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08 19:09:25 摄影 我要投稿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摄影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汇编15篇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并能正确使用本课的9个生字。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3、边读边想,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热爱、崇敬的感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了解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授课时数:3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做什么的,“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2.导入新课。

  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呢?他给谁照相?照成了没有?……

  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2.按要求进行预习。(教师巡回指导)

  3.初读课文,检查学习情况。

  4、结合资料,感知文章。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简单的问题同学互问互答,难的留作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一、出示中心话题:

  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找出来,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读一读,并谈谈体会。

  二、结合中心话题,理解、感悟全文。

  学生可能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一)小男孩的聪明可爱,有礼貌。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从小男孩用写纸条的'方式,与高尔基联系,体会他很聪明。

  1、 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

  体会小男孩办事有条理,讲方法。他把自己来的目的,用写小纸条的方式,告诉了高尔基,为成功给高尔基照相,争得了主动。

  他很有礼貌, 结合“亲爱的、您、请您”等礼貌用语来理解。

  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读一读。

  2、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鞠了个躬”可以看出小男孩很有礼貌。

  他仔细打量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看报纸。”

  “仔细打量”“咧开嘴笑了”可以看出他的可爱。用礼貌用语“请您”称呼高尔基,说明他有礼貌。

  (二)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

  3、 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

  对高尔基充满崇敬。 他要给高尔基照相,贴在墙报上。结合“亲爱的、您、请您”等词语来理解。

  他仔细打量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看报纸。”

  “仔细打量”可以看出他对高尔基很崇拜,终于见到高尔基,所以得好好看看。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结合课文插图理解)

  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充满崇敬。“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可以看出他很想给高尔基照一张得意的照片,唯恐哪出了差错。

  (三)高尔基工作繁忙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从“正在读书”体会高尔基工作很忙;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儿,就一定让他进来。”

  “我很忙”直接点出了高尔基工作的繁忙。

  (四)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爱护

  4、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从高尔基破例地让小男孩儿进去,体会出那种热爱关心下一代的特殊感情。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结合课文插图理解)

  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的爱护。这个伟大的作家却“按”一个小男孩的“吩咐”,而且很配合的“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有很多胶卷。”

  (1)从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大声喊” 体会高尔基对孩子十分关心疼爱。

  (2)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儿,就一定让他进来。”

  从高尔基不见来采访的杂志社记者,却要见小男孩,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三、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他对高尔基充满了崇敬,高尔基对孩子也倍加关爱。课文什么地方使你最感动?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读课文,用心体会。

  1、自读体会 2、分角色朗读 3、表演读

  五、结合资料,拓展学习。

  1、阅读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2、阅读相关文章。

  第三课时

  一、想象情节,延伸补充。

  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你还会再来吗,打来你想象的翅膀,把这个故事继续写下去吧!

  (可以师生互问互答,也可以小组讨论。参与面越广,讨论越积极,越能激发创新的欲望。)

  ①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你认为小男孩会再来吗?

  ②如果他再来,门卫会怎么说?怎么做?

  ③小男孩和高尔基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谁是最好的编剧,把故事写得更精彩!

  (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确定续写内容)。

  二、组织语言,口述内容。

  学生口头表达,师生评议。

  三、续写内容。

  结合师生的评点,修改自己的续写内容,完成续写。

  教师可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评讲,通过学生的互评互说,指出范文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汇报表演,全班交流,合理评价。

  以上问题,旨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体会课文内容。

  在理解课文中,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列宁格勒,了解高尔基,进一步理解课文。

  依据课文中所描绘的人、事、物提出各种问题,从而产生好奇心和猜测内容的愿望。

  引导学生根据中心话题理解感悟全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感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感悟,鼓励学生放开去想,充分去说,带着感情去读,从而加深对文章、对人物的理解、感悟。

  引导学生从小男孩使用“亲爱的、想、请、立刻”等礼貌用语和跟高尔基讲话时“站起来、鞠了个躬”等具体词句的理解中进行体会,这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通过字里行间,用心体会、感受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拜。并把这种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尊重个性化的感悟。

  高尔基工作如此繁忙,还接见一个小男孩,更加烘托了他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结合人物对话及重点词语,通过用心感受、感情朗读,体会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深深地爱。

  体会高尔基此时是多么希望并等待着小男孩儿能再次出现。抓住高尔基对“记者”与“小摄影师”截然不同的态度,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通过有滋有味的感情朗读,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把握。

  对留有悬念的情节进行创造性的想像,加以延伸补充,发展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两种可能都会有的,只要能找出依据,说出理由即可。

