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辛过程,感受诺贝尔毫不气馁,坚持不懈,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文中重点字词的分析理解,体会诺贝尔毫不气馁,坚持不懈,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复习旧知。
1.播放视频,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说说你所了解的诺贝尔奖。
2.提问:课文哪一段总结了诺贝尔一生的成就?他最突出的发明是什么?分为哪几个过程?
二、精读感悟,体会精神品质。
(1)精读6.7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6,7自然段,找出哪个词彰显诺贝尔这一时期的精神品质。
2.师生交流讨论:6,7自然段哪些句子能表现出诺贝尔的这一精神品质?为什么?
3.提问:在6,7自然段中你还体会出诺贝尔有什么精神品质吗?
(2)精读8.9自然段
1.自由读8.9自然段,边读边作出标记,说说哪句话打动了你的内心,谈谈你的体会。(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研读、品味和体会)
2.师生交流研读8.9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体会诺贝尔舍生忘死的精神品质。
(3)精读10自然段
1.播放音乐,师领读,学生齐读第10自然段。
2.思考:诺贝尔临终时用他的奖金设立什么奖项?你从他的做法中体会出他的身上还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三、拓展延伸,为其颁奖。
1、观看老师搜集的获奖中国人照片。
2、分小组讨论交流为诺贝尔写一段颁奖词。
3、随音乐分享学生写的颁奖词。
四、激励探索,升华情感。
同学们,为了人类的幸福,诺贝尔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如果我们也能像诺贝尔那样,志向高远,锲而不舍,相信在你们当中也会有人获得诺贝尔奖的!
五、作业:
板书设计:
21诺贝尔
发明炸药毫不气馁坚持不懈舍生忘死
设置诺贝尔奖无私奉献
五年级教学设计2
一、导入
过渡为了显示自己国家了不起,楚王连续三次刁难晏子,而晏子却用他善辩的口才每次都把楚王反驳得哑口无言,只得赔笑。他是怎样反驳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从楚王与晏子的三次交锋中体会晏子的语言魅力。
二、合作探究,
第一次交锋:
课件出示: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冷静地怒发冲冲地
言下之意就是: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门进去。出示PPT
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可是,晏子为什么不这样说?
小结: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让楚王没有任何选择的打开城门,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这就是晏子语言的巧妙之处。
让我们一起冷静地来读读晏子的反驳。
第二次交锋
还没有见到晏子,楚王就开始刁难他了,那么第一次失败之后,他肯定不会死心,那么面对楚王又一次的侮辱,晏子是怎么应答的呢?课件出示
1,这段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人多
晏子的话里,藏着三个成语
把这三个成语写在书上对应的句子旁边。体会一下他这样说,妙在何处?生自读,运用夸张手法,更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齐国人多。晏子说话的确极具艺术性。
2听出他的弦外之音了吗?逻辑引导:
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所以楚国是()
板书:下等国。
他的这番话又妙在何处呢?晏子没有明说,却来个将计就计,顺水推舟。你楚王说我不中用,我就承认不中用,先自贬身份,再以退为进。反正我国的规矩是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既然我最不中用,派到你楚国来,你楚国自然就是!
真是旷世奇才,谁再读一读,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晏子说的话。请两位同学来把楚王和晏子的对话读一读?我们其他同学来读旁白部分。
3.第三次交锋
刚才咱们看了楚王与晏子的第二次交锋,楚王又吃了个哑巴亏。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呢?
他的弦外之音是橘子在淮南可以长得很好,在淮北却只能结出又小又酸的果实,而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所以说楚国()
所言之妙举例说明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了楚王:是你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让楚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集体读这段话
三次交锋楚王都是以失败告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楚王吗?
三、精度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1.晏子
经过楚王与晏子的三次交锋,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组先交流谁来说一说?
机智,聪明,善辩,具有爱国主义情感的人。(板书)
举韩信忍辱负重甘受胯下之辱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爱国主义情感这一点。为什么韩信面对侮辱,而是选择了从别人的胯下钻过去,而晏子则不能呢?
重点体会,因为他是齐国的使者,代表了齐国去出使楚国,如果说他受辱也就是齐国受辱。
四、作业
在老百姓心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的才能品质为世人所称道。如果孩子们对他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读《晏子春秋》。
五年级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通过描写老汉的句子感受老汉身上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很高兴能给大家上一堂语文课。在上这节课之前,郑老师来过两次临岐镇小,都是因为我们学校的孩子特别爱读书慕名来到这里学习交流。亲爱的孩子们,这个学期你们都已经开始看课外书了吗?能不能说说你都看了那本书?
师:看来同学们确实读了很多书,这些书啊大多数都是小说,上课前我也推荐大家读一篇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敲门声》,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第167页,语文园地八中的趣味语文,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想起来敲门声……
咦?看到大家脸上的惊讶表情,老师也想采访一下,你为什么觉得惊讶?为什么还会有敲门声,这时候的你有什么感受?很恐怖,是的,小说很短,但是让人想象的空间很大,这样的小说我们称它为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
二、字词检测
师:今天老师也和大家一起来读一篇非常感人的小小说,它的名字叫《桥》。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桥》。看到这个题目,你觉得课文会写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下面郑老师也要检查一下,请看大屏幕:
第一组: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谁来读?
