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案

时间:2022-11-07 20:43:07 生物/化工/环保/能源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1

  一、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的有关知识后,进一步让学生学习与输血、血型有关的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循环系统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使学生树立健康地生活意识,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构建生物学知识源于生活,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学生在前面三节课的学习中,已经获得了血液的组成成分、功能方面的知识,并且自己建构了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知识体系。其次,本班学生大多都已知道自己的血型,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无偿献血的人,能够观察到献血站和流动献血车的存在,对输血和血型有一定生活经验。

  再者,本班班的学生整体比较活跃,比较适合实验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概述人体的血量;②列举ABO血型的类型;③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推理、自主探究、实验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①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②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教学难点:利用模拟实验得出安全输血关系;了解错误输血后红细胞凝集的原因。

  二、教学准备

  教案、《输血与血型》的ppt课件、血型的视频、模拟安全输血实验材料等;查阅各种血型与输血的资料,血型模型。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设疑激趣

  师: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外科风云》中有这样的一个场景,陆大夫的妈妈在给她送饭的路上遇到了车祸,腔静脉受损导致大量出血,那么如果你是医生,除了止血和处理伤口,最该做什么去挽救陆妈妈的生命呢?

  生:给她输血。

  师:很好,大量失血后必须要进行输血,那么人体的血量到底有多少?失血超过多少才必须要输血呢?

  (二)血量

  请学生看书,找到人体的血量是多少,以及失血量不同,人会有哪些反应?

  生:成年人的血液量占体重的7%~8%。

  少量失血:短时间内得到补偿而恢复正常失血超过800~1000ml: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失血超过1200~1500ml:出现生命危险,需要输血师:同学看的很仔细,总结的也很到位。在剧中陆妈妈失血超过20xxml,需要立刻进行输血。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2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学的概念以及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物科学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难点:在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一些水果、蔬菜、杂草、石块,请学生分辨哪些可以食用,从而引出生物学。学生举例一些生物的食用、药用或其他价值。

  (教师:从古到今,人们不断观察、尝试、探索生物知识,形成了现在的生物科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联系生活经验,了解生物学概念。

  1、学生自学教材,找出生物学的概念。

  2、学生举例:举出常见的生命现象的例子。(如蜘蛛织捕虫、树叶变黄飘落等。方法指示:学会观察。)

  3、拓展反思:生物学不仅是对表面现象的观察,更深入到对生命活动规律的研究。如对青蛙的眼睛研究、蜻蜓飞行技巧的研究,从而出现了仿生学,谁能举出一起关于仿生学的例子?

  学习任务二:学生自学教材,体会生物学的重要性。

  1、全面浏览教材的前言部分,分析教材从哪些方面了生物学的'重要性。并有感情的朗读教材中的段落,体会大自然之和谐。

  2、小组内探讨:根据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尝试交流生物学的应用(重要性)。

  3、师生交流:有关对一些生物现象和生物科学的疑问。

  拓展反思:怎样认识封山育林、封海休鱼?

  三、系统:(引导学生从农业、工业、医学等方面生物科学的重要性。)

  四:诊断

  1、生物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2、谈一谈你对生物学的认识和怎样学习生物学?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3

  教学目标

  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难点和重点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生态系统的概念

  ①通过观察家庭水族箱,分析问题,寻找答案。②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

  ①教师列举生活中常见实例,如家庭水族箱。②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朗读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

  生态系统的组成

  ①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并且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②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并寻找四者之间的关系。

  ①教师引导:下面大家分析一下书中的资料,看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②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扮演角色,并且帮助他们寻找其中的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把最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通过一系列箭头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②学生观看录像,讨论分析动物、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②教师播放一段录像,其中有动物和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了解食物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的流动。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并且讨论:a、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b、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

  环保教育

  学生观看课件,讨论分析环保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起源;概述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现代过程中人类的形态结构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能力目标:尝试区分事实和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认同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其形态和实用工具等的变化;

  难点:认同古人类化石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概述人类在起源发展过程中其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工具

