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课后反思

时间:2022-08-20 11:34:45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孔子拜师课后反思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子拜师课后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子拜师课后反思5篇

孔子拜师课后反思1

  自我评课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本课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在教学中应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在此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孔子名言,并搜集孔子个人资料,并请教或搜集孔子和老子分别是怎样的人。在课前并综合了学生预习情况,并对孔子名言作了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孔子名言及引用孔子名言,运用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学习这一课,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悟到:知识是学无止境的,只有谦虚好学,才能成为知识渊博的人。我在教学中截断了语文教学的一般流程,我让人物语言闪亮登场。

  如、“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得新的更深的知识。(设计语言,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名言。老师常常告诉我们,在学习上要“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是:如果三个在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老师常常教育我们,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现在还是将来,为人都要谦虚好学,有礼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意思是: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温习,不也是高兴的吗?(老师告诉我们,每天早读时都要把学过的知识温习一下,我们常常表现出不高兴,不愿意的表情,。每当这时,老师总会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呀!(一天,老师在给我们讲一道数学难题,刚讲完,老师问我们懂着没有,教室里整齐地回答:“懂着了!”接着老师在黑板上出了道 类似的题,可是班上没几个会做,老师生气了。接着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孔子有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我点拨了,这几句名言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作了精辟的论述,和本课孔子拜师的内容紧密相关,意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古典文化的精髓。随之我又出示几句孔子名言: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生对孔子的话算有点兴趣了,我将板书课题《孔子拜师》。本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的是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在叙述中,线索非常清楚。我出示了阅读要求,让学生在朗读,要带着对孔子和老子的敬重和佩服之情感去读,去拜读,注意语意的停顿,语速的缓急,语气的变化。读后说说孔子和老子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写一写读后的感受。(这个环节,我给足学生时间读,加上有课前孔子名言的理解,学生完成很不错。有个女孩儿写:我读了课文,从孔子在求学时不怕路途艰辛和他的言行中体会到了,孔子是一个虚心好学,有礼貌,不怕吃苦的人。我也从老子不顾七十岁高龄,到洛阳城外迎候孔子以及他毫不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孔子,我从这件事中,知道了老子是一个有礼貌,爱护学生的好老师。)看了学生的读书体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理清课文层次:

  孔子决意拜师—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人敬重—老子

  谦虚好学不怕吃苦 孜孜以求 诲人不倦

  在此基础上,揭示课后作业第二题:(老子是一个博学多才及谦和大度,诲人不倦的人。孔子是一个谦虚好学,不怕吃苦,求知若渴的人。)

  对文本的理解已不是问题,自然词意在文本内容中能理解,对重点词语作“用词写话”的练习,生字认读与书写是过关的,在学习本课中,以下方面还是落到了实处。

  一、阅读中悟写法。这是语文学习中的支撑点,在本课中,就要抓住人物语言,在习作练习中,怎样写好不同人物的语言。比如、本文对孔子和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主要进行了人物对话描写,而且在对话中作者能够准确描写不同人物的语言。出示文中老子与孔子的对话。“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孔子:“多谢老师等候。”“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则不表达迎接的意思。(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怎样描写不同人物的语言呢?首先要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然后要注意人物的年龄,职业、兴趣、爱好不同,他们的语言也不同。最后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发展。随着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的语言也不所变化。比如、描写懒惰的姐姐:妈妈让姐姐洗碗,姐姐不高兴地说:“听到啦!又叫我去沅碗。”接着,姐姐神神秘秘地对我小声说:“弟弟,你的字写起了吗?想去玩吗?你帮姐姐洗碗,姐姐一会儿陪你去玩!”我装着没听懂,只见姐姐又奇奇怪怪地说:“今天我借来了一本小人书,上面就是灰太狼的故事。”我忍不住了说:“姐姐,今天我帮你的忙……”(点拨、只要能注意做到以上几点就一定能写好不同人物的语言。)这里安排了练习:“有趣的爸爸”“懒惰的爸爸”“爱节省的妈妈”

  二、抓句子的理解也是本文的重点。作为三年级学生,应该掌握句子的生动与平泛是文章的技巧。比如:“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这句话的含义深刻,学生独自理解还是有难度的,我设计了换掉“风餐露宿”和“日夜兼程”和去掉这两词的练习。我点拨了,这一句作者在讲孔子的旅途之苦,并运用了词语“相距上千里”,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生活艰苦运用了“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却运用“终于”一词来说明。(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对孔子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可以先理解重点词语,然后再联系词语的意思,想想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

