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效教学》有感

时间:2022-10-22 13:04:2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读《有效教学》有感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有效教学》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有效教学》有感15篇

读《有效教学》有感1

  寒假来临,闲来无事,茶余饭后我再次捧起余文森老师的《有效教学十讲》用心品读着,觉得获益匪浅。窗外凛冽的寒风呼呼的吹着,而捧着这本书坐在灯下,似一股暖流传遍全身,带给了我温暖、宁静与快乐,更重要的是,这部凝聚着余教授二十多年的教育智慧与心得的教育专著,无论是他机智幽默的语言,还是精辟入里的教育哲思,都为广大教师尤其是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奉上了一顿受益终生的精神大餐。它还督促我去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透彻地理解“高效课堂”的真谛。合上书,万千感慨充满心间,下面便是我读完书后的点滴体会:

  一、丰富课堂教学,寓教于乐

  也许,对小学于低年级的学生们来说,玩是他们的天性,而学习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它占用了无邪好动的孩子们大量的娱乐时间;对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们来说,一个知识点一年又一年,一个班又一个班的重复讲授,也会让教学活动变得机械、乏味,犹如喝白开水一般。但是,正如余老师在书中所说:“学生不是作家笔下的小说,我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也不是画家笔下的图画,我爱怎么画就怎么画;更不是电视机前无奈的观众,你演什么我就看什么……所有的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带着自己的经验、带着各种各样的情绪来到课堂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这一神圣的工作中去,寓教于乐,真正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愉快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提高自己的智慧含金量,并借助文本充分挖掘课堂乐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从而使课堂教学活起来。但活跃的课堂他必须是实在的,有实效的,能让学生学有所获的,而不单纯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摆的花架子,纯属形式,走过场。这一点,于教授在听过许多名师的讲课后,也谈到了这一点,如果只注重形式,必然会实效性不高,所以丰富课堂教学,不代表不要实效,而是要寓教于乐。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重于过程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这为我们制定三维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使我们意识到: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应当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从以往的“填鸭式”的灌输教学中走出来,根据课改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去掌握相应的技能与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只着眼于目前的应试教育,应本着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入手,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也有人说“教师应当做一条流淌着的河流,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但是,就目前的社会发展趋势看,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社会上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不仅要有一技之长,还必须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根据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从新给自己定位,不能只满足于一桶水或一条河的传统做法,教师要努力做“压水井中的引水”,教会学生如何借助现有条件动主地从社会这本大书中获取源源不断的知识,并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活到老学到老。

  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时候,教师就应当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先自主尝试学习,教师最后再予以方法上的点拨,当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就必须依靠教师,我们就“先教后学”,无论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我们的目的就是最终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方法技能,自己学会学习。这样一来,不仅是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能不断地从教学当中有所收益。

  泰戈尔说:“卵石的臻于完美不在于锤的敲打,而在于水的且歌且舞”,教师就如那且歌且舞的水,精心打造着一件件世界上最美的“艺术品”。寒夜里,捧读此书犹如心头照耀着一轮太阳,暖暖的,却无比的宁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会不断地思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和孩子一起实现生命的飞扬。

读《有效教学》有感2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青年教师读书活动,布置了《有效教学》这本书的阅读任务,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说实话,刚一开始,这个活动并没有引起自己的重视,总觉得这又是一次图于形式的任务学习,而在读完以后,却发现这本书不像以前的理论书籍一样去强调教学的艺术性,高谈阔论一些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实现的东西,而是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很多东西说出了我们的心声,颇有感触。下面结合我个人的读书体会,谈一下我的认识,希望能将书读薄,能和大家产生一点共鸣。

