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葡萄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葡萄沟》教学设计1
一、猜谜导入
1、猜谜: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板书:葡萄 读准轻声
2、你们爱吃葡萄吗?香甜的葡萄是多么诱人啊,我国的许多地方都出产这种水果,但产量最多、吃起来最甜的,要数我们新疆葡萄沟出产的葡萄。你们想去那儿看看吗?板书:新疆
解说:新疆在我国的西北部,全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那里有个少数民族就叫维吾尔族(板书:维吾尔族 齐读 指名读)吐鲁番就在新疆的中部,(看地图指点位置)板书:吐鲁番 齐读(我们也来叫叫这个地名)
新疆吐鲁番离我们宁波大约有6000多公里。坐飞机去得花六七个小时。就在新疆的吐鲁番里面有一个葡萄沟。(补充课题:葡萄沟 齐读)
那诱人的葡萄就在那儿,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就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43页,认真地来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再标上自然段序号。
二、自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多音字
hǎo好地方 gàn干活 fēn分开 dīng钉子
hào好客 gān葡萄干 fèn水分 dìng钉着
2、分节朗读
3、听了大家的朗读,你觉得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边读边划:葡萄沟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四、深入学习,领悟精华
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你觉得葡萄沟的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板书讲)
(一)学习第一节。葡萄沟出产的水果多吗?老师可以送给你们一个词:盛产
(二)学习第二节,抓住几个语段。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看图理解梯田)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1、为什么吸引你?
2、茂密的枝叶是怎么样的?(是密密麻麻的,叶子之间都看不到一点儿缝隙了)
3、看图,这茂密的枝叶向西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凉棚。这样的凉棚多吗?从那里看出来?(理解“一个个”)
4、引导想象:老师查过资料,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那里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49度,如果这时候你来到葡萄沟,钻进这茂密的枝叶搭起来的绿色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凉快、凉爽、舒服……)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感觉。
这茂密的枝叶又预示着什么呢?(秋天葡萄的丰收)所以这绿叶,这凉棚,还带着一种希望。我们再一起来读。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1、 为什么吸引你?
2、 葡萄很美,颜色很多:有红的、白的、暗红的、淡绿的(看图)
这么多种颜色,书上用一个词来形容:五光十色,你还可以用别的词语来表达吗?(五彩缤纷、光彩夺目、绚丽多彩、五颜六色……)
3、 比较:五光十色能换成五颜六色吗?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都
写出了颜色的多和美,但五光十色还写出颜色有光亮,这样就更美了,因为成熟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是啊,葡萄不仅颜色多样,而且颗粒饱满,有光泽,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爱不释手。
4、 理解“一大串一大串”葡萄的多。
葡萄这么大,颜色这么美,数量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玛瑙,像翡翠,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吧。
5、 这么美的景象你想留在脑子里吗?你就试着来背一背,看谁先记住这句话。
6、 完成课后我会填。
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 从哪些词语看出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
2、 抓住:准会: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最甜:说明什么?
吃个够:怎么吃才叫吃个够?
3、(看图)看看图中的维吾尔族老乡,想象他们在对客人说些什么?
4、维吾尔族还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当客人来到那里,他们还会弹起冬不拉,载歌载舞欢迎客
人们的到来。他们的热情相信也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热情来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为了使我们一年四季随时都能吃到鲜美、甘甜的葡萄,热情的维吾尔族老乡不仅把收下来的葡萄运到城里,而且还运到阴房制成了葡萄干。那么他们又是怎样制作葡萄干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写字
接下来我们要到生字表中去区分一对双胞胎。它们的样子长得可像了,很容易搞错,你能区分吗?1、区别:密――蜜 2、书写 3。完成课堂作
《葡萄沟》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哪些方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等词语口头说话。
4、能对课文优美的句子进行摘抄。
5、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6、能说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葡萄沟美在哪里。
2、交际目标:利用对话和人热情相处。
3、能力目标:自己动手感悟颜色的差异性,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读好长句。
四、教、学具:
音响设备、纸做的葡萄、水彩笔、搭满葡萄架的挂图、各种颜色的真葡萄、新疆产的葡萄干、课件等
五、教法:
启发式、讨论式、表演式、游戏式、自学式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乐《咱们新疆好地方》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十分喜爱音乐,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先听听音乐,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你可以拍手也可以随音乐做动作。(播放音乐,学生自由地做动作。)
2、师: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新疆)刚才同学的回答真是雅克西。谁来说说这雅克西是什么意思?(好)能不能做做这个动作?(学生自己做动作)
3、师:让我们随着刚才轻盈、欢快的歌曲来学习今天的新课,雅不雅克西?(雅克西)
4、出示课题:《葡萄沟》
师:让我们来齐读一次吧!(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好,让老师想起那又大又园的葡萄。(出示葡萄)忍不住想吃上一口。(做个夸张“吃”的动作)这三个字都是要求我们掌握的字,老师相信同学们能把这三个字写得和葡萄一样美,是不是?(是)那我们就开始写吧!看谁写得又快又好。(生写,师巡视)
师:写得真不错,下面翻开书,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夸葡萄沟的,我们边听录音边用“——”把它找出来。(播放录音)
师: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师板书)找得可真准,让我们来读一读。(生读)
二、新课。
(一)、教学第一段。
1、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我想知道它好在什么地方吗?(想)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段。(抽生读)
2、师:读得真不错!下面由老师领着小朋友读:
葡萄沟在什么地方?葡萄沟出产什么?出产些什么水果?(如读得不好,可再读一遍)
最喜爱的是什么?(葡萄)哪位小朋友来读出喜爱之情?(抽学生巩固读一、两次)
3、师:读了这段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生自由地说,师相机板书)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吧!(生齐读本段)
4、师:让我们来夸一夸葡萄沟吧!(指黑板提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二)、教学第二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生读)
2、师:读得真认真!从这段中你感受到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请同桌互相说说。
——根据说的内容边读边讲解。(抽小组共同来回答。)
如:生说: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允许同桌互相补充)师:说得可真好,能不能把这句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一个个”表示葡萄怎么样?(多),那好大家就把“葡萄”多的意思读出来好吗?(生读)
步骤:先把说的读一读,把“一个个”“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读好。
3、师:葡萄有很多颜色,请在书上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用“——”勾出来。
师:现在用你神奇的画笔把葡萄涂上你喜爱的颜色,涂好后自己把它挂在“凉棚”上,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先涂好。
(师巡视,生自己挂,先挂上的给予加油。)
4、师:哇!这么多颜色,真美!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它,谁能把它找出来?(五光十色)
我们来读一读这个词语。葡萄这么美,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生读)
5、师:葡萄沟里的葡萄不但很多、很美,连老乡也非常好客,大家把这句话找出来,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抽学生读)
大家一起来读,好不好?
6、师:读得真不错,假如你是一位游客,热情的'老乡会对你怎么说?看看课文的插图,闭上眼睛想一想。(想时播放轻音乐)
生回答,师给予鼓励。
7、师:维吾尔族老乡这样好客,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
(三)、教学第三段。
1、师:葡萄沟真美,葡萄还有另外一种用途,可以制成……?(葡萄干)师出示葡萄干。
大家来尝尝,这葡萄干是什么样的味道?(甜)我们把它说完整,好吗?(葡萄干的味道可真甜呀!)
