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考试经验(通用5篇)
PA考试被称为国内最难过的考试之一,每年都有近百万考生为之努力奋斗。有人脱产备考,有人分身兼顾,有人一次挑战6科,有人专注迎战单科,为了给广大考生加把劲,广州注册会计师协会特别向广大会员征集“CPA考试通关经验分享”,千人千招,供大家借鉴参考。
注会考试经验 1
看到了自己的考试成绩(会计68 审计65 经济法59 税法60 财务成本管理73),有一些失望,但也证明了cpa考试七分实力三分运气的说法,感觉虽然考试的过程很辛苦,考完之后真有一种再也不想考试的感觉,但仔细想想也不是绝对的难,只要付出了还是有回报的。
一、复习过程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是在职考的,复习期间没有休过一天假,甚至考审计的上午我还在单位上班,中午蹭完饭才去考试的,呵呵。我不是会计专业的,不过本科的时候学过一点,工作之后开始做财务,算是有一些实务经验。我是20xx年初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考一下cpa的,之前已经工作了近5年,一直没安心做财务,总想着转行,而且在国企cpa也没啥用,所以只考了中级职称。这样浑浑噩噩的到了xx年,发现自己已经虚度了太多时间,于是开始发奋图强,呵呵。在网上先看了看往年情况,知道一次过5门是一件很难的事,不过为了弥补之前5年的光阴,决定一次全报,把之前的时间都补回来!
为了给自己点动力,3月份我就去买了两本04年的审计、财管,准备预习。可是因为好多杂事,再加上自己的懒惰,两本书基本都没看。4月份报名,领了新书回来,交了一大笔钱,准备破釜沉舟一博了。但这时还是一点都不着急,也没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只是偶尔翻一下审计教材。五一长假也全部用来买家具装饰新居了,直到5月中旬,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荒废时间了!
开始制定学习计划,但是一开始的计划很松,结果一个多月还没看完审计,再加上期间还被借调到外单位,每天都加班,之后单位轰轰烈烈的保先也开始了,那时候我真的感觉上天在考验我,但我坚持了下来,越是忙,越是没时间,我越要坚持每天都学习!基本上是把网校的课件听一遍,书也跟着看一遍,然后做一下辅导书的习题。到8月初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可能复习不完了,甚至想放弃经济法,因为当时税法只看了一半,经济法一点都没看。但是想想经济法并不难,又把学习进度加快了,终于8月下旬把所有书看了一遍。
之后开始复习,时间已经很紧,基本上是听网校的串讲班复习的,最后两星期在网上到处找模拟题练习,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很多都没来得及做。这时候感觉自己已经精疲力尽了,巴不得块点考完,呵呵。
考试之前我把网校的几套模拟题打印出来,考试前把大题看一遍,因为自己做题太少,很多大题甚至没有从头模拟过,所以只能这样来熟悉。考试的过程以前回顾过了,从考分来看,跟自己的预计差别不是很大,算是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吧。
二、复习经验
cpa考试难度确实很高,之前我考中级会计师,没报辅导班,只是看了订购的辅导书,看了几个星期就考过了(小声说,两年过的,因为第一年只看了几天,呵呵),但是cpa我准备了大量的资料和习题,复习了几个月,还是差一点。对于真正想掌握知识的`人来说,只凭几个月时间是不可能完全拿下这五门的,但是如果把它当成一个考试,还是有很大希望的,毕竟,考试有其规则,规则比起厚厚的书来说,还是相对简单的。
首先要对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学习时间有个清楚的了解,如果没有任何会计基础的人,建议不要一口吃成胖子,没有足够时间和毅力的人,也不要浪费金钱去报名,有太多报名不去考试的人了。在校生或者业余时间有保障的,不妨放手一博!但是博之前一定要问问自己有没有足够的恒心。
注会考试经验 2
经济法:背书、背题
实话实说,经济法是比较注重法律知识理解和实际应用的一门。但令人郁闷的是,经济法考试的特点之一是试题涵盖了考试大纲以及辅导教材所有章的内容(记住是“所有章”)。换句话说,整本书你得全背。当然,可以把类似的东西联系起来记忆,如股票、债券、基金、上市条件等等。
会计:投资、合并报表是重点
注册会计师的《会计》这一科,可称得上是第一杀手。会计书最厚,内容最多,要充分做好吃苦和受打击的准备。想要不经历“一番寒彻骨”,就要“梅花扑鼻香”是绝对不可能的。总的来说投资、合并报表等是永恒的重点,当然每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也很重要。虽然不太愿意承认,不过有些重点确实是没办法的事,属于下了工夫也白费。
财务成本管理:多多做习题
首先要说的是财务成本管理考试的通过率很低,但说它很难考却也未必。就我的感觉来看,应该说“风险与机遇并存”。财务成本管理考试考核全面,题量较大,而且注重实际。所谓“实际”,主要是考查财务数量分析的操作能力(其实多是纸上谈兵的东东),因而试题中的计算量比较大。所以只要多做习题就OK了。当然计算会相对复杂一些,不过只要平时注意理解概念也就行了。
