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1
之前只读过这本书的片段。现在全部看完。更感觉到龙应台褪去作家模样后母亲的样子—细心、耐心,静候孩子们成长。这本书以孩子的视角或母亲的视角描写孩子成长历程,极细微的日常被描写得极温暖,这本书让中国家长翻阅后,第一个浮现的'词语应该是“陪伴”吧。想起我小时候,不爱吃饭,最不爱吃早餐,于是母亲就把我抱在膝上,每天一个童话故事,说一句故事,为我一口粥,这样我才乖乖地吃饭。就像安安听妈妈讲故事那样,我总是有无数的问题和好奇心,母亲也是笑着、耐心地回答我。记得她给我讲莴苣姑娘的故事,当时就问妈妈:莴苣这么好吃嘛,那个丈夫都愿意偷巫婆菜园里的东西!还有还有,那么妈妈为什么这么嘴馋呀,非要吃莴苣,比我还不乖。那天晚餐,我们家的餐桌上就出现了一盘莴苣。
还有我父亲,他爱看武侠小说和四大名著,最喜欢给我和弟弟讲武松打老虎的那一篇,每次都讲不完,有次他想睡觉了,便干脆讲到:武松喝完酒后,就困了,就在客栈睡下了,哎呦,武松困了,我们三个也睡吧,爸爸好困啊。
想来这些都是十分温情的细节。陪伴真的是父母最应该做的。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2
第一次翻阅《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没有自己的孩子,因此只是单纯地从一个教师的视角去翻阅这本书。而那时候,吸引我去看的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本书并不厚,另一个便是封面的一段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漂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在没有自己的孩子前,这本书我并没有完完整整地去阅读,书中讲到安安出生至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我只能去想象那种画面,甚至会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样子,但确实也是记不起自己那个年纪发生过的那些事。而后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渐渐与了书中描写到某些事情达成“共识”,从而我又重拾此书,继续翻阅……
书中每一篇小文章里,作者把自己对孩子的爱描写得淋漓尽致,看着书脑海里似乎就不由浮现他们一家其乐融融的场景。从孩子的出生开始,作者龙应台的生活就被孩子包围,在《初识》中,8个月大的安安已会咿呀做声了,并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新鲜感。每天早上,在去幼儿园的路上,“两个人都很忙碌。是这样的,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妈妈每天晚上都给安安念故事,但她会有选择地念,一些暴力血腥的故事书一律不要。因为“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贵!”这便作者龙应台教育艺术:慢与爱。
在日常孩子的教育中,家长们总是催促着孩子“快、快、快”,希望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保持着冲刺状态,我亦是如此。
我的孩子是一位读中班的男孩子,名字叫圳圳。在我心目中认为男孩应该具备果断、坚决的品质,而圳圳目前的情况却和我心目中男孩的样子相距甚远,因此我有时候显得非常急迫,甚至有些不耐烦。有一次,我与他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寻找秋天的色彩,于是我带他去了一片小菜园,菜园里有玉米、南瓜、油菜、花菜……我对圳圳说:“你快去找一下菜园里秋天的颜色,再挑一种你最喜欢的颜色。”圳圳雀跃地跑进了菜园,我在后头跟着。圳圳一会儿蹲在油菜地旁摸摸油菜叶,一会儿去挖挖土,时不时还叫着“妈妈,你来看呀!”而我显得有些不耐烦并催促他:“你快去找呀,不如就去看南瓜吧!”圳圳似乎对玉米更感兴趣,而当时我也不顾问他的意见,扯起他的衣袖便到了南瓜藤下,拍了照完成了记录纸便又扯着圳圳回了家。
圳圳刚进入菜园的时候,可以看出来他的心情是非常愉悦的,他对这一片菜园充满着好奇,在他叫我来看的时候,是想与我分享他的发现,而我却没有给他正面的回应,反而催促他,甚至强行决定让他去看南瓜。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其实我应该比普通人更明白成人在教育中要做好引导的作用,而不是主导的`作用,可是在很多时候,急切地想让孩子直击重点,无形中就让孩子变成了让成人“牵着走”的结果,而“牵着走”的路线和速度是成人想要给孩子的,而非孩子自己决定的。
