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03 14:26:03 教师 我要投稿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4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教师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4篇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1

  情景再现

  接园时间快到了,大家都安安静静地玩着,只有天天一人特别兴奋,一刻不停地朝旁边的好朋友嚷嚷,还拿着玩具咚咚咚咚地瞧着桌子。旁边的好朋友不搭理他,他便自言自语地哼起歌来。小朋友提醒他:“天天,太吵啦,你安静一下好不好?”结果天天干脆开始尖叫着跑开了。这时教室门开了,家长们站在门口朝自己的孩子招手示意,我开始安排孩子一个个陆续离开。在等爷爷的功夫,见教室里空旷些了,天天就在教室里又蹦又跳,还满地打起滚来,惹得其他家长纷纷侧目。

  临场应变

  兴奋的孩子我不是第一次见,可是像天天这样兴奋得近乎失控的孩子显然不能用常规的方法应对。通常情况下,面对孩子过度兴奋的问题,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人为的抑制,想办法让孩子在第一时间放松平静下来,然后再对其进行沟通和引导。但是就天天今天的状况,让他马上平复心情安静下来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我请另一位老师负责安排孩子离开,然后叫天天来到身边,摸摸他的额头与后颈,确认孩子没有发烧的症状,然后问:“天天,你有什么事情这么开心呀?能不能说给老师听听,让老师也一起开心开心?”天天想了一下,哈哈大笑着告诉我:“我就是很开心呀!”看来,要从孩子身上发现造成他如此兴奋的原因难度非常大。最后,我决定还是要想办法转移天天的兴奋点。于是,我对天天说:“开心是件好事情哟,你能不能再帮老师做件好事呢?一些小朋友走之前没有把他们的小椅子放整齐呢,你能不能帮他们放整齐呀?”天天乐呵呵地答应了,蹦跳着去放椅子。不一会儿,他就把椅子放好了,我问天天:“你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下?”天天摆了个奥特曼的造型对我说:“我是奥特曼,不会累的!”接着“吼”、“哈”地就准备开始操练起来。我赶紧说:“那边还有很多玩具呢,你能不能一起整理一下呀?”天天马上跑着去整理。

  就在这时,天天的爷爷气喘吁吁地跑来了,看来其他家长已经告诉他刚才接园时的一幕。老人家看见孙子正在摆弄玩具,松了一口气。可是,是不是孩子被接离教室我就不需要再管他兴奋不兴奋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让孩子在极度兴奋的状况下去游乐区跑跳玩闹是很容易发生危险的。于是,我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天天爷爷,爷爷说着感谢并表示乐意配合。我拉住正要冲去玩滑梯的天天,对他说:“今天,我们还没有给班树浇水呢。班树开的花可漂亮了,要不你带爷爷去看看我们的树,然后给树浇浇水呀?”孩子听了便兴冲冲地拉着爷爷去了楼下花坛。

  温馨提示

  上述时间,看似未曾解决,但实际上教师已经对此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应对。且不论孩子在离园后能否尽快恢复平静心情,教师已尽可能地使幼儿进行了积极正面的活动,并将能够预见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的可能。

  孩子的大喊大叫、大吵大闹都是他们神经系统兴奋的表现,尤其是离园十分,孩子受环境、心情的刺激容易产生情绪方面的波动,表现为兴奋状态是十分正常的。但是也会有异常兴奋的'幼儿,此时教师首先要确认其是否有生理方面的异常。比如:发热会使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体温进一步升高甚至会让幼儿出现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和幻觉现象。在排除生理原因之后,教师需要做的便是找到引起幼儿兴奋的刺激以及转移幼儿的兴奋点。除了马上就要回家看见家人的事实会令幼儿兴奋外,其他事情如幼儿心中记挂着的父母的许诺、朋友的约定等也会在离园时让幼儿兴奋。如果是此类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言语讲述约定的内容,以表达自己的兴奋心情,而非大吵大闹地宣泄。如果教师无法获得此类信息,则可以引入别的刺激以转移幼儿的兴奋点,如幼儿喜欢的玩具或乐意做的事情等。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2

  在语言活动中,每缝我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说话时,总有一些孩子“岿然不动”“金口难开”,着实令我苦恼。这可能是由于我只注意幼儿表达上的不足,才导致他们惟恐出错而保持沉默的。

  学习新《纲要》后,我懂得了教师应以一个鼓励者、倾听者、支持者的身份,努力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氛围以及爱说、敢说、会说、有机会说的条件。于是,在设计“动物联欢会”这一语言活动时,我把活动目标定为:①按意愿扮演动物并以角色身份介绍有关动物的趣事。②能勾画出动物的'外形特征并随音乐模仿表演。然后,我启发幼儿通过咨询、阅读、网上查询等各种渠道搜集有关动物的图片、邮票、书籍等,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掌握有关知识,使他们有活可说。此外,我还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通过布置“森林大舞台”,进一步产生表现和表达的愿望。在活动中,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幼儿表达。

  1. 按意愿选择角色,画动物头饰

  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我用“动物开联欢会”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让每个幼儿按意愿选择一种角色,画在头饰上。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我鼓励他们边画边交流,为他们在众人面前表现和表达做准备。

