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的反思

时间:2022-03-30 12:50:33 音乐 我要投稿

音乐教学的反思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音乐教学的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音乐教学的反思

音乐教学的反思1

  在课堂中我指导孩子们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母鸡叫咯咯》,激发孩子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我的思路是以“动物”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让学生在听、唱、演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带领学生进入快乐的农场,与鸡妈妈一家做朋友。”这样导入,既促进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喜欢各种小动物,所以在节奏形的学习中,他们也十分乐意。

音乐教学的反思2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

  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 “ 为什么成功? ”“ 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 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 ”“ 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 ” 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

  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 “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例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 ” ,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 “ 教学随笔 ” 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的反思3

  最近一段时间,听了所有音乐老师的课,深有感触。作为校本教研重要形式之一的案例研究,随着校本研究的不断深化、发展,目前在我国“微观教育领域”已经掀起了一场“案例”研究、学习、撰写的热潮,这是一种极好的教育发展的态势,将对当前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将有利于教师专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何撰写案例,本人谈点看法:

  一、教学案例是否就是教案的代名词

  从案例的范畴而言,曾有人将“案例”划分为二种:既可以是一个典型的教学情景故事,也可以是一篇教学个案。只是对教学个案没有加以必要的界定。于是乎,在众多的案例或许多的案例集中就出现不少以为案例来对待。这种现象,是否会对我们开展案例研究产生一种误导呢?教学个案不是某个教学个体的主观设计,至少应该是在某个特定的群体中,诸如一个校级教研组或或者片区教研组教研大组,经过集体研究,用来探究的教学个案,甚或是已经过实践检验,被公认为是具有借鉴或推广价值的个案,其中一定的区域内或时空中带有一定的代表性或具有典型性。因此可以这样说,教案并不完全等同于案例。

  二、作为案例,从正面进行撰写无可厚非,这本来就是颇符国情的。

  但教育与一般的政治宣传不一样,教育或教学进程本身就是一个寻求、发现、追求真理的过程。任何事情如果都从正面加以阐释、肯定,回避不当的,那么与真理处于对立面的谬误就难以让人去发现,真理与谬误就难以区别和比较,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失去了正反两面的客观依据。如今年《中国音乐教育》第二期杂志上看到的一篇《对当前音乐课堂几种常见现象的`思考》的文章。文章的表述形式看来只有“现象”与“思考”两个内容。但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将该作者的内容加上必要的“背景资料”、将“现象”看作一个教学情景故事,然后添上相应的“教学对策或教学策略”,最后将“思考换成”反思“或”教学点评“(当然也可以换成其他的表述形式)。不就成了一篇从反面角度来撰写的教学案例,而且应该说这篇案例还是带有一定的典型性,或具有普遍性的,能引起人们共同关注和思考的好案例。

  而目前我们见到的案例,极大部分都是从正面的、成功实践的角度来进行撰写;当然也有从正反两方面结合着来撰写,只是很少很;而纯从反面来撰写的几乎是没有的。这种现状对案例的研究和发展似乎并不是很理想的,也不十分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三、教学案例的典型性如何区分、认定

  对于如何撰写案例,我觉得比较典型的案例应该具有“三性——典型性、客观性、启发性。对于这样的提法无可厚非,但对于“典型性”来说,我觉得如何区分、认定案例的典型性,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就好象不同对象、不同境遇、不同心态或心情的人,欣赏同一个音乐作品,给人的心境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一样。案例的典型性,也应该是因事、因人、因地、因境等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区分和认定的。同样是学生和教师,但有城市和农村的区别,有素质优劣之分等。有的案例,对城市的学生和教师而言,可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意义,但对于农村的学生和教师来说,可能就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就教育规律的提示而言,农村与城市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此,在案例的“典型性”的区别、认定上,应该也有农村与城市之别。我们大家都是处在农村的学校中,希望多把目光集中在我们的学校学生上,把这一空间表现具有共性的、普遍性的典型案例。

  四、教学案例是否一定要在现有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并撰写

  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实践的经验提炼,不可否认其带有一定的时代的要求。它也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先进的教学理论或理念作依据或作指导。许多的学者在谈到案例作用时,有一种几干部战士形成共识的说法,认为通过阅读案例,我们可以不亲临现场就能了解各种各样的教学情景,对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解读”,而且最终能促进阅读案例的人反思教学实践涂思考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将其作用概括为三句话:认为案例“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源泉(理由是通过案例学习,可以促进每一个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分享他人的成功的经验,积累反思的素材,在实践反思中自觉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和效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认为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将接受式培训导向参与式培训,在分析案例、情景模拟、角色换位、多角度思考、交互式讨论、开放性探究的过程中,加强教师的能力建设、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效能);是教学理论的故乡(推断:一个典型的案例有时也能反映人类认识实践上的真理,从众多的安全中,可以寻找到理论的研究过程中所带来的“传话接力”式的偏差。)。可以说,上述对案例作用的论述是十分精辟,非常独到的。

  可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从课程改革和新课程实验的发生、发展、深入的进程来看,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前人所没有经历过的,没有很多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及指导实践的理论,所以在一定的范畴内,现存的教育或教学理论并不一定能完全分析、指导所有的案例撰写。有句话说的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时候,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实践——理论——再实践”,采用反证的方法又有何不可呢?

  五、教学案例的时空表述能否以课堂教学进程的三步曲来加以划分

  目前,对于撰写教学案例,从各地撰写的案例来看,都有一定的格式和字数要求,要求也大同小异。字数一般都要求至少20xx字以上,5000字以下。而且以下几个要素基本都要具备: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对于背景、主题、细节、评析(点评或反思),这些要素的确是必不可少的。主题可以单独进行表述,也可以寄寓于事件的叙述中;至于细节和结果(我理解为是对整个故事的描述及教师采取何种策略,期间教师与学生是怎样是状况,及最后带来怎样的结局等)也是必须交待清楚的;评析是案例的画龙点睛的之处,不可忽视,更应精辟。然而,对于所谓的背景,是否需要像有的关于案例定作指导文章那样描述的撰写?如背景,包括课程、教材、教学、教师、学生等教育环境信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案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普通班级还是实验班级,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我认为,作为一个故事,只要交待清楚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及起因,是在课堂教学进程中的哪一个时段——导入展开、总结中的某个时段发生的就可以了,不需要面面俱到的详加介绍,如此不仅可以省略许多笔墨,也可以少费读者许多时间。

音乐教学的反思4

  一 、在欣赏和鼓励的氛围里实施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

  这些高中音乐专业学生大多数对音乐专业知识一无所知,他们所拥有的只是对音乐的无限热爱与崇拜,他们有很高的学习热情,但是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学,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学习音乐专业,也不知道自己的专业之路能走多远,他们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选择音乐专业。因此,可以这样说:学生非常看重老师对自己的态度,老师的激励就是他们坚持向前的最大动力。

  但是,对于这些音乐初学者,他们在各个方面都会出现很多问题,也许有些问题在老师看来是那么的不可容忍,但是要特别注意:不说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不说影响学生自信心的话。老师一定要做到:就事论事、就问题谈问题。千万不要对学生的智力、人格、或品德进行评论批评。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作业不能按时按质完成、知识技能很难领悟掌握、日常行为习惯不佳等等,老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不同根源进行分析,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老师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教学行为要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了解、关心与帮助。老师最好能和学生一起探讨、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并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视唱练耳—音乐高考的'另一主科

  近几年来,我校的艺术高考成绩一直颇佳。例如:20xx届共有17名学生从高二开始进入我校音乐高考训练班。历时三个学期的艰苦训练,参加音乐高考的17名考生有14名通过了本科合格线,并且绝大多数同学都高出合格线10多分以上。此消息很快传出,让不少同学老师惊奇:因为他们之中大多在音乐表演方面(如声乐、器乐、舞蹈等方面)似乎并没有特别的表现,很难看出他们能够考出这样的成绩。

  那到底为什么?抛开多种因素不谈,本人认为“视唱练耳”是重中之重。何为“视唱练耳”:视唱,即考核一个人的唱(奏)乐谱的反应力和准确性。练耳,即是考核一个人对单音、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的听辩与记写能力等。

  在广东省的今年音乐高考中,主考项(声乐、钢琴、器乐等)占55%、视唱练耳占20%、乐理10%、副考项10%、加试5%。只看各科的比例,所有学生甚至是相当多的专业老师都会相当重视主考项,无论在课时安排、训练强度上都给予很大倾斜,对其他科目似乎都有些顺其自然、绝不强求的感觉。但是,要知道就是这些“其他科目”的成绩决定了大多数音乐生的前途命运!

