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14 15:19:30 教师 我要投稿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5篇)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

  我班幼儿对过生日充满了兴趣,提起生日和生日蛋糕他们就有说不完的话题,我就利用孩子这一特点,设计了这一活动。活动的目标是通过为丁越小朋友过生日,让幼儿了解生日的意义,并通过该活动学习分享。我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一份神秘的礼物引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好奇,再变出一个精美的生日蛋糕,将幼儿的兴趣完全调动起来,活动中,我用丁越小朋友的口吻和幼儿交流,以丁越小朋友的身份向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对于发言积极、表现较好的幼儿,我会给予积极的肯定与赞赏,并会让丁越小朋友亲小朋友一下做为奖励,鼓励幼儿继续努力。当秩序稍乱时,我会用和丁越小朋友说悄悄话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情绪都很高。

  本次活动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的,因此,活动时的秩序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偶尔幼儿也因为急于抢答问题而站起来,或在讨论问题时声音较大而略显嘈杂,此时我会用轻声和越越耳语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达到安静的效果,所以,整个活动进行地较为顺利。

  过生日是幼儿原本就十分喜欢的,再加上这次是幼儿第一次在幼儿园、也是第一次为其他小朋友过生日,所以,幼儿们对活动更加感兴趣,都很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互送礼物并祝生日快乐时,大部分幼儿都能够主动大胆的与他人进行交流。个别较内向的幼儿在教师与其他同伴的.鼓励下也能勇敢的走过去。通过此活动,幼儿懂得了生日的意义,认识到自己长大了,并学会了关心同伴,与同伴分享食物和游戏的快乐。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整个活动体现了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的教育方式,当幼儿的语言表达遇到困难时,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学习与人分享。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2

  优点:

  1、在今天的活动中,幼儿对活动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通过幼儿的回答和演唱时的表演也能看出幼儿体验到了歌曲诙谐的情感,达成了第一点目标。

  2、第一环节以“打招呼”的形式进行练声,不仅将主旋律让幼儿提前练习,幼儿也有浓厚的兴趣。

  3、图片的利用不仅简单、便于操作,也能很好地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活动中教师采取图片递减的方式,逐步让幼儿成为演唱的主体,这样既让幼儿感受到了挑战性也体现了活动的主体性。

  不足:

  这一活动对于才升入中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并且因为是借班教学,在每一次活动中幼儿出现的.问题都不一样。在今天的活动中,教师并没有根据孩子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例如:

  1、音乐活动中提倡让幼儿乐唱、勤唱、敢唱、善唱,我想这些都与是否会唱有关。今天的活动中幼儿的情绪一直没有达到高潮,这与一些幼儿没记牢歌词、不会唱有关,不会唱就不敢唱。而图片可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但教师将图片撤得太早。因此活动中当教师发现幼儿对歌词的记不牢的时候可以采取图片重现的方式,进一步帮助幼儿记忆并巩固歌词。

  2、今天的活动中幼儿未能明白衬词的意思,导致不能很好地进行分声部演唱,这时教师可请协教老师一起来进行示范,用示范代替烦琐的语言解释,从而更好地突破这个难点。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3

  《好男儿要自强》这节课选自大班主题活动“我就是我”中的音乐活动。那么为什么要选择这节课?我认为,选课要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又要是幼儿感兴趣的。我平时偏爱艺术领域中的音乐游戏与舞蹈。于是,我就找了几节艺术领域的课一一挑选,这也是一个抉择的过程。因为自己本身对武术操的编排有一些经验,而武术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而后又听取了同事的建议,最终就选择了这节课——好男儿要自强。

  歌曲《男儿当自强》节奏控强有力,歌曲气势高昂,鼓舞人心,以武术的动作进行表现是最合适的。在设计过程中,因为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动作不能太繁琐。所以,我保留了原教材中的马步、弓箭步,又丰富了出拳、格挡等力度较强的动作。这样,在孩子可以接受的难度上添加一两个有难度的动作,调动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在学习方法上有“个别学习”、“分组学习”和“集体学习”。

  在设计过程中,我考虑了好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怎样导入活动?为了凸显入场的整齐、有气势,我想到了军歌,想到了《咱当兵的人》。怎样引出“武术”这个概念呢?我想到了大家都很熟悉的武打明星“成龙”,以课件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

  第二个问题:要怎样让幼儿学习武术动作呢?用什么形式进行教学会更好一些呢?怎样才能让孩子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我想,既然音乐欣赏课可以借助“图谱”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学习武术动作为什么不能用图示呢?于是,我决定用图示呈现每一个动作。因为考虑到孩子数量,所以我准备了两套图示,将孩子分成两组,进行分组学习。

  第三个问题:怎样才能发挥孩子的主题能动性,给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在各个环节中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表现音乐呢?这里,我们往往会犯一个误区就是:往往教师示范的太多,教授的太多,妨碍了幼儿的'想象与表现的空间。于是,我在前面让孩子自由发挥、自己想象,又让孩子当小师傅,让孩子教孩子,带动孩子,自主学习。而我的角色是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我对动作的技巧加以指导,进行互动式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有观察法、比较法、演示法、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渗透式教学法等。