  有效备课。在这一章节中,提到了一些怎么样备课才实用的一些意见,在我看来,我觉得很有道理,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一堂课,教案的准备非常重要,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之为备课。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过程等,但因为一些日常琐碎的事情占据了教师大部分时间,实际上的备课就等同于写教案了。为了按固定的格式填写好教案本上的内容,工整的书写以便达到要求,应付学校或上级的检查,老师们大部分的时间用于了“书写”,平时在学校上课、改作业、解决学生纠纷、与家长沟通……已占去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思考的时间又有多少呢?然而这样精工细写的教案等检查后便放进了抽屉,上课前教师还得重新备课。这样的“备课”造成了“备课”与“上课”两张皮的现象,这样的备课便成了一种摆设,这样的备课便是徒劳的、无效的。学习了《有效教学》这本书后,对于“有效备课”的理念我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有效的备课应是备而有用的,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教,促进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有效备课重要的是教师的钻研、思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我非常欣赏于漪老师的“三备法”,但我觉得因每个人的不同,无论什么样的方式只要适合自己就行,能达到高效就行。

  关于有效指导,在看这部分内容前,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自己还有很大差距。好在自己平时还算比较注意,一直在想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学的更好。新授课中,注意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习惯;练习课中,重点培养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做题,有效提高自己的卷面成绩;而在复习课中,也是从方法入手,教给学生如何有效复习,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感觉自己做的还算不错。

  关于有效讲授,中间提到了一条就是要幽默风趣,令学生保持轻松活泼的心情。这一点,比较符合自己的课堂特征。一直以来,自己所提倡的就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可有时候却发现一旦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数同学会把注意力转移出课堂,这样便需要老师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也就是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自己以后的努力方向。

  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是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有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

  关于课后反思。这一条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应该是非常关键的。早在学习这本书之前,自己就明白课后反思的重要性。可很多时候,自己往往会因为懒惰或者文采的限制,而只是去简单回顾自己近期内的教学情况,没有进行系统的书面整理,所以到目前为止,自己的总结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这也是自己今后一个很重要的改进方面。

  而在最后自己想说的一点就是有效练习。现阶段很多人对于题海战术不屑一顾,认为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课堂效果等等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相冲突,而我的观点则认为,很多时候,练习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环节所不能代替的。只是由于作业的分层设计不够好,导致很多同学感到一定的挫败感,于是就出现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很多学生开始搪塞老师,敷衍了事。所以,要想真正体现练习的有效性,作为教师来讲,必须要设计有意义的、高效的练习形式。

  学无止境,同样,对于一个老师来讲,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学真谛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才是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也才是一个对学生帮助很大的老师。最后让我把颜真卿的名言献给大家: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有效教学》有感3

  我常常想:什么是有效的数学学习?数学学习结束后留给孩子的是什么?

  在平素的教学中,有些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及追问的:学生能够背诵图形的面积公式就会求各种图形的面积了吗?能的够背诵出“两个数相除,就叫做这两个数的比,被除数相当于比的前项,除数相当于比的后项……”就理解比了吗?能够背诵“像2x+5=27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就是认识了方程?认识三角形就一定要让学生顺利的说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再运用这个定义去判断图形(即使不学习这个定义学生也能判断)是否是三角形,这个教学价值又是什么?……这些是有效的教学吗?

  非常喜欢弗洛伦塔尔的一段话,它是这样描述数学的表达形式:没有一种数学的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一个问题被解决后,相应的发展为一种形式化的技巧,结果把求解过程丢在一边,使得火热的发明变成冰凉的美丽。因此他说:教材是“教学法的颠覆”。

  这让我想起了前些天跟学校同事的一次磨课。一年级的《找规律》一课,对于教材给出的例题,如一红一黄,一红一黄,一红一黄……花的排列,我相信即便是学前生也能发现这样的规律,如果教学活动仅仅是让孩子们找一找规律,接着填一填,那么我想这是无效的教学。我想探究规律存在的本质才是这堂课的重点所在。因此,这堂课让学生感悟诸如以几个图形为一组,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个过程比学生找一找规律来的更有意义。

  又想起最近在教的六年级,总复习中关于图形的认识这块,如果仅仅是将知识点笼统的复习一遍,学生需要接纳的知识点不可谓不多。如果教师之前做过一次归类(用树形结构归类等方法),我想知识点会显得更清晰易懂。一般我们都这样做。也有不同寻常的,从点线面三个方面来对图形进行认识,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进行沟通。静态的方面来看,我们可以先复习线的内容和角的内容及线的位置关系,然后从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来对各种图形进行归类讨论。动态方面,让学生感悟点动成线,线动成面这样的运动过程,形成更深刻的体会。如果认真这样去做,我想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会收获更多。

