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传读书笔记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贝多芬传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贝多芬传读书笔记1
贝多芬是一位钢琴家,他是德国人,全名叫路德维希·冯·贝多芬,他出身贫寒。贝多芬原本不愿意学钢琴,是因为小时候他的父亲用暴力逼迫他学钢琴,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优秀的、众所周知的钢琴家。我很佩服他,他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去压制自己的顽疾,从而去创作钢琴曲,自由自在挥洒自己的笔墨,创造了一部又一部的传世佳作——《第九交响曲》等优秀作品。
贝多芬有一句名言,那就是:“通过痛苦,得到欢乐”。因为这样一句话,我看出了贝多芬坎坷的一生,也看出了他不畏艰难苦险,反而把苦难转化为了欢乐。他患的'病是耳聋,这是音乐家们最忌讳的病症,一旦患上这种病,他就没有办法再用耳朵欣赏音乐,创作音乐更是难上加难,这种打击对每一个音乐家都是致命的打击,贝多芬也不例外。然而,他不愿就此放弃自己的音乐生涯,而是更加发奋地创作乐章,真不知道他为什么能在耳聋的状态下创作那么美妙的乐章,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优美。我想,他一定是在用心灵和音乐沟通,用心在进行创作。
贝多芬曾经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将无法使我完全屈服”!贝多芬用整个一生诠释了这句话。
我曾这样想过,贝多芬没过过几天生活宽裕的日子,上天不赐予他欢乐,一次又一次压制他,但是他敢于和命运作斗争,不屈服上天的安排,终究成就斐然。我们应向他学习这种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为了心中的理想和目标,去奋斗吧,去
追求吧!贝多芬这位钢琴家值得我们从内心给以最崇高的尊敬。
贝多芬仅仅活了五十七岁便与世长辞了,他终于完全抛开自己的痛苦与不幸,但却把欢乐奉献给了全人类。这篇文章我读过后,心里有一缕淡淡的忧伤,我哪会不承认这位矮小的音乐家,此刻在我的心目中是如此高大、如此辉煌……
贝多芬传读书笔记2
看完《贝多芬传》的那一霎那,只觉脑间一片空白。上帝关闭一扇窗时,却为贝多芬打开了另一扇窗……
一下子感觉有很多话要说,却又不知该从何处说起。“世间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
有时觉得南子给孔夫子的这句话放在贝多芬身上也适用。但却找不出为什么。《贝多芬传》带来的不是一个完整的答案,但却有一些零碎的片段,让人记忆犹新。
许多艺术家是没有真正的童年的。在别的孩子吸吮着棒棒糖,在秋千上摇荡时,迈克杰克逊的童年在哪里?是在录音棚里,还是在父亲的鞭挞下?就连贝多芬也不例外。四岁,本该是一个童真玩耍的时期,但他却被整日钉在琴键上。而且对于他来说,他父亲是为了金钱与荣耀来逼迫他,并不是为了他的未来。这对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是何等的残忍?对于当时的贝多芬来说,童年陪伴他的只有冰冷的黑白键。至少那时他是这么想的。
先恨,后爱。对于许多琴童而言,他们对钢琴的感情就是如此吧。音乐对于贝多芬来说,也是如此吧。童年时期的他,或许对音乐充满着无限的怨恨。但也正是这门艺术决定了他的人生,伴随着他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让他爱得无法自拔。
除了他那让人匪夷所思的童年以外,他的耳疾与创作之间的微妙联系,也令我惊奇。
二十六岁时听力日渐衰弱。这对于一个拥有伟大的音乐梦想的创作者来说是多么大的痛苦。这种肝肠寸断的感觉在《悲怆奏鸣曲》中体现得淋淋尽致。看似平静、起伏微小的乐曲中,隐藏着无尽绵长的悲伤。是的,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什么比听觉更重要?听不见世间一切悦耳的音韵,甚至包括自己的`作品。
但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在贝多芬众多的作品中,绝大部分作品是在他患上耳疾之后写出来的!也就是说贝多芬是在失聪的情况下,创作出如此美妙的音韵。或许是贝多芬对音乐无限的热爱,使他能够在失聪的恶劣环境下,成就如此的辉煌。因为失聪,他远离尘世的喧嚣,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或喜、或悲、或绝望、或激动……
对贝多芬的探秘,我不会随着合上《贝多芬传》而终止。这本书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吸引人的开始。它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会不断地深究下去。
贝多芬传读书笔记3
《贝多芬传》是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这是一颗受伤后近乎窒息的心灵勃发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响乐,是对音乐艺术大师贝多芬一生的真实素描。贝多芬所处的年代,正值旧的毁灭与新的勃发交加,他的成功掩隐着无可言说的苦痛,他的一生就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与多舛的命运斗争的过程,那是“苦难铸成的欢乐”。
这薄薄一本书,为其别出诸家而自成一书,不溺于繁枝细节而以宏显传主精神取胜随着科技的进步,物质的丰富,人类的生存状况渐趋舒适:“扼住命运的咽喉”,以反抗苦难作为真生存方式的贝多芬精神,时下己稍显疏阔。
但是,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忧患还是需要我们直面的人生课题,故贝多芬的榜样于我们仍能有所感悟。
贝多芬传读书笔记4
一提起贝多芬,大家都会想到美妙音乐。通过阅读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我了解了贝多芬幸福又悲惨的命运,感受到了他坚强的意志。
他为何悲惨?贝多芬的童年没有温暖,成年后失去了音乐家最重要的东西——听觉,一次次在情感上跌倒,受尽了命运的捉弄,无比辛酸。所以他悲惨。
他为何幸福?因为贝多芬有很多关心他的朋友,韦格勒、埃莱奥诺雷、阿曼达、勃罗宁等,这些都是他的至交好友。虽说他命运悲惨,但有朋友的帮助、陪伴,他也很幸福。
他又为何坚强?因为贝多芬即使一次次受到命运的捉弄,却坚持这样一个信念“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不能让困难把我压倒!”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他依然热爱音乐,坚持创作,写下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还创作了辉煌的《第九交响乐》。贝多芬在情感上也屡屡受挫,但依然渴望爱情。所以他是坚强的。
贝多芬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有一颗热爱音乐的心和一份执着的信念。他的执着改变了命运,在与命运的战争中,他越挫越勇,最终取得了胜利!
