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教学反思(精选11篇)
在办理事务和工作生活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洋生物》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洋生物》教学反思 1
本节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和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在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了四分之三左右。在神秘和广袤的海洋里,生长着种类的繁多的海洋生物,形态各异,而学生看见大海的`机会较少,看海底世界的机会就更少,因此本课通过创设海底世界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控制学习活动。作画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海洋世界;接着,与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力求做到以人为本,使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究,了解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和生活习性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让学生更多更好地、更有兴致地了解海洋。
由此可见,这节课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而且也改变了教师“教”的行为,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海洋生物》教学反思 2
《海洋生物》这一课的总体学习目标是感受海洋的美,并能来表现这种美给他们产生的独特感受。但是学生真实的生活状态离海洋有一段距离,很难达到教学目标。于是我借助网络的优势,采用了DREAMWEAVER的网页制作软件给学生建构一个《海洋生物》网络的平台,解决实际困难。整个网页分为学习目标、海底探游、制作方法、海底俱乐部和论坛(鱼儿对话)5个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并且更加热爱大自然,培养它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
虽然海洋离孩子的生活范围比较遥远,但是海洋也一直被孩子们所关注,奇异瑰丽的海底景色,生动活泼的海底生物这些海洋的一切仿佛有着无穷的魔力吸引着孩子们。课前,他们就自发组织“预习”起了这堂美术课:有的跑图书馆阅读有关海洋的书籍,有的动员家长找来家中收藏的海边带回的海洋标本,还有的自己上网找寻相关资料,还信誓旦旦地说也想建一座网上的海洋博物馆呢。
传统课堂教学曾过分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是被窒息的人。现在的课堂正因为教学思想及教育方式的改变而逐渐灵动起来,更多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和需求。
探游——声光结合、探游海底
打开网页既可听到一段海底的声音,同时配有漂亮的海底动画。这一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同学们探游海洋的兴趣。瞧!他们听的多专注、看的多入神啊,仿佛水中的鱼儿正畅游在他们周围呢。此时学生从听觉方面对海洋有自己的理解,产生初步的了解。趁热打铁,同学们在老师的学习建议下迫不及待地操作起鼠标,分别浏览海洋生物的网站和互联网(第一次是学生浏览海洋生物的网页,第二次是浏览互联网,找寻更多有特点或感兴趣的海洋生物)。教室中不时传来惊叹声和啧啧称奇声,看来神秘的海底世界此时已经真正把孩子们吸引住了。还有的同学已经把自己找到的有意思的图片和小动画及时传送到网络平台上让更多的'同学可以欣赏。看来一个个都想小试牛刀了,更有甚者已经在论坛短消息中请求老师让同学们赶紧“动”起来。
多媒体进入课堂,一改过去“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觉,学生兴趣增浓了,学习投入了。多媒体运用还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兴趣,学生也就不会积极提出问题,积极回答问题,懒于思考;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就会学而不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海洋生物”有新的认识,发挥想象,既形象有不枯燥,并能深刻地记住与了解这些内容,为能表现各种不同的海洋生物埋下伏笔。
合做——小组合作、协同表现
此时,协作小组同学间就开始了合作,共同来表现大家赶兴趣的海底话题。这次的小组合作我一改平时前后四人小组合作的模式,组织的时候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要求自由组合。我在搭配上尽量避免性格、思维方面悬殊太大的现象。这样在合作的时候,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以好带差,让学生去影响学生。孩子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的方式是相通的,他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要比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容易实现的多。有5人一组的在做布贴画,有2人一组的一起在电脑前建立他们自己的网络海洋王国,有3人一组的在准备泥塑,还有的同学一个人静静地在捣鼓什么呢?连锤子电池都准备上了?原来是一个男同学根据自己的特点把电动车改装成电动鱼。我此时也就成了课堂上的“自由人”,穿插在各个小组中参与他们的合作。
小组学习注意到小组成员间的对等性,有共同的活动和相互交往的技能和意识。所以,总之,只要搭配的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有了这样的合作平台,就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小组活动才能生动有效地开展下去。
《海洋生物》教学反思 3
“网络”是当今时代的代名词,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飞入寻常百姓家”,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看到了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看到了它对语文教学产生的深刻的影响,然而,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怎样才能有机地整合呢?在此之前,我一直都是“雾里看花”,而这一次执教了《海底世界》后,我顿时“豁然开朗”了一些。