  无

  教学过程

  导入

  新闻: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发现疑似“女娲遗骨”。根据同位素测定,该遗骨为6200年前生活的古人,可能是传说中的“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女娲造人,上帝造人,都是传说,那么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虽然有不同的说法,但目前证据比较充分的还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课时完成

  教师:达尔文在比较了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提出了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大家阅读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这些古猿今天分布在地球哪些地方,他们的生活有哪些共同点?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与人类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区别,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祖先都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以前,森林古猿分布在亚、非地区,尤其是非洲热带雨林,他们树栖,和现代类人猿一样。

  用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气候变化,提出问题让学生丰组讨论。

  (1)东非大裂谷地区的热带丛林变成稀树草原,对那里的森林古猿产生了什么影响?

  (2)如果你是当时森林古猿,你将面临怎样的选择呢?

  下到地面上生活得的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代想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他们的前肢逐渐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工具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也逐渐变得灵活。

  用泡沫塑料仿制成距今175万年前古人类使用的石器,让学生展示其用途,展示古代人生活的特点。

  火的使用对古代人类有何意义?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对于人类的进步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脑中主管语言的区域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使个体之间能够更好地交流合作,大多数研究人类的起源的专家认为,通过语言的交流,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最明显的特征。

  人猿同祖,现代类人猿是我们的'近亲,它们如今生活状况如何呢?请课外小组向我们汇报一下。

  现代类人猿处于灭绝边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类造成的,加入我们是类人猿保护协会的成员,我们一起商讨一下,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现代类人猿呢?

  技能训练

  区分生物进化的事实和相关观点,强调事实的客观性和观点的主动性。阅读教材第6页,判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

  课后小结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与环境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进一步认识学生和老师的关系。)

  课后习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些什么呢?想到了些什么呢?

  板书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发展

  一、人类的起源

  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

  →人类

  二、人类的发展

  1、环境的变化

  2、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主要证据——化石

  3、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积极因素,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火的使用和产生语言等。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5

  教学目标:

  1、由宏观到微观的方法观察叶片的结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2、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中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叶片的结构、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以及植物体是怎样参与生物圈水循环

  的内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徒手切片的制作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准备收集资料。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尝试回答观察水循环课件演示,启发

  动手实验叶片结构指到实验

  探究气孔结构气孔结构引导实验分析

  观察尝试回答气孔开闭机制课件演示

  联系实际蒸腾作用与水循环范例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导入

  出现绿色植物及课题的画面,播放音乐观看,进入情境引言导入,引起学生注意

  植物在生物圈中生存,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应具备哪些外界因素?

  这些非生物因素在不同地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请认真观察图片并思考沙漠中什么地方会有植物生长?

  思考回答

  观察思考

  回答

  引导,建立联系

  展示图片

  适时提示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细胞水平上认识生物体,教学上会有一定困难。这是因为细胞结构微小,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因此,应当多给学生提供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机会,增加学生对细胞的感性认识。本节课尽管内容比较抽象,但是学生有了前面的植物细胞的观察作为基础,学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2、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① 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② 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能力目标

  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在“模拟制作”活动中,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重点和难点

  重点: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首次观察自己身体上的细胞,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奇,取材关系到实验效果)

  细胞结构的观察(与植物细胞相比不易观察,略有难度);

  设计实验(应用以往的学习经验,是较高层次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一个好动的年龄,在学生已经观察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并有一定的'了解下,这节课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了解动物细胞的结构。而且在学生实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下,还不是很强,所以只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才能吸引学生兴趣,把握课堂的重点。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就是要把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强调学生在生物学知识、科学探究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从做中学,学中做”的原则,运用实验法、比较法、多媒体演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法、比较法、观察法等方法学习。

  四、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复习: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温故而知新,提出问题:

  ①想看看自己身上的细胞吗?

  ②人的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提出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引入新课。

  (二)组织实验,合作交流

  出示题目,交流:“看到题目,你有何疑问?