  评点相互评价是训练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途径,通过小组讨论,激发了创新潜能。

  这一环节主要是文字表达的过程。通过讨论、口述、表演,学生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直观的表象。接下来把直观的表象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成了一篇有个性的作文。

  评点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像,并且通过具体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直观的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2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课文。

  〖速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指名由学生回答,不要拘泥于一种方法,只要说的有道理,就应当给予肯定。

  〖讲解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小男孩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从两方面想:一是小男孩想给高尔基照张相片,贴在他们的墙报上。二是高尔基突然接到小男孩扔进的纸团,得知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自己拍照,让门卫放小男孩进来。)

  2、突然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一眨眼的时间内发生的,说明高尔基一点儿也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

  3、用突然一词说一句话。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读第2~5自然段。

  2、门卫为什么不让小男孩进高尔基办公室?

  (从二方面想:一是高尔基工作很忙正在读书也是他的工作;二是不让人进来打扰高尔基是门卫的责任。)

  3、高尔基在很忙的情况下让小男孩进来说明什么?

  (这是破例,是对小男孩特殊照顾,也说明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热忱的关心和爱护。)

  三、学习第6~11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写小摄影师给高尔基照相。)

  2、小摄影师给高尔基照相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是怎样的?请将它们画出来。(6、7、9、10自然段中的部分语句)

  3、朗读画出的语句,从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

  (仔细打量知道小摄影师观察细致,也含有思考的意思。摆弄很久小摄影师不停地摆弄相机,为拍照作准备,同时让高尔基多次调整坐态;哭着走远说明小摄影师出于礼貌不能用高尔基胶卷,想马上回家取胶卷;上车走了是小摄影师因为自己耗费了高尔基许多宝贵时间而悔恨,对自己一时疏忽而懊悔。)

  4、高尔基在照相时动作、神态、语言是怎样的呢?将这些语句画出来。(7、10、13、15自然段中的部分语句。)

  ⑴ 朗读画出的语句。

  ⑵ 吩咐是什么意思?文中谁按谁的'吩咐?从吩咐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呢?(口头指派或命令,一般指上级让下级干什么或长辈让晚辈干什么才使用它。高尔基按小摄影师的吩咐。小摄影师吩咐高尔基,让高尔基多次调整坐态,占用他很多时间,他任其摆布,听从吩咐,说明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⑶ 从画出的其它语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从面带微笑说明他对下一代的热忱慈爱,当小男孩哭着说忘带胶卷时,高尔基赶紧站起走到窗口大声喊道:我给你胶卷说明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热爱的感情非常强烈;从高尔基见小男孩,不见记者的态度上,说明他对下一代的成长非常重视。)

  5、这段又一次出现突然这个词,读含有突然一词的那句话。这次突然说明什么?(情况急剧变化。)

  6、再用突然说一句话。

  四、读第12~15自然段

  1、小男孩会再来吗?

  (再来可能性大。理由有两点:一是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强烈愿望促使他必然来;二是高尔基如此热情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来仍会受到高尔基热情接待。)

  2、高尔基工作很忙,他不接待记者,却希望小男孩再来这说明什么?

  (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总结全文

  作者写小摄影师给高尔基照相这件事,分别写了小摄影师和高尔基的语言、动作、神态,从中我们体会到高尔基对青少年一代的关心和爱护,希望同学们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期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板书

  小摄影师

  男 孩 对比衬托 高尔基(关心爱护)

  想进去 放进来

  摆弄 微笑

  坐、哭 站起来

  跑 喊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挂图。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

  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初读课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òng)声母是n。

  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识字

  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4

  师:请大家齐读第七自然段的第一句,想一想“吩咐”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齐读后思考交流)

  生:“吩咐”在这里是说小男孩让高尔基按他要求的姿势坐下。

  师:是啊!这是怎么回事呢?再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

  生:我认为这里高尔基按小男孩的要求去做,说明他没有一点架子,把小男孩当作朋友看待,非常尊重孩子的意见。

  生:高尔基被孩子的天真感染了,觉得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说明他很喜欢这个小摄影师。

  师:说得真好。高尔基确实很喜欢这个孩子,所以才那样与小男孩配合。

  点评:抓住“吩咐”一词,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让学生揣摩其中包含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5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认识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关怀、爱护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人物品质,学习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男孩还会回来给高尔基照相吗,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更新教学观念是这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我校的对学生进行“多元智能培养”的理论可以说是走在了新课程改革之前,走入了我们的课堂,它似一股新鲜的活力与新课改相融合,将课改的精髓与目标贯彻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我也将其渗透到我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以备更好的完成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的职责。

  我的基本教学观念:人类个体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每个个体身上都至少存在着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等七八项智能

