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的教案

时间:2022-11-21 18:42:37 购物 我要投稿

【荐】购物的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购物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荐】购物的教案

购物的教案1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81页《购物策略》

  二、教学目标

  1、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

  2、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分析、比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学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同情况下各个商店的优惠策略,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

  四、教学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星期天一般做什么呢?

  大家去商店或超市买过东西吗?

  1、常常会见到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你都见过哪些促销形式?

  (学生积极回报课前调查到的商场的优惠措施)

  2、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师带大家去逛超市,好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从大屏幕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1:汇报甲商店的优惠策略(买一送一)

  生2:汇报乙商店的优惠策略(一律九折优惠)

  生3:汇报丙商店的优惠策略(购物30元以上八折优惠)

  3、师:多么细心多么善于观察的孩子啊!现在老师想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三家商店的老板,谁愿意?请你们向顾客解释和宣传你们的优惠策略?咱们看谁的解释最清楚?谁的表演最能吸引顾客?让三名学生介绍自己优惠策略。

  4、我们已经了解了每一家商店优惠的策略了,那么如果你要买东西,你选择哪个商店?那么让我们一起去买一些饮料吧?看一看到底到哪个商店买饮料更便宜?分别出示三种情况带着学生一起来计算。(二)、经历过程,探究购物策略

  出示问题:

  ①要买1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较为合算?

  ②要买1瓶饮料1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较为合算?

  ③要买3大瓶饮料和3小瓶饮料,你会建议他去哪家商店?

  1、解决问题(1)

  想买1小瓶饮料,你认为去哪个商店最便宜?谁来大胆估计一下?请把你的验证结果写在本子上。

  去甲商店花多少钱?能说说你的理由吗?乙呢?丙?同意吗?

  甲商店:2.00元 乙商店:2×0.9=1.8(元) 丙商店:2元

  师:同学们非常细心,分别算出三家的价格进行比较,乙商店最便宜。如果要买1大瓶和1小瓶,你认为去哪个商店呢?去甲商店花多少钱,为什么?乙呢?丙?可以吗?

  2、解决问题(2)

  甲商店:10元 乙商店:(10+2)×0.9=10.8(元) 丙商店:10+2=12(元)

  师:同学们真能干,很会买东西,这时我想干脆趁商场打折,不如多买一点。于是大家决定买3大瓶和3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最合算?把你的算法写在练习本上。去甲商店,为什么?乙呢?丙?和你的一样?

  3、解决问题(3)

  甲商店:3×10=30(元)

  乙商店:(10+2)×3×0.9=32.4(元)

  丙商店:(10+2)×3×0.8=28.8(元)

  师:同学们真是聪明的消费者。解决了问题,买到了最便宜的饮料。通过刚才的购物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

  生:30元以下的 甲、乙商店 30元以上的 丙商店

  重点小结:师:是啊!购物中有很多学问,我们不但要看清商家的优惠信息,还要根据自身的需要,这样才能做出合理的购物方案,找到最佳的购物策略。——板书课题

  带着我们的发现,请看问题(4):

  班里举办联欢会,要给每位同学准备约200毫升饮料,如果淘气班上共有学生35人,你认为去哪个商店购买比较合算?

  4、解决问题

  师:你们认为该到哪个商店去买合算呢?

  生:丙商店,因为超过30元的商品到丙商店会便宜些?

  通过以上一些具体购买情况的分析,你现在在买饮料的过程中会有购买建议呢?

  不错!不错!真不错!同学们真是精明的购物小能手!师:在这个例子中,你能总结出怎样的购物策略?("货比三家"的购物策略)我们在购物时应该根据自己购买数量及商家的优惠策略。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购物策略。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刚才我们从问题情境出发经过探索交流利用数学知识做出了合理判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共同解决生活中的购物问题。【课件出示教材中练一练的内容】

  有三种包装的`酸牛奶,大盒装1000毫升,中盒装500毫升,小盒装200毫升。

  1、要买1升酸牛奶,有多少种买法?怎样买更合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 真聪明!

  2、要买1.5升酸牛奶,有多少种买法? 学生汇报…… 太棒了!