  疑问: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在哪?怎样取材?引导、分析。

  ①设计:根据已有的经验,设计实验方案(注意取材、方法、染色剂的变化);

  ②制作:同组同学尽量选择不同的方案制作临时装片,增加对比性。

  ③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然后同学间交换观察。

  (三)归纳反思,学以致用

  绘制细胞的基本结构图,感知动物(人)细胞的形态结构,注意绘图要领。多媒体演示不同种类的动物细胞。

  (四)模拟制作,能力拓展

  策略①:按照书中方法分组制作。

  策略②:改进。利用现成的果冻,将一枚糖粒放入其中表示细胞核,果冻表示细胞质,包装果冻的塑料壳表示细胞膜。

  (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人体或动物体的各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基本结构却是一样的,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2、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较,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结构。

  答案:细胞壁 液泡 叶绿体

  3、回忆所做的《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

  (1)实验中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制作的玻片标本叫__________。

  (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开始在载玻片上分别用滴管滴一滴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共同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还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及黄瓜表皮果肉细胞的__________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4)《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染色使用的染料都是__________?

  (5)回忆《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过程,你认为细胞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

  答案:(1)临时装片 (2)清水 生理盐水 (3)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壁 液泡 叶绿体 (4)稀碘液 (5)立体的

  4、采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需要用的工具是

  A.消毒牙签 B.消毒棉球

  C.消毒镊子 D.消毒玻璃棒

  答案:A

  5、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

  A.清水 B.稀碘液

  C.生理盐水 D.盐水

  答案:C

  6、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液泡 ⑥叶绿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⑤⑥

  答案:B

  五、板书设计

  观察动物细胞

  (一)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方法步骤

  擦→滴→刮→涂→盖→染→吸

  (二)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三) 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讨论和交流,发现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组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了解社会,提高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学难点】

  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调查,同学们知道了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这都是振聋发聩的警钟。环境的恶化已经使得我们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并由此引出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出示图片)水因为污染严重而无法作为饮用水源;土地荒漠化;沙尘暴席卷着半个中国……环境的恶化让我们忧心忡忡,我们应该清醒地知道这个结局的肇端是人类对地球的肆意破坏。

  这节课,我们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对校园周围或家庭所在社区、乡镇的'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一下我们生活地区的各项生态指标是否符合标准,并拟定一个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学生看图片,认真思考。通过观察图片,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强烈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愿望和意识。

  讲授新课

  阅读教材P112的“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和P114的“退耕还林还草”两部分内容。

  问题设疑:

  1.我国西部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2.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3.书上和电视里的信息又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

  4.如何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阅读教材,并小组讨论相关问题并回答。

  1.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沙尘暴。

  2.毁林、毁草开荒和陡坡种粮。

  3.实地调查得来的。

  4.退耕还林还草。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如果我们想调查本地区生态环境的状况应该怎么做,基本步骤有哪些?大家按小组进行讨论,制定各自的调查方案。

  ①课前调查,形成调查报告。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亲自获得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的第一手材料。

  ②课上交流,制定计划。

  我们本地又存在着哪些环境问题呢?你们认为哪些环境问题是最主要的?其现状如何?你们将通过什么途径进行调查?这些都是我在上节课就已经布置大家讨论的,那么,等一下我们将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在之前,我先作一些简要的指导。

  对校园周围环境进行局部调查,写成校园环境保护条例。

  ③到环保部门或环保网站,了解当地的空气状况、水源状况、城市垃圾的处理状况、植被现状、生物种类和数量状态等。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并制定自己小组的计划。

  1.每个同学在一张纸上列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环境问题。

  2.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你们所列的环境问题,讨论决定哪一个问题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

  3.关于这个问题我市的现状怎样?你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调查?

  4.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以小组展开讨论,并确定所要调查的重点项目,并确定调查方案,同时作好必要的分工。

  鼓励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在课下分组实施,并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受到环保教育,使环保意将查找的资料,在课堂上同其他同学分享,互相交流,形成从现在做起的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一、目的要求

  二、材料用具

  三、方法步骤

  1.分组

  2.选择问题

  3.写出保护计划

  4.汇报计划

  四、注意事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b.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c.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通过本节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1、教学重点:

  a.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b.说明绿叶在光下制作淀粉的同时还释放出氧气。

  c.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2、教学难点: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释放出氧气的实验操作。

  二、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把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上新课前,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叶片的哪些细胞含有叶绿体?