想不想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2、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读)
3、师:读得真不错,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余同学看电视,注意观察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4、师:现在请同学们互相说说,请加上“先、接着、再、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先互相说,再抽同桌起来说)
5、师:说得真好,那么这里生产的葡萄干究竟怎么样呢?(鲜、甜)
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怎样才能读出“甜”的感觉?(抽学生读,再齐读)
6、师:读得很好,把鲜、甜的感觉都读出来了,我们再齐读本段好吗?
7、师: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七、小结: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里水果多,葡萄美,人热情,葡萄干是那么有名,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话夸一夸葡萄沟吧!最后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读全文,相信你们的感受又不相同!(生齐读)
八、抄写:
师:读得真好,葡萄沟美不美?好不好?想不想去?那好,希望你们努力学习,今后去开发建设新疆,建设我们西部。这一课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想不想记住它们?(想)那好,就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抄在本子上。(生抄写)
如有时间,可让学生起来读一读他们所摘抄的内容。
板书:
16 葡萄沟
水果多,最喜爱葡萄
葡萄长得好
人好
葡萄干有名
《葡萄沟》教学设计3
〖学生情况分析〗
宁夏地处大西北,我们的学生生活环境跟新疆的地质风貌、气候条件相差不大。灵武历来享有“水果之乡”的美誉,九、十月正是水果丰收、葡萄大量上市的时候。因此葡萄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我们的学生大多数生活在城里,对葡萄的生长环境及葡萄干的制做、新疆吐鲁番都非常陌生,这就需要课件来展示、实验来演示,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字13个,会写10个字。
2.了解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体会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更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热爱自己的家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师:观察自己带来的葡萄,小组内尝一尝,然后说说自己的葡萄是什么地方产的、味道怎么样?
生甲:我的葡萄是北沙窝林场的,味道很甜。那儿的水果品种很多,味道最美。
生乙:我的葡萄是园艺场的,它的品种叫“龙眼”味道甜但皮有点厚。
生丙:我的葡萄是从我家果园摘的,可能是还没有熟透,甜里带点酸味。
师:新疆吐鲁番盛产葡萄,那儿的葡萄是最有名的,刚才同学们品尝到的都是我们本地的葡萄,那你们想不想到吐鲁番去看一看、尝一尝那儿的葡萄?
[本地的`葡萄都说好吃,而吐鲁番的葡萄最有名,激起学生马上想知道吐鲁番的葡萄到底怎么样的强烈欲望,把注意力集中到课文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读音。
2.小组内解决在预习中没有解决的疑难字。
3.在解决疑难字的基础上再次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同桌之间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甲: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非常有名。
生乙: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美以及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葡萄沟的葡萄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小组内朗读课文。
5.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其他同学评。
6.针对评读中存在的问题,再次自由读课文。
[通过评读,找出朗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下一遍朗读时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
7.说说从哪一段知道吐鲁番盛产葡萄。认真读一读这一段。
生甲: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吐鲁番盛产葡萄。“新疆有个地方叫葡萄沟”它叫葡萄沟就说明那儿葡萄多。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读全文,说说你觉得哪一段写的最美。
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说。
生甲:我觉得第二段写的最美,读了第二段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生乙:我觉得第二段写的最美,从第二段中我知道了葡萄沟的葡萄美,人热情好客。
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全体学生同意。
师:既然同学们都说第二自然段写的最美,那咱们就认真读一读,看看这一段写了什么,到底怎么个美法。
8.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同桌互说你认为哪些句子写的好,你最喜欢并读给同桌听。
9.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主要写葡萄。
10.请同学们画出描写葡萄颜色的词语,写在卡片上。
[从小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11.用视频仪投放部分学生的卡片,并请这些同学领着大家读一读。
师:葡萄沟的葡萄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各种各样的颜色,所以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示?
生:五光十色。
师:同学们朗读第二段,看谁读的最美,能让老师流出口水来。
12.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师读(评价)、指名读、齐读。
放课件:美丽的葡萄沟
[对语言文字的感性理解上升为身临其境的理性理解,激起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再把这种感情融入到语言文字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一背。
[反复朗读,感情充分渗透,积累了优美的词句,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
刚刚欣赏了吐鲁番的葡萄,咱们再尝一尝自己带来的葡萄干,说说味道怎么样。
生甲:很甜。
生乙:味道跟葡萄差不多,虽然水分少了但很软,不像是晒干的。
[通过尝知道葡萄干味道鲜美,为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作铺垫。]
师:葡萄是怎么制成葡萄干的呢?请同学们自学第三自然段。
14.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拿出学具(四周钻了很多小孔的纸箱)在小组中说一说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2)指名到台前解说。
生甲:晾房四周都有孔,是为了通风,就像我们打开窗户屋里就凉快一样。
生乙:晾房修在山上,因为山坡上地势高,通风快,水分蒸发快。
[通过直观演示、说过程,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1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综合性学习
我是小导游(以导游的身份带着大家到葡萄沟一游,先在小组内活动,再指名到台前表演。)
[既提高了学习兴趣、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巩固了课文内容。]
(五)课外延伸
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我们的家乡灵武自古以来就有“水果之乡”的美誉,现在你们来说说家乡的什么水果最美并试着写一写。
生甲:我们家乡的苹果有名,味道甜、品种多。有红元帅、黄元帅、红葵、黄葵、青香蕉、青冠、宁冠、国光,品种不同、味道各异。
生乙:我们家乡的长红枣有名,外观漂亮味道甜美,出口国外,受到好评。
[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实践的能力。]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是训练朗读的好文章,我在教学中结合语文天地中金钥匙中的内容(朗读指导),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下了很大功夫。采用了自由读、评读、师生对读、教师导读、默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到“大声朗读课文,越读越觉得有滋味”。在阅读指导中,抓住重点段――第二自然段来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放课件,欣赏“美丽的葡萄沟”,使感情从感性上升为理性,有了质的升华,再把这种感情融入到语言文字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效果极佳。在理解重点段时充分挖掘、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各种葡萄带到课堂中,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优势,对学生理解课文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是个难点,我要求学生在预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简易晾房,在理解这一段时分小组演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解说,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尤其“我是小导游”的活动非常成功,“小导游们”还真有点专业味道。在课外延伸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发言,说出了本地的特产并向外推销家乡的水果进行了小习作的训练,使情感教育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葡萄沟》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会认“沟”等11个字,会写“吾”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能读懂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尔族人民的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
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一些介绍家乡特产的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新疆风格的民族音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音乐熏染气氛,谈话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葡萄沟。(板书:葡萄沟)
2、出示生字“沟”,与形近字“钩”区别认记。
3、书写“沟”字。
二、自主初读。
在课文中圈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
(hǎo)好地方(gàn)干活fēn)分开(dīng)钉子
(hào)好客(gān)葡萄干(fèn)水分(dìng)钉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问:葡萄沟在哪?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就快打开书自由朗读吧!