第二组:拥戴清瘦沙哑揪出
第三组:跌跌撞撞瞪眼搀扶祭奠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三组词语,谁能告诉我,第一组词语写的是什么?洪水,第二组词语呢?老汉。第三组词语呢?很难了对不对。为什么这样分组,老师要告诉你一个读小说的秘密。一提起小说,一谈到语文,我们必须得知道小说有三要素,分别是小说的环境、人物和情节。所以第一组词语描写的洪水就是这篇小说的环境,第二组词语描写的老汉就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那第三组词语呢就是这篇小说情节中遇到的一些生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那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人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情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8页,把这篇小说读一读。
读完后可以互相交流交流。
交流整理,方法指导:叙事类文章我们要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汇报:课文主要内容:黎明的时候,山洪咆哮,老汉指挥乡亲们安全撤离村庄,最后,老汉和自己的儿子却牺牲了。
四、问题探讨
读完这篇小说,你觉得最让你出乎意料的地方在哪里?
父亲和儿子的关系。
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请同学们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并在表上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位父亲。
五、抓关键词语,感受老汉的形象
师:在突发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样?老汉是怎样的?
(生汇报找到的词语)
也在3-10段中找到几个关键词。
(生汇报找到的关键词)
屏幕上出示两组词语:
你拥我挤站着
疯了似的不说话
跌跌撞撞盯着
乱哄哄像一座山]
师:发现了吗?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组词语。能用对比的方法说一说你的思考你的发现吗?
生:在这场山洪中,村民很惊慌,而老汉显得很镇定,从容不迫。
师(追问):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老汉的镇定呢?
生:我从“不说话”“盯着”读出老汉的镇定。
师:加上这些词语再说说。
生:在这场山洪中,村民很惊慌,而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显得很镇定,从容不迫。
师:懂得抓关键词进行对比了。但还不够具体。你能说说,老汉盯着乱哄哄的人们,目光在告诉人们什么?
生:大家一定要镇定,惊慌失措就想不出好办法了!
师:把你想到的加进去,再说一遍。
生:在这场山洪中,村民很惊慌,而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显得很镇定,从容不迫。他的目光仿佛在说:“大家一定要镇定,惊慌失措就想不出好办法了!”
师:现在老师要送她两个掌声,第一,她能把书上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第二,她不仅能把书上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而且还能加入自己的思考。这叫会读书。
生:我想补充一点,作者是用村民的惊慌来反衬老汉的镇定,写老汉的镇定又是为下文村民的'有序撤离作铺垫。
师:老师要和你握手。因为你懂得欣赏文学作品啊!
(其他学生回答略)
师:刚才我们在对比中思考,现在,让我们来对比着读。左边同学读写村民的词语,右边同学读写老汉的词语。
生(左):左拥右挤
师:快点儿,再来——
生(再读):左拥右挤
生(右):站着
师:稳一点儿——
生(再读):站着
生(左):疯了似的
师:还很有理智哦!
生(再读):疯了似的
生(右):不说话。
生(左):跌跌撞撞
生(右):盯着
师:目光透着威严,再读——
生(再读):盯着
生(左):乱哄哄
生(右):像一座山
师:像山一样镇定,全班读——
生:像一座山。
师:在镇定的老汉面前,纷乱的人群终于安静下来。
[播放影像:汹涌的洪水;同时出示字幕: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指导学生在洪水的声音中静静地读句子,感受人们对老汉的信任和期待。)
师:洪水中响起了老汉的声音。
[出示句子:“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危急的时刻,老汉的三句话一定很重要,你们读出来了吗?
(学生沉默)
师:想想,为什么要首先强调桥窄?
生1:桥窄,所以一定要排成一队。拥挤必然桥毁人亡。
生2:第三句也很重要。因为越是在危急的时刻,党员越应该起带头作用。
生3:我想补充一下,党员排在后边,才能保证队伍迅速撤离。
师:瞧,你们能把三个句子联系起来思考,这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
师:在撤离的过程中还有这样一幅画面。(出示插图)
师(指图)谁?
生:老汉的儿子(板书:儿子)
师:老汉在干嘛?
生:老汉把儿子从队伍中揪出来。
师(明知故问):难道老汉不知道是自己的儿子吗?他对自己的儿子没感情吗?
生:不是。
师:当只剩下两个人没过桥,儿子推父亲先过桥,老汉怎么说?怎么做的?读书吧!找到了吗?
[出示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老汉对儿子有情无情?
生:有情!
师(故作不解):又是吼,又是推的。这样凶巴巴的态度,还算有情?
生1:太危险了!
生2:桥在发抖了!
生3:没时间多说了!
生4:此刻必须争分夺秒,才可以让儿子脱险。
师:是的。水已经爬上老汉的胸膛了。你读——
生1: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木桥已经在发抖,在痛苦地呻吟了,你读——
生2: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洪水眼看就要把他们吞没了,你读——
生3: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这一吼,这一推,你们读出了什么?