  在这些“其他科目”中,尤其是视唱练耳至关重要。可以绝对地这样说:视唱练耳水平决定了主考科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否上得了重点本科、决定了主考科成绩中等的学生能否上得了一般本科、决定了主考科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否上得了专科。例如:视唱练耳好的考生可以考90分以上,折合到总分里18分以上。而视唱练耳差的学生只考得到30来分(甚至更低),折合到总分里6分左右。单单这一科就可以拉开10分以上的差距!要知道音乐专业的总分只有100分啊!实际上,这几年我校音乐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大多是视唱练耳拖了后腿。

  但是,大多学生都不太喜欢视唱练耳,c因为视唱练耳与声乐、器乐专业的训练相比,枯燥无味了许多。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学习训练,特别需要坚持不懈地练习,而且成绩的提高不像其他科那么明显。再加上高中生本来学习时间就很紧张,所以有些同学在此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况且还有的学生似乎在此项上“先天性不足”。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辅导老师更应该特别地重视该科:

  第一、要把视视唱练耳提高到与主考项同等重要的地位,既要集体训练,更要个别辅导,要认真研究学生在学习态度、识谱、听音、记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

  第二、老师一定要坚信学生在此方面是没有“先天性不足”的,引导学生在此项上狠下功夫,只是要下功夫、找方法、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学好。

  老师重视了,学生认真了,学生学起来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了,学习视唱练耳的氛围就形成了,成绩的提高也就不成问题了。

  总之,音乐高考专业的科目繁多,每一科都需要进行系统而又科学的学习;高中生的文化学习任务很重,大多数音乐专业生的专业基础又比较差,他们的思想情感很容易波动;再加上高中音乐教师较少,一名教师大多兼上多种专业课。

  ……

  高中音乐专业教师只有具备了超凡工作热情、严格的专业精神、坚定的教学信心和不竭的爱生之心,才能够在“艺考热”不断升温的的今天,体验成功的喜悦。

音乐教学的反思5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教小学音乐这短短的一年时间,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学校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学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由于经济形社会环境的现在文化传播媒介的广泛,流行、商业化的艺术音乐等,都成为现在学生盲目追宠的所谓新风尚。音乐课堂上学生都在以他们的审美要求去审美着歌曲。是不是够流行,够不够酷……等这些因素。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的树立,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就是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习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入手。上音乐课时,我就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而老师学能从中,引导 学生兴趣的去学习了解音乐的不同领域。如自己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情,容入歌曲中让聆听者知道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

  引领学生知道音乐不单单只是开口就唱,还到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这种相融通关系,充分以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来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同等等。所以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音乐教学的反思6

  音乐教学反思,探索音乐教学的新区 新课程下的教育理念,促进了音乐教学评价的变革,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发展性的综合评价机制。本文主要针对音乐课堂教学评价问题进行了初步的阐述以及对教学评价的思索。采取正确的教学评价方法,必将会使音乐教学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功效。

  课程标准 教学评价 目标 策略 素养 考试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规定音乐课程评价必须遵循四个原则: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并且对音乐课程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方法都进行了明确的阐述。那么,具体落实到音乐课堂教学上,我们应该如何来评价呢?笔者根据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教学目标明确

  现代教学评价要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以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来表示教学质量和效果。音乐课程目标具体涵盖了三个维度: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首先,作为一线音乐教师必须明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第一核心的目标。因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具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教育效应主要体现在熏陶、体验、感染等情感层面上,所以,教学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有多少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要关注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趣。例如,七年级十三册《七子之歌》,可以说每首歌曲都是学生较熟悉的,但教学最终的.目标并不是听几首歌曲和教学生唱会,而是要通过歌曲的欣赏和演唱,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去表现音乐,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也是音乐教学要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最终目的。所以,教学评价要始终把握“情感”这一核心,情感应成为音乐教学的灵魂。

  其次,是过程和方法。新课程强调音乐课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课堂教学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其实,早在二十世纪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就提出了“发现法”教学理论,重视学生的“学”,提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求创造、求发展。由于音乐学科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音乐学习原则上不能依*讲授完成,而要依*体验的学习方式来完成。音乐学习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学习结果更重要,学会音乐,不如会学音乐。从教学方法上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如何持续性发展。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局限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如在十四册《乐海泛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上,要看学生能否以自然甜美的声音唱出《摇篮曲》的意境;能否真正感受到《鳟鱼五重奏》中不同演奏手法所引起的情绪变化,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表现出来;是否感受到了《惊愕交响曲》中最具特色的变奏手段;能否主动了解舒伯特等音乐家的艺术成就;能否积极参与创造简单的变奏旋律等。

  第三、是知识与技能。

  基础教育中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音乐教学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是我们必须明确:中小学音乐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培养目标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培养音乐家。因此,作为中小学的音乐教师,要改变传统音乐教学中那种单一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倾向,要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放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同情感、态度、兴趣等因素紧密融合在一起。例如,在学习十四册《轻歌曼舞》时,对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评价,重点是看学生能否在歌唱《难忘今宵》中把握诸如音准、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术语,并从中体现出歌曲的情感;能否在游戏中完成口琴的吹奏与节奏的训练;能否在感悟不同的探戈节奏中判断出两种舞曲;能否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并根据图例,以共同合作的态度,进行集体创作和表演音乐的活动等。总之,音乐教学应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音乐教学的反思7

  《乃呦乃》一课的教学实践,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能在动中体验音的高低,明确三者之间的音高关系,再通过唱歌曲、找位置、编创等方式来加深巩固,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音乐教学的反思8

  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小学音乐教学反思。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教学反思《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下面就《真善美的小世界》一课,谈一下我的想法。

  (一)、利用熟悉的歌曲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为了避免音乐课教学中单一传受知识、枯燥无味的教唱等,老师用“听音乐式步步深入导引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的思维随着“真善美”这根主线进行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又充分采用激励性学习方法,使教学环环相扣,紧凑而不散乱,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较为科学合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通过观察发现、感受到生活的美,并觉得学习也是一种乐趣。

