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的书籍的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设计书籍心得(精选11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设计书籍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设计书籍心得 1
通常,阅读者会通过“手”来翻阅纸质书籍,用“眼”来浏览,“心”去领会的传统阅读流程去进行体验,但仅是二维平面枯燥无味式的感官效果,并没有给予读者足够的愉悦感与新鲜感,无法刺激其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往往营造出冷落无情的氛围感。如何通过具有新鲜感的主题互动信息传达形式来悦取读者的兴趣并提高阅读体验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书籍作为阅读的载体,是通过视觉材料获取信息的过程,而这里的“设计”是通过信息视觉化进行传达信息的过程①。随着时代的发展,书籍设计也经历着制度文化的变迁,并不断推陈出新;新时代背景下,读者的感官体验将会变得更加多维度。“主题”,作为书籍要表达的内容,其重要地位毋庸置疑;“视觉”,通过人眼的视觉生理感官反应,体验着不同的语言符号信息反馈。主题视觉呈现是建构书籍设计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桥梁纽带,不但富有节奏感,同时还为读者提供了阅读的激情。
一、多维度的视觉感官“语言”呈现
视觉是人重要的感觉器官,由光感、色感、空间感等一系列功能组成,从视觉感官出发,是体验书籍设计不同感觉效果与逾越蜕变的有效途径。
(一)趣味互动的传达
“互”即相互、彼此、双方,“动”为动作、影响②,互动是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感应的动态过程,书籍设计的互动性是指在读者和书之间建立相互沟通的桥梁,不再是传统的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无意识的参与其中。传统书籍中的互动,往往是读者被动地通过接收书中的图画或文字信息信号,从而转变成输出个人感受。这种互动方式容易让读者产生疏离感,缺少与作者和书籍自身的情感交流。书籍是有生命的,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图书有自己的“气场”,可以影响身边的周遭事物③。书也是有形的产品,不论从形态、颜色、材质还是功能等需求角度出发,都是在给读者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与真实感受的互动体验媒介。趣味性的互动方式可以体现在书籍内部的折叠、裁剪、光影等手段,从静态的二维平面转到三维的立体形态,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与心理体验来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流程互动。
(二)视觉“实感”空间的体验
二维平面通过人眼获得三维的视觉沉浸效果,能够创造出立体空间实感,让读者感受到不一样的视错觉体验,仿佛可以触摸得到,给人以奇幻的虚拟视觉享受和心理震撼④,这种隐性空间需要读者阅读书中的图像文本信息后,才能产生空间实感的联想。真实空间感的营造体现在:打开书籍,页面上物像图形瞬间跟随站立起来,很有视觉冲击力。阅读者会下意识的伸手去触摸体验,通过视觉与触感深刻感知书中的信息,产生主题联想,并有所体会。
二、主题呈现的方法
中国古代诗人常用“象”来表达抽象的客观事物,通过比喻、拟人、象征、联想、打比方等修辞手法表达诗人自身的情感,并赋予其真实的客体存在⑤。书籍设计也可借用这种情感意识来烘托书籍中所要体现的主题思想,通过意象抽象表达的再造过程,构造书籍设计的主题视觉场景⑥。
(一)借物出新
通过借助熟悉的形态创造出新的意象,寻求感性形态上的相似性⑦。如果主题难以确定,可以模仿借用其他的形态意象来寻找灵感。比如书籍设计的主题为“爱情”,可以借鉴熟悉的电视、电影、小说等内容,借鉴别人的人、景、情,来挖掘自身的感性形态,塑造相仿的特征。这里以笔者的书籍设计主题“踪迹”为例,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对拍摄的图片进行梳理归纳,每个地点的感受不同,对人的对物的感受等等,也可表达自己内心,天气状况,囧事,幸运的,倒霉的……也可按照情节的发展高潮对主题进行节点式分割,按照情节发展顺序进行塑造,有机的将散乱的图片串联起来,从而进一步对主题润色。
(二)分解提取
“分解”顾名思义,就是拆散分开的意思,主题被分解成若干象,通过联想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再进行筛选提取最具特点、情感的关键点,通过关键点来释放或传达主题信息。比如“人”这一主题,可以分为男人、女人、女博士……又可根据他们的爱情、工作、生活进一步剖解关键词,通过关键词分析来展现他们的个性。一句话总结:确定主题关键词,联想与主题相关的若干词汇,然后再进行汇聚,分析其与主题的密切程度,进行筛选。类似于产品设计前期的头脑风暴“贴小纸条”展示,筛选出与主题相关的有用的可进行造化的关键词。
(三)趣味关联
所谓趣味关联就是借助客观世界存在的物,选取进行联想并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比如以“踪迹”为主题,我叫苗梦宇,非正式场合下通常喜欢把“苗”写成“喵”,发音与家乡的方言一致,也觉得好玩,“喵先生的踪迹”“喵Y鲜踪”等一系列有趣的名称也可以当作我的书名。在书籍的设计过程中,围绕主题中心思想进行关联性思考,将可感知的、富有趣味的元素融入设计中,给读者创造意境,使其感官体验寻味其中⑧。对于“喵”我们又可以联想到猫,给人一种好奇的心理,创造出有趣的阅读语境;这种上下波动游离式的趣味点要简洁明了,图像表达的意思明确,不能造成思维上的障碍去阻断读者继续思考的意识连贯性,简单的趣味点构建总会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四)确定基调
这里的基调是指主题符号语言。经过自己的意识加工,将主题进行提炼升华,强化一些符号语言创造出审美的情趣或某种意象。用一张图表现出作品的基调,或是整体的情感倾向,特别是书籍的封面设计,其本质就是在设定一种情绪,通过视觉最直观的呈现给读者;同时又体现在书籍设计的整体风格,例如“瑞士国际主义”“极简风”“欧美风”“斯堪的纳维亚风”“包豪斯”“中国风”“性冷淡风”“时尚”“潮流”“粗犷”“清新”“非主流”“高富帅”……一系列主题风格来实现。这又牵扯到书籍的版式设计,点、线、面的融合,视觉所要表达出不同的感受,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轻重感,层次感,密集还是疏散的,都能够营造出与主题相关的独特意境。
三、形式与内容“主题”的平衡
