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精选28篇)
故事是一种文学体裁,生动的,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人物的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历史人物的故事 1
历史上有很多知名人物,“梅兰芳”、“杨子荣”、“柳公权”……可是我最敬佩的还是孔子。
孔子长得眉清目秀,像一个读书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曾带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最后专心从事整理《诗经》、《尚书》、《春秋》等古代文献的工作,弟子把他平台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撰成一部书《论语》。
有一次,孔子看到了一套很难懂的竹简书,每天翻来覆去地看,把用来编书的牛皮绳子都磨破了,之后他又编好,又被磨断,反反复复好几次,他还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能读得更懂了。还有一次,孔子在陈、蔡两国之间的路上断了粮,孔子和他的弟子到处找米,后来他的弟子颜回找到一点米,便赶紧埋锅做饭。饭快熟的时侯,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出一把米送入口中,等到颜回请孔子吃饭时,孔子假装说:“我刚刚梦见了父亲,我想用这干净的米饭祭祀他。”颜回连忙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才烧饭时有些灰尘掉到锅里,我觉得弃之可惜,便抓出来吃掉了。”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没有偷吃,心中不由感慨万分。从而便总结出了眼见不一定为实的道理。
孔子他把书都读破了的做法,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读书破万倦的`精神吗?敬佩一个人光知道他做的伟大的事是不够的,敬佩一个人就应从他身上找到闪光点,并学习和拥有这个闪光点,孔子的心灵和品格是我最敬佩的。
历史人物的故事 2
三国英雄甚多。然而,在群雄争霸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我认为,三国英雄非曹操莫属。
当官渡的熊熊大火被赤壁那一阵呼啸的东南风吹散;当文姬十八拍的乐章被“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呼声冲淡,你一生的拼搏又得到了什么?是戏台上狡诈的白脸奸臣,还是《三国演义》中奸诈小人?哀哉!又有谁注意他的英雄气概呢?
君不见?官渡那熊熊烈火,多少叛变的书信付之一炬,众人惊诧不已。而正如曹操所言:“绍盛时,孤尚不得自保,况他人乎?”这句慷慨激昂的话书写着宽容,书写着宰相肚里能撑船!由古到今,多少人以宽容大度而名垂千古,但曹操对叛变之徒的'理解宽容,却在历史长河里被冲淡!一个海纳百川的王侯,为何不能受人景仰?
君不见?关公土屯山约三事,曹操那份对人才的爱惜?君不见?许子远单骑进曹营,曹操那份对友人的赤诚?君不见?郭奉孝遗定辽东,曹操那份对智者的景仰?面对关公离去,曹操报以祝福,面对郭嘉英年早逝,曹操报以惋惜。叹哉!关公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却成了后人景仰的武圣;刘备以貌取人轻视庞统,竟成了仁冠豪杰的英雄;爱才如命,任人唯贤的明君,却成了千古罪人,白脸奸臣?
曹操的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使后人对他误解更深,甚至招来谩骂。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呕心沥血?真正被负的是他——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真正的英雄!
曹操,你是我心中的英雄,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
历史人物的故事 3
不喜欢张飞的张扬,不喜欢关羽的内敛,我却偏爱刘备的谨言慎行;不喜欢曹操的多疑,不喜欢孙权的雄心,我却偏爱刘备的宽厚和蔼。
也许他在每个人的心中的评价都是不同的,但在我看来,他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
他没有像诸葛亮、曹操那样,那么经常地被人们提及,但他在魏蜀吴三国中的地位是无人能敌的。
他,出身显贵,却以卖草鞋为生。在这卖草鞋的背后,又有谁知道他那远大的抱负呢?也对,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志向是多么的远大?
他,一次偶然,遇见张飞和关羽,三人情投意合,并在桃园结拜。当大哥了,有军队了,离自己的志向不远了,可是谁又知道他心底的压力是有多么的大?
他,做官却屡遭排挤,于是大义凛然地脱掉官服,与关羽张飞远走他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也许有人会说,哇,好潇洒,可是谁又知道他内心深处难以割舍的怀念之情?对着片土地,对着片土地上的百姓。
他,在张飞弄丢徐州的时候,还能止住心中的怒火,还能不负兄弟的`誓言,还能说友情比徐州更重要。在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的心在滴血,但他没有说,他的宽容,我们每个人都看在眼里。
他,曾有一段时间的颠沛流离,投靠了多个诸侯,最终和孙权一起攻打曹操,这成为了千古流传的赤壁之战。尽管这样,谁又知道他在颠沛流离的时候,是有多么的绝望,多么的无助?
他的一生很短暂,六十多岁时,疾病就夺去了他的生命。尽管这样,但他带给后人的印象却是极好的。每当我们谈起他,嘴里总会说这么几个词——重情重义,宽容大量,有勇有谋……
他,就是这样,他的一生,也只有这样,可能没什么收获,可能没什么成就,但,他收获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东西——友情,这友情,会时时刻刻鼓励你,让你及时面对困难,也可以从容面对。
历史人物的故事 4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诸雄争霸。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我最崇拜的人无论是在小说里,还是在戏台上扮演,都有过他的出现,他就是人人称为“奸雄”的曹操。曹操多才多艺,对书法、音乐、围棋都非常精通。他文武兼备,能这么出类拔萃,还归功于他孜孜不倦的学习,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其好学程度可见一斑。
曹操集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他的诗时而豪迈:“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时而散发着一丝丝的.忧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时而流露出自己的雄心壮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更是一个视“才”如命的人,在当时那个动荡不安的年月,他唯才不求,但凡有学之士前来投靠,他会放下架子,不计前嫌,委以重任。他也清醒地意识到,要找到“千里马”,自己就必须做一个好“伯乐”。任人唯贤,历史上又有几位统领、帝王能做到?
我喜欢曹操,不仅因为他博学多才,更因为他珍视人才。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就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被人们归为“奸雄”之列,实在不公。我们看人还是要多看看他的优点,至于其它,还是留给历史去评说吧。曹操“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是很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的,“学海无涯苦”,只有“苦作舟”,才能“更上一层楼”!
