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课后反思

时间:2022-04-27 23:06:42 语文 我要投稿

《找规律》课后反思通用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找规律》课后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找规律》课后反思通用5篇

《找规律》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设计意图】

  《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的内容,它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本课集中安排学生探索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根据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情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的提供途径应该是多样的,可以是教师提供,也可以是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应该是丰富的,便于学生进行探索与研究。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在上课一开始设计了猜小球的游戏,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又设计了“小猴庆国庆”的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不同物体摆放规律的观察上;最后一道思考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

  2、经历过程,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学生探索规律能力的提高不是简单体现在又知道了什么规律,而是体现在面对新的现象或者问题时,能主动应用相关的策略,有效地发现给定现象中隐藏的规律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教学探索黑白球规律时,注意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给学生自主探索规律以及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同时给予提示和指导,鼓励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分享思维成果,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1.出示纸盒(里面装有小球,按一白一黑的规律排列)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纸盒,在这个纸盒中放有很多小球,请大家猜一猜,这些小球会是什么颜色?(生依次一个一个猜)

  (拉出第五个球)师:你是怎么想的?

  2.小结:对了,这说明纸盒中球的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只要按照这种排列的规律,我们就能马上说出下一个球的颜色。

  3.出示例1的场景图。

  师:国庆节到了,小猴忙着庆祝呢!瞧,它把森林打扮的多漂亮啊!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物体排列有规律吗?有怎样的规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找规律”。(出示课题)找到规律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全班交流:你找到了图上有哪些物体?它们有什么规律?

  二、自主探索,体会多样的解决策略。

  1.师:刚才,我们从纸盒中抽出了五个球,想一想,它们是每几个为一组?如果照这样拉下去,第15个球会是什么颜色?你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动手试试看。

  2.全班交流:

  (1)画图的方法

  ○●○●○●○●○●○●○●○

  (2)列举的方法

  从左起第1、3、5……个是白球,第2、4、6……个是黑球。

  (3)列算式的方法

  15÷2=7(组)……1(个)

  师: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余下这个球是白色的?

  师:我们根据算式中的余数判断出第15个球的颜色。

  3.比较:以上三种方法,你认为最简单?

  4.师:看,小猴怎么停下来了?原来它碰上了难题,想请同学们帮忙,你们愿意吗?我们一起来看。(出示“试一试”第一题)

  师:谁能照样子在这幅图中提个问题,考考大家?

  (当生解决小旗时,师:如果余数是3,是什么颜色?如果最后一面旗是红色,余数会是几?黄色呢?)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师:开学了,学校开展了各项兴趣活动。

  (1)围棋组的'同学在摆弄旗子呢!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1枚摆的是白子还是黑子?

  (2)手工组的同学在穿珠子呢!仔细观察,小女孩小红穿的第18颗是什么颜色?第24颗呢?

  小明也在穿珠子,看!(小明正在按绿、黄、蓝、红、紫的顺序穿珠子。第18颗是什么颜色?第24颗呢?)

  比较:为什么都是18颗,小红穿的和小明穿的颜色不一样?

  (3)瞧,美术组的同学正在设计图形呢!我们看一看,他们每组的第32个是什么图形?

  (4)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规律现象(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春夏秋冬……)下面,一起来看生活中的规律。(思考题:今天是星期三,再过20天是星期几?)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怎样?

  【反思】

  1.本课教学过程清晰、流畅,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学生反馈效果较好。

  2.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设计的“纸盒藏球”游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感知这些球是有序排列的。

  3.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规律以及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充足时间和空间并不断优化策略,使学生掌握知识。

  4.通过有趣的习题和拓展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周期性排列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5.在解决思考题时,学生碰到了困难,这里没有充分引导学生认识规律,从而匆匆收场,略显仓促。

《找规律》课后反思2

  推荐昨天上了四年级下册《找规律》的第一课时,课后反思如下:

  刚出示“木偶与帽子的搭配”情景图时,大部分的学生张口就能回答正确的答案。我想,可能是孩子们对于搭配的图式在脑海里有了比较成熟的思考。于是我让学生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木偶和帽子,在图形上直接连线。展示学生作业后问“你是怎样连线?”“怎样选配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引导学生说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思想“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选配”。考虑“木偶的个数和帽子的顶数,与有多少选配方法有什么关系?”理解“3×2”是什么意思?3和2各表示什么?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计算两种不同事物的选配方法应该用乘法计算”。

