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抗疫个人先进的事迹

时间:2024-07-17 01:08:03 新材料 我要投稿

2022年医生抗疫个人先进的事迹(通用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事迹的经历,对事迹都不陌生吧,事迹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年医生抗疫个人先进的事迹(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年医生抗疫个人先进的事迹(通用6篇)

  医生抗疫个人先进的事迹1

  殷均山,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下午三点多,接到妻子科里同事的电话说医院紧急调度,需要回医院有紧急任务。妻子徐明心内科医务人员,我知道她已连续工作30多小时,中午刚回家,一定是在补觉,心里是一百个不忍心打扰她,可是出于医务人员的责任与担当,那只不争气的手还是拿起电话打给了母亲叫她立刻赶回医院。当天医院院长亲自坐阵,医院一千多人不回家,妻子被紧急安排到新区医院附近十公里以内的近五十万居民小区做核酸采样任务。

  记得那晚雨雪交加,院长及领导班子坐阵到第二天凌晨三点多,我也安顿好病患后被安排在附近小区采核酸,做好防护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来到小区,居民已排起长龙。帐篷侧面寒风吹过,体贴的居民拿来布料为我们挡风,帐篷顶部时不时洒落下雨雪落在我们的身上,但这丝毫阻挡不了我们决战病毒的决心!我们不急不躁,专心按诊疗规范做好每一人的核酸。这样的夜晚,我们听到的`只有风雨声,没有吵闹,没有抱怨,大家井然有序,不知不觉到了凌晨两点。我采了八百多,妻子采了九百多。当放下手中最后一根棉签的时刻,我方才感知双手已冻得失去了知觉。回到医院担心我们医务人员自身感染,又为医院每位医务人员自身采完核酸才回到家中,此时此刻,用饥寒交迫来形容最为合适不过了,匆匆洗漱,吃过母亲已为我们准备好的热粥,倒头睡到天黑才缓过神来。

  从那以后,除完成一天紧张的医院病患工作外,我常常会被不定时安排外出做核酸采样。几乎凌晨三点起床、四点到医院、六点到点位,没有周末,核酸检测成为了我们的日常,到中午十二点采样完核酸回到医院继续日常为病患服务。其实我们心里最牵挂的还是两个孩子的学习。女儿今年小学六年级,平时在家按时完成学校的网课,还指导二年级的儿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从不让我们操心。女儿总是能按时打卡,还时不时在家人外出时为自己和弟弟做一顿还算可口的午饭。

  记忆犹新的一个周日早上,我和妻子同时被派往支援太仓的核酸采样任务,凌晨两点我们从家出发,前往医院坐上大巴近一百人前往太仓。刚上车,医院同事说你们夫妻俩同时去,家里孩子怎么办?我说家里有爷爷奶奶,其实家里只有两娃。我心想:我们是医务人员,我们是共产党员,此时此刻我们不上谁上?同事还有去支援上海的、去隔离点一个多月才回家一次。其实当时我心里已做好半个月不回家的打算。

  到达太仓已是五点,天刚蒙蒙亮,被热心的市民接往核酸采样点刚好六点。按照政府指定六点准时开始采样。我们夫妻二人同太仓医院的医务人员共四人被分配到完成小区内三千人员的采样任务。早晨我们穿着两件衣服及防护服工作,紧张有序的采样到九点多时天太热,我们都更换的薄衣及防护服,但还是抵挡不了炎炎烈日。热心的居委会工作人员为我们找来了冰块贴在大腿外降温,工作到下午一点时,脱下防护服,衣服上已拧下水滴,脸上已被口罩勒下深深痕迹。但是我们还是面带笑容,因为我们光荣地完成了今天的采样任务。坐上大巴车返回医院的途中,大家都倚靠座椅累得呼呼大睡,回到家已是夜晚。

  救死扶伤是医护的天职,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我们多次奔赴抗疫一线,同病毒多次交锋。听党指挥,危急时刻,冲锋在前,主动请缨支援。高强度的工作,艰苦、疲惫……我们从不计较,不惧危险,昼夜奋战,用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我们坚信:靠党的领导、靠政府的力量,靠广大的人民群众,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医生抗疫个人先进的事迹2