  ,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信息社会,它要求每个人多项智能的全面发展及个性、才能的充分展示。所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各项智能的发展,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智能。在教学设计中确保给学生提供多样化和个别化的学习机会和学习途径,强调智能的情境性,营造丰富的有利于儿童与他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

  1、学生成为自己主动学习的老师;

  2、使得学校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专长和个人特长;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世能力。

  我在本课教学中设立了几个培养目标:

  1、完成对知识的掌握理解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2、多元智能的能力培养

  (1)让学生主动学习,做好充分的预习。

  (2)让学生全面参与,创设身体运动与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情境。

  授课时间:20xx年10月8日

  授课地点:安达小学

  授课班级:三年四班

  教学手段: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教学准备:课下预习,仔细研读,认真排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教学回顾: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多元化智能培养”与新课程改革的融合与目标的落实,教学步骤的第一环节“复习导入,说话练习”,使学生的语言智能与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协调发展。“角色演读,体会感情”更是让学生个性体验、理解以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一可以深层次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某些关键的词语;另外在各小组的排演过程中相互之间的评价,对角色表演的切磋,可以使学生人际间的交往进一步加强,也可凸现某些表现力强的同学的表演能力。课堂还给学生但老师的主导作用也没有忽视“巧设疑问,升华感情”,老师的巧设悬疑,又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收拢,并进一步将思想感情升华到一个层次上来,使课堂环节,环环相扣,螺旋向上。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做到了知情意的高度统一,也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融会贯穿于教学始终。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二、初读课文

  1.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

  2.检查朗读情况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

  四、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8

  【教学思路】

  课前,由学生搜集高尔基的相关资料,预习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具体教学时,首先解决字词等基础知识。之后,以问题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和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

  3、懂得老一辈革命者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期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高尔基热爱儿童、关心下一代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尔基吗?大家在课下已经搜集了不少他的资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发言)

  师出示高尔基的画像,并归纳:高尔基(1886~1936年),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多部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和一系列剧本。他的作品在我国广为流传,得到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来学习高尔基与一位小学生之间的故事:小摄影师。(板书,提示“摄”的读音。)

  高尔基与小摄影师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下面来看课文。

  二、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录音)

  学生边听边思考:

  1、课文称谁是小摄影师?

  2、小男孩给谁照相,结果怎样?

  三、学生自读课文

  1、继续思考以上问题。

  2、画出不明白的字词。

  3、将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情况,指导字词学习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字音方面:“摄”“桌”“志”“社”是翘舌音,“侧”“杂”是平舌音,要读准确。

  字形方面:“摄”“鞠”笔画较多,可引导学生采用部件识字法识记。“躬”可采用形象识字法帮助识记。“社”字右面是“土”,“志”上面是“士”;“桌”下面是“木”,“杂”下面是“木”的变形写成“朩”,应鼓励学生观察、比较、分辨。“秘”与“密”,经常混淆,可通过组词比较,加以区别。

  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摄”“按”“侧”“社”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2、课堂练习:

  ⑴ 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贴(tiē):(动作演示,重点读准字音。)

  突(tū)然:事先没预料到的,一下子发生了。(提示是“穴”头)

  吩咐(fēn fù):交代别人要做的.事或应注意的事。

  侧(cè)过脸:(动作演示。举例:侧过身子、侧面)

  ⑵ 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桌( ) 鞠( ) 切( ) 杂( )

  ⑶ 比一比,再组词:

  贴( ) 秘( ) 胶( )

  粘( ) 密( ) 校( )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课文。

  〖速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指名由学生回答,不要拘泥于一种方法,只要说的有道理,就应当给予肯定。

  〖讲解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小男孩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从两方面想:一是小男孩想给高尔基照张相片,贴在他们的墙报上。二是高尔基突然接到小男孩扔进的纸团,得知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自己拍照,让门卫放小男孩进来。)

  2、“突然”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一眨眼的时间内发生的,说明高尔基一点儿也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

  3、用“突然”一词说一句话。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读第2~5自然段。

  2、门卫为什么不让小男孩进高尔基办公室?

  (从二方面想:一是高尔基工作很忙——“正在读书”也是他的工作;二是不让人进来打扰高尔基是门卫的责任。)

  3、高尔基在很忙的情况下让小男孩进来说明什么?