  当然,在设计、试课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困惑。比如:

  1.怎样让孩子记住在马步出拳的时候出三下拳?后来,我对课件做了修改,在马步的图示上加了三个圆点。

  2.怎样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大胆回答问题,大胆参与?我觉得,要想让孩子勇敢、坚强、自信,首先,老师应该表现出勇敢、坚强、自信。于是,无论从语气上还是动作与精神面貌上,我都要表现出来,再对幼儿进行有效的鼓励,这样带动活动气氛。

  3.怎样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学习兴趣又有活动的层次性、递进性呢?我是这样做的:一遍比一遍有难度。在自学环节,第一遍:按图片学动作;第二遍:配乐表演(先拍手打节奏练习,再表演);第三遍:站成方阵队形,加口号表演。这个环节,我运用了国庆阅兵和春晚两个视频,更好地让孩子感受方阵舞的整齐与壮观。这样,一遍比一遍有难度,一遍比一遍有气势。最后一遍,我参与进来,师幼互动,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在活动中,孩子们感受了音乐的强悍有力,探究学习了武术动作,展示了方阵舞的整齐与壮观,感受了成功与自信,达到了活动目标。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4

  冬至过后,深冬来临,天气愈来愈冷,班里的幼儿出勤率有所减少,并且有的孩子和家长说再见时没有以前那么干脆,甚至有的眼圈红红,哭哭啼啼。总的来说,随着天气的变冷,班里幼儿的快乐情绪 较之以前有所降低,为了让孩子重温快乐,增加快乐的情感体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首先音乐响起,教师边说边面带快乐的表情做律动,带领幼儿动起来,在音乐中体验快乐,融入快乐的氛围。接着我有感情地讲故事《和快乐在一起》,并引导幼儿观察书中小兔子的表情和试着体验小兔子快乐的.感觉。由书中小兔子的快乐引出幼儿带来的“快乐”照片。出示带有笑脸的抱枕,播放配有笑声的flash动画,让幼儿圆形坐好,一边观看动画一边传递抱枕。动画停止时,快乐枕在哪个幼儿的手里,哪个幼儿就把自己照片上的快乐事情讲出来和大家分享。

  中班幼儿一般在发言时会突然忘了自己要说什么,要求幼儿带快乐照片并且在活动时提前把照片布置到黑板上,就是为了让幼儿在讲述快乐事情时能够有所提示,更容易清楚表达当时的事情和感觉。设计本次活动的本意就在于:尽我所能 ,重拾快乐!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精神是饱满的,情绪是激昂的,回忆是真实的,体验是美好的,分享是相互的。在活动中能真切感受到孩子的欢乐,甚至有的孩子为了向同伴讲述自己的快乐照片,去抢快乐枕。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感受着孩子们的快乐,我觉得很知足。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5

  我们幼儿园承办的共同体,有幸听了魏老师的这节课,后来园长就让我们年轻的老师模仿上一节课。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首带感的《哇咔哇咔》。本次音乐律动所选用的'乐曲就是非洲南非足球主题曲《哇咔哇咔》,这首乐曲有着明显的风格,很适宜幼儿模仿律动。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引出音乐都是有节奏的、要跟着音乐的节奏前前后后左右左右。教师在引导个别幼儿示范,要求其他幼儿边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集体排列队形。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发现音乐的节奏感。

  但是遗憾的是,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多巩固,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活动不单单是一节音乐,更多的是在音乐活动中渗透了教师整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的取向。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我在大班美术活动“秋天的树”中,努力落实这一精神,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充分感受、体验、表现和创造。

  一、充分感受和体验“秋天的树”,积累认知和情感经验

  第一,充分感受和体验大自然中的秋天的树。

  秋天,我不仅带领幼儿观察园内的树,还带领幼儿到公园、山上、树林、郊外去观察不同地方的树。比如,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树有什么颜色?树叶、树枝、树干是怎样的?秋风中的树枝和树叶又是怎样的?太阳照在秋天的树上是怎样的?没有太阳时秋天的树又是怎样的?飘落在地面上的树叶是怎样的?单片树叶静静躺在地面上和成批的落叶堆积在一起时分别是怎样的?我还让幼儿展开想象:单片的树叶和堆积在一起的树叶的感受(心情)是怎样的?同时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来表现飞舞的树叶和静止的树叶,快速飘落的树叶和慢慢飘落的树叶,卷起来的树叶和平展的树叶……一系列的观察、想象、表现活动,使幼儿充分感受与欣赏了秋天的树的色彩、造型、动态,积累了关于秋天的树的经验和体验,感受到秋天的树的多姿多彩,以及生命生长、成熟的规律。

