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

时间:2022-11-11 12:16:41 其他 我要投稿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3篇)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1

  一、看教师教的方面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3篇)

  1、教师的教态大方,语言精炼,数学专业术语用的极够准确,语言的层次感强,能很好地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把问题提出来时,把问题交待的很清楚,而话语又是那么的简练,让学生一听就明白教师所要问的是什么,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教师的教学目标准确到位。整节课按他所预定的教学目标一步一步深入,既抓住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这些主要体现在:

  (1)教师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例子为情境引入,提出了要解决问题,然后用例子来让学生解决。学生在老师的精确引导下,发挥出自己的能动性,与同学一起互相讨论、研究、交流,大胆地对自己所认识的表述出来。这样,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过程,思维得到发展。

  (2)教师接着又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入第二个例子,学生已经对第一个例子有了学习的模式(潜在的模式),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经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用学生的自己语言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过程,还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样相互的交流过程,每个学生的兴趣被激起,学习的动力不断,学习起来就很轻松了。

  (3)完成了两个例子,教师这时不再拘泥于课本,于是抛出更具挑战的问题来让学生解决。这个例子是在上面的两个例子基础上创造挖掘教材后改编的。学生有了学习的基础,解决中不断地发言,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学生的自己语言总结中把问题解决了。

  (4)教师把一个个问题让学生去解决,但始终围绕着整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去完成,从牵引到放手,步步为营,教师的主导,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课堂角色充分的得到体现,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在放手的过程中得到一一体现。

  没有预定,没有预演,教师课堂执教的过程是一种自然生成,课堂大气,感染力强。

  二、看学生学的方面

  1、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每位学生都有跃跃欲试的欲望,大胆地说,大胆地表现自我。

  2、学生之间的交互合作有效,有小组探究,小组合作,分工明确,汇报有条有据,当持有不同意见时,不时引发有效的争论,得到最佳结果。

  总之,观看了这一节课,我看到了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的精髓,引以待发,引而有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必然。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2

  从磨课到最后的展示课,俞老师的这节《解决问题》我听了不下6次,每次听完都会有新的收获。作为一个同样教龄不到一年的新教师,俞老师的课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由于老师们已经从每个我能想到的角度,对这节课进行了严谨、周密的评价,我只能从个体比较的角度来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课前谈话,畅所欲言,体现距离美。

  曾经也在自己的赏析课前设计了课前谈话,但基本上都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谈话环节趋于形式。再看俞老师的这一教学环节,在课前谈话中创设了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境,有目的地渗透了物体之间的比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老师比年龄,比身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小朋友们畅所欲言。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新知的引出作好了铺垫,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语言简练,恰到好处,体现简洁美。

  小学数学课堂上,语言传递着老师和孩子的智慧。俞老师抓住“简练”这一语言特点,表达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整堂课,俞老师很少有多余的话,每一个提问、每一句过渡语都恰到好处地点出问题的关键,也能很简洁地总结出解决相差数的算理与算法。反观自己的教学语言,不严谨是标志,拖泥带水是常态。在课上我还喜欢重复学生的回答,即使是那些错误的答案,充分体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不成熟。

  三、练习丰富,切合主题,体现多样美。

  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数学学习离不开练习,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有效地练习。何为有效,及落实教学目标。然而在每次的练习设计中,我更多的是复制粘贴别人的想法,很少考虑每一道题目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回顾俞老师的练习设计,她巧妙地将数学的思考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之中,很好的发挥练习的作用,如专项练习-选一选,基础练习-填一填,综合练习-连一连。这些练习设计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使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得到不断的发展。

  四、拓展延伸,提高创新,体现思维美

  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是从简单到复杂,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面学习的知识往往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以先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本课最后,俞老师设计了一道贴合实际生活,又与本课主题密切相关的气象信息。这道题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迁移,既对学生进行了思维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为了体现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我也会在教案最后设计一道拓展延伸题。但是没有把握好时间的火候,通常还没开始拓展,无情的下课铃就响了起来。

  课堂教学中,俞老师能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在静思中、在合作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的境界。俞老师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课堂教学调控能力,清晰的教学流程,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借鉴。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3

  本课内容主要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亲身试验,验证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自己尝试设计使双方都公平的游戏。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从而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游戏规则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学生在二、三年级学习可能性时已经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已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也有了一定的概率观念,但有些是错误的。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到底积累了哪些经验?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已经达到的学习起点在哪里?是我要了解的主要内容。

  从课前调查可以看出,判断简单游戏的规则是否公平的方法并不难,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已经能正确判断,但是一旦游戏的规则比较复杂,判断起来就有点困难。同时,对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所以游戏规则公平这一因果关系只有模糊的直觉,但体验不深,没有清晰的认识。

  针对这种情况,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亲身试验,帮助学生建立“可能性相等和游戏公平”的理解,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掌握判断游戏是否公平的方法。

  2、会自己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分析、理解能力。

  3、通过对游戏活动中的数据分析渗透概率思想。会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应是本课重点。其难点是会设计简单的公平游戏的规则。

  在知识的获得上,学生最相信的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因此通过熟悉而感兴趣的实际问题或游戏,让学生亲临随机环境,亲自试验和收集数据,帮助他们在活动中逐步丰富对游戏公平性的认识。所以,动手试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主要方法。正是因为可能性在生活中很常见,判断简单游戏的公平性的方法并不难。因此,应该让学生首先产生玩游戏需要公平的需求,经历可能性相等的产生过程,加深对概率意义的理解,同时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也就在学生理解可能性相等意义的过程中发现并学会。

  教学中,我设计了“创设情境,产生需求——活动体验,理解“等可能性和游戏公平”。——拓展应用,制定简单的公平游戏规则”这样一个教学结构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孩子们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探索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效果良好。

  最后,我要感谢我们组的所有老师对我这节课的大力支持,也希望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相关文章:

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12-07

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15篇12-07

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精选21篇)04-20

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精选15篇03-03

解决问题评课稿03-06

《解决问题》评课稿04-08

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通用15篇)03-03

简单的解决问题评课稿11-04

《解决问题策略》评课稿03-25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