2、学生自读课文感悟:
(1)回答“葡萄沟在哪?”(在新疆吐鲁番)
课件地图展示地图,学生一次找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明确三者关系。
生字卡片认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
(2)“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教师相机板书:是个好地方。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请你们细细的.读读课文第一段。
1、学习第一段。
(1)学生读第一段,边读边悟: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2)这里都出产那些水果呢?(课件出示图片“杏子”、“香梨”、“蜜桃”、“沙果”)
(3)结合图片认记“蜜”、“杏”。形近字对比识字“蜜”、“密”。“蜜”、“密”书写指导: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边,一撇不能漏掉。
(4)葡萄沟既然出产那么多种水果,为什么不叫水果沟?(让学生明白葡萄沟虽然出产多种水果,但是葡萄最让人喜欢。)
(5)怎样读这段才能表达出人们对葡萄沟的喜爱?指导朗读:五月有杏子,七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6)学生互读互评。
(7)小结:葡萄沟出产许多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所以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学生说)
2、学习第二段。
师:让我们去看看秋天这里的葡萄园是什么样的吧!(放录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a、朗读第二段,并讨论;从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b、小组读句合议。“你觉得哪句最美,为什么?”先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再有感情地读读句子。
(2)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句。
a、指导学生看图,抓住重点词语“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使学生领悟:葡萄沟的葡萄产量高、颜色美。(相机板书;多、美)
b、讨论:“五光十色”能不能换成“五颜六色”?(进一步体会葡萄的可爱,并感知在读表示颜色的词语时,语调要抑扬顿挫)
c、小结:读了这句话老师眼前浮现出葡萄沟那又大有美的葡萄,难怪人们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师范读:“要是你这时候到葡萄沟去,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a出示尔族老乡的图片,结合认字“维”、“吾”。
b抓住“最甜”、“吃个够”指导朗读。(教师相机板书:老乡、热情好客)
c认记“够”,注意发现与“沟”同音。
(3)看图训练口语。
图2画的就是尔族老乡正在接待远方的来客。你若是图中的老乡,面对客人,你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你若是这位客人,又会怎样说呢?
小结: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啊,让老师忍不住想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进入角色,激发兴趣。瞧,葡萄丰收了,这么多,怎么办呢?你们来帮老乡想想办法。
(2)生默读第3段,自读自悟: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3)认记“碉堡”。
a学生自主认记。
b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结合记忆。
(4)指名学生充当尔族小朋友演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5)另指一名学生排列葡萄干的制作顺序。(a运到阴房;b挂在架上;c蒸发水分;d制成葡萄干)
尝尝葡萄干,说说葡萄干的特点。(相机板书:色鲜、味甜)
看了刚才尔族小朋友的表演,让我们更加觉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6)激发感情再读该段。
二、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参观了葡萄沟,你们对葡萄沟有了那些了解,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互相讨论。
2、师生交流体会。(教师板书:真)
3、指导朗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实践活动,赞美家乡。
1、师:“葡萄沟的葡萄很有名,我们家乡出产的也很有名,你们能夸夸家乡的特产吗?”
(小组交流课前个人收集的有关家乡特产的图片或资料)
2、课堂练习。
(1)原文填空积累好词好句。(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2)完成拓展练习题,仿照上题形式写一句话。(先说后写)
3、评价作业,小结。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同偏旁:
搭—摘
同结构:
上下结构——吾、季、留、杏;
左右结构——坡、搭、摘、钉、够。
2、重点指导。
够: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要写成左右并排。
摘: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五、复习巩固
1、猜字谜巩固生字。
(1)多一句。(够)
(2)弟弟站在木头边。(梯)
2、开火车认字卡,口头组词。
3、多音字填空练习。
4、听写词语,巩固写字。
板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课文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看到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热情。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梯田里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第3自然段,介绍葡萄干的制作,而且葡萄干非常有名。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积累生字词,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学难点】
体会葡萄沟的美丽风光和对维吾尔族老乡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葡萄沟景色的图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播放音乐:《咱们新疆好地方》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十分喜爱音乐,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先听听音乐,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你可以拍手也可以随音乐做动作。(播放音乐,学生自由地做动作。)
2.师: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新疆)刚才同学的回答真是雅克西。谁来说说这雅克西是什么意思?(好)能不能做做这个动作?(学生自己做动作)
3.简介新疆:新疆是个好地方,古称西域,是我国西北一个省区的名称,全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是我国最大的省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
4.师:新疆最有名的特产是什么?
出示课题:《葡萄沟》
齐读课题,认读“沟”字
5.简介葡萄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葡萄沟位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范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介绍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盛产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它品种多,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
3.默读课文,理解层意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出产什么水果,哪种水果最惹人喜爱。第二自然段先讲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长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再讲到了秋天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最后讲那里的老乡待客热情。第三自然段先讲收下来的葡萄运到阴房,接着讲阴房的'样子,再讲葡萄干的制成,最后讲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的特点。第四自然段赞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概括全文。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本课生字可采用以下方法引导识字。
①揭示课题识字:沟
②查找地图识字:疆、鲁、番、维、吾
③以旧带新识字:难堆准谁—维语—吾
④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堡、沟
⑤形近字对比识字:密—蜜
⑥编字谜、猜字谜识字:多—句(够);弟弟站在木头边(梯)。
⑦联系生活识字:梯(电梯)、维(维生素)、蜜(蜂蜜)
2.写字指导
⑴发现规律:
“双胞胎”:蜜—密(形似)沟—够(音近)
同偏旁:搭—摘
同结构:吾、季、留、杏、密、蜜(上下结构);坡、搭、摘、钉、沟、够(左右结构)
⑵重点指导:
蜜、密: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扁,一撇不能漏掉。
够: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能写成左右并排。
摘: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四、课下作业
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字词
2.分节朗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过度语
课文中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我们首先来朗读体会第一自然段。
2.朗读感悟第一自然段
⑴自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⑵交流:第一句:讲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第二句:总的说葡萄沟出产的水果。
第三句:具体说葡萄沟出产哪些水果。
⑶默读:思考①第二句和第三句有什么关系?(总—分)
②按什么顺序写葡萄沟出产的水果?(时间顺序)
⑷比较:九月份葡萄成熟了。
九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第二句写得好,因为这样写表达了人们的感情。另外看出葡萄这一水果要重点写,要写人们为什么喜爱它,这样写就引起下文。]
⑸齐读:注意读出人们喜爱葡萄的心情。
3.朗读感悟第二自然段
⑴过渡语:葡萄沟葡萄最惹人喜爱,那么,你觉得葡萄沟的葡萄长得怎么样呢?
⑵指名读:标出描写葡萄的语句。
⑶交流:
①你从哪句话感到葡萄长得特别好呢?(第二句)
出示句子:“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揭示:这个句子是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说明种得多,长得好。)
a.从“茂密”一词可以看出葡萄的枝叶长得很旺盛,又多又好叶子一个压着一个看不出缝隙,说明叶子长得又多又好。
b.你还能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看出葡萄长得又多又好呢?