我们应该学习贝多芬坚强的意志和对音乐执着追求的精神。
贝多芬传读书笔记5
当我看完《贝多芬传》的时候,我已知被贝多芬一种无形的力量震撼了。路德夕·凡,贝多芬出生于可隆附近的波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贝多芬的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一个仆人,一个厨子的孩子,贝多芬的童年是艰苦的,不像莫扎特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暖,开始,他的人生是一场残酷而艰苦的斗争,他20岁就离开了家,到外面谋生,当他在音乐界崭露头角的时候,他的耳朵都又几乎聋了。但是,他凭借着对音乐的`深厚情感和超人的天赋,创作了举世礼貌的钢琴奏鸣曲与交响音乐曲,成为了一代音乐家,他最终用痛苦换来快乐。
他,靠着自我不变的信念,完成了人类的梦想,在32岁那年,他甚至把遗嘱都写好了,在看他遗嘱的时候,我发现贝多芬竟有些“如果真的去了,是比此刻更快乐些”的念头,应对残酷的命运,他最终还是没有低头。是的,假如他在稍稍自私些,他定会就此撒手归去,摆脱一切愁苦,但是,他仍然渴望痊愈,偏偏期望“可怜的人类”快乐幸福。于是,这天生的性格给予他无比的意志,把死神和解脱又拒之门外,开始了苦难的历程。当痛苦与日俱增的时候,积聚到他无法承受的时候,就如潮水般倾海而出,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他的血与泪的结晶。
贝多芬,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在书的前页提到过这样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肌,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个英雄,注定就要承受超乎寻常的苦难,这,已经成为一条不变的真理,每个伟大的诞生是和超乎常人的牺牲换来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摆在贝多芬面前的无非是让他生命走到尽头的牺牲,可他终究抱着自我的梦想踏上了这条路。
一个不幸的人,当贫穷、残废、孤独,都袭他而来的时候,当世界不给他欢乐、声音的时候,—贝多芬,他却将这一切给予了世界,就像罗曼罗兰说的那样,“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而我了解的是一个伟大的贝多芬。
贝多芬传读书笔记6
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法国著名的文学家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用感人肺腑的笔墨让我看到了被称之为英雄的他们,与命运的抗争,他们不卑不亢,为了追求理想与信念,长期忍受着苦难,为追求真善美,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其中《贝多芬传》让我尤为感触。
贝多芬,德国伟大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学派代表之一。法国著名的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一书讲述的就是关于他的故事。
贝多芬出生在一个动乱和变革的时代,他的家境贫寒,家里主要靠父亲来挣钱养家,但是父亲脾气暴躁,嗜酒如命。母亲是个女仆,但却在贝多芬17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贝多芬的名字是由于他与祖父长得极其相像的缘故而起了与祖父一样的名字——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其祖父也给了他在音乐上的很多启蒙与教诲。可以说家庭因素让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有了很多的灵感与启示。在母亲去世后,贝多芬负起了照料全家的责任,还肩负着两个弟弟的教育之责。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贝多芬辗转来到了维也纳,开始了他最辉煌的音乐之程。在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被社会承认,本该是无比幸运了的时候,然而痛苦的现实又在向他敲门。贝多芬27岁时患上了耳聋病,耳聋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特别沉重的打击,就如同画家的眼睛失明一样可悲。饱尝耳聋的打击折磨、爱情的失败,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他摆脱了这些令人窒息的痛苦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音乐创作中去,他的心灵在呼唤着他把伟大的音乐奉献给全人类。
在物质文化日益丰富,精神文化极其贫乏的今天,我很难看到像贝多芬一样勇于和命运抗争,不肯屈服于命运,最终改变命运的人。他的勇敢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得到,但他的精神却是可以让人们所学习的。贝多芬坎坷的一生以及强烈的孤独感,给予了他在一次又一次沉重的内心打击下创作音乐的灵感。这似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欢乐颂》就是这样形成的。在跳跃的音符之间,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那个时期的痛苦与贝多芬对真善美的憧憬,更多的是对现实社会人们舍去信念,忙碌的为物质生活拼命追求的样子。究竟是什么让现实的人们没有了最初的信念,没有了与命运抗争的勇气与精神。
近年来,大学校园中不断出现了大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自杀或谋杀他人的事件,在这些事件的背后显现出来的往往是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缺陷的问题。很多人在面对命运考验的时候失去了理智,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他们并不是生活得不够好,或许应该说他们生活得太好了,以至于在生活上出现问题的同时,他们完全失去了应对的勇气与理智的选择。在此同时,也反应出他们个人信念的问题。我认为一个人的信念是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