一、“整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见,创设良好的情景是学习语文的必要条件。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的阅读课文,它以生动的笔法,从光和声两方面描述了海底的景象,从动物、植物、矿物三方面介绍海底的物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篇课文具有一般阅读课文的共性,也有其个性。海底,对于学生来说,是个神秘的领域,海底里的生物、矿物,学生更是闻所未闻。课文中所描写的漆黑的深海星光闪烁,动物们在窃窃私语,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等,学生都不清楚。因此,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就很大。如果按照传统教学,难免枯燥、抽象,学生肯定不感兴趣。而运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从互联网上找到、截取并制成了具有生动、直观的视频录象,播放海底里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瑰丽无比的珊瑚和那些见也没见过甚至是听也没听说过的形态各异的鱼儿,学生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利用视频的播放创设情境,再通过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容易被调动起来。(教学时我忽视了这一点,课始利用静态的海面创设情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结束时播放视频,学生的兴趣才被激发。)
二、“整合”能有效突破知识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海底世界》一文的`重难点是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三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阶段,对这些概括性强的知识并不能深刻地理解。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就以突破这些教学难点为内容,把学生带入神秘的海底,亲耳听听奇妙的声音,亲眼看看丰富的物产,从而有效地突破难点。
1、化虚为实,启发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
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学生对海面上“波涛汹涌”,海底却依然“宁静”不太理解,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不仅理解了“波涛汹涌”一词,而且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黑暗的海底却有亮光这一奇异的景象,而后,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以加深理解。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通过课件中动物声音的播放,把课文中一行行独立的词句形象地连贯起来,生动再现,再通过朗读去体会“窃窃私语”一词,边读边体会语言的生动。
2、化静为动,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悟。
学生对第四自然段中举例描写的几种动物: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的样子、特点和活动方式都不是很熟悉,于是,我借助课件演示了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使它们栩栩如生,趣味盎然。这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当然,这一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学调控能力欠缺,评价方式单一,缺乏语言文字的训练等,我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努力,在课程整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海洋生物》教学反思 4
这一章节内容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前面所学内容的落脚点具体化,是后面所学内容的基础。授课时,一是尽量要利用学生们已经获知的知识,争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二就是要有意强化前后知识的串联。如加加林、麦哲伦等的故事,引出地球表面的构成及特点。明确海陆七三开时,可以联系地球表面积,大体上算出地球陆地面积、海洋面积的多少。这时候,要有意识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从图中得到结论。在展开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时,要联系前面所学的经纬线知识,明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经度多少,各大洲、大洋所处半球位置及温度带位置。大洲大洋之间的相互位置也非常重要,如果学生们熟练掌握的话,那么以后学习气候类型的分布就显得比较轻松。
我市东升也近海,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有些例子就显得可感亲切。如离我市不远处澳门陆地面积在扩大,学生们感受沧海桑田就更加容易。这节课可以使学生们学得很有趣味,除内容吸引力外,老师应增加一些有趣的地理故事。如东西半球的摆放,按我们中国习惯看世界地图是很难象魏格纳那样发现大陆漂移学说的。大陆漂移说,运用上南极地下发现煤矿,这样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就更加容易。至于板块学说,采用一些现代高科技数据,增强同学们对地质变化的认识了解,加上一些见闻,如日本、中国多地震,讲解下来,学生们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些。
《海洋生物》教学反思 5
核心提示:本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我在教学中,以“亚洲”为例,引导学生说出了亚洲的东、西、南、北各是什么,注重了学法指导,然后让孩子们合作说出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最后,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自制...