生答:从“一个个”中,先比较“一个”和“一个个”
书上用了“一个个”,“一个个”比“一个”的数量要多得多。
一棵葡萄就像一个绿色的凉棚,棵棵葡萄都像绿色的凉棚,连成一片,说明葡萄长得又多又好。
c.问:为什么说“像搭起一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观察图)
生答:因为葡萄是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梯田的形状象一级一级的楼梯,一个台阶上就有一个绿色的凉棚,葡萄长得又多又好,连成了一片,所以说“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②成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第三句)
出示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师:你还能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到葡萄长得又多又好呢?
a.从“一大串一大串”中可以看出葡萄不仅长得好,而且产量高,获得了大丰收,一串挨着一串地挂在葡萄架上。
(观察图)这是葡萄成熟后的景象,果实累累一大串挨着一大串。
b.从“有……”中看出葡萄的品种很多,结得也多,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师:从葡萄成熟后的颜色我们可以看出葡萄的品种多,课文中为什么说“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c.五光十色什么意思?色彩鲜艳,形式多样。
读这句话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小声读仔细体会)再指名读。
为什么你会觉得它很美?
你能结合书上这个句子和生活中你见到的葡萄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吗?
d.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使人眼前仿佛看到了那五光十色的葡萄,成熟后的葡萄这样美,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指名读(3名),再齐读。
③要是这个时候,你到葡萄沟来,会受到怎样的招待?为什么用最甜的葡萄招待来客?说明什么?[“让你吃个够”体会到那里的老乡热情好客。]“要是”何意?(如果,假如。)练习用“要是”说话。
讨论:为什么人们最喜爱葡萄沟的葡萄?[因为葡萄沟的葡萄多、品种多、味道好,再加上那里的老乡热情好客,所以……]
⑷指导读:读出赞美它的感情。
⑸小结: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大、多、美、甜。]
4.朗读感悟第三自然段
⑴过渡语:葡萄获得了大丰收,有这么多这么好的葡萄,人们吃也吃不完,就想尽了各种方法来很好地食用它,你都知道人们都是怎么食用它的吗?
同学们说得好极了,葡萄沟的人们也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来很好地食用它,他们除了同学们所说的外,就把剩余大量的葡萄制成了葡萄干。我们来看课文的第三段。
⑵指名读:思考收下来的葡萄怎么办?(有的……有的……)
⑶交流:
①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理解:这句话是讲葡萄干怎样制成的。葡萄放在阴房里,挂在架子上,阴房四壁有许多小孔,可以使空气流动,里面的热空气流动着,把葡萄里的水分蒸发掉,葡萄减少水分,留下糖分,所以特别甜,由于在阴房里晾,所以颜色很鲜。
②在哪儿制成的?阴房什么样?
③制成的葡萄干什么样?为什么很有名?
④葡萄干有什么特点?(颜色鲜、味道甜、很有名或色鲜、味甜、有名。)
⑷朗读
5.朗读感悟第四三自然段
⑴过渡语:葡萄沟的葡萄长得这样好,品种又这样多,已让人垂涎欲滴,葡萄干又是这样的色鲜味甜,又有这么多的用处,更是让人垂涎三尺。你们说,葡萄沟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
⑵齐读最后一段
⑶作者在了解了葡萄沟后,饱含对葡萄沟深深的爱意,发出了心中的赞语,请你怀着与作者同样的感情,抒发出你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⑷指名读,再齐读。
⑸为什么说是个好地方?[①那里出产许多水果,其中葡萄最让人喜爱;②葡萄产量高、味道美、老乡热情好客;③葡萄干色鲜、味甜、有名。]
⑹小结:此句话,概括总结全文,同开头呼应。
三、课堂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生质疑
⑴“维吾尔”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知道就让他们介绍,不知道教师就介绍:维吾尔就是联合协作的意思,我们新疆还有哈萨克,回族,汉族,这些民族联合协作团结向上。)
⑵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请加上“先、接着、再、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先互相说,再抽同桌起来说)
3.总结:引导学生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四、课后延伸
1.积累运用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摘抄词句。
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
2.话说新疆。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或者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写上一两句话。
3.借课后练习中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搜集一些介绍自己家乡情况的资料(风景、特产、人物、生产和建设成就等),准备在本组语文园地里展示和交流。
板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新疆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领你们去一个地方,猜猜是哪儿?
(板书“葡萄沟”)
听说呀,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出示“好地方”)
但只是听说,耳听为虚,眼见才能为实。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葡
萄沟玩一玩。但得有个条件,你得对葡萄沟有一些了解,那么,现在就请你端起书,放声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发现葡萄沟:
我们刚才读了一遍课文,对葡萄沟有了一定的了解。咱们大家谈谈总的印象:葡萄沟在──新疆的吐鲁番。下面我们来看看吐鲁番的地理位置(出示课件)。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个地方出产──?五月有──?七八月有──?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吃的是──?
既然这样,老师就领着同学们先到葡萄沟去参观参观诱人的水果(出示课件)。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要读出对葡萄沟的喜爱。
2、游览葡萄沟:
同学们,成熟了的葡萄园又是什么样的?想不想去看看?好,马上就要出发。我们就必须把书端起来。现在就到葡萄沟了,同学们,快快看一看:
葡萄种在哪儿?
(山坡的梯田上)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弧线代表山坡,再画几条曲线代表梯田。让学生根据间笔画了解“山坡的梯田”。
快快登上山坡,看看葡萄沟的葡萄长得怎样?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着重讲解以下几个地方:
茂密:老师在黑板上简笔画葡萄的藤蔓,然后画一片叶子,问学生:一片叶子茂密吗?又画四片叶子,问:这是茂密吗?怎样才是茂密呢?请学生上台与老师一同画,直到学生说不画了为止。这时,老师问:现在看叶子,给我们感觉叶子怎么样?(茂密)这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像什么?
凉棚:在这山坡的梯田上有好多好多个这样的凉棚。现在你想钻到哪个凉棚下就去吧,想进哪个就进吧,你有什么感觉?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这句话,并请同学点评。真正让学生感受那种天然的凉爽与舒服。
五光十色:课文中的“五光十色”是指葡萄很多种颜色,表示颜色很多也可以用“五颜六色”,课文为什么要用“五光十色”?教师用课件展示葡萄的光泽度。
热情好客:教师可以用“与学生一起跳新疆舞”的形式来表现当时那种氛围。
游戏:老师戴上新疆的头饰,让学生来称呼老师(鼓励学生有各种不同的称呼,但得与“新疆”有关的);然后给学生带上新疆的头饰扮导游,向同学们介绍。
3、品尝葡萄:
同学们,从山坡下来,葡萄这么美,老乡们这么热情好客,还要领你们到阴房里看一看,想去吗?
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用课件展示阴房的构造以及制葡萄干的简单原理。
制成的葡萄干什么样的?先在课文中找相应的句子,在用实物展示。
4、品尝葡萄干:
发给同学们葡萄干,让学生品,品后再把各自的感受说出来。
5、赞葡萄沟:
同学们,这次到葡萄沟的旅行真是让我们大饱了眼福,也大饱了口福。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就要离开葡萄沟了,有话要说吗?
