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管理
中小学教师管理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7号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特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对象为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以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在职在岗教师(以下统称“中小学教师”)。
第三条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学时登记与管理工作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第二章 学时管理
第四条 中小学教师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在培训周期内须完成360学时的培训任务,其中,校本研修80学时。
第五条 河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管理工作须统一采用“河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完成。
第六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本地和本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学时登记和审核等工作。
第七条 教师参加的培训项目学时以项目规划学时为准,校本研修活动学时的登记由学校负责,培训项目学时登记中的争议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机构负责解释,校本研修活动学时登记中的争议由校本研修活动实施学校负责解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有权对校本研修活动学时登记进行检查。
第八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校本研修制度,加强对校本研修的管理,对校本研修计划、过程和效果等进行严格监督。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业务指导,促进校际交流、合作。
第九条 厅直属中小学校(幼儿园)和各高校附属中小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由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
第十条 中小学教师培训学时登记实行年度检查制度,由各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培训学时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对违反规定、弄虚作假者,视其情节予以严肃处理。
第三章 学时登记
第十一条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审核登记实行“省、市、县(区)、校”四级管理,按“谁主办、谁审核”的原则登记审核学时。河南省教育厅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工作的业务指导及国培、省培两级培训学时登记工作。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师训工作部门负责本级教师培训学时登记,并对辖区内教师培训学时登记与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审核和抽查。县(市、区)教育局师训工作部门负责本级教师培训学时登记,同时对中小学校教师培训学时登记进行审查。中小学校负责本校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学时登记,受理校外培训登记。
第十二条 纳入学时登记的培训包括: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
2.经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和授权,高等院校、教研、电教、教科研及培训机构依据业务职能举办的培训;
3.中小学校组织开展的校本研修活动;
4.教师参加的学历教育。
第十三条 校本研修由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具体负责,纳入学时登记研修形式主要包括校本培训、听评课和示范课、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区域研修、网络教研等,具体内容和学时折算办法由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自行制定。
第十四条 凡在本周期内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含二年以上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第二学历)学习的教师,如能够在本周期内取得毕业(结业、学位)证书者,可免于参加本周期内的培训项目360学时培训;凡跨周期参加学历教育而本周期内不能获取毕业(结业、学位)证书者,仍应与其他教师一样参加本周期的继续教育,待下一周期取得证书后,免于参加该周期内的培训项目360学时培训。以上情况,均不包括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教师必须参加的特殊专项培训。
第十五条 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项目均须通过“系统”完成项目规划、学员报名、学员结业等管理工作。所有培训项目的学员成绩录入工作须在培训项目结束1个月内完成,逾期系统将关闭成绩录入功能。
第十六条 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可登录“系统”在线打印“河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证书”。登记证书是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唯一凭证,是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晋级、教师资格证书登记注册、年审的必备条件。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执行,20xx年1月1日以来发生的学时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核并通过系统进行补录登记。上一周期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按原有办法执行。
第十八条 各地要结合区域教师继续教育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明确区县、各级中小学校职责,全面推动系统的应用。
第十九条 本意见解释权归河南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有关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豫政〔20xx〕59号)和《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河南省财政厅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师〔20xx〕934号)精神,全面深化教师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释放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活力,实现全省教师教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经研究,省教育厅决定在河南省“十二五”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上,实施河南省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建设计划。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十八大以来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大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素质提升为核心,以区域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教师教育互联网+为依托,推动教师教育实现一体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促进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20xx年,以豫东、豫南、豫西、豫北、豫中为基本推进单位,以建立健全高校和地方政府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共同体为平台,以愿景相同、政策沟通、项目融通、师资联通为保障,建立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教师教育联动发展机制,构建全省内跨区域教师教育联动发展体制机制最完善、教师教育要素流动最便利、合作成效最明显的跨区域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分年度推进目标如下:
――20xx年,由高等师范院校牵头,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以豫东、豫南、豫西、豫北、豫中五大发展区域为基本单位,建立部分市、县参与的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探索形成初步的联合联动发展范式。
――20xx年,在市县自愿、省级统筹的基础上,从覆盖主要师范院校、部分市县的率先合作和联动发展,扩展到全省所有市县,形成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全覆盖,以部分领域的单项合作带动众多领域的复合合作,以区域内部联动发展水平的提升推动全省教师教育整体发展的进程。
――20xx年,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各主体之间通过2年的联动发展与深度合作,建立发达、有活力的区域教师教育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支持及推进体系;建立贯穿始终的区域教师教育制度安排、政策落实、项目推进和有效监管的协同制度;建立有效推动教师教育联动发展的资源共享平台,形成上下互动、内外合作联动共赢的机制,开拓教师教育资源要素合理流动的新局面。
――20xx年,通过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建设,教师教育项目体系基本确立,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基本成型,教师教育基地功能基本完善,基本形成现代教师教育结构与体系;教师教育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管理体制机制更加顺畅规范,基本建成教师教育治理体系;教师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升,教师教育信息化得到重大进展,基本实现教师教育现代化。
三、主要任务
(一)联合联动建立区域发展智库
建立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内各实施主体开展务实性合作、创新性合作和发展性合作机制,营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师教育发展生态环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将高等师范院校的专家、教授、知名学者和基础教育领域内的中原名师、特级教师等从单位人变成区域内的系统人,组建系统的`专家团队,加强教师教育智库建设,培育第三方组织,为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区域制定高质量、接地气的顶层设计规划,形成一批解决区域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关键问题、核心问题的专题专案,为区域教师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二)联合联动培养在校师范生
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小教全科培养计划、农硕计划及各高等师范院校现有师范生培养项目为平台,联合联动建立一批针对性强、特色突出的师范生教育实习实践基地,探索形成灵活多样的师范生培养模式,推动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建立中原名师、特级教师流动站,推动生成一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建立一支数量充足、学科齐全、结构合理、体系完备的“双导师制”教师队伍。
(三)联合联动培训在职教师
以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梯队攀升体系建设计划为引领,通过教师培训项目融合、教师培训团队整合、教师培训资源联合等措施,依托中原名师培育工程、“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项目平台,形成区域内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体系,建立一批以高等师范院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发展学校、中原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等为主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建立区域内和跨区域相结合的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建立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推动教师教育学科建设试点工作,建立一支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常态化研修机制,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
(四)联合联动形成区域发展格局
通过制度安排、项目融合、资源整合、人才共享等措施,建立区域教师教育合作交流机制、组织协调保障机制、专业监测管理评价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将联动发展共同体内的优质项目、优秀人才等纳入联动体系,建立区域内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形成一批有特色的教师教育合作品牌,形成区域内先进带后进、城区带乡村的手拉手、肩并肩发展格局,对全省教育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力。
四、组织管理
(一)省教育厅将组建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对共同体的建设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全过程管理。同时,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建设的推进工作进行检查。对建设效果好、成绩突出的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进行奖励,并在教师教育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
(二)各教师教育联动共同体须紧扣区域联合联动发展主题,立足区域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围绕教师队伍建设新需求,释放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活力,打造一批师范生培养和在职教师培训精品项目、特色项目,确保项目接地气、有实效。同时,由高等师范院校牵头,须在每年度末提交教师教育联动发展质量检测报告,省教育厅将对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的建设情况进行年度通报。
(三)省教育厅将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的建设,各高等师范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安排专门的配套经费,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各相关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制定相关的经费管理办法,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专款专用,支出规范,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
五、申报要求
(一)申报条件
1.申报高校为我省独立设置的本、专科师范院校和举办有教师教育专业的综合类高等院校等。学校高度重视,校内有明确的牵头单位,拥有较为完善的实施保障体系和经费支持,学校配套用于“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的投入经费不少于50万元;师范类专业在校生不少于3000人,在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具备较为完整和独特的人才培养方案;具备5年以上承担国家级教师培训项目经验,有比较系统完备的硬件和软件支撑。
2.省辖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教师教育工作,能够给予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建设必要的项目和经费支持。有机制完善的教师培训管理制度,圆满完成了上一周期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任务,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执行到位;国家规定的“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财政拨款应按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1.5%至2.5%专项安排”政策落实到位;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标准化建设有规划且推进措施到位;区域教师梯队攀升体系建设系统推进且发挥了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能提供优质的中小学幼儿园作为教师教育基地,承担师范生实习见习、教师培训实践教学等任务。
(二)申报程序
1.高等院校和省辖市教育局共同填写《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申报书》和《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建设方案》(见附件1、2),于11月15日前将申报书和相关支撑材料(要求一式五份,用软皮装订,厚牛皮纸袋打包,并将申报书封面复印件贴于牛皮纸袋的正面),报送至省教育厅师范处,逾期不予受理。
2.各高等师范院校和省辖市教育局要根据年度工作推进目标和发展定位,紧紧围绕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4项主要任务,深入教师培养、培训一线进行调研,有针对性地凝练发展理念,厘清发展思路,理出发展路径,做好顶层设计。