生:父亲对儿子的爱。
师:哦?那我就不明白了——
[出示片断: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谁来读。
(生读)
师:“揪”,老汉是无情还是有情?[屏幕出示:无情?有情?]
生:因为老汉已经发出了让党员排在后边的命令,儿子是个党员,为了保证队伍能有序撤离,老汉必须忍痛揪出儿子。他只能把对儿子的爱,深深地藏在心里。
师:好一句“把爱深深藏在心里”,你几乎触摸到一位父亲的心啊!
生:作为一位父亲,他深爱自己的儿子,但作为一位党支部书记,他必须首先考虑全村的百姓。
生:我觉得老汉是舍小家,顾大家。
[屏幕出示:在公与私面前,老汉选择了——
在集体与个人面前,老汉选择了——]
(学生接答)
师:我们用一句话来给这个问题做个总结:道是无情却有情!
板块四:轻轻抹去,深深留下,感受“桥”之内涵。
师(缓慢凝重的语气):五天过后,山洪退了(擦去板书“山洪”),那位受全村人爱戴的老汉牺牲了(擦去板书“老汉”),那个曾经还鲜活地在人群中求生的儿子被洪水吞没了(擦去板书“儿子”)河上那座窄窄的木桥也被洪水冲毁了,我们是不是也该把它擦去呢?
生(含泪):不要。因为桥虽然毁了,可是它救了全村百姓,人们会永远记住它。
生:这是一座精神之桥,是老汉的精神化身,它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
师:是的,它已经成为一座摧不毁的桥,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再读课题——
生:桥
五年级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教育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方法。
教具:
青铜器实物、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播放幻灯片,初步让学生浏览,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2、让学生来说自己所了解的青铜器及其发展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内容)
3、师: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商带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教材中的青铜器图例:先让学生看书中的图例以及下面的文字说明。
2、探讨怎样来欣赏,请学生来说说。
3、归纳欣赏的基本方法:(1)从造型上来欣赏,根据不同用途,青铜器有各种不同的造型。(2)从纹样上来欣赏,青铜器上常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活动等图案,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3)从文字上来欣赏。
三、根据上面几点欣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艺术
(幻灯):
夏:乳钉纹爵
商朝的青铜器:
1、兽面纹方鼎。
2、四羊方尊
3、铜纵目面具
西汉时期:长信宫灯
战国时期:
1、虎噬鹿青铜器座
2、宴乐攻战壶
东汉时期:铜奔马
四、师出示现代的青铜器,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与古代的青铜
器又有什么不同。
五、知识窗: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合金。
红铜加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六、让学生讨论要怎样来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五年级教学设计5
预设目标:
1、认识6个生字,理解“绝望”“奇迹”等词。
2、了解人们援助白鲸的经过。感受人和动物的情感,体会人与动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预设流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板书:白鲸)说说你对它的了解吧。
2、白鲸能发出几百种变化多端的声音,被称为是海上的百灵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喜爱音乐的`白鲸》这一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那咱们赶快去课文里看看这位新朋友吧!
(1)自由读文。把课文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词语学习情况。
投影出示:召唤寒流着了慌脊背绝望援助奇迹
重点指导读好“着了慌”“援助”;指名读;齐读。
(3)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白鲸遇险,人们援助白鲸。)
三、研读感悟
1、白鲸为什么需要援助?人们怎样援助?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再去读读课文。
2、白鲸为什么需要援助?
研读句子:白鲸着了慌,拼命用脊背撞冰块,但是冰块太大了,它们绝望地叫起来。
①指名读句子;
②绝望地叫是怎样的叫?(失去信心),对什么失去信心?(对逃出楚克奇海失去信心)。生活中或影片里你见到过绝望的情形吗?板书:绝望
③自由读句;个别指导读;
④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天气也越来越冷,它们活动的区域会越来越小,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的话,它们将被冻死。齐读。
⑤白鲸绝望地嘶叫着,仿佛在说:“XX。”指名说。
3、人们怎样援助白鲸呢?
指名说援助过程。
4、援助的结果怎样?
(1)学生用笔找出写结果的句子;板书:奇迹
(2)让我们再来回顾奇迹发生的那一刻。出示:船上响起了优雅的古典音乐。啊,奇迹发生了!白鲸成群结队地跟着破冰船游动起来。
①自由读;②说说读后的心情;③指名读;④分组读;⑤配乐齐读。
三、写一写。
白鲸得救后,最想对援助过它们的人们说什么?
