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精选2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1
周六早上,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其中大树与调皮的小男孩的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
从前,有个孩子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到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长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了盖房子。”又过了几年,青年变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作为中年人我也应该到别处去看看。”大树说:“你可以把握的树干砍了做成独木舟。”中年人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中年人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说:“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更不会理我了吧。”他说:“不,现在我只想陪你一起晒太阳。”树桩开心极了。
这个人的一生都在像大树索取,而大树所要的'回报仅仅是他的陪伴。大树就像我们的父母,都是无私的,为了儿女,给予他们所有的一切。
百善孝为先,我平常对父母索取的多,对父母的体谅少,常常因为饭菜不可口就大发脾气,由于父母不答应我的要求就大哭大闹,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现在我知错了,应对父母怀感恩之心,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孝心常在。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2
今天早上我观看了于丹教授的专题讲座《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这一讲。 看完节目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于丹教授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有一棵苹果树,一个小男孩经常来和苹果树玩,苹果树满足了小男孩许许多多的愿望。时光飞快的过去。小男孩变成了大男孩。他不再跟苹果树玩了。当小男孩老了的时候,苹果树已经变成快要枯死的树根,这时男人又回来了,苹果树却什么都不能给他了。苹果树只希望男人能陪他一会儿。故事中的苹果树就像我们的父母,他们总是满足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愿望,而我们却经常认为这是父母应该为我们做的,当我们的父母老了的时候,他们只是希望我们能多陪他们一会儿,这是一个多么微不足道的愿望啊!
有句话叫“百善孝为先”, 意思就是说,孝敬父母在美德中占据首位。一个人如果不孝敬自己的.父母,那么任何人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在我们所学的《弟子规》中“ 首孝悌” 也是要求我们做人必须要以孝敬父母为根本己任。
通过观看于丹教授的这次讲座,我感觉在生活中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实在是太多了,对我们的照顾是那么的无微不至,而我们却经常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我们对父母做的实在是太少了。我们的父母工作繁忙,还要照顾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他们是那么的辛苦。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父母也会感到非常舒心和快乐
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吧,从现在开始!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3
周六早上,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于丹老师通过《大树和孩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孝?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父母就像那棵大树一样用全身心的爱,用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给予孩子,但是故事中的孩子最后悟出了感恩。一个人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让孩子在生活中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身边每一个个帮助和关心他的人!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于丹老师讲了人格教育,它是人际关系的扭动,需要靠行动上的态度来获取。人的成长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学业、阅历、人格。其中阅历与人格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得到。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 要有信心,有恒心与毅力,将来才会走向社会的最高峰。只要自强不息,成功就属于你。我们要记住这世上知识很重要,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经验,比经验更重要的是悟性。
看了这个讲座,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心存感恩、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一切爱我们的人。感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这一刻做起!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4
看完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之后,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心存感恩、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一切爱我们的人,而不能忘恩负义!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不计回报的。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更是尽心尽力的,不惜任何代价的!而我们,却是怎样回报的呢?从于丹的讲解中,有一个事例是这样的:有一个母亲太溺爱自己的女儿,有一天,她自己在倒水时,一不留意烫伤了自己的手,当她将自己的手伸到正在看电视的女儿面前想寻求帮忙时,她的女儿竟然不耐烦地说:“快让开,难道你没有看到我在看动画片吗?”这难道就是我们对父母的报答之恩吗?我们只明白索取,觉得父母给我们的一切都是就应的,可我们又给了父母什么呢?同学们,你为下了班的父母端过一杯热茶,还是为父母洗过一次脚?记得民间有一句俗语:乌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连动物都懂得感恩的含义,何况我们人呢?不,我们更就应懂得回报!
我们不仅仅仅只是对父母感恩,对我们身边的`同学,老师、朋友、还有帮忙过我们的好心人,也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个性是我们的老师。老师您每一天都在默默的奉献着,为班里的事情操心着,多累呀!您从来都没有抱怨过,我们还是总惹您生气,不好好学习。老师,您辛苦了!我们以后必须会好好学习,不会再惹您生气了!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要学会感恩去报答,感恩是没有界限的!让我们每个人都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世界将变得更和谐,更友善!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5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早上,我准时收看了湖北体育生活频道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这个节目令我印象深刻。
你们知道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哈哈,不知道了吧!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于丹老师主要讲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自立,自强,自信心。现在我就带大家走进这个节目吧!
