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生活随笔(通用14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节生活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清明节生活随笔 1
在路上,我不停地追问着妈妈:"妈妈妈妈,爷爷是长得什么样子呢?"妈妈总是和蔼可亲地说:"就和妈妈一样啊!"我的外公在妈妈读四年级的时候就去世了,也没留下一张照片。每当其他同学提起外公对自己怎样好的时候,我总是又羡慕又伤心。
到了外婆家,向我们迎来的便是年过六旬的外婆。我来到房间里,折起了纸花,也把一个个思念折进了纸里。下午,太阳当头照,我、妈妈、大姨和外婆顶着烈日到山上给外公扫墓。一到山下抬头仰望,就看见满山一派翠绿的景象。大姨扛着锄头一会把这丛草给除了,一会又把那根刺藤给割了。不一会,一条小路就被我们给"开辟"出来。
来到外公的坟墓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长满青苔的陶罐,封得严严实实,只露出地面一小截,那里面装着外公的骨灰。大姨和奶奶开始除杂草,她们一会把坟墓上的小山竹给锄了,一会又把杂草给割了,不一会,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干干净净的坟墓。
我麻利地从袋子里取出纸花纸带,洒在了外公的坟墓上,最后把一束美丽的.菊花摆在陶罐,听妈妈说,菊花代表对去世亲人的思念。这时,坟墓像变魔术似的变成了一座大花椅子。奶奶也在坟墓前摆上圆鼓鼓的鸭蛋、香喷喷的肉、红通通的苹果、香甜可口的六味蜜饯……
我们把香点着,双手举起香排成一行向外公祭拜。随后,我们烧起了纸钱,放起了鞭炮。"啪啪啪……"那炮声好像是外公在我们表示祝福。
突然,我鼻子一酸,哇哇大哭了起来:"外公,外公,我要外公!"妈妈对我说:"孩子,你别哭!人死了不可能复活。你外公虽然不在了,但他知道自己的外孙很健康、很乖巧,他一定会很欣慰的。只要你认真学习,取得好成绩,就是对外公的思念。"我懂事地点点头。随后,妈妈拉着我的手和大家一起往山下走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外公,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清明节生活随笔 2
很小的时候,我并不清楚清明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只是觉得这一天没有国庆节、儿童节那样欢庆热闹。人们的脸上少了一份欢笑,多的却是一份沉重与忧伤。直到婆婆(爸爸的奶奶)去世以后,我才对清明节有所了解。婆婆三年前离开了我们,还记得婆婆的棺木被黄土掩埋的那一刻,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哗哗直流。我也说不出当时是怎样的感受,只知道婆婆是我长这么大第一位亲眼目睹离去的亲人,我伤心,的是不舍。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全家人像往年一样到乡下祭祀扫墓。穿过开满金黄色油菜花的`农田,我放眼望去,山还是那座山,婆婆的坟孤零零地立在那儿,只是坟头又多了些杂草。首先,爸爸、伯伯在爷爷的带领下用锄头等工具把杂草清理干净,并把它们扫到一块空地用火烧,听说是为防止起山火才选择在空地的。我看见爸爸在角落烧一种黄色的纸,便好奇地问:“烧这个干什么呀?”爸爸回答说:“这是纸钱,烧给在天堂的婆婆用的。”“哦。”我点点头再也不愿多问,因为我知道,他们心里很难受,但是,婆婆真的能收到吗?