  回答: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师:很好,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那我们如何去验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证明。

  (二)解疑导拔,合作探究

  实验指导:

  1、剪取你所喜欢的形状的黑纸片(小于叶片),从上下两面将处理过的天竺葵叶片遮盖起来,然后放于光下照射30分钟。

  2、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观察叶片的颜色的变化),把黑纸片放入盛有适量酒精的小烧杯里,水浴加热,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3、用自来水冲洗叶片,再向叶片滴加碘液。

  4、稍停片刻,用自来水冲洗碘液,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水浴加热后,叶片变为什么颜色?

  3、加碘液后,叶片变为什么颜色?能否判断叶在光下制作的.是什么物质?

  学生实验

  回答1: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将用于实验的植物叶片中的淀粉除去。不至于影响实验想象。

  师:很好,在黑暗处叶片不能再进行光合作用,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一部分通过叶脉运输到其它部位,还有一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掉。

  回答2:水浴加热后,叶片变为白色。

  师:为什么变为白颜色呢?

  回答:略。

  师:由于酒精溶解了叶绿素,从而去除了叶片中的绿色。

  回答3:加碘液后,叶片四周变为了蓝色,而被纸片遮住的地方颜色没变,从这可以判断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

  师: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是我们判断淀粉存在的有力证据。那为什么有上面现象产生呢?

  回答:因为叶片被黑纸片遮住后,就不能接受光进行光合作用了产生淀粉,所以加碘液后四周显蓝色,而中间不显蓝色。

  (三)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师:很好,从今天的实验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回答:光合作用能产生有机物,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师:淀粉是一种贮藏大量能量的有机物,玉米、小麦、水稻等种子含有大量的淀粉。

  (四)引深探究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提出什么新的问题呢?

  回答:

  1、二氧化碳和水是怎样形成淀粉的?

  2、光合作用能否产生其它有机物?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回去思考,并查找有关资料去探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9

  教学目标

  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

  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方法:

  探究法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①根据经验举例并做出分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②分析教师举出的例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①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②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探究的一般过程

  ①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学生分析教师举的例子,最终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①可直接以鼠妇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教师可直接举例,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

  ①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②学生自学,互相答疑,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

  ①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②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实验探究

  ①班额适中的,可在班级中由各组同学按方案进行。②若班额大,可以在室外由各组自己选择实验地。

  ①教师巡回指导。②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结果交流

  ①各小组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②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报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①教师引导同学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②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布置课下作业

  ①有兴趣的小组可在课下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②写一份实验后的心得。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10

  教学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受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3、通过教师指导,利用眼球模型、书中插图,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眼球结构

  4、教师设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明确眼球成像过程。

  5、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3、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4、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树立爱护眼睛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几张照片,让同学们说说看到了几张照片都是什么?

  二、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眼和视觉

  1、眼球的结构

  自主学习了解眼球的结构;

  考记忆 说出眼球的三个结构名称及其特点;

  对对号 将眼球名称对号入座;

  猜猜看 下列变化是由眼球哪一结构引起的?

  2、视觉的.形成

  探究:

  (1)外界的光线依次通过眼球的哪些结构并最终在什么结构上成像的?

  (2)眼睛是通过哪一结构的调节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学生汇报

  课件展示视觉形成过程

  真实的物体与所成的物像有什么差别?

  那为什么我们通常看到的物体都是正立的呢?

  明确:视觉形成于大脑。

  学习目标二:近视及其预防

  1、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

  课件展示近视情况,学生概括近视形成的原因

  2、怎样矫正?

  3、预防近视的措施

  “三要”“四不要”

  三、分析资料,迸发情感

  我国仅角膜损伤致盲患者就有400多万,其中青壮年约占70%,儿童约占15%,这些人只要换上健康的角膜就会立刻复明,但我国每年只能约700人做角膜移植手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同学们我们怎样尽自己所能关爱身边的盲人朋友呢?