我们先来看第一讲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我们要有孝心,我们要孝顺爸爸妈妈……因为他们为了下一代付出了很多,是他们给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
然后我们来看第二讲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看了这一讲,我觉得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伸出援手来帮助别人,这样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帮助你。有句话说得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最后于丹老师讲到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心。听了这一讲我对自立,自强,自信心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就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老依赖别人。自强的'意思就是坚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放弃,要勇于面对,并要想方设法去战胜困难,从小就要有自信,也要大胆的去展示自,相信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取。
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懂得了怎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懂得了怎样关心别人,还懂得了要做一个自立,自强,自信心的好孩子。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6
周六早晨,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收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看完后让我明白了作为孩子,一定要心存感恩之心,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所有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之本,立世之道。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赋予了我们的生命;是父母培育我们成长,使我们长大成人,这种恩比天高,比海深,需要我们一生一世来回报。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尊敬师长。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他们传授了我们知识,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是他们引导我们走上了人生之路,把我们培养成人,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好的成绩来回报老师。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回报社会。社会给了我们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孩子要把感恩之心化作学习之动力,学有所长,学有所成;要把感恩之心凝聚成回报之源泉,努力学好本领,争做有用之人,回报社会。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立世做人。懂得感恩是做人必备的优秀品质之一,是其它优秀品质形成的基础,也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常怀感恩之心,就会对他人、对社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份欣赏。常怀感恩之心,就能使我们心胸广阔,宽容豁达,对生活充满爱和向往。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世界将变得更和谐,更友善!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7
3月15日上午8点钟,我在电视上观看了《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这部由于丹教授为我们讲的短片。它虽然时间非常短,但给我的感触却非常非常的大。
于丹教授首先讲了“孝”,“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大家都知道。我们都是从娘身上掉下来的肉,所以我们是父母的心肝宝贝。这时,我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文中,在生死关头,银行家爱德华毫不关心自己庞大的遗产,他最先想到的却是自己的父母,这令我深深感动。爱德华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您!”多么平常的一句话,可是却包含了爱德华对母亲的爱。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一句名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所以,同学们,我们要在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多陪陪他们,不要等到他们离开后才追悔莫及。
于丹教授其次讲了“仁”字。她说我们要多交朋友,不能一个人孤立玩耍,我觉得她说得很对。小孩子从小多交朋友并和朋友关系要好,这是为走进社会打好基础。我现在就有很多朋友,所以我整天都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有朋友,会让我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于丹教授还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就是说人生下来并无恶意,本性是善良的`,经过父母的培养和成长的经历会塑造我们不同的性格和本性。我觉得培养我们的性格和本性可以从日常习惯开始,比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守时、早睡早起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品质。不要认为这是小事,良好的品格就是在平时的点滴生活中养成的。