  如何实现从“冰凉的美丽”到“火热的思考”?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给孩子留下什么?毋庸置疑,我们该给孩子留下的是数学的思考方式、数学的思想,浸润的是对数学学习的热爱以及对数学的积极态度。我想,我们需要努力的还有很多。

  那么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该怎么要求自己呢?看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这一书,对我启发也是很大的。首先,把握概念本质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为什么这么说呢?它源于对教师备课过程以及教师教学实践场景的'追问和理性思考。通俗点说,你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其次,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打造厚重的小学数学课堂。它作为数学知识内容的精髓,是对数学的本质认识,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适用的方法。如“数形结合思想”、“集合”、“极限”、“函数”、“分类”、“一一对应”、“转化”等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后,我们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但是,我们真的了解学生吗?虽然我们天天和学生在一起,但是仅凭自己的主观感觉和经验推断学生的发展需求,会造成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的差距,从而导致教育教学活动的低效甚至无效。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学前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近段时间,我们也一直有在做学生的前侧分析,发现学生的一些思想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如果我们没做这些,根本就不会有这样的发现,这些发现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进行学生研究。

  如果我们能一直坚持这样做,我们留给孩子的将会更好,因为这些充满魅力的探究历程和思想方法才能深深的刻在孩子的脑里。

读《有效教学》有感4

  最近一段时间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的前几部分,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着我校的翻转课堂。感觉很有指导意义。

  结合者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这一环节,在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些怎么样备课才实用的一些意见和做法,在我看来很有道理,比如说在怎样解决“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上,孙剑荣老师的阐述就很有道理:她说备课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的钻研、思考,词语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以达到好的效果。

  在翻转课堂背景下,教学设计要充分备好学生与备好课堂,依据课标找准重难点,同时再结合学生的实际,真正找准学生的难点。

  另外在教学方法的预设上,我们如果能从目标、核心环节、练习、板书、变化等多方面考虑备起,并且多参与有效的集体备课,那么对于我们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认真做好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最佳前提: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善于调整和修正教学参考资料的相关内容,不要完全依赖于教学参考书及教材所约束的内容及进度安排。对于不适于学生的学习实情的.内容,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及进度。让学生的学习符合学生的整体认知规律和学生其它学科关联知识。

  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力争设计科学合理,时间分配及安排尽最大可能在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段落。对于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时间要放在课堂时间的黄金时间,并要留下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来回顾当堂课的知识,做到即时消化。

  教学设计的作业布置方面应体现出及时性和有效性,针对重难点设计,针对学生难理解的知识设计。这一点我校的翻转课堂在两段环节里体现得非常好。

读《有效教学》有感5

  认真读了《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很受启发。书中谈到“预设与生成的冲突及平衡的五种策略”,对我们目前提高课堂教学质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书中谈到“预设与生成”的冲突有6个表象。

  1、教案管理过于死板,导致教师形式主义抄写教案。也就是说,由于学校管理上的形式主义,只看表象,不看实效,检查教案过于程式化,使得教师的教案实质上很多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抄写现成的教案,从而没有时间去钻研教材,研究学情,反思过程,总结得失。

  2、教案设计过于详尽,导致教学过程规定太死。成如叶澜教授所言“‘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学与学生,让他们围绕着它转。”实质上就是教案中不能仅准备教师的教,而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活动与学情,不能由设计的`教学步骤控制着课堂的实际学情。

  3、教学目标设计以偏概全。即不能仅以认知目标代替知识、技能、技巧,要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领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促进身心发展的明确目标。

  4、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不能真正启发学生的思考。问题过多、过浅,导致课堂满堂问、设计问题太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加之教师不会降坡引路的话,导致结果是教师代替学生将答案和盘托出。

  5、课堂教学成为不折不扣的教案执行过程。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回答,若未达到,就努力引导,直到达到预定教案为止,决不希望“节外生枝”。甚至因为自身的能力而将精彩的“节外生枝”掐断于生长中。

  6、不善于挖掘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教师忽略了学生是带有知识、经验、思考、智慧、情感参与到课堂中的活生生的人,对学生的表现视而不见或不屑一顾,结果使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许多丰富的、多变性的、复杂性的资源被教师的迟钝所扼杀。

