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导游词
作为一名乐于为游客排忧解难的导游,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导游词1
题一: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历史沿革;天坛布局的特点;丹陛桥;祈谷坛建筑群;七星石)
各位考官,今天很荣幸的成为你们的向导,今天将由我带领两位老师参观世界上现存规模,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坛建筑船。——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侧,它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天坛占地面积273公顷,其中林地占163公顷,草坪占10余公顷,天坛原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祭祀大典654次。
初建时,这组建筑不仅祭天而且祀地,称天地坛。大明嘉靖九年(公元1 530年)5月下诏,将天地合祀改为天地分祀,建圜丘于南部,名天坛;建方泽于北郊,名地坛;又在东郊建朝日坛,以祭日;在西郊建夕月坛,以祭月。嘉靖帝还要求将这些改变“著载会要,勿得混称”,天坛由此得名。从此天地分祭,正式命名位天坛,原大祀殿废止不用。嘉靖二十二年在大祀殿原址建新殿,更名为大亨殿。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祈谷坛大亨殿为祈年殿,祈年殿琉璃瓦就此俱改为蓝色,以象征天。
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第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十五,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祀“皇天上帝“保佑五谷丰登,为百谷祈求膏雨。第二次是在冬至日,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此外,如逢夏日旱情,则在圜丘坛临时举办“常雩礼”或“大雩礼”等求雨祭祀活动。每次祭天典礼都非常隆重,以表示皇帝对天帝的虔诚与尊崇,从而达到其愚弄人民,维护封建统治的目韵。
(天坛布局的特点)
天坛整个建筑布局呈“回”字,分为内外坛两大部分,各有坛墙围括。内外坛北端的围墙高大,均呈半圆形;南边的围墙较矮而呈方形,这种北圆南方的建筑形式,象征我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
天坛的布局特点可以用“一,三,五,七,九”这样一组数字来概括。
“一”:一条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上分布着天坛里最主要的建筑。自南而北分别是昭亨门一圜丘坛——皇穹宇——成贞门——丹陛桥——南砖门——祈年门------祈年殿一皇乾殿一北天门。
“三”:三道坛墙。分别为外坛墙,内坛墙和分隔圜丘坛与祈谷坛之间的东西向坛墙。
“五”:五组主要建筑。分别为圜丘坛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专门演习祭天乐舞的场所)和牺牲所建筑群(明清两代精养祭祀牺牲的场所)
“七”:指祈谷坛东侧的七星石。祈谷坛长廊东南方有八块大青石,石上有人工雕凿得山形图案,称七星石。
“九”指原天坛的九座坛门。外坛墙两座,西侧北面祈谷坛门及南面的圜丘坛门,圜丘坛周围四座,分别为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祈谷坛东,西,北三座,分别为东天门,西天门,北天门。
(丹陛桥)
我们从天坛南门进入,游览过圜丘坛和皇穹宇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条宽敞的大道就是丹陛桥。丹陛桥是连接天坛南端圜丘坛和北端祈谷坛两大建筑群的重要轴线。桥长360米(108丈),宽29.4米,路面中为“神道”,东为“御道”,西为“王道”。之所以称之为“桥”,有两种说法:一说大道南低北高,步步上升,意为与天相接,故称“桥”,二说因桥下建有进牲的通道,与上面的大道正好形成立体交叉,故称“桥”。
丹陛桥下这一东西走向的券洞,叫进牲门。牲畜从养生所到宰牲亭,由此门通过,凡经此门,再无生还可能,故俗称“鬼门关”。