爷爷点燃了香蜡,伯伯铺好了垫子,我们长幼有序的依次在婆婆坟前磕头。我跪了下来,望着随风摇曳的烛火,仿佛看到了婆婆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和充满爱的眼神,回味着婆婆多年对我的爱护与念叨,也似乎听到了她用微弱的声音呼唤着我的小名。记忆中,婆婆是一位慈善的老人,听爷爷讲,她年轻时是位生意能手,那时她家因为做布匹生意成为当地的一户富裕人家。后来因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婆婆变得一无所有,并逃亡到桃源乡下定居,一家人靠着勤劳的双手坚强地生活。婆婆在我还没出生时就因为旧疾瘫痪了,从我有记忆开始,她几乎就没出过门。婆婆虽然手脚不方便,但还是很关心我们,听爷爷讲,她去世的那一刻,依然放不下子孙后代。
灰蒙蒙的天依然下着细雨。烛火熄灭了,鞭炮声震耳欲聋。婆婆,清明节到了,我们又来看您啦!知道我们有多想念您吗?您听到我们正在向您问好吗?您一定也在天上关注着我们吧!这样您就不会寂寞了。
站在坟前,我一边感受着四月春雨的那一丝寒意,一边胡思乱想,忽然记起了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不觉,我的脸颊湿湿的,分不清是雨还是泪。
清明节生活随笔 3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清明节生活随笔 4
清明节,家家户户都要祭拜祖先。我们也不例外,往年的清明节,去年的清明节天气很不好,下着大雨。“清明时节雨纷纷”山路泥泞这是,我最担心也是我最害怕的事。因为上去的路全是泥路,万一一不小心,就有整个人滚下去了。所以我们只好扶着旁边的石头小心翼翼的向上走。
了山顶,大人们忙着把祭拜的东西放好,之后就是烧纸了,火一烧起来,那场景可壮观了。可是只要有雨,就变得无趣了。不过没关系,下了雨,似乎呆在梦境一般,还可以试试居高临下的感觉,从山顶向山下大喊或一览众山。可不止这些呢,每当拜完一个地方,那些祭拜的东西就可以吃了。这往往使我们小孩子最期待的
可是,今年的清明节跟以往的有很大的不同
古人有云: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啊,又是一年的清明,连日里天阴沉沉的,最终雷公电母忍不住了,提前把雨降下,还没到清明就已断断续续下子个星期的雨。清明放假时,一般我们家都不行正清的,所以清明那天我可以在家玩,但是今年妈妈跟我说明天早上要早起,我们要去扫墓,我当时就纳闷了,怎么会明天呢,第二天早上妈妈跟我说,今天不是去扫墓,而是去拜你外公,今年年初,他突然离我而去,如果他临走前对我说些什么我可能不会这么伤心在他离开我的前一星期还在和友人谈论健在的长辈,祈祷上帝容许他多活几年,看着我考上大学。可是他等不急了,一刻也没多留给我,让我陪他说说话,再听他苦口婆心的训斥。谁说不是这样?可怜的人们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清明又到了,倍加思念已故的亲人,我的心就像有什么东西揪着一般,到了外婆家,简单的吃过了早饭,便和两位舅舅前往公墓,一路上我的心情都是沉重的`,跟那天上的乌云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一路上的风景朦朦胧胧的,不只是风景朦朦胧胧,还是我的眼睛朦朦胧胧的,外公是一个对我非常好的人照顾了我十多年,今年驾鹤西游了,一想到他对我小时候的一幕幕,我的眼睛就变得朦朦胧胧的,晶莹的泪珠不争气的流了下来。到了那里塞车太厉害了,只能徒步行走,天上的黑云似乎在衬托衬托我的悲伤,嚎啕的大雨似乎在诉说我的疼,
到了公墓,在祭拜外公的时候眼泪又不争气的流了下来,看到那上面的照片,往事如流水冲刷我的大脑,我把东西摆好,心里跟外公说着话,外公啊!您在天堂还好?生活过得幸福吗?我们在人间都非常思念您,都希望您过得好。外公,我们在这里烧了一点钱,几套衣服和一些用品,您记得来拿。
纵使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容若那位相国公子,因着那相知却不能相见的缕缕牵念,倒出他心底最真挚的思念。而我对你的思念会像大海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边。清明是行孝的节日,我们得好好珍惜和亲人在的时光,不要等他们不在了,再来后悔。
清明节生活随笔 5