《葡萄沟》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感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教学难点】:感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学资源准备】:
1、一张地图
2、多媒体课件或吐鲁番葡萄沟的录像带
3、少量的葡萄干
一、猜谜导入
1、讲新课前咱们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
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谜底:(葡萄沟)
2、出示中国地图:在我国新疆吐鲁番有个盛产葡萄的地方,这就是葡萄沟板书课题《葡萄沟》齐读课题
二、内容研讨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葡萄沟出产水果)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如:葡萄沟的水果那么多,你能通过读让别人感受到吗?
2、 这节课我们主要到三个地方去看一看 板书:山坡梯田、老家乡、阴房
3、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名评价读的优点、缺点
(1)自读
(2)指名读
(3)指导读“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绿色的凉棚”
① 听了你的读,我知道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
② 谁能通过读让人感受到凉棚多?重读“茂密”“一个个”
③ 师情景描述:在很热很热的夏天里,火辣辣的太阳照在身上,一丝风也没有,你有什么感觉?(热、难受) 这时你来到了这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又有什么感觉?
4、师:过渡语:葡萄的枝叶这么茂密,葡萄怎么样呢?
(1)说说葡萄叶和藤各是什么 样(一大串、一大串说明葡萄很多很多)
(2)默读课文,用“──”画出写葡萄的句子
(3)指名读
(4)你觉得这里的葡萄怎么样?自由说
(5)出示课件:五光十色的葡萄
5、 过渡语:葡萄这样的诱人,真想吃个饱那里的老乡愿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热情好客、准会吃个够)
(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2)出示课件,进一步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品尝葡萄干,感受它的味道
齐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3)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游览了葡
萄园,现在坐上汽车,老师领你们去阴房看看
(4)出示课件,教师范读
(5)葡萄干怎样?用一个成语表示: 板书:色鲜味甜
师小结:是啊,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机会到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一尝盛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
三、实效评价
学习了本课看你掌握了哪些的内容(我会填)
到了( )葡萄一串串地挂在( )底下,有( )的、有( )的、有( )的、暗红的、淡绿的( )美丽极了
【板书设计】:
葡萄沟(好地方)
山坡梯田 老家乡 阴房
(图) (图) (图)
葡萄多、美 热情好客 色鲜味甜
《葡萄沟》教学设计8
一、学习目标:
1、会认识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重点:
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识字教学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课前上网查询去葡萄沟的路线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时间:
3月16日(周五),19日(周一)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台湾的日月潭,风光秀丽,风景如画;新疆的吐鲁番,牛羊成群,瓜果飘香。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好地方——(板书)葡萄沟!
二、初读感知:
1、《葡萄沟》讲了些什么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估计有学生会说到想去葡萄沟看看葡萄,尝尝葡萄)
3、网上即刻查询地图,了解葡萄沟地理位置,再设想去葡萄沟的路线,讨论什么时候去最好。等生有了想主动学习的乐趣,再进一步读课文。
三,识字教学
1、谁有把握可以一个字不错地读完全篇课文
2、让同学勾画学习生字,准备小组竞赛读,若错一个扣组上的星星。
3、课件出示词条认读生字。查找地图识字
4、板书多音字认读:好地方,好客,干活,葡萄干,分开,水分,钉子,钉着
四、朗读感悟
1、和同桌一块思考说说理由: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画出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3、和同学比赛朗读有关句子,段落,看谁能读出表现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的。(引导读出喜爱葡萄沟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文对照,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第二幅插图,看看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是描写图上的.内容的
2、默读第二自然段,通过仔细看图,你对哪个词语或者句子有了理解(如:茂密的枝叶凉棚热情好客葡萄种得多,结得多,收获多)
二,读第三自然段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①有的……有的……说明葡萄多,处理葡萄的方法不同……②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③葡萄沟的葡萄好,制成的葡萄干也好)
三、小结拓展
1、口头填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不仅因为那里有(最好的葡萄,最好的葡萄干)更因为那里有(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
2、说说你最喜欢葡萄沟的什么
四、写字教学
五、积累词语及句子:哪些词句让你喜欢上葡萄沟的抄在你的摘抄本上吧!
《葡萄沟》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师生搜集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谜引入。
1.出示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这是什么?(葡萄)
2.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板书课题:葡萄沟)葡萄沟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出示地图,指给学生看)相机学习生字“沟”。
二、初读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利用生字卡互相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同时提醒多音字的读法:
葡萄干(ɡān) 钉(dìnɡ)着 好(hào)客 水分(fèn)
3.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字的,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4.利用课件,采用开火车、抽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
5.再读课文,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6.再次默读文,讨论:从哪里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并进行简单批画。
三、品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一)语段一:
1.从“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课件出示语段一,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感受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二)语段二:
1.从课文二自然段也可以看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课件出示课文二自然段,重点抓住描写“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美丽”和“老乡热情好客”等语句进行感悟。
(1)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学生感悟什么是“凉棚”,利用课件和朗读让学生读文辨析“一个个”和“一个”的区别。
(2)多媒体课件演示秋季的葡萄,引导学生比较“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的区别,并用“五光十色”练习说话。
(3)抓住“准会”“吃个够”等词语师生共同表演老乡招待的场面,感悟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4)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学生进入情境朗读课文)
(三)就要离开葡萄沟了,你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我们留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小结:葡萄沟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诱人,老乡又非常热情好客。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学生再读这句话)
四、写字。
学写“吾、季、留、杏、蜜、密”六个字。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双胞胎”:蜜—密(形似);同结构:吾、季、留、杏、密、蜜(上下结构)
2.学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相机进行重点指导。蜜、密: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扁,一撇不能漏掉。
3.小组内互相评价打等级。
五、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枝叶 ( )的葡萄 ( )的凉棚 ( )的老乡
( )的葡萄干 ( )的沙果
2.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葡萄沟的葡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葡萄沟真是个好地主,从哪里可以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
3.还可以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呢?
二、品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从“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可以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课件出示语段,并进行朗读指导。(读出鲜甜的感觉)
3.颜色鲜味道甜的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呢?请生细读三自然段。
(1)读一读,提出不懂的地主。
(2)画一画,阴房是怎样的?理解“阴房”和“碉堡”。
(3)请生上台当新疆小导游,介绍一下葡萄干的制作。
4.葡萄沟景美人美,葡萄干风味独特,我们情不自禁地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学生饱含深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
1.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哪些地方?