历史人物的故事 5
曹操命刘备伐袁术,刘备临行时为由谁留守徐州拿不定主意。这时,张飞请求留守徐州。刘备却说:你一是爱喝酒、耍威风、鞭打士兵,二是办事草率不听人劝。让你留守,放心不下。
张飞愿改过并再三请求,刘备答应张飞,并派陈登协助。一日,张飞请留守各将赴宴,说:我大哥临走时不让我喝酒,怕酒后误事,今天请你们来一醉方休,从明天起全都戒酒,帮我守好城池。
说罢便轮番敬酒,当二次到曹豹面前劝酒时,遭曹豹拒绝。这时张飞已醉,命鞭打曹豹五十鞭。散席后,曹豹怀恨在心,便连夜派人送信给吕布,让他今夜乘张飞大醉偷袭徐州。
吕布当夜领五百轻骑取得徐州。呐喊声震醒张飞,知徐州已失,顾不得刘备的家眷,边战边逃。后张飞见到刘备,悔恨万分,欲抽剑自刎,被刘备死死拦住。
历史人物的故事 6
悠久的历史如一本书,书中出现了无数特点鲜明的人物。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是刘皇叔——刘备。
据《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双耳垂肩,目光斜视能及,双手过膝,面如冠玉。他平易近人,好遛狗养马,更是喜好结交忠义之辈。
在大家眼中,刘备是一个标准的“泪人儿”,那是因为他重情重义,爱才子惜才子。在“桃园结义”中,刘备泪流满面,这一哭,让关羽和张飞动了情,发誓豁出性命也要辅佐刘备。于“长坂坡之战”中,刘备看着浑身血淋淋的赵云拼尽性命将自己的儿子阿斗救回,他已经泣不成声,接过年幼的阿斗一把丢出老远,大声斥责:“就因为你,险损我一员爱将!”赵云本就愿意一生追随刘备,看到刘备此举动,当面立下誓言:“我赵云,虽肝胆涂地,也定会辅佐皇上,守卫蜀国!”刘备动情的泪中,藏的是情谊。他常哭,却从未为自己哭过。
除此之外,刘备也很机智。在刘备还是曹操手下的兵士时,一次与曹操谈话,曹操却冷不丁地说了句:“天下英雄,只有我和你呀!”刘备心中知道这是生性多疑的曹操在试探他呢!他的.手一抖,筷子便掉在了地上。这时,天上一道闪电劈了下来,刘备趁机借闪电说自己胆小怕打雷,打消了曹操所有的疑虑。
刘皇叔如此重情重义 ,懂得把握时机,也正是我欣赏他的原因。虽然他谋略不如别人,用兵不如别人,但他这种“义”却让大家对他忠心不二,最终雄霸一方。
历史人物的故事 7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给世人留下的就是这个狂傲的身影,没有人相信,一个醉步摇晃,满口酒气的人,会是盛唐时期集大成的“诗仙”;没有人相信,一个口出狂言,肆无忌惮的人是世界文坛上的一朵奇葩。一身素衣,一坛佳酿,锦绣文章,就是你——李白。
虽说“行路难”,李白却一直在走,坚定地走,乐观地走。以平民之身受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一生路上的磨难太多太多,但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磨去,却无半点磨损和玷污。
李白“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对那些靠旁门左道而获得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不愿阿谀奉承,不屑与俗浮沉。
李白不畏挫折,蔑视权贵,是因为他心中一直有个东西在支撑着他,这就是理想——“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因此,李白从不迷茫,从不动摇,使他的整个人生完整。
像李白一样蔑视人生的苦难,像李白一样坚守心灵的净土,像李白一样执着自己的追求,我就一定能释放人性,拥抱最美的人生。
历史人物的故事 8
樊梨花是大唐时期的人物,也是古代十分著名的巾帼英雄中的一员。在西北边乱的时候和薛丁山一起进行了平定的战争,因此而让人们十分敬佩和感叹,她的行为在后世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如今樊梨花的故事已经被改编成许多的艺术形式和文艺作品,她以一个典型的形象活跃在各种荧屏之上。关于这个人物的故事和相关信息在樊梨花简介中有着一些记载,那么樊梨花简介中是如何介绍这个人物的呢?樊梨花简介中介绍了她的一些生平事迹,他的父亲曾经是西突厥的一个关主,后来投靠了唐朝朝廷。而樊梨花是一个有勇有谋,集美貌和智慧于一体的女子,后来又嫁给了薛丁山,帮助丈夫一起抗击敌人、南征北战。关于她的故事也很快就在民间流传起来,人们都认为她是一个心胸宽广、文武双全的传奇人物。据说她从小就在黎山老母身边学习武艺,经过了八年时间的修炼,她已经拥有非常高的武艺。当唐太宗派薛丁山平定西凉之后,樊梨花也一直跟随着丈夫征战,并很快成为丈夫军中的主要力量。
另外樊梨花简介中还介绍到她成为军中西征的主力后,一直表现的非常的出众,她的秀戎刀挥舞起来几乎无人能敌,后来薛仁贵去世后,因为她能力突出被破格封为了大元帅,直到平定西凉的战乱后,因为战功赫赫而被唐高宗封为了威宁候,也因此成为了尊贵的一品夫人。提起樊梨花这个人物,许多人都会想起许多古装电视剧中的角色,不可否认的是樊梨花这个人物形象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巾帼英雄,在她的身上许多流传的故事都充满了传奇的意味,甚至有的电视剧中还为她编造出了神奇的能力。而樊梨花的故事本身就是非常传奇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很多人都在疑惑樊梨花在历史上是真实人物吗?毕竟在古代战乱时期女子大多数都是非常柔弱而容易被人忽略的,那么到底樊梨花在历史上是真实人物吗?
其实关于樊梨花是否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这个问题人们都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是真实人物的人占了大多数,可是仍旧有一小部分人认为这个人物是人们虚构出来的。人们的说法不一而足,但是樊梨花确实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这是无法否认的。在大唐的贞观年间樊梨花一直活跃在南征北战的战场上,她的丈夫薛丁山虽然是一个小说中的人物,可是原型就是薛仁贵的第一个孩子薛讷,和丈夫成亲之后樊梨花屡立奇功,并在薛仁贵去世之后被封为了大元帅,西征结束之后又因为战功赫赫而被封为了威宁候,这些事迹在历史上都有着相关的记载。
人们对樊梨花存在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可能是受到了影视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樊梨花的故事在流传过程中被人们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因此在有些电视剧中也有些变化,甚至还增加了神话的气息,但是这些都是根据樊梨花的真实事迹改编的,神话是假的,可是樊梨花却是真实的。提起樊梨花这个人物几乎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感叹一番,这个人物在人们心中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从协助丈夫作战开始一直到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元帅,最后又被封为威宁候,也是当时尊贵的一品夫人。樊梨花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着,并且在人们的传颂中变得更加丰满,因为她的传奇人生所以至今民间依旧有许多关于樊梨花的故事。
在樊梨花的故事中有一则是发生在白桑关镇的,这个地方是在秦岭附近,也是进入河南和通过陕西的必经之路。在这里有一条名叫战马沟的沟,这条沟的名字就是因为樊梨花而得来的。据说在唐朝时期,樊梨花曾经因为战败而撤退到了白桑关地区,当时就驻守在石门山附近,之后为了战争的胜利暂时留在这里招兵训练。有一次正在训练的时候,樊梨花听到附近传来女子呼救的声音,同时周围还伴有马的嘶鸣和人喊骂的声音,樊梨花觉得事情十分的蹊跷,于是带领着身边的人赶到了石门山下,这才发现原来是一个恶霸正在抢夺一名良家女子,樊梨花自然看不过恶霸作恶的模样,于是很快就和恶霸带来的人打了起来,直到将他们赶到了战马沟,恶霸知道了樊梨花的本事吓得跪地求饶,并且表示自己一定会痛改前非再也不害人,樊梨花觉得这个恶霸也是个可塑之才,于是便将他留在了身边精心训练,果然增强了自己的兵力。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樊梨花的故事,于是将这个沟命名为战马沟,并且称呼当时他们驻守的地方为梨花寨。
历史人物的故事 9
我看了一套《中国儿童历史故事》,我最欢的人物是女娲。女娲是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传说她是人首蛇身,女娲不仅是一位善良的神,她还为人类做过很多好事。她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