3.组织评审。我厅将组织专家对各高校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并公布评审结果。
中小学教师管理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现就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编制闲置和紧缺现象并存
按照教师编制核定的标准,虽然机构编制部门对县直各学校和各乡镇学校核定了人员编制数,配备了人员,但人员编制紧缺或闲置现象在同一县区,甚至同一乡镇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是县城周边乡镇或边远乡镇人员编制闲置。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县城周边乡镇的学生就不可避免地转入教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区学校就读,周边乡镇的生源逐年减少。同时边远乡镇的教师想改变工作环境,虽进不了城区学校工作,但县城周边乡镇学校也是不错的选择,导致周边乡镇教师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这样就造成教师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成反比例增长的恶性循环,人员编制就相对富余,致使教职工人员编制闲置,如我县的文峰乡、上庸镇。部分边远乡镇农村学校规模小、设施落后,很多优秀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不愿到这些边远学校任教,造成部分校学师资力量薄弱,学生流失严重,形成教职工人员编制闲置,如我县的大庙乡、深河乡。这种现象的产生给人员编制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若是一味按学生数量的增减调整人员编制,更是加快两极分化,不利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给农村孩子特别是贫困家庭孩子的'上学带来不必要的困难;若是不及时调整人员编制则造成部分学校人员编制的闲置,浪费了教育资源。二是县直学校和部分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学校人员编制紧缺。近年来,城区人口数量和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在校学生数急剧增长,而教师编制核定情况没有发生变化,人员编制控制较为严格,教职工的编制显得缺口较大。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和部分距城镇位置比较近的一些学校成规模,生源充足,发展较快,教职工编制紧张,致使部分学校超编借用教师或雇佣少量临时后勤人员。
(二)教师队伍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一是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一些地方前几年补充教师盲目,没有很好地结合人员结构和学科需求,造成一些学校虽然教师总体上不缺,但某一科或几科教师偏多,而有些学科专业教师匮乏。主要表现在:小学段语文、数学教师比较充足,体育、音乐、美术、英语专业教师缺口大;初中段语文、化学、地理、历史教师富余,音乐、美术、体育专业教师缺口大。部分学校增加相关专业人员的呼声较高。
二是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从调查的农村学校来看,由于近年来人员编制控制严格,年轻教师补充较少,年龄在30岁以下的仅占10%,31岁—45岁的占46%,46岁—50岁的占12%,51岁以上的占32%。呈现出倒金字塔式结构,学段越低班级教师年龄越大,位处越偏远、规模越小的学校教师年龄越大,专业基础差、工作激情锐减的“爷爷”教孙子,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小学的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将要退休的教师人数逐年增加,人员青黄不接的情况尤其突出。
(三)现行中小学教职工核编标准有待完善。城市和农村中小学开设课程一样多,而城市学校教职工核编标准却高于农村,影响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另外,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输出,留守儿童愿意寄宿学校的也越来越多,寄宿制学校数量不断增加。而从中小学生自身特点来看,自理能力差,防范意识薄弱,初中及小学阶段后勤管理服务不宜实行社会化。现行教师编制,基本上只能满足学校教学的需求,校医、保卫、餐饮、寝室管理等工作只能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兼管或聘用社会人员,工作质量难以保证,极易造成工作疏漏,寄宿制学校因需充实后勤管理人员要求增加编制呼声较高。
二、对策与思考
为有效利用编制资源,合理整合教育力量,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的意见》(鄂发[20__]8号)要求,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动态调控机制,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增有减”的要求,合理调整人员编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机构编制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校设置。
综合考虑交通、环境等方面因素,按照划片分区、就近整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完全小学在校生应控制在150名以上,尽可能减少教学点。这样既有利于节约教育资源,也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均衡城乡教育发展,更有利于教师队伍人事编制管理,使现存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二)进一步加强教师人员编制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教师人员调整必须在编制核定员额以内,坚决杜绝向超编单位调整人员。对长期在编不在岗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辞职、辞退手续;
二是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补充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教师资格条件,严格考试和审查程序,严把教师“入口关”。
(三)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办法。
进一步研究完善中小学编制管理体制,实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最大限度地盘活、用好现有教师编制资源。一是因地制宜核编。在按照在校学生数核定教职工编制的同时,还应考虑班额因素。农村学校实行教职工与学生比和教职工与教学点班额比相结合的编制配置方式,对中小学以下的教学点实行按班额配置编制。因为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小学学生小班额多,且教学点还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同程度的存在,若只按学生数核定编制,一些农村小学就会因人员编制过少而出现一个老师教几个年级的课程或采用复式教学现象,从而降低教学质量;二是初中和小学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应适当增加一定编制配备后勤管理人员。
(四)强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要进一步强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名管理和动态管理,规范人员补充和调整秩序,坚决杜绝盲目进人现象,根据人员编制结构和缺编空岗情况,建立补充中小学教师长效机制,逐步优化人员结构。按照“盘活存量”原则,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根据教学需要和个人特长从现有教师中有计划培养急需专业教师,只要培训合格,就应该放宽职称评定学历和任教学科对口条件,允许教师跨专业“转行”,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有效缓解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问题。
中小学教师管理3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的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辛而复杂,繁琐而特殊的工作。做一名优秀班主任,建设一个好的班集体,是每一个班主任的梦想和工作动力。本人自担任班主任以来,热爱教育事业,爱护学生,教育思想端正。
工作责任心强,作风正派,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栋梁之材。正凭着对班主任工作的一片热爱,我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
一、亲近学生,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二、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作为班主任,人格的魅力是无限的,这是凌驾于他的工作能力之上的。用自己的行动去说服学生,胜于一百句空话。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是班集体乃至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楷模。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重身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处处注意修养,遇到偶发事件总认真对待,谨慎处理。
工作中多一些亲自动手,少一些指手划脚;多一些实际行动,少一些批评指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如发现地上有纸片,自己弯下腰去捡起来;清洁工具摆放不整齐,自己动手摆放整齐;讲台上作业本乱扔,自己整理整齐。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现不足亲自去做好。
三,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最终可以改变和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进步。
我利用每次班会或课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感恩教育等等,都让学生得到一次思想和灵魂的洗礼,留下深刻印象并指导自己以后的言行。
四、加强安全卫生教育。
作为班主任,我很注意充分利用班会和平时,加强对学生的饮食安全、交通安全、上下楼梯安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防火防盗意识教育,加强突发事故处理方法的教育和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的教育,坚决贯彻执行学校的安全责任制。班内和卫生区指定认真负责任的同学管理,进行监督和奖罚相结合。
此外,我还比较注意不体罚、心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注意在言语上尊重、理解我们的学生,注意对教学成绩的合情合理合法化处理,注意教育方式的文明化、科学化,注意学生的良好心理健康的养成,只有学生人身安全了,各项工作才能井井有条。
五、班干部队伍的培养。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只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很重视小干部的培养。因此,我认真执行“班干部轮换制”,选举出有能力的班干部。
六、强化常规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也是衡量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
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抓好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及时抓住学生点滴的情绪变化及时解决问题,利用班会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以及路队常规,从思想上给学生深刻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不遵守纪律现象,对同学进行换位思考并积极进行教育,让学生在反省中受教育,得真知,约束自己,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
家长评论学校从班主任开始,因为班主任与他接触最多。家长的评价认可程度,对学校对班级对教师的影响都很大。他认可你、反感你,他都会到处替你宣传。所以,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至关重要。家长信任你,即便有时你的工作有些失误,他也可能谅解你。我们班主任向家长说学生在校做的任何一件事,家长都能感觉到你对他孩子的关注。
以上几点是我的一些班主任工作心得,本学期是对我的一种历练,在不断学习和反思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加入自己的思考,因为我知道,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负责,只要我们以人为本,以金子般的爱心来对待学生,多一分尊重,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善待每位学生,相信学生未来的辉煌,就在我们的无限热爱中。
中小学教师管理4
【摘要】教师培训,望文生义,意味着培训教师的生长,但是在更深层次上来讲,教师的生长关于学生来说那是意义严重的,愈加有益于学生的开展,分离本文,主要讲述的是教师在培训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培训了解的概念和档案的管理分为几方面。论述档案保管时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培训论文
前言
教师的培训工作必不可少,她们的一言一行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察言观色,他们影响并协助着学生,也影响着国家兴衰的将来。无论在哪个地域,教师培训都是在浩大的举行着,教师培训能够进步教师的根本素质与管理,并且为教师提供开展学习的时机,进步专业的学问与专业的技艺,影响着学生的后期开展,针对档案管理分出几个层面,以及档案管理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研讨与剖析,找出实质的问题,进行内力的剖析,在看到学生与教师的开展与生长。
1教师培训概念的演化和界定
在早期,我们都将教师培训称之为教师进修,那时的教师进修由于各种的条件限制并不是去到外地进行学习,也就是在外乡进行教师自学或者将教师进行集中一同学习,但是相对应的专业培训的确很少见的。在我国如今飞速开展的时期中,教师培训也有了一定的开展,教师培训不在禁锢在一个小的圈子里学习,而是能够开展去外地进行取经学习,有特地的培训,组织教育专业体系,树立教师特地培训队伍,为教师进步特地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素质最根本的培训。培训在根本意义上,为两个字组成,培有诸多字面上的潜意义,培育,培育,是对理论上的学问进行一系列的理解与学习。训有锻炼,练习的含义,具有相对的动态性,培则是具有相对静态性。两者具有互补性,动静分离。教师的培训属于成人培训机构,主要来源于企业培训,但是却由于企业培训有着实质上的差异存在,它主要是普通的全日制教育,教师的专业是公益活动,实质上是教师在进行培训,生长,其真实实质上,受益者仍然是学生,只要教师具有专业素质,学生才干生长,进而学生的生长为企业保送大批量的人才,使企业取得久远收益。所以说,教师的培训就是将理论与理论组合在一同进行特地培训的学习活动。
2中小学教师档案管理
中小学教师培训档案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档案是在工作以及各种载体上构成的,档案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2.1文书档案文书档案是学校的党政部门辅导学校工作,效劳教学工作中构成的根本材料,主要包括:①学校,党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在工作中构成的文件与图片。②学校或者行政管理中构成的材料。③学校后勤部构成的材料。④人事资源调动方面存在的材料。
2.2教学档案教学档案是在中小学中占领有利位置的档案,他普通能够在:①教学活动中呈现,例如教学方案总结,教学研讨会中构成的文件材料,学校自发组织的校报,举行活动构成的材料等。②学生会在进行管理时留下的文件材料,招生方案不招生的文件材料,招生方案一系列的文件文书,学生的奖惩制度。③教师评选工作中构成的文件材料。
2.3教师业务档案教师业务档案相对真实,他是对本校教师的教学程度最真实的记载,包括教师的进修,培训,考核,综合测评,还有教师参与竞赛的各种奖项构成的文件材料。
2.4学籍档案学籍档案望文生义记载学生记载的档案,对学生的真实写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行,奖惩,考核的资料存入档案中。
2.5财务档案财务档案指的是学校在财务方面构成的档案,包括会计的证明,财务的出账进账的状况。
2.6科技档案科技档案是指设备,科学类,主要是指学校在建筑物建立中构成的文件,图表,及设备运用状况。2.7声像档案声像档案在党,团委书记的各项活动中所录音,相片等文件。所以说,综合以上几种档案的管理方面进行总结,很多高校的教师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着让人担忧的现象,档案的整理不详细,较为分散,保管又不契合根本的请求,没有起到充沛的档案存在性,档案执法人员没有深度探求,业务学问没有深化的理解,形成档案工作管理人员工作的紊乱,所以要想改善这种场面就要从深化理解档案专业管理学问动手。
3教师培训的意义
教师为什么要培训,它的意义何在。
3.1教师培训既是权益又是义务教师培训的队伍逐步壮大,同样在培训中,教师的素质也成为广阔人民大众关注的问题,教师在正式进行培训之后,有时机进行上岗教书,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由于教师是教书育人,所以在承接下一代育人的任务,所以需求定期进行教育培训,进行学问的成熟与生长。受益者将是学生。
3.2教师培训是开展中的学生需求教师在不时培训顺应学生,学生也在渐渐的开展变化,如今的学生不等于以前了,他们有思想,有想法,不是你说什么都全部吸收遵从的时期了,所以在教书育人中,教师担当的角度越来越复杂,不只是教书育人,还有父母的代理者,学问的传播者,学生的心灵鸡汤,活动的组织者,作为教师理论上应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学生达成朋友协作关系,假如想要很好地完成这些就需求不时地进行教师培训与学习升华。
3.3根底教育课程变革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请求在过去的教学中,不考究过程,只注重结果,培育出的学生对学习都严重缺乏兴味,只是一昧的传输学问,所教出的学生并不能顺应现代社会的开展,如今的社会,教师教书育人就要多注重理论,时辰关注学生的兴味与喜好,建立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喜欢上学习,教师要改动传统教学形式,增加新内容的传授办法,在学生承受新学问的同时温习老学问,增加学生承受学问的才能,进行新的教书育人办法。