这些人物传记鼓励着我们青年人不要放弃自己最初的信念与理想。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在痛苦活着的'同时,不仅带给了我们不朽的音乐作品,还带给了我们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理想的精神。青春本来就是梦想的嘉年华,为何大家不能像贝多芬一样奋力的拼搏,努力的追求他的信念呢?而勇敢的与命运抗争并不难,难就难在首先要勇敢的站起来。贝多芬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到这样一句话:“这就是命运在敲门”。这就是命运在敲门,他告诉人们的不仅仅是他要开始与命运的斗争,还告诉了人们,命运时刻都在敲门,应该勇敢的站起来,迎接它。当代人们缺少的就是这样的勇气与精神,使得他们在失去信念的同时,也失去了挑战的勇气。
贝多芬为了追求真善美,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奉献于音乐。它的交响曲中似乎隐藏着一份魔力,把我的每一根神经系在每一根弦上,跟随着音符而有节奏的跳动着,时而缓慢,时而强有力。我不得不佩服这位音乐伟人,他创作的每一个作品都是有灵魂的。当他的爱人离他而去时,他万念俱灰的心都有了,但他依然勇敢的走了出来,创作了《幻想奏鸣曲》等作品。当他得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毅然把写给他的献词撕碎并有了“竭力为善,爱自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位,也不要忘记真理”和《第三交响曲》(即《英雄交响曲》)的经典。
在贝多芬的信念里,我感受到了一份对真善美的憧憬,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在勇敢的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他留给了人们富有灵魂的作品和他顽强拼搏的精神。
贝多芬传读书笔记7
暑假的时候,我有幸拜读了法国小说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一书。这本书分三部分——第一篇是《贝多芬传》,第二篇是《米开朗基罗传》,第三篇是《列夫·托尔斯泰传》。在这三篇传记中,我最喜欢的一篇就是《贝多芬传》。
贝多芬是一位音乐大师,他身材短小,长得结结实实,略显臃肿,但他穿着讲究,目光犀利,有着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大家都能知道,要成为一个音乐家,首先要具备的一条就是要有敏锐的听觉,但不幸的是,贝多芬不到三十岁耳朵就开始变聋,而且一天比一天严重,不光如此,他的内脏也时不时地疼痛,越来越剧烈。他还渴望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可结局是一次次地失败,备受情感的煎熬。一连串的打击,一次次的挫折,并没有让他颓废、消沉,反而铸就了他激昂的性格,他凭着一种对音乐的狂热,凭着满腔的热爱,用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驰骋起无垠的想像,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创作中,终于写出了一部又一部气势恢弘、震撼人心的伟大乐章。《英雄交响曲》、《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五交响曲》……一部部辉煌的巨作,满载着彩虹的憧憬,奔跑着天马行空的想像,绽放着绵绵的情丝和璀璨的光芒。他不是用耳朵去感受音乐,他是用心灵去感知、去触摸。那一刻,我被深深地感动。
在以后的日子里,贝多芬一点点地战胜了情感的煎熬和病痛的折磨,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创作中去,掌声、鲜花、成功、荣誉没有让他骄傲,迷失了自我;经济极端窘迫、体质日益衰弱没有让他退步,停止了追求;他只是一路前行,一直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维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墨守着高尚的道德标准,任何时候他都没有向命运屈服。
在我的心目中,贝多芬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英雄,他的忍耐和坚强,他的执着和勇气,他的'想像和创造,他那用心灵触摸音乐的伟大创举,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想,如果我们能用贝多芬的这些精神来对待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那么,我们还能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能有什么堡垒不能攻破?如果我们能用贝多芬的这些精神来对待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那么,我们的学习将会一日千里,我们的生活将会天天向上。
贝多芬传读书笔记8
贝多芬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里,他的童年过得很悲惨。后来,病魔降临在他的身上,他忍着痛苦,写下了悲怆的《悲怆奏鸣曲》、清澈的《第一交响曲》等反映他人生的痛苦与欢快。他被生活抛弃了,孤身一人了,但是艺术却收留了他。他用一句豪言壮语,浓缩了他的人生,并成为一切勇敢的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乐。”
由于生活和病痛的压力,贝多芬在32岁那年甚至连遗嘱都写好了,看他的遗嘱时,我竟产生一个念头:对他自己来说,如果那时真的去了,可能反而快乐些。至少使他免受日后无穷无尽的苦难,面对残酷的命运,用他自己的话说“把我从无穷的痛苦之中解放了出来。”(只是对人类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是的,假如他稍稍自私些,他定会就此撒手归去,摆脱一切愁苦。