祈谷坛具服台位于丹陛桥北端东侧,坐东朝西,是一围以汉白玉石栏的方形砖台。考试大整理每年祭祀,皇帝从斋宫先至此更衣盥洗,然后小坐待祀典。祈谷典礼结束后,再来此更衣,返回紫禁城。
(祈谷坛)
位于丹陛桥北端的就是祈谷坛了。祈谷坛是一座三层,八出陛的汉白玉圆坛,其南北正中台阶丹上均雕刻着龙凤呈祥的主题浮雕,三层汉白玉石栏板围绕之上的`就是绮丽壮美的祈年殿了。
祈年殿建在祈谷坛上,上殿下坛,为仿明堂建筑。祈年殿的“祈”为祈祷,“年”为谷子成熟,意为祈祷有个好年景。大殿高32米,殿顶为圆形三重檐攒尖顶,顶部为鎏金宝顶。明代为三色琉璃瓦顶,清乾隆年间将其全部换成天青色琉璃瓦,以象征“天”。
祈年殿以28根落地柱环绕支撑,形成内中外三个环柱网。内圈为四根龙井柱,其东方柱间代表春季,南方柱间代表夏季,西方柱间代表秋季,北方柱间代表冬季;中间12根金柱分隔在l2个位置,代表一年12个月;12根金柱的柱位加上柱间隔成的12个空间,代表一年的24个节气;外圈12根檐柱分隔的12个空间,代表一天的l2个时辰。
祈谷坛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的场所。其祭司对象位次与圜丘坛第一层相同,但无幄,无从位,仪式过程与圜丘坛祭天相似。祈年门外东南侧有燔柴炉,瘗坎,望燎位各1,燎炉8只,用途与圜丘坛设置相同。
在祈年殿东门外有一条连檐通脊的曲廊,称为“长廊”。长廊共72间,又称七十二连房。它使祈年殿与神厨,神库相连,是祭祀时往上运送祭品的通道。长廊东端是宰牲亭,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是祭祀时宰杀牺牲的地方。
位于祈谷坛北侧的是皇乾殿,初建时为天地坛的天库,用于存放祭祀天地的神牌。天地分祭后此处专门存放祈谷大殿所需的神牌。
(七星石)
祈谷坛长廊东南方有八块大青石,石上有人工雕凿的山形图案,称七星石。在此放置七星石的说法有二:一说七星石代表北斗七星。明嘉靖时,有道士称大祀殿(祈年殿)东南方空旷,不利于皇权的巩固和皇帝的长寿。于是设置了象征北斗七星的七块青石。另一种说法:七星石代表东岳泰山七峰。至于七星石东北方位的小青石,是因为清朝康熙皇帝派人考察泰山山脉地络,认定泰山发脉于东北长白山,而后增置的。
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导游词2
天坛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侧,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天坛原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坛建筑群。天坛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天坛分为内、外坛两部分,每年孟春(农历正月)祈谷大典在内坛北部祈谷坛建筑群举行,冬至祭天在内坛南部圜丘坛建筑群举行。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祭祀大典654次。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在营建北京城的同时,在北京正阳门外东南侧建天地坛。初建时这组建筑为天地合祀,所以称为天地坛。其中主建筑大祀殿为长方形大殿,十一开间,宏伟壮丽。百余年间有9位明朝皇帝在天地坛合祀天地。直至明嘉靖年间,明世宗朱厚熜下诏,将天地合祀改为天地分祀。
在天地坛的南郊增建了圜丘坛,用于冬至祭天;把大祀殿的规制改为圆形,并更名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并且在北郊建方泽坛,以祭地;东郊建朝日坛,以祭日;西郊建夕月坛,以祭月。
到了清乾隆年间,清高宗弘历对天坛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包括:改造天坛内外坛墙、扩建圜丘坛、改建祈谷坛大享殿并改称为祈年殿、增辟圜丘坛门、改建皇穹宇。1911年清帝溥仪逊位,祭天制度废止。
现在的天坛是通称,它实际上由两个坛组成,南部为圜丘坛,北部为祈谷坛。两坛各成体系,它们之间由丹陛桥连接。天坛的建筑特点可以用“一、三、五、七、九”这样一组数字来概括。
一:一条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是昭亨门—圜丘坛—皇穹宇—成贞门—丹陛桥—南砖门—祈年门—祈年殿—皇乾殿—北天门。
三:三道坛墙。分别为外坛墙、内坛墙和分隔圜丘坛与祈谷坛之间的东西向坛墙。
