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名言 推荐度:
- 书法名言 推荐度:
- 书法的名言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关于书法名言290句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并使用名言吧,名言是对生活、对世界的综合浓缩,简短的一句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你所见过的名言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书法名言290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
2、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3、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可绍于古人。
4、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不可以为书。
5、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
6、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
7、凡临古人始必求其似,久久剥换,遗貌取神。
8、且一食之美,惟饱其日,倘一观而悟,则润于终身。
9、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
10、成形结字,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
11、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
12、古人作书,于联络处见章法;于洒落处见意境。
13、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14、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15、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
16、学书易少年时将楷书写定,始是第一层手。
17、故有笔法而有生动之情,有墨气而有活泼之致。
18、所谓神品,于吾神所著故也。
19、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
20、初学书类乎本,缓笔定其行势,忙则失其规矩。
21、只学一家,学成不过为人作奴婢;集众长归于我,斯为大成。
22、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
23、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24、临摹用工,是学书大要,然必先求古人意指,次究用笔,后像行体。
25、凡临古人书,须平心耐性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浅尝辄止,见异既迁。
26、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
27、盖法高于意则用法,意高于法则用意,用意正其神明于法也。
28、夫心合于气,气合于心;神,心之用也,心必静而已矣。
29、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即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30、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气立矣。
31、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32、学古人书,须得其神骨,魄力气格,命脉,勿徒貌似而不深求也。
33、学术通于学仙,钟神最上,钟气此之,钟形又此之。
34、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
35、学一半撒一半,未尝全学;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亦不必全也。
36、作书须自家主张,然不是不学古人;须看真迹,然不是不学碑刻。
37、作书起转收缩,须极力顿挫,笔法既得,更多临唐贴以严其结构。
38、故学书全无贴意,如旧家子弟,不过循规蹈矩,饱暖终身而已。
39、取意舍形,无所求意。故得其形,意溢于形;失其形,意云何哉?
40、临摹古人不在对临,而在神会,目意所结,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容思议。
41、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摩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
42、先资政公曰:凡书未成家者,宜日与古贴为缘,无论何贴,皆足以范我笔力。
43、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44、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
45、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身之别。入他身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
46、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人人言之。然天下最上的境界,人人要到,却非人人所能到。
47、古贴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执,痛痒相关。
48、学书须临唐碑,到极劲键时,然后归到晋人,则神韵中自俱骨气,否则一派圆软,便写成软弱字矣。
49、故学必有法,成则无体,欲探其奥,先识其门。有知其门不知其奥,未有不得其法而得其能者。
50、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心得,以终其身。
51、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52、要使笔落纸上,精神能冲其中,气韵目晕于外。似生实熟,圆转流畅,则笔笔有笔,笔笔无痕矣。
53、故之书道玄妙,必资于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于心悟,不可以目取也。
54、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肩间架即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
55、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
56、机者,传奇之精神;趣奇,传奇之风致。少此二物,则如泥人土马,有生形而无升气。
57、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大要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担破管,书破纸,方有功夫。
58、古人笔法渊源,其最不同处,最多相合。李北海云:似我者病。正以不同处求同,不似处求似,同于似者皆病也。
59、其有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馀裕,结字峻秀,类于生动,幽若深远,焕若神明,以不测为量者,书之妙也。
60、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知,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以副毛为皮肤,副若不圆,则字无温润也。
61、书之心,主张布算,想像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相也;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采,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
62、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道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
63、又学时不在旋看字本,逐画临仿,但贵行,住,坐,卧常谛玩,经目著心。久之,自然有悟入处。信意运笔,不觉得其精微,斯为善学。
64、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
65、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
66、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贴中来,否则无本。早矜脱化,必规矩,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动弗拘。斯为不掩性情,自辟门经。
67、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其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以身,德而熟之以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68、习古人书,必先专精议一家。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可兼收并蓄,淹贯众有,亦决不能自成一家,到得似来,只为此家所盖,枉费一生气力。
69、至若磔髦竦骨,短截长,有似夫忠臣抗直补过匡主之节也;矩则轨转,却密就疏,有似夫孝子承顺慎终思远之心也;耀质含章,或柔或刚,有似夫哲人行藏知进知退之行也。
70、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形,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71、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纸笔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则自然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矍,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
72、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73、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74、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75、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76、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77、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78、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79、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80、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81、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82、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83、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84、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85、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86、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87、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88、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89、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90、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91、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92、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93、字无百日功。