  2. 随音乐模仿表演,说动物趣事

  在游戏中获得的角色扮演体验可以激发幼儿的表达愿望。“联欢会”开幕时,幼儿戴着头饰轮流在时而活泼跳跃,时而沉重缓慢,时而轻柔优美,时而阴森恐怖的音乐中模仿动物的动作,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当音乐停止时,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了,他们放松地以角色的身份介绍动物见闻。在这种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幼儿都勇敢地在集体面前说出了自己的一番“见解”,他们不但运用了语言,满足了表演的需要,还获得了有关知识。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我始终认为“敢说先于说正确”,所以无论幼儿说得正确与否,是好是坏,我都不当场评价,从而使幼儿树立起“只要大胆地说,就会越说越好,越说越正确”的自信心。

  动物是孩子喜欢的,而歌舞表演又是轻松愉快的,李老师巧妙地把语言活动融进歌舞表演之中,孩子自然就愿意表达了。

  由此可见,让孩子说话,应该从他爱说、想说、容易说的内容入手。在方法上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丰富多样、有启发性的环境,让幼儿有感而说、因境而说、由乐而说,切忌为说而说。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3

  在本次活动中,我对活动进行了一些修改。首先是对目标的修改。我们知道,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的设定上,应从幼儿的情感态度、认知与动作技能等方面考虑。在原教案的活动目标中,情感目标并不是很明确。《郊游》是一首欢快明朗的歌曲,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很容易就勾起幼儿之前去郊游时开心的记忆。幼儿在活动时会自然而然产生开心的心情,和小伙伴一起表演时也是开心的。所以我对目标进行了修改,希望通过活动,幼儿能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与朋友结伴表演的快乐。

  其次,是对活动过程的修改。我们小朋友已经有过集体郊游的经验了,所以通过一个关于郊游的谈话活动引出整个活动。并播放音乐,让幼儿随着音乐再“去一遍螃蟹市场”。不仅唤起了幼儿郊游记忆,还产生了和同伴一起郊游时愉快的心情。保持着这样一份心情,幼儿很快就投入到歌曲的学习中来,学习的更加积极了!《指南》中指出“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还用语言创设了多个郊游的情景,鼓励幼儿用邀请的方式再来演绎整首歌曲。通过这样的环节设计,幼儿并不会觉得唱歌是枯燥的,反而是有趣的.。边唱边做动作,边邀请小伙伴,幼儿的表演能力和交往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与发展。

  虽然在课前对活动进行了修改,但是活动结束之后,还是发现有一些不足之处的。

  一、对情景把握不够,导致幼儿不能很好掌握歌词

  通过唤起相关记忆和反复聆听这首歌曲之后,幼儿对歌词理解了不少,并能跟着音乐唱起来。但我发现幼儿对“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这一句歌词的掌握比较薄弱。当时我是停下整首歌的教学,把重点练习放在这一句的学习上。先让幼儿念熟了再来唱。在课后,我反思,在这句歌词的学习上,为什么不利用他们去郊游的经验呢?可以引导幼儿理解:首先我们是愉快的去郊游,然后是停下来欣赏风景所以可以是优美的感觉。这样幼儿应该更加容易掌握歌词了。

  二、语言组织不够精炼,对幼儿的回应不够全面

  音乐活动的教学是我自己比较薄弱的一项。在本次活动中,自己的语言的表达、提问应该更加精炼。有些问题没有问到点上或者问题太肤浅了,比如:“我们去郊游时开心吗?”“你们唱的真好听,再唱一遍好不好呀?”等等,这些问题其实都是无意义的。在对幼儿的回应上,我也只是用“是的。”“你说的对。”等简单的语句来回应,导致个别幼儿兴致缺缺,到后来的邀请表演环节才重新提起兴趣来。

  所以在今后的活动中,应深刻分析教材,采取适合本班幼儿发展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幼儿的各种反应,对于幼儿的回答给与积极、有效的回应,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让每位幼儿都能投入到活动中来。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4

  《玉米丰收啦》是本次“一课三演”教研活动中我班开展的一次棉签水墨活动,在年级组的集体讨论和吴老师、陆老师的精心指导之下,本次教学活动总体而言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下面就是我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的反思。

  之所以选择以玉米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一方面,玉米作为秋天最为常见的一种粮食,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对于这个话题,每个幼儿都有话可说,也有话能说。另一方面,玉米本身具有比较鲜明的外形特征,这使得我班能够结合本班小专题棉签水墨画的研究方向,充分挖掘玉米的特色元素,探索运用水墨的艺术表现方式对其进行呈现。

  我为本次美术活动预设了两个目标:一是尝试用棉签水墨画的方法点画上小下大、排列整齐的玉米粒,并能用不同的线条添画玉米皮上的脉络和玉米须。二是对棉签水墨画感兴趣,初步感受水墨画表现形式的独特性。其中,以用棉签点画上小下大玉的米粒是本次活动中的重点,将玉米粒排列整齐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在突破重难点时,我主要通过引导幼儿在有目的的观察的基础上,将平时专题活动开展时幼儿已经掌握的绘画水墨画的经验迁移到本次教学中来,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发现和尝试点画大小不同的圆点的方法和技巧。

