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

时间:2024-05-17 13:40:40 秀雯 新材料 我要投稿

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精选10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要用到事迹的情况还是蛮多的,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精选10篇)

  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 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三十多年未见的大地震,所有的`电视台、报纸等传媒都在进行着报道,所有的人都在关心着这件事,我也不例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次大地震中,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那种空前的大团结,感受到了人民子弟兵的那种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精神,特别是在大灾面前,有些和我差不多大的少年英雄,表现出来的那种英勇、无畏、为他人着想的精神,更是令我震撼。

  有一个小英雄陈浩,在5月12日那天,在地动山摇、山崩地裂的那一刻,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殿后。同学们在他有序地组织下,一个个地顺利地逃了出去。在楼房即将倒塌的一刹那,他将一个女同学推了出去,而自己则被埋在了废墟下。看到这儿,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被他的英雄气概所感动。我在不停地反问自己,如果我是这个班的同学,在着危急上课,我能像他一样奋不顾身地去救同学吗?我陷入了沉思。

  小英雄被救出送入医院后,有记者采访问他“当时你为什么不自己逃走?”,他的回答更是令我震撼:要是再遇到这样的事,我还会的。不救人,我会感到惭愧。他朴实的话语更是让我深有感触。现在,我们虽然不能像人民子弟兵那样亲临现场,抗震救灾,但我们也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主要的是,我们要向这些小英雄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也做对祖国有用的人。

  在这次的抗震救灾中,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看到了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知道了无数个英雄事迹。天灾无情人有情,虽然我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灾后,我们在班主任的倡议下,我捐出了我的所有零花钱。珍爱生命,珍惜亲情。不抛弃,不放弃。这些,都是英雄们教给我的。小兵张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读了《小兵张嘎》这本书,我更深切地感到祖国今天美好的日子是来之不易的。阅读此书,我仿佛置身于那战火纷飞的激情年代,仿佛听到了英雄们在战争中那铿锵有力的步履,仿佛看到了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抗击日寇的动人场面,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民族精神。那如火如荼的'战争岁月,那可敬可爱的英雄人民,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那至诚至厚的人格魅力,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但在一次日本鬼子的扫荡中,张嘎的奶奶不幸被害。嘎子为了替奶奶报仇想加入八路军,共产党看嘎子年龄太小没有同意,但是嘎子从不灰心,在他的努力下终于当上了八路。嘎子小小年纪便有了入八路打鬼子的志愿。他的勇气、聪明才智,还有吃苦耐劳的毅力让我感动,感动他对友情的生死与共;感动他与奶奶的深厚感情;感动他们为了抗日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张嘎的童年是在枪林弹雨中度过的。正是像他一样的革命先烈不懈的奋斗,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我们的红领巾,也染红了飘扬的五星红旗。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小兵张嘎面对敌人,不屈不挠。今天,我们有幸生长在新中国,新中国给了我们和平、安定的读书环境。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拥有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可是遇到困难就止步不前,都没有脚踏实地去克服困难。和小兵张嘎比起来,我们是多么的懦弱。

  在生活中我们比吃比穿,不比学习,值日谁都不愿多做,整天斤斤计较。我们没有继承先烈们的优秀品质,去为祖国的建设而努力学习。我读了这本书后,我想对所有的和我一样的同学们说:我们赶快行动起来,珍惜时间,热爱劳动,刻苦学习,做好每一件事。我们要把张嘎机智勇敢、临危不惧、不屈不挠的精神运用到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去,面对困难勇敢克服,不怕挑战,不怕挫折。努力掌握知识,等长大后,为祖国出一份力。

