都依依不舍。车开动了,一直往前开动着,而我们的目光仍然留在车后面,留在车后面的苦聪山寨,留在苦聪山寨的一草一木,直到完全看不到它。

  传统文化实践心得体会 篇10

  这次社会实践是我参加的第一个社会实践,当初报名参加的目的很简单:既然班里有这个社会实践,假期里我也没什么安排,只是要留在学校里上小学期,那么这个社会实践我为什么不参加呢?就怀着参不参加无所谓,与其没事儿干还不如参加找些乐趣的心态,我报名了社会实践。但随着我对社会实践的深入了解,我对此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在实践的初期被分到了策划组,就是根据要求提出实现社会实践的计划。当时是在五一假期期间,我经过思考,提交了不是很成熟的策划案。受于当时能力和学识的限制,我的策划不是很成功,但也被有选择的吸收了。我当时反思了一下,但是由于还要上课和受于其他杂事的干扰,我没有认真细想,就自嘲自己策划实践方向错误,不再理会社会实践的事情。

  到了后来,下学期学业结束,小学期开始了。社会实践开始了新的工作,我被分配到了问题设计组。在设计问题前,组长召开会议来说明我们要做的工作和注意事项,在会上确定了我们出题的方向和做了简单的分工。在会议前,我细心准备,阅读资料,设想了要调查和统计的许多方面,并在会议上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自己的见解。可是,我看的资料主要是一些南皮县的官方介绍和统计数据,我难以对南皮县有直观的感受,于是有些建议我提的不切和南皮县当地实际,略显空泛;加上组员疏于准备,参与度和积极度不高,整个会议基本上都是我和秦晋琦组长在发言,以我们两人之力来做这个关键性工作当然会有疏漏,工作一时间难以难以开展,我们陷入了被动的境地。后来提交会议上安排的作业的时候,看到组员所出的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我意识到了调动大家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后来组长有事离校,我无法看到我所在的组无法完成既定任务,我自觉出面,越俎代庖,做了组长应该做的事情。当时,我想调动组员积极性但毫无头绪,于是就自己做了大部分工作,整理出来了详细的任务分工。然后我把任务分工发给各组员,同时还写了给组员的一封信,陈述自己的观点,希望借此来让他们明白自己将要处理的`工作,并增添他们对工作的热情。但说到底我还是新手,虽然想要担起重任,但无奈才疏学浅,缺乏经验,不仅自己写的任务分工有些纰漏,需要修改,那封信也没有取到预期的效果。后来实践队队长修改了我的任务分工,我组组员也重新设计了问题,终归完成了任务。

  再往后,小学期也结束了,我们来到了南皮县,开始了实地考察。我被分到了住房和交通组。到了南皮县后,当天晚上,我们组就去踩点并且前去“练手”了。然后我们根据当地的情况对事先设计的问题做了修改,然后我根据第一天晚上练手的情况对我组组员有了一个了解,心里有个大致的分工。当天晚上,我们组开了会。我便趁势劝王立津负责拍照和摄影,我和王雨晴和宋泽宁负责采访和构思问题,我和王立津负责确定线路。然后开完会我们在线上完成了准备工作。

  第二天,我们走遍了东兴大酒店以东的所有小区,并采访了有关房价、物业费、住房面积、用水用电、基础设施和出行方式等问题。我们走了很多的路,也被拒绝了几次。为了能全面的了解南皮县的住房,我们几乎不打出租车和做公交车。在路上,我们发现南皮县店铺的房屋很有特色,经过了解,发现这些店铺寄托的屋子已经被建造将近二十年了,而南皮县最老的小区才被建造将近十年,道路也是十年左右被修造的。我们怀着这些疑问等着解答。第二天下午我们去了县城里西北地区的小区。问了和上午相似的问题,并且采访了运营装修和家具的商家。晚上我们开会讨论了第三天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第三天上午我们去了县里的公交车站和客运站,以了解客运情况。还去了县里西南部分的几家小区。下午我们总结了这两天的工作成果。南皮县没有固定的公交车站,分散到全县的三个距离较远的地方,我们做了详尽的考察,并通过做出租车,对南皮县当地的出租车公司作了一个了解。

  第四天,我们去了冯家口镇。我们先到镇上了解了商铺房屋的情况,后来我们到了村里,采访了当地居民一些关于住房和出行的问题。下午我们采访了关于《保卫卢沟桥》的一些问题,并拍摄了视频。

  第五天,我们前往了大浪淀乡。主要工作和第四天一样。但是我们好运遇到了革命先辈,并且和他一起去了大浪淀乡的烈士墓,并且采访了他,受了他许多教诲。

  采访这几日,我体会到了谋划一件事简单,做一件事难的道理。就算是采访这种人人能做的事情,也会十分的辛苦,顶着炎炎烈日在路上奔波。天气炎热,心情浮躁,问问题也要笑脸相迎,有时还会遇到别人没有礼貌的斥责和不信任。汗水早已湿透了我们的衣衫,双脚也变得异常沉重。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讲了许多笑话,故意各种无厘头,来让大家在路上多些欢乐。我们在采访的时候遇到了许多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我们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总而言之,这次社会实践告诉了我很多道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帮助我印证了许多以前了解的东西。社会实在我心里再也不是打发时间的活动,而是一个真正让我学习东西的教室。