读《有效教学》有感6

  读完《有效教学十讲》一书之后,我深有感触,也受益匪浅。这本书语言简洁朴实,内容浅显易懂。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展示了精彩的理论依据,为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策略。我觉得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认真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得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精益求精的教学设计是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每一个环节,设计有效的问题,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积极认真地思考,让学习真正发生,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创造情境,激发兴趣,关注课堂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我认为,教学反思:有着落才会有实效。教学反思要从实效着眼:教学反思只有着眼课堂教学的实效,从评价实效的几个方面审视教学才具有针对性;要从整体着力,落实到课前、课中、课后等各个时段。

  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读《有效教学》有感7

  读了《有效教学十讲》一书,真的让我从中领会了许多知识,让我获得了许多感悟。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实现了飞跃。

  什么是有效的教学呢?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当学生已经能够阅读教材和思考的时候,也就是进入“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学习阶段的时候,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教师的教学依然是重要的,但是,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就是教学的针对性。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一般化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学。需要强调的是,在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不是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和学生的集体智慧。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的时候,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

  我们来看几个以“先学后教”为教学理念和教学特征的著名教改实验:

  1.尝试教学:“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尝试教学简单地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先尝试练习,在尝试过程中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它的教学基本程序可分为五步:

  一、出示尝试题;

  二、自学课本;

  三、尝试练习;

  四、学生讨论;

  五、教师讲解。

  2.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课堂教学分以下五个环节:

  一、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

  二、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并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

  三、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在汇报时,“后进生”有优先权;

  四、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

  五、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

  3.卢仲衡老师指导的“自学辅导教学”。其主要的步骤有五个:

  第一,启发。就是提示当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阅读。就是学生自己阅读课本。

  第三,练习。既然读懂了课本,就可以做相关的练习题。

  第四,评议。就是当时知道结果。这一步很重要,做了练习之后,让学生当场核对或订正答案。

  第五,小结。教师下课之前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我国著名的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依据教学是一种变动的、动态的观点,把教学分成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完全依靠教师阶段”;第二个阶段叫“基本依靠教师阶段”;第三个阶段叫“相对独立阶段”;第四个阶段叫“基本独立阶段”;第五个阶段叫“完全独立阶段”。

  按照江山野先生的观点,到了高中,学生就进入了“基本独立阶段”。学生能基本看懂教材的内容,即使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能要多看几遍,但是总归能看懂80%。这时候需要老师教的也就是20%,如果老师要硬教100%,那么学生的80%的独立能力就要丧失,老师的教就不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会阻碍学生的发展。这就是无效的教。我们的教学就要立足于现有发展区,针对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来展开,这样的教学才会促进发展。我们的'教学要瞄准、针对这个发展区,通过教学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把不会的变成会的,把不能的转化为能的。

  (二)“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是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也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教学的一种方式、方法。泛泛来谈,这条规律似乎涵盖了前两条规律的内涵,但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它的独特内涵和意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所谓温故知新。没有“故”哪儿来“新”?这就是说,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要么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重新组织转化而成的。

  写到这里,我又想到了这本书的名字,那么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有效教学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不仅让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的轻松,而且教学效果好。一句话就是又好又快地提高教学质量。

  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任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

读《有效教学》有感8

  读了《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学生如何更有效和教师如何教学更有效。

  有效学习可用九个字来概括,一是“经验”。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验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经验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情境,经验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它是非常重要的。二是“听说”。有效学习就是学生多听常说,提倡学生多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这样就打破了旧式的“哑巴英语”。三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实际上活动是英语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四是“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记忆。

  有效教学也可用六个字概括: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要教师能做到心中有学生,时刻关注他们的发展及学习过程,才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才会实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一书,着重探讨拉如何使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真正进入课堂之中。通过介绍西方课堂设计的理论和教学策略,总结国内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为我们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帮助。

  在此之前,我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大概念较模糊,通过学习,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概念有了清晰理解。教学模式往往都包含内在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教学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实现条件,效果评价等几部分。一般来说,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的、理论化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情境的特点,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的系统决策活动。()它不同于教学模式,教学策略通过“调控”来指导教学活动,比起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的指导,其内涵更丰富。