形式和内容作为书籍的一部分,要统筹主题与视觉材料的全局性,就像一根杠杆要保持两端的质量相当,才能达到平衡。在进行书籍设计之前,规划好文本信息的整体策划与视觉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由内向外传达的完整性;同时根据主题对前期准备的材料进行筛选整理,按照主旨思想题材、图片、文本信息归类,根据书籍结构和关注的文本进行交融塑造,避免文本信息过多或图像信息爆棚的头重脚轻的结构状态。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从书籍设计主题视觉语言的呈现方式上作了简单探讨,只是将一些实用的方法引入到书籍设计实践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高度融通的设计理论,有待进一步具体实践考证。虽然相关研究实践并不完善,但简单明了的设计方法有助于初学者对书籍设计进行准确定位,了解相关主题、图片、文本、版式在书籍设计中整体运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书籍设计是集形式、风格、版式、顺序、设计等内容于一体的整体艺术,是准确传达信息、思想、气质、理念的“干货”容器。好看的书籍是吸引你的理由,除了形式上能够刺激你视觉上的占有欲以外,更应该体现在易读的“好看”,如果书籍的“颜值”能够与内在的主题之美和谐共存,才是书籍设计真正美的追求。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数字媒体为主导的新时代下,书籍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要具有探索性的符合大众需求的前卫的创新理念。书籍设计在满足形式与内容之美、主题和谐一致的情况下,受到了各种新型材料的冲击,按照现有趋势发展,可以借用新型材料推陈出新,创意性地运用材料包装设计书籍的结构;同时,在材料的选取上应遵循绿色低碳的可持续设计理念,根据读者和书籍的真实需求,合理地运用材料。
设计书籍心得 2
《乌合之众》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以研究大众心理特征著称。乌合之众也是一本很通俗易懂的书,作者以不同的人群、角度、事件来验证群体行为心理的局限性,以及个人一旦进入群体就极易丧失独立人格的无奈。
群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处在群体当中的个人则极易被群体的意志所左右,同时,个人行为会不自觉的向群体行为靠拢,因为这样他们会获得安全感,甚至是身处群体的荣誉感。
群体是感性的,他们易冲动,容易被情绪感染。因此,我们做设计时应当尽量简单,只有简洁的设计理念才会易于被大众理解;我们的设计方案应该特点鲜明,只有特点鲜明的设计才易于被大众识别、传播。例如脑白金的广告:
群体是不善思考的,因此群体容易被“领袖”,“榜样”所领导,甚至是被蛊惑。因此,主流的设计理念易于被大众用户接受;权威性的背书也是易于被大众用户接受的方法。例如扁平设计风格初期大众关于扁平风来源(瑞士设计风格)的争论:
《十宅论》
十宅论是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先生写了一本关于日本居住文化的书,它其实算是建筑学范畴的理论书籍。作者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欲望,从而导致了他们挑选房子的外形和家具摆设,这一切与审美无关,只与居住者的“个性”相关联。
作者对于不同房屋类型主人的一系列分析鞭辟入里。比如文章开篇讲述的'“单身公寓派”,日本70年代的单身公寓主体是混凝土打造的,房间的上下左右都是混凝土,连走廊的通道也被隔音铁门所隔断,成为一个密室。公寓进门是狭窄的过道,一旁设有浴室、厕所一体化的组合与时,过道中间是床,尽头是小客厅。这是典型的旅馆式客房布局,旅店具有两种暗示含义:旅行和性爱。旅人没有固定的居所,总是在流浪,对于现代都市的单身者来说,理想的生活状态不是安定下来,而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一直到结婚有孩子。因此,单身者会选择旅馆一样的空间布局,这具有某些象征意义。除了旅行,单身者最期待的就是性爱了。在电视剧中,一对男女消失在旅馆里的镜头足以证明这样的象征意义了。而狭小的空间在大都市里意味着即使是刚毕业的单身学生也能够负担得起……
作者的一些分析也许不适合中国的情况,但作者对于不同类型的住宅布局的分析逻辑,以及居住者的心理画像,非常值得设计师,尤其是刚入门的设计师们去学习。
设计书籍心得 3
【摘要】:时代的剧变使得书籍的装帧必须要朝着更高的“非实用”层次发展,让书籍的装帧精美化、美学化,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正是由于此,书籍的装帧在当下的环境既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更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字】:书籍装帧设计材质理念
一、书籍装帧
书籍的出现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大大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古今中外,中国的线装书、西方的羊皮书、苏美尔的石板书都是颇具时代和地域特色的书籍样式。据考证,早在魏晋时期,我们士大夫阶层接十分重视书籍的外观和整体外型。陶渊明说过“书若其人,面甚为重”,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古人对书籍外观造型的重视,这些,其实也就是当下书籍装帧的雏形。
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物质产品不断丰富,人类对事物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实用性,而对美学等因素的考虑越来越多。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人类科技的飞速进步,传统事物正面对新生事物的冲击都加快了变革的步伐。一方面装帧很差的书籍即使内容充实也很可能压在书店积灰,很多读者甚至连翻阅的兴趣都没有。另一方面电子图书的兴起对传统书籍形成了巨大冲击,其丰富的图像影音内容和高度的互动性使得传统书籍望尘莫及,时代的剧变使得书籍的装帧必须要朝着更高的“非实用”层次发展,让书籍的装帧精美化、美学化,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正是由于此,书籍的装帧在当下的环境既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更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传统的书籍装帧
诚如前文所言,基于物质资料和科技水平的限制,虽然早在2000多年前的罗马时代就出现了专门的书籍装帧部门,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书籍装帧不论社会调查报告是在范围还是形式上的发展都非常的有限,具体来说,传统的书籍装帧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使用范围有限。传统的书籍装帧使用的内容范围和人群范围都十分有限,基本集中在政府或一定的社会组织编订的书籍,如中国的'《四库全书》,西方的《圣经》。同时使用装帧较好的书籍的人群,基本为上流社会的贵族或富商。
2.形式单调。一般来说,东方的书籍装帧以线装书为代表,而西方以羊皮书为代表,同时内容以文字叙述为主,形式十分单调且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
3.技术含量低。传统的书籍装帧基本就是将书籍组装和保护起来,高级一点的装帧也只是使用金银等贵重金属装饰,本质上装帧的技术含量和设计理念处于很低的水平。
三、当代书籍装帧的要求和思路
时代在飞速发展,书籍装帧在这个剧变的时代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注意以下要素:
1.改变传统书籍装帧的观念。传统观念将书籍装帧的思维局限在书籍的装订、保护、封面扉页的制作等方面,但当今时代对任何一件事物的要求都变得综合性和复杂性,在装帧过程中,如果我们将思维局限在装订和封面这些方面,那对提升我们书籍的整体质量是非常不利的。根据新时代的观点,书籍装帧包括了书本中所有与文字、图形、色彩、形态的有关系的设计和制作。