清明节的时候,古人有扫墓、踏青、插柳等习俗,还有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朝廷还往往在清明这一天赐给近臣“新火”。这是因为寒食禁火,到清明节重新起火的缘故。宋代宋敏求《春明退朝录》记载:“……唐时,惟清明取榆柳火,以赐近臣戚里,本朝因之。”说的是,清明的时候,钻榆木柳木的“火种”来赐给大臣。所以,唐代诗人韦庄在《长安清明》诗里对唐代的清明习俗描述道:“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在清明的习俗中,都牵涉到插柳的活动。插柳,也称“戴柳”,就是把柳枝攀折下来插在屋檐下或门窗上,或者是把柳枝插在头上、鬓上,或者编个柳叶圈戴头上。民间有“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和“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等俗语。
那么,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呢?这还得从寒食节说起。据说,寒食那天,介子推和老母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等到了第二年,晋文公和群臣去祭奠介子推,却见柳树上柳枝飘拂,柳芽萌出。晋文公就编了一个柳条圈戴在头上,因此演变成民间年年插柳的习俗。
有传说认为,插柳的习俗是缘于歌妓对北宋词人柳永的.悼念。柳永风流倜傥,与歌妓们交情深厚,为她们写了许多词。他死后,歌妓们每逢清明相约去他墓前致祭,又折路边杨柳插在头上以示悼念,逐渐成为习俗。但是插柳的风俗应早于宋代,这也只是文人的逸闻罢了。
有人认为清明插柳是因为柳树生命力强,寓意长寿、祛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言带之免虿毒”。古人认为柳树还是“击鬼的利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这似乎又和扫墓有关了。活人去扫死人墓,又怕鬼魅附身,于是折柳抵挡一阵。为大家熟识的观音菩萨就是用柳枝挥洒甘露为人间祛邪消灾的。
清明节生活随笔 6
记得小时候,我的爷爷也总是在清明前后给我变这个柳条变哨子的“戏法”,在那个玩具基本依靠原始创造的年代,这样的'玩具不可谓不是一件“大件”。清明节当天,我们还要被家里的老人们早早的叫起来,手上、脚上套上多种颜色线条做成的“手镯”、“脚镯”,脖子上也要套上由新鲜艾草制作的“香荷包”,用老人的话说这都是有灵性额东西,会保佑我们健康成长的。吃罢用新鲜艾草煮过的鸡蛋,三五成群的小伙伴们变爬树登高去折柳条、松枝。在老人们看来,河边常年生长的直柳条和刺松枝都是不能要的,上等的柳条一定是那种垂到地面的大柳树上的柳条,所以校园里粗壮的柳树就遭了秧,每每清明节假期,校园里总是出现和门卫大爷为了柳条打游击的场景,现在想想真有点哭笑不得。
算了算时间,这边工作忙完回家的日子正好在清明节假日前一天,回家吧,扫墓、除尘,寄托哀思。
清明节生活随笔 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成为了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在于饮水思源,在于对“过去”的怀念与感谢,在于对“未来”的责任与展望。“一年之际在于春”,清明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开始,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美好的憧憬。
自古以来,清明祭祀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中国人都会采用各种形式悼念自己的亲人。今年的清明节,我区东片三镇大学生村官去桐乡革命烈士纪念馆缅怀先烈,见证了古朴淡雅的祭祀过程,让我们年轻一代对“绿色清明”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
我们在烈士纪念碑前,集体敬献了花圈,默默哀悼了三分钟,最后在纪念碑附近环绕一周。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撒热血,最后留给他们的是一座永恒的丰碑,永远伫立在广大人民的心中。我们在纪念馆中,瞻仰了烈士身前用过的日常物品,每一件都是那么自然、淳朴,折射出烈士们的高贵精神。