  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定型的教学范式,它有一定的实现条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之相比,教学策略则相对比较灵活,它能根据目标的变化而调整,有时甚至会根据情境的变化,打破教学模式的束缚,并做出改变。同时,两者也有一定的联系,教学模式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而教学策略的建构和使用也有助于形成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的相互活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活动的方式方法,也包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的方式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教学大方法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看完《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后,我学到了很多教育学相关知识。与此同时,也深感以前所熟悉的教学方法和规律越来越难以应对教育改革的需要,时代的发展挑战着教师的角色的定位,教师越来越成为一个学习着的角色。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因此,我作为一名教师,要增强“终身学习”观念,应该自觉、自主、自动的学习。终身学习不仅应成为个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而且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只要在教学上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反思、不断变革,才能使教育过程成为个人发展的过程。

  总之,教师要学会教学的各种策略,如提问策略、练习策略、评价策略等,从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

读《有效教学》有感9

  有效!是我们教学的一种境界。可有一个专家调查却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虽然有一点夸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无效教学的普遍存在。我们教师日日夜夜,勤勤恳恳,累得疲惫不堪,换来的却是教学的无效,想想,也可悲。在书中有这么一个案例,二年级数学老师给学生提出了一个数学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可讨论的结果让老师苦笑不得,合作学习成了脑筋急转弯。这说明学生如果根本没有讨论的能力,或没有讨论的兴趣,那最后的教学就是无效的。

  由于教学效益检测的滞后性和课堂教学的模式化,无效教学往往被忽视。如果说无效教学是漠视的盲区,那低效教学却是无奈的现实。“时间+汗水”“日光+灯光”,这种低效的学习方式既伤害了老师,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现在学生的学习时间普遍过长,学生的作业屡减不轻,弄得学生苦于应付,根本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这样的学习效果封闭了孩子的活跃的思维,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当然教学的低效跟老师的本身素质有关,但不能全责咎老师,老师也很无奈。学校的大考小考不断,甚至把这些考试成绩跟老师的收益挂钩。真是老师教得苦,学生学得苦。我们不仅发出呐喊“再也不能这样过”,可是社会的考核制度就是如此,普遍的校园学习文化是这等模样,教学的低效和无效还将继续存在。无奈,又无奈!

读《有效教学》有感10

  利用暑假的时间我将工作室发的《韩立福:有效教学法》认真研读了一遍。说研读真的不为过,因为这是一本可以好好研究,并且能够亲自在课堂教学中实践的指导用书。曾经好多次看书,都有这样一种感受,理论太多了,实践太少了。理论当然是必须的,但是光说理论,吹得天花乱坠,对实际的教学还是只能起到很小的帮助。理论应用于实践,并不是说说就可以的。而韩立福教授的这本书让我深深觉得很实用。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有效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过程。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导,全面发展”。“有效教学”的最终衡量的标准就是“学生成长”。这里的“有效教学”是个大概念,包括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拓展和有效评价。从行动策略角度来看,有效备课是指“师生共备”;有效上课是指“师生共学”;有效拓展是指“师生共拓”;有效评课是指“师生和评”。这种新视野下的新课程有效教学,主张“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思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课堂教学将是师生共同围绕研究主题或项目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生成意义的共同体。

  而这个理论让我有新的对课堂的想法,并且在看了课型范式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了。我们现在的教学要求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实施下来后的整体感觉是效能低下。我反思后感觉有以下一些地方做得不到位。

  一、教师方面

  1、我的角色没有转换,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式不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在环境上建构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桌椅摆成适合小组学习型,小组分工也明确,但是我依然在讲台上按原有讲授方式在教授,学生依旧在“各行其事”。学生新鲜几天后就烦了,学习意识上又回到了原有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了一种摆设,花架子,最终失去了其功能。

  2、学生分组不够合理,未建立合作学习机制,组内管理自由松散。我随意指定几个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组长我临时指定,没有建立合作规章或“公约”,未明确组长的职责,谁是学科长也不明确,往往是组长自己说了算。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长、组员不知所措,组员观望和等待,其结果是各行其事,合作学习难以进行。