  3、要买2.4升酸牛奶,怎样买更合算?【要尽量多买大盒包装的】

  请看合作要求:

  (1)同桌交流不同的购买方案

  (2)比较出最合算的买法。

  (3)然后上台展示。

  学生完成。汇报。

  方法一:2(大盒)×9.7元+2(小盒)×2.6元=24.6元

  方法二:4(中盒)×5元+2(小盒)×2.6元=25.2元

  方法三:12(小盒)×2.6元=31.2元

  方法四:2(大盒)×9.7元+1(中盒)×5元=24.4元

  (不但省钱,还可以多买100ml)…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就按你们喜欢的方法来买吧!

  同一商品,大包装比小包装便宜。

  师:在购买同一种商品,不同包装时,在满足所需量的前提下,同一种食品,大包装要比小包装便宜。所以我们尽量购买大包装。当然有时也要根据个人的需要来选择。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每个同学都能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我们在今后的购物中要到:货比三家,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购物策略。

  现在谁来谈谈你的感受和收获,或者对自己的评价?

  学生汇报……

  其实不只是在购物时要讲究策略,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要做好每一件事都要讲究策略,

  衷心的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利用策略,争取更大的进步!

购物的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65页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日常生活里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1.每个学生带一件物品作为商品(如文具、玩具或小说书等),用小数标明每件商品的价格,摆成购物小超市。

  2.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些人民币(面值大小不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四则运算,掌握了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运用小数运算的一些知识,进行一次超市购物的实践活动。(板书课题)看看哪位同学到超市的任务完成得比较好。

  二、组织活动

  1.总价计算活动。

  (1)了解活动要求。

  出示教材上的超市图及商品价格,让学生先熟悉有哪些商品以及商品的单价。说明这些商品的单价在我们的课本上,自己可以去看一看。

  提问:课本上要我们解决哪些问题?你会解决吗?

  (2)解决问题。

  要求每个学生按照教材上的要求,自己依题次根据需要选择商品,作好记录并计算结果。

  (3)每个同学在小组里交流自己购物和解决问题的情况。

  (4)指名学生谈谈自己解决问题的情况,在全班进行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提问:你最喜欢的`玩具是哪几种,买回家一共要多少元?

  买8包方便面、一包饼干、5瓶什锦菜和10枝铅笔,带50元。

  钱够不够,你是怎样计算的?

  2.购物活动。

  我们这里已经有一个小超市,上面摆满了小商品,先来进行一次购物活动。大家来推派一个小组的同学做小小营业员,其余每组派两名同学带钱来购买你们喜欢的商品,并且要当面付款结清。买回商品后,向自己小组的同学汇报所买的物品和单价,以及所付的钱款和找回的余钱。然后小组的同学帮助他们算一算,他们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错误。让学生进行购物活动。购物结束后,让每组学生交流自己小组的购物情况,说说买了哪些物品,怎样计算购物总价的,一共付出多少钱,找回多少钱。

  说明:我们在购物时,一般要选择我们需要的商品,并考虑需要买多少。在购物以后,我们可以按单价乘数量计算出每种物品的价钱,再算出购物的总价。

  三、交流体会

  今天我们开展的什么活动?你能把自己在活动中的做法和体会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吗?

购物的教案3

  教学目标:

  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会选择比较优惠的策略来购物。

  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运用策略的好处。

  教学重点:

  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在逛超市或商场的时候,常常会见到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你见过那些促销活动呢?(指名答)打折、送赠品、抽奖、返券等等

  2、同学知道的可真多呀!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让顾客在购物时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那么,如果我们要购买一件同样的商品,面对商家不同的促销活动,你会思考什么问题呢?(指名答怎样购物最省钱)对,怎样购物最省钱是顾客购物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想出最省钱的购物方案就需要顾客在购物时要讲究策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购物策略问题。(出示并板书课题:购物策略)

  二、互动答疑

  (一)新授内容

  1、出示课件

  教材83页例3:学校要准备一些奖品,其中需要单价2元的笔记本35本,去哪儿买合算?