  三、课外拓展,综合展示

  让学生自己完成,搜集资料、问家长等方式。

  四、习作练习“我的语文老师”(必须落到实处。)

  学完本课,我有以此反思,语文教学就是一种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教学态度,要真实地再现我们的课堂,不用动感的表演也能抓住人心,它是用一种深层的,人文的,纯真的语文的一种朴实精神所吸引人。用老师朴实的教态,力图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返璞归真,创造一种纯朴的语文课堂。本课的亮点就是帮助学生体会语言运用的恰到好处和语言文字的精美,在写作中,恰到好处的词语及语言的运用是文章的“精髓”。

孔子拜师课后反思2

  回顾《孔子拜师》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整节课能够按照教学设计,针对学段目标进行有重点的授课。现总结出优缺点及改进措施如下:

  优点:

  一、导入部分直奔主旨,激趣引科。

  导入时,在认识“拜”字过程中,交流突出了三个层次。即:读“拜”的读音、记住字形、理解“拜师”的意思。

  二、词语教学符合学段目标,清认多理解

  在词语教学中,我主要抓住“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这三个词语体会孔子求学旅途劳累、辛苦。其中由“风尘仆仆”引入,一词带多词。找出文中还有哪些也体现出孔子的旅途劳累。课堂上根据学生们遇到的困难,我还介绍了查字典的好方法。如“日夜兼程”查不到,就可以先查“日夜”再查“兼程”,最后把两部分解释结合起来。体现了教学时善于组织教学,善于捕捉细节。顺学而导,发现问题,马上解决,也体现了一定的教学机智。

  三、小组合作,体现出小组合作的特点。

  在小组合作识字中,我采用了小老师带读,体现了学生互教互学,在交流中学习。在写字指导上,采用同质合作。体现出小组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四、注意了学法的指导。

  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我采用的是补充课题的方法。教会了孩子们又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不足及改进措施:

  一、要加强词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纳闷”一词时,读过一次句子后,我马上让学生换词。其实这时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纳闷”一词的意思。所以换词时出现了,换成“气愤”“伤心”这理的理解。在这里,我应该让学生再反复读读句子,体会纳闷的意思,理解后再换词,就更能反馈出孩子对于词语的理解了。

  在教学“风尘仆仆”一词后,只需借助字典或词典理解,或借助情境理解即可。不需要进行想象。如果再重新设计可以是:

  1、读文中句子。

  2、理解词语意思。

  3、本段中还有2个成语也体现了孔子的旅途劳累。是什么?(“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从而理解这两个词语。理解时,也只需理解词语表面上的意思,不要深入理解。

  二、今后要多进行教师小结。

  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我没有做小结。应加上一句:今后我们遇到的一些课文,有些也可以采用补充课题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这种方法。大家注意积累和运用。

  三、重点指导的字,要按结构范写。

  本课我指导的几个字,都是根据有易错的笔画来范写的。今后,再重点指导写的.字时,要根据结构的不同,使每个结构都找一个字来重点指导。

  这节课课对于我来说,虽然已小有收获,但在细节设计、教学环节的处理及课堂生成的调控上还欠缺很多。我还要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再努力钻研,完善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同时,今天的教学中有些内容的设计,我只顾自己教的方便,省事,而没有从教学达到的目的出发来设计。例如对于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绍,我怕学生谈得不够全面,不够生动,只想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没有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无从表现,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深刻。再如,对于曲阜的介绍,我只考虑,通过介绍曲阜引出孔子文化节向本单元主题靠拢,因而影响了教学的主旋律。节外生枝的教学,并没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益处。我想,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要多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灵活掌握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今后我要进一步努力学习新课程的精神,大胆实践,朝着新课程的要求努力迈进,使自己锤炼成为新课程下的新型教师。

孔子拜师课后反思3

  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当10月底抽签定下《孔子拜师》一课时,我和同行的龙校长顿时心凉了大半截。因为对于长期从事五、六年级语文教学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以,自接下任务起,大家心里总像有块沉重的石头压着。从第一周的自主钻研教材,到后两几的隔天试讲,磨课。每天放学后,已经疲惫不堪的智囊团老师们仍会聚到一起,各抒己见,我也马不停蹄地将所有建议一一记下。每天晚上再回家修改教案,记教案,改课件……整整一个月时间,晚上七点到凌晨一点,书房的电脑前总会有我的身影。随着赛课的时间日益临近,我心里压抑着:因为教案一直没能定稿。