音乐教学的反思9

  《白鸽》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捷克民歌。采用了上行与下行结合的音阶式的旋律,旋律优美,节奏规整。歌曲以生动活泼的语言,简单的旋律真切的表达了“我”对白鸽的喜爱之情。在原民歌旋律的基础上,加入了简单的第二声部,增强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情境教学为主线,通过听范唱、分角色合作演唱的形式来完成歌曲的教学,努力构建一个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主题。这首歌较难的是歌曲中二声部旋律加入后的学唱,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刚接触合唱要在做到有感情学唱歌去的基础上能学会用有感情的,和谐的声音与人合作演唱二声部歌曲是非常的不容易的,即要学会聆听他人的演唱又要准确地唱出自己的旋律,对他们来说也是比较难的,不仅对学生自身的音乐素质要求很高,同时老师的正确引导也相当的重要。作为一名新教师,说实话在教学之前我的心里也没底,不知道学生们最后能不能掌握,但这个又是教材的要求,目标的要求,不得不唱好,也不得模糊带过。在与学生用游戏导入音程学习后,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先产生兴趣,然后再静心聆听歌曲的范唱,加上故事性语言的启发让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中为白鸽们画出回家的路线(旋律线)让学生熟悉歌曲的主旋律进而学唱歌曲,最后又通过让同学们角色扮演来进行二声部歌曲的合作演唱,从而达到与他人合作完整演唱歌曲。这节课我没有大量的用学生跟琴学唱的方法,而是提要求,让学生跟着课件范唱或伴奏跟唱,提注意点,培养了学生的聆听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的兴致很高,参与意识也较强。但我在上课时过于侧重歌曲难点的突破,并没有做到时时关注到学生的每个环节所要达到的要求是否扎实掌握,导致学生在打基础学唱单声部主旋律时掌握得并不是特别的扎实(换句话说就是,只顾着完成教学设计,忽略了学生的对歌曲的掌握与学习)以至于到后面的二声部教学合作演唱显得很仓促,出来的效果也并不是特别的明显,给人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而且只有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二声部的合作演唱,大部分同学都还在主旋律上盘旋,这也与我每个环节给学生提出要求不够具体不够明确也有原因,让有些同学还不能明白自己到底要干什么,使很多同学莫民奇妙得跟着演唱,所以效果并不明显到最后反而是难点并未突破。也使课堂显得有些仓促凌乱,不够完整,课堂效果不够明显。我认为我在教学中更应该努力做到使每个同学都能明明白白的参与其中,发挥他们不同的想象力,表现力去展示不同的自己。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我发现了在我身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也会多多思考,多想办法解决问题,并不断的在课堂设计等方面加强学习,弄清每个教学环节设计的意义,向学生提出明白准确的教学要求,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使音乐课堂真正的快乐起来,在快乐中感受音乐带给学生的魅力及享受,使学生能真正的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掌握音乐知识!

音乐教学的反思10

  3/8拍的教学,从复习3/4拍引出3/8拍,并明确3/8拍的含义及强弱规律,并做练习1学生很快就接受,再结合歌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3/8拍,进一步巩固。在教唱歌曲《小青蛙你唱吧》中,首先指导学生懂得歌谱上各种音符在3/8中代表的拍数。我通过范唱、范奏等方法和借助课本上歌谱每行的首音 所标记的唱名,让学生熟悉旋律,随琴跟唱。最后学唱歌词。歌曲处理时,要充分注意各段歌词的词意,对不同的情景和情绪采用音色、力度的对比来准确表达。比如我是这样处理的第一段是描绘小青蛙怕受伤害而惊恐不安的情绪,力度要弱,音色要柔和,即使连续上行模进,旋律大幅度上升也要控制音量。第二、三段歌词表现了孩子对青蛙的.热情安慰、鼓励和赞扬,我分别用亲切、柔和或热情、明亮的声音来表现。效果非常好,学生演唱时非常热情投入,而且大部分学生流露出非常自然、热情的表情。欣赏《那不勒斯舞曲》前,我先让学生听《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的铜管乐器部分让学生先了解圆号、大号、长号、小号等乐器的音色、演奏姿势和它们的特征,这样学生对小号有一定的了解,再来听《那不勒斯舞曲》,并且在听之前,让学生了解并唱一唱音乐主题旋律,之后再欣赏效果非常好。

音乐教学的反思11

  终于上了一节音乐公开课,虽然只是校里的活动,虽然只是一节绿色课堂的欣赏课,却让我准备了许久,担心了许久。音乐欣赏是音乐老师们的痛处,因为它不像唱歌课那样容易出彩,所以音乐老师们在准备展示课的时候,基本都不会上欣赏课,而我之所以挑选了欣赏课是因为欣赏课的教学目标还没有太多的定论。

  1.孩子们学得很轻松!

  “轻松”,多么难得的一种感受,能够让孩子们轻松地学习,将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从孩子们那双双期待的眼神中,更让我们觉得音乐课何必非要学会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小蝌蚪”,何必要让他们非要学会那些难懂的乐理知识,何必再去学习那些比数字还费脑筋的音符。如果长大以后,到了自己可以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觉得需要用音乐这门技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时候,再去学习这些深奥的乐理知识,绝对不会太晚!

  2。认真准备教案让我的课堂得心应手。

  美妙的音乐旋律,首先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充满魅力色彩的森林里,孩子们在老师设的“圈套”中,一遍又一遍的欣赏这首经典的旋律:为了上好这一节课,我将《音乐之声》这部电影翻来覆去的看了5、6遍,对电影的完整剧情已经非常熟悉了,另外,我还特意学唱这首英文歌,并且查看了各种不同版本的歌词大意,做到对歌曲本身以及歌曲背景了解尽可能的详尽,对于音乐欣赏课,生硬的跟学生讲这是什么时期谁的作品,什么背景,要表达个什么情绪,学生根本不会吃你那一套。要他有你那本教案,他也会读啊,是不是?我必须用我的音乐和我对音乐的理解去打动他们。可是,我的能力毕竟有限,为了给学生更好的知识,我应该不断努力学习。

  3。可改进的地方:

  教师要多提有趣的问题,让孩子们能够不厌其烦的反复聆听音乐,因为只有多听多感受,才能挖掘到音乐作品的内涵和魅力;肢体语言没有恰到好处,太拘谨让人看了不舒服,只有恰当的动作才能恰当的体现音乐形象。

音乐教学的反思12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教学过程中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目标的反思。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三、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围绕主体,紧扣主题,集体协作是反思教学必要补充。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学会"听"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就是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习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入手。上音乐课时,我就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而老师学能从中,引导学生兴趣的去学习了解音乐的不同领域。如自己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情,容入歌曲中让聆听者知道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知道音乐不单单只是开口就唱,还要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这种相融通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同等等。所以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音乐教学一直在不断改革都是为了学生、学校、社会等充分肯定音乐的美育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作为音乐教师应不断反思,努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音乐教学的反思13

  本课以“音乐会”为主题,安排了两首学唱歌曲:《快乐的音乐会》和《唢呐配喇叭》,以及两首聆听乐曲:民间乐曲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和管弦乐曲《青蛙音乐会》,其中两首学唱歌曲,初步展示了我国民族乐器的部分种类,聆听乐曲《百鸟朝凤》,向孩子们展示了唢呐这种民族乐器独特的音色。孩子们通过聆听和演唱,不但认识了这些风格独具的民族乐器音色,还能体验人们在演奏民族乐器时快乐无比的心情,而且通过模仿演奏,也激发了孩子们对模仿乐器音色及探索悦耳声源的乐趣。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民族乐器,并感受它们不同的音色,我截取了二胡、古筝、笙、笛子、箫、葫芦丝等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让孩子们分别聆听,然后区别判断;还把小堂鼓、小铜锣带到课堂上,让他们亲自视奏,感受它们不同的音色和敲击带来的乐趣。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探索好听的声音,引导他们利用家中的废旧物品自制“乐器”,来为歌乐曲伴奏。孩子们的制作多种多样,精彩纷呈。都争相恐后的前来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有的孩子把废弃的钥匙、铁夹子、小铁片、坏掉的'小玩具上的铃铛串在一起,做了一个“串铃”;有的用纸板和啤酒盖做了一个“铃鼓”;有的用易拉罐、矿泉水瓶、筷子、大豆等制作了“沙锤”和“双响筒”;有的用小铁棍和铁管制作成“三角铁”;有的把几个小葫芦串起来,制作了“小鼓”;有的把纸杯排成一排当作“排鼓”;特别是二班的陈宏鸣,自制的乐器不只美观,而且音色更加的丰富。他用废旧的圆形糖果盒、小铁棍、小塑料球和线绳制作了错落有致,能够发出三种音色的“乐器”。为了进一步激发他们以后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乐趣,我让他们手持自己的乐器,一一给他们拍照留念。看到这样,没有带自制乐器的孩子,也坐不住了,争抢着纷纷上台展示他们临场制作的“乐器”:有的用铅笔敲击课本发出“啪啪”的声响;有的用铅笔敲击水杯子,发出“铛铛”的声响;有的用铅笔敲击自己用纸折成的小盒子,发出“嘭嘭”的声响;有的用一根塑料绳,在三角尺上来回磨蹭,模仿小提琴的声响;有的用两块三角尺,相互碰撞,模仿响板的声响;还有的孩子敲击自己的两腮,模仿小鼓的音色;敲击自己的腹部,模仿大鼓的声音;还有的用弹舌和捻指来模仿木鱼和双响筒的声音。

