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乡的风俗作文中秋节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中秋的风俗作文(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秋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秋的风俗作文1
带着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我们又迎来了中秋节。这是一个没有团聚的中秋节,因为即将面临中考的我不能回到遥远的家过上一个中秋节,再奔波回来继续学习。
中秋月下,我们望着同一轮圆月,任思乡的泪水泛滥而出。想象着往年的中秋节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景象。虽然彼此之间的'话少之又少,那个却是那么地温暖与温馨。这也将会变成一个难忘的中秋节,因为通过这一次我懂得了团圆时刻的可贵。
中秋到来,兄弟团聚,姐妹团聚,亲友团聚,这是家,是一个温暖的家,是一个团圆的家。以前,那玩玩的月脸,总挂起亲情的思念。但在此时此刻,月亮圆了,家也圆了,那千千万万的思念也圆了。一起吃饭,虽是简单,却情意绵绵。团聚的愉悦,亲情的思念早已在我的心中,真正明白什么是家。
晚上,月亮格外的圆,小区里几十个大人和孩子一起点灯笼,点蜡烛。一闪一闪的烛光在我扑朔迷离的眼中闪耀。月亮啊,这是亲情的烛光么?看看这一对对父母和孩子,脸上的笑是迷人的,是单纯的,是个真正的团圆家。烛光点明了整个小区,照亮了夜晚的黑暗,那熊熊的火焰,使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家。
今晚,月亮很圆,月光很柔和美丽。一家人在月光下赏花观月,这难道不是世界上莫大的幸福吗?星星和月亮妈妈、蓝天爸爸团圆了,我们一家也团圆了。这是盼了多少个早晨,多少个夜晚啊!
在今晚,是中秋的夜,是团圆的夜,是亲情的月光永远普照的着这个温馨可爱的家的夜。
中秋的风俗作文2
一年中有好多好多的节日。有那热闹的春节,有那肃穆的清明节,有那感慨万分的端午节,有那欢快的儿童节,也有那欢庆鼓舞的国庆节……而我最爱那象征全家团圆的中秋节那就是农历八月十五日的这一天。
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天高气爽,许多的庄稼都已经收获了,中秋节也是人们庆贺丰收的节日。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因为现在我已将二年级的知识收获,开始收获三年级的知识。
每逢节日这一天,亲人们团聚围坐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你看,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月饼有杏仁、有豆沙、有鸡蛋、还有芝麻……,月饼琳琅满目看的.我眼花缭乱,哥哥姐姐和我都想先尝尝鲜,看看哪一种口味的月饼好吃,最吸引我的是冰激凌月饼,外面脆中间甜里面又冷又硬吃在嘴里乐在心里,还有杏仁月饼,外面软里面脆香可口想起这些就叫我直流口水。
希望今年中秋节提前到来,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们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中秋的风俗作文3
当夜幕悄悄降临以后,爸爸、妈妈、妹妹和我一起来到屋外,准备欣赏那八月十五的月儿,我还一边吟唱着苏东坡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看,那带着一圈圈金环的月儿终于从房后升起来了!她,先是金黄金黄的,徐徐地穿过一绺绺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升着。突然,就在一刹那间,月儿的颜色变浅了,浅了;变白了,白了!她傲然地、高高地升起来了。她圆得是那样可爱,那样有趣,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一道道白光。
啊!皎洁的月亮,你引起多少人丰富的想象……
嫦娥,偷吃仙药,从此住在寂寞的广寒宫内;吴刚,被罚永远砍不断的桂树;小玉兔儿,在广寒宫里为嫦娥捣药……
我,多想去和嫦娥做伴,多想去慰问受苦的吴刚,多想去逗逗那可爱的小玉兔啊……
可你又那么遥远,我想借大雁的翅膀,在这欢乐的时刻飞向你的怀抱,可大雁也飞不了那么高;我想用长虹架起一座彩桥,去探望你这地球的妖女,可当彩虹出现时,你却不知在何方……
看着这圆圆的`月亮,我又思念起故乡的外婆、外公和儿时的朋友来,这岂不正应了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句的意境么!
我凝神望着月儿,口里嚼着香甜的月饼,听爸爸讲着月饼的传说,我又想起大连的朋友,一直到很晚,很晚……
中秋的风俗作文4
我是一个生活在小乡村的人,乡村尽管没有城市里那么喧哗,没有城市里那么美丽,可是我们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得很幸福.
我的家乡在青田,每缝过年过节都会有很多的习俗,也正是这些习俗填满了我们快乐的细胞!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却从来都不知道我们这种快乐,更加没有体会过家乡习俗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下面,我就带城市里面的人们走进乡村.