  传统文化实践心得体会 篇11

  二十一世纪的校园里传来了各种不同的新童谣,长期吟诵“灰色童谣”必定会给孩子们的心灵蒙上不健康的影子,必定会直接影响孩子们健康个性品质的养成。为此,东苑小学2010年开始着手研究绿色童谣丰富小学校园文化,该课题研究符合小学教育的实际,对儿童品德的提高意义重大,研究过程注重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果显著,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如今童谣传唱活动已经成为了我校师生们的行为规范,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的不良言行,绿色童谣起到了润德、启智、养文的效果。

  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建设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先进文化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因而,从小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为祖国建设输送合格接班人,成了学校工作的主要任务。绿色童谣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组成部分,具有传承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童谣等儿童文学价值得到充分认可,特别是在“灰色童谣”等不良影响侵袭校园文化之际,适合学生认知规律,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新童谣更能彰显其价值,展现其魅力。此课题研究,旨在通过课堂教学的积极引导,在校园中弘扬积极向上的童谣氛围,激发小学生对童谣的喜爱之情、对生活和学习的热爱之情,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课题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绿色童谣传唱丰富校园文化,达到寓教于乐,从而形成书香的校园文化,书香的社会;通过此次研究,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着眼于学生生活的“底线”,重点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净化少年儿童的“口头文化”,进而达到净化儿童心灵的目的。这一目标的确定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又适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课题确定的有关“校园童谣现状调查分析、选择和编制童谣、绿色童谣的传唱、绿色童谣对丰富校园文化的作用、汇编“童谣集”、创编校本教材”等内容,为实现上述目标提高了有效保障。

  在创编特色童谣集活动中引领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到童谣创作中来,采用“大手牵小手”的方式,共同创作符合本年龄特征的童谣,并用多种形式予以展现,在创作中张扬学生个性,不断开掘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让童谣唱响校园,让童谣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使童谣成了一种对学生行之有效的快乐德育教育。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有:

  我们创造了自己所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征集来的几百首童谣进行筛选、提炼,由刘玲、吴茜、赵佳老师带领年级组老师汇编成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校本教材,每册教材分五个主题单元和一个写字专题单元,每班利用周一下午的队会课进行童谣教学,两周一节童谣课,通过班主任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努力做到“天天诵童谣、时时唱童谣”,全员参与的优秀童谣创编活动使此项活动赋予强大动力。无定界的创编,给了师生、家长无限的遐想空间和创作的兴趣,使他们的思维更活跃,语言更灵动。

  童谣传唱活动按学生的知识水平,分层次、分学段进行传唱。中、低年级选用韵律优美、通俗易懂、简单实用、富有趣味性的童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中、高年级选用适当沉潜的童谣,在规范行为的同时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传唱童谣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也是口语训练开发智力的最佳途径。通过自编童谣、自配音乐和舞蹈与音乐学科教学进行融合,传唱表演童谣配上情景图画与美术学科教学融合,配上相应的动作与体育大课间活动相结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童谣载体,赋予它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让学生通过童谣传唱将爱祖国懂感恩、爱科学勤实践、爱学习勤思考,讲文明懂礼仪、护环境讲环保的理念深深地植入孩子的心田。

  课题组课题立项、开题论证之后,通过学习有关文献资料,总结前期童谣传唱活动经验,制定了完善的实施方案。研究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是强调主题活动的开展,如开展低年级段的读童谣活动、在体育活动和课间游戏中唱童谣、组织学生和家长中开展绿色童谣创作和传唱活动、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每周播报优秀童谣、利用主题班队会课演童谣以及“童谣大王”“童谣之星”评选活动等。活动的开展营造了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让教师和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中华美德的价值,感受到优秀文化的影响。

  经过四年多的不懈地探索与实践,东苑人在绿色童谣丰富校园文化方面已经开创出自己独有的校园文化特色,并结出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绿色童谣传唱活动培养了学生文明意识,丰富了校园文化。今年,学校组织学生举办了两期《优秀童谣大家唱》专题文化长廊,在丰富的洗手间文化中也体现了童谣内容,将优秀童谣布置在校园显目位置,让每一幅作品都富含教育意义,每一面墙都能说话。同时我们结合学校的常规教育,让学生在文明、礼仪、实践活动、环保中,用童谣中的道理规范和引导自己的行为。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充满童谣文化的气息;学生的每一个空间,都融入了童谣,润物细无声。

  童谣赢得了课堂教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名家辈出,什么本色语文,诗意语文,情智语文等等,层出不穷,我们的课文改写童谣,数学童谣,可能也是一朵奇葩,形成了学校的.教改个性。我们的童谣经典诵读,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焊接了当前的新文化,给孩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童谣创作,学生们各显神通,个性各异,思路广宽,有视空万里,思接千载之感。