  第二,充分感受和体验艺术作品中的秋天的树。

  在关于秋天的绘本中,不同的画家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无论是画面的色调还是树的造型、构图。即使是同一本绘本,不同页面上树的造型和构图也是不同的。因此,我提供了《落叶的烦恼》《落叶跳舞》《风中的树叶》等一系列关于秋天的树的绘本,引导幼儿感受如何将现实中和想象中的秋天的树用绘画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出来。幼儿通过欣赏不同绘本感受和体验到不同画家的表现方式是多元的,他们所表现的画面的色调、落叶的色彩、树的造型是丰富的,他们所描绘的发生在秋天的树和叶上的故事和情感是多样的,以此来丰富幼儿对于秋天的树的多方位的感受。我引导幼儿反复欣赏绘本中树的造型和构图,重点引导幼儿想象和描述对此的感受、体验和认识。比如,每一页画面上的树是怎样的?你看后有什么感受?能在两页画面上找到同样的树的造型或构图吗……幼儿在仔细观察绘本《落叶的烦恼》后,对其中树的造型是这样描述的:像字母v,细细粗粗的树枝像火苗一样往上窜,树枝就像很多细碎的骨头,整棵树长得像喷泉;这棵树的树枝有点像人的筋和人体中许多血管的分布,三根树枝并在一起像小鸡的爪子,像长得歪歪扭扭的竹子,左边有点像蜘蛛网,又像水草在游动;像八爪鱼,树叶就像火山的岩浆一样,像我去北京看到的那棵有三百年的树,树叶有红有黄像落日……幼儿对于画面的构图的表述是:这棵树从左到右,在画面上像一座桥;这棵树从这边的下面斜着向上,像一条龙一样窜上去;这棵树大大的树根放在画纸中间,像火山在喷发……幼儿通过欣赏绘本,感受到树的造型和构图是丰富多样的,这不仅为后面创作提供了范例,知道秋天的树是可以多元呈现的,而且帮助幼儿积累了经验,以便在后面的创作中迁移运用,主动尝试纵向、横向、斜向等构图方式。通过欣赏绘本,幼儿拓展了对于秋天的树的认识和经验,感受到秋天的多彩和美好,萌发了创作的激情,为后面的表现打下了基础。

  二、在教师适时的指导和关照下自主表现“秋天的树”

  《指南》指出,“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的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教师既要给予幼儿自主创作的空间,又要给予适时的指导。因此,我在本次活动开始时强调了独特性的要求:“今天请你们画一幅与众不同的秋天的树和叶的画。你可以画你看见过的树和叶,也可以画你想象中的树和叶,还可以画你在书上看到的树和叶。总之,你画的树和叶是非常独特的。”与此同时,教师全程围绕“独特性创作”适时地给予幼儿具体的指导,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在作画前,教师给予幼儿怎样创作的线索。

  教师在幼儿创作前要给予幼儿创作什么和怎样创作的线索,帮助幼儿明确当前的任务和怎么做的策略,使幼儿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创作。比如,我通过提问给予幼儿进行独特性创作的线索:先想一想,是竖着画还是横着画?是“顶天立地”还是只“顶天”或只“立地”,是顶两边还是顶一边?是画整棵树还是只画树的一个部分——树根、树的低端、树枝……再想一想,是以树为主、以树枝为主还是以树叶为主?

  我通过让个别幼儿上来尝试.帮助全体幼儿弄清楚:怎么在纸上构图,怎样表现树的不同部分,怎样的造型是独特的,将幼儿想要表现但还未表现的或还未察觉的内容呈现出来,使其具体化,并引导幼儿在后面的绘画中有意识地表现。比如,当幼儿在画面中央画出一个树墩状的图时,我便追问:“你想画树根部分还是想画一棵千年古树?这棵树是要长满整个画面,

  让树枝伸展开来,还是要让树叶都飘落在地上或让树叶满天飞……”。我借助情境性语言给予幼儿创造的线索,激发幼儿不断围绕线索展开想象,创造性地表现出自己对秋天的树的认识和情感。

  第二,在作画中,教师针对不同幼儿的需求给予适宜的指导。

  大部分幼儿由于有了充分的感知经验和第一环节有关创作线索的引导,都能够非常自信地进入自主创作状态,但也有一小部分幼儿需要教师给予特别的关注和指导。比如,第一组的涵涵、泽泽和麦麦三个人特别拘谨。涵涵拿着笔看着我说:“怎么画呀?”我建议道:“画秋天的树和叶。刚才你们看了那么多树,都可以画。”她还是看着我。我又说:“你们还看了《落叶的烦恼》这本书,其中有许多大树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你们可以和它画得一样,也可以不一样。还有画你自己看到的大树和叶子的样子也可以。”一旁的泽泽听了我的话后,就按照屏幕上的那幅大树图画了起来。接着涵涵画了一个秃头树干。而麦麦则自言自语:“怎么画呢?看看别人是怎么画的吧。”他看到旁边的涵涵画了秃头树后,就说:“我知道了。”接着,也画了一棵秃头树。他似乎找到了自信。但一边的涵涵仍旧每画一步都要问怎么画。她画完秃头树干后问:“上面要不要画树枝呀?”我说:“你想画就可以画,不想画就可以不画。”她说:“我要画,怎么画呢?”我说:“你可以画很多树枝,也可以只画几根;可以画紧挨在一起的树枝,也可以画全部伸展的树枝;可以画笔直的树枝,也可以画弯弯的树枝,或者是有弯有直的树枝……”在这样的指导下,她画了许多伸展的树枝。由此可见,个别幼儿是需要教师不断引导,给予适时的帮助的。

