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购物高手》教案

时间:2022-06-22 10:45:57 购物 我要投稿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购物高手》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1

  设计意图

  在角色游戏中,我发现小朋友在玩“买卖游戏”时,总会清点不同面值的“钱币”并凑数买东西,少则三、五元,多则十来元。他们慢条斯理、聚精会神地数着,其中包含的教育契机不言自明。在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小朋友可以说出具体的购物过程,于是,我设计了这个凑钱买东西的游戏。从中既能让幼儿体验到购物的乐趣,又能让幼儿了解合理安排钱币的重要性。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简单地摆弄教具,而是把自己当作“钱”,直接参与其中,体验团队合作精神。整个活动实现了游戏与教学的融合,体现了玩中学、学中乐的教育理念。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团队成员合作的快乐。

  2.感知“钱币”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能用多种方法进行10以内凑数购物的活动。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会用多种方法进行凑数购物的活动。

  活动难点: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各种玩具、价格标签、人民币代用券、白色即时贴、地垫2块

  学具:数字骰子(5~10),物品骰子(印有六件剩余玩具);象征玩具的卡牌六种,每种相同的若干张;按铃;两盒人民币币,分别为5个“1元”、5个“2元”。

  经验准备:幼儿有用替代物进行游戏的经验。

  环境准备:布置成玩具店的情景。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集体谈话讨论“玩具店”。

  (1)师:你们有愿望吗?你的愿望是什么?

  (2)师:彭老师的愿望就是自己能够拥有一个“玩具店”。

  (3)师:我希望我的玩具店可以卖“毛绒兔子玩偶”,“益智玩具魔方”……你们呢?

  2.自主参与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准备出售。

  (1)师:在我们的教室周围也有一些玩具请你们帮我把他找出来放在我们的柜台上。

  (2)师:根据玩具的大小、质地贴上相对应的价格标签。

  二、尝试参与

  1.教师引导小朋友自主分组。

  (1)师:在玩游戏之前教师要求小朋友分成两组。

  (2)要求:每组7个人,两组人数相同;每组都要有男孩和女孩。分组完成后在白线后举手示意。(幼儿自主分组。)

  (3)师:分组完成了吗?请每组的排头点一下人数。现在人数都一样多,你们两队在人数上是公平的。

  2.初步尝试凑数购物。

  (1)师:我们要玩的游戏叫“凑钱买玩具”。女孩表示2元,男孩表示1元,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带有代表“钱”的代用券。

  (2)游戏规则:听到我报出“×元钱”以后,能凑出这些钱数的人站到自己组的垫子上,其他队员站回线后,全队举手示意才算确定答案;先举手且凑数正确的队才算优胜队,才能拿走商品

  3.师幼共同游戏。

  (1)教师任意出示,观察幼儿的凑数方式,指导幼儿相互检查别组情况,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依次完成玩具价格为“6元”的玩具。

  (2)对于两队凑数方法不同、但都正确的情况。

  师:现在已经出现两种正确的凑数方法了,如果哪一队还能想出第三种方法,就有权利确定下一回合出售什么商品。

  师:对于两队凑数方法、速度相同的情况。

  师:我说“变”以后,如果哪组先变化出另外一种凑数方法,就获胜。

  三、巩固提升

  1.师:现在,还剩下不少商品。接下来,我准备两件商品一起卖。

  规则是:每队站到垫子上的队员凑出的钱数要正好能买下两件商品,其他规则跟前面一样。

  (教师同时报出两个数字,要求先计算总数再凑数。第一次的要求是:两件商品的.总价为9。幼儿分出胜负后,教师引导。)

  师:虽然这组已经赢了,但我要对你们两队继续提出要求:想一想有没有别的方法。

  师:如果你们两队组合起来凑数会怎么样呢?(将两块垫子合在一起,让幼儿继续游戏,尝试9的几种凑数方法。)

  师(小结):你们任何一个人凭借自己的力量都不能买走我这里的玩具,必须有同伴的帮助。请你们先和自己小组的队友拥抱一下。同时,我们后来遇到的比较大的数字,是依靠所有同伴的力量才找到这么多方法的。今天的游戏不仅需要本组队员的合作,也需要所有同伴的力量。所以也请你们和今天的对手拥抱一下。