2013年的我区“清明节”群众文化活动主要以祭奠祖先、缅怀先贤、追忆先烈,远足踏青、亲近自然,为活动主线,通过祭扫、文化活动、体育活动、讲座展览、踏青绿化等开展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讲一段故事,播一段音乐等健康时尚方式寄托哀思。告别祭祀陋习,祭祀日不要墓地烧纸、烧香、燃放鞭炮、野外用明火。桐乡区实行错峰祭祀,安排免费接送班车,科学合理安排节日祭祀时间。
事实上,每年都有许多上班族不能扫墓祭拜先人。在清明这一特殊的日子里,翻翻先人的笔录,甚至是捧着先人的遗照遗物睹物思人遥祭先人,这也是缅怀先人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方便快捷,甚至更动情更感人。
在互联网时代,对于那些没空去扫墓的人来说,网络空间也可成为他们悼念先人的重要方式。网上扫墓环保节俭,没有时空的限制,因而受到众多桐乡区民的欢迎。
清明节作为我国特有的祭祀日,我们在缅怀先祖的亲情之旅中,应树立科学文明的祭祖风尚,远离那些乌烟瘴气的封建迷信活动,尽量做到文明祭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才能打造出__的“绿色清明节”。
清明节生活随笔 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提到清明节,大家想到的大概就是给自己那些面都没见过的老相宗扫墓烧纸,亦或是半夜三更上厕所没纸你老祖宗来给你送纸来了(什么玩意)。
清明节不只有那些阴间玩意儿,它也拥有跟其他中国传统节日一样的美食——青团and清明粑粑。清明草是用来做这两种食物的原料,这可不是长在坟头上的草,在路边经常就能看得到,其茎、叶为绿色且表面有一点绒毛,花为黄色,跟传说之下①里的“小花”一个损色儿。采摘清明草时一定注意不要连根拔出,只需把茎掐断就可。
我曾经与一个同学去采清明草,操场(重师那个大操场)修建以前是一片荒芜之地,杂草丛生,清明草也是大面积繁殖,熟悉的“草影”早已让我有了想让它离开地面的念头。
说好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当天不只是万里无云,可能十万里都无云,太阳晒着地面,没有一点清明节阴间的气氛。我在这“千里清蒸,万里红烧”的气候中寻找着一棵棵草,找到了就把茎掐断,从地里取出来再放到一只手里边,不出一会儿就有了一大把草。太阳似乎并没有看过日历,愣是把清明节过成了三伏天,草有很多绒毛,手心很快就开始往外排水,毛乎乎加粘乎乎的感觉似乎让我隐隐约约看到了过世已久的老祖宗的'容貌。在我不断穿越阴阳两界的情况下,我们总算把清明草的数量采集够了,清明粑粑就此出锅,味道我不是很记得,但我只是喜欢去采清明草罢了。
结果一般都不会比过程快乐,快乐的是为结果而付出的努力,老祖宗,需要我给您烧个粑粑过去吗?(哔——)
清明节生活随笔 9
清明时节,行走在祭奠亲人的路上,假如能遇到杜牧的那场雨,穿过岁月的风尘,穿过尘世的灯红酒绿,飘洒在纸灰飞扬的袅袅青烟里,吟唱着淡淡忧伤,湿润着深深思念,再好不过了。
其时,春暖大地,沉睡的万物渐次复苏,一切都是那么娇嫩、脆弱。百草渐次转绿,杨柳的新芽,嫩黄如雏鸟的喙。阳光也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照在身上,柔柔暖暖的,没有一点儿跋扈气。世界娇小脆弱得让人情不自禁地去疼惜。曾经朝夕相处的亲人,如今在另一个遥远虚空的地方,再也触碰不到,压抑在心头的'潮湿和忧伤,愈来愈重,愈来愈浓,只有借助清明的微雨,才能缓慢悠长地释放出来。
清明的雨,细细绵绵,如烟,似雾,与自然界的新绿落红,尘世众生的淡淡哀愁,交融成一幅意境迷离的黑白写意画。清明雨,中国的雨,从古下到今。除了千古传颂的杜牧《清明》一诗,历代诗词中,都不乏清明雨的身影。晚唐韩偓(wò)的《残花》:“黄昏月下惆怅白,清明雨后寥梢红。”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南唐冯延巳《蝶恋花》:“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宋代蔡伸《菩萨蛮》:“杏花零落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清代戏曲家洪昇的《长生殿》第三十九出《私祭》中的《锁南枝》:“你看莺乱飞,草正芳,恰好应清明雨飘荡。”