  每个幼儿在作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的帮助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比如,小亮非常胆怯,画了两根细细的、淡淡的弯弯曲曲的'单线条树枝。旁边的小朋友说:“老师,你看他画的不是树枝,是细线。”这样一说,小亮更胆怯了,握着笔不知如何是好。我及时鼓励他,说他画的树枝很有创意,和所有人画的都不一样。接着,我建议他可以增加一些弯弯曲曲的树枝,并且可以将单线条画成双线条,他非常愉快地接受了,非常自信地在画面上画满了弯弯曲曲的双线条树枝,而且在所有线条的顶端都画上了一片小小的树叶。又如,小卡的画面上只有孤零零的一棵树,并且树上只有一片树叶,画面和树的色彩都是褐色。我便指导他在较空旷的画面上增加一些树叶,可以是自己见过的如手掌形、扇形、猫脸形、鱼形、七叶枫形等各种形状的树叶,颜色可以是一色的,也可以是双色渐变的,还可以是多色混合的……在这样个性化的指导下,每个幼儿的画面都非常具有独特性。

  第三,在评价时,教师要突出对幼儿画面独特性的解读。

  评价幼儿作品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在此环节,教师要根据《指南》的精神,“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教师切忌只评价某些幼儿的作品,切忌只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评价,而是要展示全体幼儿的画作,倾听和尊重全体幼儿的观点和感受。比如,我在展示全体幼儿的作品后,请全体幼儿寻找有没有两幅一模一样的画,由此引导幼儿发现每人的画都是不一样的,感受到每个人的独特性。又如,我还引导幼儿说说,你发现哪幅画最为独特?什么地方独特?你画的树是怎么生长的?从哪里开始长的?长成了什么样子……突出引导幼儿感受树的生命张力,帮助幼儿追求绘画的意境,引导幼儿发现他人作品中的创造力,体验每个人的作品都是独特的,从而更加自信地进行创作。

  正是由于我在幼儿感受、体验、表现、创作阶段聚焦于“独特性”的引导,所以,每个幼儿都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对秋天的树的认识、经验和美的感受,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与此同时,他们还感受到了创作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和主动性。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7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有成功的经验,亦有失败的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财富。课后将这些宝贵的财富及时进行分析、整理,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对照新的教育理念再来指导实践;通过将零星的教学经验,不断加以总结与提炼,就可以提升教学理念,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凸现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可见课后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是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其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幼儿园教师在课前准备和设计方面比较重视,但在教学活动的反思和总结方面却显得比较难以把握。有的只是对目标、教学手段等进行一般性的反思,有的不清楚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或者视而不见,无法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思考。翻开教师的反思笔记,存在着空、浮、杂等现象,许多的`教师把教学反思看成是任务型、应付性的工作,致使课后反思浮于表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记得失

  每次活动后,总有点成功的经验或者是失败的教训。不管得失成败,教师皆应实话实说,将其记录在案,以期在往后的工作中考虑更周到,操作更自如,不走弯路,少走弯路。组织教学活动可因教师一个有趣的开头而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可因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种新的教法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因为讲得多做得多而使幼儿索然无味;也会因为一个环节的疏忽而开了小差走了弯路;还会因为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难以回答,而令幼儿大失所望。教师课后都应记录下来,日后改进。

  二、思教学

  进行这种反思,一定要从“幼儿学”着眼来发现问题,从“教师教”着手解决问题。也是教师教学过程得与失自我诊断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使教师及时根据教与学的情况,对下一阶段的教学进行适当调整,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便使教学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可以随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改进教学。

  1.对孩子在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反思

  这种反思是以幼儿的学习行为表现和学习效果为依据,在写这类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于从个人角度思考,而不善于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和行为状态获得反馈信息,从而分析和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老师应及时捕捉孩子的信息,解读孩子的学习方式,对活动中孩子的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反思,从而调整自己的策略,才能有的放矢的对孩子进行引导。

  2.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方式进行反思

  教师在进行每次教学活动后都要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剖析自己的教学状况。充分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对幼儿的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教师的情绪,教师的举手投足,教师对幼儿、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教法、学法、教具的运用直接作用于幼儿,影响课堂气氛和活动质量。因此教师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学习批判地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情景,通过实践与反思的不断循环逐步解决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应变能力,关注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思想、观念,提高教学技能,优化课堂效果,从而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得进步。

  三、挖特色

  一节课要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一节课能有一个特色,有一个闪光点,能有一种值得借鉴的好做法,就得承认其成功。教师可在活动后把该活动成功的地方,有特色的部分,值得推广的经验,都—一记下。

  有时,活动中节外生枝的小插曲也是值得我们去回顾及反思的。常有这样的感觉:上课时原本没有涉及的内容,因实际需要或随机生成,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给活动带来勃勃生机。课堂上的一些开放性提问能打开幼儿想像的门窗,展现智慧的火花。一些童稚趣语、幽默问答,探究性的发现、竞赛性的游戏、展示性的表现或随机生成的问题能够拓展幼儿思维的空间,帮助幼儿迁移经验,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这些都是活动的闪光点。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可以把这些闪光点记上,以便于日后有重点有选择地采用教法,设计教学程序,做到一课一特色,课课有特色。久而久之,有利于形成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特色。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8