  2.拍卖游戏

  (1)准备材料:数字骰子(5~10),物品骰子(印有六件剩余玩具);象征玩具的卡牌六种,每种相同的若干张;按铃;两盒人民币币,分别为5个“1元”、5个“2元”。

  (2)幼儿在桌子两边面对面而坐,中间一侧放玩具卡牌,人民币盒置于各人面前,按铃摆放在两人中间。

  (3)两人互相商量,一人拿数字骰子、一人拿物品骰子,共同发出口令将自己的骰子投到按铃两侧。

  (4)迅速观察骰子上的数字,例如,数字骰子上显示“6”、物品骰子上显示“玩具卡车”,则说明只要一方先凑出6元,就可以得到“玩具卡车”卡牌。

  (5)确定答案后迅速按下按铃。没有按铃或后按铃的一方检查对方所拿出的代币是否符合凑数要求。

  (6)检查确认后,最先按铃的一方获得一张玩具卡牌。最先获得4种不同玩具卡的为胜利方。

  四、活动延伸:

  1.将本节活动延伸至区域活动中继续开展。

  2不断更新物品调整价格,加强各活动区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3.逐步投放10元以上的商品,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增加游戏的挑战性。

  活动总结

  活动开始时,教师通过环境的创设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学习过程。教师没有直接把每一件物品都标上价格而是让孩子根据物品的大小、质地贴上相对应的价格标签。在钱币的运用上教师没有把10元、5元、2元、1元钱发给孩子而让幼儿自主去取,既照顾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又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使幼儿能够情绪愉快地参与活动。

  活动中让孩子在观察、摆放、思考、调整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将抽象的数学符号生活化、游戏化。这说明教师确实做到了心中有孩子,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将当前的教育目标与幼儿的兴趣点有机结合。此外,多种方式的凑数游戏体现了教师对个体差异的关注,引发了幼儿与材料的有效互动。尤其是两件10元以上玩具的投放,引发了新的认知冲突,促进了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断进步。在活动的过程中,自然地整合了社会及语言领域的多个教育目标。

  整个活动中教师将角色游戏与幼儿的学习自然融合,使幼儿自始至终都贯穿在游戏性的操作过程中。游戏情景的创设使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感受到数学对生活的意义及趣味性。教师对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有正确地认识,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数学,而是为了生活而学习数学。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注意物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关系,进行10元以内的买卖游戏。

  2、能说出要买的物品与数量,学会用同样多的钱买不同的物品。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购物小超市ppt。

  2、学具:与超市里玩具相对应的图片卡若干;1元、2元、10元的钱币若干;购买玩具的表人手一张;骰子一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掷筛子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

  出示筛子:小朋友看,这是什么?(骰子)上面有什么?(点子)

  师:我们来玩掷筛子游戏,一组上的小朋友轮流,掷到数字几你就从盘子里拿出与点子数一样的钱,如我掷到点子4,就拿4元钱。

  2、幼儿轮流掷筛子。

  3、交流。

  师:小朋友说说你掷到数字几,拿了几元钱,是几元钱和几元钱合起来的?

  幼儿:4元钱,是两个一元和一个两元合起来的。

  二、10以内物品的买卖。

  1、出示ppt。

  师:在我们小区里开了一个超市,我们一起去看看超市里有哪些物品,是多少钱呢?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说物品的价格。

  3、6元以内的买卖游戏。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用掷筛子的方法获得了一些钱币,现在就用你手里的钱来超市买东西吧,你想买什么呢?

  幼儿说说自己想买的东西,并说说够不够,说对的.把相应的物品的图片拿走。

  4、10元以内的买卖游戏。

  师:老师给小朋友每人10元钱,你还要从盘子里拿多少钱才凑满10元呢?请小朋友从盘子里继续拿钱凑满10元。

  师:现在小朋友的钱更多了,每人买一个物品,想想你可以买什么呢?

  请幼儿带上10元钱来买东西,如果是一张整的10元,让幼儿自己想还要找多少钱?

  三、引导幼儿学习用同样多的钱买不同的物件 。

  1、交代游戏名称及玩法。

  师: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是“购物高手”。现在老师给小朋友发一张10元钱的记录单,我们要把10元都用完,所买东西不能超过10元,想一想可以买些什么?能买几样物品呢?

  师:请小朋友选择想要买的东西,贴在记录单里。

  2、交流。

  师:你买了几样,买了哪些物品,有没有超过10元?