  2、观图,读题,理解题意

  这3家商店都有促销活动,学校要买35本笔记本,分别去这3家商店都能得到优惠,求去哪儿购买合算,先按3家的优惠条件,分别算出3家商场的总价,然后再比较总价。

  3、理解这三家超市不同优惠活动的实际含义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组织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文海商场的优惠方案是买6送1,意思就是说付6本笔记本的钱就可以得到7本笔记本,文海商场的优惠条件是必须要购买6本或6本以上才可以得到优惠。

  文具超市的优惠方案是花“商品原价的的价格,就可以买到商品(复习分率,单位“1”的知识,理解“商品原价的”的含义),这是没有条件的,购买一本笔记本也可以得到优惠。

  百货商场的优惠方案是购物满50元,才能优惠总价的(重点理解“优惠总价的”的含义,即原价的,原价是单位“1”,优惠后的价格就是“原价的1-= ”,也就是总价的,享受优惠的前提是总价满50元,如果总价不满50元,是不能享受这样的优惠。

  4、同学们,我们对每一家商店的优惠方案都理解了一遍,那么,我们到底去哪家商店购买笔记本更合算你们能帮帮老师吧!(展示个人答题情况)

  5、小结:根据购买需求和商家的优惠策略分别计算在各个商店需要的总价,然后根据总价分析、比较选择去最省钱的商店购买。

  (二)、议一议

  问题展示:购买本书如果少于25本,去百货商店合算吗?(课件出示)

  1、明确解题方法。

  如果购买本书少于25本,那么所花的钱总价小于2×25=50(元),就不满足百货商店的“购物满50元优惠”这一条件,所以购买本书少于25本,在百货商店不能享受优惠,但是在文海商场和文具超市都能享受优惠吗?

  (生讨论并汇报)在这两家商店也不一定都能享受优惠,因为文海商场是买6送1,如果少于6本,在文海商场是不能享受优惠的,但是在文具超市是可以的。

  2、小结

  所以如果我们购买的笔记本大于或等于25本,就去百货商店购买比价合算。多于6本而少于25本,就在文海商场和文具超市两个店进行比较。如果少于6本的话,就去文具超市购买依然能得到优惠。我们的购买需求不同,在不同的商场得到的优惠不同,因此我们购物时的第一个策略就是“货比三家”。(板书:货比三家)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84页课堂活动第3题。

  (1)、解题,重点理解“原价的”和“优惠”。

  (2)、讨论:

  (A)如果只买1听饮料,去哪个店买合算?

  (B)需要1瓶饮料和1听饮料,去哪个店买合算?

  (C)王老师买4瓶饮料和4听饮料,去哪个店买合算?

  (3)、根据理解完成表格

  数量甲商店的价格乙商店的价格丙商店的价格选择哪家商店

  瓶听

  1

  1 1

  4 4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购买多少元的饮料去丙商店合算呢?

  面对商家五花八门的`促销手段,我们要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因此掌握购物策略最为关键,货比三家、精打细算、择优购买,选择最佳的购买方案,怎样才能选择最佳购买方案呢?(板书:精打细算)

  三、引伸拓展

  1、相同规格的商品,卖家的促销方式不同,我们的购买策略不同,那么不同规格的商品,因为我们的需求不同,又该如何选择呢?

  2、出示课件:

  超市有3种不同的包装的酸奶,大盒1000mL,每盒9.70元中盒500毫升,每盒5.00元,小盒200毫升,每盒2.6元。

  (1)、如果要买1升酸奶,有几种买法?那种买法合算?(完成表格二)

  (2)、如果要买1.5升酸奶,有几种买法?那种买法合算?(完成表格三)

  (3)、如果要买2.4升酸奶,有几种买法?那种买法合算?(完成表格四)

  3、小结同种商品,根据我们的购买需求,一般选择大包装合适。(板书:择优组合)

  购买商品时我们是不是只去比较价格呢?(不是)那么,我们还要注意哪些方面?(指名答:商品的质量、保质期等等)对,我们在购物时首相要选择质量合格的商品,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再去作比较,规格相同的商品就去看商家的优惠措施,综合比较商家的优惠措施,计算出商品的总价;如果相同的质量的商品,厂家不同的包装方式也会影响商品的价格,那么就根据我们的需求,找出最佳的组合方式购买,这样也能达到省钱的目的。

  四、升华迁移

  1、策略问题不仅在购物中可以体现,在购票中也讲究策略。(示题目)

  某公园出售的门票有两种: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10张以上团体票可优惠。

  (1) 、甲单位有45人去该公园游玩,最少应付多少元?

  (2) 、乙单位有208人去该公园游玩,最少应付多少元?