4教师培训档案管理流程
档案工作室为教师进行效劳,学校教师需求什么样的效劳就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效劳,档案在需求的时分都应该进行积极的配合工作,把需求的档案进行特定方式的整理,标明出处,以便当及时精确的应用。档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合适时期开展需求的而不是停滞不前,脱离背景时期的存在。教师档案要服从于运营管理,进行教师档案的.调整,争取将教师档案成为推进力。在管理教师档案中要留意几方面的事情存在:
①深化展开档案的法规宣传和档案执法的检查活动:档案法制观念需求让人扎根在脑中,是各大中小学教师,特别是指导注重不到的教师,认识不到管理的重要性,就会在教师档案的分类中遭到胆敢违规的惩罚。
②理顺档案管理体制,及平安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工作分为以下,成立校本部档案工作指导小组档案,组织力气区管理档案的根本工作;将档案工作列日本小行政工作当中去,使档案工作在实质上有保证;及平安档案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涵盖到各个工作环节上,普通运用在档案的移交方面。
③找好档案特地的业务人员,弄好档案业务培训工作:在整理档案工作中,要恰当进步档案工作管理者的素质,将学问程度进行进步,态度请求端正,认真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工作,要定期参与省里的培训,进行专业学问整理的讲座;在整理档案进行入库前,约请档案工作行政部门进行检查。
5教师培训呈现的缺乏
5.1教师对培训的认知度不高有一些教师以为培训就是在糜费时间,基本没有实践用途,有一些教师并不把培训当成升华本人的一个时机,而是以为这是教育机构布置的任务,所以有一些教师会丧失学习的客观能动性与承受培训的盲目性,所以在这种想法下,教师的培训全然无效果,只是一昧的进入却没有对培训进行吸收。
5.2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较为单逐个般有一些培训教师不理解承受培训的需求问题,只是一昧的进行讲课,I承受培训的教师觉得没有意义,缺乏对中小学教师辨识的精准度,没有真正把握到培训的真正意义的所在,加之培训办法单一,缺乏喜欢,一切培训对中小学教师的影响偏小。一些教师在被动地承受这种培训时,多持有不认真的态度,在这种被动的状况下,在上课时都会呈现肉体朝气蓬勃,的状况,既没有效果,又糜费了资源。
5.3教师培训制度不完善,考核评价方式化目前我国制度对中小学教师制度管理紊乱,没有构成系统的统一化,在相对意义上教师管理制度方面较为松懈,没有对新学问构成全面的补充,对教材没有进行相对的探究和办法的贯串,在教师培训中,应注重培育教师触类旁通的才能,不能只双方面的进行课程的解说,要活泼课堂的氛围,进行层次清楚的培训。培训与考核是在教师培训之后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步骤,在普遍培训中,培训上课的教室在培训中都会做到管理紧密,上课认真担任,下课布置作业少,在考试中,做到开卷考试,但是这种考核评价基本起不到教师培训的基本意义。
6结语
综合上述,在本篇文章中,我们针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档案管理进行剖析,晓得了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性,主要在于教师的的素质进步,专业学问的生长,最终受益的为学生,以及档案管理的品种及教师培训中呈现的缺乏做出剖析与探求。
中小学教师管理5
班级的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的工作。以下是我在工作中有几点体会。
一、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爱是教育的根本”,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多和他们聊天,游戏,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关心他们的。孩子们信任你,喜欢你,班级内的工作就很容易开展。我们班有一位学生,因为家庭的原因,性格孤僻,经常和其他同学发生矛盾,而且经常自己一个人躲起来,让老师和同学经常找他。出现这一情况后,我对自己工作中的疏忽进行了反省和自责。我经常找孩子谈心,关注他每一个细小的变化,给他制定适合的学习计划,让班干部带头和他交朋友。经过一段时间,孩子有了很大的转变。有一次,他在学校的广播站给我点了一首歌,播音员说,这首歌是A同学送给宁老师的,祝宁老师天天快乐。我心里赶到十分欣慰和高兴。孩子是单纯是可爱的。
二、重视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在每一个班级中,都有一些在学习,思想上后进的学生,他们往往都很自卑,也有极个别的十分调皮,令教师头疼。作为班主任,不能光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学习好的学生身上。更要关心重视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我能体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和望子成龙的迫切心理。我们班有位同学在学习中比较吃力,理解接受东西比较慢,他妈妈经常打电话询问孩子的学习和成绩。我也很着急。有一次在和他妈妈谈起了这件事,我对她讲不要光把眼光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除了成绩孩子本身还有很多优点,比如说他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生活自理能力强,这些都有值得我们去肯定和表扬。我们现在应该多表扬多鼓励孩子,给他逐渐建立自信心,使孩子在各方面进一步提高。在学习上他有一点点的'进步,我都会在班级上表扬他,鼓励他,孩子的学习劲头很足,学习积极性很高,自热会取得了相对理想的成绩。
三、重视课任教师生活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必须力争与本班科任教师生活老师以及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要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制定、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途径,所以应高度重视,尽量与家长取得共识。会上可以请三到五名优秀家长介绍成功教育孩子的经验,可以谈教改的方向,谈本期教学内容及要求,进行作业展览或者谈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建议均可。
在上学期的家长会上,我们班有些家长在会上谈了他们教育孩子的经验和体会。尤其是有位父亲感触颇深,他提到以前经常当着女儿的面和爱人吵架,在孩子心理产生了很大的恐惧和压力,有一次女儿对他说:”爸爸我知道你工作辛苦,妈妈也一样辛苦,你和妈妈吵架,我很害怕,在学校晚上做梦的时候都梦见你们吵架。女儿的话使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了各方面的影响。这个话题在会上引起了很多家长的感慨,在会议中,我和家长达成协议:父母有义务在家庭中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健康的成长。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加顺利轻松。
总之,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复杂的,任务是繁重的。。但是,只要我们真诚地热爱孩子,,热爱班主任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中小学教师管理6
所谓信息化即是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化工具为代表的生产力,信息化能够有效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事档案属于教师成长发展历程的真实客观记录,是广大教师在教学教研、管理活动中的原始记录,是教育部门了解教师的直接依据,也是对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工作绩效进行评定的直接素材,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极其重要的资料。
一、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方面,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相符合,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突出特点便是动态性,因此必须要第一时间对其内容予以更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果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过去那种人工操作阶段,是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我们唯有把工作的突破口放在信息化建设上才能够实现教师人事档案的高效管理与利用。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求我们要逐渐促进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信息化是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作为一种原生信息资源,档案材料信息化管理属于国家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重要一环。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即是应用各种现代化、智能化技术来强化对中小学教师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开发以及利用等各环节工作。它可以说是一种数字化的过程,也属于一种信息检索、存储、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过程,《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明确规定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与主要目标。因此,推动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管理模式较为陈旧。过去的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制约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当档案材料需要利用的情况下,很多时候都需要经过上级审批,如此便会影响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这样的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当我们在需要用到人事档案的情况下,不但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同时也耽误了办事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事工作改革的推进与发展,也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明显不符。其次,档案管理工作的软硬件设置不齐全。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应当存放于管理科学、环境良好的地方,但实际上因为档案工作的资金投入存在明显缺陷,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相关的设备设施相对落后,甚至部分地区根本没有设置单独的档案室。同时一些档案管理人员满足于现状,或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新情况新要求了解不足,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来促进自身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再次,过去的纸质档案存在非常严重的漏洞和弊端。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收集归档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出现档案材料丢失的情况,加之手工查阅档案次数频繁,纸质档案中的内容会逐渐变得模糊不清,很容易在读取信息的过程中存在误差。部分早期的档案材料用纸质量不好,随着查阅次数的逐渐增多很容易存在破损的情况,难以长时间保存,因此必须尽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最后,档案管理专业人员明显不足,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有待提升。现阶段很多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其思想观念依旧停留于过去传统的管理工作中,没有积极更新自身知识结构,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与发展。
三、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一)加强档案开发利用。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包含了统计报表、数据维护、系统开发、信息查询等要求,人事档案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与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维护是最重要的内容。我们必须结合实际需求进行人事档案信息系统的开发,坚持以人事档案原始材料作为依据,将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都录入到计算机中,建立全面准确的信息数据库。现阶段,信息数据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档案工作也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彻底改变过去被动的档案开发利用状况,确保中小学教师档案信息得以更加高效地开发与利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目前的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予以改革与创新,转变过去的管理模式,从全方位多角度来收集整理中小学教师人事信息,不断充实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进一步优化档案信息查阅检索流程,以便于更好地满足档案利用者。
(二)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档案信息数据交流平台,让档案利用者能够在这一平台中更加便捷快速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应当积极开发符合要求的专门的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尽可能地配置和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匹配的软硬件设施,确保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另外我们还应当进一步提高科技开发人员的投入,更加科学地利用现有的科技人才,真正做好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工作以及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对于有条件的单位还应当将各种设备设施配置齐全,进而提升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率。
(三)主动树立安全意识。部分单位在推进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常常不重视安全问题,容易在档案管理软件或硬件设施维修过程中出现档案信息材料丢失会损坏的情况,对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失和影响。基于此,在对各类信息数据的密级上应当予以严格界定,我们要科学应用计算机的加密技术,对教师人事档案材料进行数据加密,同时正确处理好保密工作与档案材料开发利用工作的关系,不但要确保教师人事档案材料的安全,同时也必须要确保利用者的权益得以保证,不能因为安全问题而影响到档案的开发利用。我们知道电子档案材料对保存技术的要求较高,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档案室的防高温、防潮、防病毒等工作,在认真对待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真正能够科学处理好其与档案利用的关系,确保教师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
(四)加快档案人才培养。确保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实现,人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要重视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综合素质强、专业水平高、职业道德素质高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首先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应当积极树立较高的思想觉悟、法制意识,另外还应当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技术,能够主动地应用现代化技术来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所以对于广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来说,必须要求自己更快地适应新时期对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让自己能够胜任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另外档案工作人员还必须要具备电子档案制作、维护的基本能力,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借助于组织讲座、研讨会等途径来不断提升其专业素质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保证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最终实现的坚实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可以更为高效、科学地开展档案工作,避免重复性的劳动。只有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我们才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实现档案资源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白敏.浅谈教师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J].人力资源管理,20xx(11):208.