  幼儿介绍自己的各种购物方法。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3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说出要购买的物品与数量。

  2、幼儿学习运用货币。

  重点幼儿学习运用货币。

  难点幼儿能说出要购买的物品与数量。

  活动准备

  玩具卡,教室中的小东西,价格牌,骰子,分类表。我的数学操作材料,加减法操作材料,附加题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请幼儿三人一组。其中两人各拿一张分类表。第三人开银行,将钱币摆在桌子中间。

  --幼儿轮流掷骰子,按骰子上的点数拿出钱币。

  --请幼儿将自己的钱币分类放在分类表上。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我的'数学材料。

  第三、四组:加减法材料。

  第五、六组:附加题材料。

  3、活动评价。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4

  设计意图:

  如何让幼儿的数学学习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即数学活动生活化是这节课的宗旨。活动中我通过创设购物环境,将购物情境中的购物行动贯穿始终,从一开始的“宝宝超市”中物品名称与价格的介绍,到用5元可以买一样、两样东西的层层递进,都是“生活数学”精神的体现。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正好”和“够了”的钱币概念。

  2、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3、帮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手指偶、每位幼儿一张5元钱、画纸、彩笔。

  2、超市商品图每桌一张。

  3、超市的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复习5的'组成,导入活动。

  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谁,愿意和他们做游戏吗?

  教师介绍游戏做法:师说:动动我的小手指,我出1。

  幼说:我出4,4和1组成5.

  师幼齐说:5个手指做游戏。以此类推。

  (分析:游戏可及时调整速度,既增加趣味性又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且通过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整理已获得的经验。)

  二、幼儿尝试用5元钱买一样、两样不同的商品。

  1、我们的小手真能干,看,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什么(出示5元钱)?;.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小朋友还知道有哪些面值的钱(1元、2元、10元、20元、100元等)?我们用钱来干什么?你去超市买过东西吗?是自己去还是跟爸妈去?

  2、第一次购物:下面我就来考考小朋友,如果给你5元钱,找出用5元钱可以买一样的商品。(翻开超市商品图,先认识一下商品和标价)

  幼:可以买5元的、1元的、2元的、3元的、4元的,6元的能买吗?

  师:谁能总结一下,为什么6元的不能买,别的可以买,强调“正好”和“够了”的概念。

  3、第二次购买:找出5元钱可以买两样不同的商品。

  小组讨论,共同找出答案:可以买1元和2元的、1元和3元的、1元和4元的、2元和3元的。

  小组介绍:

  教师评价:进一步让孩子理解“正好”和“够了”的概念。

  师:刚刚小朋友在找的时候,有的小组漏掉了,有的小组重复了,为什么他们这一组找的很全?大家能看出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吗?

  幼:他们先将草莓找完了再往后接着找。

  总结:原来这样有顺序的找,能够一个不漏的找全。你们也愿意尝试一下吗?(让没找全的小组再尝试一下)

  (分析:教师根据小组合作情况进行总结提升,这是本节活动的难点。)

  4、能不能用5元钱在商品图上买三样不一样的商品?

  幼:不能,钱不够。

  三、游戏《超市购物》

  玩法:小朋友真棒,刚才都很快找出了商品,现在,老师每人给你5元钱,到我们的超市里买你最喜欢的东西,商品上都有标价,要不多不少,正好花完5元钱,买一样也可以,买两样也可以,我特意请了张老师当收银员,你们拿了商品要到她那儿去付钱,付完钱就拿着东西到我这边来,我有奖励,买的不正好的可以再重新去挑商品。

  总结:小朋友都很棒,都是购物高手,以后就能帮爸妈到超市买东西了,但要买我们需要的,千万别浪费钱。

  (分析:角色游戏的创设便于孩子体验到真实的购物场景,孩子参与的热情很高,很好地体现了数学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

  延伸:现在小朋友都把我小超市的商品买光了,我们班还有很多小朋友没来参加购物活动,我还得去进货,这样吧,为你的好朋友画一张购物单,购物单就是画出商品并标出价格(可以只写上数字),不多不少也正好5元(可以画一件、也可以两件商品),可以画跟自己一样的,也可以另外挑选,这样画清楚了,我就可以进货了。

  你们回去告诉其他小朋友,我去进货了,让他们一会来买我新进的商品。

  活动反思:

  活动中通过环境的创设,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学习过程;通过提供给孩子们可以反复操作的材料,让孩子在观察、摆放、思考、调整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没有将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孩子,而是让孩子在反复试误中走出困境,悟出一些数学应用的经验,将抽象的数学符号生活化、游戏化。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4篇)12-30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4篇06-22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合集4篇)12-30