我们这边的过节在我看来都是一些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的精髓就在于过节的这些习俗了!我给你们介绍一下令我记忆深刻的节日习俗!过春节的时候每家每户门前都贴着春联,小孩们都会放鞭炮,大人们则是在一旁“欣赏”或者是自己也上场。比大人们幸运的一点是小孩往往都有压岁包收!到了半夜12点的.时候,原本已经安静下来的小镇将会再次热闹起来,烟花和炮竹会再次响起,为我们的小镇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过端午节时,人们往往都是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贴五毒等。中秋节是一个特别的节日,每到这个节日时,每一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坐在院子里吃着香喷喷的月饼,欣赏着美丽的夜色,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七夕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我们这边过七夕的时候,往往都是一对对的恋人出行去各个地方玩耍。元宵是我最最喜欢的一个节日,每到这一天我都会和朋友或者是同学去一些地方看烟花,烟花汇演没开始,在那周围就已经是人山人海了,观赏的队伍长得像一条龙。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们这儿的人随时随刻欢迎你来这游玩!
中秋的风俗作文5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每当每个节日的到来,各个民族都以不同的方式庆祝,在潮阳的节日里我比较喜欢中秋,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节日。
在早上于中秋这段时间,我们就会开始筹备拜神的物品、晚上吃的食物,这一天里要拜两次神,有的人甚至到很多地方拜神。
午夜到晚上是最为热闹的时段了,在中秋也像过年一样早早就要洗澡穿新衣服。午夜时就要开始第一次拜神,这一次是拜晚上吃的食物,可以形容为“八菜一汤”一点也不比新年的时候差。
晚上最热闹的时候到了,家家户户把一个大圆桌摆到天台,大圆桌意喻着一家团团圆圆,并且在这一天不管在多远的亲人都要回来共度佳节,边吃团圆饭边赏月是何等的.享受啊!吃过饭后,就要开始拜嫦娥了,再拜嫦娥里必须要有五果、月饼其他的则是小孩喜欢吃的,糖果、水果之类的。
大人在家拜,小孩在外玩,一般是潮州人的惯例,在公园或天台看,人人都在赏月吃月饼,有些小孩就会拿着灯笼到处游逛,有时候家乡里还会举办一些活动,拿猪、羊、牛祭拜,有时候还会有潮剧可以看,一些老人和小孩特别喜欢潮剧,并且边看便跟着唱,处处洋溢着快乐喜庆的气氛。
中秋佳节每每都会让我很开心,不仅仅家人庆祝,还能与亲戚朋友一起过节。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佳节。
中秋的风俗作文6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的风俗作文7
中秋节,爸爸的同事寄来一盒月饼。精致的木盒子中几块月饼静静地卧在丝绒上,是皇家女儿,金枝玉叶伴着。
母亲特意拿出珍藏的水晶盘子,月饼切成细细小块,摆成菊的模样。一家人洗净手笑咪咪地放进嘴中品味:燕窝做的馅,味道怪异,家人通常碰了一口,就放下了,我强迫自己吃了两块,肚中一阵排山倒海。最后狠狠心,丢进了垃圾桶。
我不禁对母亲小时候的中秋节月饼感了兴趣。
听母亲说,她们小的时候物资贫乏,一年只有几块月饼,用牛皮纸包着,多是桂花和红豆馅的。拆开包装,金黄的饼皮渗出鲜香的油,令人垂涎三尺。豆沙馅软,面,入口即化;桂花馅甜,清鲜,拌上蜜糖后鲜美可口。面皮更是层层起酥,咬一口满嘴留香,回味无穷。
孩子们拿到月饼,通常不急着先吃,而是掰成一点点的碎渣,慢慢品味。大人们则是不舍得吃,用几层纸包着拿回屋中。等孩子们都吃完后又从屋中拿出平分,引得一阵欢呼。有一次,外祖母将月饼放入柜子,便忘了这事,等找到时已经发霉。全家人因此懊恼了好几天。
饥饿是食品最好的'调味剂,在物资丰富的今天,我能品尝到高端、昂贵的月饼,却再也买不到母亲小时候对中秋节的盼望和对吃到月饼的欢喜了。
少了这些,月饼索然无味……
中秋的风俗作文8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秋》中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就是祈愿全天下的有情人都能长相厮守,都能在这一天相聚、团圆,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虽然天公不作美,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不停,但却丝毫不能阻挡人们回家的脚步。大街上车水马龙,人们提着大包小包,打着雨伞、披着雨衣,行色匆匆,似乎心中在想:不管下多雨,我今天一定要回家与亲人团圆!