本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我在教学中,以“亚洲”为例,引导学生说出了亚洲的东、西、南、北各是什么,注重了学法指导,然后让孩子们合作说出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最后,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自制世界地图,这节课的难点就在快乐中迎刃而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益。
在课前我搜集了许多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上借助课件更好地了解大洲和大洋的知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不仅如此,我还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了一些有关大洲和大洋的资料,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我向学生们推荐了“世界地理频道”网站,给他们提供更好更多的资料空间。
本节课难度不大,但读图较多,内容丰富,教学容量大,时间略紧,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我相信,这一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是孩子们的探索之路才刚刚开始。
《海洋生物》教学反思 6
本篇课文蕴含很多海洋科普知识,学生对“能源危机、海洋考察、海底探测、利用潮汐和海水温差发电、海洋污染”等知之甚少,教师对这方面的知识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个人以为,解决这些问题并非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但如果学生对海洋知识产生了兴趣,有探究的欲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上网等搜集相关资料解决一些问题也未尝不可。这个过程应该也是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
课堂充满活力,就要让学生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是思维积极的一种重要标志,当然也是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看,更重要地要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去思考、去挖掘、去探究。比如对“望洋兴叹”中引号的作用,通过讨论、上网查询等途径,教师也没有定论。课堂上让学生讨论,也是众说纷纭。
三种意见似乎都有道理:
1.引用成语。(“望洋兴叹”是古代的成语故事。)
2.表示特殊含义。(“望洋兴叹”本义是仰望海神而兴叹。课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3.表示强调。有学生指出:“望洋兴叹”与上文的“喜怒无常”是相照应的,加引号强调人类面对“波涛汹涌、无边无际、喜怒无常”的大海显得束手无策,感叹自己的渺小。结果大多数同学比较倾向第三种。问题的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积极的参与、主动的思考、热烈的讨论——养成勤于思考、钻研、探究的习惯。还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课文是介绍“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为什么还要介绍它发脾气,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内容呢?这个问题看起来比较幼稚,也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但是不能说这不是学生的思维成果。
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讨论,最终的结论是:
1.海洋既给人类提供便利,也给人类带来灾难,说明它与人类关系密切。
2.人类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目的是为了尽量避免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让它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3.海洋的喜怒无常,也说明人类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很多的“风浪”与挑战。下课的音乐响了,还有一位学生补充:海洋发脾气,给人类带来灾难,这是对人类污染海洋、破坏海洋资源的一种“警告”。这样的思维方式显然带有童话的色彩,但是你能说她不会思考吗?
《海洋生物》教学反思 7
这是一篇以说明为表达方式的说明文,也可以成为常识性课文。这类课文承担着双重任务:一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二是使学生形成和提高理解说明文的能力,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和说明事物的方法。因为本篇课文的词语相当丰富,而且再生性很强,所以教学这篇课文,不仅要使学生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海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热爱科学的情感,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感悟、积累课文丰富的词语。所以我这样安排教学的:
第一步,引导感悟海洋。教学时,我是抓住这样两个关键语句来引导学生感悟海洋的。第一:“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通过这句话,学生可以带着这样的几个问题:“人们为什么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从那些话可以读出来?哪些词句突出了人们对海洋的热爱、敬畏之情?”去朗读感悟课文1-3自然段。第二:“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迎来了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通过这句话,我们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是什么力量可以使人类跨入21世纪不再“望洋兴叹”。人类从哪些方面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感悟课文4-8自然段,就可以多角度体会到海洋的确实21世纪人类的希望,体会到科学的神奇力量。
第二步,引导学生知道要善待海洋。课文的第9自然段中强调了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我是这样来激励学生热爱海洋、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其一,引导学生抓住“不过”、“首先”、“必须”、“只有……才……”等词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其二,从反面理解内容,做了一个这样的说话练习“如果人类不保护海洋,不珍惜海洋资源将会()。”其三、我有搜集了一些资料做了适当补充,并布置学生课后继续搜集。其四、鼓励学生爱护环境从身边做起。
当然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注意积累四字词语,课后还让孩子做了一个用用书中的词语练习写一段话的练习。
《海洋生物》教学反思 8
海洋的宝藏这么多,但是如果无休止的开采、收捕、打捞的话,那么宝藏总有一天是会越来越少了的,于是孩子们展开了发明的翅膀,我把发明新能源的任务交给了爱动脑筋的孩子们,希望这些小发明家能早日长大,发明出更多有用的东西,为人类服务,孩子们你们才是老师最珍贵的宝藏呢!