  “光头”医生刘积诚是我校医务室的一位“资深”医生,待人极热情,看病有诀窍,深受师生们信任和喜欢,又因为脑袋光光,。刘医生为人仗义,若学生要外出看病没带够钱,他经常会借钱给学生出去看病,也结交了一批学生朋友。估计在桂林洋校区的学生没几个不认识他,不论在校园的哪一个角落,都有人和他打招呼。

  2022年8月1日,海南三亚出现疫情,海口的防控措施不断加强,校园的防控压力不断增大。会议、排查、检查落实一件接着一件。8月4日海口出现疫情,8月5日海口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全市区域开展全员核酸。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还在休假的刘积诚医生一接到命令,马上骑着“红头雷公马”返校。

  刘医生是我校核酸点位的主要干将,带领医务室留守人员安排物资准备、接送医护、转运样本、处理医疗废弃物以及做好检测完成后的消杀工作,还需维持现场秩序。

  让我们来看看“光头”刘医生是怎样度过抗疫的一天的:

  (前一晚)23:30,接物资组通知,刘医生前去桂林洋开发区昌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领取采样物资;

  0:00-1:30,刘医生等待分配物资。;

  2:00,刘医生带着物资到校;

  6:00,起床开始做好核检前准备,消毒用品、医疗垃圾处置用品安放到位;

  7:00,刘医生联系车辆去桂林洋开发区接医护人员;

  7:30,医护到位、信息员到位、志愿者到位;

  8:00,所有人员防护到位,准时开始;

  8:00-12:00,采样时间;

  12:30-14:00,医护人员休息;

  14:30-17:00,采样时间;

  17:00-18:00;场地消杀,医疗垃圾处理;

  20:00-21:00,全体人员复盘。

  人们总是以为,物资是应该准时到位的,谁能想到这些人凌晨都在加班干活,甚至通宵达旦;人们以为数字都应该是现成,哪想得到都是他们加班加点在做统计工作;人们还在为排队人多而抱怨的时候,哪想得到身边的工作人员嗓子都哑了,还在劝说人们保持一米距离……

  这就是以刘医生为代表的的基层工作人员的一天,他们不是采样员、不是信息员、不是志愿者,因为不是“大白”不能享受他们的荣光,但他们工作时间最长,每天来得最早、回去最晚。大家都散去后,他们又要准备第二天的'工作。他们从没有出现在闪光灯里,他们总在默默无闻地工作,他们每时每刻捧着手机,连睡觉都不踏实,生怕落下一丁点通知而影响工作。

  这就是疫情下基层工作人员的真实写照。他们是群众“最贴心”的人,是学校党委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学校安全稳定的第一线。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守护了全校师生的健康安宁。

  医生抗疫个人先进的事迹3

  厚虎虎,男,中共党员,31岁,玛纳斯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医生。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甘当“逆行者”,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始终坚守在抗疫第一线,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强化担当“干在前”

  2020年乌鲁木齐疫情期间,厚虎虎主动请缨,舍小家顾大家,离开刚刚十个月的女儿,奔赴一线,奋战在乌鲁木齐核酸采样一线。妻子安慰他说,现在是特殊时期疫情严重,你又是党员,放心去支援,我会照顾好自己和妞妞的。为确保前线人员安心抗疫,医院安排党员一对一关心关爱援乌医务人员,同事邓永伟成了妞妞的临时爸爸,2个月后等他回来见到女儿妞妞,孩子已经不认识他了,一个劲的叫邓永伟爸爸。厚虎虎对女儿感到很愧疚,但是作为共产党员和医生,他深深知道疫情面前,以身作则,主动担当的深刻含义。