大班购物教案01-03

超市购物大班教案08-18

大班购物教案15篇01-03

大班购物教案(15篇)01-03

大班社会超市购物教案01-02

大班购物教案精选15篇02-1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购物高手》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1

  设计意图

  在角色游戏中,我发现小朋友在玩“买卖游戏”时,总会清点不同面值的“钱币”并凑数买东西,少则三、五元,多则十来元。他们慢条斯理、聚精会神地数着,其中包含的教育契机不言自明。在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小朋友可以说出具体的购物过程,于是,我设计了这个凑钱买东西的游戏。从中既能让幼儿体验到购物的乐趣,又能让幼儿了解合理安排钱币的重要性。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简单地摆弄教具,而是把自己当作“钱”,直接参与其中,体验团队合作精神。整个活动实现了游戏与教学的融合,体现了玩中学、学中乐的教育理念。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团队成员合作的快乐。

  2.感知“钱币”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能用多种方法进行10以内凑数购物的活动。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会用多种方法进行凑数购物的活动。

  活动难点: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各种玩具、价格标签、人民币代用券、白色即时贴、地垫2块

  学具:数字骰子(5~10),物品骰子(印有六件剩余玩具);象征玩具的卡牌六种,每种相同的若干张;按铃;两盒人民币币,分别为5个“1元”、5个“2元”。

  经验准备:幼儿有用替代物进行游戏的经验。

  环境准备:布置成玩具店的情景。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集体谈话讨论“玩具店”。

  (1)师:你们有愿望吗?你的愿望是什么?

  (2)师:彭老师的愿望就是自己能够拥有一个“玩具店”。

  (3)师:我希望我的玩具店可以卖“毛绒兔子玩偶”,“益智玩具魔方”……你们呢?

  2.自主参与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准备出售。

  (1)师:在我们的教室周围也有一些玩具请你们帮我把他找出来放在我们的柜台上。

  (2)师:根据玩具的大小、质地贴上相对应的价格标签。

  二、尝试参与

  1.教师引导小朋友自主分组。

  (1)师:在玩游戏之前教师要求小朋友分成两组。

  (2)要求:每组7个人,两组人数相同;每组都要有男孩和女孩。分组完成后在白线后举手示意。(幼儿自主分组。)

  (3)师:分组完成了吗?请每组的排头点一下人数。现在人数都一样多,你们两队在人数上是公平的。

  2.初步尝试凑数购物。

  (1)师:我们要玩的游戏叫“凑钱买玩具”。女孩表示2元,男孩表示1元,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带有代表“钱”的代用券。

  (2)游戏规则:听到我报出“×元钱”以后,能凑出这些钱数的人站到自己组的垫子上,其他队员站回线后,全队举手示意才算确定答案;先举手且凑数正确的队才算优胜队,才能拿走商品

  3.师幼共同游戏。

  (1)教师任意出示,观察幼儿的凑数方式,指导幼儿相互检查别组情况,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依次完成玩具价格为“6元”的玩具。

  (2)对于两队凑数方法不同、但都正确的情况。

  师:现在已经出现两种正确的凑数方法了,如果哪一队还能想出第三种方法,就有权利确定下一回合出售什么商品。

  师:对于两队凑数方法、速度相同的情况。

  师:我说“变”以后,如果哪组先变化出另外一种凑数方法,就获胜。

  三、巩固提升

  1.师:现在,还剩下不少商品。接下来,我准备两件商品一起卖。

  规则是:每队站到垫子上的队员凑出的钱数要正好能买下两件商品,其他规则跟前面一样。

  (教师同时报出两个数字,要求先计算总数再凑数。第一次的要求是:两件商品的.总价为9。幼儿分出胜负后,教师引导。)

  师:虽然这组已经赢了,但我要对你们两队继续提出要求:想一想有没有别的方法。

  师:如果你们两队组合起来凑数会怎么样呢?(将两块垫子合在一起,让幼儿继续游戏,尝试9的几种凑数方法。)

  师(小结):你们任何一个人凭借自己的力量都不能买走我这里的玩具,必须有同伴的帮助。请你们先和自己小组的队友拥抱一下。同时,我们后来遇到的比较大的数字,是依靠所有同伴的力量才找到这么多方法的。今天的游戏不仅需要本组队员的合作,也需要所有同伴的力量。所以也请你们和今天的对手拥抱一下。