[2]胡少逸,徐丽萍.教师档案的信息化创新管理模式建设与实现[J].兰台世界,20xx(29):71-72.
[3]汪海港.信息化技术管理教师人事档案探讨[J].读天下,20xx(19):270.
中小学教师管理7
一、强化课堂管理要在抓纪律上下功夫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爱动贪玩,自我约束遵守课堂纪律的能力特别差。虽然我们各班都有自己严明的班风制度,但仍有部分同学自控能力比较差,时不时的会乱发言,摆弄铅笔转着玩的,叽叽喳喳小声说话的,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的,故意起哄喧哗的……。学生这些不良习惯,必然会打断教师的上课思路,影响教师教学方案的.实施,影响了教师授课状态与学生主体的双边活动,从而也就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上课时必须要严格课堂纪律,规范学生听课的坐姿、语言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课堂上的种种不良习惯,教师绝不能置之不理,采取置若罔闻、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放弃的态度,这样下去不仅是教师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强化课堂管理要在培养良好的习惯上下功夫
现在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较优越,生活安逸、懒惰滋生。由于他们年龄小,学习目标又不十分明确,惰性强,所以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培养他们勤思考、好思辩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层次,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创意回答。当学生在学习上有成就感时,学习的欲望就会迸发出来,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就会得以矫正。
三、强化课堂管理要在教法上下功夫
众所周知,教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为适应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来钻研教材和教法,特别是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需要,采取让学生喜爱的教学法,教师还需要在自身的语言修养上下功夫,多一点幽默,多一点婉转,多一点呵护。因为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是很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的变换方式方法,来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让学生便于接受,树立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中小学教师管理8
[摘要]教师合作有助于将学校建设成专业学习共同体,从而变革学校组织氛围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学校管理层面专业引领的教师合作往往缺乏有效性,需要从学校管理的视角理解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责任,为教师合作提供环境支持,变革学校管理与评价制度,深化合作过程,以校本行动研究来促进教师间的有效合作。
[关键词]教师合作;学校管理;校本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477(2016)02-0096-03
一、重新理解学校责任,为教师合作提供环境支持
1.学校责任与教师专业发展
美国教育家约翰古德兰曾说:“没有更好的教师就不会有更好的学校,但没有教师可以在其中学习、实践和发展自身更好的学校,也就不会有更好的教师。”[1]这充分说明了学校对教师的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的发展既包括教师作为社会人的一般发展,也包括其教学专业发展,只有这两者的融合才能真正促使教师的全面发展。这也决定了学校在教师发展方面所担负的责任不能仅仅限于管理教师的层面,还需要担负起参与培养、促进发展、提升能力的职责。合作作为促进教师发展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教师的合作挖掘教师自身的经验,把教学智慧转换成共享的教育资源,从而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作为学校,不仅应该从管理、检测的角度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保障和支持,而且应该从鼓励、引领、促进的视角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这就要求学校重视教师已有的教育生活经验,并把教师的教育经验作为专业成长重要资源,建立沟通机制,在促进教师协作交流的过程中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
2.建立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为教师合作提供环境支持
教师间合作行为的发生需要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支持。缺乏时间、没有合作行为所赖以发生的场所、没有可供利用的资源是有效教师合作难以实现的瓶颈。一些流于形式、低效的合作行为不仅影响了教师合作的积极性,甚至还有可能加大其工作量与负担,这就需要学校帮助教师减轻一些没有意义或者重复性的劳动,使他们能有时间参与合作。在有的学校,由于受办公条件所限,教师的个人空间既是家,又是办公场所,教师的专业教育教学行为发生没有特定的空间,也一定程度影响了教师合作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学校打破时空、资源局限,建立“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为教师合作提供环境支持。“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基本理念是:经验、信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共有资源;交流、合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在这样的理念支持下,学校提供专门的场所,通过配置一套基本的计算机网络学习系统、卫星电视教育系统、电化教育系统和部分音像资料及图书资料,为学校以及学区所辖的所有学校教师提供相互学习、交流及合作的场所。通过建立“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教师的学习、合作、参与有了时间、空间以及资源上的支持与保障。
二、变革学校管理,促进教师有效合作
1.校长担当教师合作的促进者与引领者
“领导”与“管理”都涉及权力的概念,但是在具体怎样使用权力,权力使用的过程和效果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作为学校发展的规划者和设计者,传统的学校校长始终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具体表现为校长充当着“管家”的角色,使得校长尽量想把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控制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所有活动以不发生意外事故为目标。为实现这一保守目标,校长根据教育政策和行政命令为学校的发展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学校中所有人的行为都必须按章办事,学校中所有的事务和活动都在预设的规划中有条不紊地推进。在这样按部就班、机械性的推进过程中,学校的发展只能徘徊在低水平的重复上。而作为“领导者”的校长就不同,校长扮演的是“领头羊”角色。具体表现为校长把握住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或愿景,起到“领头”的作用,引领全体教师在共同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合作,共同探索实现目标的途径与过程。作为校长,不仅要为教师在一起合作学习、分享经验从而实现专业发展提供环境支持,而且校长自身也要参与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校长不仅是合作过程的体验者、参与者,更为重要的是“校长要特别重视培育教师之间人际信任和有效交流的合作基础,要通过参与、协调、化解、引导等方式,在教师之间建立民主、宽容的文化氛围,使教师思想能够得到公开表达,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2]。只有校长放下“官架子”,愿意与教师共同变革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处理协调学校人际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学校文化,教师才能以一种放松而又积极的心态参与合作,也才能体会到合作的愉悦和成长的快乐。
2.构建激励性的教师评价制度
强调“制度+控制”的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现得更多的是其甄别功能和奖惩机制。教师如果遵守制度,服从控制,就有可能被评价为业绩优秀者,从而得到一些实质利益的奖赏,如奖金、荣誉、晋升职称等,而教师一旦游离于体制之外,对控制有叛逆行为,将会受到惩罚。这样的评价机制本身就具有甄别好坏的标准,人为地给教师贴上了标签,而且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教师之间为了自身的实际利益,甚至不择手段进行恶性竞争,合作在这样的状态下荡然无存。激励性教师评价制度注重的是评价的导向功能和发展功能。评价导向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不是奖惩评价机制所倡导的“我一定要在和别人的比较和竞争中做到最好”的导向。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关注的是通过评价活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予以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引导教师自我规划、自我反思,主动从多种渠道获取评价信息,不断调控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专业素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而只有教师评价制度是为了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合作的实现才有了可能。[3]
3.建立“班组制”管理制度,实现不同学科教师间的有效合作
“班组制”是以班为单位,同一个班级内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通过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发展。之所以把“班组制”建设作为促进教师合作的基本途径,其主要原因是班组制不仅能实现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由于同一个班级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对象相同,教师之间的合作话题更为广泛,合作目的更为明确,教育的合力效应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展现,能有效地解决学科教研组内教师合作所存在的问题。
三、深化合作过程,实现教师合作的内涵式发展
1.塑造合作开放的教师群体文化
我国学者陈永明按教师的整体精神风貌特征,把教师群体文化划分成充满活力型教师文化、停滞不前型教师文化和按部就班型教师文化三种类型。[4]充满活力型教师文化是指教师群体持有这样共同的观念:重视教师群体组织,追求教育教学革新,有积极向前发展的目标和动力,同事之间沟通良好,能自发地提出设想,相互之间合作愉快,工作态度认真且责任心强。停滞不前的教师文化是指教师群体的观念守旧,对自身的发展和学校的前景都没有大的期望,满足现状及明哲保身的现象严重,有些教师不思进取,教师群体的气氛沉闷,教师之间缺乏合作。按部就班的教师文化具有很强的行政性和机械性,教师及同事之间多是被动合作,只有公事沟通与信息交流,缺乏主动合作。目前,教师群体文化整体表现为停滞不前和按部就班,距离充满活力型教师文化还有一段距离。这就需要从学校到教师个体都努力,创设开放合作的环境与氛围。学校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在一起钻研教育教学问题,积极改进教师的工作方式,提供资源,给教师合作给予资源上的保证。教师个体要主动与同事合作,首先自己要有真诚的态度、合作的诚意、大方的行为,要走出教室,走向同伴,信任同事,积极构建良好的同事关系。
2.合作内容以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问题为基础
教师合作行为的发生必须借助于一定的主题,这些主题要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要么是与自身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话题。总之,它是合作行为发生的载体或基础,是教师合作的内容。有效的教师合作的内容必须能够吸引教师参与合作,合作内容必须有深度,而且能够关注与教师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但是,目前在教师合作过程中,合作局限于少具争议性的领域,合作内容仅限于集体备课、课标解读、教材研讨等活动,而避免在课堂实践层面上的合作,使教师合作内容缺乏深度,并没有触及教师教学行为最核心的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师参与合作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就需要学校层面关注教师合作的主题和内容,挖掘教师合作的深层次内容,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师所遇到的实际教学问题为内容,以合作为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为目标,在此基础上实现合作。
3.尊重教师个体在合作过程中的权益