  (这是破例,是对小男孩特殊照顾,也说明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热忱的关心和爱护。)

  三、学习第6~11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写小摄影师给高尔基照相。)

  2、“小摄影师”给高尔基照相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是怎样的?请将它们画出来。(6、7、9、10自然段中的部分语句)

  3、朗读画出的语句,从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

  (“仔细打量”知道小摄影师观察细致,也含有思考的意思。“摆弄很久”小摄影师不停地摆弄相机,为拍照作准备,同时让高尔基多次调整坐态;“哭着走远”说明小摄影师出于礼貌不能用高尔基胶卷,想马上回家取胶卷;“上车走了”是小摄影师因为自己耗费了高尔基许多宝贵时间而悔恨,对自己一时疏忽而懊悔。)

  4、高尔基在照相时动作、神态、语言是怎样的呢?将这些语句画出来。(7、10、13、15自然段中的部分语句。)

  ⑴ 朗读画出的语句。

  ⑵ “吩咐”是什么意思?文中谁按谁的吩咐?从“吩咐”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呢?(口头指派或命令,一般指上级让下级干什么或长辈让晚辈干什么才使用它。高尔基按小摄影师的吩咐。“小摄影师”“吩咐”高尔基,让高尔基多次调整坐态,占用他很多时间,他任其摆布,听从吩咐,说明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⑶ 从画出的其它语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从“面带微笑”说明他对下一代的热忱慈爱,当小男孩哭着说忘带胶卷时,高尔基赶紧站起走到窗口大声喊道:“我给你胶卷”说明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热爱的感情非常强烈;从高尔基见小男孩,不见记者的态度上,说明他对下一代的成长非常重视。)

  5、这段又一次出现“突然”这个词,读含有突然一词的那句话。这次“突然”说明什么?(情况急剧变化。)

  6、再用“突然”说一句话。

  四、读第12~15自然段

  1、小男孩会再来吗?

  (再来可能性大。理由有两点:一是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强烈愿望促使他必然来;二是高尔基如此热情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来仍会受到高尔基热情接待。)

  2、高尔基工作很忙,他不接待记者,却希望小男孩再来这说明什么?

  (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总结全文〗

  作者写小摄影师给高尔基照相这件事,分别写了小摄影师和高尔基的语言、动作、神态,从中我们体会到高尔基对青少年一代的关心和爱护,希望同学们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期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板书〗

  小摄影师

  男 孩 对比衬托 高尔基(关心爱护)

  想进去 放进来

  摆弄 微笑

  坐、哭 站起来

  跑 喊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说说课前自读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细读感悟

  1、读文想问题:

  ⑴ 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⑵ 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⑶ 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⑴ 小男孩为什么来?用“____”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____”画出有关句子。

  ⑵ 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⑶ 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⑷ 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精读入情

  1、男女生、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

  2、教师范读,再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二、演读入境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

  三、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⑴ 读一读。

  ⑵ 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⑶ 各小组以竞赛的方式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学生描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

  四、拓展活动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耐心地配合他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得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重点书写“胶卷、摆弄、杂志”等词。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喜爱和对下一代的关怀。

  4.续写故事。

  探究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受到熏陶和感染。本课结尾,给学生留下了悬念和想象空间,学生肯定有兴趣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续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基、胶、卷”等3个生字。正确认读“列宁格勒、摄影师、高尔基、阳光明媚、鞠躬”和正确读写“人行道、照相机”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初步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5、课前准备:收集并了解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摄影师联系实际说说对“摄影师”的了解。(随机板书:读准摄)

  2、补写板书“小”(小摄影师)课前我们预习了,小摄影师指谁?小摄影师要干什么?(小组交流,再汇报。)

  3、交流高尔基的资料。

  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òng)声母是n 。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指导书写,字形难点:卷、基、学生练写,指导评议。

  6、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课文词语,培养运用词语的能力。

  2、分角色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高尔基对对男孩的喜爱和对下一代的关怀。

  3、续写故事。

  一、复习导入。

  以开火车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形式认读词语,并能用词语连成课文的片段。

  二、朗读全文,了解大意。

  自由读课文,全班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高尔基小男孩

  三、学习课文,读中感悟。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的大概内容都有所了解,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前苏联文学家,而另一位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他们互不相识,却发生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入课文,走近这个故事的两位主人公,去探究他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情感变化。

  (1)谈谈男孩印象。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普普通通的小男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同桌交流讨论。

  3、指名说说对男孩的印象。

  预设学生回答:

  聪明、粗心、有礼貌??相机出示学习“鞠躬、胶卷”

  (2)领悟高尔基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1、男孩给大家留下一个可爱的印象,那么高尔基这位大文豪在课文中的一言一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自读课文,划出有关高尔基语言和行为的句子,想想你从这些句子里感受到什么?