同学们,我观看了这个节目体会到了很多东西,你不妨也去看看,相信你一定会和我一样,大有启发!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8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关于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讲座,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首先,我们要学会孝敬父母。我们不能像那个小男孩一样,又是摘果子又是砍树枝,还要砍树干,最后到老了才明白,回过头来坐在树根上,陪着老树根看太阳。尊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不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没有人会相信他在社会交往中能关心同学,体谅他人,更不用说对他人对社会奉献了。父母不仅赋予了我们生命,更是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让我们在温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但就是在父母的关爱下越来越多的人却忘记了孝敬父母这一做人的根本,而我们要做一个体谅父母,为父母缓解压力,关心父母身体健康的人,我在生活中就是一个孝敬父母的人,经常帮父母洗碗、倒垃圾、摘菜、搬东西。
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我领悟到了没有信心的人与人交往时会很胆小,不敢说话,一点阳刚之气也没有,这样的人往往不敢面对困难和挫折,缺乏自立精神。我们要做一个对自己有信心,勇于面对挫折、打败困难,做一个敢怒敢言的人。这样才不会让生命之舟搁浅,才有可能托起生命的巨轮。
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我感悟到了与社会上的人沟通,交朋友也是很重要的。你的朋友越多好处就越多,如果有困难和朋友一起开解,痛苦就会减少一半,如果快乐和朋友一起分享,那快乐也会增加一倍。所以我们要善于与人合作、沟通、交朋友。
通过讲座,我想,我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不断的完善自己,做一个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自强自立的好少年。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9
我是一个很任性的男孩子。今天早上我观看了“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节目,里面的于丹老师讲到:
一位教授带着他的是个学生去上了一堂心里活动课,教授说:‘你们必须要经过一间漆黑的.屋子,屋子里有风险,你们要一个挨一个紧跟着我,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是!“他们开始走进去了,在漆黑的小屋子里面,同学们都小心翼翼的紧跟在教授后面,就在这时同学听到一声”吧嗒“,原来是教授开了一盏灯,同学们一看惊呆了,原来刚才走过的是一条狭窄的独木桥,独木桥下面有几十条鳄鱼等着吃。这时,在教授的催促下有两个同学冒着生命危险返回了。还有八位同学,教授又开了两盏灯,那八位同学又往下看了一下,有一张细细的网,于是,又有六位同学返回了,还有两位胆小如鼠的同学不管教授怎么劝导也不过去。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海边,我们来到了海边,妈妈与弟弟来到了沙滩上,挖一个水坑让我洗脚,我到泥巴里去抓螃蟹,没抓几只螃蟹,我又看到了一只比我抓到的更大的螃蟹,我想也没有想,不料一脚踏进去,被陷进了海泥里,我用力的挣扎着,怎么也拔不出来,这时妈妈又离我很远,周围又没有一个大人,我想:我放弃鞋子,把脚拔出来,最后在我的努力下把脚给把出来了,我垂头丧气的走回了沙滩,把这一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不但没有责怪我,反而夸奖我,能在危机时刻,勇敢处理困难。最后我光着脚丫回家了。
我很尊敬这两个同学,同时后面那六位同学经过教授的鼓励下也走了过去,如果我们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也要像那十位同学走独木桥一样,我们要刻苦学习,要战胜学习中的困难,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学生。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10
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还是成年人,人格健康总是人生的基石。人格包含:坚强的意志,敢于拼搏的勇气,宽容、谦虚、善良、自信心、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自制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高尚的品质等等。一个人人格健康,犹如拥有一片沃土,它会使每一粒知识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一个人人格不健康,它的内心犹如一片荒漠,即是给它栽上艳丽的花朵,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会凋谢。所以,一个人只有拥有健康的人格,才能拥有健康的思想,才会清楚地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一碗米的价值因人而异,一个孩子的`空间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师和父母能够帮助他发现最大的价值空间,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来认知自己的生命。