  3、小组内没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随意化现象严重。我依然关注少数个体学生评价,忽视小组整体评价;依旧注重学习成果评价,忽视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合作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技能、合作学习过程评价。

  二、学生方面

  1、学生合作意识差,缺乏合作的内在需求。其突出表现是:有的善于表现的学习优秀学生“以我为中心”,独霸话语权,不知尊重他人;有的学习表现差的学生消极退缩,不论讨论如何激烈,总是低头观望;还有的学生依赖学习表现好的学生,“搭车”现象突出。

  2、学生不知合作方法,缺乏合作的基本技能。由于许多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合作学习“公约”和规范,只顾形式,不顾实质,导致效能低下。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有效策略:针对我分析的小组合作学习效能低下的原因,结合韩博士的理论,我认为,建构高效能的具有学习共同体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遵循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和要求,而且要符合学习共同体的性质和特征。所以,在具体行动策略上,应采取如下有效策略。

  一、 激发愿景

  学习愿景是影响和指引每个学生努力学习的心理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系统和有效机制。建立班级愿景,增加团队凝聚力和学习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特征是一种有集体愿景的团队学习。要组织学生认真探讨班级近期学习愿景和长期学习愿景。使学生个体愿景与小组愿景、小组愿景与班级团队愿景结合起来,让学生齐心协力为实现团队愿景而努力奋斗。使学生树立团队责任感和荣辱感,从心里感受到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我们团队进步而学习,从而增加班级团队的凝聚力和学习力,为大面积提高团队学习力奠定基础。

  二、 完善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机制,明确小组成员的学习责任、角色与职责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基础。创建以学习共同体为主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引进多元评价机制,落实各级的学习责任,体现生生是“主体”、生生是“代表”、生生有“责任”的学习理念,使学生学习责任化、评价多元化,确保新型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能。

  走进有效教学,创建卓越课堂,这需要我们用心去钻研,去实践。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师能,才会让自己的课堂更加和谐、卓越!

读《有效教学》有感11

  利用假期时间学习了《有效教学》一书,说实话,即使是平时很喜欢看书的我,对于理论性的书籍也实在是没什么兴趣,但是此书是假期作业,又不好不看。但是看着看着才发现这本书的实用性还是很强的嘛。

  可以说,自己上班十一年来,在教学方面虽然也得到了一些来自学校领导、老师的肯定,自己却总是不能满意,一直也没能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绩。所以在学习此书的过程中,我一直比较关注,作为缺少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如何使自己更快、更好地成长这方面的内容,因此,在书中提及的有关备课、反思两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一.有效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但是对于备课,对比此书中所提及的内容,发现自己还是存在许多不足的。我觉得其中提到的三备是比较适合我的`,但是也根据个人的情况略加调整。首先,自己细心钻研教材,拿出个人的备课方案;其次,参加集体备课,并通过研读名师教案,向他人学习;最后,将两次的备课方案进行对比、调整,形成最后的教案。

  当然,我认为现在我们的备课更多还是在关注教学内容,而忽略了备教学和学法。通过对此书的学习,也不断地感受到其中所反复强调的“有效”,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学生的学,取决于学的效果。由此可见,教法和学法的选择往往比教学内容更重要。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选择适当的教法和学法,必然会“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会出现这“最好的老师”,结果就是达到“高效教学”。

  二.有效反思:

  叶澜先生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对反思的作用可见一斑。

  但说到反思,我却有自己一点与众不同的认识。不妨举个例子:我们做老师的一个很常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建立改错本,大家都知道这对于提升成绩的重要,其实我想这就是学生的学科反思。但是全班同学都建立改错本了,成绩真正提升的又有几人?大家可以说反思了,但却不能说达到效果了。同样,也听同事谈及某某同志,写了厚厚的几本反思,但是教学能力呢?这问题出在哪?

  我认为只反思还不够,比反思更重要的是反思后的落实!就如同学生这改错本,建是建了,再次拿出来看的又有几人?不再看,就写那么一遍能有多大用处呢?再说老师这反思,写是写了,真正能用反思中那弥足珍贵的思想火花点亮教学实践的又有几人?