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任何人不能代替,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充满着太多的未知与变数。我们是应该尊重一下孩子,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还孩子一个自由的童年了,毕竟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我们作父母、作老师的应该对孩子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虽然,打破惯性思维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但“孩子你慢慢来”希望成为我们的口号。
书中所蕴含的爱的感觉,就像春季的气息,慢慢飘到我的心房,让人放松沉静。让教育“慢”下来,让孩子“慢慢”来,我们需要的就是等待着他们。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3
之前读过龙应台先生的书,自己对龙应台先生的印象,停留在以笔为剑的女战士身上。总见其冷静而鞭辟入里的分析,淡然却毫不动摇的骨气,却未曾想见《孩子你慢慢来》带来的是一种宁静淡雅的阅读感受,在她醉心于人母的温婉中,仿佛自己也洗去一身硝烟。这种对母子生活常态的描述,使阅读者和作品之间形成一种温柔的张力。在书里,我们看不到作者试图对读者的.说教或者寻求共鸣,而是以最朴实细腻的描述来展现他们母子的生活点滴,这种描述本身就是意义。这样直接干净的表达,引领读者在触摸到生活的同时展开关于人生诸多议题的思考。
读《孩子你慢慢来》我想到了“热爱”。这种爱的热情,不止是一位母亲对孩子与生俱来的感性,也是每个生命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和感情。
书里写道,每天早上去幼儿园的路上,妈妈要给华安作向导介绍这个世界。“那路上,也看不完哪!这家院子里站着棵苹果树,那家墙脚爬着株葡萄藤。拄拐杖的老太婆在花园新翻的土床上放了一只陶做的兔子、两只雪白的鸭子、一顶雨伞似的大香菇,香菇伞底下还坐着一只绿皮丑青蛙——这些,你说华安会放过吗?”借由孩子的眼光,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新奇的世界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4
[摘抄]:仰天大哭的小脸上只见一张圆圆的大嘴,一滴眼泪滑下嘴角。爸爸放下餐具,推开椅子,弯下身抱起儿子,哭声一半就煞住,华安改用德语指定爸爸为他讲七只乌鸦的故事。
[点评]:这段,是摘自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之所以摘抄这一段,不是因为全书就这么一段,它有149页,也不是因为这是本书最有深度、最好的.一段,是因为它用了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句子中还透出一种孩子的天真、固执。
也许,这只是一句平平常常的句子,没有用词太精美、华丽,如《飘》中:“那双迷茫的眼睛睁得大,脸上洋溢着微笑。身后的阳光更是给他整个人镀上了一层奇异灿烂的光辉。”这句是描写阿礼希的一句。但在龙应台笔下的句子,平常的词句动词中却透出了与众不同的光彩。寥寥三行字,却在读者眼前描绘了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孩子。瞧,他固执地指定要讲的故事,那因为听不到故事而伤心,却又能快速变通,当妈妈不讲故事,换爸爸讲时,安安没有挑衅和不满……这么几行字却表达出这么多姿多彩的,浓浓感情色彩。
我想,龙应台和任何一个作家一样,用不同的写作手法描绘出各种形形色色的任务、事物……却异曲同工地给人们带来思索、笑容和幸福。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5
不止一次的品读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每次翻开这本书时总感觉到里面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温柔,充满着浓浓的母爱,细细品读仿佛能看到一湾潺潺溪流从一个母亲的心里流出来,即便是已经身为人母的我,也会为龙应台的两个孩子感到幸运,有一位多么睿智,多么慈爱的母亲。
这本书的封面是:在一片落满枯黄树叶的路上,一个孩子正在低着头,小心翼翼,又仔仔细细,似乎在寻找什么,又似乎在思考什么。这个年龄的孩子,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们研究着身边的任何事物,包括他走的路和看见的路边风景。而在当今这个处处高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年代,天下父母都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强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们更优秀,更强大,更乖巧……却忘记了,孩子的一切进步都是有时间规律的。更重要的是,忘记了孩子的生命旅途,孩子才是自己的主人。选择一张这样的图片作为封面,我想这应该是在提醒我们应该给孩子们预留一个属于他们思索的时间和空间吧。