于丹教授说得对,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生命篆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了我们的不朽,我们的墓志铭。观看于丹教授的讲座,让我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融入生活中的一种道德,更是追求自我完善,通向自我幸福的路。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宽恕自己,学会放弃,坦然与淡定地面对这个大千世界,可以化解心中很多的遗憾。宽恕他人,更需要一种无畏的胸怀。这时,你会发现,身边充满了真诚、热情和信赖。
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只要我们从中寻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就能终身享用。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11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告诉了大家怎样去感恩父母。
她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孩,4、5岁时,去一棵大树下摘树叶,拔树枝玩,有时他不高兴了,就会在树上刻字。到了小学时期,孩子来到树下一脸不快乐,大树就问:“孩子啊,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孩子说:“你看别的孩子有足够的学费,有钱去买玩具玩,而我却没有。”大树说:“那这样吧!你摘下我的果子去卖钱,就有交学费和买玩具的钱了。”孩子高兴极了,每年秋天都来摘果,然后就不来了。到了成年阶段,孩子又回到树下开心不起来,再也结不出果子的老树问:“孩子,你把书都念完了,还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啊?”孩子说:“你看我的同龄人都有家了,可我没房来迎接我的新娘。”老树说:“你看,我有很多又大又壮的树枝,你可以把它们砍了然后去盖房。”孩子听了马上砍了老树所有的`树枝走了。孩子到了中年时,又一次不开心的回到老树下,树干问他:“你又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啊?”孩子说:“我总要看看远方吧!我的朋友都飘过大海去了远方,而我却不能。”树干想了一会儿说:“你可以砍了我的树干,做一个木筏去远方。”孩子听了兴冲冲地把树干砍下拿走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头上长出了白发。一天,他来到树前,树根说:“我没了果子,没了树枝,没了树干,你就不会再陪我了吧?”孩子说:“该去的地方我都去了,现在,我就想陪着您晒太阳。”
其实,我们的父母一直像这样满足着我们,我们要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父母,让他们也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12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于丹老师专题讲座《中小学生感恩教育》,才恍然大悟,学习固然重要,可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感恩,学会做人!感恩你我他,将快乐装进口袋。
其实现在的我都莫以为然的接受了长辈那无限的爱,却忘记了自己因有的职责——感恩他人,早已把感恩从心灵深处挤走,把那无限的爱视为理所应当,当看了于丹老师专题讲座《中小学生感恩教育》才知道我错了,我在希望别人给予时,没有动自己的感恩之心,就像于丹老师说的故事一样“一个小女孩在看电视,她的妈妈手受伤了,拿给她看,她一手推开了妈妈,说;别打扰我看电视!”就这一个我们以为一个微乎其微的细节,却伤害了我们最爱的妈妈,其实完全可以换种方式,温柔得吹吹妈妈的伤口,问一问还疼不疼?其实这样的小动作还有很多,都发人深思。我们也曾有过许多这样的案例,妈妈的.唠叨,爸爸的严厉,都是为了谁?在所有人心里都是严父慈母,我也不例外。妈妈总是顺着我的性子,那代表性的唠叨也尾随其后,当我难过时会安慰我,当我失败时会鼓励我,当我受伤妈妈比我更痛苦;爸爸不会跟妈妈一样嘘寒问暖,但那严厉的神情中流露出爱,至今我还记得那天,我被一个男生欺负了许多次,爸爸忍无可忍,星期五爸爸找到他和他的家长处理了这件事。以前我还以为他们不在乎我,甚至还发过脾气,现在想想真是可笑之极。我想感谢亲爱的爸爸妈妈,是你们生了我,抚养了我,呵护了我,没有你们就没有我。
我还有感谢教育过我的人,感谢帮助过我的人,感谢伤害过我的人。
感恩你我他,路漫漫,要经历的还有很多,先学会感恩再说。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13
今天晚上,吉林省教育频道播出了于丹老师《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讲座,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学会感恩、学会独立、学会面对挫折。
讲座中,于丹老师引用了论语里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对于任何知识,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去做我就会成为一个快乐的学生。
于丹老师还给我们讲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学会如何面对挫折。故事中说有这样一对兄弟,他们靠卖陶罐为生。有一天,他们装了满满一船的货物,想去大海的对岸卖陶罐,但途中遇到了巨浪,陶罐全都碎了,哥哥哭起来。弟弟独自一人来到街上,他发现这里的人都在装修房子,街上有很多商人在卖建筑材料。回来后他就把所有的陶罐砸得粉碎,对哥哥说:“咱们卖马赛克吧!”没想到,卖马赛克挣的'钱比卖陶罐还多。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只有灵活运用自已的思维方式,才能找到新的出路。
听了于丹老师的讲座我懂得了,做人要学会感恩,学会独立,学会面对挫折,学会承担责任和爱。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14
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节目后,我不禁思考,感恩,到底是什么呢?