  星期五下午,西西小朋友从口袋里拿出几包海苔,要我帮她收好。我随手放在了钢琴上,想等接人时让她带回家。离园时间快到了,我开始给小朋友整理衣服。就在我紧张忙碌时,有个小朋友大叫起来:“蕾蕾手里有零食!”我循声看去,蕾蕾手里正拿着我放在钢琴上的海苔,已经吃得就剩下一包了,我气急败坏地走过去,大声说:“你怎么偷了西西的海苔,老师不是说过不能自己偷偷地去拿放在教室里的别人的东西吗?”蕾蕾呆呆地看着我不说话。刚好下午评红花,我问小朋友:“蕾蕾偷吃了海苔,能得大红花吗?”小朋友异口同声地说:“不能!.”不一会儿,蕾蕾妈妈来接蕾蕾了,我对蕾蕾妈妈说:“蕾蕾今天偷了别人的海苔,不能得大红花了。”蕾蕾妈妈看了我一眼,没有说一句话就拉着蕾蕾走了。

  三天后的早晨,蕾蕾妈妈和蕾蕾奶奶带着蕾蕾来园了。我看见蕾蕾一脸不高兴的样子,就问:“蕾蕾,你怎么了?”这时,蕾蕾奶奶走过来说:“刘老师,有件事情我想弄清楚,上个星期五你说蕾蕾偷了什么?”我“哦”了一声,说:“就是海苔零食。”蕾蕾奶奶又说:“这海苔是幼儿园里的还是小朋友的?”我说:“是小朋友的。”看到我疑惑不解的样子,蕾蕾奶奶摇着头说:“我认为你的说法有错误,如果是小朋友说蕾蕾偷了东西,我不会生气,但是老师就不能这样说了。”我马上意识到了自己教育行为中的不当,给家长带来了伤害。蕾蕾奶奶又接着说:“孩子现在还小,还不懂得“偷”的概念,这个字用在孩子身上太重了吧!你说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我都可以赔给她,但是这个“偷”字让我们一家人心里都很难过。”这时蕾蕾妈妈插话说:“那天我听到你说的.话,我气得掉头就走。这几天我心里一直都很伤心,孩子还小,怎么能说“偷”,这也会给孩子心理造成阴影。”我连声说:“对不起,我确实是不该说“偷”,而应该说“拿”,你们说的对,我也太大意了,今后在工作中我一定要注意。”看到家长由阴转晴的脸,我心里才松了一口气。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一言一行都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任何一句不当的话语,都可能在孩子和家长的心里留下阴影,特别是孩子幼小的心灵,更不容许我们有太多的失误。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9

  今天陈老师把体育游戏变成音乐游戏深深的吸引着我,让我也乐在其中。

  陈老师用故事、动作、音乐以及加其他的流程让孩子在不断地循序渐进当中感受到不同的挑战。首先,运用了故事表达了所有的故事情节,然后是动作,一步一步地添加。最先让孩子感受到的是狐狸的动作。在了解狐狸动作之后,添加了老师的示范。两位教师示范增加了一个老虎的动作。让孩子在观察模仿学习当中,教师的自然交换角色以后,让孩子有了一个再次观察的机会。明确了老虎的角色动作之后,再添加到一个老师以及一个孩子的互动,这时一个教师可以解放出来,让孩子看到,尝试听到音乐做所有完整的过程。然后到最后又有互动。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一个游戏,首先是面向圆心来玩这样一个游戏的,接着是面向圈上玩这样一个游戏的,最后变成站起来移动着玩,在循序

  渐进中,孩子们在自然而然中掌握了游戏的玩法。

  在活动中,教师加了一个“耶、耶!谁胜利了?耶、耶!谁胜利了?耶、耶!我胜利了。”这样一个动作和语令,这是对音乐最高核心部分的诠释,这个《山大王宫殿里》的`音乐非常工整,16个重复的乐句,渐强。教师运用了语言和夸张的动作,一步步情绪情感激发,让幼儿从动作,一种不自觉方式感受,完整对音乐的种种美感的追求,这个美感不是教师直接灌输的,而是让幼儿用行动体验的。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游戏的快乐,也体会到音乐游戏的结束。

  整个活动陈老师运用游戏化,情境化教学,以故事情境创设游戏情境,在完整感受音乐的基础上,通过狐狸和老虎的角色扮演,让幼儿更进一步感知音乐。在基本动作熟练掌握的情况下,随音乐玩“狡猾的狐狸在哪里”的“领头人”游戏,幼儿与教师互动,幼儿与幼儿互动,玩得不亦乐乎。幼儿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自主表现的能力,感受到音乐游戏的快乐。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0

  上午的室内活动,我组织孩子们玩橡皮泥。李月说:“老师,我想包饺子,你教我好吗?”我说:“好。”便坐下开始教她。这时,坐在李月旁边的滔滔小声说:“老师,我想做3条蛇,行吗?”听到这话,我惊讶极了。滔滔平时在班里性格内向,不爱主动与别人说话,而且对什么活动兴趣都不大,有时我叫他,他也只是光看着我不吭声,我仿佛已经忽略了他了。