尽管妈妈的单位发了月饼,可是奶奶仍然自己和了面,并让爷爷冒雨到商店买来了酵母和烧碱,她老人家要自己亲自动手烙糖饼。面终于发好了,只见奶奶将烧碱化成溶液倒进面中,酸酸的面在与烧碱进行中和反应后一下子没了酸味;奶奶又将芝麻糖馅子包进面团中,拍成圆圆的饼子,整齐地摆放在面板上,最后的'一道工序就是烙了。只见奶奶拿出一个平底的锅,这是专门烙饼的锅,把火调得小小的,在上面慢慢地烘烤,不一会,糖饼的香味就在家中弥漫开来,到处都是,闻几口就忍不住流下口水。因为妈妈要上晚班,所以我们家在中午做了好多菜,还喝了酒。我以水当酒,祝愿爷爷奶奶健康长寿,祝愿爸爸妈妈工作顺利,也祝愿自己学习进步!
妈妈临行前,爸爸深情地说:“今天是团圆节,你要早点回家,我和孩子等你……”从爸爸的话里,我再一次感受到中秋——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魅力。
中秋的风俗作文9
今晚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题记
中秋月圆之夜是冷清、寂寥的。但是依我看来,中秋节却不似其它秋天的节目那么无趣,反倒是有一点儿谈谈的适闲。
通常,一到中秋节,家家都会忙碌起来,摆凳子到院子中,加紧赶做月饼,以便等到月圆之时,家人们能给去院子中赏月,品尝亲手做的月饼,一边聊家常,希望能够聚多离少。学校也会连着周末放三天假,往是把中秋节夹在其中,一般的孩童总会在第一天将校内作业做完,以便中秋节可以减少一些负担。
往往而言,中秋节是十分忌讳骂人的因为月亮是冰清玉洁的,人们总是认为上面住着嫦娥与玉兔,月亮将它冰清玉诘的光洒向大地,俨然是不能玷污的,也就是不能骂人,这会玷污那皎诘的月光。
中秋节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习俗,那便是被李清照所称在做梅质定妒,菊应羞的桂花。桂花是淡黄的,花朵并没有很大跟两粒米差不多大,但却香气十足,每逢中秋节之日,桂花真可以说是香飘十里,整条大街都弥漫着桂花沁人心脾的香气。坐在庭中,赏着空中一轮明月,享受着月光,咬下一口月饼,中又踱几步,一边品尝着桂花香,但舒雅,又不失请幽令人回味无穷,便不知觉中,没那么冷清了。
中秋节,不仅是中国文化舒雅的一种体现,更是需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扁舟子们的.思托。中秋节,也会成为中国文化上的一笔,也会是人们最清闲,最惬意的节日了。
中秋的风俗作文10
记得小时候,我和弟弟随妈妈在城市里生活。那时候,家里面很穷。过中秋节了,城里的孩子都有月饼吃。我俩也缠着妈妈。想要讨一口月饼吃。妈妈带着我们俩从家里出来,在金虾巷里转悠。
金虾巷跟现在完全不是一个样。那时候,马路很窄,马路两边摆满了小摊,卖服装的,卖水果的,卖书的,总之卖什么的都有。卖的所有的'东西对我和弟弟来说,都是那么让我们奢望的东西。
妈妈带我们到一个用铁皮搭着的小店里,给我们买了一块月饼,那时候的月饼,也不象现在品种繁多。那时候的月饼馅好象都是冰糖加果条仁吧,咬在口里,硬梆梆的。那也是一直到现在,我都不爱吃月饼的原因。小时候,对月饼的印象就不是很好。妈妈看着我们姐弟俩分一块月饼吃,幸福笑了。
第二次有中秋节的印象是在我高一那一年。那一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市重点高中。军训结束后,中秋节也来临了。学校放假。回到家里,那时候正是农忙,在镇里干活的爸爸买回来几个大梨,几个大桔子摆在门前。那是我有生以来从来没有见过的大。一轮红红的明月正挂在门前的柳树上,门前稻坪上正摆着打了头遍的稻子,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晚饭,爸爸跟我讲:跟梅姐讲,军训你晒黑的象锅的反面了。呵呵。爸爸幸福的笑了。
这是我三十几年以来,唯一记得住的中秋节。
不知道在以后的岁月里,还有多少个中秋节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印象。
也许永远不会再有了。
中秋的风俗作文11
中秋吃月饼。最先见于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之句。唐和五代时赏月的食品只见有玩月羹等,未见有月饼。月饼作为一种食品的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始见于南宋的《武林旧事》。明代以来,有关中秋赏月吃月饼的.记述就更多了。《宛署杂记》说,每到中秋,百姓们都制作面饼互相赠送: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场店铺里卖的月饼,多用果类作馅子,巧名异状,有的月饼一个要值数百钱。《熙朝乐事》里也说,八月十五日称为中秋,民间以月饼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取团圆之义。这一天晚上,家家举行赏月助家宴,或者带上装月饼的食盒和酒壶到湖边去通宵游赏。在西湖苏堤上,人们成群结队,载歌载舞。同白天没有两样。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杭州百姓中秋夜赏月的盛况。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月饼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工艺越来越讲究。咸、甜、荤、素各俱异味;光面、花边,各有特色。明末彭蕴章在《幽州土风俗》中写道: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瞻兔满人间。悔煞嫩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至杵驻丹颜。这说明心灵手巧的厨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的优美传说,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形象再现于月饼之上。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也有至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婚兔之形的记述。足见古代月饼从内容到形式已是百花齐放了。
中秋的风俗作文12
月圆之时,团圆之日。清辉月光洒向庭院,映出的是人们团圆时幸福的笑容。
碧空如洗,窗外骄阳似火,人们忙碌的身影在阳光下荡晃,个个面带红晕,嘴带笑容。街上人潮涌动,或买桂花酒,或买月饼。印有各种花色的月饼,在橱窗中展示着,光是看看就能令人咽上三口以上的唾沫,何况是,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月饼入口香甜,美味可口,浅尝一口,粉碎的感觉卷入舌尖,妙不可言。
时光荏苒,转瞬即夜。当霞色拭去最后一缕嫣红,黑夜袭来,明月当空。这时大街小巷清冷无人,楼房上的窗里却探出了无数颗脑袋。在庭院里摆上石桌,木凳,桂花佳酿,举杯邀月,共度佳节,岂不妙哉?