  教室里充斥着各种声响,整个教室都沸腾了,像“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为了能够“平息”这热闹的景象,我赶紧弹奏起《快乐的音乐会》的旋律,让孩子们给我伴奏。孩子们手持自制乐器,合着音乐敲击着,脸上洋溢着无比快乐的神情和成功的喜悦之情。

音乐教学的反思14

  音乐作为人类的第二语言,它与人的心理、情感活动具有形态上的一致性.它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触及着人们的灵魂,对人的心灵有着积极的陶冶作用。我在这节课上的是前苏联的一首歌曲《共青团员之歌》,首先介绍了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在欣赏了音乐之后,让学生讨论了这首歌曲的名称、国名、音乐风格、情绪和历史情景,最后教唱了这首歌曲。这节课我在上之前感觉准备的很充分,但在上时还是出现了一些小失误,有待在以后的课上进行改进。

  自新的《音乐课程标准》颁布以来,音乐教学成为学校整个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理念”要求音乐教学必须具有以声传情、以情育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获得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但反过来说,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并不意味着过时、全盘抛弃,相反怎样将传统的教学内容转变为新的教学理念服务,已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值得研究的任务。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很难看到丰富的音乐内涵,学生感受不到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活力。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了师生的平等,教师即是组织者才又是直接参与者,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但这过程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的否定,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音乐基础知识、技能技巧训练等等。例如:传统教学中抓识谱能力的基础训练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识谱能力是学习音乐的最基本技能,就像我们儿时学识字一样,学生一旦具备良好的读谱、识谱能力,那么全面的音乐素质,包括节奏感、创造力,对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能力都将随之相应提高。所以,没有具备读谱、识谱能力,就无法接受音乐的教育。教师作为音乐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应在传统教学内容与新的教育理念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传统教学内容为新的教学理念,而不应回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

  新《音乐课程标准》增加了“创造”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其根本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即兴创造的潜质,它作为一种教学目标被设计在具体的教学理念之中,但如何实施“创造”,仅凭教师的简单提示,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标准规范,而留给学生极大的无限空间,让学生做个性化的随意创造,这种教学做法是有所欠妥。教学内容不能无节制地扩张,整堂课的活动过程,外表看来尽管充满创造性、随意性和多样性,但偏离课程教学的方向,最终是未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那种为了给予学生最大信息量,在一堂课中,听完声乐后听器乐,听完器乐后又听交响乐是错误的。表面看整堂课的活动过程尽管充满多样性,但随意性大且偏离课程教学的方向,最终是未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

音乐教学的反思15

  【背景】

  今年来农村学校支教,任教这里一至六年级音乐课。接课后,了解到这里孩子的音乐课情况,原来音乐课基本是老师兼任,实际上课情况不是很乐观。大部分学生都很少接触音乐,极少能放声高歌。果不其然,一开课,我就遇到了难题。

  【案例】

  二年级,共有44名学生。一年级没有上过音乐课,所以,我只能是把他们当作一年级的孩子来教。我想,学唱歌曲要采用分段分句听唱法,这样,学生学起来感觉篇幅

  短小,易记易学。也不要求什么演唱风格、演唱技巧了,只要能唱出基本曲调就可以吧。可是当我真正进入课堂,开始上课了,我才发现,情况比我想像的还差。我把每个乐句都要断开,是一两小节的来教,孩子们根本张不开嘴,发不出声音。都是很小很小的嘟哝着跟我学。我采用了各种调动积极性的办法,鼓励、表扬,弹琴做基本发声的音阶练习------都不奏效。是在没办法了,我只好提示:“大声点!”紧跟着就有一句像点样子的大声唱,接下来,第二句就又没音了。孩子们是不喜欢,还是不敢唱?我陷入了困境之中。屡遭挫败,我感觉真犯愁了。怎样让孩子们能发自内心的尽情放声歌唱呢?

  一天早晨,正好是本村大集,从公交车走下来,猛然听到一声清脆喊声:“妈------等等我啊------”跟着是清脆响亮的哭声。我寻声望去,看到二年级的小波,正在追赶他妈妈。妈妈不知道为什么把他落下了很远。作为音乐老师的我,对小波这清脆的嗓音很是在意。心想:这才是发自内心的自然童声啊。当天,正好有二年级的音乐课。看到坐在那里的小波,我灵机一动,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今天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孩子们都睁大好奇的眼睛看着我。我故意顿了顿,说:“如果你跟妈妈出门,妈妈走的快,把你给落下了很远,你怎么办?”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发表看法。包括那清脆的叫声,是小波喊出来的。我顺势对大家说:“大家一齐来跟小波学,一二齐-------”孩子们大声喊着那句“妈------等等我------”“对,我们就要用这样的`声音来唱歌才最好听啊。”紧接着,我便指挥演唱《小乌鸦爱妈妈》,成功了!终于听到了孩子们那发自内心的童真的嗓音,那么甜美,甜到我的心里。虽然在以后的教学中,孩子们还是不断重复老问题,但是我每用这招就基本解决一节课。

  【反思】

  我被孩子们逼出来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这个办法看起来似乎是有些荒唐,但是细细想来,也有它的道理。一节课,就是一场艺术表演。在这场表演的前前后后,围绕着老师、学生、学习内容等方面。他们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老师是导演兼舞美、舞台的设计者,学生是演员,学习内容是剧本。老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为学生服务,为“小演员”们提供一个适合他们表演的良好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孩子们就像进入一个真实的故事里,在这个故事里忘情地去展示自己。我的这个办法就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适

  合的情境,激发了孩子们内心的自然感受,因此他们就会放松地来尽情展示自己的童声了。凭着这种感觉,孩子们觉得音乐不在是那么神秘,那么遥远,感觉就像说话一样,在这种自然而然的良好感觉中,孩子们放飞了自己的天真。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参与、感悟、创造是最重要的,教师的任务就在于能否为学生搭建好一个适合他们的舞台,这种搭建,有时候仅仅是几句话,一个情境,一个动作,关键是适合孩子。

  “艺术课程一个重要原则,是尊重儿童的自然创造能力。”教师决不能不分时机地把自己认为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基于儿童自己的动作、声音和设计开展启发式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自然喷发。儿童会因此感到无比的快乐,而这种快乐就是纯朴的艺术之美,是师生愉悦享受的过程。

《音乐教学的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音乐教学的反思】相关文章:

音乐的教学反思01-29

音乐教学反思05-26

音乐教学反思07-02

音乐之声教学反思04-11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04-20

云音乐教学反思01-30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11-04

大班音乐教学反思11-05

音乐秋教学反思11-22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音乐教学的反思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音乐教学的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音乐教学的反思

音乐教学的反思1

  在课堂中我指导孩子们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母鸡叫咯咯》,激发孩子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我的思路是以“动物”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让学生在听、唱、演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带领学生进入快乐的农场,与鸡妈妈一家做朋友。”这样导入,既促进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喜欢各种小动物,所以在节奏形的学习中,他们也十分乐意。

音乐教学的反思2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

  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 “ 为什么成功? ”“ 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 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 ”“ 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 ” 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

  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 “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例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 ” ,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 “ 教学随笔 ” 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的反思3

  最近一段时间,听了所有音乐老师的课,深有感触。作为校本教研重要形式之一的案例研究,随着校本研究的不断深化、发展,目前在我国“微观教育领域”已经掀起了一场“案例”研究、学习、撰写的热潮,这是一种极好的教育发展的态势,将对当前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将有利于教师专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何撰写案例,本人谈点看法:

  一、教学案例是否就是教案的代名词

  从案例的范畴而言,曾有人将“案例”划分为二种:既可以是一个典型的教学情景故事,也可以是一篇教学个案。只是对教学个案没有加以必要的界定。于是乎,在众多的案例或许多的案例集中就出现不少以为案例来对待。这种现象,是否会对我们开展案例研究产生一种误导呢?教学个案不是某个教学个体的主观设计,至少应该是在某个特定的群体中,诸如一个校级教研组或或者片区教研组教研大组,经过集体研究,用来探究的教学个案,甚或是已经过实践检验,被公认为是具有借鉴或推广价值的个案,其中一定的区域内或时空中带有一定的代表性或具有典型性。因此可以这样说,教案并不完全等同于案例。

  二、作为案例,从正面进行撰写无可厚非,这本来就是颇符国情的。

  但教育与一般的政治宣传不一样,教育或教学进程本身就是一个寻求、发现、追求真理的过程。任何事情如果都从正面加以阐释、肯定,回避不当的,那么与真理处于对立面的谬误就难以让人去发现,真理与谬误就难以区别和比较,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失去了正反两面的客观依据。如今年《中国音乐教育》第二期杂志上看到的一篇《对当前音乐课堂几种常见现象的`思考》的文章。文章的表述形式看来只有“现象”与“思考”两个内容。但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将该作者的内容加上必要的“背景资料”、将“现象”看作一个教学情景故事,然后添上相应的“教学对策或教学策略”,最后将“思考换成”反思“或”教学点评“(当然也可以换成其他的表述形式)。不就成了一篇从反面角度来撰写的教学案例,而且应该说这篇案例还是带有一定的典型性,或具有普遍性的,能引起人们共同关注和思考的好案例。

  而目前我们见到的案例,极大部分都是从正面的、成功实践的角度来进行撰写;当然也有从正反两方面结合着来撰写,只是很少很;而纯从反面来撰写的几乎是没有的。这种现状对案例的研究和发展似乎并不是很理想的,也不十分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三、教学案例的典型性如何区分、认定

  对于如何撰写案例,我觉得比较典型的案例应该具有“三性——典型性、客观性、启发性。对于这样的提法无可厚非,但对于“典型性”来说,我觉得如何区分、认定案例的典型性,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就好象不同对象、不同境遇、不同心态或心情的人,欣赏同一个音乐作品,给人的心境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一样。案例的典型性,也应该是因事、因人、因地、因境等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区分和认定的。同样是学生和教师,但有城市和农村的区别,有素质优劣之分等。有的案例,对城市的学生和教师而言,可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意义,但对于农村的学生和教师来说,可能就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就教育规律的提示而言,农村与城市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此,在案例的“典型性”的区别、认定上,应该也有农村与城市之别。我们大家都是处在农村的学校中,希望多把目光集中在我们的学校学生上,把这一空间表现具有共性的、普遍性的典型案例。

  四、教学案例是否一定要在现有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并撰写

  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实践的经验提炼,不可否认其带有一定的时代的要求。它也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先进的教学理论或理念作依据或作指导。许多的学者在谈到案例作用时,有一种几干部战士形成共识的说法,认为通过阅读案例,我们可以不亲临现场就能了解各种各样的教学情景,对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解读”,而且最终能促进阅读案例的人反思教学实践涂思考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将其作用概括为三句话:认为案例“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源泉(理由是通过案例学习,可以促进每一个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分享他人的成功的经验,积累反思的素材,在实践反思中自觉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和效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认为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将接受式培训导向参与式培训,在分析案例、情景模拟、角色换位、多角度思考、交互式讨论、开放性探究的过程中,加强教师的能力建设、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效能);是教学理论的故乡(推断:一个典型的案例有时也能反映人类认识实践上的真理,从众多的安全中,可以寻找到理论的研究过程中所带来的“传话接力”式的偏差。)。可以说,上述对案例作用的论述是十分精辟,非常独到的。

  可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从课程改革和新课程实验的发生、发展、深入的进程来看,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前人所没有经历过的,没有很多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及指导实践的理论,所以在一定的范畴内,现存的教育或教学理论并不一定能完全分析、指导所有的案例撰写。有句话说的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时候,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实践——理论——再实践”,采用反证的方法又有何不可呢?

  五、教学案例的时空表述能否以课堂教学进程的三步曲来加以划分

  目前,对于撰写教学案例,从各地撰写的案例来看,都有一定的格式和字数要求,要求也大同小异。字数一般都要求至少20xx字以上,5000字以下。而且以下几个要素基本都要具备: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对于背景、主题、细节、评析(点评或反思),这些要素的确是必不可少的。主题可以单独进行表述,也可以寄寓于事件的叙述中;至于细节和结果(我理解为是对整个故事的描述及教师采取何种策略,期间教师与学生是怎样是状况,及最后带来怎样的结局等)也是必须交待清楚的;评析是案例的画龙点睛的之处,不可忽视,更应精辟。然而,对于所谓的背景,是否需要像有的关于案例定作指导文章那样描述的撰写?如背景,包括课程、教材、教学、教师、学生等教育环境信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案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普通班级还是实验班级,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我认为,作为一个故事,只要交待清楚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及起因,是在课堂教学进程中的哪一个时段——导入展开、总结中的某个时段发生的就可以了,不需要面面俱到的详加介绍,如此不仅可以省略许多笔墨,也可以少费读者许多时间。

音乐教学的反思4

  一 、在欣赏和鼓励的氛围里实施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

  这些高中音乐专业学生大多数对音乐专业知识一无所知,他们所拥有的只是对音乐的无限热爱与崇拜,他们有很高的学习热情,但是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学,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学习音乐专业,也不知道自己的专业之路能走多远,他们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选择音乐专业。因此,可以这样说:学生非常看重老师对自己的态度,老师的激励就是他们坚持向前的最大动力。

  但是,对于这些音乐初学者,他们在各个方面都会出现很多问题,也许有些问题在老师看来是那么的不可容忍,但是要特别注意:不说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不说影响学生自信心的话。老师一定要做到:就事论事、就问题谈问题。千万不要对学生的智力、人格、或品德进行评论批评。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作业不能按时按质完成、知识技能很难领悟掌握、日常行为习惯不佳等等,老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不同根源进行分析,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老师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教学行为要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了解、关心与帮助。老师最好能和学生一起探讨、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并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视唱练耳—音乐高考的'另一主科

  近几年来,我校的艺术高考成绩一直颇佳。例如:20xx届共有17名学生从高二开始进入我校音乐高考训练班。历时三个学期的艰苦训练,参加音乐高考的17名考生有14名通过了本科合格线,并且绝大多数同学都高出合格线10多分以上。此消息很快传出,让不少同学老师惊奇:因为他们之中大多在音乐表演方面(如声乐、器乐、舞蹈等方面)似乎并没有特别的表现,很难看出他们能够考出这样的成绩。

  那到底为什么?抛开多种因素不谈,本人认为“视唱练耳”是重中之重。何为“视唱练耳”:视唱,即考核一个人的唱(奏)乐谱的反应力和准确性。练耳,即是考核一个人对单音、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的听辩与记写能力等。

  在广东省的今年音乐高考中,主考项(声乐、钢琴、器乐等)占55%、视唱练耳占20%、乐理10%、副考项10%、加试5%。只看各科的比例,所有学生甚至是相当多的专业老师都会相当重视主考项,无论在课时安排、训练强度上都给予很大倾斜,对其他科目似乎都有些顺其自然、绝不强求的感觉。但是,要知道就是这些“其他科目”的成绩决定了大多数音乐生的前途命运!