有效合作的实现首先是对教师个体的.尊重,尊重教师已有的个体经验和智慧,尊重教师个体在合作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布莱克和穆顿告诫我们“合作的失败往往是由于在合作过程中不重视个体的经验和个体的表达……”[5]作为一个合作者,在教师的合作活动中,应该认识自己不仅是一个参与者,更应融入同事的合作群体之中,成为一名支持性的、有帮助的、友善的一员。教师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公正地对待其他教师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允许每位教师在合作过程中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不是把合作的过程搞成报告会,成为一个人的舞台。
四、以校本行动研究作为促进教师合作的主要途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劳动能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6]但苏霍姆林斯基这条“幸福的道路”的实现是有前提条件的,即教师想做研究,想做与自己的教学和生活相关的研究,研究本身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给教师带来身心上的愉悦。而校本行动研究就是这条“幸福的道路”,这是因为校本行动研究不仅与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研究的是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而且研究过程就是通过教师间的有效合作来不断改进与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校本行动研究不仅是教育研究的革新,更是对学校教育中传统教师关系的一种挑战与颠覆。在传统的研究范式中,研究者的研究是一种“俯瞰”,是自上而下、游离于实践之外的[7],当然更游离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之外,教师之间的关系延续了孤立、冷漠、对立的状态;在校本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之间有了合作、共享的机会来解决自身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合作的过程,它为具有不同教育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分享、反思提供了一座桥梁,使学校层面原本沉寂、孤立、冷漠的教师关系出现了转机,教师在此过程中通过合作汲取同伴的经验与智慧,结合自己已有的认识水平,在此基础上滋生新经验、新智慧,从而不断促进其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伯特G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M].窦卫霖,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93.
[2]李瑾瑜.学校应当成为专业学习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08-03-25(6).
[3]郭文刚,董志明.国内教师评价体系的探索和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9):39-41.
[4]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5]DAVIDWJOHNSON,ROGERTJOHNSON.领导合作型学校[M].唐宗清,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95.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94.
[7]JOANNEMARHAR,MARYLOUISEHOLLY.教师行动研究:教师发现之旅[M].黄宇,陈晓霞,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9.
中小学教师管理9
通过学习新的教育教学常规,我对常规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从备课、上课、作业的确定、学生的辅导、评价等,需要教师科学的设计,才能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优化。“教学常规”是一系列教育教学规范中经常起作用的规章制度、工作规程以及保证这些规章制度正常运行的机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我能够严格按照教学常规来要求自己,但是认真学习,一路思考而来,发现自己也有一些问题,还要进一步学习改进:
一、个人备课方面
认真、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分高、中、低三个层次,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每堂课至少要有三类不同的教学目的,以供同学们选择。分析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并认真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二、上课方面
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了解学情,如要求学生预习的.,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强化课堂秩序管理。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时要维持正常教学秩序。
讲授新课不得超过全堂课的二分之一的时间。课堂上多让学生动口、动笔、动手时间不少于10分钟;课堂提问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针对学生实际,留不同质量的作业,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合理控制作业总量。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批改格式、书写要规范,提倡精批精改、对有困难学生进行面批面改。
四、课外辅导方面
重视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热情关怀学困生,细心分析其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五、考试与评价方面
采取多元化评价形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价要以鼓励为主,不得挖苦、谩骂、污辱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按照新课程关于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规定,各负其责,适时做好原始素材的收集、整理和评价工作。
加强对考试命题的研究,努力提高考试命题水平。加强命题反思,提高命题质量。
六、课后反思方面
坚持多样化的课后反思,形成撰写课后反思习惯,通过课后反思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诊断,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努力提高理论修养,自觉加强业务的锻炼,以教学常规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两个常规如春雨丝丝深入人心。让我们在两个常规的指导下,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共筑平等、自由、创造的学习空间,与学生同学习,共成长。
中小学教师管理10
第一条 为加强中小学教师公共租赁住房(以下简称中小学教师公租房)管理,充分发挥公共租赁住房使用效益,维护教育部门整体利益,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根据邵政办发[20xx]3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小学教师公租房按照布局合理、标准适度、经济适用和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原则,由区教育科技局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入住审批权限由所在地中学(中心校)负责,服务范围:各乡教师公租房只能为本乡在职在岗教职工服务,不得入住其他乡教职工。公租房租金统一由中学(中心校)代收并上缴区教育科技局。中小学公租房的日常使用、管理、维护由区教育科技局委托公租房所在地中学(中心校)负责,管护过程产生的费用可从收取的租金中列支(不含管理费)。
第三条 中小学教师公租房是非福利性质住房,在坚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解决本乡在职在岗中小学教师住房问题,优先解决非北塔区籍无住房年轻教师、支教教师和农村学校无住房教师入住,其次为住址距任教学校所在地路程在15公里以上交通不便,或有残疾,需要在校居住的教职工。不符合入住条件的,一律不得安排入住。
第四条 本周转房只能解决本乡中小学教师中本人及配偶名下在市、区内均没有住房的教职工,有住房的教职工一律不分配公租房,两地分居且15公里内无住房可适当考虑,其它情况一律不分配,已取得公租房租住资格的教职工在分配住房层次时,按工龄长短打分,夫妻双方在本区学校工作且符合分房条件只能分一套公租房,打分按两人工龄合计计分高低来入住住房层次,以后教职工入住按先后顺序分配,当公租房分配紧张时,单身教职工可两个人合住。
第五条 各乡中学(中心校)成立中小学教师公租房管理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中学(中心校),负责入住审核、管理和租金收取,区教育科技局负责全区教师公租房统筹指导、监管。
第六条 中小学教师公租房租金标准定为0.5元/平方米/月,以后租金收取标准根据市场行情适时调整。入住教职工签订入住协议后一次性交纳半年租金,以后租金逐年收取。
第七条 教师公租房的入住对象须由本人向所在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研究,初步确定拟入住教师名单,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间如有不符合入住条件的,由管理小组根据教师个人申请情况,研究调整。公示期满最终确定的入住对象名单经中学(中心校)管理办公室备案后方可入住。
第八条 入住教职工必须与中学(中心校)签订入住协议书,入住学校公租房的教师缴纳给学校20xx元住房保证金。未缴纳住房保证金的`不予签订公租房入住协议书,办理公租房退房手续时保证金无息退还。
第九条 凡原在住校的教师(含退休教师)占用学校办公房用作住家的,一律都要退给学校,只能留一间作教师办公房,否则其费用按15元/m2的租金收取。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入住教师应当及时退还教师公租房。
(一)一年期满未办理续住手续的;
(二)调离学校、自动离职、辞职、退休、被开除、解聘的;
(三)支教教师、顶岗实习支教师范生服务期满的(继续留任者除外);
(四)入住教师及配偶在距离学校所在地路程15公里范围内已拥有住房的(含继承、购买、自建等);
(五)擅自改变住房用途,私自将房屋转租、转让、转借他人的(含父母、子女、亲属);
(六)连续3个月以上未在公租房内居住的(不含生病住院、教师产假期);
(七)在公租房内从事非法活动的;
(八)违反区教育科技局和学校相关规定,不符合入住条件的;
(九)连续六个月未缴纳租金的;
(十)其他原因属于应当退房的。
第十一条 符合退房条件、应当退房又拒不退房者,由学校按照协议约定处理。情节严重的,报区教育科技局依章依规处理。
第十二条 入住教职工不得改变公租房结构擅自进行装修,否则学校有权收回住房,并从住房保证金中扣除相关的费用。
第十三条 教师公租房的用水、用电、有线网络开通等相关费用由入住教师个人承担,按期缴纳,否则从保证金中扣除。
第十四条 教师公租房入住教师应明确各自卫生责任区,确保公租房卫生整洁。
第十五条 教师公租房如出现非人为因素的水电故障、墙面粉刷层剥落、地面空鼓开裂等情况,由个人提出申请,学校安排人员进行维修。如系人为造成损坏,由学校负责安排维修,相关费用由损坏实施责任人承担。公租房室内插座、灯泡、开关、水龙头等易耗品的损耗由住户自行解决。
第十六条 学校有关工作人员在教师公租房分配、安排中营私舞弊、弄虚作假,造成不良影响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小学教师管理11
xxxx年5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xxxx区组织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安全与应急管理专项培训”。培训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一件件安全事故的事例,使我深刻感受到加强中小学学生安全工作刻不容缓。血淋淋的事实让我再一次审视了自己的工作性质,也让我明白了每一位普通教育者的责任,再一次理解了安全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颇多。一是提高了对学校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我对作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通过专家列举大量伤亡数据,我看到每年中小学生死亡人数急剧上升,令人焦虑和心痛。为我们每个培训人员敲响了警钟,更改变了过去对于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干完了不要”的错误看法,明确了学校安全管理的方针,那就是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 二是系统、全面了解了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懂得了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原则、方法和途径。任何事物都有规律可寻,只要我们把握了,就可以解决。我们的专家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如:曹永川校长告诉我们如何做好中小学安全工作,提出了具体方法和要求;张成武律师告诉我们发生与校园有关的学生伤害事故如何处理。
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其实很多都是由于教师和当事人安全意识淡薄、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学校管理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的。如果教师对安全的认识程度高一点,多一份责任心,很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所以,首先应提高相关人员的思想意识,提高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安全的认识程度,提高随时、随地防范不测的能力。学校的教育教学对象是学生,不同的学生来自千家万户。学生安全,家长放心,学校顺心,政府安心;学生不安全,家长伤心,学校闹心,政府烦心。另外,稳定的教师队伍,安全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融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都对和谐校园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应提高社会的协调能力,如:建筑工地要有警告牌和护栏,严禁学生入内玩耍;在马路危险处应设立醒目的警告牌,河流、池塘等水深处要有警告牌和护栏等。