但是,他偏偏渴望痊愈,偏偏希望“可怜的人类”快乐幸福。于是,这天生的性格给予他无比的意志,把死神和解脱同时拒之门外,又开始了苦难的历程。当痛苦与日俱增,积聚到无法承受时,就如潮水般倾泻而出,成为一部部伟大的作品——他的'血与泪的结晶。
英雄,本身就注定要承受超乎常人的苦难。正如孟子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似乎已成为古今中外一条不变的真理,又是多么残酷和无奈!人类每一伟大成就的诞生,都必然要有个人的牺牲。凡想成就大事的人,紧紧牢记这一点吧。
阳光总在风雨后,贝多芬费劲地用自己的一生的心血来写曲子,我们要学习他那做什么事都尽心尽力的精神,学习他遇到困难但想尽一切办法去战胜它的精神。
贝多芬传读书笔记9
读书对于我和孩子来说,是一种长期的乐趣,之所以在林林总总的书中选择了《贝多芬传》这本书来和孩子共读,是因为不久前我刚读了这本书,从书中受到了无可限量的精神鼓舞,孩子又正在学习音乐,选择这本书来读,对他来说,也是一次励志的过程。译者傅雷曾在译序中说:“疗治我青年时世纪病的是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贝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中给我大影响的是贝多芬,多少次的颠扑曾由他搀扶,多少的创伤曾由他抚慰。我不敢把这样的启示自秘,所以就译了本书。”
我读过的正是那本罗曼。罗兰著,傅雷译的《傅译传记五种》中的《贝多芬传》。书中有不少精辟的语言和人生的名言警句。但这本书本书对于孩子来说过于深奥。于是,我和他一起去购书中心挑选适合他读的版本。我们先读了最简单的日本葭川著的漫画版。这本书最大的好处是趣味性较浓,图文并茂,简洁生动。
我们俩读完这本书以后,我觉得虽然孩子对贝多芬已经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但本书的感染力不够强,使贝多芬对孩子的精神影响力大打折扣,于是又选读了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说名人版《贝多芬传》。这是一本很好的少儿读物,因为书中不仅介绍了名人的故事,而且还附带有相关的知识链接。对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和理解书本内容都大有帮助。我写这篇读后感,主要是根据傅雷译罗曼罗兰著的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版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为了和孩子共享,我把某些片段用声地读了出来,发现这样对文字的体味更加深刻。下面是我读这本书后的粗浅体会。
与其说贝多芬是因为他不朽的作品而流芳百世,还不如说是他的精神品质使他站在了伟人的前列,与其说他是伟大音乐家的代表,还不如说他是力量的化身,是与命运之神抗争的勇士!
贝多芬生诞生在1770年,欧洲战事频发的年代!他生在德国的波恩,一个充满着文化与音乐气息的城市,一个音乐世家(贝多芬的祖父是宫廷乐长,父亲是乐手)。然而,祖父的早逝和父亲的堕落,一方面使贝多芬的童年和少年生活艰苦卓绝,使他过早地肩负了成人的负担,另一方面也磨炼了他的意志力,从而使他天才的资质没有在平庸中埋没。在贝多芬的一生中,贫穷,疾病困扰着他,他不仅要替父母赚钱养家糊口,而且还要为父亲的酗酒付出代价。25岁,正是风华正茂,前途无量的年龄,是事业成功的曙光在向他招手的大好时机。然后,音乐家最不幸的耳聋正朝他悄悄袭来。为此,他有过软弱的时候,他逃避,退隐,打算向命运之神低头,结束年轻的生命。然而,他最终选择了生!
他说:“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的问题。如果我不知道一个人在能完成善的行为时就不该结束生命的话,我早已不在人世了。”艺术之神在向他招手,道德之力在把他召唤,把他重新拉回了生命的轨迹,让他重新看到了生命的曙光,他,从死神的手里逃回了艺术之路上,继续肩负着人生的重负!
既然选择了活着,就选择了生的顽强,既然选择了艺术,要意味着为艺术献身!贫穷,耳聋,肠道疾病,爱情的坎坷,亲人的忘恩负义,世人的冷漠与趋炎附势,人生的种种不幸时时在困扰着他!战争的风云与动荡不安的局势也在考验着他,在坚持与隐忍之下,艺术的泉水却喷薄欲出。很难想象,完全耳聋的他,在贫病交加的日子里,却创作出了令世人震撼的第一交响曲到第九交响曲,从《悲怆奏鸣曲》到《月光奏鸣曲》,从歌剧《菲岱里奥》到《弥撒曲》。等著名的`乐曲!他在悲惨的生活与疼痛的命运之下,为世人留下了永恒的艺术,把痛苦独自啜饮,把欢乐留给了众生!如果你用心去听听他的《田园交响曲》,你感到的,只是他的欢乐与平和,而不是痛苦的压抑。
由贝多芬的故事不难看出,环境的熏陶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设想,即使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但如果他不是生在波恩这样一个充满音乐气息的地方,如果没有给他施展才华的舞台,或者没有给予应有的教育与训练,天才只有在庸碌中埋没了。因此,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空间,对塑造完美的或者说较完善的人格是必不可少的,对人的才艺的塑造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另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磨难,往往会成为一个人终生受益无穷的财富,使他在今后的路上敢于直面遇到的困境,减轻因克服困难而带来的痛苦。如今的青少年,缺乏的不是聪明才智,不是发育良好的身体,而是基本的锻炼和必要的磨折。温室里的花朵,怎能经受住狂风暴雨的劲扫呢?因此,我们是不是该放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承担更多的责任,担当生活中更多的任务,而不是塑造出只懂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天在课业的重负下苦不堪言情商低下的孩子。
贝多芬也告诉我,“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奋斗不止”。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是选择平庸还是选择不凡,那就看你是选择创造还是选择重复,是选择承受还是选择逃避。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不能避免的就只有直面!