  作为直接的授课者,本次教学活动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结构比较紧凑,流程也比较清晰。在两次操作的环节中,幼儿始终都能对探索和绘画保持较高的兴趣和注意,因此大部分幼儿都比较好地完成了玉米的点画和添画,加之水墨画本身所具有的古韵今风的意境,使得最终呈现出的作品效果也比较可观。当然,通过年级组的集体评课活动,我也发现了本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细节的关注度不够。比如我在引导幼儿观察时不够仔细,未提及玉米粒是从小到大逐步变化的,又如在绘画过程中部分幼儿握笔方式不正确,我也未进行及时的纠正。此外,本次活动的情境性不足,趣味性相对也比较弱。

  本学期,我们将棉签水墨画作为我班小专题研究的内容。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但水墨画长期被儿童美术教育所忽略,许多人认为它陈旧僵化,需要长期的技能技法的练习,会束缚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其实,水墨画自有其随机、变通、接近童趣的一面。新《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我认为,虽然不是每一次的绘画活动都必须让幼儿学习新的技能和方法,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大多数的美术活动中教师仍然需要对表现方法的教学给予关注。在不提倡范画和教师过多的言语指导的当下,只有深入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生活中选取他们感兴趣的题材,并将这些题材加以筛选,按幼儿的特点进行加工提炼,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实现情境化教学,才能更好地达成美术活动的目标。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5

  当儿童的理论与现实有些不符时,教师应该介入吗?我们幼儿园组织了一次教研活动,引发大家讨论。

  介入与否,视儿童的经验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等情况而定

  龙华: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不能一概而论。受其原有经验和思维水平的影响,幼儿会形成独有的"天真幼稚论"和"朴素理论",如月亮是跟着人走的,下雨是因为云出汗……面对这种大胆的思维、想象和表达,老师首先要做的并非介入,而是认可、尊重。接着,可以通过追问,进一步了解儿童的理论,在之后的日子里寻找设置"认知冲突"的机会。

  但是,当幼儿主动提出需要老师帮助解决问题时,老师应介入,帮助幼儿建构正确认知。

  刘静:我们应该判断,儿童的想法是否在其最近发展区,从而决定是否介入。如果儿童的理论在最近发展区附近,就可以介入;如果没有,就可以不用介入。针对本次活动的情况,老师可以再通过与幼儿交流,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在不在"米粉和面粉"的区别上。根据幼儿的兴趣,确定需不需要介入。

  不应该介入,因为要尊重儿童的理论和兴趣

  马丽娜:我觉得,晓宇老师已经开展了很丰满的活动引导幼儿。这样的情况下,幼儿依旧"固执"地维持原有认知,那就没有必要介入了,保持幼儿一颗童心,不也挺好的吗?

  周静:我认为,这个问题中的"介入"不太合适。发现儿童的理论和所谓的正确认知不符,就立马介入,似乎不太尊重幼儿的自我发展。其实,我们可以和幼儿共同学习,抓住这一个教育契机,顺其自然地生成活动。正如,今天的案例中提到的大米粉和面粉的问题。当孩子说是面粉时,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认为那是面粉,一起去发现面粉是怎么来的,而不是去纠结哪些孩子知道了那是大米粉。

  应该介入,因为儿童的理论是教师支持其发展的契机

  饶雨西:当个别幼儿的认知与现实不符时,教师并不要急于介入,而应该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但当大部分孩子都认为大米磨出来的是面粉,基于幼儿的共同问题,此时教师应该介入,帮助孩子建构正确的认知。

  徐露:我认为应该介入,但不是直接告知。我能想到的是,先丰富幼儿的对面粉、大米粉的认知经验,以及推论的知识技能,并储备分辨能力。

  付国庆:当我们发现了儿童的理论,是否介入其实取决于教师的教育价值观。老师对此事进行价值判断后做出的决定,没有对与错之分。

  对于大米磨出来的是大米粉不是面粉的正确认知,知道与否对孩子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但作为教育者,当我们发现了儿童的理论时,我们不能只是听听就完了,我们可以思考有什么教育契机可以挖掘以促进儿童的发展。我们常说发现儿童的理论是支持儿童发展的黄金线索。因为我们可能知道儿童对什么感兴趣,以及儿童对于某个问题的已有经验是什么,知道了儿童的已有经验就有利于把握儿童发展的最近发展区。

  抛开案例中晓宇老师的目标不说,当晓宇老师发现孩子们认为大米粉和面粉是同一一种东西,于是就做实验让孩子们比较。其实,孩子体验实验的过程,也是孩子学习的过程。至少孩子们知道不能判断两个相似的`东西是什么时,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实验中,观察、记录、比较、分析、反思、总结等过程都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儿童来说是有意义的。因此,虽然活动没有最终达成老师的目标,但实验的过程对儿童的发展也是有意义的。