感恩,顾名思义,就是感谢别人给予的恩惠。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学会感恩,常怀感恩之心,是进步与文明的体现,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根基。值得感恩的不仅仅是对上苍,我们对父母、亲朋、同学、社会等等都应始终抱有感恩之心,我们的生命、健康、财富以及我们每天享受着的空气、阳光、水源,都在我们的感恩之列,一位盲人曾经请人在自己的乞讨用的牌子上这样写到:“春天来了,而我却看不到她。”我们与这位盲人相比,进一步说与那些失去生命和自由的人相比,目前能这样快快乐乐地活在世界上,谁说不是一种命运的恩赐,我们还能时常愤怒得发抖而总去抱怨命运给自己的不幸和不平吗?所以,尽管苦难不能忘记,罪恶必须得到惩罚,但我们也的确应常怀感激之心并努力回报那些给予我们恩情的人。
花儿,你要感谢小草,是它愿做你的陪衬品,衬托了你的五彩缤纷,小草,你要感谢大树,是它愿做你的替代品,为你遮挡了洪水侵袭。大树,你要感谢大地,是它愿做你的滋养品,给了你肥沃的土壤,能让你在这片黄土地上点缀自己的色彩。
早上,国旗下讲话的老师向同学们述说感恩的知识。人们帮你,你要感恩,花儿为你绽放甜美的笑容,你要感恩;新鲜的水果为你解渴,你要感恩。我们要带着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你才会更受尊重。
感恩,一个熟悉的字眼却又不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我感谢父母,生我养我,给了我家庭的温馨;我感谢老师,教育我辅导我,给了我渊博的知识;我感谢周围的每一个人,给了我人间的'真情、友情和亲情。
一颗感恩的心永存人们心间,它是黑暗中的火焰,给人们光明;它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给人们滋润;它是沙漠中的一弘清泉,给人们期待。俗话说得好:“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有的人甚至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报恩的。我赞成他的观点,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我们一出世父母就有恩于我们,我们要懂得以德报德,以恩报恩,让恩情融入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温暖,让世界多一份爱,恩情满天下!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而不要成为那冷酷无情的动物,感恩是人类的传美德,让我们把这美德代代相传,让世界充满爱!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15
今天,按照学校要求观看了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两个主题:一是感恩教育,要培养孩子的孝、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懂得承担爱与责任;二是人格教育,要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在社会交往中获得自信与愉悦,成就别样的人生。
类似讲座听了不少,听时热泪盈眶,心潮澎湃,过后,依然迷茫。一直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比任何一项任务都要艰难,这不是一个模具的诞生,这是一个生命的成长,结果莫测。就象我们虽已为人妻、为人母,依然无法预知自己的将来一样,我们亦无法预知孩子的将来。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力所能及的硬件环境,给他爱,盼望着他无忧无虑的成长。沉思后,还是挤出些体会来。
体会一:教育趁早。“孝为德之本”。中国几千年来世代相传一个“孝”字,孩子虽然不能完全体会到做父母的苦心与奉献,但至少从懂事就应该明白好吃的父母都留着给他吃的'小道理。就象于丹老师讲的故事一样,一棵树把果子、树枝、躯干都给小孩子拿去,就象父母完成了对孩子一生的成全。孩子迟早会悟的,只不过早悟、早独立,晚悟、自哀伤。而我们做父母的也是,早悟,早教他独立,晚悟,对谁都是一种伤害。所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在孩子这张白纸上你起笔越早就竣工越早。
体会二:放手是爱。怀胎十月,常常捧着本书看咋当妈,还兴致冲冲买了个琴,自我修炼点音乐素养,自然胎教是少不了的。呱呱落地后,真是捧着、抱着,恨不得天天含在嘴里、揣在怀里。直到现在,俺的长辈们都说:“看宝儿,真稳,学走步时一边走一边自己喊慢慢慢。”和宝儿一起走在大街上,二年级的小伙子了,快到我肩头,我还有太多的不放心,忍不住都要拉着他的手走。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太乖,太循规蹈矩,做事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下一代不能再重蹈覆辙。有一天,听宝宝说,他能自己打饭、自己睡觉、甚至能开导小朋友解开心中的难题,我满是意外。所以,母爱,太多,就是溺爱,牵手是爱,放手亦是爱!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16
周六的上午,我收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老师讲的《感恩教育》,这个讲座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1、孝心。孝心是一个人的重要品格,如果没有孝心不管这个人多么优秀,他一定会被社会淘汰。在2004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的田世国,因为他的怒亲得了很严重的病,必须做植肾手术,田世国偷偷的把他的肾捐给了母亲。还有赖乐进,他的父母都是盲人,他上学从不旷课,放学回家后他就跪着喂父母吃饭。正是于丹老师所说责任是一种外在的要求,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愿望。
2、感恩的`信。在这个方面于丹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孩子在小时候总是在一棵大树底下玩,大树也很高兴,可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需要的越来越多,大树也不断满足孩子的要求,当孩子已经老了,大树已经变成了没有用的老树根,这件事告诉我们人要有感恩的信。
3、自强、自信。自强、自信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比如说登山,也许在登山的途中你会受伤,但如果你要坚持下来,到达山顶的时候,你会真正的感受到“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含义。我们要记住这世上知识很重要,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经验,比经验更重要的是悟性。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17
“你们知道什么是孝吗?”于丹教授笑眯眯地问。这是双休天的时候,我按照老师的布置,观看《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专题报告开始的第一句话。
于丹教授通过《孩子与大树》的动漫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孝敬父母,因为父母给了你一切!