  2022年8月,疫情再次席卷新疆各县市,他再次请缨带领玛纳斯县人民医院核酸采样队逆行出征支援呼图壁县,作为新冠疫情防控的“排雷兵”,勇敢投身抗疫最前沿。这一次,因为妻子在发热门诊工作,闭环管理需住在医院,3岁的女儿只能拜托给母亲照顾,作为共产党员的厚虎虎深知只有大家安全,才有小家的幸福。他带领采样队日夜兼程与时间赛跑,拼搏战“疫”分秒必争。采样任务每天都会从晚上持续到天亮,连日来持续的高温,让他倍感燥热,在这样的天气下,他佩戴N95口罩,帽子、防护服、面屏,并且还要戴着密不透气的乳胶手套把隔离服的袖口紧紧包裹防止皮肤外露。当他脱去防护服时,衣服已经湿透;当他摘下口罩时,脸上留下来深深的印痕;当他累到极限时,无论坐着还是躺着,倒头就能睡着。在他的带领下大家没有一个人从“阵地”上退下来,依然坚守在岗位上,都纷纷表示:“我没事,我还可以再坚持!”

  主动对接“冲在前”

  刚刚到达呼图壁,他立即开展培训,认真指导采样队员规范采样,采样管如何密封、保存和运输,被采样人的信息要标注清晰明了,并亲自看着每一名采样队员操作过关,确保万无一失。当日凌晨采样队就开始入户核酸采样,因为都是高风险区域,采样都是夜间进行,而且所有居民都要上门采样,需要一层一层爬楼,一户一户去采,采到天亮累到极致的时候,队员们靠在墙角就能睡着。其他队员白天可以休息,但是身为队长的厚虎虎还要不停的接打电话,对接呼图壁当地疫情防控专班组落实联防联控机制,积极协调当地社区,沟通协调物资,交接物资,做好人员分配,任务配发,协调队员们的衣食住行。还要组织队员不断培训学习新的规范和管理要求,确保核酸检测采样规范、有序、高效。他基本白天还没来得及休息,夜间就又投入新的采样任务中,每天采样结束后还要跟各组组长沟通,确保外出工作的每一名队员都返回后才休息。

  每天凌晨和深夜,人们都还在甜美的梦香中,厚虎虎已经带领队员们奔波在居民小区的楼栋中,踏着月光前行。8月份天气炎热,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前半夜汗水湿透衣背,如同“蒸桑拿”,后半夜冷风吹着瑟瑟发抖,防护服里面的衣服湿透后,被捂干,再湿透,再捂干,汗水一滴滴滑到眼睛里,蛰的'眼睛生疼,他强忍各种不舒服,认真为每一位居民规范采集核酸,同时严格执行手卫生。穿着一身防护服,在平地走尚且笨重,他还要入户采集,无数个五楼、六楼、七楼爬下来,汗如雨下,透不过气来,看着每个采完核酸的人脸上泛起的朴实微笑,听着一句一句的谢谢,他为自己能为疫情防控工作尽一点微薄之力感到无比的自豪。厚虎虎带领着采样队员,克服种种困难,披星戴月,逆光而行,圆满完成任务。

  发挥特长“做在前”

  在一次上门入户进行核酸采样时,他发现一名患者的眼睛有些红肿,询问后得知患者在高风险区,担心自己去医院看病会给社区干部增添麻烦,就一直忍着,仔细问诊后,根据经验,厚虎虎判定是麦粒肿,马上细心安抚居民并认真指导他用热水熏蒸眼部,每日清洁双眼,用家里自备的红霉素眼膏滴眼,为患者答疑解惑,这无疑是一颗定心丸,让社区居民焦虑的心放了下来。

  厚虎虎在呼图壁采样期间,依然不忘关注自己的“老病号”——家住御景苑社区的殷爷爷。殷爷爷今年93岁了,是厚虎虎的老病号,因病情需要,长期使用尿管,每次需要换尿管的时候,厚虎虎都会计算好时间,和爷爷约好,下班后去殷爷爷家里帮他更换尿管,可是这次他在呼图壁,眼看着殷爷爷换管时间到了,他却无法亲自前往,于是他给好友邓永伟打电话,嘱咐他去帮殷爷爷换尿管。邓永伟完成“任务”后,及时给厚虎虎汇报,他才算放下一颗心,继续忙碌起核酸采样工作。