再摆上月饼,一家人围坐石桌,谈笑风生,或饮酒作乐,或佳话共谈。离乡背景的'游子在今日归家,不得好生嘘寒问暖一番?只是不知几家欢喜几家愁,若游子未归,只得望月怀远,仿佛那千丝万缕的月光,便是牵连你我感情的桥梁。
中秋的夜晚可不比除夕热闹,所有人的目光都将聚焦在今晚的月色上,据说月里是广寒宫,而广寒宫里住着嫦娥,玉兔……
传说后羿与嫦娥是一对恋人,后羿因射日有功,获王母娘娘赠送仙丹一枚,吃后便可升仙,长生不老。后羿并没有吃,而是交给了嫦娥保管。一日,一贼想偷窃仙丹,嫦娥无奈吞下仙丹,飞升成仙,自此与后羿天人永隔。
夜,静得深邃,月,洒下点点光辉,月光透过层层清云,透过心田,略带暖意。那是嫦娥对后羿的思念,亦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中秋的风俗作文13
农历八月十五,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也称8月半、仲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这一天寓意着合家团圆,人月同圆,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的习俗是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岁月匆匆,花开花落。转眼间,又是一年的中秋节,又是一年团圆时。中秋之际,吃月饼、赏月那是必不可少的。吃月饼,当然是我们传统的五仁月饼,五仁分别是:杏仁、桃仁、花生仁、麻仁和瓜子仁。圆圆的`月饼就像是8月15那晚的明月。今年,当然也不例外,团圆节吃月饼。可是,赏月就可没这么好运喽。今年的中秋,天气可就没那么好了。
一大早,天空便下起了滂沱大雨。往年,我们一家人早早的准备好赏月。那时的月亮,在白云的遮挡下若隐若现,多了一分神秘感。耀眼的月亮光把旁边的天空衬得光彩十足。可是今年,我们没有了圆月,但是在这个中秋节,我们有“天宫2号”。在20xx年9月15日22点,“天空2号”在万众瞩目下发射成功。这是一台无人月球探测器,它也被称为“月球车玉兔”。它是真实存在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今年,我们虽然没有月亮相伴过中秋,但是有“天宫2号”――月球车相伴,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中秋。情不自禁地感慨道:又是一年中秋圆月时!
中秋的风俗作文1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北宋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讲述的就是中秋节明月当空的景象。
中秋节有许多习俗、祭月、赏月、团圆吃月饼……其中流传最广的想必就是吃月饼了。
月饼可大有故事,明代中秋流行拜月之俗,明朝人取人月双圆的`意义,把月饼叫作是“团圆饼”,月饼成为必备的祭品,人们拜月之后把月饼分而为食之以求团圆。
月饼种类有很多:冰皮月饼,冰冰凉凉的皮裹着冰冰凉凉的馅,皮一破,里面的馅就流了出来。双黄莲蓉月饼,软软的皮里面有甜甜腻腻的莲蓉,莲蓉里又包含了咸香的咸蛋黄,配着茶真是再妙不过了。五仁月饼是老一辈人的最爱,烤得硬硬的,皮下是硬的坚果馅,一口下去,坚果的香与月饼皮的甜合并起来,直往嘴里冲。
我只吃过一种冰皮月饼,是榴莲味的,它只有鸡蛋那么大,我咬了一小块它的皮,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尝,那流沙般的馅已经涌了出来,我只好把馅吃完,再品尝那软软糯糯的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已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我们一定要把这种习俗继续传承下去。
中秋的风俗作文15
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 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 样留下来的。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 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 传,至今犹存。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