  四、寄语学生

  六月六日是爱眼日!它的设立在于提醒我们每个人要爱护好自己的眼睛,因为它是心灵的窗口,我们只有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才能更好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举例说明植物在呼吸作用中能够产生二氧化碳。

  2.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3.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

  重点:

  1.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分析。

  2.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实验分析。

  3.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分析。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人和动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运动,呼吸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动,那么植物也进行呼吸吗?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怎样进行的?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提问]:你们知道人的呼吸作用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吗?

  [实验]:请一位同学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实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将100克新鲜的和烫过的蔬菜(沸水烫2—3分钟)分别装入两个不漏气的黑色塑料袋中,插入软管扎紧袋口,并用止水夹夹紧软管。

  请两位同学分别取一袋蔬菜,将软管分别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中,移开止水夹,轻轻地挤压塑料袋。

  [讨论]:

  1.实验用的塑料袋为什么是黑色?用白色的塑料袋可以吗?

  2.黑色塑料袋有的装新鲜蔬菜,有的装有烫熟的蔬菜,你们怎样辨别?

  []:

  1.实验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保证蔬菜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2.说明植物体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提问]:你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我们的推理一致吗?

  [讲述]: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讲述]: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已经被许多科学实验所证实。

  [演示实验]:将新鲜的植物和烫过的植物分别放入密闭的锥形瓶中(锥形瓶外用黑布包裹,防止漏光),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把两根燃烧的小木棒分别伸入两锥形瓶中,观察现象。

  [提问]: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新鲜的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因此燃烧的'小木棒伸入时会熄灭;而烫过的植物已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锥形瓶中的氧气没有被消耗,所以燃烧的小木棒仍然继续燃烧。

  [播放FLASH]:植物呼吸作用的意义。

  [讲述]: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氧气,分解淀粉,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提问]:植物为什么要进行呼吸作用呢?

  []: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根吸收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来自于呼吸作用。

  [补充]:除了淀粉外,植物还能以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这些有机物的分解,也能为生命活动能量。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12

  七年级生物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临沂刘店子中学史艳华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复习要点:

  一、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植物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动物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的呼吸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如: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逃走;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注:常说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二、调查

  1、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2、尝试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归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复习要点:

  一、生物圈

  大气圈的底部

  1、生物圈的范围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注:生物圈指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人类的活动借助一定的工具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细菌可以生活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光、温度、水、空气、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2、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三种关系

  捕食(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竞争(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

  合作(如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方案要求:设计对照实验,

  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举例:蚯蚓疏松土壤;沙地植物防风固沙。

  四、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产者──植物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和人分解者──真菌和细菌

  3、描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内,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时注意: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其中的“→”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所以有害物质也会沿食物链和食物....

  网流动,而且营养级别越高,有害物质积累越多。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中有很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复习要点:

  一、显微镜

  1、结构

  支持部分: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撑镜柱以上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分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转换器──上面安装物镜。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调节部分:※遮光器──在载物台下方,可以调节进光量。其上有大小不同的圆孔称

  光圈。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光学部分:※反光镜──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它有两个

  镜面,一面是平面,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光线弱时用。

  ※目镜──用眼观察的镜头。

  ※物镜──接近物体的镜头。

  注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注2: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注3:带※的结构应重点掌握。

  2、使用步骤

  ①取镜:右物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②安放:略偏向身体左侧,便于左眼向目镜观察。

  ③对光:先使用低倍物镜对光,左眼向目镜内观察,(右眼睁开)一边转动反光镜,看到白色的圆形视野,表示对光成功。对光时,若光线较强,应该使用小光圈和反光镜的平面;若光线太弱,应该使用大光圈和反光镜的凹面。