四、 总结全文
不光白鲸需要援助,生活中还有许多时候也需要我们在他人绝望时伸出援助之手。
板书设计:
五年级教学设计6
一、教学内容:
1、前滚翻
2、高抬腿跑
3、滚翻接力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95%的学生基本理解前滚翻和原地高抬腿跑的方法。
2、技能目标:使85%—90%的学生基本学会前滚翻和原地高抬腿跑的`技术动作,促进力量,柔韧,速度、协调等素质的发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的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前滚翻教学重点:提臀、低头、蹬腿、团身的协调配合。
教学难点:头顶着垫。
高抬腿跑教学重点:摆动腿高抬。
教学难点:蹬地腿充分伸直。
四、教具和器材:
垫子30块、小手帕60块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与准备部分(6分钟)教学内容:
1、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
2、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
3、队列练习:蹲下及起立。
4、准备操:头部、肩肘、伸展、踢腿、腰腹、跳跃。
组织:四列横队和体操队形
教法:听教师口令集体练习
要求:集队迅速、注意力集中,做操动作舒展。
(二)基本部分(27分钟)
教学内容:
1、前滚翻(12分钟)
组织:以10米为半径划一个圆,在圆内边分放28块垫子,每块垫子旁二名学生分站在圆的线上。
教法:①教师讲解动作要领,提出要求。
②学生2人一组进行前滚翻练习。
③教师讲评示范后,学生再练习。
④强化练习:下颌夹手帕翻。
⑤小组互评练习。
要求:认真练习、互帮互学,提高动作质量。
2、原地高抬腿跑(5分钟)
组织:学生均匀地分站在圆的线上。
教法:①教师讲解、示范动作。
②原地高抬腿走。
③从低到高的原地高抬腿跑。
④大腿触手掌心的原地高抬腿跑。
要求:仔细观察、积极练习,力争上游。
3、滚翻接力(10分钟)
组织:学生分四队,每队分甲、乙两组分站在相距25米的端线后,中间13米处放上每队的滚翻垫子。
教法:①教师讲解方法、规则和要求。
②先尝试性练习一次。
③滚翻接力比赛。
要求:安全第一、动作协调、团结协作。
(三)结束部分(2分钟)
教学内容:
1、放松操2节
2、小结
3、整理器材与场地
组织:体操队形
教法:跟着教师一起做
要求:轻松自然六、预计生理负荷
预计练习密度:40%左右
预计平均心率:130~140次/分
预计心率:150—170次/分
五年级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书写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
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4、作业: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
板书:
古诗三首
山行
杜牧
寒山石径(斜)
枫林(红)
白云(生处)人家
五年级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严和疼,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品读感悟,懂得要正确的对待错误,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讨论、交流
学法指导:
自主与合作相结合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上学迟到过吗?当犯了这样的错误时,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
今天,我们也来学一篇与“迟到”有关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定向导学
三、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学习2——18自然段,体会“严中有爱”。
自学要求:用“”画出表现父亲很严的句子,用“”画出父亲很疼我的句子,在句子旁批注你的感受。
自学方法:读思画批
自学时间:5分钟
1、全班交流:从哪些地方你读出了“父亲管教我很严?”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体会重点句子:
幻灯片出示:
最糟的是爸爸是谁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怎么不起床,快起!快起!”
“爸,晚了!”我硬着头皮说。
“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2、哪些词让你感受到爸“气极了?(拖、左看右看、抄、抡、咻咻)谁能读出来?指导朗读。
引读第12、13段。
3、从那一条条鼓起的红肿的发着热的鞭痕,你们又感受到什么?(父亲打得十分用力)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鞭子打在女儿的身上,痛在父亲的心上,因为他是那么疼爱女儿。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父亲很疼我?”
四、合作交流
齐读18自然段。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枚铜板给我。
1、现在你认为这位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2、面对疼爱自己的父亲,面对深沉的父爱,女儿想对爸爸说什么呢?
3、是的,女儿有千言万语要对父亲说,可是女儿同样什么也没有说,她是怎么做的?齐读最后一段。
四、升华主题
1.师:因为小海音读懂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所以她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由此改变的还有小海音的未来和人生。
2.师生合作感情朗读课文。
3.学完课文,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五、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当你是怎样对待自己错误的?
六、质疑探究
七、板书设计:
迟到
严打
迟到早到
爱送
八、检测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爸气急了,一下把我从床上()起来,我的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起一把鸡毛掸子,()来拿,藤鞭子在空中(),就发出()的声音。我()了。从所填的词语中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爸爸这样做是让我认识(),改正()。正因为这样,从此我再也()。
二、写一写。
父亲狠狠的打了我之后,又给我送夹袄和铜板,此时此刻你想最对父亲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五年级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
教学背景:平方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概念,它的意义是表示两个相同的乘积。对于这个概念,好象很简单,但要真正理解透彻,却一点也不容易,书本是在第46页例3教授正方形面积字母公式时才第一次呈现平方数的意义、写法与读法,如果按照书本的方法去教,学生要真正掌握平方数这个概念,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平方数又是立方数的基础,更是以后六年级的圆面积的计算的基础,因此设计这个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方数这个概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平方数读写及其含义,会计算简单的平方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从具体数到抽象的`字母,引导学生探索、体会平方数的意义,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感悟初步的代数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激发学生对代数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探索、团结合作的精精神,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教学重点:有具体到抽象,真正理解平方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平方数的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课件演示(以下简写成P):8×5 2×a a×2 c×1 3×5×t
师:算式中的乘号能省略吗?如果能,请写出省略后的算式。
生说答案,同时演示答案。
师:2×a=2a和a×2=2a,为什么两题的答案都一样?