在古代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之后,世界还没有人类,女娲就比照自己的模样,用黄土捏出一些小人,为了让人类永远流传下去,她建立了嫁娶之礼,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凭借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由这一段故事,可以看出女娲是一个充满聪明才智的女神,她有惊人的创造能力有足够的智慧,让人类留存下来。
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之后,水神和火神便打起了仗,水神打不过火神生气之下把天捅了个大窟窿,把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一瞬间洪水从地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不忍心看到人类遭受这么大的痛苦和灾难,于是决心补天。她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将它们熔化成浆,把残缺的天补好,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只脚把天支撑起来,女娲还杀死了残害人民的龙蛇猛兽,用芦草烧成灰堵塞洪水。
经过女娲的辛劳整治天总算补上了,地也填平了,蛇猛兽也消失了,人民又过上了安乐的生活。
她是一位善良正义的女神,她用自己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民继续过上了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学习女娲的这种精神,要好好的学习,等我们长大以后报效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
历史人物的故事 10
张一片风帆,摇曳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久久沉醉于你的世界,感受你的英雄气魄,如痴如醉。
你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在抗元的过程中,宋军战败,宋恭帝投降后你却没有投降,始终坚持君降臣不降。后来,由于你兵败被囚,元朝利用宋恭帝去劝你投降,你还是不从。在你看来,宋恭帝是君主,因不幸而失去国家,值得同情。但当此时社稷为重君为轻。你决不以忠君的行为去改变对忠于国家的信念。你那种爱国的情怀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敬佩不已。你是我心中的英雄,是我心中亘古不变的芳华。
金陵驿里“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鸣带血归”表现了你对祖国的热爱和永离故土的沉痛,你月夜不忘的'不是你自己的生死,而是国家遭受侵略,亡国的耻辱和对敌人的痛恨。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你用生命和热血谱写的诗篇。你回顾了个人努力奋斗,为收复山河故土驰骋沙场的艰难历程。国家面对灭亡的悲惨现实和自己身陷牢狱之苦的不幸。这句诗充分表达了你死而无憾,死留英名的心迹。这便是你做人准则的最好的自白,也是你崇高人格的光辉写照。酹江月“伴人不寐,秦淮应是孤月”渗透这你抗元失败而产生沉痛悲愤和无限感慨,表现你至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表达你对故国的忠心和对再振雄风的期待,饱含着你一股气冲云霄的爱国激情。
站在历史的彼岸,悄然间,脑海中浮现出你——文天祥,英雄般得气魄,在我心中,定格。
历史人物的故事 1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我读懂了历史人物,读懂了他们的情怀与内心,读懂了他们的品质与精神。
您因安史之乱而国破家亡,在这种背景下,您家中无粮,也能写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种忧国忧民的诗句,体会到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悲凉。你会赏景,写出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自在娇莺恰恰啼”。在唐军终于胜利时,您作出了生平第一首快意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从这首诗里,我能感受到您对于收复失地的喜悦和感慨!
杜甫,我读懂了你的诗人情怀和忧国忧民的高贵品质!
您从一个贫苦农民一跃而起成为国家之主。因汤和的一封信而走上造反的道路。造反后,您在郭子兴手下忍辱负重,在应天大张旗鼓,和陈友谅斗智斗勇,最终开创了一个新的朝代——明。在登上皇位后,您废除丞相,征兵北元,成为了一代英雄!
朱元璋,我读懂了你的雄心壮志和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
您自小喜爱游历,因徐经的事而拒绝读书。您四处游历,走遍大明,上过高山,下过洞穴,游过大湖,观过森林,后来,您与一名僧人结伴同游。当他病死在半路上时,您仍执着的将他的'骨灰埋在目的地,只为实现一个人的梦想。
徐霞客,我读懂了你的山水情缘和执着坚定的品性。
我读懂了历史人物。当我从历史的长河里踏出来时,我回忆着刚才的一幕幕,我将与历史人物们一样,坚定,执着,永不言弃……
历史人物的故事 12
提起我最欣赏的历史人物,我就想起了小时候读的《三国演义》中的一位人物,他就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
刘备,是那关羽、张飞重情重义的兄弟;是那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爱才的皇帝;是能和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机智的皇叔。他知人善任,因此诸葛亮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遭遇失败不放弃,所以才会成为皇帝。
刘备爱民如子。有一年,他治理的`小县城发生了旱灾,他非常着急,制定了很多方案来治理,旱灾才得以解决。
他还志向远大,旱灾一过他就辞了官。与关羽、张飞结为异性兄弟,外出闯荡。后来参加了镇压黄巾之乱,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刘备既虚心又真诚。刘备曾三次拜访诸葛亮,第三次还专门挑选了一个良辰吉日,离草堂还有一里地时,他便下马步行。得知诸葛亮在睡觉时,关羽轻描淡写地说:“也许是他徒有虚名,故意装睡。”张飞气冲冲地说:“哼,干脆将他用绳子绑出来。”而刘备则在草塘台阶前跪下,直到诸葛亮自然醒来,他才快步走进草堂与诸葛亮相见。
有一次翻课本时,我发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千古名句竟然是刘备临死前对刘禅的教导,仔细想想也并不奇怪,这不仅是他对刘禅的教诲,更是他一生的座右铭啊。
无论是在《三国演义》中,还是在其他史书中,刘备都是我最喜欢的人。
历史人物的故事 13
每个人一定都有自己喜爱的历史人物,当然我也不例外。你们一定惊奇,我的历史偶像是谁?李世民?武则天?刘邦?其实这些都不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抗金名将:岳飞。
我为什么喜欢岳飞?让我为大家讲讲吧!
岳飞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童年时候,他跟从名师学习武艺,能左右开弓,并成为一县无敌击剑手。他还精通兵法,喜欢学习历史。南宋初,他参加了北方人民组织的抗金队伍“八字军”后来到开封,受到南宋老将宗泽的赏识。由于他的勇敢和才干,立下多次战功,很快升为一支军队的将领。岳飞的军队记律严明,行军露宿,只许士兵睡在廊檐下。老老百姓请他们进屋,他们也不进去。老百姓亲切的称呼他们为“岳家军”。岳家军练兵认真,作战勇敢,多次以少胜多,在突然受到敌人袭击时,也不慌乱。金兵惧怕他们说:“推到一座山容易,动摇岳家军的`阵容难啊!”
岳飞领导将领收复了建康,在郾城大战中,岳飞指挥儿子岳云等率军应战。将士手持刀斧,冲入敌阵,上砍骑兵,下砍马腿。双方从下午激战到天黑,宋军大获全胜,追杀金军几十里。作战这样勇敢的岳飞,怎么不让人敬佩?
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人问他:“什么时候天下才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便可太平!”他一生坚持抗金,保卫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因此受到历代人民的尊敬。
如此爱自己国家,保卫自己国家的历史人物,那一个人能不喜欢啊?!
