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乡村振兴工作典型事迹(精选6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那么相关的事迹到底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村振兴工作典型事迹(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乡村振兴工作典型事迹1
白玛拉珍,女,门巴族,1993年3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大学本科,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德兴乡荷扎村人。“走出去只为了更好的回来”。放弃光怪陆离的城市生活,大学一毕业,带着在大学四年期间与其他各族同学交流学习所绽放的先进思想,带着在校园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获所得,毅然决然踏上回乡之路,成为一名乡村振兴专干,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为家乡建设发展出谋划策,贡献青春力量。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全党范围内广泛、热火朝天地开展党史的学习教育。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回望过去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如何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将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激发全村党员群众敢于拼搏、敢于创新创业信心,饱满干事创业热情,不畏创业途中泥泞艰难;将党史的学习教育办得生动有趣,农牧民群众听得明白,理解得了,领悟得到,做到不仅入耳,还入心入脑,知道今日之和谐稳定、幸福生活从何而来,应该恩向谁报,成为开展党史的学习教育成效的关键。
白玛拉珍同志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荷扎人,清楚地知道由于过往“三不通”(不通路不通电不通网),村民受教育程度低,文盲率高,思想并不活络,相对落后,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认可度、理解度都远远不够。想要深入开展党史的学习教育,且卓有成效,就得找到一条适合村内现状的途径。“上级部门发放的学习资料多为汉语、藏语,门巴语又没有文字,群众不识字也不通语言,这样开展,他们大部分就算想看想学也可能被消磨为不愿学、不想学。村内有广播,现在村内大部分群众不会看、不会读,但是他们会听,也愿意听呀!没有门巴语党史的学习资料,我们自己可以做啊,我们可以做一系列门巴语党史小故事音频,用村内广播每周广播,这样不仅辐射范围广,还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起召集大家开大会一起集中学习,更愿意被村民接受呀!”
说干就干,白玛拉珍立即着手准备,从故事改编、故事翻译、音频录制全部独立完成,一手操办,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表演”将一个个二维化、遥远有距离感的纸面故事立体化,革命先贤志士生动化,大大增加村民学习“食欲”。
故事改编是最耗费心血的一环。故事是否生动有趣,能“引人入胜”,用通俗地表达,准确地反映出党史故事背后的精神力量,描绘出党史人物勇于、甘于在革命道路上披荆斩棘、在乌蒙磅礴里走泥丸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整个故事的“灵魂”。为做好这个工作,拉珍要反复通读故事内容,上网搜索相关党史材料,重新为故事凝根铸魂,“重塑肉身”,加上自己的感悟理解,抛砖引玉。故事翻译是最需斟酌储备的一环。拉珍虽然是门巴族人,但作为受汉语普及影响,汉语中的“偏难怪”词语也会存在拿不准、不知道如何翻译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大问题,她向阿爸阿姐、村内年长老人请教,有时候一个词要请教多人,综合意见,再反复斟酌抉择如何翻译,只为了翻译正确表其意,把党史故事背后的精神力量更精准地传递给每一位受众。音频录制是最孤独磨人的一环。录制设备简单,仅靠一部手机,收音效果差,为了录制效果好,杂音小,拉珍每次都要等到自己儿子熟睡,夜深人静时开始“孤独录制之旅”,一个故事经常录了又推翻重录,有时候一小段故事内容要录制不下10遍,才能达到拉珍要求。录制时,拉珍还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克服口语中不自觉带出的语气词。夜晚清风蝉鸣,一人一灯一手机,一遍又一遍,一节又一节,将“小事”当成“大事”,用“匠心”倾注。一篇故事经常录着录着,就到凌晨2、3点了。
就是这样的用心用情,坚持不懈做这一系列有深度有温度贴民心近民意的门巴语党史小故事音频,村内营造起浓厚的党史的学习氛围,系列门巴语党史小故事音频也获得了乡党委的高度认可,并每期获得乡公众号《德兴新窗口》的转载,将党史的学习材料共享全乡,辐射全乡,这项创新举措为党史的学习解决了群众普遍存在的“三不”问题(不会认、不会读、不会写),打开了开展党史的学习的新方式,找到了关照现实,符合村内实情的新途径,获得了党史的学习教育深入人心的新成效。
乡村振兴工作典型事迹2
“三月春风送暖阳,蓝天白云映花黄”,在枣市镇G322国道两旁片片油菜花金浪滚滚,垃圾桶整齐摆放在沿途村民屋前,干净清澈的小溪,还有蓄势待长的排排枣树。村间的小道看不到垃圾,家禽也安逸的在围栏里圈养......这番景象离不开几位环境“美容师”。
一号“美容师”:洞头村李志文