  看到学生洋洋得意的样子,我趁机增加难度“给木偶配上4双鞋子,有多少选配方法?”班上一下安静下来,学生很聪明拿起笔继续连线,个别能力较强的孩子,就直接用乘法计算。我就借机拓展“多种事物间的简单搭配该怎样考虑”?在学生的思路优化与多样化的过程中,我抛弃了原先的预设,源于对于学生的.现有思维水平估计过高(因为例题与拓展题孩子们没费什么事就解决了,我就没有过多考虑小部分学生),所以急于导直接给出了算式计算的方法,对于画图连线的方法有了弱化。其实两种方法之间必然有个内在的逻辑联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教学的不足之处。

  想想做做的第2题完成不是很好,原因是孩子没有把裤子和裙子并成下装。说明解决选配问题不仅要按一定顺序,还要理解题意。在实际的解决问题中,本题其实并不十分复杂,只要能够准确地列出所需的条件学生自己是能够解决的,认真审题也是关键。

  比较而言本节课内容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课后仍需要多做相关习题用来巩固。

  这节课里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也是想借助于这些问题来进行一个深入的探讨。也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找规律》课后反思3

  1.寓数学学习活动于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

  在课中充分发挥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学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开放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学习“自己的数学”。

  探索事物中的隐含的数量规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的,利用数学标出方块不断增多的数量变化,帮助学生找出方片递增变化中的规律,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找规律方法。

  《标准》指出:动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是有效的课堂学习方法。所以,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找规律,不如让学生动于摆一摆体会得深刻,前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想,而后者却主动的探索!

  所以在呈现例题时,让整个找规律的过程开放而富有挑战性,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兴趣都在悄然地成长。

  3.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体验。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并放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教学中对学生出现和各种合理化推测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充分相信自己,树立信心,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意义,愉快而有价值。

《找规律》课后反思4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一、表现在材料提供上。“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载体。在本课中让每个学生都准备好了若干水果图片,白纸,等。学生通过画一画,贴一贴,摆一摆等过程,切实让每一个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教学反思《“找规律”教学反思》。体现了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本课中,既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考虑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本节课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每当出现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我及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质疑、争论,直到意见统一。并及时组织学生相互欣赏,评价。最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事务,体验到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下课。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努力体现新理念,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注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面向全体,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找规律》课后反思5

  小学五年级《找规律》一课是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初步认识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四年级的找规律着重是学生初步感知规律,并能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来找一定的规律。而本课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并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能结合数学学习必需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思想来组织教学,这具体表现在:

  一、导入新颖、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一开始,我就以学生熟识的拍手打节奏和观察两组排列不同的图形(A组图形排列看起来比较凌乱;B组看起来比较有规律)引入,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 然后告诉学生生活中也有很多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找规律,这样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探索新知的欲望强烈,课堂气氛活跃,为新授部分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把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具体、生动。

  所以本课一开始,我就以接下来的元旦节日的情境作为导入,出示了盆花、彩旗、彩灯等物体,使学生倍感亲切,学习数学的兴趣马上就高涨起来。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等能力,体会多样化策略。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要运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为此,在教学找规律的开始时,在学生感知规律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然后在解决彩灯问题时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在学生方法优化的基础上,对彩旗的问题就直接要求学生通过计算的方法去解决,最后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回顾,总结出周期问题的特点及解题的一般方法。三个问题的处理从具体到抽象、从多种方法共存到方法优化,借助层层递进的要求,帮助学生一步步理解、接纳并掌握除法计算的解题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还让学生摆一摆围棋,自己去摆出不同的规律,并能求出第N颗围棋是什么颜色的;还让学生理解第N颗围棋子颜色相同但摆放规律不同的道理。通过这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练习,学生对于规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教学效果也更加明显。

  四、注重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给足时间让学生大胆表达。

  表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会表达的都应让学生自己表达,如果学生单独表达有困难时,可以在教师启发、点拨下试着表达,或者设计一些提问,降低难度后再请学生表达。整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学生能说、会说的地方让学生充分表达,新授部分教师也只起到点拨作用,基本上都是由学生分析、学生表达、学生归纳的,整堂课学生发言积极,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扎实。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时间较紧,最后一道有关12生肖的题没有时间去探索;教师的语言方面还要求再精辟、再简练;对学生的归纳、总结、点拨等方面还要求精练;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的一些问题还可以再改进等等。

【《找规律》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找规律》课后反思10-07

《找规律》课后反思集锦10-20

《找规律》课后反思(5篇)04-26

《找规律》课后反思5篇03-31

《找规律》课后反思(集锦5篇)10-08

《找规律》课后反思(汇编5篇)10-09

《找春天》课后反思10-05

《找骆驼》课后反思09-30

《找春天》课后反思范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