再次,要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思维、习惯、安全防护、应急和自救的技能和知识;做到安全教育“天天讲、月月讲,安全教育常挂心、大家生活才安心”;应从孩子抓起,使安全教育影响孩子的思维和行为,使孩子从小就养成珍惜生命,自律安全的行为和品德,这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大事。
结合培训学习,我觉得我们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门卫的管理,严格值班教师工作职责,杜绝社会闲杂人员及车辆进入校园,谨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每周要对校园内的所有设施、场所检查,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尤其注意电、火、体育设施等方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努力为广大的学生、教职工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工作环境。
三、经常对全体学生进行安全知识讲座,使广大学生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珍爱生命,平安一生”的`观念,并掌握简单、基本的自救知识。
四、 高度重视学生交通安全,在校园外公路旁设醒目的交通警示牌,放学时教师必须组织学生有序过马路;每时每刻提醒学生随时注意安全,提高警惕。
五、 对学生普及必要的意外事故处理的方法,学会自救,他救的常识,记住几个重要的报警电话:“119”----火警、“110”----报警、“120”----急救、“122”----交通事故报警、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特征。
六、此外,生活中的安全防范知识也应告知学生,如:怎样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后怎么处理,哪些不良行为有害健康,如何防溺水等等的安全常识。
总之,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做到警钟长鸣;这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并做好这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工作;学校安全文化建设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作艰苦的努力方能实现!为了孩子们的美好未来撑起一片和谐、安康的蓝天,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按照上级的安排和要求,在xxxx年6月20日到6月29日通过中国教师研修网,参加了xxxx年全国中小学校长校园安全管理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
我作为一名校长,通过参加培训深深的懂得了学校常规管理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我知道这次培训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综治维稳电视电话会议和教育部中小学安全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要求的一次中小学校长校园安全管理专题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围绕当前本地区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学校安全突发事件的预案制订与处理、认真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依法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侵权责任法》的解读、如何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怎样处理校园意外伤害事故、校园心理危机的干预与管理、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学校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的经验进行学习、交流和研讨。
我深深地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就是维护校园安全。学校财力有限,还有依靠上级主管部门,加大投入做到学校的技防、人防、物防。校园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安宁、社会和谐稳定。面对突发事件、面对校园安全的紧迫性,从中央到地方、从精神到物质都体现着全社会对学校、对孩子的关心、守护。作为校长,维护校园稳定、平安更是我们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增长相关的校园安全管理的知识、技能迫在眉睫。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如何关注安全管理的细节,是我们每一位校长应该学习掌握的重要知识技能。
学校一切工作必须以安全为前提,没有安全保障还谈什么工作学习生活,更不用说管理,只要时时事事把教育放在第一位,把安全融入所有教育教学及管理之中,就会最大限度地防范与未然,更不可能有责任追究。学生的一切成长必须有安全来作保障,离开“安全”二字谈什么都无任何意义,提高学生自我安全防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自我安全防护内容有:防触电,防火灾,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气体中毒,防拐骗,防灾害性天气(雷电、大风、暴雨等)、防交通事故、防偷窃盗抢、防其他意外伤害等。我觉得有必要开设安全教育课,让学生掌握“十防”安全防护知识,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也使学生终身受益。
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体会到;校园安全管理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正如教育部长袁贵仁所说:“生命不保,何谈教育。” 培训班上,多位专家通过调研和收集大量数据,帮我们分析,近来因校方直接或间接责任,造成数十人、甚至上百人伤亡的交通、火灾、爆炸、踩死踩伤、翻船溺水等特重大事故仍时有发生。食物中毒、服用药物引起的不良事件、不法分子冲击校园扰乱学校秩序伤害师生的案件都有增长趋势。这些事故、事件的发生、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深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被打乱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会受到伤害、死伤学生的家庭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也给社会增加不安定因素,造成比较严重的社会影响。 这些事件、案件的酿成、固然有因,但与我们主观上对安全工作不够重视、疏于管理以及对社会不法分子斗争不力有很大关系,致使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甚至根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故、事件发生了这使我们非常痛心。
这次的学习内容无时无刻不再提醒我们:校园安全不能忘。校园的安全是实行教育教学的保障,没有安全的保障,就没有办法实行教育教学。所以,我们要尽自己所能保障学生的安全。
中小学教师管理12
一、考勤
(一)各学校严格按照人事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加强对教师德、能、勤、绩、廉的考核考评。严把考核标准和条件。对一年内擅自离岗累计超过15天以上,不满30天,除扣发离岗期间工资外,年度考核不准评优,当年不予晋升职称;
(二)制定“吃空饷”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贯彻“光教体[20xx]25号文件精神。明确治理工作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
(三)严格请销假制度。学校教师因故请假,应办理相关手续并按期销假。请假三天以内的,由所在学校审批,7―15天的由本人提供相关证明,报中心学校审批;一个月及其以上的由中心学校督促办理相关手续后报县教体局审批。产假为:年轻的休3个月;年龄大的休6个月。请假期满,应及时销假。对超假人员以旷工处理。本单位应督促其本人限期返岗,如果有违反请假理由报请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组织处理。
(四)坚持坐班签到制度。为加强人事管理常态化,优化课堂质量。教师在一周内不准迟到早退三次,如有违管理制度者,从学校内务绩效工资中扣发相应的工资,各校当月考勤结果,在下月初进行公示后报中心学校审核。
(五)禁止教师在外兼课。教师节假日,课外休息时间不准办班或有偿补课。否则报请上级组织作出处理。
二、教师脱产进修
(一)中小学要根据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结合本校实际,合理地安排在职教师脱产和不脱产进修。根据上级分配指标后经个人申请,中心学校同意,报教体局批准,并与学校签订协议,进修期满及时回原校上岗。不脱产教师进修,按有关规定给予请假时间,脱产教师在进修期满后不按时返岗者,按上级规定报请局作出组织处理。
(二)未经批准擅自脱产进修者。通知本人限期返岗,在期限内不返岗或无正常理由,以擅自离岗论处,报请上级除名。
三、教师流动管理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随意抽调、借用我乡中小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因学科课程岗位需求,经调配解决的,根据上级下达的教育编制内进行,并办理相关手续,报上级组织备案。教师个人要服从组织分配和分工。
本乡内教师流动,根据各校情况由中心学校研究在内部进行交流;凡调出入本乡教师,须经中心学校同意,否则,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凡私自到民办学校的必须办理相关手续,报县教体局备案,否则,上报停发工资,并请上级组织作出处理。
四、教学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是检验学校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制定罗陈乡中心学校《教学工作实施细则》如:
(1)备课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是上好课的前提。
(2)划分章节、课时,从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
(3)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
(4)超前备课一周。
(5)布置作业以辅导学生和掌握分量。
(6)实验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7)认真选择教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8)教案书写要工整、干净、细致。
(9)统一教材、统一内容、统一进度。
(10)教导处制定定期检查教案和作业的'情况。
五、课堂教学管理
上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
(一)对每一节课要精心构思。
(二)提倡启发式、废止注入式。
(三)讲究教学艺术。
(四)重视课堂练习。
六、作业批改
作业批改是巩固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巩固手段。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做好作业。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必须认真批阅作业批语。
1、布置作业要精选,分量要适当。
2、收发及时,批语具有指导意义,保留批改记录。
3、检查作业批改情况。
七、辅导学生
了解学生,分类指导,教师要了解学生,衡量学生素质,因材施教。
1、注意培养拔尖学生,以点带面。
2、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3、给留守生更多的关爱。
八、考核奖惩
学校建立岗位工资分配制度。在核定绩效工资定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要体现教职工的责任,成绩和贡献。严格落实工作量、教学质量、教研成果、公开教学活动、竞赛活动辅导、业务培训和教学能力等内容分配办法,进行细化量化考核,按劳分配原则。各校制定内部管理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九、其它工作
1、学习制度:按时参加学校政治业务学习(每周各一个下午),每学期阅读教育专著一本,做好心得体会撰写。
2、听课制度:为相互学习,共同促进,听课后要及时参加评课、议课、加强同授课教师沟通交流,教师每周不少于1节次。
3、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每学期对每生家访一次以上,加强家校间的沟通和联系。
十、未尽事宜,由中心学校研究补充。
中小学教师管理13
根据《江苏省某四星级中学关于实行全员聘任制、内部结构工资制的方案》第十八条之规定,教职工每月发放考勤和常规考核奖,在符合规范条件下,教师每月80元,职员、工人每月60元。现就教职工考勤问题作如下具体规定:
1、病、事假应酌情扣发津贴。病假按请假实际天数扣发津贴的50,但对50周岁以上的男教职工、45周岁以上的女教职工每学期累计时间在一周以内的病假,不扣发津贴。事假按请假1天,扣发1天津贴计算,直至扣完津贴总额。经批准参加继续教育性质的学习,不扣发津贴。请假1天之内的由中层部门批准,1天至3天由分管校长批准,3天以上的由校长批准,所有请假者都必须履行书面手续,一式两份,一份交校长办按规定处理。
2、政治学习、教研组活动(含集体备课)各处室召开的有关会议及全校性集会活动,无故缺席一次扣发10元,事假扣5元,迟到或早退的.,一次扣发3元。
3、旷职1天扣除半月津贴,旷职2天扣除全月津贴,旷职3—4天,扣除一个季度的津贴,旷职5—6天扣除半年津贴。旷职7天以上将因自动解聘,停发工资。(以上2—3条由各处室考核)