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是如此广阔,占了地球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在地球仪上蓝色的地方都是海洋。海洋里还藏着许多对人们的生活有用的宝贝,并且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今天我们揭开海洋神秘的面纱,到海洋世界探寻有用的海洋宝藏,了解海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当挂图徐徐打开的时候,孩子们首先对海洋世界里美丽的风景和可爱的`海洋生物吸引了,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看法,海洋世界里美丽的风景就是有用的海洋宝藏。在我的肯定下,孩子们的话题开始扩展了,可爱的海鱼既好看又好吃,妖娆的海草又漂亮又美味,甚至那些死亡的贝壳、珊瑚都是制作工艺品的宝贵材料,这些也是海洋的宝藏。顺着挂图上排列的顺序,孩子们又看到了白白的盐,黑黑的石油、蓝蓝的海水……这些看看简单,却给我们生活带来丰富财富的东西也是宝藏。原来,在海洋里的一切都是宝藏,它们都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海洋生物》教学反思 9
本篇课文是介绍海洋的说明文,告诉人们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课文的条理清晰,纲目分明,因此在教学中我的主要思路便是用好教材的语言文字,适时适度地补充相关资料。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我校“主体、多元、生态、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鉴于xx的文本特点,在教学中,我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预习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在小组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展示环节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注意紧扣题目,先谈人类与海洋的关系,紧扣“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感受海洋带给人类的'喜与忧。然后再从题目中的“21世纪的希望”谈起,让学生朗读课文,提炼出是人类面临的困境,及如何开发、利用海洋。这部分的设计比较开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自主探究,交流互补,锻炼了概括语言的能力。接下来便是深入品味语言,不断提高认识,真切感受海洋带给21世纪的恩惠。
在这部分的设计中,学生结合课前的有关资料搜集,结合对语言文字的深入探究,真切感受海洋的丰富资源,利用好海洋的确是21世纪人类的希望,所以我们要保护、珍惜海洋资源。接下来设计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海洋以及为保护海洋设计宣传口号,号召全社会、全世界人们保护海洋。”
教学过后,让学生畅想21世纪的海洋,学生结合语言文字描绘的情形,再加上自己的大胆想象,一幅幅精美而又构思精巧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着美与快乐,也加深了对文本的感受。
《海洋生物》教学反思 10
21世纪的中学生是创新的一代,他们愿意动脑,经常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让老师应接不暇。记得2002年的一次历史课上,一名学生问起“印第安人建造的金字塔是干什么用的?”很多人对于埃及的金字塔了解得不少,但对印第安人的金字塔,了解得就不那么多了,当时,我没能解答。课后,我翻阅了许多资料也没有找到答案,后来,我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并且图文并貌,令我兴奋不已,从此网络就成了我学习和工作的“伙伴”,也成为我与学生交流的桥梁。
首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制作、查找课件,服务于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许多方面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自然会给我们的开放型历史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因为这些素材以具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从而激发兴趣。例如,在学习《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一课时,我把《西汉经济分布》、《东晋南朝江南经济的发展》、《宋代经济分布》通过多媒体图片同时作对比,使学生一目了然,很容易就找出了宋朝时经济重心完全移到南方,学生对该知识点也产生了经久不忘的深刻印象。
教师不仅利用网络资源制作课件,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工,形成独特的符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例如,在学习《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一课时,我就利用网络资源找到了《北宋经济的发展》的多媒体课件,学生非常愿意看,不仅了解书本上的知识,还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视听互动功能,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影视资料等素材,创设一种与课堂内容相适应的气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备课资料,为课堂教学服务。新课程给老师和学生都留下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有了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需要大量的补充材料,而查找资料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就是利用网络。