94、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95、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96、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
97、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98、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99、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100、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101、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朱文长《续书断》
102、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103、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104、拳要打,字要练。
105、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106、字怕练,马怕骑。
107、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108、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109、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110、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松年《颐园论画》
111、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112、书肇于自然。蔡邕
113、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114、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115、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116、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
117、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118、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119、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
120、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121、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
122、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123、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124、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125、心源无风无雨,浩起宇宙。
126、明月挂肝胆,海浪荡漾性情。
127、诗在阳光下,琴操在水中知音。
128、日久日落远,意重山轻。
129、去小草里找奇石,云补山。
130、站着的习惯让人害怕,但也有古人知道。
131、风和云理论,笔和墨水到天堂。
132、兰峰放跑,山谷更温纯。
133、半个月知我窗,千卷书知我月。
134、我没有读过书,不会对事物说话的人。
135、天地入胸,文生风与雷。
136、有山有园画,无水无文章。
137、要勇于面对一切困难;凡事要模棱两可。
138、世界并不像它所能达到的那样美好。
139、阳光润梅花色,风吹柳叶壮。
140、太阳和风,还有鸟儿的歌声。
141、这一节可以延续几千年,书写自给自足。
142、书因鸟痕入印,文不雕龙心。
143、依赖世界就像太阳一样是徒劳的。
144、心随孤鹤静,节效古松振。
145、阳光青山藏山画,春水碧水吟。
146、朋友之中常有朋友,美德本身就是邻居。
147、没有什么可以静静地坐着,只有读书的祝福。
148、立志要像古圣三那样,为书出一个字。
149、一楼风轻,静室半枕书。
150、它有许多古老的含义,可以由新诗组成。
151、世界上只有善读书的人,世界上只有难吃的人。
152、读书之路是有路可走的,学习之海是无尽的艰辛。
153、脂直带白玉,读书多至青云。
154、荣德很大,不欺心自平。
155、日月两圆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
156、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
157、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158、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谨)
159、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160、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北朝·萧衍)
161、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唐·张怀声)
162、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北朝·萧衍)
163、厚德载物
164、笔下龙蛇似有神(唐·张怀谨)
165、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谨)
166、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167、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168、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169、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170、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171、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172、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173、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174、意在笔前,然后作字。——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
175、书肇于自然。——蔡邕
176、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177、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178、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179、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180、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181、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书亦如之。
182、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183、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184、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185、学楷宜由唐而晋,隶则非汉不可。
186、汉隶笔笔逆,笔笔蓄。起处逆,收处蓄。
187、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
188、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189、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190、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接贯,前后左右,自能一气相生矣。
191、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
192、熟能生巧,凡事皆然。书未熟而专事离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193、秦汉之书,其巧处可及,其拙处不可及。
194、工夫深,结体自稳天姿好,落笔便超。
195、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196、怒蹄蹴踏苍山颓,C臃肿难为状。清代文人严允肇《洗象行》
197、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198、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199、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
200、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
201、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塣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
202、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法,但得其点画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
203、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皆欲骨内相称,神貌洽然。唐代书法家张怀《六体书论》
204、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面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205、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代书法家张怀《书议》