  2.拍卖游戏

  (1)准备材料:数字骰子(5~10),物品骰子(印有六件剩余玩具);象征玩具的卡牌六种,每种相同的若干张;按铃;两盒人民币币,分别为5个“1元”、5个“2元”。

  (2)幼儿在桌子两边面对面而坐,中间一侧放玩具卡牌,人民币盒置于各人面前,按铃摆放在两人中间。

  (3)两人互相商量,一人拿数字骰子、一人拿物品骰子,共同发出口令将自己的骰子投到按铃两侧。

  (4)迅速观察骰子上的数字,例如,数字骰子上显示“6”、物品骰子上显示“玩具卡车”,则说明只要一方先凑出6元,就可以得到“玩具卡车”卡牌。

  (5)确定答案后迅速按下按铃。没有按铃或后按铃的一方检查对方所拿出的代币是否符合凑数要求。

  (6)检查确认后,最先按铃的一方获得一张玩具卡牌。最先获得4种不同玩具卡的为胜利方。

  四、活动延伸:

  1.将本节活动延伸至区域活动中继续开展。

  2不断更新物品调整价格,加强各活动区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3.逐步投放10元以上的商品,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增加游戏的挑战性。

  活动总结

  活动开始时,教师通过环境的创设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学习过程。教师没有直接把每一件物品都标上价格而是让孩子根据物品的大小、质地贴上相对应的价格标签。在钱币的运用上教师没有把10元、5元、2元、1元钱发给孩子而让幼儿自主去取,既照顾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又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使幼儿能够情绪愉快地参与活动。

  活动中让孩子在观察、摆放、思考、调整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将抽象的数学符号生活化、游戏化。这说明教师确实做到了心中有孩子,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将当前的教育目标与幼儿的兴趣点有机结合。此外,多种方式的凑数游戏体现了教师对个体差异的关注,引发了幼儿与材料的有效互动。尤其是两件10元以上玩具的投放,引发了新的认知冲突,促进了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断进步。在活动的过程中,自然地整合了社会及语言领域的多个教育目标。

  整个活动中教师将角色游戏与幼儿的学习自然融合,使幼儿自始至终都贯穿在游戏性的操作过程中。游戏情景的创设使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感受到数学对生活的意义及趣味性。教师对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有正确地认识,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数学,而是为了生活而学习数学。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注意物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关系,进行10元以内的买卖游戏。

  2、能说出要买的物品与数量,学会用同样多的钱买不同的物品。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购物小超市ppt。

  2、学具:与超市里玩具相对应的图片卡若干;1元、2元、10元的钱币若干;购买玩具的表人手一张;骰子一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掷筛子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

  出示筛子:小朋友看,这是什么?(骰子)上面有什么?(点子)

  师:我们来玩掷筛子游戏,一组上的小朋友轮流,掷到数字几你就从盘子里拿出与点子数一样的钱,如我掷到点子4,就拿4元钱。

  2、幼儿轮流掷筛子。

  3、交流。

  师:小朋友说说你掷到数字几,拿了几元钱,是几元钱和几元钱合起来的?

  幼儿:4元钱,是两个一元和一个两元合起来的。

  二、10以内物品的买卖。

  1、出示ppt。

  师:在我们小区里开了一个超市,我们一起去看看超市里有哪些物品,是多少钱呢?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说物品的价格。

  3、6元以内的买卖游戏。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用掷筛子的方法获得了一些钱币,现在就用你手里的钱来超市买东西吧,你想买什么呢?

  幼儿说说自己想买的东西,并说说够不够,说对的.把相应的物品的图片拿走。

  4、10元以内的买卖游戏。

  师:老师给小朋友每人10元钱,你还要从盘子里拿多少钱才凑满10元呢?请小朋友从盘子里继续拿钱凑满10元。

  师:现在小朋友的钱更多了,每人买一个物品,想想你可以买什么呢?

  请幼儿带上10元钱来买东西,如果是一张整的10元,让幼儿自己想还要找多少钱?

  三、引导幼儿学习用同样多的钱买不同的物件 。

  1、交代游戏名称及玩法。

  师: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是“购物高手”。现在老师给小朋友发一张10元钱的记录单,我们要把10元都用完,所买东西不能超过10元,想一想可以买些什么?能买几样物品呢?

  师:请小朋友选择想要买的东西,贴在记录单里。

  2、交流。

  师:你买了几样,买了哪些物品,有没有超过10元?