生:因为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所以两题的答案都一样。
二、新授:
1、P:乘法算式:4×4,6.5×6.5,8.7×8.7
师:观察这三题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两个因数都相同。
师:当两个因数相同时,我们可以写成平方数的形式,例如:4×4=42,读作4的平方,表示2个4相乘。4表示相同的因数是4,右上角的小“2”表示因数的个数有2个。(课件同时演示)
生:后两个乘法算式也可以改写成平方数。6.5×6.5==6.52,读作6.5的平方,表示2个6.5相乘。8.7×8.7==8.72,读作8.7的平方,表示2个8.7相乘。
2、P:a×a,s×s,y×y×4
师:这一组算式你会改写吗?
生:会,a×a==a2,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s×s==s2,读作s的平方,表示2个s相乘。y×y×4==4y2,读作4y的平方,表示2个y相乘再乘4。(课件同时演示)
师:你真棒!我们要记住:两个相同字母相乘要写成平方数的形式。
三、练习:
1、P:0.12 = 0.32 = 82 = 202=
师:这些平方数你会算出结果吗?
生:0.12=0.1×0。1=0.01 0.32 =0.3×0.3=0.09
82 =8×8=64 202= 20×20=400
师:你在做题的过程中觉得哪题最容易出错呢?
生:0.32最容易算成0。9和202最容易算成40,真的要细心啊!
2、P:把结果相同的两个式子连起来。
a2 2.5×2.5 x×x 62
x2 6×2 2.52 a×2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连线题吧,提醒一下你们,不是每个算式都有好朋友跟它相连的。
生:2.5×2.5与2.52相连,x×x与x2相连。
师:那为什么剩下的四个不相连呢?
生:因为a2表示2个a相乘,而a×2是表示2个a相加,意义不同,所以不连。同样的,因为62表示2个6相乘,而6×2是表示2个6相加,意义不同,所以也不连。
师:说得很对,同学们只要牢牢记住,平方数指的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这样就能掌握好平方数这个概念了
五年级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的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从大脑的大小、形态、结构和功能,体会大脑是人体的最高指挥中心。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有关人体生理机能方面的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经验,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让学生轻松而又直接地达到《课标》中提出的“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指挥中心”的目标。本节课安排了很多活动:用脑筋急转弯引出有关大脑的话题;将两只握着的拳头靠在一起来类比大脑的大小;通过观察猪脑来了解大脑的形态、结构以及功能;通过测记忆力来体会大脑的记忆功能等。课外活动结合穿插书中的有关活动,力求通过“活动——交流——活动——归纳”这一简单明了的科学探究过程来唤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深入体验大脑对人体活动的指挥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了解人大脑的左右半球有分工
2、了解大脑是人体的最高指挥中心
3、了解保护大脑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活动和查阅资料,了解大脑的、形态和结构
2、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和同伴的交流,了解有关大脑的`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活动充满兴趣。
3、意识到保护大脑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人体大脑的形态和结构,知道大脑的左右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
难点:认识大脑是人体各种活动的最高指挥中心。
教学准备
大脑示意图,核桃(事先剥好的),豆腐,有关大脑的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课,激发兴趣
1、大家喜欢玩做脑筋急转弯吗?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吸引学生的兴趣。
(1)有一个女孩子穿着泳衣在沙滩上走,为什么在她的身后却没有脚印?(他是倒着走的)
(2)用椰子和西瓜打头哪一个比较痛?(头比较痛)
(3)有一头头朝北的牛,它向右转原地转三圈,然后向后转原地转三圈,接着再往右转,这时候它的尾巴朝哪?(朝下)
(4) 一只凶猛的饿猫,看到老鼠,为何拔腿就跑?(去抓老鼠)
(5)有一个人,他是你父母生的,但他却不是你的兄弟姐妹,他是谁?(自己)
2.大家很聪明,那刚才大家做脑筋急转弯主要用到了身体的那个部分?
揭示课题并板书:大脑
3.提问:你对大脑有哪些了解?
交流学生的已知经验,以及学生课前预习了解的资料
4.同学们对大脑知道的真多,你还想知道大脑的哪些知识?
学生质疑
老师总结板书:大脑的形状、结构、功能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一下大脑的大小、形状、结构及其功能。
(注:此处从学生喜欢做的脑筋急转弯开始引入新课,激发了学习兴趣。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营造了探究情境,并直奔学习主题,把学生带入了愉悦的学习状态中。)
(二)分类研究,有序解题
活动一:通过各种方法来认识大脑,了解大脑的形状、结构
1. 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动手摸一摸,确切感受知道大脑的具体位置。
2.出示完整的脑的图片
学生观察
小结:这是一个完整的脑,它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占整个脑的绝大部分。
3.出示大脑的模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这个立体的模型上,你还能找到关于人的大脑的信息吗?