  想到这儿,我觉得应趁这个机会和他多交流,连忙说:“当然可以,你做吧,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好。” 滔滔听了很高兴,从盒子里拿出一块橡皮泥搓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搓好了3根长短不一的长条。没等我开口问,滔滔就一一指着它们告诉我:“老师你看,这是蛇爸爸,这是蛇妈妈,这是蛇宝宝。”“为什么你这样分呢?” “蛇爸爸最大,所以我就搓得最长;蛇宝宝最小,我就搓得最短;蛇妈妈不大也不小,我就搓得不长也不短。”

  滔滔说得多好呀,把我平时在数学活动中讲过的比较长短的知识也搬了过来。我称赞他说:“滔滔,今天你真棒。”说完,把3条“蛇”举起来让小朋友看,一一介绍它们的'名字,告诉大家这是滔滔做的。不知哪个小朋友喊了声:“老师,我也想做蛇!”“我也想做!”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叫了起来。我趁机说:“让滔滔来教你们做,好不好?”

  滔滔胆怯地看着我,我鼓励他说:“滔滔,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你看小朋友们都等着呢!” 滔滔点了点头,开始认真地教起小朋友。看到小朋友围在他身边叽叽喳喳地问这问那,滔滔很是自豪,我也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通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幼儿的世界是个特殊的世界,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性格、爱好和闪光点,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但有些孩子因为内向胆小,不敢表达出来(就像滔滔,今天是因为我坐在他的身边,他觉得与老师的距离拉近了才敢问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应该同时关注这部分孩子,及时发现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闪光点。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1

  前两天,去听了马老师的绘本课,于是,我写下了这篇教学反思。马老师选择的《我的连衣裙》这本有趣的绘本,深得孩子们的喜欢。绘本的绘画形式非常儿童化,主题又贴近幼儿的生活。通过阅读这本有趣的图画书,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美,还自然而然地激发了想象,获得了快乐的体验。不仅了解了花纹与色彩是服装美的重要构成因素,还能运用自己熟悉的图形为小兔设计连衣裙,语言能力也有了提高。此次教学活动的'亮点是摆脱了传统美术教学的枯燥模仿,以绘本为载体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兴趣。

  在教学中,马老师采用了猜谜语作为引出本次活动的主人公——小白兔,采用小白兔穿着它的白色连衣裙出门去玩时所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来贯穿整个的活动,绘本中的花裙子、雨裙子、草籽裙等,都是一幅幅图案重复的范例,通过绘本的阅读和引导,让幼儿体会和发现图案重复设计使小白兔的连衣裙变得更加的漂亮。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马老师又采用让幼儿看看猜猜,发现美就在生活中的方法,让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迁移,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想象具有重复图案的连衣裙,并采用游戏的形式,了解有的花布设计就是运用了图案重复的设计,让花布变得更加的漂亮为接下来的设计图案打开了思路。在第三部分的幼儿动手创作设计连衣裙的图案活动中,老师给予了幼儿一些帮助与提升,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迁移其中。并且马老师在巡回指导时及时地发现亮点,对孩子们的创作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和赞赏。最后一个部分,挑选花布,在展示中交流分享这个环节中,老师采用了把小白兔的裙子镂空,让幼儿设计的花布粘贴到小白兔的镂空裙子里进行展示自己设计的花布,效果非常的好。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2

  情景描述:

  在《胖石头》这个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演出中,胖胖没有扮演公主,没有扮演王后,也没有扮演七个小矮人中的任何一个,直到最后一个演员出场,爸爸妈妈也没有发现胖胖的影子。演出完后,胖胖问,她演得好不好,爸爸妈妈奇怪的问她演得什么角色,胖胖回答说:“我演的是一块大大的胖石头……”

  评价分析:

  当故事讲到这里时,孩子们的表情会出现不屑一顾的样子,感觉到胖胖演的角色很低下,不是主角,没什么了不起的。最后在听到胖胖的.爸爸妈妈表扬胖胖演得好,老师和小朋友们都为胖胖鼓掌时,才有点了解胖胖演的胖石头的角色虽然不是主角,但是也非常的重要,胖胖在表演时非常的卖力,非常的认真,是应该值得表扬和学习的。虽然孩子们在活动中,都想自己成为活动的主角,但是。主角永远只有一个或者是那么极其少数的几个人,怎样让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去理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们要对孩子加以引导的。

  所思所悟:

  在这个故事中的胖胖的爸爸妈妈就做得非常好,值得我们老师和家长所学习的,当他们听到孩子说自己演了一块一动也不动的石头时,没有表现出失望的样子,而是胖胖爸爸这样说:“噢,我看见了,一块很大很大的胖石头,白雪公主躺在上面很长很长时间,胖石头一动都没动。”妈妈也说,胖石头演得真好,不能讲一句话,不能动一动,真是不容易,大家都在为胖石头鼓掌。