2.结合时代背景,书籍特色增强书籍的美观性
美观是书籍装帧十分重要的一个作用和要求,在当下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熹榜书千字文》为例,来看看这个问题。这套书的装帧给读者的视觉冲击是非常强烈的。首先,他用木盒制作了书的外套,并创造性地将朱熹文章片段运用现代激光雕刻工艺反雕凸刻在面板上,让读者光是看到这震撼的封面便对书籍里面朱熹的大作充满了渴求和期盼。而反雕的千字文,完美的与朱熹生活的时代宋朝结合起来,展现了宋代印刷术的跨越式发展,使读者的思绪一下飞回到千年以前。这样的书籍装帧,带给读者完美的想象空间和意境,创造惊人的销售量自然不足为奇。
3.突出民族特色
时代的发展使得任何一样东西都可以一夜之间世人皆知,然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却是无法复制的,这正好给了我们书籍装帧的一个思路,那就是彰显民族风情,使我们的书籍“仅此一家”,具有极强的独有性。
我们之前展示了《小红人》的装帧设计,这本书至今也是中国书籍进攻国外市场的典范制作,当年在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多个国家取得了惊人的销量。我们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小红人》几乎处处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元素装帧设计理念。线装模式、封面的窗花剪纸、扉页的中国结设计、还有整本书的黑字红底的对联模式,可以说是页页有景,片篇有情。
四、大胆使用不同材质实现装帧功能
书的材质早就不能在局限于纸张,所以材质的多样化也是我们现代书籍装帧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为了吸引读者或者更好地体现书的内容或时代特征,我们可以使用木、铁、塑料等多种材质。
五、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把书籍的现代装帧理念用1个图表示,对书籍装帧的进一步研究对于我们提高书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整合将具有重大的帮助。
设计书籍心得 4
摘要:文字是书籍设计中构成书籍形态的基本元素内容,文字也是书籍形态中较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其不仅承担了信息传递的作用,同时也承担着较多的审美功能。文字本身存在一定的属性,进行具体设计实施之后的字体,其排列组合以及文字字号和字行的长短等因素都会对书籍设计造成一定影响,能够促使书籍设计具有更多的魅力。
关键词:书籍设计;文字应用;审美价值
文字在书籍中的应用也经历着由不完善逐渐完善的过程,纸张和印刷术的发展使书籍的产生成为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原始书籍设计的时期,文字通常情况下是使用天然的材料或者是经过简单加工的材料写在甲骨或帛卷上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促使人们逐渐进入书籍设计时期,工业革命之后,具有现代化特点的书籍设计首先出现在西方,而中国进入书籍设计时期是相对较晚的。
一、书籍设计的主要内容
书籍设计是一项整体的视觉传达活动,进行书籍设计主要是为了能够促使读者阅读得到保障,同时也能够赋予书籍一定程度上的美态,使得读者能够得到美的享受,书籍设计艺术因此出现。书籍设计中主要包含这三个方面的要素,封面和扉页以及插图等内容,书籍封面设计是较为重要的部分,其代表着读者对书籍的第一印象,也是书籍设计艺术的门面,书籍封面的设计主要是在艺术形象设计的基础上出现的,书籍的封面形象设计能够对书籍的内容加以反映,也具有一定推销的作用,并且直接影响着人们购买书籍的欲望。其次是书籍的扉页,书籍扉页是现代书籍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书籍如果缺少扉页就会使其收藏的价值受到严重影响。最后是书籍的插图,在进行书籍插图设计的时候,需要明确书籍插图本身是书籍内容中较为灵活的部分,能够让读者在进行书籍阅读的时候具有更多的灵活性,使读者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得到必要的发挥,帮助读者对书籍的内容加以理解,并且促使读者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享受。
二、书籍设计中的文字应用
文字是书籍的主要构成内容,书籍设计中的文字能够更好的帮助人们进行情感的传递以及文明的传播与传承,这也是文字的基本要素内容,字体和字形以及字体颜色、文字效果等都是文字版式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要想促使文字中的基本因素能够更加和谐统一,就需要对其之间的联系加以必要应用,促使其能够在对局部差异保留的情况下,促使其整体更加具有统一性,并且让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不会引起读者的抵触情绪。
在书籍设计中,字体属于造型元素,能够为读者带来第一印象,不同的字体本身也能够给读者较为直接的视觉体验,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通常情况下,书籍设计中的文字主要是呈现出黑体的笔画粗细相等和方头方尾等特点,主要是因为这样的字体本身就具有醒目、简洁以及浑厚等特点,也是现代设计过程中运用得相对较为广泛的字体,通常情况下,这一字体主要应用在主标题的设计上。在书籍设计的过程中,字体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主要是根据笔画的粗细程度,黑体也能够分为粗黑和大黑以及细黑等类型,黑体的另一种形式为等线体,等线体的笔画具有粗细均等和干净利落等特点,能够给人较为震撼的现代感,这种字体适用的范围是相对广泛的,在多数表现现代感的设计作品中,这种字体的应用都是无处不在的。宋体包含着粗细宋体和斜宋体以及仿宋体等,这些宋体的基本特征是字形相对更为方正,同时横细竖粗,宋体的笔画右端和字的收笔之处会出现锐角,并且呈现出三角形的形状,能够给读者一种肃穆和精致的感觉,也能够给人一种古典美的感受。在文字版式设计中也需要关注文字字体的搭配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将文字的主要字体的搭配控制在两到三种的范围内,字体对读者的情绪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在书籍设计的时候,也需要注重字体的设计排版等方面内容,防止其出现过分花哨的情况,字体过于累赘就会使得文章看起来存在拖泥带水的特点,从而使读者的阅读兴趣逐渐丧失。
书籍设计中的文字排版通常情况下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的,而计算机文字本身存在固定格式的设定,而这一设定的存在,对于文字的正文是较为适用的,但是在进行标题的字体排版的时候,其中间会出现一定问题,这就需要设计者必须对书籍设计中的文字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对这些文字排版可能构成的视觉上的缺陷加以弥补。在书籍设计的过程中,其字体行距也是需要关注的内容,行距主要是指文章中行与行之间的具体距离,其通常情况下对长篇文章加以处理的时候,需要坚持的主要处理原则是字紧行松的原则,在这一原则下,就会使得文章的阅读起来更加具有条理性。
三、书籍设计中的文字体现书籍内涵