历史人物的故事 14
《三国演义》这部书是我国古代经典作品之一。我非常喜欢它,因此我不厌其烦地读了一遍又一遍。这部书塑造了许多的著名人物,有曹操、刘备、张飞、关羽……,其中我最敬佩的是蜀国军师——诸葛亮。诸葛亮风度儒雅,知识渊博,神机妙算,忠心耿耿,为了蜀国的兴旺发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让人敬佩!诸葛亮是一代军事家。他善解人意,知道司马懿处事多疑,就使空城计使魏兵不战自退;他晓天文,知道羌兵出征会有大雪,就乘大雪做了埋伏让羌兵大败;他懂地理,几乎让曹操命丧华容道;他识人才,推荐庞统、姜维、马超等人,为蜀国立下了丰功伟绩。诸葛亮还是一个发明家。他设计的诸葛弩,一次能连发十支箭;他造的木牛流马,运粮方便,切不用喂食,节省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为出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诸葛亮是忠贞诚信的代表。他衷心辅佐阿斗,日理万机,不辞劳苦;为完成统一大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可以说,如果没有诸葛亮,也许就不会有蜀国。
诸葛亮,让蜀国一度兵多粮足,国力强大,即便在自己临死前,还用一招妙计吓退司马懿的'进攻;诸葛亮,为了蜀国,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呀!我喜欢诸葛亮!喜欢他的才华横溢,喜欢他的忠心耿耿,喜欢他的不懈奋斗。这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使我非常感动。
历史人物的故事 15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经典作品中的经典桥段,酣畅淋漓,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前者的足智多谋和后者的胸怀狭窄。
咱们先看一看在罗贯中笔下孔明先生是怎样故意欺负公瑾同志的:
一气周瑜——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曹仁据守的南郡失败,刘备再去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时失利受伤,于是便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真是一举两得!
二气周瑜——刘备的夫人死后,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假装把自己的妹妹孙仁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谁知吴国太(孙权的母亲)看中了刘备,不仅不许孙权杀他,还真要把女儿许配给他。周瑜便想让刘备长期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隔开,并且用声色迷惑刘备,使之丧失争夺天下的雄心,但是又失败了。诸葛亮随后使计让刘备安然回到了荆州,并且让周瑜中了埋伏,还叫士兵高唱“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嘲讽周瑜,让周瑜气得吐血。
三气周瑜——刘备向东吴借取荆襄九郡,图谋发展壮大自己,然而东吴怕养虎为患致使刘备强大后对自己构成威胁,三番五次要求其归还荆州,刘备和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后必还荆州为由拒绝东吴的要求,却又迟迟不攻取,此举令周瑜气急败坏,遂想出了名为过道荆州帮助刘备攻取西川实则攻取荆州之际,不想却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吴军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最终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感叹而不治身亡。
看罢“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喜欢诸葛亮的大可不必为诸葛亮喝彩,热爱周瑜的也没有必要为周瑜难过,因为“以上纯属虚构”。
在三国历史上,南郡之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役,如果要弄一个名次的话,其重要性应该仅次于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灭吴之役、灭蜀之役,排在第六位,因为正是这场战役最终确定了曹操、孙权、刘备在荆州的势力范围。和演义中不同,南郡之战主要表现的不是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而是周瑜的文韬武略。
为什么这么说呢?
南郡之战之前,曹操派在荆州的具体兵力虽不明确,但从曹仁、乐进、徐晃、文聘、李通、满宠率领六路大军参战来看,曹军的总兵力应该不下六万,而周瑜手下只有二万多士兵,刘备兵力还不足两万,而且还要分出一部分夺取和维护江南四郡,因此孙刘联军的总兵力应该远远不敌荆州曹军总兵力。由当时作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周瑜能用一年时间夺取南郡的确是军事上的极大建树。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赤壁之战后,刘备、孙权借机发起多支反攻力量,大都为曹操所败,比如孙权先后在合肥、濡须战败,韩当赴庐江郡接应陈兰、梅成被臧霸击败,关羽的“汉水别动队”为曹军所败,刘备名为断后实为抢地盘的军事行动结果也是无功而返,所以可以说赤壁之战后孙刘两家多次针对曹操的反攻中,只有周瑜是唯一的胜者。
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虽然流传甚广,但其实和周瑜无关,把妹妹嫁给刘备那是孙权自己的主意,这应该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你想啊——周瑜作为孙权的臣子,他怎么敢建议孙权把妹妹作为政治筹码(说得更严重些就是政治牺牲品)送给刘备呢?周瑜也许会想到这个主意,但敢于说出这个主意并付诸实施的只能是孙权,所以,我可以断定,“赔了夫人又折兵”与周瑜无涉。
史书在这一点上也是支持笔者的,请看相关记载——孙夫人,乃孙权之妹。刘备定荆州时,孙权对其十分畏惮,于是进妹予刘备为夫人,重固盟好。孙尚香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身边侍婢百余人,皆亲自执刀侍立,刘备每入,心内常觉凛然惊惧。
而且,孙权献妹之举不见得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馊主意,因为诸葛亮后来曾说过这样的话:“主公(刘备)在公安时,北畏曹公之强盛,东惮孙权之进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此之时,进退狼跋……”这就等于说,孙夫人在刘备身边就好像是一颗随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弄得刘备紧张兮兮,颇为狼狈。