4、因疏忽耽误上课者,除责令补课外,每节课扣发津贴10元,无故不上课者以旷职论。
5、因疏忽以致上课迟到、早退5分钟以上者,除责令补课外,每次扣发津贴3元,因工作不负责任上课迟到、早退5分钟以上者,每次扣发津贴15元。(以上4—5条由教务处考核)
6、职工、干部实行坐班制,迟到、早退10分钟以上,半小时以内,每次扣发津贴2元;超过半小时,不足1小时者,每次扣发津贴5元;超过1小时,不足半天者,每次扣发10元;超过半天者以旷职论。对前勤教师实行弹性坐班制,出勤率达90以上即符合要求,考勤时间为上午2、3、4节课,下午2、3节课,晚自修1、2节课(高中部)。体育老师和高中班主任坐班考核时间由德育处界定考核。超越上述规定,与实行坐班制的工作人员一样实施扣罚。实行坐班制的工作人员上下班时间,由学校按其工作性质规定。各部门、处室应建立相应的考勤制度,加强平时的考勤、考核。天天有记载,按月汇总,报校长办按规定处理。(干部由校长办考核,其他由各处室考核)
7、实行工作量承包制的工人,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工作者,酌情扣发其津贴。(此条由总务处考核)
8、在校园内骑车发现一次扣5元,抽游烟或集会时抽烟一次扣发10元(由德育处考核),在办公室玩电脑游戏一次扣10元。(由教务处考核)
9、担任选修课、竞赛辅导或组织会议使用公共教室后没有执行三关(关门、关水电、关设备)或教室(会议室)严重不洁,公物有损坏,扣发任课老师或组织者当月考核工资5元。凡教师学生来信反映问题可以解决的两天内未解决或暂且不能解决又未予答复者扣发当事人10元。(由校长办考核)
10、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上课前应有具体教案,学校将采取集中性检查和听课后调阅两种形式了解备课情况,如发现无教案上课和教案不齐,在当月考核工资中扣发10-30元。
11、无特殊情况,任何老师不得占用他人正常上课时间(包括叫走学生处理本学科问题等),出现一例扣发当月津贴20元。
中小学教师管理14
教学常规,顾名思义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背景下,为优化学校教学管理,有效地克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正确引导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常宁市掀起了学习常规的热潮。在学校认真组织下,我学习了中小学教学常规。通过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努力提高理论修养,自觉加强业务的锻炼,以教学常规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下面我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领会到新时期教学常规的特点
学校教学常规主要体现了这些特点: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教学基本要求与《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相结合。
从这些特点,本人从中体会到:我校的教学常规注重教师教育思想的培养,教学理念的更新,学校教学常规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分类指导、张扬个性、全面发展、主动发展”,要求通过科学、规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爱学习的精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还有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的过程,共同提高就是对过去的那种传统式教学、灌溉式教学进行了彻底的更新,既承认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强调了师生的平等性。我们以前的课堂总是教师居高临下,教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即使有何不懂也得装懂以维护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尊严与权威。“共同提高”就是承认了教师的不足。“教为学服务”说明了我们的教学不再是单边的教师活动了,而更多的是落实在学生身上的一种“服务”,
因此,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而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充满乐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也相应地将主要评价指标指向了学生,教学评价部分提的更新颖。评价一堂课不再只是看教师的“表演”了,而更多的是看学生的发展。新常规还提出要把学校建成“自主学习型组织”,教师成为“引导型教师”,这是对学校、教师面向未来的要求,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现。常规中提到:备课要了解本学期教学内容和要求,掌握教材特点,熟悉各单元内容联系和重点要求,写出详细的学期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我通过学习更加意识到备课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态度;研究教学目标要求、教学重点难点、能力和情感态度;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因此,不难看出学校教学常规对备课要求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教学基本要求,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发展性要求,如,撰写教案时,要求先有同年级教师集体备课,每个教师提出不同的见意,怎样教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怎样教能分散学生的难点,这样体现了灵活性与人文性。我校在备课方面就有所创新,我也有所尝试,经常在备课上下功夫,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的写教案。
二、认识到教学常规的作用
教学常规,首先是能规范我们的个人教学行为,它规定了我们计划的制定、备课的撰写、上课的要求、作业批改、帮助与辅导、教学评价、总结等方面要求,使我们的教学常规逐步转化成教学习惯。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学校教学常规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复习与考试等内容。特别是关于教材使用这方面的。“要正确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要根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实现课程资源有机整合。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关于这点我最有感触。如:平时我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新课的教学我会随地取材,要是同学们参加了活动,我就及时引导他们把自己的见闻、感受等统统拿到课堂上来,在班内展开讨论。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部分同学的学习水平在渐渐提高。还有关于获取信息方面也说得很好,“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富有针对性的作业,布置作业要有弹性,以适合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不是吗?机械重复的作业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只有加重负担,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在作业中形成,学习的畏难情绪也是在作业中产生,所以布置作业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师批改作业时更要讲究,对那些作业有出差错的不要过早下结论。特别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会认为等级都定下来了,还订正什么?所以要留个机会给学生自主评价、自主订正的,这样才有实效性。
中小学教师管理15
[摘要]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具有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等多种功能。然而,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实际参与学校管理的程度明显低于教师的期望,不同性别、年龄段、学历、类型、校史的教师在实际参与或期望参与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学校必须改善管理方式,以提升教师的参与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现实;期望
自20世纪末以来,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已成为教育管理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是学校实施民主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具有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降低决策风险、优化学校组织的文化氛围、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改善教师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学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彼得·德鲁克(Drucker,P.)认为:“正确的管理需要从大量正反不同的意见中产生,有效的管理往往是以对立意见的冲突、不同观点的争论和不同的判断为基础的,而不是从异口同声中产生的。”[1]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指出:“民主的原则要求每一个教师能够通过某种有规则和有机的方式,直接或通过民主选举出来的代表,参与形成他所在学校的管理目的、方法和内容的过程中去。”[2]
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教育管理部门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且不少学校也在尝试进行“民主管理”“自下而上管理”等模式,但由于现实中学校管理权主要集中在校长或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手中,他们对于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价值和意义缺乏深刻认识,因而在我国中小学的管理实践中,广大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学校管理或决策过程,即便让教师参与,也存在形式化、走过场等问题。虽然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法定的一项政治制度,是教师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途径,但大多数教师认为教代会“形存实亡”,[3]充其量也只是健全学校机构、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或“空架子”,不仅其义务不明确、不具体,且责任仅限于对领导负责,教师参与仅仅是象征性的。[4]
就目前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研究状况而言,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意义、价值、内容、范围及评价等方面,对教师实际参与学校管理的状况、程度以及教师期望参与的状况、程度等缺乏深入地探讨。为此,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访谈法,以北京市某区九所中小学的全体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际和期望两种状态下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调研和分析。本研究内容包括:第一,教师实际参与学校管理的状况、教师期望参与学校管理的状况;第二,教师实际参与与期望参与的差异及存在问题;第三,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实际参与与期望参与的差异;第四,不同人口背景(性别、年龄、学历等)的教师实际与期望参与的差异;最后,对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提出了相关的意见与建议。
本研究在初步接触研究对象的基础上,首先开发了相关的问卷和访谈提纲,在对问卷进行小范围试测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之后,于20xx年2-4月选取了北京市某区的三所完全高中、三所完全初中、三所小学,共计九所中小学的全体教师,共390名。发放问卷390份,收回352份,回收率为90.3%。其中:有效问卷322份,占91.5%;无效问卷30份,占8.5%。全部数据采用了SPSS13.0进行了处理,并进行了T—test检验。问卷处理结束后,本研究又进行了相关的访谈。
一、教师在行政事务方面的实际参与、期望参与
我们从表1比较可以看出:在学校行政事务方面,实际状况“不参与”的居多,而在期望参与方面,以“教师参与共同讨论”居多。对于一般的行政事务,如学校招生录取、课程表和日常安排表编排、学校班级的编排等事项,无论是实际还是期望,大多数教师都认为“不参与”。
对于关系到学校整体发展的重大问题,如学校目标和发展计划的制订、校园规划等事项,实际状况“不参与” (分别为42,9%、27,3%), “参与提供意见” (分别为45.3%、30.4%);而教师则期望“参与共同讨论”(分别为50.0%、44.4%)以及“参与团体表决”(分别为32.9%、26.7%)。可见,教师在关系到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希望能有更多的参与。
对于教学方面的有关问题,如学校校本课程的设置,教师的实际状况是“不参与”和“参与提供意见”分别为25.8%和36.0%,而期望“参与讨论”和“参与团体表决”为52.2%和24.8%。
对于与教师个人权益有关的问题,如:教师任教科目和班级的安排、教师兼任行政工作以及班主任的安排等,实际状况是“不参与”(分别为57,1%、64.0%、51.6%;而期望“参与共同讨论”居多,其余依次是“参与提供意见”和“参与团体表决”。
二、教师在教学事务方面的实际参与、期望参与