书籍设计中的文字对书籍的相关内容具有概括的作用,而具有一定个性化特点的图书设计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具有个性化的图书设计本身有特殊的含义,它能够使书籍本身具有更高的表现力,书籍设计中的文字个性化设计使得书籍设计的质量以及其原创力等方面都得到必要提升,也是现代书籍的设计发展主要趋势,更是新的时代发展下的主要审美需要。书籍设计专家多数都对文字的结构与含义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能够对文字的具体应用方式等加以充分掌握,同时这些设计专家在进行书籍设计的时候,也存在一定个性特征,也具有较为浓厚的艺术气息,图书本身也属于商品,具有一定的商业功能,图书的商业功能和书籍设计的联系是较为密切的。书籍设计的时候,简单明了的文字能够增强文字的识别度,提升内容的可读性,在书籍设计的时候,对文字的设计能够促使书籍销量有所增加,在当前新媒体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图书市场的竞争也在增大,书籍设计对出版商的命运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对文字进行巧妙设计处理的时候,需要重视对文字的编排处理,促使书籍的内容和属性具有一致性,使得书籍的中心思想能够更好的展现出来,促使读者的购买欲望得到充分激发,让书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四、书籍设计中的'文字审美特征
读者在进行书籍阅读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书籍设计中是使其视觉不断得到传递的重要过程,书籍设计中文字的设计也是比较重要的视觉元素,在书籍设计处理的时候,文字是较为重要的部分。无论是书籍外在或是内在的文字,都需要对受众的视觉提供必要的刺激和感染,促使受众能够充分感受到书籍中传递的知识内容。书籍设计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也需要良好的字形处理,同时根据文字的组合情况与排版技巧等相结合并统一,促使书籍美感以及书籍的可读性等方面有所提升,这样才能够充分吸引读者,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书籍设计的过程中,文字审美的价值对其艺术特征等方面存在着关键的影响,这就使得书籍设计的时候,需要将艺术设计的理念充分显示出来,让书籍设计具有更加个性化的特点,促使文字的审美有效提升,也赋予其更高的创造性价值。此外,文字设计也需要凸显出书籍内容的中心思想,能够促使文字在对书籍内容体现的时候做到疏密有致,这也需要书籍设计专家本身能够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艺术表现方法,从而让文字的审美价值能够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通常情况下,在进行书籍设计的审美价值提升的时候,主要是在图形文字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中主要包含着图形化描绘文字和精彩插图以及书籍的整体外观等内容,所以在进行书籍设计的时候,其中所具有的寓意是较为强烈的,通常情况下需要用间接手段对书籍内容有效展现,根据书籍的不同,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字在设计的时候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同,一些文字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主要是对书籍的艺术氛围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渲染,而一些文字主要是向读者提供必要的美感意境,另外一些文字是为了促使书籍的商品价值有所提升。
五、文字在书籍设计中的艺术魅力
我国的文化传承过程中需要依靠书籍的力量,也就需要在进行书籍设计的时候,关注于文化传递方面的内容,让文字更具艺术魅力,将书籍的文化内涵进行更加充分的体现,在时代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受众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价值取向和传统方式存在一定差别,而读者的价值取向对书籍的营销出版情况等方面也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书籍出版社就需要更好地掌握受众的需要以及其需求动向,同时根据书籍的设计将书籍的个性特点和其中蕴含的感情更加充分地表现出来,促使书籍更加地生动形象。巧妙的文字编排能够促使书籍的文化性以及审美性等都加以提升,使得受众的阅读兴趣也得到必要激发。形态丰富的汉字不仅具有信息传达功能,同时也是对我国文化内涵的充分体现,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民族特色以及各个阶段的社会形态都会在文字设计中有效体现出来。汉字也是形意结合的文字典范,书籍设计需要对汉字的艺术魅力充分展示出来,同时也需要对国外的文化加以吸收和借鉴,并且对书籍的欣赏层次能够充分提升,使得中国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也充分体现出文字在书籍设计中的艺术魅力,使得书籍设计中的文字合理应用之后,设计的审美价值能够得到充分提升。
结束语
书籍是人类生活与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精神食粮,中华文化在长久的沉淀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优秀书籍,也通常传承着多种多样的书籍,书籍出版企业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实施更加优秀的书籍设计和出版,并且形成自身独有的竞争力。这就使得各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更加重视书籍设计和其相关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文字的识别以及其审美性的体现都相对重要。图书出版的时候,需要加强对文字元素的重视,也需要在进行合理的书籍设计之后,促使文字的作用能够得到必要发挥,使得文字的设计更加符合读者的需要和市场的发展规律,促使书籍设计风格的多元化发展,对文字的感染力及可塑性等方面都加以提升,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弘扬,根据汉字本身具有的优势,使得书籍设计能够得到创新发展。
设计书籍心得 5
摘要:互动设计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儿童书籍互动式体验设计是为了探索出新的儿童书籍设计道路,通过书籍与儿童进行互动,达到良好的信息传播效果。本文将展开基于互动体验的儿童书籍设计研究,分析了感官互动体验设计、行为互动体验设计和其他互动体验设计,使儿童书籍更具现代化特色,增加儿童书籍的吸引力。
关键词:互动体验;儿童书籍;设计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儿童书籍设计相比较,我国儿童书籍的设计无论是在艺术手法表现上,还是在色彩的搭配上,亦或是在材料的使用上,都显得过于单调和拘谨。因此,本文从书籍互动体验的角度来探索儿童书籍设计的创新,从结构、材质等方面进行改造,使儿童书籍设计更具现代化发展特色。
一、儿童书籍设计互动式体验