2.小组合作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
3.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搜集一些介绍自己家乡情况的资料。(风景、特产、人物、生产、建筑成就等)
四、写字。
学写“坡、搭、摘、钉、沟、够”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沟—够(音近) 同偏旁:搭—摘;坡、搭、摘、钉、沟、够(左右结构)。
2.教师重点指导:
够──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能写成左右关排。
摘: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3.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
课后反思:
《新课标》中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面对学生的独特的感受有时我们常会理解成不着边际,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是学生创新精的表现。如在理解“金碧辉煌”这个词时,我这样引导学生的:“读了这个词,你有什么感受?你眼前仿佛像看到了什么?”有的说:“我觉得天安门城楼像金子做成的。”另一个学生:“我觉得天安门城楼金光闪闪的,像撒了一层金粉。”在智慧的问题面前,孩子们的精彩的答案就呈现了,独特的发言使课堂也变得流光溢彩。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只有这样,孩子的思维的火花,才会尽情绽放,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创新思维,造就创新精神。
本科教学依然强化了积累运用,总结课文的总分总结构,做小导游介绍家园乌鲁木齐的美丽夜景。
《葡萄沟》教学设计10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杜老师想带同学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旅游,你们愿意去吗?
2、那好,请同学们上车,做好。游客们请注意,开往新疆吐鲁番的客车正高速行驶在公路上,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新疆有名的葡萄沟。(板书:葡萄沟)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品读感悟。
(一)下面我想找四名同学来做我的助手,读一读课文,向大家介绍一下葡萄沟,同时想一想你觉得葡萄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指名读课文)
这四名同学都读得非常的流利,而且很有感情。下面谁能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二)大家说了这么多,老师也觉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用“ ”画出关键词语,并和同桌交流交流。
1、你们从哪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预设一:盛产水果。
(1)你是从哪一段了解到葡萄沟盛产水果呢?为什么读这一段让你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呢?
(2)都有什么水果快说说?如果能吃吗到这么多水果高兴吗?快用喜欢的语气读读吧!
(3)还有那些同学也是从这个地方觉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的?“盛产”是什么意思?鞍山盛产什么?这样一个出产这么多水果的地方,一定是个好地方。再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2、其他同学再来说一说,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
预设二:葡萄沟美、葡萄美、人好。
(1)葡萄沟的葡萄长得特别的好。你从书中哪些句子,词语中感到葡萄长得特别好呢?
(2)抓“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一句体会:为什么读这句话让你感觉它美?“茂密”是什么意思?出示图片
看,作者用词多准确呀,一个茂密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特点,在你眼里,你觉得它还想象什么?仿说比喻句子。
(3)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们来到葡萄沟,来到这茂密的枝叶搭起的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那你能带着这种舒服惬意的感觉读一读这句话吗?
评价:你的朗读让我一下子就感觉到阵阵凉爽的微风向我迎面而来!你的朗读让老师仿佛置身在这凉棚下面,真是太惬意了。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清凉的感受读一读这一句话吧!
(4)谁能来说一说还能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到葡萄长得又多又好呢?为什么读这句让你感觉它长得好?
(5)“一大串一大串”是什么意思?快看看书图。读读这个词。
(6)抓“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体会。同学们请看,
课件出示各种颜色的葡萄
红的像——……练习说比喻句。
(7)这就是葡萄沟里的葡萄,当你看到这么美丽的葡萄时,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啊?那就用你的.朗读来赞美这些葡萄的美丽吧!
你的朗读让老师体会到了你对这些美丽葡萄的喜爱,谁还想读一读?听了你的朗读,那晶莹剔透的葡萄好像呈现在我的眼前,真是让人垂涎三尺啊!还有谁愿意读一读?
(8)有这么美丽的葡萄,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句话中还有个词概括了葡萄的颜色之多,谁找到了?
课件出示五光十色的葡萄图片
你还知道哪些形容颜色多的词语?那么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好吗?师:为什么不好呢?看来用词的准确能使表达的意思更生动。课下咱们快把这些好词积累起来吧。
(9)说的真棒。请你接着往下看,你还知道了什么?你怎么看出来的?
同学们,如果你们现在就是维吾尔族老乡,而老师我就是游客,用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你们的热情好客吧!
评价:你这个老乡不怎么热情啊!哪个老乡愿意招待我?恩,你这个老乡真热情。谁还愿意来读一读?
3、这么多好还不止呢,你们谁知道它还有什么好?
(1)把它们酿成葡萄酒。用它们制作罐头。晒成葡萄干。
同学们说得好极了,老乡们把剩余大量的葡萄制成了葡萄干。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2)出示图片
(3)你回答的很好,那用这种方式制成的葡萄干到底有什么特点呢?在文中找一找,用横线画一画。
(4)颜色鲜,味道甜。(课件出示葡萄干)
葡萄沟的葡萄长得这样好,品种又这样多,已让人垂涎欲滴,葡萄干又是这样的色鲜味甜,又有这么多的用处,更是让人垂涎三尺。因此书上说它是——(非常有名)
4、游览了这么多,你们说,葡萄沟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
三、升华情感。
1、同学们,葡萄沟在哪?你还知道葡萄沟或新疆有什么好看、好吃、好玩的吗?如果此时你去哪,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2、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像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只不过是众多瑰宝中的一个,希望同学们以后有机会亲自去看看,感受一下祖国的塞北江南。(播放新疆好地方)
播放音乐
《葡萄沟》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继续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学习第2段,练习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3、较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学重点:
学会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教学难点:
能在课文的朗读中读出自己对课文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去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了解到哪里是盛产水果,今天我们再去看一看哪里最有名的水果——葡萄。
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
思考: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给句子编上序号。
(2)根据学已学的写作顺序,说说这一段话中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再读课文,按已学的方法,理解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
(1)学生自读1、2、3自然。
(2)小组交流。
课文第2自然段一共有()句话。第1句写(),第2句写(),第3写()。这段话从第2句开始,是按()顺序写的。
(3)反馈。
3、深入学习第2段内容。
(1)再读第2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思考你在读这句话的时间,你读懂了什么?
(2)抽生说,进行句子训练。(梯田:出示投影)
句子1:夏季,茂密的枝中向四周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说说,你在读这一句话的时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投影。
齐读。
句子2: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学生找出这一句话中描写颜色的词语。除了以上几种颜色,你还能说出几种来吗?
理解“一大串一大串”在句子中的用法。
学生读句子。指导朗读。进行绘画练习。练习完成《作业本》填色。
据自己所填的颜色把这一句话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句子3: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发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从哪里看出来的?进行词语意思理解的练习。
你能不能把句子中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读出来呢?