  二、失去自我,缺点不尽

  离比赛还有十多天了,我几乎是隔天试讲一次。由于对教案不够熟悉,所以我完全被教案牵着鼻子走。学生生字读不准,反复纠,却忘记了此时自己的示范作用;说着说着不知道下句接什么了,尴尬地走上讲台去翻教案;课堂上,没余力倾听学生的回答,没思维去对回答作出适当评价,更不要说满怀激情投入课堂。一向直言快语、做事风风火火的我,为了迎合三年级小朋友的口味,在台上做作地扮成温柔的`淑女。让自己百般不适,也让听课的智囊团老师们难以忍受。因为课堂上需要的不是装出来的淑女,而应该是统领课堂的领头人。顾不得休息,听完课的当天,大家又会聚到一起,共同商讨课的设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我教学中的失误和不足一一指出:

  1、语言不够精练,爱重复学生的话。

  2、课堂不紧凑,教学任务未完成。

  3、缺乏灵活的教学机智,对学生的评价语过于单调。

  4、没有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过于做作。

  5、举手投足不自然。

  6、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

  如果有个地洞真想赶紧钻进去。由最开始的信心百倍到现在的灰心丧气,一向心态极好的我此时也几近崩溃。我不知道应该怎样上这堂课了。

  三、找回自我,破茧重生

  看着不忍给我施加压力的领导,再看看为了这节课前后忙碌近一个月的智囊团老师,近一月被压抑的心情如堤坝泄洪般顷刻爆发,我不能继续这样下去!绝不能让大家的辛苦付之东流,更不能丢了市一小的脸啊!“要带动学生,首先自己得投入,只有自己融入进文本了,学生才会被你的气场所吸引,不自觉地跟着你来。”龙校长、石主任语重心长的话语萦绕耳际。回到家,坐在书桌前足足发了半小时呆后,我打开电脑,搜索电影《孔子》。因为文中所描写的孔子品行高尚,而作为课堂引领者的我,内心深处却没有一点对他的敬佩,那又怎能让我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花了整整两个多小时,我看完了这部描述孔子一生的电影。这两小时,我纠结——宝贵的时间就这样流失;我顿悟——早就该做这件事了。我连夜敲击键盘,认真地写下了属于我的对《孔子拜师》的重新构想。

  第二天,再次站上讲台,电影中的一幕幕不自觉地闪现脑海。那艰辛的一幕幕,那感人的一幕幕……我情由心生,发自内心的佩服崇敬流露于言表,我不再受制于教案,整堂课感到得心应手。

  四、抠细节,求唯美

  关键的大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是对教案、执教细节的“抠”。常常是因一句过渡语讨论举棋不定的时候,智囊团的老师上网、查资料……通过各种办法和途径,力求最好;常常因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而不到位,老师们争相示范……

  五、智慧的团体,温暖的家人

  一个月,漫长的一个月,煎熬的一个月,蜕变的一个月;这一个月,我几近崩溃,这一个月,我受益匪浅;这一个月,我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和家的温暖。

孔子拜师课后反思4

  在前不久我执教了《孔子拜师》一文,深深地被孔子这种勤学好问,孜孜以求的 学习精神而感动。在执教这一课时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反思:学生在读中悟情,往往比单纯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要想有效地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学生必须要自己朗读,才能体味和揣摩出课文内在意蕴。正如米作仁先生所指出的:“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通过深情朗读,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课文中的人物、情景便跃上纸面,课文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学生便可以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升华。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情感是打动心灵的秘诀,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教贵情浓”,语文课程只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精神滋养,他们在成长中才能有人性的充实,才会有产生伟大情感的基础。可以相信,当我们的语文课上到处都有情感的绿洲时,学生们的情感发育必将也是果实累累,而同学们上语文课的兴趣也必然会长盛不衰。

孔子拜师课后反思5

  回顾《孔子拜师》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虽然几经反复备课和试讲,但今天的这堂课仍然上的不理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