生:观察回答
4.进行小结,并指导学生通过类比了解大脑的结构、功能(学生通过类比体验)
(1)了解大脑的质量:大约是语文课本大3、4本书那么重。
(2)了解大脑的形状和大小:形状很像核桃仁,大小和自己的两个拳头握起来差不多。
(3)大脑的软硬程度:和豆腐差不多。
(4)大脑的表面:凹凸不平,有很多迂回,和核桃仁表面很相近
为什么有这么多迂回呢?
小组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汇报
教师讲解:大脑表面这些沟回可以增加大脑的表面积。
那有的同学肯定要问了,为什么要增大表面积呢?它有什么用?那我们现在再来看俩幅图。(出示猫与人的大脑对比图)
猫和人谁更聪明呢?
五年级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会读写本课的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为、应”在本文中的读音。理解“甚、惠、诣、乃、示、曰、未”等字意。
2、学习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言文”不同于“白话文”的语言特点。
4、通过品读“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人物机智。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2、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人物机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释课题。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有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炼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古人刘义庆,走进他的《世说新语》,去认识一位九岁的能言善辩的孩子。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解释课题: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生读说意思,师归纳)
3、请同学们也试着用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氏之子或女)
(设计意图:让学生试着用文言介绍自己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特点,且对古文中的“氏”迁移运用)
二、初读课文,读通古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在读文中发现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着重强调多音字“为、应”在本文中的读音。引导学生读懂停顿。(教师范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朗读去感受文言的特点,以读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
三、合作学习,读懂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哪些地方不懂,做上标记。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能使学生更快地更容易理解课文的意思)
2,、全体交流解决难点。
第一句:学生解读时,重点强调:甚、聪惠。
第二句:(1)学生解读时,重点强调:诣、乃。介绍孔君平。
(2)“乃呼儿出”大家猜想一下,是谁把孩子叫出来的呢?叫儿子出来做什么呢?
师小结:从这我们能感受到古人是有大智慧的,古文中省略了一些环节,我们还是能解其意,这就是古文语言精炼的一个特点。
第三句:(1)学生解读时,重点强调:为、设。
(2)谁为谁设果?
师小结:由此我们发现这句话虽然省略了主语,但我们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测,也是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果有杨梅”是只有杨梅吗?想象一下还有什么?但在这里只提到杨梅呢?
第四句:(1)学生解读,重点强调:此、君。
(2)孔君平为什么说杨梅是他家的水果呢?在与杨氏子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孔君平把杨梅和杨氏之子相提并论,也就是说,杨梅姓杨,杨氏之子也姓杨,说他们是一家子。)
第五句:(1)学生解读,重点强调:未、夫子、“家”和“禽”与现代的“家禽”比较。
(2)那杨氏子又为何这样作答呢?推测一下,杨氏子在作答之前,他是怎么想的?
3、知道每个句子的意思后再连起来试着说说课文的意思。
四、品读关键词句,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人物机智。
1、你觉得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看出来的?
“甚聪惠”——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不假思索地答道:“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对比“君家果”“夫子家禽”。
(2)“应声”答曰(反应快),多么聪明的孩子,所以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让听话的.人感觉舒服,同样的意思,拐了个弯说,就委婉得体,而不失礼貌。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想到孔雀;
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的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反驳了孔君平的话。
2、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
师引导:(手指自己)在下柳君平。(手指杨梅)此是君家果。
接着又来了个姓梅的。(手指杨梅)此是君家果。
(设计意图:白话和文言对比着学习既能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又能品味出文言之精妙。)
五、熟读成诵。
1,这么聪慧又懂事的孩子,你们喜欢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
2,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五年级教学设计12
一、导课。
1.看大屏幕:你从屏幕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这些女作家你认识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现代女作家林海音的一篇散文《迟到》。
二、检查预习情况。
昨天预习过了吗?把课文读了几遍?老师要检查一下。
1.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词语卡片:混合哭号扎辫子倒转撩起夹袄咻咻
(大屏帮助区分:“扎”的几个读音;“咻咻”意思)
2.认读单个字:
赖(懒)罚(你被谁罚过,为什么?)貌(几画)挪
鼻瞪掸肿薯(暑署)
3.男女比赛读课文:一方一个自然段段,通读全文,看哪方无错误。
三、初知文意。
1.引导再读一遍课文:要想把课文读得有感情,就要把自己放进课文中去,用心读,边读边想。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遍。
3.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课文写了)
四、写字。
1.自己练写一遍。
2.听写。
3.同桌互查,错误的字写两遍。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引导研读。
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来看,课文基本自己已经读懂了,不需要老师再讲了,这节课,老师想让你们给我讲,讲什么呢?
1.这是一位什么样的爸爸?