  2、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相机板书:喜爱、关怀

  预设交流的句子:(注意边悟边指导感情朗读)

  “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你怎么了?”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小结:高尔基是那么有名的文学家,而小男孩只是普通的.少先队员。但他却能按小男孩的吩咐做,可见他一点都没有名人的架子。这样一个如此著名的伟人,为了实现男孩的愿望,宁肯放弃宝贵的读书时间,这难道只是因为他喜爱这个男孩吗?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可见他是是多么的关心喜爱我们的少先队员呀。简单的一次拍照过程,却从高尔基的言行中充分体现了对小男孩的喜爱,也体现了他对我们下一代的关怀。

  四、角色朗读,体会感情。

  1、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2、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小男孩会回来吗?

  预设:

  会回来。因为他说要把高尔基的照片贴在墙报上。

  不会回来。因为他觉得浪费了高尔基时间,很难为情。

  2、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回来吗?

  小结:对呀,从“一定”及对待记者和少先队员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我们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齐读这句话。

  六、拓展活动

  故事按你的想象发展着,请你续编下去。编故事时,请仿照课文中的冒号和引号来运用。

  生习作后,再进行交流。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和内容都比较浅显。课文讲了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记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担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本文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个故事体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折射出高尔基这位名人在对待一件平凡的事情所表现出来的不平凡的品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能力,锻炼自学能力。

  4、了解事情的经过,并且能把这件事讲下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等方法,来理解重点词句。

  2、让学生在分角色感情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在交流中感悟语言文字,从而达到深入学文的目的。

  3、鼓励学生透过对话、细节描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增强学习语文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爱护和小男孩儿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激发学生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给别人带去欢乐,同时也学会享受欢乐。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搜集高尔基的资料;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交流资料。

  1、板书:10小摄影师

  师: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课题中有一个生字,有认识的吗?谁来读读课题!(指名读课题,强调“摄”的读音)一起来读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对“摄影师”的理解。(预设:学生可能说“照相的人”“专门给别人照相的人”“照相技术应该很高”等等,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师:课题中“摄影师”的前面加了一个“小”字,为什么吗?(有了预习的基础,学生能说出来小摄影师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儿。板书:小男孩儿)他给谁照相?(生:高尔基 教师板书:高尔基)

  3、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高尔基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初读课文,勾画出本课要认的字,然后把这些生字多读几遍。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可以请教老师、同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巡视,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正音)

  2、检查反馈:

  (1)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读。

  (2)小组合作检查,如果全读对了在书上给画笑脸。

  (3)全班开火车读。

  3、出示词语:小摄影师、高尔基、照相、鞠躬、吩咐、胶卷、车辆

  (1)指名读一读。

  (2)让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帮助学生解决。

  “鞠躬”可以用动作来理解;“吩咐”可以让学生查查字典理解字面意思,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是在精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文中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鼓励学生提出来。

  预设:学生可能问“列宁格勒”,教师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地名即可,不必过多解释;“打量”可以让学生读读所在的句子理解。教师注意把握课堂节奏,适时展开下一环节的学习。

  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试着讲一讲这个故事。(自己试讲,同桌讲一讲)

  2、指名讲故事。(教师可以随机引导学生将故事讲完整,讲明白。)

  3、交流人物印象: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前苏联文学家,而另一位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他们互不相识,却发生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那么高尔基和小男孩儿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高尔基:学生可能围绕着“有爱心、爱护小男孩儿、喜欢小男孩儿、工作忙”这些方面来谈;小男孩儿:学生可能围绕着“可爱、聪明、大胆、认真、粗心”等方面来谈。

  四、精读课文,品词悟情

  师:看来,这两位主人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呢?下面我们就来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的`语句。

  (一)自主读书,思考,勾画。

  (二)小组交流。

  (三)全班交流。

  (“高尔基”和“小男孩儿”这两部分的交流根据学生的要求确定交流顺序)

  预设:

  对高尔基的印象:

  1、高尔基工作繁忙

  (1)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抓住“正在读书”体会高尔基工作很忙;

  (2)“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儿,就一定让他进来。”

  “我很忙”直接点出了高尔基工作的繁忙。抓住“一定”一词从一个侧面,引导学生体会对小男孩儿的重视。

  2、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爱护

  (1)“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扔纸团”的方式高尔基非但没有生气,还破例地让小男孩儿进去,说明他理解爱护孩子。

  (2)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这个伟大的作家却“按”一个小男孩的“吩咐”,特别是“很久很久”表明了高尔基一点没有厌烦,而且很配合的“侧过脸,对着他微笑”,反映了他对孩子极大的耐心。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当时的情景。

  (3)孩子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高尔基问“你怎么了”,这不仅反映出他的迷惑不解,更有一种关心在里面。引导学生读出亲切温和的语气。

  (4)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有很多胶卷。”

  从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大声喊”体会高尔基想帮助孩子的一片爱心,又怕孩子听不见的急切心情。引导学生朗读中体会。