  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 2

  张xx,男,汉族,预备党员,1997年9月生,云南玉龙人,2014年9月入伍,现任大理州消防救援支队云龙县诺邓消防救援站三级消防士。

  5月21日大理州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当时还在云龙县诺邓镇永安村旧宅组参加山火扑救的张xx接到支队调度命令,立即从永安村旧宅组赶回大队前往震中参与救援。张xx作为驾驶员,快速反应,迅速携带救援装备,与队友们一道立即赶赴地震灾区抢险救灾,在救援期间,张xx作为驾驶员兼装备技师不但和其他队员们一样,还要驾驶战斗车辆,穿过坎坷、险要的村道,带领队友们披星戴月往返在运送帐篷、排查危房、搜救被困人员的路上,每次结束繁重的任务,队友们都休息之后,张xx还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检查车辆“油水电气”,维护保养装备器材,为下次的任务做好万全的准备。

  张xx是一名普通的消防战士,他忠诚消防事业,牢记党的`宗旨,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用一次次的坚持和努力换来了一次次救援的成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消防官兵职业精神,谱写了一曲红门卫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英雄凯歌。

  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 3

  字xx,男,白族,共青团员,1996年9月生,云南云龙人,2016年3月入队,现任大理州消防救援支队云龙县诺邓消防救援站通讯员。

  2021年5月21日晚大理州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立即与其他参战指战员赶赴地震灾区进入战斗。救灾期间,字xx24小时待机,实时利用单兵图传、相机拍摄、回传现场视频及照片,在救灾和搭建救灾帐篷等任务的'通信保障过程中,他严格按照规定按时使用北斗有源终端发送短报文和定位,别人在原地休整时,他还要对对讲机和通信装备充电维护,整理任务中收集的图片视频信息,统计任务数据。

  虽然地震也波及到了自己家,家中房子出现许多裂痕,甚至有垮塌迹象,但是作为通讯员的他,深知自己在抗震救灾中的重要作用,依然还是坚持在救援灾区一直坚守岗位,和队友们一起冲锋在前线。

  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 4

  早xx,男,白族,共青团员,1998年10月生,云南云龙人,2019年9月入队,现任大理州消防救援支队云龙县诺邓消防救援站专职消防员。

  2021年5月21日深夜,大理州漾濞县突发6.4级强震,当时还在云龙县诺邓镇永安村旧宅组参加山火扑救的早xx立即从永安村旧宅组赶回大队迅速赶往现场进行救援,到达现场他们就克服一切困难对这个村庄开始排危,清除哪些要倒塌的房屋,为这个村搭建帐篷,对村民进行消防安全宣传,介绍防火的一些常识。在救援现场,他们承受着忽冷忽热的天气,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进入危房进行拆迁,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不间断工作。早xx搬的搬、扛的扛、抬的抬,穿梭于救灾现场,手受伤了、皮肤擦破了仍然坚持战斗。

  在这次的'救援中,早xx不畏艰险,连续奋战,展示了英勇无畏的现代化消防铁军形象,谱写了一曲作风顽强,不怕牺牲的英雄壮歌。

  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 5

  吴xx是市政府办公室的一名普通干部,主要负责文稿写作工作,多年来,他一直兢兢业业做好每项工作。特别是“6·1”芦山地震发生后,他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履职尽责、高效工作、敢打硬仗,在高强度的环境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在抗震救灾中,既有一线的生死救援,也有大量的文字材料工作。吴xx立足岗位实际,迅速响应、做足准备,地震发生当晚主动在办公室待命,收集整理地震相关材料,为后续起草市政府主要领导讲话、工作汇报等文稿做好准备。接到赶往芦山的通知后,他赓即带上相关资料和电脑匆匆出发。一到芦山指挥部就和同事们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当天一直工作到凌晨4点过,休息3个小时后,又开始工作。他连续奋战、不讲条件,在指挥部度过了5个加班加点的日日夜夜,身上的衣服也开始发酸发臭。然而,他没有一句怨言,始终认为自己虽没有直接参与一线救援,但做好文稿保障工作同样重要,以文辅政就是自己抗震救灾的前线。

  吴xx在平凡岗位上忠实履行岗位职责、坚定践行初心使命,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忠于职守的良好精神面貌和过硬工作作风,为“6·1”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做出了贡献。