五:指五组主要建筑。分别为圜丘坛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和牺牲所建筑群。
七:指祈谷坛东侧的七星石。
九:指天坛的9座坛门。天坛西侧外坛墙上有祈谷坛门和圜丘坛门;祈谷坛有东天门、西天门、北天门;圜丘坛有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祈谷坛建筑群。
祈谷坛建筑群位于圜丘坛建筑群北侧。北出成贞门,便是丹陛桥,又称海墁大道。丹陛桥是连接天坛南北两大坛的通道,其北端高出南端2米。丹陛桥长108丈,路面中间为“神道”,东为“御道”,西为“王道”。而它作为通道为什么又称为桥呢?有两种说法:一说大道南低北高,步步上升,意为与天相接,故称桥;二说因桥下建有进牲的通道,故称桥。
丹陛桥北端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券洞,叫走牲道。祭祀用的牲畜从牺牲所赶到宰牲亭,必经走牲道。牲畜一旦经过此通道,再无生还的可能,俗称“鬼门关”。沿丹陛桥再往北走,东侧就是祈谷坛具服台。祈谷大典前在台上搭设方形幄次,内设龙椅、取暖和盥洗器具,皇帝在此更衣盥洗。祈谷典礼结束后,皇帝再次来这里更衣后返回紫禁城。
过了丹陛桥,就来到了南砖门,南专门的北面是祈年门。在祈年门和南砖门之间东侧有燔柴炉、铁燎炉和瘗坎。燔柴炉用绿琉璃砖砌成,东、西、南三面有台阶9级。典礼开始时,先将一只刮净的牛犊置于燔柴炉上,掌燎官点燃燔柴炉,以通达天神,称“燔柴迎帝神”。
祀典告成,皇天上帝的神案上所列一应供品和祝版、祝帛均恭运到炉内焚化,皇帝也要在燔柴炉西侧恭立目视,称“望燎”。瘗坎位于燔柴炉东侧,由绿琉璃砖砌成,像个巨大的盘子埋在地下,直径约1米,深约0.3米。瘗坎用于瘗埋牛尾、牛毛、牛血,以喻不忘祭地之意。
进入祈年门,呈现在面前的就是祈谷坛。祈谷坛分三层,圆形,八出陛,南北各三出陛,东西各一出陛。坛上为祈年殿。祈年殿高九丈九尺九寸九分,殿顶为圆形三重檐攒尖顶,顶部为鎏金宝顶。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年间,初名“大祀殿”,是一个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明嘉靖年间改为三重檐圆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瓦,象征天、地、万物,并更名为“大享殿”。清乾隆年间,三色琉璃瓦全部改为蓝色以象征天,并将大殿定名为“祈年殿”。“祈”是祈祷,“年”是五谷成熟,意思是祈祷有个好年景,能五谷丰收。
祈年殿以28根落地柱环绕支撑,形成内中外三个环柱网。内圈为4根龙井柱,其东方柱间代表春,南方柱间代表夏,西方柱间代表秋,北方柱间代表冬。中圈为12根金柱分隔的12个位置,代表一年的12个月。12根金柱的柱位加上柱间隔成的12个空间,代表一年的24个节气。外圈12根檐柱分隔的12个空间,代表一天的12个时辰。祈年殿内中间北侧有一个圆形的高石台,是安放黄天上帝神版的'地方。东西两侧较低的方形石台是安放清代列祖列宗神版的地方。
祈谷坛北侧是当时天地坛的天库,用于存放祭祀天地的神版。明嘉靖年间改称皇乾殿,天地分祭后皇乾殿专门存放祈谷大典所需的神版。
在祈谷坛前东西两侧有两个配殿,用于供奉从祀神位。东配殿现在辟为祭天乐舞馆,展出古代祭天时的乐器。西配殿现在辟为祭天礼仪馆,展出古代祭天仪式。
在祈年殿院落的东砖门外是长廊。长廊共72间,又称七十二连房。它使祈年殿与神厨、神库相连,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可以防止祭品被雨雪风沙所污染。
在长廊的东南方向,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石上有人工雕凿的山形图案,称“七星石”。在此放置七星石是因为明嘉靖年间,有道士称大祀殿(祈年殿)东南方空旷,不利于皇权的巩固和皇帝的寿数,于是在此设置了象征北斗七星的七块青石。还有一个说法是七星石代表东岳泰山七峰。至于七星石东北方向的小青石,是清康熙皇帝派人考察泰山的发脉地络,认定泰山发脉于东北长白山后,乾隆年间增置的。
【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导游词】相关文章:
茶坛晚会精典串词06-20
概况调查报告04-28
嬉戏谷作文02-10
樱花谷作文02-11
梦幻谷作文05-01
日本日语教育专业概况08-24
谷爱凌事迹01-02
秋游嬉戏谷作文02-19
游嬉戏谷作文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