当我看到大树第三次对孩子说的话时,心中的敬重之情由然而生。它说:“孩子,你想出海看世面,就把我树干砍了,做成一只独木舟,然后乘着独木舟漂洋过海吧!”听了大树的话,我的眼泪在我的眼里直打转。我想到大树就是我们的.妈妈啊!妈妈多么伟大!当我们需要,妈妈们都会无私的满足我们,甚至是妈妈的一切。记得,每次妈妈都是吧还吃的菜给我吃,而妈妈只是吃不好吃的上一餐吃剩的菜。我还记得,妈妈为了辅导我写作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和娱乐时间,一心一意的培育我。想到这里,我忍不住搂住妈妈,在她耳边轻轻地说:“妈妈,我爱您!”
接着往下看,庆幸的是,故事里的孩子在大树只剩下老树根时,这位孩子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天天都陪着老树根晒太阳。他这么想,也这么做!这就是孝啊!当母亲一无所有的时候,依然陪在母亲的身边,去关心她,照顾她!
啊!感恩教育专题报告让我受益终生!我一定做一个有孝心,有爱心,自强自立自信的人!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18
今天,我观看了《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专题讲座》,知道了:责任并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愿望。
杜甫说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于丹说:“有时候人的观念、态度,会直接决定这个人的行为事迹。成长其实不是填鸭式的接受长辈的观念,而是让孩子接受自己发现的结论。与其给人一堆金子,不如给人了个点金的金手指,天生我材必有用。”
一个人在社会的煎熬历练下舒展开自己的生命,并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社会,这就是我们能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19
今天,我看了一个于丹的专题讲座,题目是:《小学生感恩教育》,我最喜欢的是关于孝心的讲座。
主要讲了:
1、是有些父母很溺爱自己的孩子,以为这是爱孩子,但其实是在“害”自己的孩子,比如吉林市的一位女士,她把女儿当公主,宝贝一样的珍爱着,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异生活。有一天,这位女士在倒开水时不小心把手烫伤了,手背上起了几个水泡,火辣辣的疼。当时,女儿正坐在沙发上看动画片,当她把烫伤的手伸到女儿面前时,女儿不耐烦地说:“把手拿开,别影响我看电视!”
2、是在我国古代,就有“正为本,孝为先”之说,比如孔子把孝敬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哺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族英雄岳飞是孝敬母亲精工报国的典范。在现代也有“孝为德之本”的例子年9月,田世国为了挽救母亲垂危的生命,瞒着家人偷偷捐肾救母亲,他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因此,他被评为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这些都是多么令人感动和敬佩的事迹、名人啊!田世国叔叔有一句名言说得好:父母给了我生命,捐肾救母是做儿子的对母亲的回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是呀!我们虽然不能像田世国叔叔那样捐肾救母,但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20
今天是周末,可是我却破例地起了个早床,因为我要观看 于丹教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这档节目大约有三四十分钟,主要讲了我们应该要孝敬父母,争做一个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孩子,并且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自立、自强、自信的人。
看完节目后,让我明白感恩是一种品德,我们要感恩我们的父母,是他们辛辛苦苦地抚养我们长大,并教我学习知识及一些做人的道理。而我最应该感谢的`是妈妈,是妈妈给了我生命,把我带到这美好的世界。虽然有时我会觉得妈妈唠叨,而且偶尔还会打我,可是事后我也渐渐明白,正是妈妈的严格要求才会让我逐步改掉坏毛病,慢慢地进步。而每当我受伤或者生病了,妈妈总是最着急的。
最后,我想说在现阶段好好学习,争取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就是对爸爸妈妈最大的感恩。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21
我观看了与老师演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节目 。节目中,于老师生动的讲述了孩子要有孝心、爱心、要做到自立、 自信、自强的人。看了精彩演讲后,我深有感触。
第一,要学会做人,百善孝为先,我要孝敬妈妈、爸爸、姥姥、姥爷、奶奶……有时间就去看望他们,理解他们,让他们快乐,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第二,要做到有爱心,爱我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同学。
第三,我要做到在家的事情在家做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学习上不用老师、爸爸、妈妈操心,我相信的'自己一定是最棒的!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22