  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 6

  郑xx,男,现年19岁,家住苍溪县歧坪镇旭光村四组,系元广中学高2008级27班学生。

  5.12汶川大地震使苍溪县受到严重波及,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因为余震不断,也导致了学校无法正常上课,当元广中学放假休课后,他担心自己的家人和家乡,就早早地回到了家,想帮助家乡抗震救灾。

  2008年5月17日,歧坪镇接到苍溪县人武部的命令,命令歧坪镇人武部应急分队20人于5月18晚在县人武部集结,参加抗震救灾应急抢险。由于当时正值农业生产双抢时节,人员十分紧缺,当他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告诉父亲自己要去参加抗震救灾应急抢险,并给父亲做思想工作,想父亲和自己一起去,可是家中已经成熟的油菜、小麦咋办?他对父亲说:“农活留给母亲做,这个时候应急抢险才是第一位的”,父亲不想让儿子失望,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在应急抢险中,他顶烈日冒酷暑,重活难活抢着干。第一天是给苍溪县城郊中学搭帐篷,被拆卸的铁床部件一条就是重100多斤,他一个人扛一件冲在前面,从早上7点直干到晚上8点,他没说声苦、叫声累,歧坪镇武装部长见他肩膀都压成了血痕,心疼不已,必竟他才19岁,一个在校的.学生,从来没干过体力活,为了能完成应急抢险任务,他拼了命地干活,父亲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为自己有这么懂事的儿子感到骄傲。在抢盖歧坪粮库期间,28度的高温,烈日当头,他没有退缩,在房顶上累得大汗淋漓,因为过度劳累,险些从房项上掉下来,队员们见他太累,让他下去休息会,他说我们得抢时间,快变天了,为了国家粮食的安全,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粮仓盖完。

  郑xx,来自元广中学的一名高中生,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他对国家和人民赤胆忠心和无限热爱。

  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 7

  王xx是陇南交警支队宣传科科长,他曾从事过炊事员、伙食管理员、会计、人秘科副科长等工作。1976年12月,年仅16岁的王xx高中毕业后,便到武都地区行政公署当了一名炊事员。当时,上大灶的人很多,有二三百人。大灶的伙食管理员叫牛炳成,天水人,人很老实,干活很勤快,人们都叫他“老牛”,每天早上,老牛常常是是第一个起床,然后到大灶仔细查看面袋子、菜篮子,看蔬菜的品种齐全不齐全,面粉还剩多少,蔬菜还剩多少。为了减少开支,老牛每天亲自拉着架子车送水送面送菜。这种默默无闻、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了王xx,他决心要把老牛的先进事迹用自己的笔写出来,他通过反复构思酝酿,写了一篇人物通讯《伙管员老牛》。写好后,他又反复修改了几遍,便用粉笔抄写在黑板报上。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篇小东西竟然在行政公署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许多职工说:“一个大师傅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比那些成天坐办公室的人还强!”一件小事有时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件小事使他认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从此,便对新闻宣传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业务工作之余,他常常采写新闻报道,经常在报刊投稿。由于他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成绩突出,1999年6月,组织上任命他为陇南交警支队宣传科副科长,2003年5月组织上又提升为宣传科科长。

  人生价值的实现在于真正找到自己的坐标。王xx在新闻岗位终于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他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笔墨了。他深有感触地说:“宣传工作是一项软投资,看似不直接产生效益,但是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和中国大多数灾民一样,王科长对这次大地震也是心有余悸。5月12日中午,他和朋友们到外面饭店一起会餐,席间,他喝了许多酒。2点16分,他吃饱喝足后回到家里,正启动电脑,突然感觉有一些轻微的震动,他没有在意,根据以往经验他认为没有事的,于是,继续启动电脑。屏幕刚打开,又看到电脑在摇晃,他仍然稳坐钓鱼台。正当打开网页时,第三次地震发生了,这次与上面两次大不相同。地面发生剧烈震动,电脑显示屏冲向他的胸前,他抱住电脑,重新扶正。这时,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准备向外逃生。他扶着墙壁向门外走去,客厅的古董、花瓶摔在地板上,发出巨大的响声。此时他想,一切都完了,他死定了。他知道往楼下跑已经来不及了,还不如索性钻在桌子下面。正当他要钻桌子时,地震停了。他便站在阳台上放眼望南山,整个南山乌烟瘴气,烟尘滚滚,好象发生火灾一样。家里电视机移动了有一米,差点吊在地上,电冰箱摇着转了向。他立即给妻子打电话,由于通讯中断,怎么也联系不上。

