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是什么》老师课后反思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是什么》老师课后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语第三册第八单元《我是什么》是一篇新编科普短文,它与《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一样向学生介绍动植物知识、自然常识,进行环境教育。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这是一篇科普文,过去我们很容易把这样的课上成不像语文的语文课。几个月前,在行知小学,就在这个报告厅里,王崧舟先生就曾经作过《语文意识烛照下的语文教学之道》讲座,他告诉我们,语文意识就是关注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的意识,叮嘱我们,要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我力求避免这一误区,着力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语文学习方面下工夫。
一、紧扣主线,理解朗读
文章的主线是作者的写作思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细读课文,不难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个“变”字上,理清思路,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状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从变“云”,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 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
第三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通过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自己通过生活中的的感知,知道了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静的,小溪里的流的水很缓慢,江河里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涛澎湃。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能体会不同状态的水是有不同的变化的。
二、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益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撑。当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了水是怎样变成汽的过程后,我通过动画演示水变成汽的过程,把复杂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浅显易懂,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并注意引导学生凭借联想、想象帮助理解课文,用他们的语言去与大自然说话。
学习第一自然段时,首先抓住中心句“我会变”引导学生看课件“云”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红袍”是出现朝霞和晚霞时的景象。这样,学生很直观的明白了云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红霞”。此时,引导学生读、想,给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进行了从语言到思维到图像再到语言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是什么》老师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我的身体的课后反思09-21
我的身体教案课后反思08-27
老师《石榴》课后反思09-23
实习老师课后反思04-10
教师课后反思05-18
教师的课后反思01-30
教师课后反思总结05-18
争吵教师课后反思10-10
《论语》教师课后反思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