注会考试经验 3
当时还是大三的学生,时间比较充实,而且没受过打击,雄心壮志地报了四科(除了经济法)。从四月中开始看书,因为第一次接触cpa教材,先每科都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看书和做练习,按财管—税法—会计—审计的顺序看下来,大概七月初完成了第一遍的看书。第一遍看书主要是将书里的重点字句划出来,再做练习题中的往年考题和相关习题等。当时的感觉是财管比较有信心,税法和会计也还好,就是审计完全找不到方向,好像完全学不到东西一样。然后我就回家过暑假了,谁知家里太舒服反而完全看不下书,蹉跎了一个月以后,8月初才回到学校开始第二遍的学习,当时只剩下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从5月初看完财管到8月,已经有3个月没有接触过这一科,发现我完全忘记了财管的'内容,所以当年财管的失败不是没有原因的(才41分,呜呜)。那个夏天,忍受着炎热的天气,忍受着暑假唯一开放的恶劣的饭堂,每天早上八点出门看书,晚上十点多才回宿舍洗澡睡觉。第二遍的学习我主要是看着第一次看书是划出的书中重点开始做笔记(每科满满两大本啊,手写的),再将第一次做错的题目看多一次,将觉得比较难和较为重要的标示出来,主要是为了方便第三遍的快速梳理,因为已经没有时间再详细看书了。当时我做了一个每天学习内容的计划表,基本能够按部就班地进行。好像是9月初才看完了第二遍,第三遍主要是看自己做的笔记和标示出来的练习题,再总结出几页纸的重点,方便临考前看。再将近2年的考题做一遍,算是熟悉一下完整地做一套题。然后说到考试了,由于我报了审计,税法和会计三科,第一、二天是连续作战,考到会计几乎已经没有精神了,而且当时也没有把握好会计考试的策略(这个我下面会说到),所以当年的会计也只有51分。税法和审计都是低空飞过,特别是审计,我到现在都觉得自己运气很好,最没有信心和方向就是这一科,答得最少也是这一科,如果当年不过,我觉得可能现在都可能是不过的。
大学毕业,经历了从学生到工作的转型,这个过程其实很不好受,而且我的动力好像在第一年完全用完了一样,20xx年拖拖拉拉地直到七月中旬才开始看书,这一年报了剩下的三科。会计简直就是在吃20xx年的老本,我只看了一份讲义和20xx年自己做的2本笔记,看了一些往年的考题,完全没做过练习,就去考试了。幸好当年碰到新旧准则过渡,很多重点章都没有考,很幸运地就混过了。经济法就很认真地看了三遍,第一、二遍是看书和讲义,第三遍是看自己总结的笔记,看了往年的考题和做了一些客观题。因为以上2科都还算比较花时间看,最后剩下给财务管理的只有一个星期了,看了一遍讲义,连练习都几乎没时间做,而且最后考试的时候计算器又坏了,所以财管考了2年都是四十多,我连说自己运气不好都不行,绝对是实力问题。
考一科财管,比起之前算是比较轻松。因为之前的基础打得不好,我先把书看了一遍,顺便看了往年的考题(没有做练习,因为做不下去,这一点我考试时懊悔得差点想撞墙,),第二遍看讲义和做电子书里的客观题(顺便总结了一份客观题的考点,居然真的给我押到几题),第三遍主要想练习大题,但是到最后时间所剩无几,草草做了一些,导致考试时对着十分简单的计算题一头雾水,当时就后悔得要命。还好我的客观题答得还不错,要不然真是给自己的懒惰害死了。财管的大题练习是很重要的,大家千万不要轻视它啊!
注会考试经验 4
对我来说,注册会计师考试经历是一段漫长的等待,我一共花了六年的时间考下它,所有科目基本都在及格线边缘,好在虽无惊喜,但也不至于失落,终于在期限到期的最后一年等到了它。现在回想起来,当年随波逐流加入考证大队的心态已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部分科目的二战让我对知识内容理解更为深刻,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越发感觉到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学习经验让我能更快速的处理工作。如果要问我考下了注册会计师有什么用吗?我会说暂时还没有什么量化的作用,但是知识是自己的,学到了就是很大的收获。
注会考试经验 5
作为一个在职备考者,在专业科目阶段需要谨慎选择每年考试的科目数量,我尝试过一年两门、四门科目的`搭配,事实证明我的精力有限,最多只能兼顾两门科目。在这几年的考试经历中,我侥幸遇到过部分科目看看市面上的教辅资料、刷几套真题就能通过的情况,但是大部分时候会以失败告终。在经历失败后,我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复习方式,将备考时间拉长至半年,分三阶段准备——基础阶段听课熟悉内容、复盘阶段整理笔记、冲刺阶段刷题查漏补缺。
【注会考试经验】相关文章:
注会考试经验交流(3篇)03-30
注会考试经验交流(精选3篇)03-30
注会《税法》考试的特点12-14
注会考试备考大忌04-07
零基础注会的考试方法12-13
注会新制度考试的做题策略12-13
全面了解注会考试各门课程要点07-04
如何把握注会考试财管的复习方法12-13
注会考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点12-15
考试经验总结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