  家里狼藉满地,他心情很郁闷,便没有收拾,径直去了单位。办公楼过道脱落的墙壁到处都是,房子出现了细小的裂缝。3点种,省交警总队宣教处罗建宏打来电话,询问地震损失情况,他详细做了汇报。刚汇报完毕,人秘科通知他参加抗震救灾紧急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抗震救灾临时指挥部,同时,组建了四个组,王科长具体负责宣传报道工作。下午他蹲守在帐篷里,给总队和下面基层大队上传信息。

  转眼间到了晚上,他和妻子草草吃了晚饭,便到武都城区来回转悠,转到12点钟,他们觉得又累又饿,就到一家烧鸡店买了几个鸡腿和鸡抓,她和妻子边吃边走,转累了,就坐在地上休息一阵,转到凌晨2点,他对妻子说:“还不如回家睡一阵!”于是,他们回到家里,刚躺在床上,强烈的余震发生了,大约持续了50多秒。妻子把他从睡梦中摇醒,说:“赶紧跑,家里住不成人!”他便又从床上起来,与妻子走出家门,一直转到天亮。

  从5月13日开始,全市城乡公路沿线和街道两旁群众纷纷搭建帐篷,城区内车辆乱停乱放,超速行驶,机动车高声鸣号,驾驶摩托车不戴安全帽,孩子们嬉戏打闹现象十分突出。针对这种情况,王科长起草了《抗震救灾,莫忘交通安全》的宣传单,呼吁广大市民凡在城区内搭建了避震帐篷的群众,请您出行注意交通安全,注意避让车辆,管好自己的孩子,夜间按时休息;机动车驾驶员朋友,请您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注意避让来往的车辆,不准酒后驾车,严禁在城区乱鸣喇叭,非紧急任务的专用车辆严禁乱鸣警笛警报,不准占用机动车道停放车辆、干扰过境物资运送车辆通行;摩托车驾驶人员请自觉佩带安全头盔,不准超速行驶,不得搭载不满10岁的孩子,城区行驶须减速慢行,注意交通安全。王科长带领宣传科的同事们,挨家挨户,将1万多份宣传单送进帐篷,他们还出动20名交警,在车站、广场、长江大道上散发、张贴宣传单数百份,这一活动有效地维护了交通秩序,防止了意外事故发生,得到市上领导的表扬。

  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 8

  重庆商报5月21日报道昨日上午9点,正在市武警总队医院病房内喂母亲牛奶的四川北川中年汉子王xx回忆说,地震发生后,他和二弟背着母亲走了13个小时,轮换了上千次,才终于把左腿受伤的母亲背出险境。

  尘土中救出断腿母亲

  王xx说,12日地震发生时,母亲母广琼正在北川县城曲山镇的家里为孩子们削水果。突然,众人发现房子剧烈摇晃起来,四处的玻璃纷纷爆裂,“发生地震了,快跑!”母亲大声吼道。全家人刚跑出家门,就全被晃倒在地。30秒钟后,王xx在弥漫的灰尘中爬了起来,随后弟弟及弟媳也都聚在了一起。只受了点擦伤的他们听见四周到处都是慌乱的救命声,便开始营救能够救出的人。王xx说,15分钟过去了,他突然听到母亲在不远处呼叫,他找到母亲后发现老人左腿已骨折,鲜血如注。弟媳立刻找来一张布把母亲伤口紧紧绑住后,他二话不说背起母亲就往外跑。

  兄弟俩轮流背母亲逃生

  据介绍,刚刚地震后的惊吓及营救伤员后的疲劳,使王xx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背着母亲腿脚酸软不已,拼命跑出六七米后便无力地蹲了下来。王xx的二弟见状,立刻接过母亲背着继续跑,跑出不到十米,浑身乏力的他也开始左右摇晃,不得不又把母亲转移到了哥哥的背上。