贝多芬,用他不朽的精神品质,告诉了世人他的伟大!
贝多芬传读书笔记10
只有坚持不懈就能成功,坚持是每个人成功的秘诀,只有坚持
才能知道成功的滋味,贝多芬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不知道死的人真是一个可怜虫!我年仅十五岁就已经知道了。”读完了《贝多芬传》这句话一直在我的耳畔回响,小时候他爸爸逼着他弹琴,甚至把他关在房子里练琴,就这样,爱上了音乐。贝多芬在患上耳炎病,在双耳失灵的情下,创造了许多作品,他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深深感染了我,他在听不见的情况下,但仍然坚持创作。成为了举世闻名的音乐家。读了他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个运动员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运动员,他善常体操,他的动作十分优美,每个人都赞美他是一个体操天才,他十分高兴。他每天都坚持不懈的`练习,终于成为了一名体操运动员。在一次奥运会的选拔赛中,他因为在练习中受了伤,因此没有参加奥运会,他心里十分伤心。因为一次的失败使他失去了信心,所以他十分沮丧,然后跳湖自杀了。他就是因为没有毅力无法坚持下来,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学习贝多芬坚持不懈的精神,学习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失败不放弃,不气馁,才能成功。
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是不是为贝多芬而伤心,还是为运动员痛心,我会回答都有,让我们学习贝多芬的精神,坚持不懈,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吧!
贝多芬传读书笔记11
《贝多芬传》是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这是一颗受伤后近乎窒息的心灵勃发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响乐(贝多芬本人正是这样的经历),是对音乐艺术大师贝多芬一生的真实素描。贝多芬所处的年代,正值旧的毁灭与新的勃发交加,他的成功掩隐着无可言说的'苦痛,他的一生就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与多舛的命运斗争的过程,那是“苦难铸成的欢乐”。
这薄薄一本书,为其别出诸家而自成一书,不溺于繁枝细节而以宏显传主精神取胜随着科技的进步,物质的丰富,人类的生存状况渐趋舒适:“扼住命运的咽喉”,以反抗苦难作为真生存方式的贝多芬精神,时下己稍显疏阔,但是,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忧患还是需要我们直面的人生课题,故贝多芬的榜样于我们仍能有所感悟。
贝多芬传读书笔记12
对于贝多芬,许多人对他的外貌等都做出了许多假设,对于他的头发,从未梳理过,就像美杜莎头上的乱蛇,他仿佛一个巫师召来妖怪之后反被妖魔制服了一般,这就是贝多芬。
“贝多芬的童年是艰苦的,不像莫扎特成长于优越的环境,从一开始,人生之于他,就像是一场悲惨而残酷的斗争。”他的童年苦极了,这里将他的童年比作一场斗争,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他童年的悲惨,他需要每天都和音乐打交道。
他热爱自己的母亲,当母亲去世的时候,他曾说:“她对我那么仁慈,是那么值得我敬爱,是我最好的朋友!当我能叫出‘母亲’这甜蜜的字眼,而她又能听见的时候,谁能比我更幸福?”他对母亲充满了浓浓的爱意,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母亲生我们养我们,是我们需要用一生去报答的,我们也要深爱自己的母亲,用优异的的成绩去报答她。
贝多芬在波恩的.一个家庭里找到了亲切的依偎,是他终身珍视的勃罗宁一家,他们女儿比贝多芬小,贝多芬教她音乐,带她走上诗歌之路,她是他少时的伴侣,尽管贝多芬的童年和少年如此悲惨,但他对这段时日和消磨这时日的地方永远保留着温柔的回忆。
然而痛苦已在敲门,它一旦降临便不再离开,1796年至1800年,耳聋已开始了它的酷刑,耳聋日夜折磨着他,他的听觉越来越衰退,内脏也承受着剧烈的痛苦,“连续好几年,他瞒着所有人,独自守着这可怕的秘密,就连最亲密的朋友也不说”。他可怜极了,他是多么想要好起来啊!贝多芬还抱着一种爱的热情,这种爱情几乎永远是纯洁的。
人生总是会有许许多多的不幸,但只要有坚强的意志,你总能打败不幸,迎来光明。
贝多芬传读书笔记13
迅速看完《贝多芬传》之后速成的一篇读书笔记。写得仓促,但是可能没时间修改了,放这存着吧。这读书笔记基本上是以贝多芬爷爷著名的交响乐为主体的,而《贝多芬传》里提到一些其他体裁的音乐作品不在本文范围内。
以下:
开宗明义:我就是来乱的。