  曾晓宇:我也同意。当儿童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后,可以生成后续的活动。但在生成活动里,不是一定要让儿童获得正确答案,而是利用追寻真理的过程让儿童获得发展。比如,实验过程中,儿童的观察、新体验都是在过程中获得的,最终儿童也不一定获得了正确答案。但是,儿童在过程中获得了发展,至少知道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如果介入,应以丰富儿童的经验为主

  樊静雨:老师要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鼓励和肯定幼儿的奇思妙想,给幼儿提供可操作的环境,适当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并围绕一些幼儿感兴趣的、值得探究的内容设计成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理解的活动,帮助幼儿逐步获得对概念的认知和理解。

  刘静:第一,对话幼儿。教师通过提问"大米磨出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来收集了解幼儿的认知、经验储备情况。第二,开展小组活动或集体活动。如果全班幼儿感兴趣可开展为集体活动,若个别幼儿感兴趣,可小组进行。第三,拓宽方法。(1)开展亲子活动"面粉,从哪里来""米粉,从哪里来",让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寻找答案,逐步使孩子学会学习的方法--从小善于发现问题,而且会从有关的渠道获取信息,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从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为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开展认识面粉厂、米粉厂活动,可实地参观,也可观看视频。(3)了解、品尝面粉和米粉做出来的不同食物。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6

  “爱磨牙的老虎”讲的是一节音乐活动,其实我给小朋友们上这节课的原因,主要就是为了让小朋友么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感受音乐为重,通过手、耳、眼、想象等多种感官的参与,用不同方式、尝试多种形式,达到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并拓展学生对民族打击乐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紧紧吸引在音乐作品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想象力,去感受作品呢?

  首先,我先让学生认识打击乐器,并了解其音色特点。在导入部分,我突出性的出示了鼓的图片,并通过聆听,将老虎的形象与鼓建立起关联。这样学生既认识了乐器,又了解了其音色,还知道了乐器可以描述某种事物的形象;接着,有明确介绍了钹、锣、木鱼、响板、鼓这五种打击乐,并示范了其打击方法、聆听了他们的音色,为后面的环节做好了铺垫。

  其次,在课堂上,第一次全曲欣赏,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和能力,对乐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分段欣赏旨在细化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第二次的全曲欣赏,是一次直观的感受体验,让学生真正了解到音乐背后的'音乐人,在打击乐操作水平上是一次提高的过程。

  再次,在编创活动中,立足本节课的内容,从模仿、尝试到创编,构思自己的打击乐作品,步步深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高。音乐表现力、创造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很多环节,通过儿童化的语言、游戏的形式,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鼓励学生去想象、去创造,并给学生提供了探索、尝试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去体验、表现,学生的反应比较积极,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比较全面,创造精神得到了肯定。

  总的来说呢,经过这节课的进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认识到了很多不足,之后经过不断地努力,也提高了不少,当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从我自身的角度上来说,对欣赏课的环节设计、难易程度的把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更加的脚踏实地,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7

  活动前的反思:

  选择这个活动一是来源于孩子,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在点心和午餐后让孩子玩挑花绳,时间长了有些孩子不在挑而是将绳子抛接和甩动。我发现绳子在下落中自然而然形成图案。可能孩子只是觉得好玩,我却得到启发何不用其来开展活动呢?既然选择这个开展活动,我就自己来玩线,发现挑花绳的线条比较硬,甩动时不容易形成图案,还有不安全的因素。于是我用毛线来尝试,比线绳更容易形成多变的图案。于是我借助于小小的毛线,设计了本次活动《有趣的线条》。

  我观察和分析了孩子的具体情况,他们的语言发展教好,但是能运用描述性词语的不多,单一的思维和从他的模式频率教高。所以在开始部分就引导孩子通过转动线条图,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想象。目标也定位在“对线条图展开想像,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像能力”上。

  第一次活动后的调整:

  第一次的活动中开始的.图片我是提供了两张,一张是高低差异很大的线条图,另一张是比较平直的曲线图。在请孩子观察时,小朋友将两张图混在一起讲述,特别是转动后将的老师也不明白是哪一张。对于还的思考和想象有障碍,这两张的作用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上有点区别。为让孩子思考的点更明显,讲述的内容更集中,我就把另一张取消了,只提供一张线条图。在第二次活动中我觉得这样的改动是明智的,小朋友讲述和思考的点集中了,更容易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

  本次活动后的反思:

  为孩子提供的材料“毛线”是孩子熟悉的,而且操作性强,所以幼儿在的活动中的兴趣始终是很高的,他们能积极投入甩绳、观察、讲述和从不同的方位来观思考和想象。这是对我对孩子的能力和兴趣的充分了解,同时在每次活动中都给予了孩子明确的操作要求,让他们明白要做些什么。在活动中提供的氛围是宽松的,孩子可以随意地找地方,或是坐、或是站、或是爬着,我没有制止,也没有用理想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这让孩子就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这样孩子无拘无束那么就更能激发孩子讲的的意愿。在每次孩子操作中我给与孩子的时间也是足够,尤其是在最后一个环节创编小故事中,满足了幼儿讲述的需要。整个活动都是幼儿的自主活动,既动手又动脑,孩子们玩得高兴,说得积极,全体幼儿都能在主动的活动中获得发展。