(1)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爸爸?(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2)屏示阅读要求:
这是一位的爸爸。
①言之有据。
②练习朗读,把爸爸的.这一特点读出来。
(3)学生按照要求准备。
(4)交流阅读体会:
①严厉的爸爸:随意指名读相关句子,其他学生评议,再读。
②慈爱的爸爸:找到的是哪个句子?(生说自己找到的句子)
句子对比:A(省略掉部分词句的片段)
B(原文片段)
师点拨:作者用了这些细节的描写,才更能显示爸爸对孩子的一丝不苟的疼爱和关心。
2.“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屏示要求:我认为小海音是个的孩子。(言之有据)
三、欣赏课文,迁移运用。
1.从课文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练习朗读,然后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2.欣赏插图:插图的哪些地方画得好?为什么?想想练习写作:
我接过铜板,……(想:爸是怎样离开的?我是怎样走进教室的?进教室以后呢,心里又有哪些想法呢?……请帮作者写出来。)
四、作业:引导课外阅读。
介绍林海音,以及主要作品。推荐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并要求填写阅读卡。
五年级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包装的学问》是综合实践课,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合并、分割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有关知识。本课是组织学生探究发现、总结规律,开展有关“包装学问”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长方体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探索中感受优化思想,形成数学思考,增强空间观念和节约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不同的包装方法,计算表面积,并比较出最节省的包装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观念,培养积极思考、探究规律的能力,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节约意识,了解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探究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方法。
难点是:灵活、快速地找出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模型(学生每人准备一盒磁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播放图片。(课件出示常用的生活用品的包装盒)。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包装。其实呀,包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应用非常广泛,外表亮丽,便于携带的包装总是最先吸引我们的注意,那么怎样包装最漂亮,怎样包装便于携带,怎样包装最节约包装纸……。这些都是学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节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包装中的学问。
【情境引入,提出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为进一步的探究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与知识基础,另外,教师随机渗透了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二、组织新课,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明确求磁带的包装面积就是求磁带盒的表面积。
师:老师现在很想知道,如果要包装这盒磁带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接口处不计)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用(长×宽+长×高+宽×高)×2的方法解决所求问题,因为学生已有这样的学习经验。
师:听了大家精彩的发言,老师知道: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的问题,就是求磁带盒表面积的问题。(出示课件,师强调接口处不计)
2、合作探究,发现两盒磁带最节省包装纸的方法。
师:解决了一盒磁带的包装问题,现在要把2盒磁带装成一包,会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案?
师:利用手中的磁带和你的同桌一起拼一拼、摆一摆,看看有哪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案?(接口处不计)
师:请一个小组上台展示一研究成果。
师:你们组有多少种不同的包法呢?
生:齐答3种。
师:说得真好,我们得到了三种包装方法,分别是大面重合、中面重合、小面重合。(课件演示)
【渗透有序思维的数学思想,以点带面,着眼长远。】
师:对于这三种包装方法,猜猜看,哪一种最节省包装纸?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猜测大面重合最节省包装纸。因为学生早已拥有了合并、分割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有关知识。(即使学生的猜测不是这样,也不影响下面的教学。)
师:猜测是科学发现的第一步,但是既然是猜测,我们就要怎么样?(板书:验证)
师:怎么验证你们的想法就是否正确呢?
生:在学习小组中再次拼一拼、摆一摆,并进行必要的计算。
师:好,大家看这盒磁带的长、宽、高,用你喜欢的方法开始计算吧,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生: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1)、一盒磁带的表面积×2—重叠面×2
(2)、求出包装后新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再利用表面积公式来计算。
师;将不同的方法在展台展示,并引导学生选择最佳策略解决所求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通过计算表面积的方法进行验证,也可能会通过计算重合面的方法进行验证。
师:指名发表观点,(引导学生重点说一说用了什么方法进行验证,得到了怎样的结论。)
师:刚才我们通过大胆的猜测和有效的验证,获得了新的数学知识。(板书: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越小,就越节约包装纸。重合的总面积最大,最节约包装纸。)
【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利用身边的学具(学生人人都有英语磁带)进行操作,进行探究,同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相信学生亲历这样的学习过程,一定会对所获得的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3、学有所思,畅想三盒磁带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方案。
师:老师要把三盒磁带包成一包,有哪些种包装方案?(课件)
生;各抒已见。
师:哪一种方案最节省包装纸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用语言叙述,也可能用算式表达。(只要是正确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应用方法,让学生不操作而直接判断如何包装最省包装纸,是思维的提升】
4、小组合作:如果把4小盒“磁带盒”包装成一大盒,怎样包装才最节约包装纸?为什么?
学情预设:4盒糖果怎样包装最省纸?进一步讨论和用磁带操作,4盒糖果包装成一包的情形,与两盒糖果的情形类似,共有6种包装方案,并且方案①最节省包装纸。
三、拓展创新
走进生活,走近包装。
如果把四个这样的纸巾盒包装在一起,怎样包装最节约?
(长、宽、高分别为20厘米、10厘米、8厘米。)每种包装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和之间有什么关系?
