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时间:2022-06-15 10:20:5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心得体会范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心得体会范文

  假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此课程的结构由三条轴线、四个方面架构而成。三条轴线: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四个方面: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

  其中“活动性”提出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而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二、《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知道小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经过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品德与社会》课正是在学生这样的发展基础上建构,并予以继续教育与培养的。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就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一张合家欢的照片,可以回忆起浓浓的亲情;解读自己的名字,可以体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某一次队活动成功或失败的经历,有助于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所以,教师应十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也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7-31

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3-08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5-30

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08-12

学习思想品德的心得体会05-23

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1-04

学习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7-24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7-24

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