  所以,我想对于老师们来说,再华丽的语言,再深刻的思想,都不及脚踏实地的行动更有说服力,更能取得成绩!所以,叶澜先生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我还要加一句:有思想的同志们行动起来吧!

  其实,对于此书,每次翻开它的时候,我都觉得像是点燃了激情,那种感觉无法形容。其实,对于此书也还有好多话要说。慢慢来,好东西是要好好口味的!

读《有效教学》有感12

  有效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作为从事教育事业的我,读了以后很有启发:

  在“有效指导”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一节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我想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是啊,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在我们每天的教学中是大量的,可以说是贯穿在整个课堂中的,可见,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读完本书,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书中对“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给出了建议:一是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使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都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

  理念是灵魂。让我们多读书、多学习,掌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纠正误区,优化课堂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更加关注学生,关注教学中“人的问题”,最终促进教育成效。

读《有效教学》有感13

  《有效教学》这本书。教材一共设计了七个单元,从“教学的效率诉求、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有效教学的评价、学校有效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有效教学的反思、教师有效教学的八项修炼”这几个反面循序渐进地向读者诠释了何谓有效教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并引入了大量的教学实例、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让人读起来轻松、易懂、有可操作性。其中“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和“教师有效教学的八项修炼”是我抢先阅读的章节,尤其是“八项修炼”中的修炼四——“实施有效教学的洋思经验”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教学上的启迪。

  早就听说过“洋思经验”,但是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学习过。今日细细看来,也不禁为xx省教育界的这个奇迹拍案叫好!一直以来,我就把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学反思的一种途径:

  1、课堂能比较有效地交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与习惯;

  2、家庭作业量比较少,借助阅读来完成字、词、句的巩固;

  3、对班级后进生没有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洋思经验”却让我惊喜地看到—— 一所乡村学校,几乎没有一个后进生!是什么神奇的方法,尽然可以解决让我一直头疼的教学“死角”?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小技巧

  一口气读下来,我高兴地看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和“洋思经验”有不谋而合之处,那就是“先学后教”的`教学结构、和“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方法。但是他们做得更科学的是,在自学的教学环节老师会给学生规定一个自学时间,这样就带给学生一种紧迫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我平时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没有规定时间,有些小组一合作就讨论很长时间,有时还会出现全组一起聊天的现象。另外,让我受益的是:在小组合作时老师讲的时间少了,就可以利用挤出来的这些时间有针对性地去辅导个别后进生,并培养他们在小组内的学习主动性。总的说,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只是几个孩子唱主角,而应该调动起所有孩子的积极性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操作

  由洋思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管理方式,我联想到学校上几个星期开展的“生字听写比赛”。出乎意料地是听写全对的学生较参赛的总人数来说比例较低。这无外乎两个原因:

  一是,学的生字没有通过运用加以巩固反生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是,没有养成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这样一个管理方式。在这里堂堂清是基础,日日清是补救,周周清是保障。我想如果每天的生字、词语在课堂上能会写、作业里能够用、考试时能解答,也许就是他们的这种模式的体现吧。而他们的这些管理方式又是借助于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的。那是否就可以把生字、词语的听写过关,课文的朗读背诵都放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完成?这对我们培养小组长,培养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与模式又是一个提醒和考验。

  三、把“洋思经验”拿来的几点思考

  不论是成熟的“洋思经验”还是别的有效教学经验,要想借鉴到自己的教学中,形成自己的东西,还需要我们好好地思考。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拿来”,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和管理中,是全盘照搬还是选择性地吸收,这都要我们大胆地去实践、认真地去总结、再实践,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育才经验”或是“舒曼经验”。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高瞻远瞩令工作中少走弯路;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要有所创新和改变这样才能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学习别人的经验时,理论我们看到的比较多,而可操作性的东西比较少。别人是什么时间进行“日日清”的?是什么形式进行“周周清”的?是怎样进行班与班的对调验收的?这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操作的。他们的这些微环节的工作是放在课内还是放在课外?这是我想和别的读者交流的地方。