我们通过表2可以看出,对于教学和学生有关的问题,如科研与学术交流活动、校内考试、学校召开教学会讨论各科教材教法的改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奖惩辅导办法、学生课间活动或团体活动等事项,教师的实际状况是“参与提供意见”“参与共同讨论”“被授权自行管理”三种情况大致呈均衡状态。而就上述事务,教师的期望是,首先“参与共同讨论”,次之“参与团体表决”或“被授权自行管理”。
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实际参与程度虽然比其他领域较高,但就教师的本意而言,此方面的参与还远远不够。对于涉及教师个人权益和评价方面,如职称评定、进修聘任、优秀教师的评选与推荐以及教育教学质量评定等,实际状况以“教师不参与”为主,其次是“教师参与提供意见”和“教师参与共同讨论”。但是,教师期望“参与共同讨论”与“参与团体表决”。
三、教师在后勤事务方面的.实际参与、期望参与
由表3可以看出,对于涉及教师个人权益以及与教学相关的事项,教师实际参与的层次虽然比其他事项要高、且多样化,但仍未达到教师的期望或需求。而在其他事项上,教师也期望“参与共同讨论”或“参与团体表决”。教师在后勤事务方面,凡涉及教师个人权益和教学相关问题,如教师分房、奖金和医疗等福利,实际状况是“不参与”占31.7%,“参与共同讨论”占31.1%,“参与团体表决”占27.0%。教学设备添置和书刊购置,实际状况是“不参与”占15.5%,“参与提供意见”占40.1%,“参与共同讨论”占38.2%。对于后勤事务中的其他事项,实际状况以“教师不参与”比例最高,约占80%左右,而教师期望则以“参与共同讨论”或“参与团体表决”为主。 从上述统计来看,涉及与教师教学专业有关的事项,教师实际参与程度最高,其次是涉及教师个人权益的有关事项,尽管如此,上述教师实际参与的程度都远未满足教师的期望。
四、不同人口变量的教师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的差异
根据数据处理及访谈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总体而言,教师实际参与学校管理的程度明显低于教师的期望,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教师实际参与学校管理的状况,主要以“不参与”和“参与提供意见”居多,而教师期望则以“参与共同讨论”和“参与团体表决”为主。在学校的教学、行政和后勤三个维度上,教师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平均得分最高的是教学事务,在涉及与教师教学和教师个人权益有关的行政和后勤事务维度,教师的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程度要高于其他事务。
第二,经数据处理发现,不同性别教师在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方面存在差异。无论是实际参与还是期望参与,男教师均高于女教师,而男女教师的实际参与没有显著性差异,均偏向于“参与提供意见”;男女教师在期望参与方面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均偏向于“参与共同讨论”。
第三,从研究结果上看,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期望参与没有显著性差异。从各个年龄段和总体的平均数来看,均以“参与共同讨论”为主。而教师实际参与因年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年龄在21-30岁的教师和41-50岁、51岁以上的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就教学事项的实际参与而言,年龄在21-30岁的教师参与程度明显高于41-50岁、51岁以上的教师。
第四,本研究将教师的学历分为:中师、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不同学历的教师在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际参与偏向于“参与提供意见”,期望参与以“参与共同讨论”为主。
第五,本研究将学校类型分为小学、完全初中和完全高中。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在实际参与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参与方式均偏向于“参与提供意见”。而对于期望参与而言,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则存在明显差异。如:在行政事务方面,高中教师的期望参与程度要明显高于初中和小学教师,参与方式偏向于“参与共同讨论”;在教学事务方面,高中教师的期望参与程度也明显高于初中和小学教师,参与方式偏向于“参与团体表决”;但在后勤事务方面,高中教师的期望程度明显低于初中和小学教师,参与方式以“参与共同讨论”为主。
第六,本研究将学校的历史,分为:10年以下、11-30年、31-50年和51年以上四类。不同校史的教师在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就实际参与来说,校史为51年以上的教师无论是在教学、行政、后勤事务各方面实际参与程度明显高于校史10年以下、11-30年、31-50年学校的教师。就期望参与而言,在教学、行政、后勤事务各方面校史为31-50年的教师,期望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其余由高到低,依次是校史11-30年、51年以上、10年以下学校的教师。
五、分析及建议
(一)教师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存在差异的原因
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参与程度总体偏低、类型单一,教师的实际参与多数表现为象征性、形式上的参与,而教师对教学、行政和后勤事务的期望参与程度较高。在教学、行政和后勤三个维度上,教师在教学事项的参与程度最高;而在行政和后勤方面,凡涉及与教师专业和个人权益有关的事项,教师的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程度均高于其他事项。美国学者穆尔(Mule,z.)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5]究其原因,一是就教师自身来看,教师更多地希望通过参与教学,让自己获得专业成长、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伴随新课程改革政府及社会公众对学校质量日益重视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已不再满足于最基本的物质需要,而更多关注自我能力的提升。二是从学校管理者来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管理者只有赋予教师更多的教学自主权,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就学校行政、后勤事务而言,大多数教师的实际参与程度偏低,根据本研究的访谈,其原因可概括为:第一,学校管理者的民主管理理念滞后,素质有待提高。有关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如美国学者夏福尔(Shaffer)发现校长越认同教师的专业地位,教师参与管理的程度就越高;英国学者安布罗斯(Ambrose)和海勒(Heller)的研究也表明校长的权威人格、体恤程度是影响教师参与的重要因素;法国学者威斯(Weiss)指出教师若按其希望参与管理,其工作满足度会相对提高。[6]第二,教师参与管理的水平有限、技能较低。伴随我国教育管理民主化的进程,尽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教师参与管理的知识、途径、技能等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有研究表明,三分之一多的教师认为自己缺乏参与管理的知识和技能。[7]第三,时间上的限制。由于学校事务繁多、教师工作量又大,因此在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看来,对于与教学、教师个人权益关系不密切的管理事务,最好不让教师参与,而是由管理者作出决策后再征求教师的意见。
(二)影响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因素分析
第一,年龄因素。赫塞(Hersy,H.)和布兰查德(Blanchard,K.)的情景领导理论认为,管理的有效性是通过选择恰当的管理方式来实现的,而选择的依据是下属的成熟度。成熟度是指个体能够并愿意完成某项具体任务的程度,包括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8]21-30岁的教师正处于角色转变和适应期,其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都较低,他们需要学习和参加与教学有关的活动,更关注教学事务,而对于行政和后勤事务则关注的较少。41岁以上的教师,处于事业的稳定期,其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都较高,因而他们不像21-30岁的教师那样在教学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而是既关注教学事务,也关注行政和后勤方面的事务。
第二,学校类型因素。高中教师在教学事务上的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程度均高于小学和初中教师,原因主要是高中教师承受着巨大的高考压力,学生成绩好坏、升学率的高低是衡量教师教学业绩的重要指标。同理,初中教师在教学事务上的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程度也高于小学教师。
第三,校史因素。校史越悠久的学校,教师在学校事务上的实际参与和期望参与程度都相对较高,因为这些学校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其学校组织文化已基本形成,并已成为全校教师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
(三)对学校管理的若干建议
要有效进行学校管理、优化学校的组织氛围、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就必须改善学校的管理方式,提升教师的参与能力和水平。
第一,树立真正尊重教师的管理理念。尊重教师,其实质就是要重视和培养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能力,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参与管理,可以激发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提升自我价值和工作效率,同时教师参与也将增加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可信度,增强教师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密切联系起来,进而提升教师的工作使命感和成就感。
第二,要提升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程度和水平,还需要为教师搭建平台、寻找途径。美国学校管理比较成功的学校,大部分都设有由教师领导的委员会,让教师共同参与协商,决定学校政策。由教师领导的委员会通常有:资深领导团体,成员大部分为资深教师;课程委员会,提供校长及校务会议有关课程方面的建议;行政管理委员会,提供校长及校务会议有关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方面的建议;学习领域委员会,提供教师在各学习领域所需的专业协助,此委员会也必须向课程与管理委员会提供建议。只有让教师多渠道地进行参与,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参与能力和水平。
第三,让教师以多种方式参与学校管理,学校管理者还需考虑三个因素,即:“教师可利用的时间和他们可能接触的各种资源、信息”“教师的切身利益和他们应优先考虑的事项”“教师对在学校管理工作的心理认可区及应承担的基本义务”。美国学者道森(Dawson,J.)指出,管理者必须同时考虑到这三个因素,以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有所提升。但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三因素常常被忽视。本研究的访谈也表明,使用教师的非教学时间会带来不少缺陷。所以,学校管理者在考虑教师参与时,应给教师预留机动时间。对于教师切身利益或对他们而言需要优先考虑的事项,学校管理者也应关注该事务与教师的相关程度,否则教师将会有“被利用”之感。对于行政事务,学校管理者应考虑到教师的心理认可区及教师应承担的基本义务,既使教师有所参与、畅所欲言,又不损害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有效性。
第四,发挥校务委员会、教代会和教师委员会的作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曾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学校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应有学校行政领导人、党、团、队、工会负责人以及教职工代表参加,由校长主持,形成制度,定期商讨研究学校的各项工作,成为学校的管理机构。旧学校重大的人事、财务、利益分配、发展规划制定等,最终都要经校务委员会作出决定。而教代会和教师委员会的作用是:定时了解教职工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状况,明确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与学校领导沟通信息;定期向学校领导咨询学校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定期评价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代表教职工有针对性地研究学校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向学校领导提出建议等。同时,建议设立网络意见箱制度。网络意见箱是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一条便捷途径,不受时间限制、不记名,可以避免面对面交谈中可能出现的尴尬或不愉快。
【中小学教师管理】相关文章:
中小学教师管理15篇09-08
中小学教师管理(15篇)09-08
中小学教师管理(精选15篇)09-08
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05-22
中小学教师管理(集合15篇)09-08
中小学教师09-21
中小学教师高层次学历教育管理办法03-18
中小学教师守则03-07
中小学教师随笔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