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文化拒绝拔苗助长

时间:2022-09-30 20:11:30 文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创业文化拒绝拔苗助长

  就业还是创业?这难题又开始困扰新的一批大学毕业生,而对于大学生是否适合一毕业就创业,近日也再次引发争论。本版今天起开设“大学校长谈创业”栏目,期望通过对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分析,寻找大学生创业的新路径,思考大学生创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5月12日晚,联想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夏旸来到复旦大学,带来“创业企业与风险投资”的讲座,台下坐着一群怀揣创业梦的复旦学子,渴望遇见伯乐。这是复旦大学“聚劲杯”创业大赛的一个环节,赢得比赛的学生有望获得大学生创业基金和风险投资的资助。

  这项比赛正是复旦大学创业文化的一个缩影。昨天,记者专访了复旦大学副校长桂永浩,在他看来,高校的创业文化不应是拔苗助长式的跃进,而应是水到渠成式的引导,让创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创新创业,大学生要有想象力

  “大学是实现梦想的地方,在这个兼容并包的环境里,大学生可以发挥无限的想象力。所以,大学要引导的创业不应是一般的创业,而应是创新类创业。”在桂永浩心中,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地方,大学生走创新创业的道路不仅能发展得更长远,同时也体现大学生对于社会发展的担当。

  如何激发大学生创新?“首先从批判性思考开始。现在学生的批判性思考,或者说想象力还不够。”桂永浩以创新创业的原发点——科研课题为例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多中心的”,即以今天为起点,提出各种前瞻性的研究点,由此产生的不确定性带来多中心的想象。

  在操作上,桂永浩谈到“团队的科学”。“以前我们总说‘科学团队’(scienceteam),而现在国际上又有个热门说法,叫‘团队的科学’(teamscience),就是说如何发挥不同学科、不同人群的能力,让团队能力最大化。”在桂永浩看来,像复旦大学这样的综合性大学,涵盖各种学科,这给不同学科间的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提供了可能。而大学要做的,就是给学生“聚合”的机会。

  宽容失败,关注心理素质培养

  让学生更早地参与研究课题;打破校园围墙,开展社会实践;通过社团平台,让多学科学生进行思想交锋……目前,创新创业的氛围正在复旦校园中蔓延。一批批大学生创业者走了出来,但在桂永浩看来,工作还刚刚开始。

  “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我们要宽容失败。他们在创业道路上面临的阻力一定会大于鼓励。”桂永浩表示,大学一方面要鼓励创新、创业,但也必须看到大学生创业是艰难的。为此,大学不仅要在专业创新上给予引导,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当他们遭遇低潮时,学校、社会要联动起来给予支持。

  介绍人脉资源、推荐潜在投资方……从复旦走出的创业者都得到母校的支持,创业者该如何用好资源?桂永浩表示,学校起到“孵化”作用,在最初低潮期给予“雪中送炭”,但创业者不能一味依赖。

  对此,上海欣百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办者、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业生朱化星深有体会。“对待外部帮助不能太功利,创业者只能把外部资源视为公司的‘第一个圈子’,自己要继续开拓才行。”

  润物无声,不强求创业时间表

  和朱化星交流,本以为可以听到一些走出困境、开拓新路的激动篇章,可惜,峰回路转式的逻辑很难适用于真正的创业,“创业路上有太多琐碎的问题需要解决”。那么,大学创业文化如何走向纵深?

  “大学的创业文化,应该是提供一种思维的可能。我们很难说一个比赛、一节课、一场讲座就构建起了高校创业氛围,这应该是一个整体,学校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平台提供给学生,让他们打开想象力。”桂永浩认为,不应该强求创业时间表,“我们的思路应该放开一些,把大学生创业的概念放宽到青年创业,甚至大学毕业后更长的一段时间,让他们想创业时就可以创业,进而使创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这就是所谓水到渠成,而非拔苗助长的创业文化。“当企业真的建立起来,学校以及社会各机构可以做的,就是给学生、校友提供完整的孵化支撑,包括企业日常营运指导、为业务拓展牵线搭桥等。”桂永浩说。

【创业文化拒绝拔苗助长】相关文章:

创业文化精神11-02

创业文化精神4篇11-02

拔苗助长寓意04-02

拔苗助长作文03-05

创业文化年主题语口号11-04

育儿不能拔苗助长01-27

《拔苗助长》读书笔记04-02

创业文化节活动宣传标语12-28

创业文化年主题语口号3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