  另一个原因是运了的现代技术的手段,将不能保留的线条图用照片的形式拍下来进行保存,并让孩子有了更多观察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在电脑上这些图还可以转动,也是发展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想象。这激发了孩子观察和想象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活动之中。

  对这个活动的一些思考:

  1、由于毛线是在地板上操作的所以在拍摄照片时有反光,一些深色毛线形成的线条图孩子观看不清晰,如果为每个孩子提供一张白纸那么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了。

  2、孩子在操作中教师应该提出让孩子相互讲述,或是让小朋友拿了毛线到客人老师那里甩动和讲述,不进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也可以让孩子有一个倾听的对象,满足他们讲述的愿望。

  3、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原来的提问是第一次只要孩子说出“像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说什么样的xx,可在活动中孩子的讲述冲已经大部分的在运用描述性的语言了,于是我就省略了这一环节即使调整了计划。这也是我对孩子能力的估计不足,小看了我们的孩子。这也再次提醒我孩子能力的差异很大,对于不同的孩子运用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

  4、在活动中孩子中出现了相互合作的意愿,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如果在集体中的及时推广就更佳。这也为我今后深入开展此活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可以让孩子来尝试双人、多人合作甩线条图进行讲述活动。

  本次活动虽然结束了,可是这样的活动还将继续开展,如用毛线来制作、用毛线来绘画、用毛线运动等等。这些我将把毛线提供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让孩子来探索,根据需要再组织相应的活动。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8

  晚饭后,小朋友们先去漱口,然后回到活动区玩玩具。只听见卢萧急匆匆地走到我跟前说:“周老师,张婉迎哭了。”我找到张婉迎,发现她正在厕所里哭呢。原来她尿裤子了。只见张婉迎红着脸,低着头一副很不好意思的样子。我走到她身边轻声地问:“你怎么了,可以告诉我吗?”她抬起头看了看我说:“周老师,我……我尿裤子了。”“这一次是怎么了?”她说:“刚才上厕所时,我的裤子带儿太紧了,脱不下来,所以……”听了孩子的一番话,我向她笑了笑,说:“没关系的,别的小朋友都不知道,老师帮你保密,咱们不跟别人说。”她一听我这么说,马上点了点头。

  孩子把裤子尿湿了,一定很难受,我马上把她带到寝室,帮她把裤子换下来,盖上被子,并陪她等着她爸爸来接她。

  我看她的表情很不自然,便问她:“张婉迎,你在家帮妈妈干活吗?”“我有时帮妈妈干活儿,有时妈妈不让我干。妈妈总夸我是好孩子。”我说:“你是个好孩子,老师喜欢你,爸妈也喜欢你。这次虽然尿裤子了,但是我们不会怪你的,你也别难过、害羞了。老师小的时候还尿过床呢!”她忙问:“周老师,你也尿过床?”“对呀!那时候周老师还很小,自控能力差,还不如你呢!”我这么一说,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老师,咱们拉钩儿,这件事不对其他人讲,好吗?”“好吧!”我看到孩子脸上露出的'笑容是那样的真诚。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关心她,帮助她,而不应责备她,羞辱她。要尊重她的人格,让她处处感受到老师对她的爱,让她感受到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爱!

  评析

  幼儿把大、小便弄到裤子上并不是罕见的事。然而,处理此类事情的态度却各不相同。有的人从成人角度出发:“怎么这么大了还尿裤子,拉裤子!”问幼儿的语言就带着责备,再加上厌恶处理此事给自己带来的脏、臭、累等麻烦,斥责孩子也就不足为奇了。也有的人一句话没说,帮孩子把裤子换了。孩子是有情感的,看见老师不理自己,只管做事,以为老师生气了,第二天说怕老师,不爱来幼儿园了。有人想:当老师也太难了,难道还让我们满面笑容地去表扬孩子尿裤子不成?其实不然,事情很简单、只需我们换个位置――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的感受、他现在的需要,就知道老师――作为孩子成长的促进者、帮助者应该怎么做了。周老师首先很尊重孩子的人格,一句“你怎么了,可以告诉我吗?’’把主动权留给了孩子,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指责、命令。她从张婉迎小朋友的行为、表情上看到了孩子的紧张、羞愧.看到孩子现在需要老,币的理解、谅解:“是裤带太紧,脱不下来,才尿的裤子。”需要老师帮她维护自尊:“这件事不对其他人讲。在此,周老师巧妙地利用主动关心、轻声询问、亲切安慰、满足需求、聊家常等方法使孩子放下一颗紧张的心,特别是通过“我小时候还尿过床呢”、通过拉钩儿使孩子从心底露出了真诚的笑容。老师这样敏感而细心的关心、照料,会使孩子在感受爱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9