罗曼罗兰是法国人。法国音乐,以香颂,世俗音乐为代表,并不盛产演奏家和指挥家。经典音乐可以说与法国的性格是格格不入的。让他去解析一部经典作品或者有浓郁古典色彩痕迹的音乐家必然会有一些偏颇,即注重于其身上同样浓郁的浪漫气息。
贝多芬的英雄色彩在传记中被大加描写。客观地想,这样也是合理的。贝多芬是一个时代的总结,同时又开启了新的时代,并给出了这个时代一个不可逾越的标杆。小学老师跟我们说过: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要放在“启下”的那一段。同理,浪漫主义应该占有更大的比重。
但贝多芬本人,一生崇敬的音乐家却是莫扎特,那个古典时期的天才。
莫扎特的作品特色是无论怎样的生存困境,其作品永远充满着用各种表现力赞颂平和的神来之笔,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可以看做随手画出的完美的圆,或者是罗马式的建筑风格。贝一贝二也能发现这种特色:灵活,大胆,从心所欲不逾矩。在古典主义所有音乐家里,贝多芬可以称为天才,但并不如莫扎特的天才光辉灿烂,有如神助。
时代的洪涛感染每一个艺术家,大浪淘沙,随着席卷欧洲的政治潮流,贝三惊世而出。他划时代地把很多在小品乐章中常见的浓烈情绪应用到交响乐中的作品,从技术上来讲难度惊人,但他做到了!这种对英雄个人的赞美,这种力量,彰显的是贝多芬本人性格在作品中的觉醒,而到贝五则完全是呐喊。
很多人认为浪漫主义是那种温柔的,甜蜜或忧伤的。但我个人理解(好吧,是老师讲的')浪漫主义是一种对自我感情的宣泄,富于表情变化的都可以是浪漫主义。情绪,力量,思考,贝多芬的交响曲给出了浪漫主义所能达到的顶峰参照。
贝多芬本人曾经是我童年印象中德意志精神的形象代言人。
谨慎,有能力,抗争,哲学性,同时情绪化。由于个人对德奥气质音乐的偏好,这样纵横捭阖,大气磅礴中寻找完美的作品才是我心目中的浪漫主义。他不同于一些小家碧玉温言软语神情黯然,而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继续不恰当的比方,二者有如李煜与李白的区别。
但贝多芬不只是李白。
在论文攻坚阶段,我会整天循环贝七贝八来鼓励自己。在这两部作品中能看出他在融合,或者再扩展一些,从田园交响曲开始,他把自己的古典天赋与情绪力量结合起来,其中贝七第二乐章的allegretto堪称典范。他告诉我们什么叫力量,不是暴烈,而是控制力。
正如最宏亮的声音是掷地有声而不是嘶吼。这段富于逻辑性的乐章在整个有些恣意喧嚣感觉的交响曲中的作用与其说是平衡,不如说是奠定一个基调。而这基调并不是纯粹的古典主义,而是一种对德意志血液的自我意识的抒发描写,天衣无缝。假如只听后两乐章会认为这是喧闹,由于前两乐章的存在,这种喧闹是有根基的。
这种融合,好像李白杜甫碰撞了。
之所以整天循环贝七贝八,还因为这两部融合古典与浪漫的不可复制的经典之作,在贝多芬爷爷的作品里的地位竟然犹如辉煌前的阵痛。在这之后,贝九,又名《合唱》诞生了(贝多芬阵痛,诞生贝九,我听贝七贝八阵痛,诞生垃圾论文,庐山瀑布汗!)。
我们无法得知这部作品创作期的各种艰辛,也无须知道。这种故事的渲染作用在如此伟大的作品面前太过脆弱。这部作品本身就是一座圣坛,每一基石几近完美。一步步向上攀登,每一步都有新的视野和隆重的反思。同时也是对自己天才一生的总结,比如刚才提到的贝七第二乐章,贝九第三几乎同理。
继续攀登,即将登上顶端的时候,人声从天而降。说到这想打个岔,本人自幼对除京剧之外的人声音乐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导致了一直不太懂得欣赏歌剧,也导致了对贝九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一直到长大了一点,大概初中的时候,重温贝多芬交响乐全集,听到那个男声忽然觉得所谓文艺复兴的历史地位不过如此啊:告诉人们原来“人”可以如此重要。
艺术发展到极致原来是“人”啊。这段合唱多么直白地强调了人性,而这辉煌又在赞美欢乐。继而顶峰之后又见顶峰,攀升,再攀升,光华灿烂。套用闻一多先生的说法,贝九可称之为“交响中的交响,顶峰中的顶峰”。语言的赞美在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前又一次苍白。庄严么,不全是;古典吗,不显著;浪漫吗,不纯粹;而是这一切都在为其相辅相成,达成音乐史上的最强一音。
如果说贝多芬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令后人感到莫名悲哀的便是他也创立了这种音乐无法企及的高度。类似于屈原之于楚辞。
罗曼罗兰激赏这种风格,并主要用这种风格来确定《贝多芬传》的初衷,即推动激情,鼓舞伟大。贝多芬传与其说是传记,不如说是树立一座丰碑。
作者对个人气质,对英雄主义的赞扬,是对贝多芬作品中力量与激情的放大。但在我看来,他忽略了或者说刻意忽略了溶于血液的古典精神和深沉的思考。平心而论,贝多芬的交响作品旋律并不足以动人,但是震撼听众。这震撼也不太励志,是对人的生命力的思考,是澎湃的思想的力量。