  教学伊始,我创设一个小的情境,将学生带入高山流水,探访圣人的意境,了解孔子,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但是在设计提问: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说点什么?有些不妥,这毕竟局限了学生的认识,若能让学生谈谈你对孔子还有哪些了解,想必学生一定会积极交流,也将使学生对孔子的认识更加全面,促进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接下来检查预习,在初读课文之后,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列出了本课16个词语,量比较大,检查的遍数比较多,对于风尘仆仆等易读错的词语,朗读落实的还不够,应当将读不准的多读几遍,能读好的,一带而过。我想对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词语的落实也应把时间用在难读词语的教学上,不能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在研读课文学习时,我基本上能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在重点学习第二段对话时,本想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但在学习之后,学生学习的结果,表现让我意外,因此,慌乱中只顾按照已定思路进行,而没有采取能够及时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的问题,比如:再读对话,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

  或你通过读对话体会到孔子老子是怎样的人?,以致在第二次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结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并且,耽误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没能从整体上使学生把握课文,对于重点学习的词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等候、迎候学的仓促,落得不实。本课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课堂上没能灵活的进行教学操作,只限于备课思路,而没能很好的关注学生学的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来以学定教。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无论课备得再好也不能照搬,应随时关注学生学的情况,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

  同时,今天的教学中有些内容的设计,我只顾自己教的方便,省事,而没有从教学达到的目的出发来设计。例如对于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绍,我怕学生谈得不够全面,不够生动,只想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没有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无从表现,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深刻。再如,对于曲阜的介绍,我只考虑,通过介绍曲阜引出孔子文化节向本单元主题靠拢,因而影响了教学的主旋律。节外生枝的教学,并没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益处。我想,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要多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灵活掌握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通过本次参与新课程研讨课教学活动,我更加明白了,中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落实重点词句的训练,加强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更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恰当的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今后我要进一步努力学习新课程的精神,大胆实践,朝着新课程的要求努力迈进,使自己锤炼成为新课程下的新型教师。

  一、阅读中悟写法。

  这是语文学习中的支撑点,在本课中,就要抓住人物语言,在习作练习中,怎样写好不同人物的语言。比如、本文对孔子和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主要进行了人物对话描写,而且在对话中作者能够准确描写不同人物的语言。出示文中老子与孔子的对话。“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孔子:“多谢老师等候。”“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则不表达迎接的意思。(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怎样描写不同人物的语言呢?首先要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然后要注意人物的年龄,职业、兴趣、爱好不同,他们的语言也不同。最后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发展。随着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的语言也不所变化。比如、描写懒惰的姐姐:妈妈让姐姐洗碗,姐姐不高兴地说:“听到啦!又叫我去沅碗。”接着,姐姐神神秘秘地对我小声说:“弟弟,你的字写起了吗?想去玩吗?你帮姐姐洗碗,姐姐一会儿陪你去玩!”我装着没听懂,只见姐姐又奇奇怪怪地说:“今天我借来了一本小人书,上面就是灰太狼的故事。”我忍不住了说:“姐姐,今天我帮你的忙……”(点拨、只要能注意做到以上几点就一定能写好不同人物的语言。)这里安排了练习:“有趣的爸爸”“懒惰的爸爸”“爱节省的妈妈”

  二、抓句子的理解也是本文的重点。

  作为三年级学生,应该掌握句子的生动与平泛是文章的技巧。比如:“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这句话的含义深刻,学生独自理解还是有难度的,我设计了换掉“风餐露宿”和“日夜兼程”和去掉这两词的练习。我点拨了,这一句作者在讲孔子的旅途之苦,并运用了词语“相距上千里”,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生活艰苦运用了“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却运用“终于”一词来说明。(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对孔子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可以先理解重点词语,然后再联系词语的意思,想想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

  三、课外拓展,综合展示

  让学生自己完成,搜集资料、问家长等方式。

  四、习作练习“我的语文老师”(必须落到实处。)

  学完本课,我有以此反思,语文教学就是一种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教学态度,要真实地再现我们的课堂,不用动感的表演也能抓住人心,它是用一种深层的,人文的,纯真的语文的一种朴实精神所吸引人。用老师朴实的教态,力图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返璞归真,创造一种纯朴的语文课堂。本课的亮点就是帮助学生体会语言运用的恰到好处和语言文字的精美,在写作中,恰到好处的词语及语言的运用是文章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