  幼儿介绍自己的各种购物方法。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3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说出要购买的物品与数量。

  2、幼儿学习运用货币。

  重点幼儿学习运用货币。

  难点幼儿能说出要购买的物品与数量。

  活动准备

  玩具卡,教室中的小东西,价格牌,骰子,分类表。我的数学操作材料,加减法操作材料,附加题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请幼儿三人一组。其中两人各拿一张分类表。第三人开银行,将钱币摆在桌子中间。

  --幼儿轮流掷骰子,按骰子上的点数拿出钱币。

  --请幼儿将自己的钱币分类放在分类表上。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我的'数学材料。

  第三、四组:加减法材料。

  第五、六组:附加题材料。

  3、活动评价。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大班《购物高手》教案4

  设计意图:

  如何让幼儿的数学学习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即数学活动生活化是这节课的宗旨。活动中我通过创设购物环境,将购物情境中的购物行动贯穿始终,从一开始的“宝宝超市”中物品名称与价格的介绍,到用5元可以买一样、两样东西的层层递进,都是“生活数学”精神的体现。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正好”和“够了”的钱币概念。

  2、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3、帮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手指偶、每位幼儿一张5元钱、画纸、彩笔。

  2、超市商品图每桌一张。

  3、超市的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复习5的'组成,导入活动。

  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谁,愿意和他们做游戏吗?

  教师介绍游戏做法:师说:动动我的小手指,我出1。

  幼说:我出4,4和1组成5.

  师幼齐说:5个手指做游戏。以此类推。

  (分析:游戏可及时调整速度,既增加趣味性又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且通过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整理已获得的经验。)

  二、幼儿尝试用5元钱买一样、两样不同的商品。

  1、我们的小手真能干,看,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什么(出示5元钱)?;.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小朋友还知道有哪些面值的钱(1元、2元、10元、20元、100元等)?我们用钱来干什么?你去超市买过东西吗?是自己去还是跟爸妈去?

  2、第一次购物:下面我就来考考小朋友,如果给你5元钱,找出用5元钱可以买一样的商品。(翻开超市商品图,先认识一下商品和标价)

  幼:可以买5元的、1元的、2元的、3元的、4元的,6元的能买吗?

  师:谁能总结一下,为什么6元的不能买,别的可以买,强调“正好”和“够了”的概念。

  3、第二次购买:找出5元钱可以买两样不同的商品。

  小组讨论,共同找出答案:可以买1元和2元的、1元和3元的、1元和4元的、2元和3元的。

  小组介绍:

  教师评价:进一步让孩子理解“正好”和“够了”的概念。

  师:刚刚小朋友在找的时候,有的小组漏掉了,有的小组重复了,为什么他们这一组找的很全?大家能看出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吗?

  幼:他们先将草莓找完了再往后接着找。

  总结:原来这样有顺序的找,能够一个不漏的找全。你们也愿意尝试一下吗?(让没找全的小组再尝试一下)

  (分析:教师根据小组合作情况进行总结提升,这是本节活动的难点。)

  4、能不能用5元钱在商品图上买三样不一样的商品?

  幼:不能,钱不够。

  三、游戏《超市购物》

  玩法:小朋友真棒,刚才都很快找出了商品,现在,老师每人给你5元钱,到我们的超市里买你最喜欢的东西,商品上都有标价,要不多不少,正好花完5元钱,买一样也可以,买两样也可以,我特意请了张老师当收银员,你们拿了商品要到她那儿去付钱,付完钱就拿着东西到我这边来,我有奖励,买的不正好的可以再重新去挑商品。

  总结:小朋友都很棒,都是购物高手,以后就能帮爸妈到超市买东西了,但要买我们需要的,千万别浪费钱。

  (分析:角色游戏的创设便于孩子体验到真实的购物场景,孩子参与的热情很高,很好地体现了数学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

  延伸:现在小朋友都把我小超市的商品买光了,我们班还有很多小朋友没来参加购物活动,我还得去进货,这样吧,为你的好朋友画一张购物单,购物单就是画出商品并标出价格(可以只写上数字),不多不少也正好5元(可以画一件、也可以两件商品),可以画跟自己一样的,也可以另外挑选,这样画清楚了,我就可以进货了。

  你们回去告诉其他小朋友,我去进货了,让他们一会来买我新进的商品。

  活动反思:

  活动中通过环境的创设,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学习过程;通过提供给孩子们可以反复操作的材料,让孩子在观察、摆放、思考、调整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没有将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孩子,而是让孩子在反复试误中走出困境,悟出一些数学应用的经验,将抽象的数学符号生活化、游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