自文艺复兴,至革命潮流席卷欧洲,“人本”被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严谨细致得可以用数学计算出的音乐(比如平均律)被束之高阁,全身心地属神的赞美诗(巴赫众多作品)被听众冷落,平和灵动的古典主义集大成者天才莫扎特也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全欧洲全世界都亟需描述“人”的艺术作品,表现出饱满鲜明的时代特性。
贝多芬壮丽的张力和控制力使人无法无动于衷,甚至歌德称之谓“使他骚乱”“屋宇为之震动”,如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震撼力表达的是对人,对自我的强调,直击这段历史的核心推动力。于是习惯性地,后人愿意节选出了贝多芬作品中明显浪漫主义色彩的片段大加渲染,并对贝多芬本人的病痛斗争史和感情史,甚至思想史都赋予一些传奇的意义。
然而古典主义的根基连同德意志精神的思想性在贝多芬本人应该是骨血经脉,有了这些,他的力量,他的情绪,他的壮丽感才是坚实的。斗争也好,赞颂也好,总不至于成为空中的楼阁。贝多芬是被称为“乐圣”的,试想一下,只有或控诉或热爱的激情没有思辨或平衡,怎能成圣,最多是一个大学生而已,热情而迷茫。
回想一下,真正能感受到思辨的,并具备足够高艺术价值的音乐家,贝多芬后,也就是瓦格纳了。我们都知道,瓦格纳是贝多芬的骨灰级粉丝。都是德国作曲家,都是在动荡中生存。说到德国,再多说一句,本人对德国的第一印象就是随着贝多芬的作品轰然形成的一个国家。
我始终相信地域对文化的影响力,所以贝多芬的交响乐福尔特文格勒或卡拉扬的指挥才能表现成功。至于很多人喜欢的托斯卡尼尼和索尔蒂总不太能让我彻底融入作品的情绪。每个指挥家都有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并以精湛的技术驾驭,当技术层面大家不相上下时,我更倾向于本国音乐家一脉相承似的理解力。
推广到所有听众中,包括罗曼罗兰在内的听众们都按自己的经历与意愿去理解贝多芬,都是一家之言。虽然我们的理解不太同,但是本人欣赏罗曼罗兰把自己降得很低很低的那种态度。整个《贝多芬传》,我看到的是一个粉丝的笔记,而不是一个颐指气使的思想家评论家。
贝多芬传读书笔记14
读书对于我和孩子来说,是一种长期的乐趣,之所以在林林总总的书中选择了《贝多芬传》这本书来和孩子共读,是因为不久前我刚读了这本书,从书中受到了无可限量的精神鼓舞。孩子又正在学习音乐,选择这本书来读,对他来说,也是一次励志的过程。译者傅雷曾在译序中说:“疗治我青年时世纪病的是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贝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中给我大影响的是贝多芬,多少次的颠扑曾由他搀扶,多少的创伤曾由他抚慰……我不敢把这样的启示自秘,所以就译了本书。”
我读过的正是那本罗曼。罗兰著,傅雷译的《傅译传记五种》中的《贝多芬传》,书中有不少精辟的语言和人生的名言警句。但这本书本书对于孩子来说过于深奥,于是,我和他一起去购书中心挑选适合他读的版本。我们先读了最简单的日本葭川著的漫画版。这本书最大的好处是趣味性较浓,图文并茂,简洁生动。
我们俩读完这本书以后,我觉得虽然孩子对贝多芬已经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但本书的感染力不够强,使贝多芬对孩子的精神影响力大打折扣,于是又选读了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说名人版《贝多芬传》。这是一本很好的少儿读物,因为书中不仅介绍了名人的故事,而且还附带有相关的知识链接。对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和理解书本内容都大有帮助。我写这篇读后感,主要是根据傅雷译罗曼罗兰著的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版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为了和孩子共享,我把某些片段用声地读了出来,发现这样对文字的体味更加深刻。下面是我读这本书后的粗浅体会。
与其说贝多芬是因为他不朽的作品而流芳百世,还不如说是他的精神品质使他站在了伟人的前列。与其说他是伟大音乐家的代表,还不如说他是力量的化身,是与命运之神抗争的勇士!
贝多芬生诞生在1770年,欧洲战事频发的年代!他生在德国的波恩,一个充满着文化与音乐气息的城市,一个音乐世家(贝多芬的祖父是宫廷乐长,父亲是乐手)。然而,祖父的早逝和父亲的堕落,一方面使贝多芬的童年和少年生活艰苦卓绝,使他过早地肩负了成人的负担,另一方面也磨炼了他的意志力,从而使他天才的资质没有在平庸中埋没。在贝多芬的一生中,贫穷,疾病困扰着他,他不仅要替父母赚钱养家糊口,而且还要为父亲的酗酒付出代价。25岁,正是风华正茂,前途无量的年龄,是事业成功的曙光在向他招手的大好时机。然后,音乐家最不幸的耳聋正朝他悄悄袭来。为此,他有过软弱的时候,他逃避,退隐,打算向命运之神低头,结束年轻的生命,然而,他最终选择了生!