麦克卢汉认为,传统的书籍并没有立体地展示其内容与形状,显得十分呆板、不平衡,若是能够将多张纸折叠起来形成多个空间,形成三维度的物体,那么就可以为书籍设计提供更多的创意空间,提高书籍内容的传播效果。该理论基础为互动式体验在儿童书籍设计中的应用埋下了伏笔。交互式体验最先起源于人机交互,在不断地发展中逐渐渗透到书籍设计中,意在从交互体验中达到预期的交互效果。我国书籍互动设计的理念起步相对较晚,吕敬人先生提出在书籍中注入时间概念,塑造书籍的三维模型,使读者能够参与到其中,与书籍产生互动,从而获得更多的感受和体验。该理念的提出使得我国书籍设计向着互动体验方向发展,摆脱了传统书籍设计的束缚,让书籍更具现代化特色。
二、基于互动体验的儿童书籍设计
(一)感官互动体验设计
感官设计是加强书籍与儿童之间互动的桥梁,在书籍中从视觉、触觉等方面来设计,会为儿童带来趣味十足的互动体验。第一,视觉互动设计。视觉互动设计需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纸张形式、色彩搭配、文字互动等,通过冲击力十足的视觉体验来加强儿童对书籍内容的认知。比如:传统书籍纸张的大小基本上为8开、16开以及32开,为了改变这些千篇一律的开本为儿童带来更多互动体验,日本艺术大师赤羽末吉所设计的图书《苏赫的白马》,该书采用了24×64cm的超长横开本,且使用的色彩明艳,展现出辽阔的大草原,并配以悲壮的故事,通过视觉的震撼效果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加强了儿童与书籍内容之间的互动。第二,触觉互动体验设计。尽早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体利于儿童大脑的发育。目前,我国儿童书籍材料仍以纸质材料为主,选择性较为单一,就此方面来看西方发达国家所选用的材料则更为多样化。我国一些书籍设计者也参照了西方国家的做法来进行适当的改善,出现了一些以丝织品、布料或是化纤材料为书籍材料的书籍设计作品。比如:《小唐诗》泡泡书的出版,该书针对儿童的喜好,采用软性塑料泡沫作为材料,整本书质地柔软,色彩鲜艳,儿童可以在其中体验无穷乐趣,增强了互动体验。
(二)行为互动体验设计
行为互动体验设计是书籍设计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增强书籍的行为互动体验设计能够为儿童读书增添更多乐趣,吸引其全身心地投入到书籍的阅读和体验中。行为互动的方式包括翻动、撕裂、洞开等方式。第一,翻动。翻动包括正反方向翻动、组合式翻动、基于视觉残像的前后融合翻动、切口翻动等体验模式。比如:布鲁诺蒙纳瑞的作品《一夜的黑》,该书选用了拷贝纸,纸张具有一定的透明程度,内容相互映透,随着书页的翻动,小飞虫若隐若现,草也深深浅浅,儿童完全可以融入到书中所描绘的场景中亲身感受,利用视觉残像的前后翻动模式增强了儿童的体验。第二,撕裂。多数人都不会主动去撕裂一本书,本文中所指的撕裂不能理解为破坏,而是一种互动体验的方式。该方式是指设计者忽略掉书籍剪裁的`部分,让读者亲自去体验。最具代表性的撕裂设计书是朱赢椿所设计的《不裁》,该书没有进行裁剪,而是需要读者自己动手裁剪才能继续阅读下去,在儿童书籍设计中融入这种方式能够加强儿童参与书籍的体验,并使其更具探索知识的精神。第三,洞开互动体验设计。该方式是在书籍的适当位置打洞,增强儿童的体验。比如:英国较为出名的手指布偶书《摇摆的虫子》,造型独特,儿童可以通过洞中探出的毛毛虫来体验乐趣,加强与书籍的互动。
(三)其他互动体验设计
其他互动体验设计对书籍整体质量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加入书籍附属物。书籍附属物的设计与时俱进,更加具备人性化特点,在儿童书籍上增加附属物能够让儿童感受到由书籍到玩具过渡的乐趣,将儿童带入到多维世界中,增强书籍的体验。“有色眼镜”读书是一种较为有趣的附属物设计,其能够通过不同颜色的透明卡片来帮助儿童解读更多文字、图画等,使用起来十分有趣。第二,印刷油墨引发创意。该方式是通过印刷油墨改造的方式来使儿童获得更多的图书信息,通常在书籍的插画中使用。比如:在图书中使用光敏油墨材料绘制插图,只有在黑夜中才能够看清图画的内容,像黑夜舞动的精灵一样,提升了书籍的表现力,增强了儿童与书籍的互动。总之,书籍是打开儿童对世界认知的重要工具,在书籍中使用互动体验式设计能够增强书籍对儿童的吸引力,通过感官体验、行为互动体验以及其他一些互动体验的设计来加强儿童与图书之间的互动,让儿童置身于书籍场景中,亲身去体会书籍所传达的内容。
设计书籍心得 6
目的:
在于将儒家“和”思想运用到书籍设计中做到相得益彰,总结出基于儒家“和”思想指导下的设计理念从而提升书籍设计品质。了解阅读对象与书籍设计的沟通桥梁做到意境融彻,以儒家“和”思想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运用从而提升读者阅读体验。方法:通过将儒家“和”思想运用到书籍设计中,从而探索现代书籍设计的新出路。结论:研究儒家“和”思想的内涵,将其应用到书籍设计当中,能够提升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性,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文化认同,并且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现代书籍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言
“和”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在长期的应用实践中体现了中国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智慧,在调整阶级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同时也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理论基础。它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在中国长久的历史文化看来,儒家“和”思想已经被衍生成一种兼容并蓄的艺术形式,并且被广泛运用到建筑技艺、园林、书法、绘画等艺术设计领域。本文通过对儒家“和”思想进行梳理,使其与书籍设计相结合,总结出基于儒家“和”思想指导下的设计理念,进而从视觉元素、材料选择、书籍造型和装帧结构上研究如何在现代书籍设计中体现出具有儒家“和”思想的设计理念。
儒家思想中的“中和之美”谈书籍设计中的适度理念
在儒家思想中,任何事物的审美和欲望应该有理性地、适度地抒发,去达到情感和思想的互融互通。正是因为有“中和”儒家思想的引导下,人们才会更加满足自己当前的生活从而做到知足常乐、控制欲望,只有做到儒家思想中的适度原则,才能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睦共处。在书籍设计中,近年来随着电子读物的普及,加上有些设计人员为了迎合某些书商的要求,对书籍过分装饰一味地追寻表面视觉上奢华高雅的书籍装帧形式,出版商也越来越看重书籍外观,而产生了很多过度包装的书籍,因为在他们看来现代纸质书籍具有了摆设和收藏功能,这种看似提高书籍价值的行为对于书籍本身来说其实是一种病态的表现。过度包装不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对消费者的心灵进行了腐蚀。书籍自古以来就是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主要媒介工具,如果过度的最求外观上的好看与销售价值只会适得其反。儒家的“中和”思想要求书籍装帧设计师在设计创作过程中寻找最佳的平衡点,让书籍设计的外在体现出对称、平衡、协调和统一,并对称美、秩序美来带动人的自我身心的和谐,让人的身心、人与人、人与自然处于圆融的状态,实现真正的“中和之美”。