  (5)“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儿,就一定让他进来。”

  可以引导学生质疑: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要见小男孩儿?在交流中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对小男孩儿的印象:

  1、从小男孩用写纸条的方式,与高尔基联系,体会他很聪明,会想办法,也很大胆。

  2、高尔接问:“是你扔的纸团吗?”小男孩儿在回答的同时“鞠了个躬”,反映了小男孩儿很有礼貌。从文中的“亲爱的、您、请您”这些地方也能看出小男孩有礼貌。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读一读。

  3、他仔细打量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看报纸。”

  “仔细打量”“咧开嘴笑了”可以看出他的可爱,还有见到高尔基的激动与惊喜。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心理感受。

  4、小男孩儿摆弄高尔基照相,说明小男孩儿照相技术不熟练,但做事很认真、有主见。

  5、小男孩没有带胶卷哭着离开了。教师可以追问学生:小男孩为什么哭?学生可能认为小男孩儿没有照成相,很失望哭了;也可能认为自己耽误了高尔基的时间,惭愧地哭了;也可能在责怪自己的粗心大意等。引导发挥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四)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他对高尔基充满了崇敬,高尔基对孩子也倍加关爱。下面带着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读这个故事。

  1、小组练习。

  2、指1——2组分角色朗读、评议。

  五、课外延伸,想象续写。

  小男孩还会回来吗?回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发挥你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继续写下去吧!

  六、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归类比较来记忆、查字典记忆、形近字记忆等),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

  1、交流收集的材料,了解高尔基这个人物。

  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

  3、初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你们了解高尔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吗?

  同学们交流资料,最后明确:

  (高尔基是世界闻名的文学家,原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等。他的作品在我国广为流传,得到人们的喜爱。他还非常关心、爱护少年儿童。)

  二、初读课文,围绕课题质疑

  1、板书课题:《小摄影师》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小摄影师是谁?他给谁摄影?在摄影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情况?他是怎么处理的?为什么要以小摄影师为题?……)

  2、初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够在读文中解决,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解决。

  三、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按照读课文,画生字、查字典、选字义的步骤自学生字。可按要求填写表格。表格略去。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纠正重点字的读音:

  突然:tù

  吩咐:fù

  摄影师:shè

  胶卷:juǎn

  dù

  fù

  niè

  juàn

  另外,“社”、“者”是翘舌音,“杂”是平舌音,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提示和纠正。

  3、分析字形结构:

  “摄”左右结构。

  “胶”左右结构。

  “杂”上下结构。

  “鞠”左右结构。

  “躬”当“身”字做偏旁时最后一笔不要出头。

  “社”左右结构。

  4、比较法识记字形:

  贴( ) 吩( ) 社( ) 侧( )

  沾( ) 纷( ) 杜( ) 测( )

  秘( ) 胶( ) 者( ) 杂( )

  密( ) 郊( ) 著( ) 染( )

  四、理解词语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记者”、“杂志社”、“胶卷”、“秘书”等词语。

  2、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摆弄:本意含有支配、调整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指小男孩调整相机,为正式拍照作准备或指小男孩为高尔基调整坐姿。

  吩咐:是要求对方按自己的要求做。课文中指高尔基听小男孩的话,拿了张报纸,坐下来。

  停当:本意为齐备、完毕。课文中指小男孩把高尔基拍照前的准备工作全部做完做好了。

  突然:指事先没有料到,一眨眼事情发生了。课文中当一切准备停当就要拍照了,小男孩一下子坐在地上哭了起来。高尔基没有想到会发生眼前这样的事情。

  五、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想一想,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由于忘了带胶卷,因此没照成相的事。)

  六、作业

  生字、词、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解决疑难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老师做简单的板书。板书顺序按同学发言的前后顺序。

  1、小男孩为什么要扔纸团给高尔基?

  2、为什么高尔基看了纸条上的内容后同意小男孩进来?

  3、小男孩进到高尔基办公室是怎么做的,为什么高尔基听从小男孩的吩咐?

  4、小男孩为什么哭着跑了?

  5、高尔基为什么要喊他回来?

  6、高尔基为什么对待“小摄影师”和真正的摄影师态度不同?

  附板书:(在出示附板书时,不标序号,顺序可以是乱的。)

  为什么扔纸团?

  为什么同意进?

  为什么听吩咐?

  为什么跑?

  为什么喊?

  为什么态度不同?

