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读物读后感

时间:2022-04-07 14:55:3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科普读物读后感10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普读物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普读物读后感10篇

科普读物读后感1

  寒假里我和妈妈一齐读了《神奇校车——奇妙的蜂巢》这本书。

  在这本书里写了弗瑞丝教师带领着同学们坐上了一辆神奇的校车。在这一次旅行中,汽车变成了一辆蜂巢形状的大巴士,教师和同学们都变成了小蜜蜂。从开始理解工蜂的检查开始,大家的心理都很紧张,到在蜂巢里高高兴兴的参观。

  他们看到了蜜蜂的辛勤劳动,蜜蜂用跳舞的方式告诉大家食物的方向,蜜蜂的家是分工合作的大家庭,蜂王只产卵,工蜂站岗放哨,打扫卫生,盖巢,采花粉,酿蜂蜜,喂蜂崽。他们真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啊!

  蜜蜂十分勤劳,大家要多学习小蜜蜂的勤劳,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学习蜜蜂的团结合作是最重要的,同学们在一齐玩的时候也要搞好团结,不要打架吵架。寒假里我们楼上的同学们在楼下玩,就十分团结。我们在楼下一齐做游戏,大家都十分开心。

科普读物读后感2

  以前我妈妈给我买了四本十万为什么,这本书里有很多知识,很多难以解答的问题。读后感300字ZPZLS.

  比如: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是怎么发现的?178年3月13日,英国天文家威廉·赫歇尔和他的妹妹卡罗琳,用自己制作的天文望远镜发现一颗星天体。这个天体被证实是一颗在土星轨道外的大行星,它就是天王星。

  不久,天文学家们就发现,天王星并不是严格遵守通过万有引力定律算出的.轨道运行的。他们推测在天王星的轨道外还有一颗行星在影响天王星。英国人亚当斯和法国人勒维耶分别在1845年和1846年算出了这颗行星的轨道,它就是海王星。

  但是天文学家很快发现,海王星的轨道也跟计算的结果不符。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通过分析星空照片终于找到了第九颗行星,他就是冥王星。

  书里的内容真多啊!

科普读物读后感3

  星期六做完了作业,我便拿起《小哥白尼》看了起来。看到第12页时,像受到了强磁场的吸引,我的目光转向了几个问题。有一个题目是这样的.:为什么连发狙击枪比单发狙击枪威力小?我曾经研究过军事很长时间,解答过许多难题,但如此微不足道的一个小问题却让我大伤脑筋。经过反复思考,我想起了以前在另一本书上看到的知识:连发枪和单发枪对枪械的内部结构要求不同,这会对枪身带来一系列变化。比如注重命中率了,就得要求小后坐力;而注重威力,对命中率就会有影响。总之都是相互制约的,没有一把枪能做到完美,只能尽量去协调整体性能。这一题我答对了。下一题简单多了,问“为什么潜水员下水时要带潜水镜?”我亲自体验过,戴潜水镜下水,眼睛可以自由活动,而且不会进水;不戴潜水镜下水,眼睛总是进水,所以不好睁开。这一题我又答对了。

  我体会到,只要多看书,并积极思考分析,就能获得知识,取得成功。

科普读物读后感4

  今天我看了一本名叫《十万个为什么》的书,它主要告诉我们一些关于神奇的地球、各式的武器和变幻的'天像等的知识。如地球,它主要讲的是地球的形成及历史,武器主要讲了坦克、飞机和军舰,变幻的天像主要讲了天空、太阳和闪电。

  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我知道,闪电分成线形、带形、火箭形和球形;我知道,织女星的学名叫天琴座,牛郎星的学名叫天鹰座;我还知道,台风带来的灾难是非常可怕的。

  看完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尽的,所以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我一定要上课认真听讲,努力学习,课后好好复习,遇到困难时更要迎难而上,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世界上的知识有很多很多,我要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各种知识,做一个知识丰富的人。

科普读物读后感5

  今年暑假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科普读物》给我,我对它爱不释手,他使我深有感触。

  《科普读物》的资料数不胜数。大到天文地理,小到生活琐事,每篇文章都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小道理,比如:地球的.周长为39690千米、天空中用肉眼能看见的星星一共有6947颗,天空中用现代天文望远镜能看见的星星一共有几十亿颗?为什么在月球上听不到见声音?……这便成为我记忆中的一部分。

  我对这本书还感兴趣的军事武器,科技器械以及天体宇宙进行了问与答,对自动取款机的工作、电话传声以及空调为什么能制冷制暖等与现代生活相关的事务进行了解释,对加强我们儿童对现代生活的了解很有作用。读了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许多科学知识,深深地体会到好奇心是人类发展的内动力。

  《科普读物》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真是我的良师益友!