  “丢下我吧,你们快跑,你们一定要活下去。”母亲在王xx的耳边说道。王xx疯了一般地摇头拒绝了。就这样,他一直和弟弟每走一段就轮换一次,背着母亲一步一步地艰难前行。他们在把母亲背往县医院的途中听人说,医院已全部坍塌掉了,于是他们立刻转向县防疫站。此时的防疫站已人山人海,医生告知要先救病危者。王xx见其所站的'整栋楼已呈45度倾斜,立刻决定不再等候,背着母亲又去了县政府广场。广场里,大家都害怕震后会有洪水突然来袭。

  13小时送母亲到安全地

  兄弟二人为了尽量确保安全,再一次背着母亲冲向县里最高最平的地方任家坪,然而在走出约2000米时,因山路滑坡无法前行,他们又转身快速返回县政府广场。“立刻把我放下来,你们的体力已经消耗得太多了,必须抓紧时间逃生!”母亲边发火边使劲地挣扎着要从儿子身上下来。“我们死也要把你背出去!”王xx坚定地对母亲说道,在13日凌晨3点,前后辗转7公里,兄弟俩终于把母亲背回了县政府广场,两人才稍微放下心来。至此,兄弟俩已花了整整13个小时。13日清晨,救援部队把母广琼送到绵阳404医院救治,确诊左胫股骨折。

  目前,老人已转入我市武警总队医院继续接受治疗。昨日记者离开病房时,母广琼即将上手术台,她微笑着对一旁的亲人说,“有你们,我什么都不怕。”

  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 9

  3天内7位亲人遇难的噩耗接踵而至。3天里数十例手术,没有人知道她心里藏着多么大的悲伤。在绵阳市中医院手术室护士长黄琼心中,救活更多伤病员。

  绵阳市中医院13楼重症监护室外,黄琼的五妹一家三口静静地等待着:“三姐让我把小侄女最后的照片给她送过来。”那几张留在手机上的照片是地震之后,藏在黄琼心灵最深处的牵挂。

  黄琼,绵阳市中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强震后3天内她7位亲人遇难的噩耗接踵而至。在晴天霹雳般的打击下,她擦干泪水,以坚韧的毅力,全身心地投入救治伤病员的工作。3天里数十例手术,同事们看到的是坚持,没有人知道她心中藏着多么大的悲伤。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做着本就应该做的事情。”5月27日,刚刚协助医生为一个灾区孕妇做完剖腹产手术的黄琼面对记者的采访显得很平静。“亲人遇难,是不可挽回的事实,而救活更多的伤病员,让他们康复起来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对遇难亲人最好的安慰。”

  中断休假:“院里一定会很忙”

  5月12日,强震袭来。正在休假的黄琼立即想到“院里一定会很忙”,匆匆赶回医院。

  绵阳市中医院的手术室设在住院部大楼14层,地震造成停电、停水,加上可能出现的.余震威胁,已经不能正常开展手术工作。抢救工作只能在医院的低层和院内的防震篷里进行,临时手术室必须建立,而此时设备却在高楼上。

  冒着余震的危险,黄琼和同事们冒着生命危险,徒步登上医院大楼,抢运手术室里的医疗器械设备。手术床、监护仪、手术包、输液包,一样样一件件被运送到安全的地方,来往返回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正是因为他们的临危不乱,保证了临时手术室的建成和使用,也使得当晚急救工作得以有序展开。

  “中医院只有400个床位,地震之后的半个月里我们收治了20000名伤员,靠的是黄琼和同事们顽强而有序的工作。”院领导向记者介绍。

  噩耗频传:一次次来到手术台

  黄琼的家乡就在重灾区平武县。地震发生后,通讯中断,和亲人无法联系。她只能把担心压在心底,因为她知道“必须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13日晚上10时,她终于接到地震中失去联系的姐姐的电话,得知侄女遇难。那一瞬间,黄琼头晕目眩,因为她失去那个由她从小带大的可爱的女孩。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伤员,黄琼藏起悲伤,镇静情绪,一次次来到手术台,配合医生做完一台又一台手术。