垃圾的转运由谁负责?各农户垃圾桶与G322国道两旁垃圾桶该怎样发放与维护?酒席之后的卫生该怎样及时清理?是人居环境专干李志文接手后首要思考的问题。国道两旁卫生不太好管理,村民环境意识薄弱。李志文挨家挨户进行宣传走访,讲清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予以劝说,还带着其他村干部一起帮助清理垃圾。并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人居环境整治方案。他说:“一次不行就两次,多走走自然而然就会提高村民的意识”。一次一位村民家乔迁,酒宴之后的大量剩菜与剩饭就倒在路旁,装修后的废残建筑材料全部倒在了国道旁。了解情况后,李志文立刻找到该户主进行沟通与交流,当即制定处置这些大量垃圾的方案:一是把垃圾集中清理转运到界首垃圾处理点;二是种植些花草或白菜油菜之类的经济作物进行复绿。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现如今,洞头村已经成为枣市镇美丽乡村的亮丽名片。
二号“美容师”:东岭村吕忠姣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的就是东岭村,东岭村位于山间,风景如画。作为人居环境专干的吕忠姣在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注重创新、务实工作、尽职尽责使东岭村环境面貌好上加好。
围绕"三边"、"三内"进行整治、村内沟渠及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村庄绿化美化等主要整治内容,充分保障资金、人员、机械,把握整治标准,扎实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不断补齐环境整治各项短板。村自身环境基础较好,但是村民散养家禽比较现象较严重,除了人居环境专干,吕忠姣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妇联主席,她通过调动村妇联执委的积极性,带领执委分片划责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家禽圈养的宣传力度,还常常组织妇联执委一起对圈养家禽大户家进行“大扫除”,引导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到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之中。现在的东岭村“颜值”、“气质”双提升,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三号“美容师”:岩口村陈春华
陈春华作为村里人居环境整治的负责人,他说人居环境整治就是要吃得了苦,放的下面子,工作负责才能落实到位。为了做好人居环境工作无论刮风下雨亦或是烈日炎炎总能看到一个身影,戴着草帽举着小喇叭播放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垃圾分类户户参与。手里还拿着垃圾钳,看到垃圾就钳进垃圾桶。除以之外,陈春华还建立人居环境群,采用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农村环境整治相关知识。完善保洁员队伍建设,制定管理制度,实施专人负责分片管理,奖罚分明。对环境卫生评比,连续两季度“差”的给与相应的罚款。同时不定期环境卫生检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大家都说陈书记好严厉,但看到村环境的变化,却又都竖起了大拇指。
乡村振兴工作典型事迹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陈年林作为市派驻枣市镇虎形村工作队队长,始终牢记自己的工作使命,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为虎形村乡村经济、文化、党建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与看法,推动虎形村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见效。
驻村期间,陈队长每月都会带领工作队和结对干部走访结对70户脱贫户、两户监测户和两户边缘户。为了全面掌握了全村基本情况,听取群众对于乡村振兴的理解与看法,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支村“两委”干部,对全村16个村民小组档外的568户群众进行了全覆盖走访。在走访的过程中,陈队长发现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他都登记在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进行限时整改销号,做到对村里情况底子清、资料齐、措施硬、成效凸显。
村里的`情况清楚了,下一步就是要寻找经济发展“突破口”。陈队长把培育和做强做大村光伏发电龙头企业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加强光伏发电设施的维护与管理,使该企业每年可为村集体盈利8-10万元,为支撑现代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提供经济基础。同时积极为方绿生态股份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壮大提供优质服务,多次到县交通局联系,调整了园区道路2条,并立项水泥硬化约4公里,为虎形村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实现了好的开端。
乡村振兴工作典型事迹4
王治文,男,1974年3月生,农工民主党员,中共预备党员,现任吕梁市中医院院长、吕梁市中医药现代化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吕梁市科协副主席。