周末我观看了于丹老师做的一个讲座,讲座的题目是《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的内容分为了四个部分,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部分:“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教育我们要做个有孝心的孩子,中间还提到了岳飞、赖东进等几个在孝这一方面的楷模人物。
孝顺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品质,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品质,“百事孝为先”,由此可见孝的重要意义。岳飞是南宋有名的抗金名将,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正因为他的心里有着对母亲的深切的孝顺和爱,才使他具备了对国家的忠孝和大爱,“精忠报国”这四个饱含深意的字就是他最敬重的母亲刺在他的背上的。赖东进是某公司的董事长,他的父母都是盲人,母亲还有点痴呆,可是他并没有放弃父母,而是跪着给父母喂饭,一直持续到现在,他说,他要一直这样去做,直到父母百年之后。
无论是岳飞还是赖东进,或者其他孝顺的人,他们都很好地履行了自己赡养父母的义务,秉承了中华民族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他们永远是人们的楷模,将永远被人们记住,他们的品质也将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懂得孝顺,身体力行把这项美德传承下去。
人,这简简单单的一撇一捺,就像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孩子们在年幼时,需要父母的抚养和培育,等父母老了之后又需要孩子的支撑和扶助,如果少了任何一笔,都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设想一下,如果在你年幼时父母抛弃了你,你又怎么能够舒适地活到现在?再想想,如果你在父母年老时抛弃了他们,他们又怎么能够老有所依、安享晚年?作为子女的我们,如果不好好赡养老人,可能配得起被称之为“人”?但遗憾的是,虽然这只是很简单的问题,有人却仍然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孝义,经历了华夏几千年的传承,自古至今都作为一座永不退色的丰碑在历史长河中屹立,而其作为一种美德,更是中华儿女永远不能缺少的品质啊!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23
1、是有些父母很溺爱自己的孩子,以为这是爱孩子,但其实是在“害”自己的孩子,比如吉林市的一位女士,她把女儿当公主,宝贝一样的珍爱着,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异生活。有一天,这位女士在倒开水时不小心把手烫伤了,手背上起了几个水泡,火辣辣的疼。当时,女儿正坐在沙发上看动画片,当她把烫伤的手伸到女儿面前时,女儿不耐烦地说:“把手拿开,别影响我看电视!”
2、是在我国古代,就有“正为本,孝为先”之说,比如孔子把孝敬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哺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族英雄岳飞是孝敬母亲精工报国的典范。在现代也有“孝为德之本”的例子:2004年9月,田世国为了挽救母亲垂危的生命,瞒着家人偷偷捐肾救母亲,他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因此,他被评为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这些都是多么令人感动和敬佩的事迹、名人啊!田世国叔叔有一句名言说得好:父母给了我生命,捐肾救母是做儿子的对母亲的回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是呀!我们虽然不能像田世国叔叔那样捐肾救母,但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24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棵又高又大的苹果树,树上结满了果子。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天天到苹果树下,他爬上去摘苹果吃,在树荫下睡觉。他爱苹果树,苹果树也爱和他一起玩耍。后来,小男孩变成了个少年,不再天天来玩耍。一天他又来到树下,很伤心的样子。苹果树要和他一起玩,男孩说:“不行,我不小了,不能再和你玩,我想要玩具,可是没钱买。”苹果树说:“很遗憾,我也没钱,不过,把我所有的果子摘下来卖掉,你不就有钱了?”男孩十分激动,他摘下所有的苹果,一个也不留,高高兴兴地走了。然后,男孩好久都没有来看过它。苹果树很伤心。有一天,男孩终于回来了,但他十分不开心。树问他:“你怎么了?”男孩说:“我的朋友们都成家立室了,我却连房子都没有,新娘也不愿意嫁给我。”说完,就在树荫下哭起来。“抱歉,我没有房子,”苹果树说,“不过你看,我的树枝又粗又大,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统统砍下来,拿去搭房子”。于是男孩砍下所有的树枝,高高兴兴地运走去盖房子。看到男孩高兴起来,树感到好快乐。可是,男孩比以前更久不回来了。这棵苹果树再次陷入孤单和悲伤之中。一年夏天,男孩回来了,树太快乐了:“来呀!孩子,来和我玩呀。”男孩却说:“我心情不好,一天天老了,我要扬帆出海,轻松一下,你能给我一艘船吗?”苹果树说:“把我的树干砍去,拿去做船吧!”于是男孩砍下了它的树干,造了条船,然后驾船走了,很久都没有回来。树好快乐,但不是真的。许多年过去,男孩终于回来,苹果树说:“对不起,孩子,我已经没有东西可以给你了,生不出果子来了。”