  是的,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核心,是爸爸妈妈手里的宝,心头的肉,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心肝宝贝,那是众星捧月,无论如何都是每时每刻的主角。这个主角,谁也不会跟他抢戏,无论是精彩抑或糟糕,总会有人台前幕后的奔波。他的出现如此神奇,他的演出如此曼妙多姿,让我们时时刻刻享受这个主角带来的七彩人生。

  但是在集体生活中,我们要客观的清醒地认识到主角永远是少数,更多的是平凡的配角,在让孩子对自己充满自信的同时,也有必要让孩子意识到,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只要认真,投入都值得欣赏。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3

  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萝卜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蔬菜之一。在这个丰收的季节,萝卜在农村菜场等地随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有白萝卜、胡萝卜、一点红、绿萝卜等,其中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它营养丰富,吃法繁多。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1.选材活动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弥足了我们自己对萝卜知识的认识。

  2.活动的核心价值:看到的才是最真实的!打破一贯的思维定势,认为白萝卜和胡萝卜的表皮的颜色和里面的颜色是一样的,“一点红”和“心灵美”也应该是一样的,而真实的情况是出乎意料的,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惊喜,会带给他们认知上的冲击。

  亮点(可以借鉴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1.选材妙。

  取材方便,萝卜品种丰富,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是很好的科学素材。而本次活动的点落在不同品种的萝卜表皮和果肉是不是一样的来展开探索,设计很巧妙。也是很经典的一个活动。

  2。记录纸的使用。

  对小班幼儿记录纸的使用是有争议的。但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猜想、贴小图片。可以清晰地呈现不同幼儿不同的想法,从这点来说,记录纸的使用是有它的价值的。所有,关键是怎么设计怎么操作。用得好就是可行的,用得不好就会适得其反。

  3。环节设置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延伸到幼儿的健康饮食,特别能体现本次活动的另一个价值点。

  4。幼儿科学活动的常规建立较好,如在最后操作环节,让幼儿用2种颜色贴萝卜的颜色,幼儿操作的.意识很强。

  教学建议及更进

  1。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教师还应该更放一些,不止是牵着幼儿走。在表达对萝卜的外形认知上,用语言来激起幼儿更多的更积极的表达。如在让幼儿猜想一点红、绿萝卜切开时会是什么颜色时,教师应要以自己的情绪、惊奇的语言来影响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要引人入胜,调起幼儿的胃口,以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在记录纸操作上,第一次对白萝卜的果肉颜色的认知时,用了过多的时间,反而误导了幼儿的认知,也不利于感受之后发现“一点红”和“心灵美”内外不一样的现象的惊喜。

  3。切萝卜的时候,准备一块砧板,放在砧板上切,很方便,也很卫生,而且让幼儿感受到“刀是不能随便乱切的”道理。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4

  《玉米丰收啦》是本次“一课三演”教研活动中我班开展的一次棉签水墨活动,在年级组的集体讨论和吴老师、陆老师的精心指导之下,本次教学活动总体而言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下面就是我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的反思。

  之所以选择以玉米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一方面,玉米作为秋天最为常见的一种粮食,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对于这个话题,每个幼儿都有话可说,也有话能说。另一方面,玉米本身具有比较鲜明的外形特征,这使得我班能够结合本班小专题棉签水墨画的研究方向,充分挖掘玉米的特色元素,探索运用水墨的艺术表现方式对其进行呈现。

  我为本次美术活动预设了两个目标:一是尝试用棉签水墨画的方法点画上小下大、排列整齐的玉米粒,并能用不同的线条添画玉米皮上的脉络和玉米须。二是对棉签水墨画感兴趣,初步感受水墨画表现形式的独特性。其中,以用棉签点画上小下大玉的米粒是本次活动中的重点,将玉米粒排列整齐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在突破重难点时,我主要通过引导幼儿在有目的的观察的基础上,将平时专题活动开展时幼儿已经掌握的绘画水墨画的经验迁移到本次教学中来,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发现和尝试点画大小不同的圆点的方法和技巧。

  作为直接的授课者,本次教学活动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结构比较紧凑,流程也比较清晰。在两次操作的环节中,幼儿始终都能对探索和绘画保持较高的兴趣和注意,因此大部分幼儿都比较好地完成了玉米的点画和添画,加之水墨画本身所具有的古韵今风的意境,使得最终呈现出的作品效果也比较可观。当然,通过年级组的集体评课活动,我也发现了本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细节的关注度不够。比如我在引导幼儿观察时不够仔细,未提及玉米粒是从小到大逐步变化的,又如在绘画过程中部分幼儿握笔方式不正确,我也未进行及时的纠正。此外,本次活动的.情境性不足,趣味性相对也比较弱。

  本学期,我们将棉签水墨画作为我班小专题研究的内容。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但水墨画长期被儿童美术教育所忽略,许多人认为它陈旧僵化,需要长期的技能技法的练习,会束缚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其实,水墨画自有其随机、变通、接近童趣的一面。新《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我认为,虽然不是每一次的绘画活动都必须让幼儿学习新的技能和方法,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大多数的美术活动中教师仍然需要对表现方法的教学给予关注。在不提倡范画和教师过多的言语指导的当下,只有深入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生活中选取他们感兴趣的题材,并将这些题材加以筛选,按幼儿的特点进行加工提炼,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实现情境化教学,才能更好地达成美术活动的目标。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5