  到了周五又是孩子们带玩具的时间了,小豆带了遥控汽车玩具,并兴奋的和我说:“梁老师,这个玩具可好玩了!”吃完中饭,小朋友围在了豆豆身边,研究起豆豆的玩具。可是玩具动了几下,就不争气的停了下来,这个时候小韬急坏了,“糟了糟了,电动汽车坏掉了!”孩子们研究起坏掉的原因:福福说是因为电动玩具里面的零件出问题了,所以才不会动;飞飞觉得玩具遥控器上的电池没有电了,所以才停止不动,因为她家里以前有个玩具也发生过同样的情况。于是小朋友提议检查电池,并换上新的电池。我支持孩子们的想法,并为他们找来了新的电池,在孩子们装电池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装多少,如何装等等,这时我突发奇想在科学区开一个“电池总动员”,让孩子探索根据电池的大小装电池,并进行记录。

  实录一: 到底用哪种电池呢?昊昊很喜欢电动玩具,因此他经常光顾“电池总动员”这个区角。看,他拿起一个小型电风扇,拆开盖子看看,然后用7号电池比一比,太松了吧!昊昊摸了摸脑袋,再用5号试试,很快区角里传出这样的欢呼声:“快来看啊,我把电风扇装好了,它能转了!”拿起电扇昊昊兴奋的大叫,小脸上笑开了花!

  实录二:咦,装了电池怎么也不会动啊?这个区角不仅是男孩子的小乐园,许多女孩子也喜欢参与。我们的雪帆就是其中的一位,不过她碰到的难题也不少。好不容易找到盖子打开来,很快找到了匹配的电池,但是,怎么装也不会转,她急的连拍了几下电动小玩具,还是不会转,眉头都皱在了一起。在经历了几次的失败之后,她求助于旁边的小朋友,魏来一把拿过去,帮雪帆三两下的装好了,可是雪帆还是很着急,“梁老师,这个电动玩具为什么我怎么装也装不好啊?”我请雪帆观察电池,发现了圆头与扁头的秘密,鼓励她看看成功的电动玩具圆头与扁头的位置。

  实录三:我学会记录我们的成功实验啦!玩过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逐渐会根据电池的形状、大小,寻找正确的正负极进行装置。这时,我增加了新的难度,让孩子在装好之后记录根据电池型号记录电池的节数。这时,孩子们又有了新的挑战!看,福福经历几次失败之后,再次装好电动娃娃的电池,一实验,亮了!于是立即查看电池节数,1、2、3、4,在看看小娃娃的编号,是8号!于是在8号处记录下电池的节数,完成之后,福福高兴的把电动娃娃放在了展示吧上!

  实录四:我们是环保小卫士!在这个区角,也发生出了这样的声音。这次是歆歆和飞飞的困惑。事情是这样的,当他们将电池装进音乐小人时,发现小人没有任何反应,飞飞检查了一下,发现装的方法都是正确的,这时歆歆说,“电池没点了,我们快去告诉老师吧!”立即歆歆把他们的困惑告诉了我,我提供了两节新的电池,他们装好后发现音乐小人马上跳起了舞蹈,他们也高兴的直拍手,这时新的问题出现了,飞飞说:“我爸爸说废电池是不能乱扔的!因为里面有坏的东西!”于是我们延伸了孩子的疑虑,在集体活动中将用好的电池和苹果心子一起埋在土里,过了一段时间去看看土里的电池和苹果心子,发现电池完好无缺,但是苹果心子却不见了!这说明废电池里面有有害物质,它是不被腐烂的,还会破坏我们的环境呢!我们要将他们收集好,然后放到专用的回收筒里,在这个活动中,中六班的小朋友成了“环保小卫士!”

  分析和反思:这个活动是发生在我们班的真实案例,它引发了我多种层面的思考和反思。

  一、区域活动也可以是根据孩子的需要而生成。有些时候,我往往会被开展什么样的区域活动而苦恼,好不容易绞尽脑汁想出了一种区域,并提供了材料,接下来却为如何继续开展和生成而苦恼万分。通过这个区域活动折射给我的信息,我觉得开展区域活动也可以是根据孩子的需要而生成的,就如案例中所说孩子在一次玩具分享的时候对电池产生了兴趣,那我何不将这个兴趣点点亮,并将它延续呢?!其实,在接下来的电池总动员中,发现正负极,记录电池节数和做一个电池的环保小卫士,都不是教师强加生成的活动,而是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生成的,这说明教师要成为孩子真正的支持者、合作者,首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需要,并能提供一定的'条件满足孩子的需要。