  然而噩耗还没有结束。接下来的两天里,又有6个亲人遇难的噩耗传来,而远在平武的80岁的老母还杳无音信。当妹妹的女儿的遗体找到后,还在从外地往回赶的妹妹打来电话,希望黄琼去平武接运遗体到绵阳,然而她拒绝了。医院的伤病员手术量猛增,外地支援的医疗队需要配合。含着眼泪,黄琼在电话中对妹妹说明了理由。没有人知道她心中的悲伤和愧疚有多重:“当初是我建议把这个侄女送到平武读书的……”

  “工作的时候没有时间悲伤。”黄琼告诉记者,手术室工作不容许她有片刻分神,但只要稍有闲暇,她就会流着眼泪静静地发呆,也会不由自主想起去世的亲人,辗转难眠。

  深深感动:亲人们成了志愿者

  黄琼的丈夫吴国胜也是绵阳市中医院的职工。地震发生后,两夫妻几乎没时间见面。“电话联系一下知道彼此平安就足够了。”吴国胜把对妻子的理解化为行动,在医院见啥做啥:“在这样的时候,能为国家分忧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的荣耀。”

  5月13日,是医院最为繁忙的时候,黄琼在搬运伤员的时候忽然发现儿子吴泽宇和侄儿们的身影。“我们是来当志愿者的,用行动支持你。”亲人们的身影出现在医院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化成黄琼最大的工作动力。5月13日下午,医院里的一个大帐篷要从门诊部转移到住院部,却没有人手。吴国胜听到消息,赶紧把一家人招集起来帮忙。然而院内通道太窄,情急中他们抬着帐篷从前门出去,绕过院外的涪城路,把帐篷抬进侧门。回忆起这些非凡的志愿者,黄琼被亲人们的理解和支持深深感动。

  16日,黄琼得知母亲只受了点轻伤的消息,欣慰之余,更多的是愧疚。在平武,由于家中房屋完全坍塌,年迈的母亲和舅舅至今仍住在帐篷里。地震发生后,黄琼还没有回过一次家。“我不是一个好女儿,就连他们住的帐篷都是邻居帮着搭建的。”说到这里,黄琼潸然泪下。

  “提灯女神”:她在同事和病员眼中

  地震发生以来,黄琼一直都处在高负荷工作状态。领导看她实在太疲惫,安排她回家休息,然而护士们却发现护士长仍然出现在手术室。“现在是非常时期,我就是过来看看。”黄琼说。然而这一看,往往又是一整天。

  在绵阳市中医院,手术室护士都把黄琼看成大姐姐。手术室护士聂鹏先告诉记者,由于这一阵子实在太劳累,很想请假,但是看到护士长一直奋战在一线,又藏起了请假条。面对手术室里情绪失控的孕妇,黄琼总会握紧她们的手,反复安抚:“一个孩子就是一个新的希望,好不轻易从灾难中走过来,一定要坚强地生活下去!”

  地震发生后,临时手术室设置在住院部三楼。由于灯光条件不够,手术中必须要人举着手术灯。黄琼毫无怨言地承担起这个任务。她不知倦怠地举着手术灯,照亮了手术室,也照亮了同事们的心。“她就是‘提灯女神’”这是同事和病员对她的评价。

  感言:

  爱让生命生生不息

  有时候,生命很轻,轻如落叶,风一吹便掉落枝头;有时候,生命很重,重如泰山,失去它所有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对看过太多生离死别的医护人员来说,更能理解生命的轻与重,却可以尽力拯救每一条可以存活的生命。对生命的理解正如黄琼那朴实的话语:“亲人遇难,是不可挽回的事实,而救活更多的伤病员,让他们康复起来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对遇难亲人最好的安慰。”

