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

时间:2024-05-11 19:15:52 海洁 艺术 我要投稿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 1

  做任何一项工作,如果能做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那基本上就是一种艺术了。因为在这极端和精致的背后,是对这项工作精准的理解,以及通过独具特色的方式进行的呈现,这本身就是“艺术”的特质。教育工作也是如此。

  李希贵的《教育艺术随想录》,看上去是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教育教学、教育管理行为的琐碎记录,但其背后始终闪耀着先进教育思想的光辉,也是他的教育艺术的集中呈现。

  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要成就每一个孩子,这样的口号大家耳熟能详,但最为普遍的情况是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知行不一致的现象体现的特别明显。李希贵校长显然看到了这一点,并在这方面做了许多遵循教育规律的探索和实践。

  让学生学会选择,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确定课程层级,选修相关的课程,其价值不仅仅在为学生提供适切的学习上,更是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学会选择。教育观点:

  1、对于教师,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合评先进,应尽量少评先进。许多时候,学校生态都是因为甄别好坏而被破坏的。

  2、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并不意味着必须会做科研课题,另一方面,研究型教师的成长也必然是一名教师自我发现、自我唤醒后水到渠成的结果。深谙于自己的教学,并在日常教学中学会反思,也同样是一种研究能力。

  3、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去统一思想,甚至试图统一步调,而应该统一目标,并鼓励先进、允许落后,允许不同的节奏、多元的方式,但指向共同的愿景,这应该是一种更健康的机制。

  4、成熟的管理者不应该天天思考着"不许干什么",而需要关注的恰恰是"应该干什么"。

  5、凝聚老师和家长的力量,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确立共同目标,以孩子的成长为唯一目的。当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这个目标的时候才能真正凝神聚力,教师、家长心情舒畅。

  李希贵说:“成功的管理者不仅要对自己的指挥和激励能力坚信不疑,还必须能够传达出自己的高期望,这样才能从普通人身上得到超常的成绩。”这也是体现他教育艺术的一种信念。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 2

  教育的价值在哪里?李希贵在他的《教育艺术随想录》的开篇就讨论了这个话题。他说:“教育的任务是为富民兴国的大业造就人才。学生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通过自己本身的不懈努力升华为成就感,使良好的'意志品格得到强化。教育的价值要在教育者的未来和社会的未来中体现出来,这样的教育价值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然而,作为一位刚入职不满一年的英语教师,我不由地在想,我身边的教师同事们,都是满怀热忱,满怀信心,满怀理想,为了实现教育的价值一直在努力,但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们也明白教育价值的意义呢?此刻,那些对学习英语有抵触情绪的学生的话又重新浮现在我眼前,带着这些话,我开始在书中寻找答案。

  “学英语没用”

  学生们说,现在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英语学了我以后不和外国人交流也用不上。但学习不只是在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思想上的升华。有可能毕业之后再也不用学习英语,可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教会我们用更开放的思维,更国际化的视野去看待事物,未来我们不只是中国公民,更是世界公民。

  “学英语就是死记硬背”

  传统的英语教学总不免让学生一遍遍的读,背,记,我们平日也总要求学生过关词,句,篇,可是学生们真正学会了多少,又真正会用多少?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一直是我们在不断探索解决的问题。不妨试着放手,“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主动学习,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受学习的乐趣。

  “英语学不会”

  由于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所以在中学阶段对学习英语丧失信心,受挫,以至于对英语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如何让这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重获信心,感受到成就感十分重要。把批改作业时的错号换成问号,待学生订正过后再将问号换成对号,一个小小的批改符号就可能使学生的心态产生积极转变,那么平时多一句鼓励的话,设置让学生容易答对的问题……就可能让学生多些信心与对自己的肯定。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悟问题,与学生一起唤醒自我,发现自我,并最终成为自我,希望未来我的学生们也可以说出“幸亏当初我们英语老师,英语课,英语学习……”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 3

  书香幽幽,培育芸芸众生。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让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教师读书论坛机制,6月24日下午,东风东路小学在录播大厅开展主题为“阅读越青春”的《教育艺术随想录》教师读书论坛活动。

  学期初,学校利用每周一下午校本培训时间,通过各年级组轮流领读的方式带领全体教师共读李希贵校长撰写的《教育艺术随想录》。每领读三篇,领读教师就运用rollcall点名册随机抽取三名教师结合个人工作实际谈感受、讲收获,趣味性的阅读方式增强了教师与文本之间的.思维碰撞。

  学期末,在整本书共读结束之后,学校精心策划、周密部署《教育艺术随想录》教师读书论坛活动。全体教师充分准备、积极参与,享受阅读的美好氛围。全校教师共分八个组,两两对抗,每个组主讲时间为5分钟,通过演讲、表演(相声、小品、戏剧等)、辩论等多种形式诠释书籍内容,形式新颖、气氛活泼。每个组展示结束后,对抗组对诠释内容进行提问,展示组推选主讲人进行解答,个人解答不了可求助组员,提问环节时间为3分钟。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担任评委,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在愉快而充满思维含量的氛围中,最终评选出优胜组为二年级组、四年级组、五年级组和英语组。校长张红为优胜组成员颁发纪念品。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我们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服务于教育;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我们才有底气带领孩子一起进入书的世界畅游;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我们才能让生命溢满书香,让书香滋养心灵。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 4

