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的课后反思

时间:2022-09-17 23:08:57 语文 我要投稿

阿长与山海经的课后反思(3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阿长与山海经的课后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阿长与山海经的课后反思(3篇)

阿长与山海经的课后反思1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可我们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鉴于此,我们语文组制定了本学期组内教研课题:现代文阅读教学与课堂新模式的有机结合。经过一个月的教学实践,我改变了上学期的过激做法,尝试结合导学案由“教师引导、巧设问;学生独立思考、再合作、解答;全班再质疑、交流;教师指导、明确。”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选的课文是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也是本文的主人公,她普通,普通得别人不知道她的名字;她粗俗,粗俗得语言刺耳,动作可鄙;她迷信,迷信得愚妄可笑,麻木不仁。但她又爽朗、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尤其是目不识丁的她一次看到鲁迅听人介绍《山海经》时的痴迷神态,竟超常人所不能地给鲁迅买了一本《山海经》,此举此情震憾着鲁迅的一生。长妈妈去世30年后,鲁迅写此文以示深沉怀念。为了让学生很好的体会文章,我做了以下几点:

  第一,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合作学习中自己主动去思考。在整节课中,教师点拨、总结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其余的时间都有学生来参与,所有问题都在学生主动思考、酝酿中解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将问题设计巧妙,使新旧知识发生合理而自然的联系。从学过的《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讲美女蛇的长妈妈引导给我买《山海经》的阿长,学生感到自然、轻松。问题的设置:从假如阿长是你的保姆,你讨厌她的哪些方面?紧接着提出从我讨厌她的事例及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可推测出阿长什么样的学识及地位?最后提出:如此没有文化的一个人,连书也分不清,是如何买到《山海经》的?买到书之后她是怎样的心理?这些问题的设置就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三,给学生一个主动思考,想象的空间。如在提问中;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她是如何买到《山海经》的?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觉得有话说,有意思。

  通过这节课,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潜力说无限的,他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讨厌阿长的地方就是作者儿童心理的正常反映,阿长学识,地位的研讨正是揭示了她为何有这些令人讨厌的原因。

  这节课我比较成功的将现代文阅读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在一起,它没有了上学期的做作、生涩、杂乱、效率低,比较自然流畅,学生的反馈也较好。当然,我的课中还有一些不足,如学生对人物分析往往是局限于某一处,某一方面的性格,所以对人物的形象分析总是零碎的,缺乏全面认识、客观评价的能力;从课堂来看,学生发言的面并不大,我没有及时去调动等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解决。总之,我会再接再厉,不断反思、提高,更好地完善自己课堂教学。

阿长与山海经的课后反思2

  随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对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反思。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必须及时更新观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下面我就结合我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谈谈我对前面教学片断的看法。

  我认为要上好新课标下的一堂语课,首先要摆正学生、教师二者之间位置,使二者各在其位,各谋其政。因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间任何越俎代庖的行为都会直接影响阅读的效果。

  1.摆正学生的位置。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明确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去体验,努力使学生通过阅读有获得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文章中人物形象,思想感受情,感受的深刻,理解的透彻,才真正能读懂文本,教学反思《《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反思》。

  2.摆正教师的位置。在新课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其政”首先是服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和谐的阅读气氛。其次是协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制定阅读策略等。再次是交流,对于学生的疑惑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切记不可以自己的讲析代替学生的阅读。

  为此,在前文的教学片断中,我极力办演好自己的角色,组织引导学生自己去直接面对文本。如片断开始部分,普通的阿长却让鲁迅先生感念一生,阿长买来的`就是一部书,却让儿时的鲁迅如此欣喜感受动,两个矛盾情境的设置就是为引导学生去透过表面探究出人物和事件的底蕴。再如,片断中两处想象的设计,似有添足之嫌,却形象地使学生感悟出了长妈妈的热心和爱心。

  其次,对文本的把握要有全局意识,整体意识。对文本的处理要选好突破口,对关键问题的设置要能统摄全局,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而不要把整个文本分解的支离破碎。如片断中,文中鲁迅得到《山海经》时为什么产生了如此强烈的感受?这一问题就将后面的三个问题统摄在了一起,使片断眉目清楚。思路清晰。当然,问题的设计还应注意层次、梯度。

  第三,在片断中,我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自身的情感储备和人生体验,使学生不断地走进文本,贴近人物,贴近作者,以使学生与人物、作者在精神上融合在一起。

阿长与山海经的课后反思3

  教学要有效果,惟“落实”二字,前一段时间在传统与课改之间彷徨,学生有点难以适从。本单元开始,改变学案形式,由“练习式”学案改为“导学式”学案,学案由五个部分组成:基础积累,走进文本,作者对话,课文欣赏,拓展写作,直击中考。突出导学,本文教学有如下特色:

  1、学生预习充分。有学案指导,给了学生一个自主的把手,节省大量时间,学生能迅速走进文本。

  2、小组合作有实效。预习后由小组组织讨论,不用参考资料,学生思维不受限制,每个学生都成为小组的主人,讨论热烈。

  3、展示交流,学生对话增多层次加深,不受标准答案限制。

  在对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时,出现了几个小高潮。

  1、探讨“阿长问我《山海经》时,我是怎么想的?”学生不仅停留在表在答案,而且能深入思考:a、阿长是一个大字不识的下人,我一直对她有点瞧不起,连《山海经》都说成“三哼经”显然要她书买书是不可能的`。b、平时我对她并无好感,特别她谋害我的隐鼠,我简直有点憎恨了,她不可能会为我买书。c、但是因为她也来问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她对我的关心,对她的态度有了一点转变,所以告诉了她这回事。

  2、探讨“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学生分析得出结论:(1)、这是我小时最为渴望的一本书,(2)、这本书是阿长给我买来的代表着阿长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我正准备转向下一个话题,可洪张良插嘴:“我还有理解,这一句话还可以引起“我”对阿长的回忆,而且这本书还激活了“我”的文学细胞,为我后来走上文学之路奠定了基础。”他一说完引发了全班同学热烈掌声。课堂一向不积极的他思想这么有深度,我很欣慰。

  3、朗读最后两段,分析了这两段的感情,学生又冒出一个问题:课文中又是阿长,又是长妈妈,怎么理解?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有人说:称“阿长”显得亲切;有人说:称“阿长”因为不喜欢她;有人说:这是表示怀念……学生说完后,我给出一个问题:小时你们认为会叫她什么?为什么?买《山海经》之后会叫她什么?为什么?成人后想到她会叫她什么?为什么?学生恍然大悟大悟,对课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不论什么课改不能离开学生这个中心,如果拘泥形式的限制,必然会给我们的课改套上一个无形的枷锁。

【阿长与山海经的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阿长与山海经的课后反思10-10

阿长与山海经的课后反思3篇09-17

《阿长与山海经》有感04-29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02-02

《阿德的梦》课后反思11-29

阿长与山海经的读书笔记03-06

阿长与山海经读书笔记12-30

2020阿长与山海经读书感想10-12

《阿长与山海经》读书笔记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