  在这些“其他科目”中,尤其是视唱练耳至关重要。可以绝对地这样说:视唱练耳水平决定了主考科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否上得了重点本科、决定了主考科成绩中等的学生能否上得了一般本科、决定了主考科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否上得了专科。例如:视唱练耳好的考生可以考90分以上,折合到总分里18分以上。而视唱练耳差的学生只考得到30来分(甚至更低),折合到总分里6分左右。单单这一科就可以拉开10分以上的差距!要知道音乐专业的总分只有100分啊!实际上,这几年我校音乐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大多是视唱练耳拖了后腿。

  但是,大多学生都不太喜欢视唱练耳,c因为视唱练耳与声乐、器乐专业的训练相比,枯燥无味了许多。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学习训练,特别需要坚持不懈地练习,而且成绩的提高不像其他科那么明显。再加上高中生本来学习时间就很紧张,所以有些同学在此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况且还有的学生似乎在此项上“先天性不足”。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辅导老师更应该特别地重视该科:

  第一、要把视视唱练耳提高到与主考项同等重要的地位,既要集体训练,更要个别辅导,要认真研究学生在学习态度、识谱、听音、记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

  第二、老师一定要坚信学生在此方面是没有“先天性不足”的,引导学生在此项上狠下功夫,只是要下功夫、找方法、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学好。

  老师重视了,学生认真了,学生学起来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了,学习视唱练耳的氛围就形成了,成绩的提高也就不成问题了。

  总之,音乐高考专业的科目繁多,每一科都需要进行系统而又科学的学习;高中生的文化学习任务很重,大多数音乐专业生的专业基础又比较差,他们的思想情感很容易波动;再加上高中音乐教师较少,一名教师大多兼上多种专业课。

  ……

  高中音乐专业教师只有具备了超凡工作热情、严格的专业精神、坚定的教学信心和不竭的爱生之心,才能够在“艺考热”不断升温的的今天,体验成功的喜悦。

音乐教学的反思5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教小学音乐这短短的一年时间,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学校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学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由于经济形社会环境的现在文化传播媒介的广泛,流行、商业化的艺术音乐等,都成为现在学生盲目追宠的所谓新风尚。音乐课堂上学生都在以他们的审美要求去审美着歌曲。是不是够流行,够不够酷……等这些因素。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的树立,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就是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习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入手。上音乐课时,我就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而老师学能从中,引导 学生兴趣的去学习了解音乐的不同领域。如自己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情,容入歌曲中让聆听者知道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

  引领学生知道音乐不单单只是开口就唱,还到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这种相融通关系,充分以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来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同等等。所以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音乐教学的反思6

  音乐教学反思,探索音乐教学的新区 新课程下的教育理念,促进了音乐教学评价的变革,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发展性的综合评价机制。本文主要针对音乐课堂教学评价问题进行了初步的阐述以及对教学评价的思索。采取正确的教学评价方法,必将会使音乐教学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功效。

  课程标准 教学评价 目标 策略 素养 考试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规定音乐课程评价必须遵循四个原则: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并且对音乐课程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方法都进行了明确的阐述。那么,具体落实到音乐课堂教学上,我们应该如何来评价呢?笔者根据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教学目标明确

  现代教学评价要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以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来表示教学质量和效果。音乐课程目标具体涵盖了三个维度: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首先,作为一线音乐教师必须明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第一核心的目标。因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具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教育效应主要体现在熏陶、体验、感染等情感层面上,所以,教学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有多少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要关注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趣。例如,七年级十三册《七子之歌》,可以说每首歌曲都是学生较熟悉的,但教学最终的.目标并不是听几首歌曲和教学生唱会,而是要通过歌曲的欣赏和演唱,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去表现音乐,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也是音乐教学要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最终目的。所以,教学评价要始终把握“情感”这一核心,情感应成为音乐教学的灵魂。

  其次,是过程和方法。新课程强调音乐课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课堂教学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其实,早在二十世纪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就提出了“发现法”教学理论,重视学生的“学”,提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求创造、求发展。由于音乐学科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音乐学习原则上不能依*讲授完成,而要依*体验的学习方式来完成。音乐学习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学习结果更重要,学会音乐,不如会学音乐。从教学方法上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如何持续性发展。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局限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如在十四册《乐海泛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上,要看学生能否以自然甜美的声音唱出《摇篮曲》的意境;能否真正感受到《鳟鱼五重奏》中不同演奏手法所引起的情绪变化,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表现出来;是否感受到了《惊愕交响曲》中最具特色的变奏手段;能否主动了解舒伯特等音乐家的艺术成就;能否积极参与创造简单的变奏旋律等。

  第三、是知识与技能。

  基础教育中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音乐教学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是我们必须明确:中小学音乐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培养目标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培养音乐家。因此,作为中小学的音乐教师,要改变传统音乐教学中那种单一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倾向,要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放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同情感、态度、兴趣等因素紧密融合在一起。例如,在学习十四册《轻歌曼舞》时,对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评价,重点是看学生能否在歌唱《难忘今宵》中把握诸如音准、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术语,并从中体现出歌曲的情感;能否在游戏中完成口琴的吹奏与节奏的训练;能否在感悟不同的探戈节奏中判断出两种舞曲;能否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并根据图例,以共同合作的态度,进行集体创作和表演音乐的活动等。总之,音乐教学应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音乐教学的反思7

  《乃呦乃》一课的教学实践,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能在动中体验音的高低,明确三者之间的音高关系,再通过唱歌曲、找位置、编创等方式来加深巩固,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音乐教学的反思8

  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小学音乐教学反思。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教学反思《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下面就《真善美的小世界》一课,谈一下我的想法。

  (一)、利用熟悉的歌曲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为了避免音乐课教学中单一传受知识、枯燥无味的教唱等,老师用“听音乐式步步深入导引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的思维随着“真善美”这根主线进行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又充分采用激励性学习方法,使教学环环相扣,紧凑而不散乱,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较为科学合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通过观察发现、感受到生活的美,并觉得学习也是一种乐趣。