男孩说:“我的牙都掉了,吃不了苹果了。”苹果树又说:“我再没有树干,让你爬上来了。”男孩说:“我太老了,爬不动了。”“我再也没有什么给得出手了,只剩下枯死下去的老根。”,树流着泪说。男孩说:“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我感到累了,什么也不想要,只要一个休息的地方。”“好啊!老根是最适合坐下来休息的,来啊,坐下来和我一起休息吧!”男孩坐下来,苹果树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读完这个故事让我不禁想到我们的父母就像这棵苹果树一样呵护着我们,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不计回报的',父母对我们的教育都费尽心血,可我们平时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呢?想到这些,脸上顿时觉得火辣辣的。
我想我们不仅仅要对父母感恩,也要对我们的教师感恩。老师每天早早到校,把知识传授给我们,默默地奉献着,为班里的事情操尽了心,多么的累啊!今后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期望,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老师。
通过这次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让我深刻地明白了要学会感恩,感恩一切爱我们的人们!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25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这个周六,孩子学校留的作业,是安排时间和孩子一起收看于丹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专题讲座。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3个主题:1、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2、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听完这一堂课,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由其是第三讲,现在的孩子都是在家长的细心呵护下成长的,家长把孩子们保护的滴水不漏,使他们根本没有自立的能力,更不会有自强的精神和自信心了。为了孩子由此我有以下想法:
从孩子上小学开始,除了刚开始几天可以去接送孩子之外,要试着锻炼他们自己去学校、自己放学回家。特别是早上上学,一定要让孩子自己走路或是坐公交车去,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步行的能力,也能够改掉孩子赖床的坏毛病。(说出这些,其实我是最放不下的,由于现在的社会,我不亲眼看见孩子进校,就会胡思乱想,听了这节课,为了孩子,我想我也要放下了)
不要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过度依赖性,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除此之外,还要在能力范围之内参与家务事的劳作,学会洗衣、做饭等基本的生活能力。(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怕磕碰了,怕孩子受委屈,洗个袜子怕洗不干净,凡是孩子要作的,家长都会替他们作好,从今以后,也是要孩子自已动手做这些利所能及的事情了。也要教孩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别人。一个有爱心、自立、自信的孩子更能融入社会。)假期里,鼓励孩子参加夏令营、远足等活动,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自我生活能力是最有效的。期间的各种突发状况也能够让孩子开动脑筋,勇于面对。(其实,每个假期都有这个想法,但是家长都忙于工作,只有牺牲孩子了,作为家长也得反思。建议学校,每个假期,提供一次孩子们外出的机会,不必太远,国内、就近的山区也可)
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也许家长是想使用激将法,可是在孩子看来却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和不认可。长期处于这种比较状态的孩子往往都会比较自卑,或者特别逆反。要多说鼓励的话,即使孩子有做错的地方,也不要只会一味地责骂,而是要给予正面积极的引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就经常犯这样的错误,看来做为家长的我要学的还太多)
偶尔的也让他们适应一下社会,了解要想生存就必须努力变得自强自立的道理,而不是只知道向父母伸手要钱,花钱的理所应当,而不知道节俭,大手大脚的习惯了。
还要适当的增加孩子的阅历,我们的孩子现在还小,但也不能忽视。可以鼓励他们接触不同性格的孩子,不管是性格好不好,都要适当的接触,让他慢慢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让他分清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但家长要正确的引导,告诉他“人之初,性本善”的意义,让他知道那些性格、习惯不好的孩子不是天生就这样,都是一些长期以来不好的习惯养成的。
我想说,家长们是时候放手了,让孩子们自己去努力,一次不行,再来第二次,第三次,一直到他们自己确实有把握做好事情的时候,那他们就有自信了。如果再去作的时候,不用咱们说,他也一定会充满自信的!只要我们做父母的有心、用心,我相信,我们的孩子将来都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