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时,当我仅仅读完卷首语,我就被那句“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所深深震撼。龙应台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等一个五岁的孩子扎好一个蝴蝶结。扪心自问,我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哪怕是用一天的时间去等待孩子堆好他最喜欢的沙堡?当孩子有兴趣和信心做好的事情,如果我们还去中途干扰或自作聪明的指导,会不会阻碍他们对事物的原本认知?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泯灭他们的创造能力呢?一个又一个疑问,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我想龙应台是对的,此时的我们,面对孩子的“执着”,不需要焦躁,不需要催促,更不需要我们画蛇添足的指导。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只有学会耐心等待,才能让孩子有自我成长的能力。
书中的每个小故事,看似那么的平凡,无一例外的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却无一例外的可以震撼读者的心。当龙应台接到超市电话,说邻居家的孩子偷糖果时,现实中的我们能和书上所写的一样处理这件事情吗?能原谅孩子吗?当日记《一只老鼠》中的情节在现实中出现时,我们也能和龙应台一样在知道孩子的诉求时与孩子平等对话吗?印象最深的是《触电的小牛》,现实中的我们也能苦口婆心的对孩子说教吗?也许更多的是严厉的指责,换来的却是孩子更大的叛逆心理,摧残了自己,也伤害了孩子。
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6
我想凡是有孩子的妈妈或者爸爸,都会感叹一个小生命的成长,从像热水瓶大小的它,慢慢的长大,高大到可以为他的父母遮阳挡雨;从第一次会爬会走,到最后稳健的搀扶着他年迈的父母走路;从第一次开口叫妈妈,到后来站在台上流利的用各国语言演讲;从第一次自己拿筷子吃饭,到最后,站在妈妈曾经最爱的厨房里做饭……曾经的第一次,到后来的无数次,曾经的手把手,到后来他带着曾经那个年轻的你,走过一段又一段属于他的`人生……
是的,孩子,的确需要慢慢来,慢慢的长大,慢慢的成为那个我们所想的他,或者他希望的人生。看着他第一次慢慢的系鞋带,小小的手指慢慢的穿过那两根比他的小手粗不了多少的带子,看着他那个小小的慢慢的动作,还真担心他会做不好,但是心理的那种成就感,可能要远远的超于他本人……
孩子,需要我们用一种慢慢的心去陪伴,陪伴他的成长,陪伴他所有的慢慢来……当时间一点点慢下来,我们静静的和孩子一起,用慢慢的等待,等他长大的那刻……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7
“维克多是个早产儿,他说话晚,吐字也不清楚,六岁时就被诊断为认知能力低下……”
面对这样一个孩子,维克多的父母并没有放弃。相反,他们一直坚定地站在维克多身后。给他温暖给他鼓励。特别是维克多的父亲,他说的每一句话几乎都在表达对儿子的信心。
第一次,在维克多刚出生不久,父亲就说:“没关系,虽然维克多的'个子瘦小了一点,但他以后又不用像我一样干体力活儿。看他又细又长的手指,说不定将来他能成为钢琴家呢!”
第二次,爸爸带着维克多来到儿童咨询中心。咨询师要和爸爸单独沟通,小维克多就一个人在侯客室里玩起了魔方。因为爸爸说过“借用的物品在归还时要保持原来的样子才行”,他就转啊转,一定要把魔方复原。门开了,刚听完咨询师“宣判”的爸爸看到了大汗淋漓的维克多。咨询师并没有耐心等他把魔方复原,她只是把魔方从维克多手中抢走了。但爸爸却笑着对维克多说:“没关系,你什么都没做错。所以,什么也别担心。”
第三次,父亲从维克多的书包里翻出了被维克多的老师和同学嘲笑的“风”与“虫子”两幅画。爸爸在仔细审视了这两幅画后说:“维克多,你画得很好”,并把它们郑重其事地挂了起来。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8
龙应台一直是我喜欢的一位作家。“认识”她是从高中时候看南方周末开始的,在看了南方周末上关于她作为台北文化局长的访谈之后,开始找她的相关文章,慢慢形成的印象就是:她是一位挥斥方遒的女战士,和彼时气势高昂的余杰属于同一类作家。后来也看过她的一些亲情相关的文章,甚至是前段时间读完《目送》,仍然没有完全扭转她之前留下的印象——直到看完这本《孩子,你慢慢来》。
如果说之前看到的龙应台是遥远的、深沉的、忧愁的,那么透过这本书看到的龙应台则是亲近的、温和的、欢快的。之前的文字中总是凝结着万千思绪,让人读过之后默默不语,而《孩子,你慢慢来》则在字里行间填满了欢乐,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无比愉悦的体验——其中的一些小片段总让我忍不住马上与老婆分享:嘿,来看看这一段,肖开开会说话之后会不会也这样呀。