至于周瑜欲以假虞灭虢之计杀死刘备,拿回荆州以至于中了诸葛亮之计忧愤而亡也是罗贯中的虚构,周瑜确实提出了要攻取西川,但并非想以取西川之名行夺荆州之实,而是真真切切地做了一番规划的,而且他的战略策划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异曲同工之妙,具体说来是这样的:与奋威(指奋威将军孙*,孙权堂兄)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孙权对周瑜的“隆中对”非常欣赏,当即表示同意,于是,周瑜动身回江陵,打算为出征做一番踏踏实实的准备工作,不幸中途染疾,病逝于巴丘,享年三十六岁。
周瑜病逝前仍不忘国事,心系统一,给孙权上疏曰“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原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这才是周瑜真正的遗言,表现的非但不是不能容人的狭小气量,而且恰恰是举贤荐能的坦荡胸怀。
事实上,在诸葛亮三气周瑜的这个历史时段内,两人根本没有打过照面,周瑜的确如演义所说在南郡、柴桑一带(都位于长江中游沿岸)活动,诸葛亮却远在偏僻的桂阳郡、零陵郡(都在今湖南南部)“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做后勤保障工作。
历史人物的故事 16
曹操幼年时,极其贪恋游猎、歌舞等事,而对于当时每个孩子都要学习的死板学问、无聊诗文不感兴趣。
曹家乃仕宦之家,父辈大多读书甚为关注、用心,并因之谋求到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因此,对家族中子弟的教育也十分严格,特别反对他们不务正业,只知放鹰走马、听歌看舞,认为那样会影响学业、消磨志气、毁坏人品。
曹操有个叔叔,尤其注意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严厉管教族中子弟。所以孩子们既恨他,又怕他。一见他来,不管正玩什么游戏,也不管正玩得多么忘情入迷,立刻纷纷逃开,惟恐受责骂以至责打。
只有曹操这孩子,生性豪爽不羁,最厌恶别人强加其意在自己身上。每当叔叔出现、众兄弟惊呼逃窜时,他不但不躲,反而玩得更欢、更大胆、更别出心裁。
有一次他与众子弟玩打仗游戏。他指挥若定,把人们分成两队,分别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然后,令彼此进攻,玩“骑马打仗”。他一个人站在高台阶上,手举小旗,做双方共有的统帅。
整日间被关在书房吟咏那些发黄的古书、令人困倦的诗文的孩子们,一个个像放出笼的小鸟儿,一人背上驮着另一人,彼此进攻、防守,防守、进攻,或偷袭、或埋伏、或包抄、或恶战,在曹操统一指挥下,玩得痛快淋漓、身心舒畅。正呐喊厮杀、大汗如雨之际,猛见那位冷面如霜的叔叔怒冲冲而来,大家惊呼一声,顿时被扔的被扔、跌倒的跌倒,连滚带爬地四散逃去。
只有曹操一人,手持指挥旗,倔战在站在原地,直身挺胸,面对大发雷霆的叔叔,凝然不动、神色冷峻。
叔叔既惊讶这孩子的镇定,又气恼这孩子的大胆妄为。由于被曹操身上的一种威严不可欺的气势所震慑,一时间反倒有些不知所措。狠狠盯上曹操好一会儿,扭头、转身便找曹操的父亲曹嵩,添油加醋地告了曹操一状:如何行为不端,如何放荡不学,如何目无长辈,如何品格顽劣……
于是,曹嵩把儿子唤到面前,当着这位叔叔的面,狠狠责打了曹操一顿,令他务必痛改前非,否则驱出家门。
曹操一声不吭,忍受着父亲的责打。斜眼看到旁边抱肘观望、不无得意的叔叔,心里顿生一计。
过了几天,曹操在院中玩耍,见叔叔走来,又是一副要兴师问罪的神色,就突然躺在地上,四肢抽搐乱颤,两眼翻白望天,口吐白沫不止。
叔叔一见大惊,忙上来又问又摇。曹操却已人事不省,毫无反应。叔叔慌了手脚,急匆匆跑到曹嵩处,告诉曹操因贪玩过度,在院中“中风”病倒,而且病得不轻,似乎已有生命危险!
曹嵩十分着急,随着叔叔来到院中。却见曹操一个人端端正正坐在石榴树下的青石凳上,认认真真、全神贯注地读书,丝毫没有患病的模样。
“孩子,你现在可好了?!”曹嵩关切地问。
曹操从书间抬起头,迷惑地望着父亲:“您说什么?”
“你刚才不是病得很厉害,昏在地上直吐白沫吗?!”曹嵩很奇怪。
“谁说的.?”
“你叔叔看见的!刚才急匆匆跑去告诉我的!你刚才是不是又玩耍游戏来的?!是不是由于玩累而致病了?!”
曹操看着叔叔:“我根本没犯病呀!我一直在这儿读书的。您怎么——”
叔叔窘急而气恼:“你刚才就是病了嘛!”
曹操转过身,面对父亲:“叔父不喜爱我、讨厌我,这我知道,可能是由于前些时候我贪玩了些。可今天,大概是有意告状、不顾事实了吧!”
曹嵩扫了那位叔叔一眼,什么也没说,掉头走了。
曹操冲叔叔狡黠地一笑,把那本发黄的书扔得很远。之后,又蹦又跳地玩去了。
叔叔再到父亲面前告状,父亲就不再相信他的话了。
从此,曹操益发任意游行,凭喜好学所需知识,以兴趣决定事情取舍,再不受那些死板的条条框框束缚,而自由成长起来。
当时有个善于观察人的名士叫许劭。曹操见到他,问:“先生看看,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将是治世的能干之重臣,同时又将是乱世的奸诈英雄。”许劭道。
曹操听到这样既有褒又有贬的判断,哈哈大笑,高兴之极。那一年,他二十岁。
历史人物的故事 17
于谦,明朝洪武三十一年生人,官至太子太保,同时身兼我的偶像。
于谦的仕途是一帆风顺,四十余岁就已经是三品的兵部侍郎了,如果他安心过日子,可能能混个尚书退休。可是天不如人愿,很快,异族骑兵重振雄风,蒙古铁骑冲进了关内,围困了都城北京。这时,大部分官员主张学着宋朝,退到了南都南京,守住半壁江山,于谦却坚持要守住北京,受到了皇帝的赞赏,被任命为北京最高军事统帅。在于谦的率领下,蒙古铁骑又被击退,被迫回到漠北荒原。
后来,于谦被小人陷害,在刑场被处死。在牢里,他的附属们都惊慌失措,有的出钱买通权臣,有的那声喊叫,请求面见皇上,有的跌坐在地上,失魂一般一动不动……可他却是稳如泰山,不但不向小人屈服,还写下了千古名篇《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最后,英勇就义。
于谦不但文武兼备,不屈不挠,而且还是个大清官。他死后有官员去他家抄家,却只见满屋破布,于谦的妻子儿女,仆人随从全是布衣平民的样子,身上破烂不堪。官员们不信于谦这样的大人竟一贫如洗,便探头探脑地四处张望,最后真让他们找到了屋后有一个封得严实的`木屋。官员们大喜过望,打开门后,里面竟是皇帝赏给于谦的华丽服装,尚方宝剑和一些皇族送的古玩器物。官员们不禁惭愧不已,各自离开。
我心目中的于谦就是这样一个人:智勇双全,有胆有识,不畏权暴,清廉公正。你喜欢他吗?
历史人物的故事 18
屈原是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屈原生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家乡在现在湖北的秭归(zǐguī),离长江三峡不远。这里风景奇美,山影水声迷人动听,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故乡,热爱楚国。可是楚国统治者腐败无能,不图进取,使国力渐渐衰弱,百姓生活也很痛苦。屈原非常着急,来到都城劝楚王改革图强。不料屈原受到奸臣的陷害和攻击,一度信任他的楚
王竟把屈原赶出都城,流放到了远方。
屈原一片爱国心不被人理解,难过极了。有人劝屈原:“楚国既然不需要你,你何不到别国去,照样可以施展才能啊!”
屈原回答说:“我爱我的楚国,为它的命运担忧,为百姓的痛苦伤心。明知自己的处境很危险,可是舍不得我的故土。我希望有一天还能为它出力。”
屈原写了许多诗,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屈原想象着自己乘着龙驾着象,在天空中翱翔,就要飞往远方,离开楚国,忽然回头看到了可爱的家乡,立刻停住了脚步。屈原的仆人哭了,连马也不肯再往前走。他又回到了楚国,并下决心:“如果不能实现我的愿望,我就投江而死,用生命殉我的祖国!”