学生自读,抽生读,齐读。
4、尝试背诵。
对于这么优美的内容,我们有必要把它记下来,指导背诵。
5、第二自然段教学总结。
同学们对这几个这第简单的句子,既然读出了这么多的说问,可真不简单啊!同学阅读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对刚才句子的理解,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的话要说,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要说的话流露在朗读中吧!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三、补充练习。
刚才同学们对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已掌握得较好了。这里也有一段话,检验一下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投影出示。)教师范读。
学生自读,检查1、2两个问题。
春天的时候,池边一丛丛马兰头开着粉红色的小花。池塘里的水浅浅的。水面上漂着一点点嫩绿的浮萍。夏天,一阵雷雨过后,池水迅速涨起来,池子变大了。小石桥好像浮在水面上。秋天,池水是深绿的,水面上有一片片菱叶,菱叶下面藏着小小的四角野菱。冬天一到,池子干涸(h)了,可以见到池底是黄黑色的泥土,偶尔能看见几株小草,平平常常,并不神秘。
①这段话共有()句话,句子之间是按()顺序连接起来的。
②短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
③朗读这段话,摘录好词佳句。
④尝试背诵这一段话。
《葡萄沟》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识记“沟、疆、鲁、番、蜜、维、吾、够、碉、堡、梯”,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3:运用师生对读、抽生朗读、导游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一、激励
1、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特别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出示课件,了解有关知识。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新疆”。
2、检查朗读情况。学习生字。(出示生字带出来的词语:葡萄沟、新疆、吐鲁番、蜜桃、维吾尔族、吃个够、碉堡、梯田。这样,为下一步借助词语定位联想生字做铺垫,注意指导第二段中描写葡萄的长句子。
3、采用定位联想等游戏识字,重点指导“蜜”的结构,同时比较“蜜”与“密”并引导学生组词。用引读、抽生读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沙果、蜜桃,到九十月份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以上环节从兴趣入手,总体上把握全文,认识生字。)
二、体验
1、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十月份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那么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说去就去,快把书打开。
2、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出示课件理解“山坡、梯田”。
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
(1)让大家一起理解“茂密”。在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2)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凉棚”)老师只出示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4、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引导读书上的句子,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
(1)用图片,让孩子到前面认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并让孩子“挂”在葡萄架下(教师已经出示茂密的葡萄架图片)
(2)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在词语中的“光”中发现)
(3)教师引导生理解“一大串”,同时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
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5、葡萄这么好吃,我们想不想吃啊?(生齐喊:想)全班齐读这句话。(1)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并知道理解“热情好客”。(2)“我”摘下最甜、最美的葡萄让你们“吃个够”是怎么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体会悟这个词)
6、多么热情的老乡呀,非要带咱们去阴房看看,想想阴房是什么样。(发散思维,让学生异想天开)不过。他还有个问题要考者你:“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读课文,看相关图片,再讲一讲,可以创造语言,只要意思对即可。并用“像”练习说话。)
7、观察葡萄干。(让学生观察图片后发表意见,把感受到的讲讲。根据学生的感悟书:色鲜味甜)哪!
三、升华
1、总结课文,出示板书。
2、小练笔。我们的家乡林州也是个好地方。也让我们夸一夸家乡吧!(动动笔,把家乡的风景名胜,相关特产,风土人情写下来。此环节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感悟、交际的训练。)
3、抽生全班展示小练笔。
《葡萄沟》教学设计13
设计说明:
课文围绕“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描绘了葡萄沟的葡萄成熟的景象和葡萄干的制作过程,表现了葡萄沟的美丽开爱。那里的葡萄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学生除了对葡萄沟有所了解,还要进一步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享受,在感悟情感的同时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2、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
3、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是本课教学重点;感悟句子所包含的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去风景优美的地方旅游吗?喜欢吃又香又甜的葡萄吗?如果把这两者合起来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老师和课文一同去盛产葡萄的葡萄沟游览一番。(读课题:葡萄沟)
二、细读感悟
(一)、第一段
1、去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葡萄沟。(课件出示第一段,学生读)
2、这段文字就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己读一读,看你知道了什么。
葡萄沟的位置在新疆的吐鲁番。
那里出产水果。
水果种类很多(课件出示水果),人们最喜欢葡萄。
3、引读第一段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
那里出产——
五月有——七八月有——到了九十月份——
(二)第二段
1、人们为什么最喜欢葡萄呢?让我们去看看。现在去行么?(最好九十月份,因为到了九十月份,葡萄就成熟了。)那我们就乘时光隧道车把时间调整到九月吧。闭上眼睛,一、二、三,葡萄沟到了。
2、(出示葡萄沟概貌图)这就是葡萄沟了。“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边说边出示句子,指出山坡、梯田和葡萄树)
3、这些葡萄树长得怎样。学生看图自由说。
书上是这样写的(出示第二句)学生读。
这句写的是(枝叶),什么样的`枝叶(茂密的),怎么样(向四面展开)。连起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
作者进一步描写说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为什么比作凉棚而不是别的。(结合当地地形气候说明)
在干旱的沙漠,在四十多度的高温天气,进入这样的“凉棚”,感觉怎样?带着这份凉爽舒服读第二句。
4、钻进葡萄架,更另你惊奇的是(出示架上葡萄图)
这是什么季节独有的景象。出示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自由读。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这么多颜色漂亮吗?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形容,(五颜六色)如果这些颜色都泛着光,水灵灵的,那(就更漂亮了),用一个词形容是(五光十色)。
瞧,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它们(美丽极了)。不同的颜色就是不同的品种,葡萄沟的葡萄有上百个品种。到了秋天,葡萄成熟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沟简直就成了葡萄的世界,葡萄的王国,葡萄的博物馆。带着对葡萄的喜爱、赞美再读句子。
出示“我会填”再填空读。
闭眼睛边背边想象。
5、葡萄沟的葡萄真——真——真——这么诱人的葡萄你想吃吗?看,维吾尔族老乡给你端上来了。(出示课文插图)读句子。
看,他们端上来的是最甜的葡萄。这种葡萄叫无核白,皮薄、肉嫩、多汁、味美,营养丰富,素有“珍珠”美称,是全世界含糖量最高的葡萄。
维吾尔族老乡把最甜的葡萄摘下一串串让你吃个够,你想夸他们什么?(热情好客)
6、葡萄沟真——葡萄沟的葡萄真——葡萄沟的老乡真——让我们把对他们的赞美美美地读出来。闭眼睛回味一下(背诵)。
(三)第三段
1、这么多这么好的葡萄老乡和游客吃不完怎么办?读第三段
2、边看阴房图片边结合第二句文字理解阴房的构造。(边读边看图让学生自己找到图文结合点就理解了。)
3、读第三句,理解“热空气”的作用。(体会葡萄沟人的聪明)
4、葡萄挂在透气的阴房里,就像在天然的烘烤箱一样,这样生产出来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三、情感升华
葡萄沟的葡萄出了名,葡萄沟的葡萄干出了名,葡萄沟这块宝地也敞开胸怀迎接着八方来客,有机会我们一定去那里感受一下。
《葡萄沟》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会认12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感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
教学重点
1.生字的教学
2.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学难点
1.生字“摘”的记忆与书写。
2.葡萄干是怎样做成的。
教具准备
1.一张地图中国地图。
2.多媒体课件或吐鲁番葡萄沟的录像带
3.少量的葡萄干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猜谜导入
1.猜谜: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2.出示中国地图:在我国新疆吐鲁番有个盛产葡萄的地方,这就是葡萄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读准每个字音,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出示本课生字:自己会的可以不读,不会的请教一下别人,多读几遍。
3.指名领读。同位互教互读。开火车读。
4.指导写“摘”“搭”
(1)看看这两个字,看你发现了什么?