  ④观察:a.观察材料必须薄而透明。

  b.左眼观察物像,右眼看着绘图。

  c.调节焦距:先下降镜筒(眼睛在一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载玻片);再

  向目镜内看,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时,改

  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物像更加清晰。

  d.关于镜像:显微镜下成的是倒立的像。所以实物与镜像的位置、上下关系

  刚好相反。如显微镜视野中右上角的一个“d”,那么实物其实是“p”(旋转

  180°得到),位于左下角。

  e.移动问题:物像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f.找污点:在三个部位找,即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转动目镜,如果污点

  的像也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如果污点的像动,说明污点

  在玻片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时污点的像都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g.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相反。

  二、细胞

  1、动物、植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①结构比较

  ②细胞各结构的功能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极薄且紧贴细胞壁,很难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质——液态可流动的物质,各项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叶绿体——使光能变成化学能(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线粒体——动力车间,把化学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液泡——内有细胞液,含多种物质

  2、观察细胞实验

  ①常用玻片标本种类:切片、涂片、装片

  ②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一擦二滴三撕四展五盖六染七吸

  a.一擦,用洁净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

  b.二滴,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c.三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一小块透明薄膜,浸入上述水滴中。d.四展,用镊子将薄膜展平。

  e.五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接触水滴,然后轻轻放下,盖在材料上,这

  样才能避免出现气泡。

  f.六染,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

  g.七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侧吸引,让染液浸润全部。

  ③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盖六染七吸,与前述步骤基本相同

  二滴:滴入的是0.9%的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三刮:用凉开水潄口,用牙签从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四涂:把牙签有碎屑一端在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复习要点:

  一、细胞的构成物质

  1、无机物(一般不易燃):水、无机盐、氧,都是小分子物质。

  2、有机物(一般可燃):蛋白质、糖类、脂肪、核酸等,是大分子物质。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1、叶绿体:叶绿体将光能(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线粒体:线粒体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注意:植物一般有两种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和叶绿体),植物的非绿色部分的细胞一般不含叶绿体,如根尖细胞

  动物一般仅有一种能量转换器(线粒体)

  四、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1、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2、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

  3、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五、细胞分裂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生长

  1、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

  2、细胞分裂的过程

  ①细胞核一个分成两个

  ②细胞质分成两份

  ③每份细胞质含一个细胞核

  ④在原来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要形成细胞壁)

  3、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

  ①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②染色体先加倍,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③新细胞之间,以及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遗传物质也相同。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复习要点:

  人体和多细胞动物的结构层次

  1、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2、人和动物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和功能

  ①上皮组织: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②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有收缩和舒张功能

  ③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④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骨组织、血液、脂肪组织)

  3、人和动物的五级结构层次

  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上皮组织呼吸系统肌肉组织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泌尿系统神经组织神经系统结缔组织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

  4、植物体的四级结构层次

  分生组织根、茎、叶

  输导组织(营养器官)

  细胞→组织保护组织→器官→→植物体

  营养组织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1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4、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新鲜清洁。

  2.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如何防止呼吸道疾

  3.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我们是通过哪些器官进行呼吸的?

  对学生回答不表态,继续设疑:是不是这样呢?

  进一步设疑:请同学们想一想,呼吸道仅仅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吗?

  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给与鼓励。

  吃饭是为什么不能大说大笑?

  或问你知道会厌软骨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总结

  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观察

  二、过程

  教师活动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让学生用手按住胸部两侧,深深吸气,在呼气,感觉胸廓变化?肋骨是怎样运动的?

  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演示模型:膈肌的收缩、舒张使胸腔上、下径发生变化。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引导学生:走到饭店附近为什么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呢?

  教师及时点评,并展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氧气、二氧化碳的扩散过程。

  学生总结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

  对学生的表现给与评价和鼓励。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14

  教学目的:

  1、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2、了解有机物在种子萌发时的转化和利用。

  3、了解种子休眠、寿命,以及选种、测定发芽率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

  1、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

  1、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原因。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

  图示:学生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

  胚的基本结构:

  引导学生说出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种皮、胚

  胚根、胚芽、胚轴、子叶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作出计划4、实施计划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创设情境,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条件作出假设

  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

  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但是过于潮湿使种子霉烂。

  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

  根据情境作出什么样的假设?

