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名言15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主要是指人们普遍熟悉的成语、俗语、谚语、格言、诗词等。你知道都有哪些类型的名言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国学经典名言,欢迎阅读与收藏。
国学经典名言1
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表现。)
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学不可以已——《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歎息。)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好学而不贰——《左传》
(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著,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国学经典名言2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2.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
3.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丢了羊再把羊圈补好,还不算晚。就是说出了差错赶紧去补救,还来得及。
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好药虽苦却有利于治病,忠诚的话虽不顺耳却对端正行为有帮助。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如果太清了,就没有鱼了,人如果太精明了,就没有同伴了.。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一头白发的时候,悲伤也没用了。
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青春年华虽然已经逝去,但珍惜桑榆似的老年岁月就不会为时太晚。
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不要认为坏事较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较小就不去做。
10.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国学经典名言3
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1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1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6.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7.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9.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20.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国学经典名言4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4.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6.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9.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
1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1.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4.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15.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国学经典名言5
《大学》经典名言2句:
1.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国学经典名言6
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7.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8.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9.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
1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1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1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16.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
17.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宋王安石)
1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2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恋花)
以上的这些简短名言名句,孩子们很容易就理解,并且,理解之后,也很容易记忆,那么,孩子们就根据上面的.这些名言名句,好好指导自己的人生吧。
国学经典名言7
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举荐贤能对外不(因私人恩怨)摒弃仇人,对内不(因避嫌)而摒弃亲人。
5、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1、通俗的解释就是当身处困厄的境地是就得要学会变通,思维变通后自然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12、有紧有松,不过分紧逼,也不过分放纵,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道理。
13、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
1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君子应该不善于言行而敏于行动。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8、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19、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2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21、道路多么漫长,多么遥远啊,我将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
22、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2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2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2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2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30、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3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34、从事于学问,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从事于道,知识一天比一天减少。
35、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36、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
37、流动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都是因为运动的缘故。
38、尽信书,不如无书。
39、在河边羡慕人家的鱼,还不如回家自己织网。
4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4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萧铎
43、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
44、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4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7、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4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4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5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5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元行冲
53、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5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5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56、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57、只有自己摆正姿态,不用强制命令,别人也会学习,自己思想行为不端正,虽然命令了别人也不愿意服从。
5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59、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0、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6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6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
63、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6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6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6、建一座山建到九仞高的时候停止了,只差最后一筐没有完成,比喻功败垂成。
67、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
6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6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7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7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7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7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7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77、仓库丰盈就能顾及到去讲究礼节,能吃饱穿暖,那么就会考虑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7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9、君子饮食不要求饱,居住不要求安逸舒适。要善于行动而语言谨慎。
8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8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8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8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8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8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8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8、治理一个大国其实就像烹煮饭菜,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后常用来比喻轻而易举。
国学经典名言8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青玉案);
3.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宋真宗《励学篇》);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5.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 (清·杨继盛);
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郑板桥·对联);
7.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清·曹雪芹·红楼梦);
8.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清·曹雪芹·红楼梦);
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论诗);
10.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11.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1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下);
1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1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国学经典名言9
礼者,敬人也。——孔子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礼贵从宜,事难泥古。 ——王安石
非礼不动,非礼不言。—— 曹雪芹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孝经》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
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荀况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孔子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丘明 《左传》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礼致敬,不见好,迹不招尤,所谓淡而可久是也。——清代文学家 陈道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 荀子
国学经典名言10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弟子规》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假如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水既能托载着船前进,也能使船倾覆。这句话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两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适当引导就会造成坏的结果,坏的事情如经合理疏导则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少壮年华时不努力学习,待到年老时就只能悲伤了。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子少傅箴》
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商君书》
行动迟疑不决办不成事,做事犹豫不能成功。
国学经典名言11
1.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翻译:有时紧张,有时松弛,这是周文王、周武王处理政事的办法。现在多指工作、学习和生活要劳逸结合。
2.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翻译:志士有百种品行,把德看作是第一位。后来用来说明做人要把美德放在首位。
3.万物之中,以人为贵。
翻译:在天下的万物之中,人是最宝贵的。
4.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
翻译:不因为不得志而改变气节,不因为地位卑下而改变志向。
5.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
翻译:不学习而想得到知识,就像想得到鱼而没有网一样。
6.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翻译:时间在不断过去,我们要珍惜时间。
7.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翻译: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经过实践的。
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翻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国学经典名言12
1、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4、出自《夏日绝句》。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这种顶天立地,不畏强敌的.壮志豪情足以令堂堂须眉含羞折腰,无地自容。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出自《张中丞传后叙》。大丈夫可以一死罢了,不可以屈从不义的人!这句话鲜明地道出了气节的重要性,为了气节和尊严,甚至可以置死生于不顾。
7、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
8、出自《新唐书·李靖传》。男子汉大丈夫,应以博取功名来获取富贵作为自己的追求,何必去做那种胸无大志、寻章摘句的酸腐儒生呢?这句话是唐代开国名将李靖所说。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1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12、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愿做陶器得保全。这句话突出了做人的气节和操守。比喻宁愿为高尚、正义的事业做出牺牲的精神。
1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
14、出自《梦游天姥吟留别》。怎么能够低三下四地去侍奉那些权贵之人,让我自己一点都不开心呢?表现了诗人的傲气,也流露出对权贵的蔑视。
15、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1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1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1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9、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
2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1、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
2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国学经典名言13
1、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
不失色于人,指重视修身养性,经常保持气定神闲得姿态,无论仪容、应对都是庄重大方,有规律,不轻率;不失口于人,指说话谨慎,不寻人之短,不伤人之痛,也不讽刺挖苦.
2、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人有礼貌,待人做事讲究礼节,说话恭敬文明,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与人相处和睦,不会伤害到别人,也不会被别人伤害;否则,待人粗暴,说话粗鲁,无大无小,无长无少,难免与人发生矛盾,产生口角之争,甚至拳脚之斗.
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恒”是“永久、持久”的意思.爱护别人的.人,也会一直得到别人的爱护;尊重别人的人,也会一直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就是俗话所说的“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
4、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荀子》
人没有礼节,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立足;做事不讲究礼节,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国家没有礼法,就会动荡不安.
5、好言相待,舒心暖怀;恶语伤人,结怨招灾.(俗语)
说话态度和气,语言礼貌文明,会让人心情舒畅,倍感温暖;说话态度粗暴,出言不逊,会让人心生怨恨,招来灾祸.
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俗语)
一句感人的话让人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也会让人心里有一股暖流涌动;一句伤人的话,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会让人觉得心里冰冷.
国学经典名言14
1、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父母,唯其疾之忧。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6、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7、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8、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9、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2、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13、言必信,行必果。
14、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5、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6、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17、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8、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0、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国学经典名言15
1.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2. 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论语·微子)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论语·为政)
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9.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10.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11.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 氏)
12.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
1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14.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学记)
15.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16.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17.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
18.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19.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20.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21.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 子·离娄下)
22.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23.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2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
2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下)
26.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 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27.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28.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29.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30.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国学经典名言】相关文章:
国学的名言08-18
国学的名言09-30
国学经典名言11-05
【荐】国学经典名言02-11
国学经典名言【荐】02-10
国学经典名言【推荐】12-28
国学经典名言【热】12-28
【精】国学经典名言12-28
【热门】国学经典名言01-10
国学的名言集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