例如,当我们学习“亚非文明古国”,谈到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当时,我想另外几大奇迹是什么?于是,我上网很快就找到了相关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课上展示给大家,并鼓励同学也上网查找一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大部分学生每节课前都能主动查找相关资料,例如,“姓氏的起源”、“清明上河图”等,几乎每名同学手里都有资料,课上他们积极展示汇报,课堂气氛浓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三,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研活动。我市教师进修学校的网站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还向一线教师征集第一手材料,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我把个人认为有价值的教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案例和课件等及时上传,并请全市教师给予指导。同时,我还把查找的一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及时地发到“论坛”中,达到资源共享。例如,在学习《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时,我把“中国服饰的变迁”及时发到“论坛”中,反映特别好,许多人看后纷纷发帖子说“受益匪浅”。另外,我还积极回复“论坛”中的问题,积极参与网上教研活动,几乎是有问必答,在交流中我也有很多收获。例如,在“论坛”中,我怎么也不能把收集到的精美图片发过去,特别是当我查找到“世界八大奇迹”资料时,如果看不到精美的图片,那真是太遗憾了,于是,我在“论坛”中发了“求助”的帖子,果然有个叫关文百的老师教我在“论坛”中发图片的方法,还真灵!总之网络教研使我很快成长起来,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第四,利用网络资源,师生互动,架起相互交流的桥梁。我的年龄已与孩子们有了明显的代沟,我发现孩子们都喜欢上网,我校又开设了网络课,于是我把自己的邮箱公布给学生,他们把查到的资料、网上作业邮给我,而且还把他们心中的小秘密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我,把他们的心里话告诉我,我每次收到他们的邮件都要及时回复,使他们感到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更可贵的是每到年节孩子们会把他们亲手制作的贺卡发给我,使我非常激动,感谢现代化的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快捷,消除了我们之间因年龄差距而带来的不可逾越的鸿沟。
另外,通过我校的校园网,师生相互交流,探讨一些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学完唐朝的历史,很多同学对武则天特别感兴趣,于是在校园网上我发了“为什么武则天死后会立‘无字碑’?”的帖子,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查找了许多资料来证明他们的观点,讨论得非常激烈,这样使学生增加了接受知识的信息量,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的空间,为学生分析问题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总之,网络资源不仅为我们备课、上课提供了条件,而且还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特别是我与孩子们的距离。我要继续努力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教育教学功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网络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海洋生物》教学反思 11
这是一篇科普类的文章。课文不仅要学生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人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感悟、积累课文丰富的词语。
教学中时,首先引导学生们感悟海洋。比如,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我抓住“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这个中心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人们为什么热爱又敬畏海洋?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的'写出了人们热爱又敬畏海洋的原因?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人们对海洋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学生自读自悟后,讨论交流。
其次是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课文最后强调了“保护海洋,珍惜海洋”的重要性,所以我在设计课后练习时,引导学生在课后搜集和阅读有关海洋的资料,完成一篇自己心目中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学生,进一步地了解海洋,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激发大家的环保意识!
总之,这节课让学生们在美丽的海洋中想象,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
【《海洋生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海洋生物》教学反思12-14
《海洋生物》的教学反思06-27
《海洋生物》教学反思04-10
《海洋生物》教学反思范文06-27
《海洋生物》课后反思06-25
《我做的海洋生物》教学设计07-04
海洋生物说课稿07-03
海洋生物作文07-26
海洋生物的作文06-21
教学反思案例 教学反思范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