结论:在包装问题中,当所包装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相等或最接近时表面积最小,最节约包装。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包装这个小问题,学问可真不少,在实际生活中、在包装的过程中还要考虑些什么因素呢?(要留出接头处、美观、便于携带等)。大家考虑的很全面,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深入的研究一下关于包装的学问。
五年级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课后生字,并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和运用列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莫高窟的艺术价值,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莫高窟的艺术价值,学习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莫高窟的由来。
相传一千六百多年前,有师徒三人,要往西天寻找极乐世界,那天傍晚行至敦煌,师傅派俩徒弟出去化缘。两人一东一西,各走一方。
向西的和尚法名乐樽,走着走着,突然,一道金光闪过,晃得乐樽困意全消,只见金光出自溪南的山脉,而且不止一道,赤橙黄绿青蓝紫,照得天际流光溢彩,照得云朵五光十色,照得大漠瑞气升腾,照得乐樽满面彤红。乐樽原本就悟性极高修行极深,一阵狂奔至师傅跟前,高呼:“师傅,师傅,找到了!找到了!”。师傅面露会意笑容,轻声而郑重地对乐樽说:“那你就留下来吧。”。
于是,不久,第一个洞窟便在发光山脉面溪的山坡上诞生了。很快又有了第二个、第三个、……乐樽一心一意化缘建窟,造神供佛,将自己的才情、志趣、寄托、期盼,全都融入到大漠上这个山脉之中,洞窟之内。乐樽之后,筑窟之风更是经久不衰,一浪高过一浪,一朝胜似一朝。莫高窟之辉煌虽不在乐樽之时,但所有后来者均公认:乐樽的人品修行最高,所有后人,莫高与他。为表对乐樽的崇敬之意,便将此处命名为“莫高窟”。
(师生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重点词句:
一组:洞窟彩塑壁画飞天(师向学生介绍:佛教中指的是那些能飞的神仙)
二组: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词语是有生命力的.,指导学生把她们“读活”)
3.指名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莫高窟的?(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三、精读课文“飞天”部分
1.默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壁画有什么特点?(板书:宏伟瑰丽)我们大同小学100多平方米的会场真是宏伟呀!“宏伟”一词用的准确吗,为什么?指导学生学习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
2.再读课文,画出作者概括描写壁画内容和具体描写壁画内容(飞天)的句子,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指导朗读描写飞天的句子。(学生练读,指名读,教师范读,配乐读等形式)
4.观察描写飞天的句子,发现语言规律(排比句,四字短语……),续写飞天。
壁画上的飞天,
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
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
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
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
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有的手握短笛,;
有的围坐一起,;
有的,……
5.小结:通过这一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抓住壁画的特点,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敦煌壁画的神奇魅力。正因为如此,作者在文章结尾这样高度评价莫高窟:(齐读最后一段),著名作家余秋雨在游览完莫高窟后也曾这样评价:莫高窟是可以傲视异邦(bāng)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五年级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师生情、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重、难点:
1、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欣赏乐曲创编舞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师: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学生回答略)
二、 初步感受音乐:
1、初听歌曲,想想歌曲唱了什么?(生答略)
2、复听,思考:这首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哪一种节奏型出现得比较多?你能试着拍一下吗?
三、 学唱歌曲
1、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2、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1、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2、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3、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4、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5、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6、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7、老师随机指导。
10、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四、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衬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4、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五、表演歌曲
1、按要求分组自由选择表演形式。(叠加节奏、采用打击乐器、创编舞蹈等)
2、分组展示、
3、评价
六、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歌曲《手拉手》
二、欣赏歌曲
1、初听《我的朋友在哪里》
师:你们听!下面这首歌曲也和找朋友有关,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演唱者的心情怎样?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3、试着哼唱。
三、 表演歌曲
1、以歌曲为背景音乐,讨论集体舞的形式。
2、请有舞蹈特长的同学示范舞步,全班跟跳。
3、在音乐声中,全班跳集体舞。
4、小结:友谊长在,友爱永存。
四、 创作活动:为儿歌谱曲
1、让学生熟读儿歌,并有感情地背诵
2、创作好第一句歌词的曲调,反复哼唱体验,在自己满意的前提下,唱给周围的同学听。
3、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创作第二、三、四句,运用以前学到的模仿、重复等手法进行创作。
4、完整地唱给周围的同学听,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大家表演。
第三课时
一、导入:
1、播放一小段有关山村教师与学生在一起生活、学习的录象,让学生观看后说说感想。
2、联系实际,说说我们现在与老师之间的感人事情。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2、简介歌曲: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她们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集体插座了这首歌曲,以苹果比喻学生火热的心去慰问老师。
3、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4、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5、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6、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7、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8、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9、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10、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11、老师随机指导。
12、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三、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5、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四、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表演歌曲。
第四课时
一、复习〈〈可爱的苹果〉〉
二、欣赏〈〈让世界充满爱〉〉
1、导入:
在大型运动会上,经常能听到郭峰创作的歌曲。这些歌曲的主题都是反映“友谊”与“和平”。我们这节课介绍其中一首〈〈让世界充满爱〉〉
2、初步聆听,思考:歌曲唱了什么?它反映了什么思想?
3、朗读歌词。
4、跟着音乐哼唱。
5、跟着音乐创编舞蹈。
6、小结:“让世界有真心的爱,让世界充满情和爱。”
【五年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五年级《迟到》教学设计05-15
五年级《桥》教学设计05-17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05-29
五年级美术教学设计05-20
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设计06-26
五年级《包装学问》教学设计06-23
五年级教学设计 :师恩难忘06-08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2-05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