他说:“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假如我不知道一个人在能完成善的行为时就不该结束生命的话,我早已不在人世了。”艺术之神在向他招手,道德之力在把他召唤,把他重新拉回了生命的轨迹,让他重新看到了生命的曙光,他,从死神的手里逃回了艺术之路上,继续肩负着人生的重负!
既然选择了活着,就选择了生的顽强,既然选择了艺术,要意味着为艺术献身!贫穷,耳聋,肠道疾病,爱情的坎坷,亲人的忘恩负义,世人的冷漠与趋炎附势,人生的种种不幸时时在困扰着他!战争的风云与动荡不安的局势也在考验着他,在坚持与隐忍之下,艺术的泉水却喷薄欲出。很难想象,完全耳聋的他,在贫病交加的日子里,却创作出了令世人震撼的第一交响曲到第九交响曲,从《悲怆奏鸣曲》到《月光奏鸣曲》,从歌剧《菲岱里奥》到《弥撒曲》……等著名的乐曲!他在悲惨的生活与疼痛的命运之下,为世人留下了永恒的艺术,把痛苦独自啜饮,把欢乐留给了众生!如果你用心去听听他的《田园交响曲》,你感到的,只是他的.欢乐与平和,而不是痛苦的压抑。
由贝多芬的故事不难看出,环境的熏陶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设想,即使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但如果他不是生在波恩这样一个充满音乐气息的地方,如果没有给他施展才华的舞台,或者没有给予应有的教育与训练,天才只有在庸碌中埋没了。因此,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空间,对塑造完美的或者说较完善的人格是必不可少的,对人的才艺的塑造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另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磨难,往往会成为一个人终生受益无穷的财富,使他在今后的路上敢于直面遇到的困境,减轻因克服困难而带来的痛苦。如今的青少年,缺乏的不是聪明才智,不是发育良好的身体,而是基本的锻炼和必要的磨折。温室里的花朵,怎能经受住狂风暴雨的劲扫呢?因此,我们是不是该放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承担更多的责任,担当生活中更多的任务,而不是塑造出只懂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天在课业的重负下苦不堪言情商低下的孩子。
贝多芬也告诉我,“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奋斗不止”。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是选择平庸还是选择不凡,那就看你是选择创造还是选择重复,是选择承受还是选择逃避。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不能避免的就只有直面!
贝多芬,用他不朽的精神品质,告诉了世人他的伟大!
贝多芬传读书笔记15
读完《贝多芬传》,我被他充满传奇和苦难的一生深深打动,他让我懂得:成功绝非偶然。
贝多芬的一生是不幸的。童年时代,因为拥有音乐天赋,父亲强迫他学习洋琴,稍有不遂,就会惨遭毒打。家庭的贫困让身为长子的他早早的挑起家庭重担。凭着对音乐强烈的热爱,贝多芬奔波各地跟随大师们学艺,让贝多芬在音乐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就在他事业处于巅峰时,突然出现听力下降,直至完全失聪。由于失聪,他作曲的艰难也许要超过常人百倍。他借助一根小木杆“听音”,来完成创作。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举世瞩目的音乐家。
许多人都认为贝多芬是天生的音乐奇才,他的成功被世人所仰慕,却不知道贝多芬的成功绝非偶然!他为成功付出了多少艰辛与努力。他的一生都在与贫困、疾病、感情折磨抗争。凭着对音乐的激情,他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无数巨作,激励和鼓舞着人们。他对音乐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创作的动力和源泉。就像贝多芬说的那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也许,贝多芬的成功就是:在不被人欣赏时,他没有放弃,仍然保持着顽强的信念;在每次创作失败时,他仍然一次又一次尝试着,寻找创作的灵感;在每个不为人知的夜晚,他独自坐在钢琴旁,汗水流过脸颊,他已疲惫不堪却依然坚持着完成自己心灵的呼唤。
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虽不能。”贝多芬正是经历了苦难,才成为一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音乐巨匠。
读《贝多芬传》,我十分敬佩贝多芬,敬佩他的顽强勇敢,敬佩他的锲而不舍的坚持,敬佩他面对困难绝不低头的勇气。他的经历给了我极大的启示和鼓舞。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在困难面前只会一味的躲避和退缩。在家长和老师的庇护之下我们似乎变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霜雨雪。这样的我们,现在连小小的困难都不能克服,又怎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所以我们一定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在学习中发扬刻苦拼搏的精神,绝不向困难低头,永不言败。
贝多芬的惨痛经历成就他的非凡一生。这不足以给予我们以启迪吗?只要我们树立好自己人生奋斗的目标,即使在逆境中、在挫折前,也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坚持自己的理想,勇于面对挫折,困难面前绝不低头,坚持奋进,顽强拼搏,就一定能成就生命的辉煌。
【贝多芬传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贝多芬传》 读书笔记06-10
《贝多芬传》 读书笔记15篇01-16
贝多芬传读书笔记15篇01-07
拿破仑传读书笔记06-27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01-04
《拿破仑传》读书笔记09-10
岳飞传读书笔记03-01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03-09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