  在童谣创作教学中,教师们一边收集,一边研究,一边实践,一边梳理,开发了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的能力:一是研究能力的提升,原本不知何为研究,现在梳理出了一条研究实践的路子;二是提高了教师的语言功能,特别是节奏语言的掌握和运用;三学会了编辑能力,会编报编书。每班都编写有童诗童谣集。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更新了教育理念,促进自了身的专业发展。对绿色童谣的创作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校在市区最先开展童谣活动研究,如今全市已经推展开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1年安徽省优秀童谣启动仪式选在我校开展,也是因为我校童谣研究起步早,推动好。童谣研究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方面,今年暑假中央电视台来我校作了论坛专题采访。苏校长创作的童谣《校园多美好》这首童谣在参加马鞍山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表演一等奖和创作奖;该节目影像资料同时获安徽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二等奖和创作奖,还多次参加市廉洁文化演出,受到多方面领导的好评。有几十位老师、学生、家长的童谣作品在报刊发表,多位老师相关论文获奖,其中苏娜校长论文《让童谣焕发出时代的心声》获得省一等奖;陈燕、洪成老师的论文《唱响绿色童谣,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获得省二等奖。

  结束语

  现如今“读童谣、写童谣、唱童谣”活动已成为东苑的一个特色亮点,把学生、家长、教师创编的童谣上升为校本课程,进行童谣课程设置,向纵深推广开,继续挖掘童谣育人功能和辐射功能,让童谣走进社区、走进家庭,与经典诵读并行,与建立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结合起来,以童谣为抓手进行辐射,从而打造出具有东苑特色的小学校园文化。

  传统文化实践心得体会 篇12

  艳阳高照,携着晨风,经过近两小时的颠簸,穿过层层云山,绕过无数河流小溪,我们新农村建设“寸草心”计划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一行46人来到良村中学参观,并开展走读乡村文化活动,关爱留守儿童,教育课题活动。

  良村是一个有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位于洣水河畔的杨山脚下,北面与县城隔河相望,可以说是依山伴水。在为期一天的时间里,队员们穿越良村的大街小巷,领略了当地的青山绿水、特色建筑和淳朴民风。

  调研组的成员就良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总体情况以及古镇旧俗新风、乡村古镇人居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对村里的村民进行了走访调查,认真询问了村民当前的农村生活状态和农村文化普及的程度。队员们还到附近山脚和水源处采风,考察了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情况,体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双赢、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感觉。

  在江西中医学院与良村中小学结对帮扶座谈会上,我们对兴国县良村镇的教育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地理位置处于偏远的山区,教学点较为分散,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当我们走进良村中学时,我们顿感惊讶,破旧且狭小的土操场、矮小而破烂不堪的校舍映入眼帘。

  在带队老师和良村中学校长的安排下,我们认识了父母都在泉州打工的留守儿童谢xx,她年仅14岁就开始自立的生活。微卷的头发,在漂亮的小蝴蝶发夹的点缀下显得文静而羞涩;明亮的眼眸透出智慧的目光,显得无比的纯真。初次见面,腼腆的她,防范意识较强,让陌生人难以靠近。在如此尴尬的气氛下,我们不断的尝试着给她零食吃,带她出去走,放电影给她看,跟她聊童年趣事……渐渐的,我们熟悉了起来,也开始聊起了她的童年生活,她的.学习,她的家庭……

  家离良村中学有着四小时的路程,山路九曲回肠,崎岖无比。对于一位14岁的小姑娘来说,回家就是一次莫大挑战。在与其聊天时,她告诉记者,家里有五口人,爸爸妈妈都在泉州打工,弟弟因为腿摔断了,出了院在泉州养伤,奶奶在家。来到谢xx的居住的地方,昏暗而阴湿的小房间,简易的布置,一张狭小的床,一张摇摇欲坠的书桌承载着一大摞书。家用电器,除了照明用的白炽灯,一无所有,连插座也没安装。寻遍整个房间,没有看到一个玩具,也许只有书才是她最好的伙伴,最好的玩具,能给予她无限的乐趣。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都有着单纯的梦想,美好的憧憬,也有着一股坚韧而顽强的冲劲。在生活上,xx克服一切困难,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学习上,xx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直保持着激昂的学习热情,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在问及现在所面对的困难时,xx羞红着脸直摇头说:“没什么困难!”坚强的她,只愿与人分享她的快乐,而独自吃尽自己的苦头。听闻,xx喜欢写日记,小鸿便买了一本以“回忆”为主题的笔记本赠予xx,我则买了一套文具送给她。祝愿她再接再厉,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xx,加油!

  通过此次活动,队员们深刻感受到良村打造古镇文明的成果。对于全体队员们而言,这既是一次学习考察、了解农村之行,更是一次服务社会、展示当代大学生风貌的宝贵经历。同时,调研组成员每人将得出一份调研报告,在调查研究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现有问题,撰写调研报告,为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新农村文化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也为党的十八大召开献上一份礼物。

【传统文化实践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实践心得体会07-22

大学暑期传统文化实践心得体会04-07

社会实践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0-2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心得体会10-28

传统文化实践心得体会3篇10-17

传统文化实践心得12-19

(精品)传统文化实践心得12-25

传统文化实践心得【必备】12-28

传统文化实践心得(精华)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