近年来,在王治文的带领下吕梁市中医院累计为定点帮扶村麦洼村解决实际困难62个,走访农户136次,开展义诊活动14次、推广中医适宜技术12期,开展科普宣传16次。指导成立了麦洼村中草药种植合作社,截至目前帮助麦洼村发展金银花种植基地386亩,党参、桔梗、猪苓等中药材种植基地100余亩,110户农户稳定脱贫增收,村集体每年增收5万余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解决了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难题。将乡村中医培训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两年培训乡村医生445名;近三年吕梁市中医院全面落实城乡医保政策,接收就诊患者24万余人次,其中贫困户人口6000余人次,使贫困户医保政策得到应享尽享,为农民稳定脱贫、乡村振兴作出有力保障。
乡村振兴工作典型事迹5
“我叫次仁热旦,是一名乡村振兴专干,2020年春节,是我入职的第一个节日,也是特殊的一个节日。按照组织安排,我本来是有机会回到老家过一个祥和、欢乐的节日,但就在这个时期,全国爆发了冠性病毒疫情,通过各个媒体平台看到每天的确诊和死亡人数不断激增,我犹豫了,想到入党申请书里的誓言,我决定,放弃节假日,我要和国措村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一起,用身体为群众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疫情防线,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次仁热旦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提前结束假期纷纷赴村到岗,全力投身基层疫情防控工作。他们和乡村干部一起,携手同心、主动作为,当好宣传员、劝导员、战斗员、服务员,用实际行动守护一方百姓。
一、加强舆论引导,身体力行筑长城
接到上级通知后,次仁热旦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连夜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同驻村工作队3名队员、党支部在岗的17名党员成立巡逻组、值班组、应急组,在村域内开展24小时巡逻工作,禁止群众外出串门、聚会。在村口搭设简易帐篷,24小时开展值班登记工作,群众日常生活用品,全部由次仁热旦和村“两委”代办采购,为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凭借几个月来在群众中打下的基础,动员带领大学生组成宣传队,一边学习、一边宣传疫情传染、防范知识,加强群众对疫情的认知程度。
二、科学管控,以身垂范防疫情
疫情的爆发在藏历春节时期,按照往年的做法,国措村党员、群众将放下所有的工作,欢聚一堂,举办各种娱乐活动,庆祝新年伊始,但是看到疫情形势愈来严峻,为保证群众生命安全,经过与村“两委”代表和群众代表多次沟通协商,最终一致决定,取消今年所有庆祝活动,关闭所有娱乐场所,今年拜年全部以微信、短信通讯方式进行,坚决把上级的'各项要求和政策落实到位、落实到人,不给病毒有机可乘。
三、知恩图报,驰援湖北送爱心
通过组织村党支部17党员认真学习吴英杰、齐扎拉致广大党员干部的一封信后,本村17名党员主动交上了自己在回信中的学习体会,并纷纷承诺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以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夺取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次仁热旦在看到全国人民饱受疫情折磨,想到西藏各族人民多年来一直深受党中央、国务院的厚爱,值此国难当头,理应站出来贡献发挥党员模范引领作用,在他的倡导下,发起“回报党恩、驰援湖北、彰显真情”自愿捐赠活动,筹集善款5450元,交由县民政局。大家表示,钱虽然少,但是代表的是国措村群众的真情厚意,希望这微不足道的帮助能让千里之外的湖北人民感受到一点温暖和关怀。
他说:“这次疫情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一场战争,也是对我任职乡村振兴专干的一方催熟剂,让我明白了群众对我的期盼有多高,我身上的担子就有多重,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里,我会像千千万万的党员、医护人员一样,乘风破浪、逆风而行,守初心、担使命,完成组织重托,不辜负群众期望,助力全面打赢此次疫情攻坚战”。
乡村振兴工作典型事迹6
现在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洞头村村部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乡村振兴专干李艳平还在电脑旁录监测户的个人信息以及核查脱贫户缴纳医保情况。李艳平告诉大家乡村振兴工作是村里的中心工作,自己也不敢马虎。当问到在这里熬夜加班有没有觉得很辛苦,她说道,由于乡村振兴工作任务重,加班是常事,但看到村里建设的`越来越好,自己心里也有成就感,也就不觉得辛苦。
洞头村非贫困村,全村686户,其中脱贫户72户,边缘户3户,监测户10户,这些对象主要包括:残疾户、大病户、丧失劳动力。按照监测户的申报程序是村民到村自主申报,接到个人申报,李艳平第一时间就赶往对象家里走访了解况,为了保证评选公正公平,让政策真正落地实效,李艳平会向调查对象所在组的组长以及其他村民求证申报对象反映情况是否属实,最后召开村委会进行评议,评选过程做到公开透明,评选结果做到公平公正。
李艳平告诉我们,通过几年的脱贫攻坚,一路走来,真心觉得为民服务是一件快乐的事,尽管很多事通需要跟多级领导沟通,程序复杂,她依然没有产生退缩的念头。每一次的村里更换工作队员,她不管多忙都会停下来手头的工作,带着工作队新成员走组串家了解情况,帮助工作队员尽快了解村里情况,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
去年年底,贫困户苏姣妹得病手术后在家休养,李艳平得知他一个人带着孙子不那么方便,于是积极与县、镇有关部门沟通,陪护她办好理赔并理赔到位。苏姣妹告诉我们,正是村里有许多像李艳平这样热心工作认真负责的人,所以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才越过越好,她非常感谢国家,也感谢这些默默给他们提供帮助的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