  班中许多幼儿家中都买了新房子,因而对售房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我灵机一动:何不在区域中活动中开设一个“售房公司”呢?当我宣布这个决定时,孩子们高兴极了。

  第一次:“售房公司”匆匆关门

  材料提供:我应孩子的要求为他们提供了笔、纸张。

  活动实录:

  几个孩子在区域中忙着画、贴,他们采用的都是平面的方法画房子。一会儿他们画了几张有房子的图片。孩子们开始吆喝了:“快来啊!快来买房子啊。”其他区域的孩子闻讯赶来,“房子在哪?我要买,我要买。”“喏。”卖房者拿出自己画的房子图。

  “一点都不像。”买房者一脸失望,不一会儿,便一哄而散了。开售房公司的孩子垂头丧气,“我也觉得不像。”于是开了几分钟的“售房公司”匆匆关门了。

  反思:为什么才开几分钟的“售房公司”就这样匆匆关门,为什么游戏无法深入?是因为我在游戏前没有引导吗?不对,是孩子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又怎么才能调动孩子的已有经验?难道是我提供的材料过于简单而无法调动孩子的已有经验?

  第二次:“售房公司”再次倒闭

  材料提供:考虑到楼房设计的难度,我向家长朋友借来真的楼房模型投放入区域。

  活动实录:

  “售房公司”的孩子看着楼房模型兴奋极了,他们大声吆喝.“快来呀,快来买房呀,这儿有最美丽的房子。”孩子们蜂拥而至。“哇,真好看。”“我买一套。”“我要河边的这一套。”……

  “售房公司”的孩子忙着报价,记录,开心极了。但没过多久房子售完了,他们守在楼房边对来买房的`人重复一句话:“没有房子了。”

  没过几天孩子们对这种买房的游戏失去了兴趣,“售房公司”眼看又要关门了。

  反思:为什么“售房公司”面临再次倒闭的困境?我已经在第一次失败之后进行反思,寻找原因并作出了相应的调整,然而根据幼儿的愿望去选择材料,为什么仍然是失败告终?我必须真正沉下心来剖析。

  教师提供材料的简单化是导致两次活动失败的最直接原因。第一次的简单材料无法调动起幼儿的已有经验,运用这些材料孩子无法达到预定目标;而第二次提供的简单材料则局限了幼儿的行为,孩子们几乎不需要任何的努力、任何的参与。这次活动作为教师的我意图是好的,能根据幼儿的愿望去选择材料,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提供材料和提供什么样的材料。材料究竟该如何提供才能使幼儿的想法能够得以实现,作为教育者在提供材料必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材料要实现哪些有价值的教育目标?这些材料能否支持幼儿实现自己的想法?

  第三次:“售房公司”起死回生

  材料提供:吸收了上两次的教训,这次材料提供是我和孩子们共同探讨决定的,我们还特意咨询了一位建筑师家长。

  主材料:我们收集了各种大小不一的纸盒,以及各种彩色纸。

  辅材料有玩具花、树、雪花插片,帮助美发房子的周边环境;还有借来的楼房模型,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借鉴。

  小工具:包括胶水、剪刀、尺子等,保证使幼儿的制作更加顺利。

  活动实录:

  孩子们在区域中忙活了,他们摸摸看看、涂涂画画、粘粘贴贴、拼拼装装,有的幼儿将长方形的纸折成窗户粘贴在牛奶盒上,然后将盒子一层层叠起来,做成一幢新颖别致的楼房。有的幼儿利用雪花插片建构出花坛、喷泉等景物,组建在楼房之间。但在组合房子时他们碰到了一个难题:房子特别容易倒。孩子们一起想了很多办法,用胶水粘在纸上,在房子边上搭上一根小棍,但都不理想。

  看到他们陷入困境,我找来一个大的纸盒,剪低高度,并在里面放入沙子,将其放入区域中。孩子们很快就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固定物,一个美丽的小区终于建设成功了。新建的楼房受到了孩子们的极大欢迎。

  反思:

  “售房公司”经历了两次关闭的困境后,我没有盲目的责怪孩子,而是沉下心来从自己的教育行为中寻找失败的原因。吸取了前两次的经验教训后,我尝试第三次为孩子提供游戏材料,这一次的材料提供是比较成功的,不但顺利地帮助幼儿实现了预定的目标,而且还拓展了幼儿的游戏范围。从中我认识到区域活动中教师对材料全面、到位的提供是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首先教师在材料提供前,要先了解幼儿的想法、意图和原有的经验水平,要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预想需要哪些材料,为进一步的指导提供依据。其次游戏材料的投放必须要与幼儿的游戏行为有着密切关系,当游戏材料的品种多样化时,还可以拓宽幼儿观察想象的范围,促进幼儿发展性思维的发展,进一步引发幼儿的探索行为。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1-14

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08-10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09-22

【热门】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1-14

小班幼儿教师教学反思08-14

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06-26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5篇11-14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4篇06-03

偷与拿的幼儿教师教学反思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