看过之后,和几位朋友聊起:《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只有当了父母的人,阅读起来才会获得最大的欢乐和启示。随着龙应台的`笔触,我们看到她的大儿子华安的成长点滴;看到在这个成长历程中作为母亲的龙应台是如何的一边小心翼翼又一边满心欢喜;看到她对小儿子华飞的出生如何期待但是又对华安是否会接受华飞如何忐忑……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惊喜片段,“他爬、他笑、他摇头、他站起来又一跤跌倒,他眨动着圆滚滚、亮清清的眼睛,我总是目不转睛的盯着他每一个举动。”每一段文字描述的,都是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在孩子成长历程中的“创世纪”。(“孩子将我带回人类的原始起点。在默默苍穹和茫茫大地之间,我正在亲身参与那石破天惊的"创世纪"。”-龙应台)
强烈推荐给所有接受了上天最好礼物——孩子——的父母们,在这样一本轻松简单文字阅读中去对应你所养育孩子中的各种欢笑或者小烦恼——当然,最后走向的,都会是快乐。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9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阳台上,望着这个眼睛漂亮的小孩专心地做着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这是龙应台的文章,表达了细细柔柔的母爱,我反复地读,感动不已。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由心而生,没有要求回报的爱。这世上还有谁,会傻傻地爱着你,不求回报?确实,只有父母。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武汉的暴走妈妈是现实的母爱。汶川地震中,一位母亲被发现时,身体已被压得变形,怀里的孩子却在熟睡;为了孩子有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三迁。如果在现代,因为地段问题,那要付多少房款啊!
母爱是伟大的,父爱是深沉的。在一个娱乐节目中,父亲被主持人问到,如果地震了怎么办。父亲答:“快跑……”现场一片唏嘘。父亲继续答道:“孩子,快跑,快跑,不要回头。”现场一片寂静,随后雷鸣般的掌声响起。在最危险的时候,父亲还是第一时间想到孩子,我们在父母的眼里永远长不大。所以有了父母亲的唠叨,不要嫌烦,那全是爱你。
记得有天早上,父亲瞒着母亲和我一起吃泡面,然后“毁尸灭迹”。看着母亲一脸疑惑的'样子,我们在旁哈哈大笑。这是父爱。而当我偷懒厌学时,他会挥起强有力的手打我,那种严肃的表情让我疑惑,这是爱我的父亲吗?多少年后我才明白,父母是永远爱我们的。在《我这样长大中》这篇文章里,龙应台仔细描写了孩子过马路的情形。它让我明白,哪怕是长大过程中一点点的经历,父母也会记得,因为那是父母对我们最珍贵的爱。
慢慢地,我们长大一点。慢慢地,我们想要出去外面闯闯,不想在父母的保护下。《放手》中写道:“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的放手或许是必要的。但这很难,很难。”父亲头上有了白发,母亲也有点斑白的鬓角,他们嘴里仍然是十几年如一日地对我们的担心和唠叨。
我们想要长大,也不得不长大。当我们背起行囊,请不要忘记,身后还有双亲为我们的担心。无论你走多远,在外面受伤了,父母永远会是你最强大的后盾。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10
佐佐木正美在《关注孩子的目光》中将“管教”一词的含义总结为“重复地教+不急躁的等待”。而维克多的父母等待的时间之长恐怕是大多数家长都不能相比的。
可惜的是,学校里的老师并不是每个人都给了维克多关心和鼓励,有的老师甚至让维克多的.内心受到了非常严重的伤害。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将同等的耐心给予每一个学生。成绩至上的原则面前,也许无数个像维克多这样的孩子就此被老师忽略了。这是学生的遗憾,也是老师的遗憾。
孩子在成长的路途中,也许偶尔会没有力气,也许偶尔会遇到阻碍。这个时候,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是否能多给孩子些鼓励,不急不躁地说一句“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11
1、现在这个男人当然完全地属于你,做妻子的你;但是他的过去却属于我,做母亲的我。
2、这个世界,凡有爱的事情都好办一点,怕的是恨,不是爱。
3、这家书店只卖两种书:社会主义思想和女性主义。我的手指在寻找答案,谁能告诉我做[母亲]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像一匹野狼,不能没有它空旷的野地和清冷的月光。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
4、华安爸爸说,很骄傲地,"别忘记,我是世界上第一个抱他的人。"能够这样见证宇宙的蕴吐,能够这样拥抱鲜活的'生命,是多厚的恩泽啊!却有男人推拒这样的特权。
5、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恶事,没有必要让两岁就开始直到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贵!