  假设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水分、温度、空气

  分析

  1、给种子萌发选择了哪几种环境?

  瓶子1:没水、适宜的温度、空气

  瓶子2: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瓶子3:适当的水分、寒冷的温度、空气

  瓶子4: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没空气

  分析对照组、实验组

  实验中作为对照实验的有瓶子1和瓶子2,瓶子2和瓶子3,瓶子2和瓶子4,为什么把它们叫做对照实验?

  1、变量是水,并且只有一个,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2、变量是温度,并且只有一个,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3、变量是空气,并且只有一个,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2号瓶子是用于作对比的,其条件都是满足种子萌发的,叫对照组。 1,3,4号瓶子是用于实验不同的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叫实验组。

  练习

  书本p92:实验中,哪些组是实验组?哪些组是对照组?

  结论: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外界条件;

  除了我们探究的外在条件,对种子本身有什么要求?

  1、干瘪的种子或被昆虫咬坏的种子都不能萌发

  2、死亡的种子不能萌发。

  3、休眠的种子不能萌发。

  小组讨论

  设想你是一个农民,从种子站买了一袋种子。要测定它的发芽率,如何?

  1、选怎样种子?

  2、选多少粒种子

  3、求发芽率的公式?

  4、实验次数?

  种子萌发的条件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还有阳光

  自身条件:活的胚

  教学反思:

  因为这节课需要学生把种子萌发的实验先在家里做过后再讲,这样学生有了体验后再做,效果会比较好,但很多学生没有做,这样就要先把实验过程讲解,这节课内容比较多,所以要抓紧时间,把重点、难点讲到对照组和实验组时,学生不易理解,这个内容需要多加点时间讲讲,因为种子萌发的条件学生也比较清楚,而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概念因为第一次接触,感觉比较难。而后面的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学生易理解,因为这节课内容比较多,授课最后注意把本节课的内容帮学生做一个,让学生把整节课的内容充分回忆、理解,便于他们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15

  学习目标

  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2、视觉形成的过程。

  3、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

  学习重点

  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2、视觉形成的过程。

  3、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

  学习难点视觉形成的过程及预防近视的对策。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图片见书P79)

  外层______:眼球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______: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中层:虹膜:中层前部,有色素,中央是____,通光

  脉络膜: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睫状体:连接_______和_______的`中间部分.

  内层:_________: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内容物晶状体:像凸透镜,曲度可以调节,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

  2.视觉的形成:

  (1)成像: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在视膜上形成_____

  (2)形成视觉:外界光线在视膜上成像,感光细胞产生兴奋,产生神经冲动传输给大脑皮层的神经,形成视觉

  二、自主学习、合作展示交流:

  探究1近视眼的原因

  由于眼球__________过长,或晶状体______过大,使物像落在视膜的前方.

  物像形成的部位是在________,而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在___________

  探究2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1、近视眼由于物像落在视膜前方,故应配戴________.纠正。

  2、看P82图4—51,了解预防近视应做到哪“三要”和哪“四不要”?

  三、盘点收获

  师生共同本节课的收获;师强调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四、课堂达标

  1、眼球的瞳孔、晶状体和视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A.镜头光圈和胶卷B.胶卷镜头和光圈C.光圈镜头和胶卷D.镜头胶卷和光圈

  2、为了预防近视眼,应该是( )

  A.走路看书B.在强光下看书C.不躺卧看书D.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3、依据“眼球的基本结构图”回答以下问题:

  (1)有的同学沉迷于上,不但影响了学业的发展,而且因长时间近距离注视电脑显示屏,容易导致[E] 凸度增大且不能恢复原状而形成 。

  (2)眼球的[J] 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卷。

  (3)某人的眼球结构完好无损,但他也是盲人,这很可能是他的[M] 受损,导致 上产生的图象信息无法传导到 所致。

  五、作业布置

  1、P85--------1、42、预习《耳朵与听觉》

【七年级生物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08-25

七年级生物教案09-29

七年级生物教案03-14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08-25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01-10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03-15

七年级生物课教案02-09

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优秀02-01

七年级生物教案15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