  二、支持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操作找到答案孩子在探索过程中一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孩子碰到的困难,需要孩子解决;有些是下一个活动延伸的预兆,需要教师留心。无论如何,当孩子碰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作为教师,应当支持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操作找到答案。比如在案例中,一开始,我发动家长收集了很多的电动玩具,家长带来了电筒、小型电风扇和装电池的玩具,这些玩具需要电池的大小和形状都是不一样的,这需要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匹配,所以第一个环节我们就让孩子自己根据玩具电池的大小进行匹配。但是在这个环节中,孩子发现根据大小装好之后,如果有圆头与扁头的两端装反了之后,电动玩具是不会动的,一开始,孩子们只能以各种方式试探着装,当成功的时候,小朋友总会很兴奋。这时我会提醒孩子看看里面的正负极,让孩子自己探索其中的规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提供了记录表,先记录电池的节数,一段时间之后,我们还可以让孩子以圆头和扁头记录电池正负极,这样便于孩子发现正负极的秘密。那么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告知幼儿怎样的是正极、怎样的是负极,那么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就缺少了探究的动力,活动中,孩子虽然不知道什么叫正极、什么叫负极,但是他们能摆弄和操作,并且兴趣浓浓,这样就够了。当他们想知道圆圆头和扁扁头名字的时候,教师再告知于他们,我想这样也不晚啊。所以,我认为支持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操作找到答案,是教师在区域观察指导过程中必须要做到的。

  三、支持幼儿新的尝试,生成主题活动,增长新的经验。这个案例的结尾环节,可以说是我没有预设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幼儿对前面的活动有了较多的经验后,他们又有了新的想法,“为什么这些电池不能随便乱扔。”“他们到底怎么不环保了?”其实,这是孩子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需要,这时教师及时开展了对比实验,让事实告诉孩子答案,其实这是让孩子通过新的尝试,增长了新的经验。尾声:当然,这个区域活动在我们班里开设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了新的启发:科学区域到底怎么开设、科学区域的材料到底怎样投放、科学区域的活动到底如何延伸。这些问题我都有一定的思考,并获得了一定的反思。我想无论如何,教师在开设科学区域时,要时刻注意着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并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恰到好处的传还给他们!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10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通过故事、游戏、图谱提示多种方式让幼儿在听音乐过程中感知音乐的重拍,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逐步让幼儿了解音乐的性质和结构,掌握乐曲中重音的出现。并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游戏中的乐趣。让规则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出来。我觉得这个活动有以下几个亮点:

  1、大灰狼的教具简便、轻巧:既能充分展示表现音乐的形象,又便于教师表演操作。以往的大灰狼都是由老师自己扮演,披上大大的'披风,带上可怕的头饰,我的大灰狼手偶是用袜子制作而成,套在手上就可以表演,使大灰狼这一形象更加生动、可爱。

  2、图谱比较贴切:图谱有着强烈的视觉效果,它的出现,让孩子们很快找到了“笨老狼回头”的音乐(乐曲中的重音出现的地方),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有效结合,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们看图谱找重音、听音乐找重音,不同要求逐级提出加深难度,突破了重难点,达到了教学目的。

  3、结局出人意料:大灰狼最后和我们小朋友成为了好朋友,这样的结局从另一个视角告诉我们“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包括大灰狼,我们的生活要充满爱!大家共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4、整个活动始终以情境化的教学、游戏的方式,引领着幼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感知乐曲,体现着愉悦性、发展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尽可能地富有激情,因为只有我自己被音乐感动,才能感动孩子、感动大家。

  活动不足:

  1、在整个活动设计中,我觉得活动的量还不够,也就是说活动从深度广度来讲略显不足。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设置不同层次的难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跳起来摘桃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我所追求的,但也是让我感到迷惑的地方。

  2、在重音处拍手跺脚这个游戏环节中,由于我事先的游戏规则只说了“在大牙齿的地方拍手跺脚”,而没有反过来强调“在小牙齿的地方就不拍手跺脚”,以至于第一遍游戏时有几名幼儿在小牙齿处拍手,在重复了游戏规则后大部分幼儿都已掌握,只有亮亮小朋友仍在小牙齿处拍手,我告诉他下课后我俩再单独交流。下课后我才理解他对音乐重音的诠释方式:小牙齿处轻拍手,大牙齿处重拍。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11

  关于推敲的故事,源自一个典故。这个典故是众所周知的,当然,我也是知道的。在本次的高级教师开课活动中,我执教的是诗歌《秋天果子多》。在上课之前,我不断地在脑子中回想诗歌中的每一句话,包括每一个词语。细细分析孩子会怎么理解这句话(或这个词语)。比如“秋天像只大盘子。”我怎么把“大盘子”跟“秋天”联系起来。最后,我利用了谈话的顺序来把这两者联系起来,效果很好。又比如,“像灯笼的是橘子。”这一句,我想橘子可以像各种各样的东西,但是怎样把他们引导到诗句中来,所以,我采用了用直观教具的方法。我做了一个橘子灯笼,在孩子们看了橘子之后,马上出示灯笼,这样小朋友马上就理解我的意图了。本来也想用图片的形式来示范,但是,因为考虑到图片的效果还没有实物的好,所以就用了实物。在教学活动中,果然是我所料想的那样。

  另外,在“串串葡萄赛珠子。”这一句诗句中,我在教学活动中,先提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以发散他们的思维,这样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这也是我们语言活动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但是最终,我们还是要把小朋友的思路引到诗歌本身上来,所以,我在教具准备的时候,事先在口袋里放了一个珠子,我考虑的是如果孩子在想象的时候说到了珠子,我就不出示珠子,如果,他们没有考虑到,那我就出示珠子,将孩子的思维进行联接,那样也能帮助孩子学会该诗句。

  像这样的对诗句的推敲,在我进行该教学活动之前,我做了很多,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很好地做到了对诗句的理解。这也是,听课老师们公认的一点。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12

  还记得上次进行大班数学活动的事,那个时候,经验并不是特别丰富,但是我还是尽力开展了一次数学活动。在吸取了上次的不足之后,我有一次进行了大班数学活动《数字捉迷藏》!