6、一路上,两个人都很忙碌。是这样的,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他。
7、他正在和一伙人谈他身为奶爸的经验:他如何被一个从早到晚只会啼哭的小东西完全地控制,他的生活如何如何的狼狈……大伙正要到颓废的酒吧去,他站起来,说:“对不起,我要回去喂奶了。”那晚,他走得洋洋得意。他用受虐的、抱怨的方式来表达心中洋溢的幸福。
8、在一个西方的家庭里就比较简单。孩子的母亲有最大的权利,任何人都得尊重“生母”的权利。我的婆婆很清楚地认知:宝宝首先是我的儿子,其次才是她的孙子。对孩子的教养,她可以从旁帮忙,或是提供过来人的经验,甚至于表示不同的意见,但她最后一句话永远是:“当然,决定还是在于你做妈妈的。”
9、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
回教徒和犹太人在彼此屠杀,衣索匹亚的老弱妇孺在一个接一个地饿死,纽约华尔街的证券市场挤满了表情紧张的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10、孩子是两个人的,生孩子也是两个人的事情。当医生和护士在为众多的病人跑进跑出的时候,只有丈夫能够握着你的手,陪你度过每一场阵痛的凌虐。夫妻的同舟共济,没有更好的时候。两个人先共度苦痛,苦痛之后再共享欣喜。
11、不要忘记这些过去的记忆,因为这些记忆,会跟着我们的人生,一生一世,只不过,它们不再像我们儿时那么的明显。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12
龙应台的书一直是我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没有……可能是因为她的笔法,也可能是她的书真的很吸引人,或者很难说……
孩子,你慢慢来,是朋友推荐的,在此之前,我好想压根就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一样,周四在当当下订单,周五收到书,或许是因为“乐学会”,所以我花了3小时不到,就把这本书看完,当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就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散文或记事文?
可是,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书中那一幕幕的场景即刻呈现在我眼前,八个月大的华安,和父母一起旅游,爸爸第一次教华安用英语说bird,华安第一次认识各种各样的车车,华安第一次认识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作者用一种仿佛似跟你说话的语气,和一个个小故事,描述了一个叫华安的中外混血儿的成长记。
书,其实很薄,内容很简单,可是,当看到如此简单的文字,在我面前流淌时,我却感觉到了满满的爱,一种无处不在的淡,却又异常香厚的母爱。时间没有让这爱停留,反而使她越来越浓厚。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13
好温暖啊。每一个字都会有画面浮现,每个画面又都显得如此温柔。一直觉得小孩子的教育真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但作者在好多事情的处理上都温柔又细腻,例如飞飞刚出生时怎么让安安觉得宠爱没有被分走,例如弗瑞第在超市偷东西时让安安知道什么是“共犯”。把孩子教育成“像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原野上有一群乳牛,成天悠闲自在地吃草,好像整片天空、整片草原都属于它们,一直到有一天,一只小牛想闯得更远,碰到了一条细得几乎看不见的线——那是界线,线上充了电,小牛触了电,吓了一跳,停下脚来——原来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
安安十九岁时说:
就在我写的此刻,更多的回忆一点一滴地渗进我的思维。以我和弟弟、和母亲的关系来说,我一点儿也不觉得这两个人是我的“家人”,反而比较觉得他们是我的挚友。
这可能是所有人都羡慕的关系吧。整本书都透露着作者对孩子的爱,以及这个家庭浓浓的幸福感。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14
爱马两三岁时我写过一篇关于睡眠的博客,结尾我说,这篇文章只是写下来,但是对于很多方法我也很迷茫,现在觉得对的未必以后也觉得对,因为育儿方法的对错是需要时间来证明的,有的可能十几年后才能见分晓。