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谈书籍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儒家思想常常强调“天人合一”,其中以人为核心,强调人与天地、自然的和睦共处。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引导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应当以占有自然、破坏环境为目的,而应思考如何与自然融为一体,世间万物本身就属于自然界,人们不是要逃离自然的环境、改造自然的规律,而是要融于自然、亲近自然,实现生命之美与自然之美的相互契合。因此,在书籍设计中应体现“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抑制无限制的.欲望,避免向自然无限制地索取从而造成大量的破坏,尽量采用以自然、可回收的物质和材料作为书籍纸张制作材料,提倡绿色设计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儒家思想中的“文质并重”谈书籍设计中的整体理念
孔子明确了“文”与“质”的关系,提出“文质并重”的思想理念。“文质并重”是强调形式和功能的统一,避免出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极端现象,使“文”和“质”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在书籍设计的功能上,以服务于人为根本目的,在表现书籍内在内容的基础上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文质兼备又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优秀的书籍设计应该实现装饰和其承载内容的统一,用形式来表现其自身的精神。
结论
儒家“和”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出发,书籍设计也应该以读者为主体进行设计,设计吕敬人先生曾评价的:“今天的书籍设计师要塑造书籍的生命。设计师需要思考如何体现书的文化气息,让人在愉悦中享受到书籍传递的信息,说得直白一点,设计者要做的就是在书籍文本和读者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书籍装帧设计无疑就是书籍的精粹所在,好的书籍设计可以让读者在未翻开书籍前得到某种预感,也可以让读者于第一印象时就失去翻开的欲望。这种能够拉近读者与书籍的心理距离,就是书籍装帧设计中包含的儒家“和”思想。达到能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激发读者探索意识的目的和意义。
设计书籍心得 7
教材说明:
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是爱读书的典范,也是爱护书籍的典范。本篇课文记叙的就是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籍的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爱护书籍的意识,养成勤奋读书,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低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识字和阅读为主,在解决生字障碍的前提下,读中感悟。教师应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知识,明白爱书的重要。
教学目标:
1、通过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籍的故事,学习他爱书的精神和做事认真的态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1个生字,会写10个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这句话的意思。
2、认识11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爱书更是一种美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爱护书籍。(师生共同板书课题)“籍”是这节课要认的字,比较难写,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生:略)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自然段。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问题。
3、教师检查认字情况。
(1)你在这篇课文中新认识了哪些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说给同桌听。
【低年级的学生应以认字为主,在学生互相介绍认字情况时,不仅加深了彼此对这个字的印象及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指名汇报,师贴出相应的词卡。(鲁迅、干净、红漆、箱子、空、夹缝、樟脑球)
(3)集体认读字词。
(4)指名读文,其它同学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写了鲁迅爱护书籍的'故事)【以上环节注重了学生在认字的过程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以便学生不仅会认字而且会用词】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介绍鲁迅。
2、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生:鲁迅小时候把书籍看得比什么都宝贵。)
3、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标记符号画出课文中能说明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的句子。
4、预设学生的汇报
a、这时候,他总要先看看手干净不干净,然后才小心地一页一页翻着看。这一句中那些词说明他看书时的小心?(“小心地”“一页一页”“翻看着”)
那些词说明他看书时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总要”“先”“然后”)在读这句话的时候,这些词可以试着重读。(学生练读,指名读用”总要先……然后……”说一句话。
b、他看书的时候,弟弟可以在桌子旁边一起看,但不许动手摸书。(说明他怕弟弟弄脏他的书。)
c、鲁迅把自己的书精心的放在母亲床边的红漆箱子里,箱子里空大的地方放大书,空小的地方放小书,摆得整整齐齐。夹缝里还放着樟脑球,是为了防止蠹虫把书咬坏。(这些细致的行动说明鲁迅对书籍特别珍惜。)
d、第三自然段的两个“总是”突出强调了鲁迅爱书的行为,应重读。
5、看看你自己的书,说一说你平时又是怎样对待书籍的?
6、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四、总结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能够从书中获取知识,抒发情感,希望同学们都能像鲁迅那样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
设计书籍心得 8
论文关键词:继承和谐发展
论文摘要:中国是个几千年文明艺术古国,有着更多自己优良的文化艺术文明,所以在我们的书籍设计中更能对自己国家的艺术特,点触手可及,同时也让它更好的给我们指引设计之路,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展现自己的内在气质!