科普读物读后感6

  读《从小爱科学有趣的物理~我最闪亮电的旅程》有感

  这本书经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作者为韩国的姜善南大作家,经我国徐成权翻译。这本书以记事的形式告诉了我们许多科学的道理。

  它通过小女孩志英和管理员叔叔的对话让我收获了许多科学道理。我知道了包住电线的`是橡胶,里面有导电的铜金属线。铜线有许多铜原子构成,铜原子里面有许多带电的小颗粒——电子和原子核。原子核里带有正电,电子里带有负电。带负电的电子朝一个方向流动时就会形成电流。干电池凸出来的一段是阳极,平的一段是负极。灯泡里,那条弯弯曲曲的细丝是钨丝。当电流通过钨丝时,钨丝会产生很大的阻碍电流的作用。当电流与钨丝之间相互作用的时候,钨丝就会发光,发热。电池串联时,电量增大。而当电池并联时,电压不变。

  我推荐你去看看从小爱科学系列丛书,它会带你进入一个奇妙的科学世界,让你在阅读,娱乐的同时学到科学知识。

科普读物读后感7

  我现在正在看一本科普书《我最喜欢的百科秘密—科学卷》。这本书对我感兴趣的军事武器,科技器械以及天体宇宙进行了问与答的剖析,对自动取款机的工作、电话传声以及空调为什么能制冷制暖等与现代生活相关的事务进行了解释,对加强我们儿童对现代生活的了解很有作用。

  读了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许多科学知识,深深地体会到好奇心是人类发展的内动力。如果没有牛顿对苹果落地这样的'自然现象的好奇,就不会有万有定律的发现;如果没有瓦特对开水顶开水壶盖子这样的生活现象保持好奇,也不会有蒸汽机的发明。同样,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进步,正是在于人类对自然、对宇宙、对生存环境的永无止境的好奇心。

  好奇是人类特别是儿童的天性,童心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对未来无限的探索潜力,无限发展的可能。我要多读科普书,多增长科学知识,用科学解释身边的现象,并对不了解的事物保持好奇之心,长大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科普读物读后感8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是中国学生的第一套科普读物,它的名字是《中国学生百科全书》之地球奥秘,彩图版。

  我最喜欢月球小常识里的`6:月球自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和绕地球一圈所需要的时间相等,都是27、3天。于是这种同步运动让月球总是永不变的“半边脸”向着地球,而背面的另一半永远都看不到。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月亮,仿佛它的表面总是一成不变的样子。

  最后,我希望大家多多看一些科普读物,会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科普读物读后感9

  《十万个为什么》是一种科普知识系列丛书,其内容数不胜数。每一篇文章都告诉我们一个科学道理。它不仅能帮我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能方便我们的生活,是我的好帮手。

  以前,我根本不知道九大行星和银河。《十万个为什么》向我们介绍了天体的形成过程。我知道了金星、水星、土星、木星、火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是太阳系里面的九大行星。而银河则是许多像太阳系一样的星云构成的。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只是宇宙当中的'一颗“小星星”。

  《十万个为什么》当中经常给我们介绍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比如说一年中的“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海底下是什么颜色?海水为什么发蓝?等等。从中我发现了许多科学的道理,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些谜团。

  在大自然的平原上,有多少条通往自然知识高峰的小路,我将沿着这条小路,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

科普读物读后感10

  我看了《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之科学探险》这本书,我知道了生命的起源。

  这是美国科学家斯坦利·米勒先生发现的。他是在自己特殊的温室里发现了生命的几种氨基酸成份。于是,斯坦利·米勒先生推测在46亿年前宇宙是一片混浊的,是大爆炸后再形成了宇宙,再后来地球才形成了。地球的早期经历了前寒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碳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第四……有一种科学观点认为地球大约在5亿年前,大海中就有了氮气、二氧化碳、甲烷、氨和有机分子,这些物质聚积变成了生物。科学家在淡水中找到了藻蓝菌这种生物,据化石推断藻蓝菌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态。

  看了这些资料,我明白了地球上还有许多的未解之谜,都是因为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善于探索出来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认真学习,对做每一件是都要认真对待,这样长大了才可以去探索地球上的奥秘。

【科普读物读后感】相关文章:

《科普读物》读后感03-01

科普读物读后感03-18

科普读物读后感(精选15篇)04-14

科普读物读后感11篇03-22

科普读物读后感(15篇)04-08

科普读物读后感10篇04-11

科普读物读后感(10篇)04-11

《科普读物》读后感15篇04-09

科普读物读后感15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