(2)写字的时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自己书写两个,师生共评。评后再写一个,找找自己的进步。
5.再读课文,要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不好读的多读几遍。
三、细读课文,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如:葡萄沟的水果那么多,你能通过读让别人感受到吗?同时利用手势引导学生把写水果名字的词语读的一高一低,显得抑扬顿挫。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语:读了“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引入第二段的学习。
1.自读
2.指名读
3.指导读“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绿色的凉棚。”
(1)听了你的读,我知道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重点强调一个。引起学生的争议:一个、一个个的不同。
(2)谁能通过读让人感受到凉棚多?重读“茂密”“一个个”
(3)师情景描述:在很热很热的夏天里,火辣辣的太阳照在 身上,一丝风也没有,你有什么感觉?“热”“难受”这时你来到了这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又有什么感觉?“凉快”“就像吃了冰糕一样”“谁来读出这种感觉”指名读,同位互读。
4.过渡语:葡萄的枝叶这么茂密,葡萄怎么样呢?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葡萄的句子。
(2)指名读
(3)你觉得这里的葡萄怎么样?自由说。
(4)看多媒体课件:(五光十色的葡萄)
(5)说说你现在的感觉,体会“五光十色”的意思。
(6)听了你们说的那么好,老师真想读一读。师范读。
(7)说一说你听出什么来了?通过学生的评价,渗透读的方法。如重读“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把表示颜色的词读得一个高,一个低,等。
(8)生自读。
(9)指名读。
(10)评价后,同位互读再互评。
5.过渡语:葡萄这样的诱人,真想吃个饱。那里的老乡愿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指名说
(2)歌词里说“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赶快端起书来,让我们夸一夸维吾尔族的老乡吧!(齐读:要是这时候……吃个够。)
6.引导背诵
(1)师范背,生闭眼想象。
(2)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总结老师背得快又好的窍门:边背边想象画面。
(3)生自由练背。
(4)指名背。
(5)会背的一起背。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语:昨天去串门,见邻居家的小姑娘在吃葡萄干,我问:你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吗?她想了想说:“是太阳晒成的。”同学们,你们说对吗?先不要急着回答,大声读读课文第三段吧。
1.生自读
2.指名说
3.看课件,进一步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4.品尝葡萄干,感受它的味道。
5.齐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通读全文,整体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五)拓展练习
1.填空。书上的课后题。
2.选做题
(1)小组合作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或葡萄干
(2)收集家乡的风景、特产、人物等,介绍自己的家乡。
(3)画一画五光十色的葡萄,办个图画展。
(4)写一写本课的优美词句,丰富自己的积累。
第 二 课 时
一、练习背诵全文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小朋友,让我们再来练习朗读,在读中来表达我们对葡萄沟的喜爱,熟练后练习背诵吧。
1.生自由练习。
2.小组内试着背一背
3.指名背诵。(允许有差异,有的背全文,有的背一段。)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课件:要求学会的12个字:吾季留杏密蜜坡搭摘钉沟够)大家看,这是本课要求书写的12个字。谁能读读?
2.每位小朋友读读。
3.睁大你们的眼睛,看看这些要写的字中有什么规律?(前6个是上下结构的字,后6个是左右结构的字)。
4.嗬,真厉害。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谁能说说写上下和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上下结构的字每个部分都要写得扁一点;左右结构的字每个部分要写的瘦长一些。
5.上下结构的字中,你认为有长得相像的吗?密和蜜相像。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他们?(蜜蜂是昆虫,所以蜜下面是个虫字底,茂密,一般是山上的树木很密,所以下面是个山字底……)
6.师范写密和蜜,边写边提示:注意,中间的卧钩不要写成了竖弯钩。请大家写写这两个字。展示一生写的字,评价写的怎么样?
7.请大家再看看,写其他的几个字应该注意什么?和同位商量商量。
8.请大家把剩下的几个字各写两遍。
三、检查作业
1.检查填空题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2.分组展示选择做的作业。
板书设计: 葡萄沟
葡萄 五光十色
老乡 热情好客 是个好地方
葡萄干 色鲜味美
《葡萄沟》教学设计15
教学准备:上网查询有关葡萄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词语。
Xinjiang tulufan wei wuerzu putaogou
( ) ( ) ( ) ( )
2、上一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谁能说说介绍了什么?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片,说说感受。
2、自学第2小节,出示要求:
▲大声读,标出句子。
▲第2-4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儿看出来的?
3、检查自学效果。
(1)数好了吗?第2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啊?
(2)请你读一读第一句,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想看看梯田到底什么样吗?图片出示,这就是梯田。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这里和我们第一段是一样的,也是按时间的顺序写的。
(4)出示表格,填表并反馈。
什么季节什么怎么样
夏季 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秋季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低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5)、2个季节中,你比较喜欢哪个季节啊?自己读读看。
A、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指名读,说说喜欢的理由,有感情的朗读。
B、引:那有谁喜欢秋季的葡萄沟的?
先自己来读一读。谁喜欢?指名读。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哪些词应该有重点的.朗读?
我们大家一起来数一数都有哪写颜色。
我们来给五光十色换个词。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看一看行不行?(行)为什么课文不用五颜六色,而用五光十色呢?读一读看。
(看葡萄图片,感受阳光下葡萄美丽的光泽。)
(6)引:葡萄真吸引人啊。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出示(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你感受到了什么?(很热情)哪里看出来?(“准”、“吃个够”)你来读读看。
你还想到了什么?(真想去吃葡萄)下面老师就请4大组自己准备一下,比一比,哪一大组能够让在坐的每一位老师都听得很想去吃葡萄的。
△老乡真热情啊,葡萄沟里的葡萄又这么美,李老师也真想去看一看呢。哪一位老乡愿意为李老师介绍一下你们葡萄沟的葡萄呢?请小朋友先自己准备下,把第2段连起来读一读。看谁把葡萄沟读得最美。
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二)学习第3段。
1、请小朋友默读一下课文的第3段,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2、上节课,老师请小朋友品尝了一下葡萄干,好吃吗?(好吃)
那你知道,这么好吃的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老师带小朋友去看一看。请你仔细观察,荫房是和我们普通的房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葡萄干又是怎么做成的?
看录像。
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荫房是怎么样子的?
(出示老师实地拍摄的照片,初步理解葡萄干的制作原理。)
3、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
好在哪里?(盛产水果、风景美丽、老乡热情)
4、是啊。(指板书)葡萄沟不但盛产很多水果,特别是葡萄在外国也很有名,而且人也很好。这里出产的连葡萄干也很有名,我们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5你喜欢葡萄沟吗?让我们来一起夸一夸葡萄沟吧!齐读第4段。
三、巩固练习
1、读句子,学习按时间顺序说一句话。
葡萄沟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2、当当小导游,介绍葡萄沟。
板书:
盛产水果
葡萄沟 景色美丽 夏季 枝叶茂密 好
秋季 五光十色 地
方
葡萄干有名
【《葡萄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葡萄沟教学设计07-29
《葡萄沟》教学设计07-23
《葡萄沟》教学设计(15篇)02-23
葡萄沟教学设计15篇02-01
葡萄沟教学设计(15篇)02-01
《葡萄沟》教学设计(精选15篇)04-17
《葡萄沟》教学设计(集锦15篇)03-05
葡萄沟教学设计通用15篇03-16
《葡萄沟》教学设计集合15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