如今随着(爱马的)妹妹的成长,我越来越后悔在爱马一岁时进行的哭声免疫训练,虽然两天就成功让她学会睡整觉,可她一岁半时又开始反复,睡着后总会醒一次,哭着拍手求抱抱,发现没人理之后只好再哭着睡着,而我就固执地在黑暗中盼她快点睡着,麻痹自己去漠视她的无助,甚至以为她长大了就不会记得这些哭泣的夜晚。这种煎熬于我于她于全家人都是巨大的折磨,最后听我妈妈的劝,让爱马的床紧挨着我的大床,她半夜醒来就伸手拍拍她,从此我们和她都睡得无比踏实。
回想20xx年时中外流行的育儿理念是多么扭曲的:从出生起就不让多抱孩子也不让摇晃,怕孩子从此依赖大人的怀抱,否则不肯入睡。喂奶要三个小时喂一次,导致大部分母乳喂养的妈妈看见宝宝刚喂了一个小时就饿了,便以为是自己的奶水不够而开始加奶粉。殊不知母乳极易消化,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一个多小时喂一次很正常。还有月子里训练定时把尿,偶尔把到了就以为孩子学会了,其实孩子两岁左右括约肌才发育好,才懂得控制大小便,过早的把尿训练既对婴儿的脊椎不好,又容易造成孩子尿频……各种规矩无疑是在制造军事化管理的标准宝宝!
更可怕的是一本英国著名皇室育儿师的书,当时极为流行,书里严格规定了出生后孩子各阶段的吃奶、睡觉、作息时间,并要求哪怕早上六点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果断拉开窗帘把孩子弄醒,晚上入睡前要求妈妈面无表情,不许说话,不许跟孩子有任何眼神接触,以防孩子兴奋。作者言之凿凿地说,任何孩子只要严格按照她的方法训练,基本上都可以在满月时就睡整觉!多么可笑的目标啊!只要是一个人,总有一天会睡整觉的,自己亲生的宝贝,在他最弱小、最需要你的时候拥抱他、安抚他,即使夜不成寐,相比他漫长的一生不值得吗?
现在的(爱马的)妹妹,未经任何训练,哭就抱,饿就喂,满一岁就已自然睡整觉了,也不吃夜奶。想来六年前的那些夜晚,我到底在急什么呀?
写给正在纠结或未来会为各种养育问题着急,或者总在跟别人的孩子比的妈妈,放松自己,也放过孩子,在心里对自己说:“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15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花了两个下午的时间,抽空把《孩子你慢慢来》看完了。龙应台是我很喜欢的作家,她的文字看了很多。犀利的、朴实的、豪情的、温情的……各种各样的情感表述,我都很喜欢。
这本书的篇幅不长,一个个小短篇,其实记录的无非是母亲和儿子的一些生活片段,可就是这样真实的文字,把那份浓浓的母爱一点点渗透给了读者。
或许是做了妈妈的缘故,对于描写亲子关系的文章特别的喜欢。总能在这些文字里找到共鸣,找到感动,也学到与孩子的相处之道。看这本书的过程里,心里都怀着一份感动,能感受到龙应台对两个儿子的涓涓母爱;对上天把两个可爱的天使送到她身边的感恩之心;同时看到她和华安、华飞的交流又会让你忍俊不禁。
欣赏她处理两个孩子之间关系的智慧,喜欢看她与华安、华飞的互动,佩服她能那么坦然的和孩子交流生理方面的话题,赞许她面对犯错孩子所采取的'态度和方式……最重要的是那份感动,那是做了母亲以后自然流露出的对孩子无私的爱与付出,是每一个身为母亲的女人都会有的情感,不需要谁教你,那是天性,上天赐予每一个母亲的母性。
合上书,心里满满的感恩之心,浓的化不开。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智慧的母亲,我珍惜和儿子相处的每一段时光,我愿意陪伴儿子慢慢成长,同时也希望把这本书分享给每一位准备做妈妈,和已经做妈妈的朋友们。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书笔记09-13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11-12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15篇)01-13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15篇06-17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15篇12-02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汇编15篇)02-20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合集15篇)02-13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范文03-30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