音乐教学的反思9

  《白鸽》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捷克民歌。采用了上行与下行结合的音阶式的旋律,旋律优美,节奏规整。歌曲以生动活泼的语言,简单的旋律真切的表达了“我”对白鸽的喜爱之情。在原民歌旋律的基础上,加入了简单的第二声部,增强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情境教学为主线,通过听范唱、分角色合作演唱的形式来完成歌曲的教学,努力构建一个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主题。这首歌较难的是歌曲中二声部旋律加入后的学唱,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刚接触合唱要在做到有感情学唱歌去的基础上能学会用有感情的,和谐的声音与人合作演唱二声部歌曲是非常的不容易的,即要学会聆听他人的演唱又要准确地唱出自己的旋律,对他们来说也是比较难的,不仅对学生自身的音乐素质要求很高,同时老师的正确引导也相当的重要。作为一名新教师,说实话在教学之前我的心里也没底,不知道学生们最后能不能掌握,但这个又是教材的要求,目标的要求,不得不唱好,也不得模糊带过。在与学生用游戏导入音程学习后,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先产生兴趣,然后再静心聆听歌曲的范唱,加上故事性语言的启发让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中为白鸽们画出回家的路线(旋律线)让学生熟悉歌曲的主旋律进而学唱歌曲,最后又通过让同学们角色扮演来进行二声部歌曲的合作演唱,从而达到与他人合作完整演唱歌曲。这节课我没有大量的用学生跟琴学唱的方法,而是提要求,让学生跟着课件范唱或伴奏跟唱,提注意点,培养了学生的聆听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的兴致很高,参与意识也较强。但我在上课时过于侧重歌曲难点的突破,并没有做到时时关注到学生的每个环节所要达到的要求是否扎实掌握,导致学生在打基础学唱单声部主旋律时掌握得并不是特别的扎实(换句话说就是,只顾着完成教学设计,忽略了学生的对歌曲的掌握与学习)以至于到后面的二声部教学合作演唱显得很仓促,出来的效果也并不是特别的明显,给人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而且只有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二声部的合作演唱,大部分同学都还在主旋律上盘旋,这也与我每个环节给学生提出要求不够具体不够明确也有原因,让有些同学还不能明白自己到底要干什么,使很多同学莫民奇妙得跟着演唱,所以效果并不明显到最后反而是难点并未突破。也使课堂显得有些仓促凌乱,不够完整,课堂效果不够明显。我认为我在教学中更应该努力做到使每个同学都能明明白白的参与其中,发挥他们不同的想象力,表现力去展示不同的自己。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我发现了在我身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也会多多思考,多想办法解决问题,并不断的在课堂设计等方面加强学习,弄清每个教学环节设计的意义,向学生提出明白准确的教学要求,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使音乐课堂真正的快乐起来,在快乐中感受音乐带给学生的魅力及享受,使学生能真正的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掌握音乐知识!

音乐教学的反思10

  3/8拍的教学,从复习3/4拍引出3/8拍,并明确3/8拍的含义及强弱规律,并做练习1学生很快就接受,再结合歌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3/8拍,进一步巩固。在教唱歌曲《小青蛙你唱吧》中,首先指导学生懂得歌谱上各种音符在3/8中代表的拍数。我通过范唱、范奏等方法和借助课本上歌谱每行的首音 所标记的唱名,让学生熟悉旋律,随琴跟唱。最后学唱歌词。歌曲处理时,要充分注意各段歌词的词意,对不同的情景和情绪采用音色、力度的对比来准确表达。比如我是这样处理的第一段是描绘小青蛙怕受伤害而惊恐不安的情绪,力度要弱,音色要柔和,即使连续上行模进,旋律大幅度上升也要控制音量。第二、三段歌词表现了孩子对青蛙的.热情安慰、鼓励和赞扬,我分别用亲切、柔和或热情、明亮的声音来表现。效果非常好,学生演唱时非常热情投入,而且大部分学生流露出非常自然、热情的表情。欣赏《那不勒斯舞曲》前,我先让学生听《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的铜管乐器部分让学生先了解圆号、大号、长号、小号等乐器的音色、演奏姿势和它们的特征,这样学生对小号有一定的了解,再来听《那不勒斯舞曲》,并且在听之前,让学生了解并唱一唱音乐主题旋律,之后再欣赏效果非常好。

音乐教学的反思11

  终于上了一节音乐公开课,虽然只是校里的活动,虽然只是一节绿色课堂的欣赏课,却让我准备了许久,担心了许久。音乐欣赏是音乐老师们的痛处,因为它不像唱歌课那样容易出彩,所以音乐老师们在准备展示课的时候,基本都不会上欣赏课,而我之所以挑选了欣赏课是因为欣赏课的教学目标还没有太多的定论。

  1.孩子们学得很轻松!

  “轻松”,多么难得的一种感受,能够让孩子们轻松地学习,将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从孩子们那双双期待的眼神中,更让我们觉得音乐课何必非要学会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小蝌蚪”,何必要让他们非要学会那些难懂的乐理知识,何必再去学习那些比数字还费脑筋的音符。如果长大以后,到了自己可以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觉得需要用音乐这门技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时候,再去学习这些深奥的乐理知识,绝对不会太晚!

  2。认真准备教案让我的课堂得心应手。

  美妙的音乐旋律,首先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充满魅力色彩的森林里,孩子们在老师设的“圈套”中,一遍又一遍的欣赏这首经典的旋律:为了上好这一节课,我将《音乐之声》这部电影翻来覆去的看了5、6遍,对电影的完整剧情已经非常熟悉了,另外,我还特意学唱这首英文歌,并且查看了各种不同版本的歌词大意,做到对歌曲本身以及歌曲背景了解尽可能的详尽,对于音乐欣赏课,生硬的跟学生讲这是什么时期谁的作品,什么背景,要表达个什么情绪,学生根本不会吃你那一套。要他有你那本教案,他也会读啊,是不是?我必须用我的音乐和我对音乐的理解去打动他们。可是,我的能力毕竟有限,为了给学生更好的知识,我应该不断努力学习。

  3。可改进的地方:

  教师要多提有趣的问题,让孩子们能够不厌其烦的反复聆听音乐,因为只有多听多感受,才能挖掘到音乐作品的内涵和魅力;肢体语言没有恰到好处,太拘谨让人看了不舒服,只有恰当的动作才能恰当的体现音乐形象。

音乐教学的反思12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教学过程中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目标的反思。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三、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围绕主体,紧扣主题,集体协作是反思教学必要补充。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学会"听"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就是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习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入手。上音乐课时,我就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而老师学能从中,引导学生兴趣的去学习了解音乐的不同领域。如自己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情,容入歌曲中让聆听者知道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知道音乐不单单只是开口就唱,还要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这种相融通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同等等。所以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音乐教学一直在不断改革都是为了学生、学校、社会等充分肯定音乐的美育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作为音乐教师应不断反思,努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音乐教学的反思13