  读过李希贵的几本著作,也曾到十一学校参加过他们的嘉年华活动,在乌兰浩特一中听过他的专题讲座,一直觉得李校长是位传奇式人物。从1990年开始,李希贵历任山东省高密四中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兼任国家督学。今读了李希贵老师的著作《教育艺术随想录》,感觉受益匪浅。李校长一路走来,始终坚持的就是把教师放在第一位,致力于培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运用“学生第二”的手段,促使教师实现“学生第一”,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站在学校的C位。

  一、教育教学改革的先锋人物

  当老师,他改变教学方式,给学生权利和时间;当校长,他要让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长;当局长,他给学校和老师更大权力。在教师、校长、局长的三种角色变换中,李希贵始终坚持:读书、思考、改革。在高密一中开始推行“教师职务双轨制”和“校长干部职级制”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在潍坊开始推进潍坊市的校长职级制改革、中考制度改革、教育管理改革等一系列改革。2007年10月,到北京十一学校任校长,经过几年的准备和动员,开始进行了十一学校的育人模式和学校转型的综合性改革,取消了行政班和班主任,让学生、教师、学校“自由呼吸”。他认为老师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心,才会全身心投入于教育事业,也唯有尊重学生,才可能细致周到地为学生着想。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二、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

  李校长把德育当成一门课程研究,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道德磨练,以科学的态度尊重育人规律,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心理健康。坚持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尽最大可能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通过开展“读名著、赏名画、听名曲”“礼仪培训”“一日文化三餐”“每月百星” “寻找绊脚石”“营造聚贤林”等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改变不良习惯,让学生树立自信,体验成功,把握现在,赢得未来。在十一学校的价值观里,有一条“尽量以学生可以接受的处分方式”。特别是包容学生的错误,一个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今天在学校里看起来没有犯错,“无过失” “零缺陷”,但到了社会上就可能会犯更大的错。他让犯了错的学生给自己写信,使犯错者跳出自我的圈子,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对错误进行客观冷静的思考,既分析错误的原因,又列举出错误带来的危害,同时反思让自己应怎样走好自己的路。当然,这是特定情境下的一种教育方式,万不可推而广之。多年来,十一学校秉承“无个性即无人才”的人才观,承认差异,尊重需要,实行选课走班。学校设有260多种奖项,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奖,提倡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益,从而使学生坚定信心,走向成功。学校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举行“高楼坠蛋”活动,从三楼高的教学楼顶扔下的生鸡蛋以不碎者为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最具匠心的是一位学生把鸡蛋放在中间挖好小洞的放塑料泡沫中,然后用塑料袋给它做了一个降落伞,鸡蛋落地时完好无损。可以说这个活动真正找到了学生的兴趣点,落实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成绩,让优秀的教师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实施班主任集体备课制。在狠抓教学落实上,以单元清和满分卷为载体培养学生影响一生的学习习惯,形成一些超越分数之外的处理问题、做出决策的自我管理方式,的确让学生终生受益。

  三、从反思走向卓越

  本书中,李校长对于自己20年前工作进行了反思,今日反思这部分内容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借鉴。高密一中时规定的科研工作一票否决,其实并不合理,让所有的教师都走上科研,并不适合每位教师的特点,也不是中学岗位教师必须的。对于今天的老师来说,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并不意味着必须会做科研课题。决定班主任每月管理水平津贴的德育管理积分,不宜分成若干等级,应该规定一个合理的.标准,只要各个班达标,每位班主任的津贴相同。这样,不是为了别的,主要是让班主任能够心平气和地等待学生成长。在一个组织里,“热炉”不可太多,否则就会造成缩手缩脚、谨小慎微甚至人人自危的校园文化。成熟的管理者不应该天天思考着“不许干什么”,而需要关注的恰恰是“应该干什么”。应该换一种眼光看问题,更多地去发现各个领域里的闪光业绩、令人感动的事迹,营造温暖人心的氛围。教师的工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学校管理不可能用八小时工作制来衡量和评价一个教师的工作,更不可能用早点名、晚考勤来监督教师。因此,从尊重老师和保护与调动教师积极性出发,我们不能仅仅用上传备课等形式来证明老师工作的痕迹,久之会让老师们浮躁,沉不下心,我们应关注教师工作冰山一角下面的隐性工作。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工作,发现他们的特长、优势,比只盯他们的弱点、短板更重要。

  四、关注学生的未来

  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我想,剩下的东西应该是健全人格和人文素养,教育最终给孩子留下的是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回味。今天,我们应该向李希贵学习,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让师生终身回味的好学校,坚守“把每个人放在心上”的教育信念,践行“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态教育、生本教育,让学校成为师生幸福的精神家园。坚守生命教育核心,彰显温暖特质,让教师能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坚守生态教育品质,营造温馨氛围,让学生长成本来的样子;坚守生本教育立场,闪烁温情光芒,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持续在学生上用功,在教师上发力。虽然未来的路很难,相信只要坚持就会前进。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07-02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07-04

浅谈儿童艺术与艺术教育07-02

艺术教育格言精选07-02

关于艺术教育06-26

艺术教育格言07-02

艺术与艺术教育价值探析论文07-03

《随想录》读后感03-17

论艺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