中国的书籍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书籍的装帧形式,也是随着文字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演变着。中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设计在经历了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正在向传统回归,正因为把握了这种时代特征,才使得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更具迷人的魅力。发展自己独有的特色就须有自己的东西,所以在中国发展书籍设计更需认真学习和融合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体现自己的个性与气质。
1传承具有民族特色的书籍设计
任何一种文化或学科都是在传承历史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书籍设计是一门艺术学科,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同样也是如此。但是,现在我们对书籍设计的继承认识是非常不够的,导致目前书籍设计方向混乱不清的状况。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全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但很多从事书籍设计的人,已经理不清设计的路子该怎么走了。一所谓新的东西充斥着我们的头脑,在迷茫中,自觉不自觉地倒向了完全商品化的方向。对于书籍设计来讲,这个趋势是非常危险的。书籍设计丢掉了传承的观念,而去模仿一些流行的东西,看起来这很省力气,能够吃饱饭。但是,如果这种状况一旦成为一种普遍,并在设计界扎根的话,终究会被读者所抛弃。
设计师们必须经过图形、色彩、文字等诸多设计元素的组合与编排来传达设计的某种意念,全方位的了解、学习、发展传统文化,注重对传统艺术语言的继承,同时又必须掌握现代的审美趋向以及对现代艺术的实验性探索。书籍设计无疑需要带着民族文化的自尊,但也应该尊重世界一切优秀文化的精神,汲取各国之长,使图书版式设计保持创新的`态势,走向现代的书籍艺术世界。我国著名设计师吕敬人先生的《朱熹大字千字文》和《梅兰芳全传》;张守义先生的《春明外史》;王序先生的《意匠文字》;张志伟的《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等,像这些优秀的书籍设计经典之作,它们的创作根基就是来自传统,又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是传统的而不是古板的,是时代的而不是浮华的。这样的作品是可以使读者读时悦目,品时赏心的。更重要的是可以指导书籍设计的发展方向,成为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脊梁,将优秀的中国文化艺术继续传承下去。
2把握书箱设计创新与传统文化继承间的和谐统一
艺术设计需要追求创新,特别是在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创新离不开对国外先进设计思想的学习与借鉴。然而盲目的抄袭,只能是简单粗放的模仿和放弃自我,只有拥有自主、民族特点的设计才能在国际设计领域获得成功和认可。现代艺术家马哈蒂尔曾在他的讲演中指出,亚洲人如果盲目地学习和模仿西方,就会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文化。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艺术设计的民族性才是一个国家设计文化的生存之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国古代艺术思想、美学原理博大精深,其中所蕴涵的许多艺术理念、哲学思想对于现代艺术设计仍然具有时代意义和可贵的前瞻性影响。在设计中寻求传统文化与创新借鉴的平衡是每一个设计者需要关注的间题。与文化传承有着最密切联系的装帧艺术设计应当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呢?
首先,我们应立足本民族的文化,从中寻找属于自身文化标记的设计特质,建立对传统设计文化的自信。我国传统书籍装帧文化从书籍形态到印制工艺都有着极为丰富的表现形式,这些传统设计思想和经验是我国装帧艺术文化的灵魂。仅以装帧形态为例,在已发现的敦煌遗书中,古籍的装帧形式就有卷轴装、梵夹装、绳装册叶等多种样式,除此之外,我国古代装帧形式还有龙鳞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袍套装、线装、毛装等多种形制,每种装帧形式都各有其特点,如明末清初的学者周二学在《赏延素心录》中记录:“卷册用旧锦做囊或紫白檀做匣。匣内衬宣德小云鸯白绩。以檀末掺新棉花为胎,不但展舒发香,且能避虫”。由此可见这种纸板木胎的古代锦囊匣不仅工艺精致而且极具艺术内涵与实用价值。这些凝结了古人设计智慧的艺术构造为现代书籍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形态参考。
其次,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局限于简单地使用几个中国元素;而学习国外先进设计思想,也不是照搬几个外国纹样。在学习与继承中,真正的核心是文化。我国著名设计师赵健对此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表述:“对于当代的设计师来说,传承不是简单的加减法的问题,而是借鉴西方人对现代设计原理的理解,来挖掘我们中国人原来没有从现代设计的角度完全整理好的中国的视觉遗产。”原“世界最美的书”评委、德国柏林出版社、布鲁斯帕瑞出版社制作总监雷纳特?斯蒂芬女士在评论中国书籍设计时曾说“我认为你们国家有很好的书籍设计师,并且我希望他们不要受太多的西方国家书籍影响,而要注意你们有自己的文化的书籍设计。”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提高传统文化修养才是创作优秀设计作品的根本。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强大包容性的文化,应当学习运用国外设计领域内科学的理念、先进的技术来完善传统设计思想、丰富技术工艺表现。设计者只有把自己的作品纳人社会的文化系统中进行考虑,体现艺术设计的个性特征,将会给设计作品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这将有待于设计者从认识上不断升华、积淀。只有明确所担负的文化责任,并站在历史的基础上来设计未来,才是新的时代赋予广大设计者的光荣使命与职责。我国著名装帧设计师吕敬人先生结合传统装帧形式和现代工艺创作出的函套装《子夜》和夹板装《朱熹千字文》,是完美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科学的设计作品代表,特别是《朱熹千字文》,将三分册大型版本统一装在由两块木板组成的夹板装中,这种夹板装是从古籍梵夹装演变而来,运用现代理念加以创新变异,使传统艺术形式得以再生,同时设计师还在封面封底两块木板上用激光雕刻了反相的1000个汉文字,这不仅是图书主题“千字文”最直观的体现,更是以现代设计工艺完成了对古代木板印刷形式的演绎和致敬。
每个国家的书籍设计都要有自己的与众不同,否则就会被异国的设计而同化,从而失去自我。书籍本身的含义就是一种艺术,要把它作为一种精神文明进行传承与发展。中国是个几千年文明艺术古国,有着更多自己优良的文化艺术文明,所以在我们的书籍设计中更能对自己国家的艺术特点触手可及,同时也让她更好的给我们指引设计之路,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展现自己的内在气质!