  本课以“音乐会”为主题,安排了两首学唱歌曲:《快乐的音乐会》和《唢呐配喇叭》,以及两首聆听乐曲:民间乐曲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和管弦乐曲《青蛙音乐会》,其中两首学唱歌曲,初步展示了我国民族乐器的部分种类,聆听乐曲《百鸟朝凤》,向孩子们展示了唢呐这种民族乐器独特的音色。孩子们通过聆听和演唱,不但认识了这些风格独具的民族乐器音色,还能体验人们在演奏民族乐器时快乐无比的心情,而且通过模仿演奏,也激发了孩子们对模仿乐器音色及探索悦耳声源的乐趣。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民族乐器,并感受它们不同的音色,我截取了二胡、古筝、笙、笛子、箫、葫芦丝等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让孩子们分别聆听,然后区别判断;还把小堂鼓、小铜锣带到课堂上,让他们亲自视奏,感受它们不同的音色和敲击带来的乐趣。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探索好听的声音,引导他们利用家中的废旧物品自制“乐器”,来为歌乐曲伴奏。孩子们的制作多种多样,精彩纷呈。都争相恐后的前来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有的孩子把废弃的钥匙、铁夹子、小铁片、坏掉的'小玩具上的铃铛串在一起,做了一个“串铃”;有的用纸板和啤酒盖做了一个“铃鼓”;有的用易拉罐、矿泉水瓶、筷子、大豆等制作了“沙锤”和“双响筒”;有的用小铁棍和铁管制作成“三角铁”;有的把几个小葫芦串起来,制作了“小鼓”;有的把纸杯排成一排当作“排鼓”;特别是二班的陈宏鸣,自制的乐器不只美观,而且音色更加的丰富。他用废旧的圆形糖果盒、小铁棍、小塑料球和线绳制作了错落有致,能够发出三种音色的“乐器”。为了进一步激发他们以后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乐趣,我让他们手持自己的乐器,一一给他们拍照留念。看到这样,没有带自制乐器的孩子,也坐不住了,争抢着纷纷上台展示他们临场制作的“乐器”:有的用铅笔敲击课本发出“啪啪”的声响;有的用铅笔敲击水杯子,发出“铛铛”的声响;有的用铅笔敲击自己用纸折成的小盒子,发出“嘭嘭”的声响;有的用一根塑料绳,在三角尺上来回磨蹭,模仿小提琴的声响;有的用两块三角尺,相互碰撞,模仿响板的声响;还有的孩子敲击自己的两腮,模仿小鼓的音色;敲击自己的腹部,模仿大鼓的声音;还有的用弹舌和捻指来模仿木鱼和双响筒的声音。

  教室里充斥着各种声响,整个教室都沸腾了,像“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为了能够“平息”这热闹的景象,我赶紧弹奏起《快乐的音乐会》的旋律,让孩子们给我伴奏。孩子们手持自制乐器,合着音乐敲击着,脸上洋溢着无比快乐的神情和成功的喜悦之情。

音乐教学的反思14

  音乐作为人类的第二语言,它与人的心理、情感活动具有形态上的一致性.它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触及着人们的灵魂,对人的心灵有着积极的陶冶作用。我在这节课上的是前苏联的一首歌曲《共青团员之歌》,首先介绍了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在欣赏了音乐之后,让学生讨论了这首歌曲的名称、国名、音乐风格、情绪和历史情景,最后教唱了这首歌曲。这节课我在上之前感觉准备的很充分,但在上时还是出现了一些小失误,有待在以后的课上进行改进。

  自新的《音乐课程标准》颁布以来,音乐教学成为学校整个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理念”要求音乐教学必须具有以声传情、以情育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获得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但反过来说,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并不意味着过时、全盘抛弃,相反怎样将传统的教学内容转变为新的教学理念服务,已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值得研究的任务。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很难看到丰富的音乐内涵,学生感受不到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活力。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了师生的平等,教师即是组织者才又是直接参与者,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但这过程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的否定,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音乐基础知识、技能技巧训练等等。例如:传统教学中抓识谱能力的基础训练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识谱能力是学习音乐的最基本技能,就像我们儿时学识字一样,学生一旦具备良好的读谱、识谱能力,那么全面的音乐素质,包括节奏感、创造力,对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能力都将随之相应提高。所以,没有具备读谱、识谱能力,就无法接受音乐的教育。教师作为音乐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应在传统教学内容与新的教育理念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传统教学内容为新的教学理念,而不应回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

  新《音乐课程标准》增加了“创造”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其根本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即兴创造的潜质,它作为一种教学目标被设计在具体的教学理念之中,但如何实施“创造”,仅凭教师的简单提示,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标准规范,而留给学生极大的无限空间,让学生做个性化的随意创造,这种教学做法是有所欠妥。教学内容不能无节制地扩张,整堂课的活动过程,外表看来尽管充满创造性、随意性和多样性,但偏离课程教学的方向,最终是未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那种为了给予学生最大信息量,在一堂课中,听完声乐后听器乐,听完器乐后又听交响乐是错误的。表面看整堂课的活动过程尽管充满多样性,但随意性大且偏离课程教学的方向,最终是未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

音乐教学的反思15

  【背景】

  今年来农村学校支教,任教这里一至六年级音乐课。接课后,了解到这里孩子的音乐课情况,原来音乐课基本是老师兼任,实际上课情况不是很乐观。大部分学生都很少接触音乐,极少能放声高歌。果不其然,一开课,我就遇到了难题。

  【案例】

  二年级,共有44名学生。一年级没有上过音乐课,所以,我只能是把他们当作一年级的孩子来教。我想,学唱歌曲要采用分段分句听唱法,这样,学生学起来感觉篇幅

  短小,易记易学。也不要求什么演唱风格、演唱技巧了,只要能唱出基本曲调就可以吧。可是当我真正进入课堂,开始上课了,我才发现,情况比我想像的还差。我把每个乐句都要断开,是一两小节的来教,孩子们根本张不开嘴,发不出声音。都是很小很小的嘟哝着跟我学。我采用了各种调动积极性的办法,鼓励、表扬,弹琴做基本发声的音阶练习------都不奏效。是在没办法了,我只好提示:“大声点!”紧跟着就有一句像点样子的大声唱,接下来,第二句就又没音了。孩子们是不喜欢,还是不敢唱?我陷入了困境之中。屡遭挫败,我感觉真犯愁了。怎样让孩子们能发自内心的尽情放声歌唱呢?

  一天早晨,正好是本村大集,从公交车走下来,猛然听到一声清脆喊声:“妈------等等我啊------”跟着是清脆响亮的哭声。我寻声望去,看到二年级的小波,正在追赶他妈妈。妈妈不知道为什么把他落下了很远。作为音乐老师的我,对小波这清脆的嗓音很是在意。心想:这才是发自内心的自然童声啊。当天,正好有二年级的音乐课。看到坐在那里的小波,我灵机一动,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今天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孩子们都睁大好奇的眼睛看着我。我故意顿了顿,说:“如果你跟妈妈出门,妈妈走的快,把你给落下了很远,你怎么办?”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发表看法。包括那清脆的叫声,是小波喊出来的。我顺势对大家说:“大家一齐来跟小波学,一二齐-------”孩子们大声喊着那句“妈------等等我------”“对,我们就要用这样的`声音来唱歌才最好听啊。”紧接着,我便指挥演唱《小乌鸦爱妈妈》,成功了!终于听到了孩子们那发自内心的童真的嗓音,那么甜美,甜到我的心里。虽然在以后的教学中,孩子们还是不断重复老问题,但是我每用这招就基本解决一节课。

  【反思】

  我被孩子们逼出来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这个办法看起来似乎是有些荒唐,但是细细想来,也有它的道理。一节课,就是一场艺术表演。在这场表演的前前后后,围绕着老师、学生、学习内容等方面。他们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老师是导演兼舞美、舞台的设计者,学生是演员,学习内容是剧本。老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为学生服务,为“小演员”们提供一个适合他们表演的良好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孩子们就像进入一个真实的故事里,在这个故事里忘情地去展示自己。我的这个办法就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适

  合的情境,激发了孩子们内心的自然感受,因此他们就会放松地来尽情展示自己的童声了。凭着这种感觉,孩子们觉得音乐不在是那么神秘,那么遥远,感觉就像说话一样,在这种自然而然的良好感觉中,孩子们放飞了自己的天真。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参与、感悟、创造是最重要的,教师的任务就在于能否为学生搭建好一个适合他们的舞台,这种搭建,有时候仅仅是几句话,一个情境,一个动作,关键是适合孩子。

  “艺术课程一个重要原则,是尊重儿童的自然创造能力。”教师决不能不分时机地把自己认为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基于儿童自己的动作、声音和设计开展启发式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自然喷发。儿童会因此感到无比的快乐,而这种快乐就是纯朴的艺术之美,是师生愉悦享受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