206、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唐代书法家张怀《书断》
207、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
208、鹰隼乏彩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翟备色而翱翔百步,肉丰而力沉也若藻曜而高翔,书之凤凰也。唐代书法家徐浩《论书》
209、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代诗人韩《草书屏风》
210、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211、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212、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清代学者方玉润《星烈日记汇要·游艺》
213、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
214、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215、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216、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217、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218、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219、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书亦如之。
220、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221、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222、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223、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224、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225、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226、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227、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228、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229、初学临书,先求形似,间架未善,遑言笔妙。
230、笔须凌空,固也。然学者误会斯语,每走入空滑一路去。必曰气空笔实,方能无弊。
231、书贵熟,熟则乐。书忌熟,熟则俗。未能画平竖直而遽求神妙,是犹离规矩以求巧,非吾所敢知也。
232、书无定法,莫非自然之谓法,隶法推汉,楷法推晋,以其自然也。唐人视法太严,故隶不及汉,而楷不及晋。
233、学楷宜由唐而晋,隶则非汉不可。
234、汉隶笔笔逆,笔笔蓄。起处逆,收处蓄。
235、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
236、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237、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238、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接贯,前后左右,自能一气相生矣。
239、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
240、熟能生巧,凡事皆然。书未熟而专事离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241、秦汉之书,其巧处可及,其拙处不可及。
242、工夫深,结体自稳;天姿好,落笔便超。
243、用墨须要随浓随淡,可燥可湿,一气成之自然生气远出。清.秦祖永《桐阴画诀》
244、柔和则绰约呈姿,刚节则鉴艳执操......。唐.张怀灌《评书药石论》
245、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钝。梁武帝《又答论》
246、盖有骨必有肉,有实必有虚。否则峥嵘而近于险恶,无缥缈空灵之势矣。清.盛大士《溪山卧浮录》
247、书法趋骨力刚健,最忌野。清.梁献《学书论》
248、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而书也,修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明.项穆《书法雅言》
249、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北宋.黄庭坚
250、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丽则倚糜而清遒。唐.欧阳询《用笔论》
251、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252、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清.刘熙载《艺概》
253、骨体筋而植立,筋附骨而萦旋,骨有修短,筋有肥细,二者未始相离,作用因而分属。
254、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唐.张怀灌《评书药石论》
255、书以疏为风神,密为老气。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调疏。宋.姜夔《续书谱》
256、一点一画,一字一行,排次接而成。古贴字体大小颇有相颈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257、一字之行,理有数等,有上盖大者,有下画长者,有左边高者,有右边高者,非在一途而取轨,全资众道以相承。明.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
258、真书用笔,自有八法。一字之间,长短相补,斜正相拄,肥瘦相混,求妍媚于成体之后。宋.姜夔《续书谱》
259、笔格遒劲,亦是浑厚有力,非出筋露骨,令人见面刺目。清.华琳《南宗诀秘》
260、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晋.卫烁《笔阵图》
261、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侬肥,肥则大恶道矣。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262、横不能平,竖不能直,腕不能展,目不能注,分布终不能工;分布不工,规矩终不能圆备;规矩有亏,难云法书矣。清.笪重光《书筏》
263、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亦未有不从规矩而出。所谓因筌得鱼,得鱼忘筌。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264、使尽气力,至于沉尽入骨,笔乃能和。和则不刚不柔,变化斯出。故知和者,沉劲之至,非纵逸之谓。清.王淑《论书滕语》
265、瘦而露骨,肥而露肉,不以为佳;瘦不露骨,肥不露肉,乃为上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266、画促则字势横,画疏则字形慢;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饨,比并皆然。萧衍《答陶隐居论书》
267、世人但以怒张为筋骨,不知不怒张自有筋骨焉。北宋.米芾《海岳明言》
268、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骨气而曰洞达者,中透为洞,边透为达。洞达则自之疏密肥瘦皆善,否则皆病。
269、字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忍之力,筋也。用骨得骨,故取指实;用筋得筋,故取腕悬。清.刘熙载《艺概》
270、人知直画之力尽,而不知游丝之力更坚利多锋。清.笪重光《书筏》
271、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书之六局,以气为主。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272、大要以笔老为贵,少有失误,亦可辉映。所贵乎浓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备具,真有真之态度,行有行之态度,草有草之态度,必须博习,可以兼通。宋.姜夔《续书谱》
273、夫运者,先运其心,次运其身,运一身之力,尽归臂腕,坚如屈铁,注全力于指尖。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274、书要兼备阴阳二气。大凡沉着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清.刘熙载《艺概》
275、刚劲忌野,清劲忌薄。清.梁献《评书贴》
276、老乃书之筋力,少则书之资颜。明.项穆《书法雅言》
277、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近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278、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阕其一行尸耳。清.王淑《论书滕语》
279、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阕一,不成为书也。北宋.苏轼《论书》
280、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唐.徐浩《论书》
281、风神者,骨中带肉也。老劲者,肉中带骨也。有志临池者,当以慧眼区别之。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282、先仪骨体,复尽精神,有肤有血,有力有筋......。丝来线去,脉络分明。《书学详说》
283、骨即存矣,而遒润加之。唐.孙过庭《书谱》
284、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唐张怀灌《文字论》
285、欲学书先定间架,然后纵横跌宕,惟变所适也。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286、字为城池,大不虚,小不孤故也。虞世南《笔髓论》
287、用笔在使尽笔势,然须收纵有度;结字在得其真态,然须映带习美。清.冯班《钝吟书要》
288、晋,唐人结字,须一一录出,时常参取,此最关要。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289、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东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290、字之骨,大指下节骨是也;字之筋,笔锋是也;字之肉,笔毫是也。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书法名言】相关文章:
书法的名言01-18
关于书法的名言11-05
书法鼓励名言12-28
经典书法名言12-27
我爱书法的名言12-28
关于书法名言11-02
书法的名言15篇01-18
书法的名言(15篇)01-18
关于书法的名言大全12-20
书法名言名句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