设计书籍心得 9
《简约至上》
科尔伯恩
内容简介|追求简单易用是人类的本性,无论是互联网产品,还是其他。作者用20多年交互式设计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合理删除、分层组织、适时隐藏和巧妙转移这四个达成简约至上的终极策略,讲述了为什么应该站在主流用户一边,以及如何从他们的真实需求和期望出发,简化设计,提升易用性。
三句话等于读过这本书
1.简单意味着控制,最重要的是让用户感到自己在掌控一切。
2.任何事情都能简单说清楚,关键是有没有下足功夫。
3.简约四策略:删除、组织、隐藏和转移。
《设计中的设计》
原研哉
内容简介|设计到底是什么?作为一名从业二十余年并且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师,无印良品艺术总监原研哉对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此书中,作者解释并阐述关于设计的思想和原理,并为我们揭示了“日常生活”所具有的无限可能性。
三句话等于读过这本书
1.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
2.所谓设计,就是通过创造与交流来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3.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设计师,因为你可以设计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设计”,还有你的生活。
《设计的觉醒》
田中一光
内容简介|作为日本卓有成就的'设计师,真正日本设计风格与哲学的开拓人物田中一光,向我们更好地呈现了日本设计的发展、沿革、嬗变。
三句话等于读过这本书
1.所谓设计觉醒就是对生活认知的不断觉醒,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2.不会体验生活的设计师就像不会游泳的鱼。
3.节制,不光是评判设计师水准高下的标尺,为人如是。
《为什么设计》
原研哉、阿部雅世
内容简介|原研哉与阿部雅世,东京与柏林,居住在两个不同城市的设计者,进行了一场以“设计”为题的讨论。本书是两位作者的精彩对谈录,他们结合自身对于设计的想法与实践,融合彼此对于东西方文化的观察,在“如何理解设计”、“设计的语言与沟通”、“设计的潮流”、“设计与生活”四个大主轴之下,深入探讨设计的根本。
三句话等于读过这本书
1.生活是最终极真理。
2.幸福并不是科技带来的,而是由修养和哲学产生的。而真正的设计,不应该为欲望煽风点火,应该努力去触摸人类生存环境中储藏着的人类睿智。
3.设计创造的是精神,而不是物质。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
威廉姆斯
内容简介|本书中,作者将优秀设计的秘诀归纳为对比、重复、对齐和亲密性四条基本原则,并用简洁通俗、幽默生动的文笔,直观清晰地传授给读者。
三句话等于读过这本书
1.设计的四个原则:亲密性,对齐,重复,对比。
2.对比要足够明显,明显到不会有人以为这是失误。
3.当你能明确地指出规则,才能打破规则。
《设计心理学》
唐纳德·A·诺曼
内容简介|诺曼博士本书中强调以使用者为中心的设计哲学,提醒消费者在挑选的物品,必须要方便好用,易于理解,希望设计师在注重设计美感的同时,不要忽略设计的一些必要因素。三句话等于读过这本书
1.易用性至上。
2.是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不是满足自己的幻想。
3.用户是对的,永远都是。
《点石成金》
史蒂夫·克鲁格
内容简介|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业的经验,剖析用户的心理,在用户使用的模式、导航设计、主页布局、可用性测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观点,并给出了大量简单、易行的可用性设计的建议。
三句话等于读过这本书
1.Web设计的目的在于,重点突出,并且不要让用户有多余的思考。
2.把所有文字去掉一半,再把剩下的再砍一半。
3.同上。
设计书籍心得 10
书籍作为人类的智慧结晶,承载了丰富的知识与信息。而书籍的外观设计也是一门艺术,它与内容相辅相成,为读者提供顺畅的阅读体验。在这次实物设计课程中,我对书籍实物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包括书籍封面设计,版式设计,装帧设计,封面材料选择和创新设计方法。
首先,书籍的封面设计是吸引读者的第一步。一个吸引人的封面设计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书籍的世界。在这次课程中,我学到了一些有关封面设计的技巧。首先,封面设计要与书籍内容相符。无论是主题、风格还是色彩都应与书籍内容呼应。其次,封面设计要简洁明了,不过度装饰或过于繁琐。最重要的是,封面设计要有视觉冲击力,吸引读者的眼球,让他们产生购买欲望。
其次,版式设计是书籍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好的版式设计可以使得内容更加清晰易懂,提高阅读的舒适度。在课程中,我学到了一些基本的版式设计原则。首先,要合理安排文字与图片的位置,使得版面不显杂乱。其次,要选择合适的字体与字号,使得阅读者能够轻松辨认。最后,要注意段落与行间距的设置,使得版面具有良好的呼吸感。
此外,装帧设计也是书籍实物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一个好的装帧设计可以让书籍更加有质感,同时也提高了读者的审美享受。在课程中,我了解到了一些常见的装帧形式,如平装、精装和软装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在选择装帧形式时要考虑书籍的性质与读者需求。同时,要注意装帧的细节处理,如线圈的强度、书脊的'设计等。这些细节在整体设计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另外,封面材料的选择也非常重要。不同的封面材料给人的感觉也不同,直接影响到读者对书籍的第一印象。在课程中,我学到了一些常见的封面材料,如纸质、皮革和布艺等。每一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质感与气质,可以根据书籍的内容与性质选择相应的材料。同时,封面材料的质量也要考虑,如抗氧化性能和耐磨性等,以保证书籍的品质。
最后,创新设计方法是书籍实物设计的灵魂所在。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有别具一格的设计理念。在课程中,我学到了一些创新设计的方法。首先,要多角度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寻找新的设计灵感。其次,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了解读者的喜好与趋势,为他们提供独特的阅读体验。最后,要善于借鉴他人的设计,但不盲目模仿,要有自己的独创性。
总结而言,书籍实物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与技术,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考虑与处理。通过这次课程,我对书籍实物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我相信,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我会更加注重细节,注重与读者的共鸣,为他们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设计书籍心得 11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其蕴涵着人类智慧和文化。阅读书籍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知识水平与修养,也能够带来生活中的启示和思考。而对于读完一本书后,以书籍报告的形式进行总结心得与体会,更是能够让自己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书籍的内涵,同时也能更直观地展现对书籍的理解与认知。
首先,撰写书籍报告的过程不仅仅是内容的展现,更是自己对书籍的思考和总结。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批注和笔记等方式,记录下自己对书籍的理解和认知。在整理和总结这些内容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挖掘书籍中的深层次含义,同时更能准确地表达自己对书籍的理解。
其次,书籍报告的撰写过程能够帮助自己巩固和拓展个人的知识面。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需要将书籍的内容与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和结合,这样能够更好地加深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在整理书籍中的知识点时,也可以学到更多的相关知识,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第三,书籍报告还能够帮助自己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撰写书籍报告需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在撰写过程中,需要注意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表述准确等方面,这样才能更好地让读者理解和接受自己的观点。
第四,书籍报告还能够为自己带来更广阔的交流与分享平台。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所学和思考的内容与其他人进行分享和交流,这样能够建立更广泛和深度的人际联系,同时也能更好地与他人互相学习和促进进步。
最后,撰写书籍报告还能够让自己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在整理和总结书籍的过程中,自己的思考和思路也会不断的被挑战和反思,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认知模式。同时,自己对书籍的理解和认知也会更加清晰和明确,这也是一个对自己认识的深化和提升。
总之,书籍报告是一次对自己的认知和思考的深化和提升。在撰写过程中不仅能够准确地记录和表达自己对书籍的理解和认知,还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写作能力、建立更广泛的人际联系、深化自我认识,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全面。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认真地对待每一本书籍,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智慧。
【设计书籍心得】相关文章:
网页设计书籍?07-03
[优]设计书籍07-20
浅谈书籍设计的论文07-02
适度设计在书籍设计的体现分析论文07-03
书籍装帧设计知识07-14
(推荐)设计书籍14篇07-20
设计书籍(范例14篇)07-20
设计师必读书籍:设计中的设计07-14
书籍装帧设计的实习报告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