  二、细读课文,释疑解难

  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质量,下面我们按照课文的顺序把问题条理一下,可标上序号,然后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攻破。

  1、请一名同学读1~5自然段,解决质疑中的第一、二个问题:

  ⑴ 先小组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⑵ 汇报交流:

  ① 小男孩之所以用“扔纸团”的方法才能见到高尔基,是因为,高尔基是一位大作家,他既要看书又要写作,因此工作很忙。工作人员不让外人随便出入是怕打扰高尔基的工作,打断他的创作灵感。但是,高尔基一旦知道小摄影师来此的意图后,一定会同意他进去的,因为,孩子们了解高尔基,敬佩高尔基。另外,小男孩采用“扔纸团”的办法说明他很机智。

  ② 摄影出示纸条上的内容:“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纸条上的前两句话打动了高尔基。因为高尔基看到小男孩是少先队员,他拍照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自己,而是为了同学们的学习进步。因此,高尔基同意放他进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也可以体会出小摄影师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之情。

  ⑶ 有感情地朗读1~5自然段:

  板书:扔纸团 放他进

  2、自由读6~11自然段,解决质疑中的第三、四、五个问题:

  ⑴ 三人一组讨论,一个人说一个问题,说的不对,不全,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⑵ 按小组在班上交流汇报,可以说可以读:

  ① 投影出示: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从“摆弄了很久很久”可以看出:一方面小男孩在调整相机的角度,解决采光等技术问题,为正式拍照做着准备;另一方面,他也可能多次调整高尔基的坐姿。由此可见,小男孩对此拍照十分重视和认真。从而也表达了他对高尔基的敬爱之情。时间对于高尔基来讲是宝贵的,是格外珍惜的,但是,对孩子他却十分慷慨,为了孩子他舍得花时间,即使孩子占用了他很多时间,他仍然耐心地接待,任其“摆弄”,还对孩子“微笑”,说明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板书:摆弄 微笑

  ② “孩子为什么哭着跑了?”“高尔基为什么要喊他回来?

  这两个问题可以用读的方式汇报。在读“突然”一词时,速度要急而快,说明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使高尔基一时摸不着头脑,等反应过来,孩子已经哭着跑了,眼前的.一切,就发生在一瞬间。那么,小男孩为什么跑了?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小男孩出于礼貌,不愿用高尔基的胶卷,所以他跑出去,跳上一辆电车,想马上回家去取胶卷;二是小男孩此时心里十分难过,他本来经过努力终于见到了高尔基,并且还耗费了高尔基许多宝贵时间,本来可以拍照成功,实现自己的愿望,没想到一时疏忽忘了带胶卷,功亏一篑,所以他十分懊悔,哭着跑了。从高尔基的语言与动作中看出高尔基对孩子的宽容与关爱。”

  板书:坐、哭 站、喊

  ⑶ 练习分角色朗读,也可加动作。

  3、读12~15节,男生读高尔基,女生读秘书。解决质疑中的最后一个问题。

  大家一起交流。

  从“我很忙”可以看出,高尔基对宣传自己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从“如果是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看出高尔基对下一代的事却十分重视。

  师: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耐心地配合他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是懊悔,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得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

  联系全文,小组讨论:要说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充分发挥想象。

  可按下面的句式谈自己的看法:

  小男孩还会再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给高尔基照相的愿望十分强烈,所以他必然会来。

  高尔基那么热情地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来,高尔基还会热情地接待他。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借助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课文中大量篇幅描写了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朗读中应根据人物的身份、读出相应的速度和语调。比如文中的主人公高尔基是个伟大的文学家。说话的语气应该慢一些,稳重一些。他热爱孩子,与小男孩的谈话要显得特别亲切。例:“是你扔的纸团吗?”要读出非常亲切询问的语气。“怎么了?”要读出非常关切的语气。“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声音要加大,读出亲切、热烈的语气。“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如果来的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第一句语调很平静;第二句则表现出对小男孩的惦念。先让学生试着读,然后分角色朗读。

  四、作业

  朗读课文三遍;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五、板书设计

  小摄影师

  男孩

  扔纸团

  摆弄

  坐、哭

  (明写)

  衬托

  对比

  关心、爱护

  高尔基 放他进

  微笑

  站、喊

  (暗写)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更新教学观念是这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我校的对学生进行多元智能培养的理论可以说是走在了新课程改革之前,走入了我们的课堂,它似一股新鲜的活力与新课改相融合,将课改的精髓与目标贯彻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我也将其渗透到我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以备更好的完成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的职责。

  我的基本教学观念:人类个体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每个个体身上都至少存在着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等七八项智能,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信息社会,它要求每个人多项智能的全面发展及个性、才能的`充分展示。所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各项智能的发展,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智能。在教学设计中确保给学生提供多样化和个别化的学习机会和学习途径,强调智能的情境性,营造丰富的有利于儿童与他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

  1、学生成为自己主动学习的老师;