  亲人的离去总会让人悲伤,但当黄琼手捧着呱呱降生的新生命,她知道这意味着生命生生不息的希望。用爱去滋养生命,用希望去点亮生命,这种存于她心中的最朴实无华的理解正是最高贵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不独存于她心中,也存在于每一个医护人员心中,每一个善良的人心中。

  有了这样一些用爱为生命搭建起“抗震棚”的可敬的医护人员,我们毫不怀疑,生命也许会枯萎,但爱永远不会枯萎,它朝气蓬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 10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感动得你热泪盈眶,感动之后,一种无限的敬重和敬仰在心头升起,并促使人性和人的精神不断升华。

  一个个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撞击着每个人的心灵,一桩桩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激励着活着的每一个人。也许,地震中,像这样舍己为人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也许,地震中,像这样英勇无畏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鲜为人知。尽管如此,但他们的所作所为,惊天地,泣鬼神;他们的精神和品德,苍天可鉴,日月可鉴。

  我忽然想起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句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的,这些英雄都已经死了,但我们相信,他们还活着,而且,还会永远地活着。他们不是活着的人,而是活着的灵魂和精神;他们不是活在有形的日子里,而是活在人们无形的心中……无数革命先烈走了,但是,他们的英雄事迹永不衰败,他们的革命精神永世长存,他们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这一次,也不例外。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关爱他人是无限的`;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人性的光辉是永恒的。因此,虽然有许多人在地震中舍己为人献出了生命,但是,他们的精神在瞬间释放了万仗光芒,而且,必将永世长存!在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面前,为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有那么多的教师用自己的生命换了学生的生存。21岁的绵竹市幼儿园老师瞿万容用后背牢牢挡住一块垮塌的水泥板,她身下紧紧护住的那个孩子得救了,而她却停止了呼吸;年近50岁的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张开双臂扒在课桌上,身下死死护着的4名学生都活下来了,而他却永远地离去了;小学教师苟哓超三次冲回危在旦夕的教学楼救学生,当他第三次冲进去后,一块一吨重的混凝砖块砸向他,那一瞬间,他将两个孩子藏在自己的怀中,孩子得救了,而他却永远地走了;吴忠洪、杜正香、张米亚、向倩、汤宏……这些年轻的老师,或留下嗷嗷待哺的孩子,或留下白发苍苍的双亲,没有和心爱的人道别,在那一瞬间,他们选择了同一个姿势,紧紧拥抱着他们深爱的学生。人毕竟是人,斗不过钢筋、水泥和砖块。虽然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关爱他人是无限的;一个人用他的短暂的生命但是换得了人性的永恒光辉。

  身为教师,看到地震中有那么多的学生被地震夺去了生命,非常的痛心,为他们的不幸感到惋惜,尤其是在汶川和北川的学校上学的学生。但反过来看,这些地区的孩子们又幸运的,是他们的老师用责任将他们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是教师那种“学生生命高于一切”的使命感造就了一代优秀教师群体,在灾难面前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学生,首先保护营救的也是他们的学生,在生死关头勇敢地抛开一切,一心为了学生,他们永远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楷模。

  通过看在地震中英勇献身的教师的事迹,我深深地体会到“责任”二字的重大意义。我很想去做一名志愿者,在灾区为这些老师们的孩子也做点什么,但是,现实并不允许我们每一个人都去灾区。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才能使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实践证明,履行责任是实现人生价值和赢得荣誉的阶梯,任何人都有追求荣誉的天性,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要把这种意愿变成现实,履行责任是唯一的途径。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责任,才能是好教师;尽到对教育的责任,才能是好公民。

  作为一名教师,我为他们的壮举感动的同时,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从点滴做起,进一步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要用爱心和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真心爱护学生,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好每一次作业,耐心做好每一次辅导。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从方方面面关心学生的成长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相关文章:

抗震救灾感人事迹(精选15篇)03-30

抗震救灾作文06-11

抗震救灾精神事迹09-29

抗震救灾英勇事迹09-29

护士感人事迹11-25

生活的感人事迹10-10

英雄感人事迹06-07

平凡感人事迹02-21

感恩的感人事迹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