  其实,这本书里还有很多东西都深深地教育了我,如198页中描写窦桂梅的那组数据“300多万字的阅读量、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10余万字的教后记、1000多节听课记录……”这让“懒惰”的我明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是出于偶然,平时无数次的积累才能带给你课堂上的教学灵感和智慧;又如,在“自主性作业的创造性设计”章节告诉我:只有变“要我学”为我“我要学”,由“不想做”变为“我想做”,才是真正地将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积极主动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

  《有效教学》不但可以作为一本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教材,还可以作为我们教师平时教学工作中的指导性用书,不定期地拿起看看,总能带给我们点什么。

读《有效教学》有感14

  读崔允t教授主编的《有效教学》后,对于如何如何开展教学,怎样教的有效到怎样教得好,都给了本人很大的启发和指导。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等,这些都是消极的、无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是一种压抑,一种挫伤。现在,很多老师都知道这样不好,所以学校又针对此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包括“高效课堂”和“翻转课堂”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改善教学环境,我们开始和老师一起学习《有效教学》一书。《有效教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它不像一般理论书籍那样深不可测,而是植根于现实教育,用质朴生动的语言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有效教学。

  在本书前言中,作者详细的解说了本书编制的初衷,以及知道教师应该如何使用好这本书。什么是有效教学呢?书中介绍道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通过学习《有效教学》使我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应该是学校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要想做到“有效教学”,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在听课中我发现老师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人,孩子们和老师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其次要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的还比较少。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要求自己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然后以此影响教师效仿,从而鼓励教师不断地终身地学习。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清楚的看到,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在“有效指导”中的主要教学行为一节中提到:“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西方学者德加默也曾说过:“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说提问贯穿在每天的教学中,贯穿在整个课堂中,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书中对“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给出了建议:一是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使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都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

  关于有效讲授,书中提到了一条就是要幽默风趣,令学生保持轻松活泼的心情。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一定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可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旦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数同学会把注意力转移出课堂,这样便需要老师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究其原因是教师的任务导向不明确。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学习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要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

  书中还提到“无效教学”这一概念。所谓无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钩,从而导致效率极低甚至是零的教学。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现像?如果有,这种无效教学现像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占了多大的比重呢?有专家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这一调查结果虽然有一点夸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无效教学的现像普遍存在。无效教学往往是课堂死气沉沉,课后大练“题海”,机械重复被改称作“巩固”,死记硬背被狡辩为“强化”。其结果是学生苦学、厌学,甚至辍学;教师苦教、厌教,甚至弃教。无效教学严重影响了师生双方的动机水平和身心健康。像音乐课,强调多实践,于是就无休止的唱。为什么唱不好?老师没有指导。像美术课,没有技法指导的“创作”,得益的学生始终是少数。像语文课,泛泛阅读仍然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

  读完本书,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我们要多读书、多学习,掌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读《有效教学》有感15

  几年前,宋特刚刚调到我们建邺区的时候,我在南湖三小有幸听到了一节他的作文教学课。说实话,从我刚当语文老师开始我就特头疼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每个单元的作文教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只摆在我面前的刺猬球,我不知从何下口,宋特那节漫画作文教学让我耳目一新,原来作文教学也可以这样生动有趣。

  几年后的今天,我又有幸拜读了宋特的这本《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一书,才知道什么是教师最需要掌握的问课品课艺术。宋特在书中认为教师要想从优质教学升至有效教学,反思是关键,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并有效实施反思性教学:在反思中感知学生的`学,在反思中修正自己的教,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已有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以前我课后反思不知道究竟反思什么,宋特在书中清楚的告诉我们,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思考:1、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怎样得到有效落实的?2、是如何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的?采取了什么教学手段是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4、哪个教学环节效率最高?为什么?5、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6、在灵活应变课堂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等等。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一书在教我们教师如何在现实教学中问课品课,是宋特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青年教师一读。

【读《有效教学》有感】相关文章:

读《有效教学》有感10-22

学习有效教学模式有感10-11

读《有效教学》有感(15篇)10-22

读《有效教学》有感集锦15篇10-22

《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有感10-10

《有效教学》读后感11-20

《有效教学艺术》读后感09-03

《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04-19

有效教学读书笔记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