不久,屈原怀着对楚国深深的眷恋,投入了汩罗江(在现在湖南)。他对楚国的爱也就是对中国的爱,对自己所属民族的爱。所以全国人民至今还怀念屈原,每年端午节人们划龙舟,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者。
历史人物的故事 19
明朝的时候,从日本过来的海盗不断从海上入侵我国的东南海疆,杀人放火,抢夺财物,甚至把大批男女抓走当奴隶。人们痛恨这些日本海盗,叫他们是“倭寇”。明朝派了许多优秀将领到沿海平倭,戚继光是最杰出的一个。
戚继光17岁就继承父业,成为一个能文能武的青年将领,立志为保卫祖国献身。刚到前线的时候,有一次戚继光率军去迎击倭寇,有些士兵竟不敢迎敌,见倭寇来了,回头就跑。戚继光大喝一声:“站住!”随后跳上一块大石头,连发三箭,射倒了三个倭寇头目,又带头冲上去杀敌,终于取得了胜利。从此,戚继光的声威大振,倭寇都叫他“戚老虎”。为了扭转被动局面,戚继光重新组建了由矿工和贫苦农民组成的能征善战的新军,严格训练、严明军纪,人称戚家军。戚家军连战连胜,把入侵浙江的倭寇消灭了。
戚继光又率军到了福建。戚继光决定先拔除倭寇在海上的最大据点横屿岛。为了接近横屿岛,戚家军将士冒着巨大的危险,赤膊匍匐前进在海滩上。戚继光亲自擂响战鼓。经过一场激烈的厮杀,盘踞在岛上的'大批倭寇被歼灭。戚家军又乘胜前进,把福建沿海的倭寇一一扫平。在戚继光和其他将领的共同努力下,危害我国沿海达300年之久的倭寇被彻底平定了。伟大的统帅、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为祖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历史人物的故事 20
屈原是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屈原生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家乡在现在湖北的秭归(zǐguī),离长江三峡不远。这里风景奇美,山影水声迷人动听,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故乡,热爱楚国,可是楚国统治者腐败无能,不图进取,使国力渐渐衰弱,百姓生活也很痛苦。屈原非常着急,来到都城劝楚王改革图强。不料屈原受到奸臣的陷害和攻击,一度信任他的楚王竟把他赶出都城,流放到了远方。
屈原一片爱国心不被人理解,难过极了。有人劝屈原:“楚国既然不需要你,你何不到别国去,照样可以施展才能啊!”
屈原回答说:“我爱我的楚国,为它的命运担忧,为百姓的痛苦伤心。明知自己的处境很危险,可是舍不得我的故土。我希望有一天还能为它出力。”
屈原写了许多诗,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他想象着自己乘着龙驾着象,在天空中翱翔,就要飞往远方,离开楚国,忽然回头看到了可爱的家乡,立刻停住了脚步。他的.仆人哭了,连马也不肯再往前走。他又回到了楚国,并下决心:“如果不能实现我的愿望,我就投江而死,用生命殉我的祖国!”
不久,屈原怀着对楚国深深的眷恋,投入了汩罗江(在现在湖南)。他对楚国的爱也就是对中国的爱,对自己所属民族的爱。所以全国人民至今还怀念他,每年端午节人们划龙舟,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者。
历史人物的故事 21
风光绮丽的江南水乡——浙江山阴(今绍兴),是清末爱国女杰秋瑾的故乡。
秋瑾的家庭封建气味很浓。她的爷爷、爸爸都做过官,张嘴闭嘴离不开封建礼教的陈词滥调。
秋瑾长到十四五岁时,就已有志有才,很喜欢看有关梁红玉、穆桂英等女英雄的故事书,决心像她们那样为女性争光。
有一天,秋瑾的表姐妹随大人来玩,交谈起来,姐妹们都恨自己是个女孩子,没地位,没自由,好像笼子里的小鸟。秋瑾越听越觉不平,愤愤地说:“女性的'聪明才智不一定比男子差,只是因为女性没有机会读书,缺乏独立谋生的本领,依靠男人吃饭,才受欺侮。我们应该立志图强。”
这话不知怎的被秋瑾的父亲知道了。他面带愠色,把秋瑾叫到面前:“《女诫》看了没有?记住了吗?”
“不但看了《女诫》,还看了《史记》、《汉书》。”秋瑾从容回答。
“嗯,看这么多书?‘女性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你忘了么?”
“可写《女诫》、编《汉书》的班昭就是女的啊!还有蔡文姬、谢道韫、李清照,都是才女。如果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汉书》就编不成了。”
父亲没料到女儿竟敢当面顶他,正要大发脾气,一个女佣人进来说:“舅老爷来了。”他起身一甩袖子,就急忙迎客去了。
秋瑾看着父亲的背影,不服气地小声嘀咕着:“不对就是不对,发脾气能让人服吗?”
历史人物的故事 22
孔子很喜欢一个叫颜琛弟子,因为他非常聪明,悟性极高。颜琛也很尊敬孔子,经常向孔子请教问题。一天,颜琛又拿着本书来找孔子,走到房门口时听见孔子正与东门长老聊天。
东门长老说:总听您夸颜琛聪明,我想他将来会很有出息吧?
孔子叹了口气回答:他的确得很聪明,可惜不肯下苦功夫读书,我从没指望他能有什么大成就啊!
颜琛听到这话,脸腾地一下红了,转身跑回宿舍,留下一张字条三年后再见,然后打起行李就回家了。到家后,他一头扎进书房用起功来,心里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让老师看看,我到底有没有出息。
转眼就是一年。一天,颜琛的妻子跑过来说:来客人啦!颜琛生气地说:不是说过谁也不见吗?妻子说:是尊敬的`孔老先生啊!颜琛不为所动,就说我不在家。妻子只好按他的话回复孔子。
第二年年底,孔子又来了,颜琛仍然拒不接见。孔子微笑着告辞了。很快三年期满。这天还没等妻子开口,颜琛就问:是老师来了吗?我去迎接。说完兴冲冲地迎到门外。原来东门长老也一起来了。
孔子考查了颜琛的学问,只听他对答如流。颜琛说:三年前我听到了您们的谈话,正是这些话激励着我努力上进。孔子哈哈大笑:我见你聪明,有志气,只是不爱独立思考,才跟长老定下这条计策啊。
历史人物的故事 23
1940年11月14日,英国重要工业城市考文垂遭到德军毁灭性轰炸。然而,让德军没想到的是,在轰炸开始之前,丘吉尔就早已知道了德军的空袭计划,只是他最终决定不采取任何防御和转移措施。
1936年,纳粹情报局启用了一种由机器编制的密码。这种密码机结实耐用,操作、保养及携带都很方便,被命名为“谜”。希特勒对“谜”极度信任。为了解“谜”,英国人费尽心机。经过艰难攻关,英国人终于拥有了“解谜机”,并将之命名为“炸弹”。
1939年年底,“炸弹”破译出了德军的.密码通信。从此,德军的各种秘密计划和行动方案都被送到丘吉尔的案头。事实上,德军在二战期间的绝大多数行动都没能瞒过英国人,只不过英国人将情报来源掩饰得很好。直到不列颠空战屡次失利,希特勒才开始怀疑“谜”是否安全,于是命令德军进行一次空袭试验。1940年11月12日,驻西欧的纳粹空军受命在48小时内出动500架飞机,向考文垂投掷4500枚燃烧弹。英国的“炸弹”很快破译出情报,然而,为了保密,丘吉尔最终决定,不做防空准备。于是,在长达10个小时的德军轰炸中,居住着25万人的繁华城市考文垂变成了“死城”。
不过,对英国来说,考文垂的牺牲是有巨大价值的。依赖“炸弹”的帮助,英国人走出了最初的困境,在赢得不列颠空战后,又先后取得了大西洋海战、北非反击战的胜利。当盟军从诺曼底重返欧洲大陆后,在法国瑟堡的码头,丘吉尔对秘密情报局局长孟席斯说:“还记得吧,从考文垂以后,我们一直捏着纳粹人的脉搏打这场世界大战!”