  在这次活动中,我将整节活动更为细化了一些,让活动更加的游戏化,将“捉迷藏”贯穿到底,数字不停的藏,孩子们不停的找,过程更完整。既然是捉迷藏,那一开始的就得要“藏起来”,这是我上次活动所欠缺的,这一次,我将数字放在气球上,用白板的淡出及声音音效技术,让一个个的数字气球爆炸,然后消失,以达到数字藏起来的效果,更加具有神秘感,孩子的参与性就更强了。数字们共计隐藏了三次~

  第一次数字藏在了兔子的身上,由数字构成的兔子,孩子们在找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找的过程中学会讲述以自我为中心的.上下左右,抑或是兔子身体部分,了解简单的方位。

  第二次数字藏在了表格中,我用遮挡技术,我出示隐藏一半数字的数字格,让幼儿从中找出数字,孩子们根据没有隐藏的数字的一部分,分析猜测是哪个数字,活动气氛一下子被提升起来,孩子们争先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快就将10个数字全部召找出,并且幼儿同时学会了方位词“行”“列”,通过说“行”“列”就能马上找到数字。

  第三次我们利用孩子们猜出的数字表格,进行猜数字游戏,这个游戏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也巩固了新的知识。

  在最后的环节我给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孩子们也表示勇于接受挑战,整节课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活动。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13

  最近,我们班有些小朋友因前几天没来幼儿园,有些常规教育跟不上。入园后,在教室里乱窜乱跑,经常和小朋友争抢玩具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教师尽心的看护,有的孩子有时还是为争玩具和小朋友打架,不细心会碰到别的小朋友。

  一天早晨,谢雨辰的奶奶来幼儿园问我:“教师,谁是杨明浩昨日我的孙子说杨明浩打他了,今日也不愿意来园。”就在这时,杨明浩进来了。一进门就说:“教师早”我很自然地和孩子打招呼“杨明浩早”那位家长也迎上去说:“你就是杨明浩你打他了”她指指自我的孙子说。杨明浩先是看了看我,然后又看看那个小朋友,说“我没有打他”。杨明浩妈妈说“杨明浩,你打小朋友了以后可不能这样了。”杨明浩很委屈的说“我没有打他”。看到这,我觉得杨明浩被冤枉了,因为他好几天没来上学,再就是平时他真做错了事,教师批评他都会说以后我不敢了、我听话;但如果冤枉了他,就会据理力争。

  针对这件事我做了反思: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的孩子故意打人的现象确实不多,通常是玩玩具发生争抢,走路碰撞或者向对方发出玩的`邀请的时候发生的误会,导致了有些家长不理解。所以,作为教师应注意多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注意这方面的常规教育,经过儿歌、故事等形式渗透到日常教育活动中,教育孩子们要慢慢走,别乱跑,学会正确的走路,而不是跑路,不推拉小朋友。玩玩具时不争不抢、大家一块分享。再就是多与家长沟通,请家长朋友遇到这样的事情千万不要着急、心疼,多理解别人的孩子,了解自我的孩子,不要轻易的冤枉孩子。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14

  能结合自己故事教学中的困惑开展课题研究,并且创编这个活动,充实课题资料、实践课题。把故事设计成绘本来上,是一种创新。课堂上多媒体课件、自编大图书、自制小图书的运用,以及故事表演用的情景创设、道具、头饰等,都说明“薰衣草”老师是花了很大的精力和心思在这节课上的。本堂课以小兔子和小红伞来贯穿,采用了多种策略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观察、猜测、想象、讲述、情景、表演……,使幼儿对故事活动抱有浓厚的兴趣。整堂课幼儿的学习兴趣很浓,师幼互动较多,幼儿语言表达机会较多、参与性高。

  不足之处:在让幼儿观察图片时,应该再发挥一下幼儿思维,教师不要急于告诉答案或者过渡到下一环节。在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图书时,教师手拿大图书,幼儿手拿自制小图书,到底让幼儿关注哪本书来看看说说呢?教师是否应该不用把书展示给幼儿看,而是放在自己腿上,和幼儿手中的小图书一起使用,大家一起翻阅自己手中的书,来看看说说。

  建议:在介绍大书的时候,教师对封面扉页封底解释的太多,以至于浪费了很多时间。在幼儿表演中教师进行适当的.语言铺垫以提高幼儿表演兴趣。在故事开头环节,应让幼儿先猜测小红伞有什么用?你会拿小红伞做些什么事?以便幼儿能更好的理解后面发生的情景。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1-14

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08-10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09-22

【热门】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1-14

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06-26

小班幼儿教师教学反思08-14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5篇11-14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5篇)11-14

偷与拿的幼儿教师教学反思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