  是党员亦是医生

  坚定信仰不忘初心

  厚虎虎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尽职尽责,用实际行动书写青春靓丽篇章。他用见“疫”勇为的力量筑牢战疫防线;用“疫”无反顾的决心践行铿锵的誓言;用“疫”不容辞的职责守护群众的健康;用大“疫”凛然的逆行点亮生命的希望;这是“疫”往无前,从未止步的超燃青春;这是万众“疫”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医生抗疫个人先进的事迹4

  2月12日晚,早过了下班时间的急诊科护士王欢欢脱下防护装备,正用手轻揉自己的脸,想缓解一下长时间穿戴隔离面罩在脸上磨出的印记。虽略有疲色,但她的眼眸里仍透着刚毅与坚定。

  在疫情期间,王欢欢不仅承担急诊科的本职护理工作,还是医院发热门诊的专职护士。春节前她就进入发热门诊值守,连续在一线奋战十天,整个春节假期都没有休息。有同事关心她“别这么拼,休息一会”,她笑着反问“没事,我是党员,关键时候我不上谁上”。老家的亲人曾问她“春节还回来吗?”,她只能推说工作上忙可能还回不来。她不敢告诉年迈的`父母,自己在“危险”的地方值守,对年幼的孩子也只能忍下思念,早早送回老家,连年夜饭也只是在医院匆匆对付。

  每次进入发热门诊工作王欢欢都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防护口罩和护目镜,为了减少防护装备的穿脱次数,她时常长时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工作,毫无怨言。

  她因为基础扎实、技术到位,还同时承担起发热门诊护理带教老师的职责,指导进入发热门诊增援的护理人员及收款处非医人员如何做好防护、规范工作。每天下班前,她都抽出时间耐心指导年轻护士解决发热门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如此,细心的她还发现进入发热门诊的患者大多非常紧张、害怕,她就主动和患者聊聊天、说说话,安慰他们。不少患者在她的疏导下平复了心情,每每看到患者放松后的神情,她都感觉工作没有白费,自己心里也暖呼呼的。

  在与疫情的正面交锋中,发热门诊的一线医护人员是冲锋在前的排头兵,他们奋战一线,尽己所能,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贡献着自己的专业力量。

  医生抗疫个人先进的事迹5

  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生前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最早于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2020年1月8日,他接诊了一位82岁的女性患者,就诊的疾病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他说:“我们平时接触患者也没有做特殊防护,病人来的时候也没发热,我就大意了。不过,第二天也就是9号,她就发烧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怀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为CT显示,她的'症状是‘双肺磨玻璃样病变’,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而且,已经排除了常见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情况。不过,因为医院还没有用于检测确诊病人的试剂盒,当时并没有给她确诊。她1月8号住院,我1月10号就出现了咳嗽症状。随后他的病情也发展出现严重症状,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在住院期间他说:“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

  医生抗疫个人先进的事迹6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感染病学家,她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时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为浙江取得抗击“非典”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在春运临近高峰,武汉疫情呈蔓延趋势时,她顶着压力,几度建议“封一座城,护一国安康”。党中央迅速采纳了她的建议,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扩散,这一举措不知让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还主动请缨,进驻武汉,和武汉的医护工作一起接诊病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医生。七十多岁的老人,一连7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她怕一眨眼,鲜活的.生命会从她指间溜走。

  她抢在时间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尔、达芦那韦治疗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为了尽快找到“对症下药”的疫苗,她率领科研团队,日夜兼程。

  她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

【医生抗疫个人先进的事迹】相关文章:

抗疫先进医生事迹简介(精选8篇)05-01

抗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1-15

抗疫个人先进事迹(精选12篇)02-01

个人抗疫先进事迹材料11-15

抗疫物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01-11

基层抗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1-15

抗疫先进个人事迹(精选10篇)05-04

网格员抗疫先进事迹01-20

抗疫先进事迹材料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