历史人物的故事 24
曹操命刘备伐袁术,刘备临行时为由谁留守徐州拿不定主意。这时,张飞请求留守徐州。刘备却说:你一是爱喝酒、耍威风、鞭打士兵,二是办事草率不听人劝。让你留守,放心不下。
张飞愿改过并再三请求,刘备答应张飞,并派陈登协助。一日,张飞请留守各将赴宴,说:我大哥临走时不让我喝酒,怕酒后误事,今天请你们来一醉方休,从明天起全都戒酒,帮我守好城池。
说罢便轮番敬酒,当二次到曹豹面前劝酒时,遭曹豹拒绝。这时张飞已醉,命鞭打曹豹五十鞭。散席后,曹豹怀恨在心,便连夜派人送信给吕布,让他今夜乘张飞大醉偷袭徐州。
吕布当夜领五百轻骑取得徐州。呐喊声震醒张飞,知徐州已失,顾不得刘备的家眷,边战边逃。后张飞见到刘备,悔恨万分,欲抽剑自刎,被刘备死死拦住。
历史人物的故事 25
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管夷吾字仲,相貌魁梧,博古通今,有经天纬地之才。可是他年轻的时候很穷,和鲍叔牙一起下海做生意,赚了钱的话,他就偷偷多分给自己一倍。老鲍明知这些,但是并不在意,他钦佩的是小管的才能。
齐襄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名纠,鲁女所生;次子名小白,莒女所生。二人成人后,襄公要请家教辅佐他们。管仲对鲍叔牙说:“咱们个辅一人,将来不论谁上了台,我们都可以互相推荐。”于是,管仲做了太傅,辅大公子纠;鲍叔牙做了少傅,辅少公子小白。
后来,小白惹怒了襄公,和鲍叔牙一起出奔莒国;管仲则在齐公无知篡夺了王位后,和纠一起投奔了鲁国。那个无知也是倒霉,只当了一个月的候爵就被襄公昔日手下的众臣砍了头。这下轮到襄公的两个儿子来争夺王位了。管仲对鲁侯说:“小白在莒,近水楼台,我愿领一支人马去截击他。”鲁侯给了他三十乘兵车,星夜直奔莒国。小白呢,他向莒国借了一百乘兵车,这会儿正急匆匆地赶往齐国。管仲在即墨这个地方拦住他,劝他让大哥来主持丧事。鲍叔牙上前来呵斥,要催兵前进,管仲突发冷箭,射中小白。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栽到车上。管仲见偷袭得手,便勒转兵车,如飞遁去。管仲回报鲁侯,小白已经一命呜呼,鲁侯放下心来,一路饮宴,和公子纠缓缓前行。半路上却有消息传来,说小白在齐即位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管仲那一箭正射在小白衣带的王钩上,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头装死,连鲍叔牙都给蒙过去了。老鲍见小白没事,便让他换上便服,抄小路直达临淄。齐国的.大臣见小白到了,就立他为君,这就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齐桓公。接下来,齐鲁两军干了一仗,结果齐军大胜,鲁侯衡量得失后,杀了公子纠,又把管仲押送齐国,好让齐桓公报一箭之仇。没成想鲍叔牙在齐桓公跟前力荐管仲,齐桓公自己也深爱管仲的治国之才,拜他为国务院总理,统管齐国内政外交,官比鲍叔牙还大呢。
鲁侯放虎归山,做了件大蠢事,真是懊闹不已。
历史人物的故事 26
据考证,东平王张巡,唐代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生于唐中宗景龙二年,卒于唐肃宗至德二载。开元末中进士第三名,初仕为太子通事舍人。天宝年间,调授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令,政绩考核为最高等,任期满后回京。当时, 杨玉环的族兄杨国忠执掌朝政,权势显赫,留京待迁的官员纷纷走杨国忠的门路。这时有人劝张巡去拜见杨国忠,被他拒绝了。因不愿阿附权贵,尽管政绩突出他也未能迁升高官。不久,他调授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令。真源地处中原,豪强地主很多,他们勾结官府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横行乡里,其中以官僚豪强华南金最为横暴。张巡到真源之前对华南金恶行早有耳闻,上任伊始,他即将华南金关押起来,然后
依法惩杀。之后,赦其党羽,威恩并施,从此人人向善,莫敢违法。张巡为政简约,人民安居乐业。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史思明兴兵叛乱。张巡与许远合兵守睢阳,坚守数日,援绝粮尽,城陷被杀。唐玄宗封张巡为东平威烈昭济显庄灵佑王,立庙祭祀。百姓图简约方便,故呼为“东平王”。后来南方各有庙祀,进而遍及全国。
人们何以对张、许二人如此敬仰,主要是被他们的.英雄气概所感动。按《旧唐书·张巡传》:巡绅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势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正是由于张巡有“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之语,所以民间都以张巡为驱鬼辟疫之神,其形象则赤发青面,吻出四牙,状其狞恶。
趣闻:
道教中有个说法,张巡和岳飞都是张飞转世投胎的,一取其姓一取其名,宗教转世投胎之说这里不论,单从这种说法可以看出,古代人认为张巡和岳飞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
冯梦龙《喻世明言·游酆都胡毋迪吟诗》载:“岳飞系三国张飞转生,忠心正气,千古不磨。一次托生为张巡 ,改名不改姓;二次托生为岳飞 ,改姓不改名。”
另外,《说岳全传》中写岳飞是大鹏金翅鸟转世。
历史人物的故事 27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成因。张衡得到了很多荣誉,被一些学者认为是通才。一些现代学者还将他工作和托勒密(86-161)相提并论。1802号小行星以他名字命名。下面我们来读读他故事!