  2、使得学校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专长和个人特长;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世能力。

  我在本课教学中设立了几个培养目标:

  1、完成对知识的掌握理解: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⑵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2、多元智能的能力培养:

  ⑴ 让学生主动学习,做好充分的预习。

  ⑵ 让学生全面参与,创设身体运动与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情境。

  【授课时间】

  20**年10月8日。

  【授课地点】

  安达小学。

  【授课班级】

  三年四班。

  【教学手段】

  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教学准备】

  课下预习,仔细研读,认真排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⑴ 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⑵ 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⑶ 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⑷ 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教学回顾】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多元化智能培养与新课程改革的融合与目标的落实,教学步骤的第一环节复习导入,说话练习,使学生的语言智能与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协调发展。角色演读,体会感情更是让学生个性体验、理解以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一可以深层次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某些关键的词语;另外在各小组的排演过程中相互之间的评价,对角色表演的切磋,可以使学生人际间的交往进一步加强,也可凸现某些表现力强的同学的表演能力。课堂还给学生但老师的主导作用也没有忽视巧设疑问,升华感情,老师的巧设悬疑,又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收拢,并进一步将思想感情升华到一个层次上来,使课堂环节,环环相扣,螺旋向上。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做到了知情意的高度统一,也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融会贯穿于教学始终。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14

  一、学习目标

  1.依据课文中所描绘的人、事、物提出各种问题,从而产生好奇心和猜测内容的愿望。

  2.对留有悬念的情节进行创造性的想像,加以延伸补充,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二、学习流程

  1.议一议

  ①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会再来吗?

  ②小男孩迅速回家取了胶卷再来时,门卫会怎么说?怎么做?

  ③小男孩和高尔基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怎么做?

  ④小男孩怎样给高尔基照相?高尔基怎样做?

  评点这一环节,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另一方面主要是起到联系课文内容,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为下一步的创造性想像做好铺垫。可以师生互问互答,也可以小组讨论。参与面越广,讨论越积极,越能激发创新的欲望。

  2.说一说

  1、小男孩见到高尔基是怎样的表现?

  读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体会这句句子:

  为什么会仔细打量?为什么咧嘴笑了?说明了小男孩什么样的心情?

  3、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____”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这些句子,体会高尔基积极配合孩子的工作,对孩子的极大耐心。

  4、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指导读好这句话。

  5、此时小男孩为什么会哭

  6、小男孩跑了,高尔基怎么做,怎么说?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高尔基为什么要喊?

  指导读好这句话。

  7、觉得孩子听到高尔基的话了吗?那他为什么不回来向高尔基要胶卷?

  3.演一演

  ①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组内分角色表演。

  ②汇报表演,全班交流,合理评价。

  评点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像,并且通过具体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直观的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4.写一写

  这一环节主要是文字表达的`过程。通过讨论、口述、表演,学生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直观的表象。接下来把直观的表象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成了一篇有个性的作文。

  5.评一评

  教师可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评讲,通过学生的互评互说,指出范文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文:第二天,小男孩来到列宁格勒,秘书马上请小男孩到高尔基的办公室。小男孩敲门进来。高尔基说:“快请进,我这儿有胶卷。”小男孩说:“你的胶卷不适合我的相机。”说着,小男孩已经吩咐高尔基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忽然,小男孩又哭了起来。“你怎么呢?”高尔基关切地问。“我又忘了带胶卷了。”高尔基拿了一筒胶卷给小男孩。小男孩说:“没办法,只好用着吧!”小男孩吩咐高尔基坐在凳子上打电脑。高尔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去做。小男孩说:“我这次一定要多照些。”小男孩照了很久,觉得口渴了。高尔基叫秘书拿来一杯果汁。小男孩喝完向高尔基告别走了。

  评点“又忘了带胶卷”这一情节的设计很有新意,很自然地安排高尔基“借胶卷”。既突出了小男孩的特点“粗心”,也再一次体现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高尔基“打电脑”也是一大亮点。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说说课前自读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细读感悟

  1、读文想问题:

  ⑴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⑵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⑶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⑴小男孩为什么来?用“____”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____”画出有关句子。

  ⑵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⑶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⑷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精读入情

  1、男女生、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

  2、教师范读,再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二、演读入境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

  三、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⑴读一读。

  ⑵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⑶各小组以竞赛的`方式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学生描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

  四、拓展活动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耐心地配合他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得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02-02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11-08

小摄影师优秀教学设计06-10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热】02-02

【荐】小摄影师教学设计02-02

【精】小摄影师教学设计02-02

【热门】小摄影师教学设计02-02

【推荐】小摄影师教学设计02-02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热门】02-02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荐】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