清明,一词千钧!它连接生死,牵手阴阳。我们在烟雨蒙蒙中走向墓地陵园,走近长眠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而远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希望现在的我们,可以笑对生活!我们不哭,但来场清明雨吧,让铺天盖地、连天接地的雨,将我们心底悠长的追思和怀念,倾诉给远在天堂的亲人。
清明,杨柳淡如烟,细雨淡如烟,活着的亲人对逝者的追思和怀念,也如烟雾般,绵绵长长地淡远无边……
清明节生活随笔 10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从我记事开始,每逢清明,我总是随着爸爸妈妈坐车到乡下去给去世的亲人扫墓。一路上,爸爸妈妈的心情总是有些沉重,所以,我也没多有多说话,便朝窗外望去。
天空灰蒙蒙的,飘洒着丝丝细雨,给人的感觉非常压抑,仿佛老天也知道到了清明,怀着沉痛的心情,洒着泪水来和我们一起怀念逝去的亲人。
来到墓地,爸爸妈妈便把白花挂在爷爷奶奶的坟上,并烧上香和纸钱,然后,拜了几拜:祈求爷爷奶奶的在天之灵能保佑我们全家幸福、安康,更是捎去一份对亲人的思念。每当此时,我总会想爷爷奶奶慈祥的.面庞,禁不住泪流满面……
我家祖坟的旁边还葬有一位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战争的革命先烈,爸爸曾经说过这位战士在与敌人的战斗中不幸牺牲,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人们连他的姓名都不知道,村里的人就把他安葬在这里,每年清明时,我们也去给他扫墓。
扫完祖墓,我来到了战士的墓前,给他的坟上插上白花,烧上香和纸钱,并深深的鞠了一躬,希望这位老英雄在地下安息。
清明节生活随笔 11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如:缅怀祖先思念亲人的清明节;全家团聚、欢声笑语的春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端午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等等,蕴含了我国人们尊老敬老、爱国爱民、团结友爱的优良品德。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也是民族发展的基础。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它寄托了人们对整个民族的憧憬,也是弘扬与传承民族精神的`一种有效表现形式。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独特的渊源。
幼儿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对孩子进行传统节日的教育:
1、加强教师传统节日教育水平的专题培训
2、保证传统节日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开展
3、传统节日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中
4、区域活动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
5、环境创设中渗透传统节日教育
6、家园结合中强化传统节日教育
清明节生活随笔 12
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即将结束,这次是他们在幼儿园里的最后一次春游了,又是清明时节。为了让春游活动更有意义,我们大班年级组统一组织安排了本次清明扫墓活动。
这天天气晴朗,知道要给英雄扫墓,孩子们心情都很激动,早早的就在戚家山山脚下集合了,每人都背着小书包,兴致勃勃地沿着台阶往上走,边走边聊着自己曾经的登山经验。我们是第一个到达的班级,很快就排好队伍等所有班级都到齐后。我们一起听张老师介绍了戚继光英雄的光荣事迹,还一起默哀,最后献上了自己做的小白花。整个过程虽然很短,但民族英雄的.事迹在我们心灵留下了震撼和感动。事后,孩子们自己提意要在戚继光英雄雕像前面,照一张合影以作留念。还一直问我还有其他的戚家军在哪里?