少年张衡故事
少年时代对日月星辰观察,激发了张衡努力探索天文奥秘决心。后来他两度出任中央政府专管天文太史令,在这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据《辞海》所记:他首次正确解释月食是由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观测和记录了中原地区能看到2500颗星星,并且绘制了我国第一幅较完备星图;他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候风地动仪;创造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和能飞行数里木鸟。
渴求知识张衡总是感到自己知识不足,不满17岁时,他辞别父母独身一人到外地访师求学。在古都长安,他游览了当地名胜古迹,考察了周围山川形势、物产风俗和世态人情。在当时京都洛阳,他结识了不少有学问朋友,其中有一个叫崔瑗,精通天文、数学、历法,还是很有名气书法家。张衡登门向他求教。
正是由于他这种虚心好学精神使得他在各方面获益匪浅。除了在天文学方面有杰出成就外,在地震学研究上也是举世瞩目,他创制候风地动仪比欧洲相类似仪器问世早1700多年。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他写《二京赋》“精思博会,十年乃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关于张衡:
张衡家族世代为当地大姓。他祖父张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称为圣童,曾把家传余财数百万让给他侄子。光武帝刘秀登基后张堪被任命为蜀郡太守,随大司马吴汉讨伐割据益州公孙述,立有大功。其后又领兵抗击匈奴有功,被拜为渔阳太守。曾以数千骑兵击破匈奴来犯一万骑兵。此后在他任期内匈奴再也没有敢来侵扰。他又教人民耕种,开稻田八千顷,人民由此致富。所以,有民谣歌颂他说:"张君为政,乐不可支。"张堪为官清廉。伐蜀时他是首先攻入成都,但他对公孙述留下堆积如山珍宝毫无所取。蜀郡号称天府,但张堪在奉调离蜀郡太守任时乘是一辆破车,携带只有一卷布被囊。
张衡像他祖父一样,自小刻苦向学,少年时便会做文章。16岁以后曾离开家乡到外地游学。他先到了当时学术文化中心三辅(今陕西西安一带)地区。这一地区壮丽山河和宏伟秦汉古都遗址给他提供了丰富文学创作素材。以后又到了东汉都城洛阳。在那儿,他进过当时最高学府太学,结识了后来著名学者崔瑗,与他结为挚友。张衡兴趣广泛,自学《五经》,贯通了六艺道理,而且还喜欢研究算学、天文、地理和机械制造等。但在青年时期,他志趣大半还在诗歌、辞赋、散文上,尽管他才高于世,却没有骄傲之情。平常从容淡泊,不喜欢与俗人相交。
历史人物的故事 28
姜夔,南宋鄱阳人,表字尧章,因为寓居吴兴武康,与白石洞天为邻,自号白石道人。姜夔精通音律、诗法,所作词音节谐婉、词笔清空,既摆脱了花街柳巷的俗调,又具有浅斟低唱的韵味。因为他的词不同凡响,后人将其誉为词圣,甚至认为词莫善于姜夔。
姜夔早年丧父,家道衰落。但是姜夔不坠青云之志,少年时奔走求学,凡是名公巨儒,无不师从交游,被上流社会交口称誉。有人爱他的诗,有人爱他的词,有人爱他的文章,有人爱他的音乐、书法,有人爱他的人品,俊士名流纷纷屈尊与姜夔交往,不可胜数。范成大认为他的翰墨人品都像南朝晋、宋时的雅士,杨万里认为他于文艺无所不工,很像唐代的陆龟蒙,两人与姜夔结成忘年友。千岩先生萧德藻爱他的才华,教他学诗,为他说媒。但是姜夔最终无法迈入上流社会,因为他科举屡屡不利,得不到功名。他曾经有机会修订庙乐,却因为被人妒嫉而怀才不遇。
达官贵人朋友不少,却没人帮他改善穷困无聊的境地,这让姜夔怅然若失。其实从世故人情讲,贵人多忘事,姜夔自己脸皮薄,不会或不肯利用关系,朋友又怎会主动惦记他的苦楚。只有朋友张平甫,与姜夔情同骨肉,姜夔也对张平甫的友谊和恩情极为珍视。张平甫念及姜夔的生计,要仗义出钱为姜夔捐官,姜夔辞谢不要。张平甫又打算分给他锡山,让姜夔赖以养身,孰料张平甫突然逝世,此事成为泡影。张平甫死后,姜夔天天凄然走入张家门,终日独坐,然后依依不舍的回家。他想离去依附他人,想起张平甫遗言,又不忍开口;他想逗留不去,又明白张平甫既然不在世了,自己又怎能久留呢?姜夔晚年寓居西湖,终身困顿。他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体现在作词上,就是既有高雅,又有清刚。姜夔的词只适合低吟,初读起来让人觉得隔,没有味道,但久后人会领会这低吟中其实内在不一定不强烈,所以宋人周济将他比作辛弃疾。
词人的天真不仅受到人情世故的冲击,还受到感情的挫折。从姜夔的.词中可以猜出,他曾经爱慕一位淮南女子,却轻率离去,没能及时结下姻缘,结果从此永别,后悔莫及,只能魂牵梦萦。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等词句,都体现了词人的痴情,这与另一南宋词人吴文英颇为相似。这种痴情当然不能说没有情魔作祟,但是姜夔以典雅清空的形式表达出来,实际上约束了魔性,使词作包含了人类忠贞不渝的伦理。
姜夔的《疏影》一词被誉为咏梅的千古绝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在词中,姜夔如同辛弃疾一样化用了很多诗歌、历史典故,比如杜甫的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却又自然的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寄托。其中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的感慨,如果读者了解了作者人生,会发觉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深沉自责。就算读者不了解作者人生,也会读出这种深沉感慨与诗圣杜甫的忧国爱国,宋人对沦陷河山、蒙尘二帝的思念和痛惜是相通的。因此人们认为这首词是用梅花比喻被金兵掳去的宫妃。
与党文化喊口号不同,姜夔以伤时惜别咏物表达的情感十分深沉,这种婉约与浑成正是宋词尤其是南宋词的一大特点。而姜夔不仅仅表达了男女之情和私人情感,还寄寓了油然而生、发自肺腑的忧国爱国之情。诸如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在姜夔的词中,爱国并非一种说教,并非刻意为之,而是非常自然的感触。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欣赏这种深沉的艺术风格,比如朱熹就认为杜甫晚年的诗哑了,不值得推崇。但是要理解历史,就要理解古代人的心态。为何姜夔的词受到古人的喜爱,古人真的如同现代人想象的那样落后、呆傻、乏味吗?其实古人的精神世界远比现代人丰富细腻。为什么党文化唱红歌培养出来的干部只有淫种,没有情种?为什么高喊爱国仇外、爱国牺牲口号的一个个身揣绿卡、腰缠万贯?要让这些精神扭曲的人读懂姜夔的词何其之难。
姜夔究竟是不是词圣无关紧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的文学也许对人更有好处。但希望读者能理解宋人的深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写出了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写出了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怒发冲冠的岳飞写出了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为什么写出道德名言、爱国名篇的宋贤会表现出软弱,难道是他们没有党文化典型那么高大全吗?
在讲真相,可是浑浑世人却不明白为什么讲真相。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繁华过后,故土乡亲有没有大劫之忧?可是许多沉湎在虚假盛世中的国人醉生梦死,只图及时行乐,把良知抛在脑后;只愿意听好话,对真相充耳不闻。有的人,你好意提醒他小心劫难,他却听信了的,骂你是诅咒,是反华。
所以有的时候就不能对他们说得那么直接,只能努力劝善、送福,而把忧心深深埋在自己心头。
【历史人物的故事】相关文章:
历史人物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06-25
历史人物的故事07-08
历史人物的故事【精选】06-03
历史人物的故事04-24
历史人物的故事01-03
历史人物张衡的故事11-24
[通用]历史人物的故事07-08
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经典】07-10
历史人物的故事(必备)06-05
(通用)历史人物的故事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