回园的路线我们换了一条道,边走边玩,我们一起玩了好几个小游戏。途中还经过了一片农田,看到了一大片油菜花,孩子们都纷纷下去找有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追赶着小蜜蜂,一起观察了七星瓢虫,摆着个种造型让我给他们拍照。有些幼儿带的水喝完了,其他同伴都将自己的水拿出来一起喝,在分享中感受着快乐。
半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孩子们也渐渐地落出了疲态,我们慢慢地往回走,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班上的嘉嘉小朋友比较娇气很爱哭,平时都不愿意参加运动的,这次走到半路上坐在地上不愿意起来了,说是走不动了还哭了起来。最后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跟着队伍一起走着回到了幼儿园。回到班级后,孩子们跟我说虽然很累,但真的很开心。我就鼓励小朋友,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这开心的半天时光,这样这份快乐的心情就会一直保存着了。
清明节生活随笔 1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转眼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了,今年的清明节没有下雨,根据新的放假制度,清明放一天假,于是我便随妈妈回老家扫墓祭祖。
“满街杨柳绿似阴,画出清明二月天”,我们带上鞭炮、纸钱,跟爷爷奶奶一起踏上了扫墓的路程。一路迎春花黄,杨柳树绿。我们踏过一个个泥坑,践过一条条小溪,走过长长的山路,终于来到了祖先的墓前。
祭过三婆之后,我们来到了姥姥墓前。我们点了几柱香端端正正的插在坟前,再把纸钱撕开点燃。烧完了的`纸钱化作一片片白灰,随着风飘向远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也远远的传开了,同时,我的思绪也被带回了遥远的过去。
姥姥生前一直过着艰苦的生活,生下爷爷他们想必也非常痛苦。在爷爷读书时粮食紧缺,每天上学都必须自己从家里带桌子凳子,自己扛着走几公里的路到学校。有一次,姥姥送爷爷去学校的途中,一辆车子驶过,姥姥把爷爷一推,自己却被车子撞了。从此,姥姥与我们阴阳两隔,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深爱的孩子们。后来,失去母爱的爷爷通过努力当上了一名医生。
姥姥,今天您的曾孙女来看您来了,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您的爱却留下来了,您的爱可以永远照耀着活的人。
这份亲情让我们心紧紧的相连,这是血浓于水的情感。无论时空怎么转变,亲情不会变,感恩的心也不会变。不是吗?
清明节生活随笔 14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日暖风熏,翠柏凝春,更显得郁郁葱葱。为表达我们告慰革命先烈的在天之灵,星期五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英雄纪念碑,深深地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我们排着长龙般的队伍来到了英雄纪念碑前。最为显眼的就是那块高大而饱含风雨的石碑。上面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金黄色的字。随着哀乐的'响起,主持人宣布祭奠仪式正式开始。我校少先队员代表向烈士敬献花圈,然后同学们默哀一分钟。在这悄然寂静的时间里,我想起了那些长眠在烈士墓里的烈士们,想到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想到他们浴血奋战壮烈牺牲的身影……正如《我站在铁索桥上》中的“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当年激烈战斗的场地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勇士们洒过热血的地方,满树的梨花正在开放。”
此时此刻,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当然,在每年的祭奠仪式上,总有一群可爱的小同学将要成为少先队员。接下来我们游烈士陵园。站在那一朵朵小白花面前,我的心情更加凝重了。是革命先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事迹将永载史册,他的精神与日月同辉,永世长存!
安息吧,先烈们!你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我们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为了实现你们没实现的愿望,我们会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告慰你们不逝的灵魂!
【清明节生活随笔】相关文章:
清明节生活随笔11-03
清明节生活随笔6篇11-03
清明节生活随笔(6篇)11-03
清明节生活随笔精选6篇11-12
清明节生活随笔(精选7篇)11-12
清明节生活随笔精选7篇11-12
清明节生活随笔7篇03-07
清明节生活随笔(7篇)03-07
清明节生活随笔5篇11-03
清明节生活随笔(5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