  2、通过计算和比较,选出付钱最少的方案。

  3、方法总结:解决合理购票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最佳购票方案。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思想。这节课我们重点关注的了生活的购物策略问题,让我们学会了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能要做一个明明白白的消费者,掌握策略很重要,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会更进一步把数学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六、板书设计

  购物策略

  货比三家

  精打细算

  择优组合

购物的教案4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理喻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

  超市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所之一,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物品吸引着幼儿。为此,我们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题材——“超市”开展主题活动。将幼儿从“课堂”带到“社会场景”中,并通过参观、游戏、谈话、绘画等多种活动形式把孩子零星的经验整合起来,促使孩子了解超市的结构,体验购物的快乐,感受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们谈论去超市购物时自己买了多少东西,付了多少钱、但是,对于人民币的概念仍然模糊,于是生成了这节数学活动——《超市购物》。旨在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游戏情景,在多次去“超市购物”的过程中认识硬币,学会使用硬币。整个活动过程,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学会处理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增强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当幼儿亲自购物之后,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购物体验,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掌握购物时不同的付钱方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感受购物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1)活动前幼儿对人民币有初步认识,有“超市购物”的经验。

  (2)幼儿认识汉字“角”“元”。

  2、物质准备:

  (1)布置“超市”,货架上摆着个各种实物,并标明价钱。

  (2)装有10个1角、2个5角、1个1元硬币的盒、幼儿人手一份。

  (3)付钱方法展示板四块。

  (4)直观演示1角、5角、1元硬币之间换算关系的课件。

  (5)幼儿人手一张存钱卡。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认识硬币

  (1)让幼儿感知、发现货币的特征。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你们轻轻地打开盒子,看看里面装着什么。”(幼儿打开盒子。)

  师:“哇,好多硬币!小朋友们看看,都有多少钱的硬币?”(1角,5角,1元。)

  “好,现在请小朋友把盒子盖起来,老师要考考你们。”

  (2)出示1角课件

  师:“小朋友们看,这事多少钱的硬币?”(1角。)

  “你怎么知道它是1角钱?”引导幼儿观察硬币上的标志。

  教师小结:对了,它的上面写着“1角”,它就是1角钱。

  以同样的方法分别出示5角、1元课件,让幼儿认识。

  师小结:5角的硬币是金色的,上面写着5角,硬币中最大的是1元的硬币,它的上面写着1元。

  游戏:取硬币

  师:“我们一起玩一个取硬币的游戏:老师说出多少硬币,请小朋友快速举起这个硬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

  老师发布号令:“请举起1角(5角,1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硬币。

  师:“小朋友们真棒!今天我们有这么多钱,想不想去超市购物?”(想。)

  “去超市购物时,小朋友要先看看货架上都有哪些商品,价格是多少,然后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到收银台付钱。老师先请小朋友拿着钱盒到1号货架购物。”

  评析: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幼儿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整理。幼儿在活动前对硬币有了粗浅的认识。活动过程中,教师借助实物,通过游戏,从1角,5角,1元三种硬币最明显的特征入手,引导幼儿准确认识1角、5角、1元硬币,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2、幼儿第一次购物,探索1角、5角、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幼儿带着钱盒,到超市1号货架选商品(师设计的没一件商品均为5角钱或者1元钱),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

  集中梳理经验,知道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提问:“谁愿意说出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5角强的两种付钱方法:用1个5角来付钱,用5个1角来付钱。

  师小结:“这些小朋友买的都是5角钱的东西,有的小朋友用1个5角钱付钱,有的用5个1角付钱。”

  出示课件梳理:“5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是5角钱,1个5角的硬币也是5角钱。”

  提问:“谁买的是1元的东西?你是怎样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1元钱的多种付钱方式:“我买了一个1元的xx,用一个1元的硬币付钱”“用10个1角的硬币付钱”“用2个5角的硬币付钱。”“用5角的硬币和5个1角的硬币付钱。”

  出示课件,梳理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2个5角的'营部合起来是1元钱:10个1角硬币合起来是1元钱:5个1角和1个5角合起来也是1元钱。

  师:“原来硬币里还藏着这么多秘密。我们刚才只买了5角、1元的商品,超市里还有很多不同价格的商品,你们想买吗?购物是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上面的标价,想想怎样付钱简单些?好,请大家拿着钱盒去购物吧!”

  评析:教师在幼儿认识了1角、5角、1元这三种硬币的基础上,给幼儿提供了亲生购物的机会,进一步探索1角、5角、1元三种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每个幼儿都只有在付钱正确的情况下才能买到商品。幼儿必须先观察商品的价格,然后思考如何正确付钱,并将付钱方法粘贴在展示板上,最后通过课件梳理幼儿经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3、幼儿第二次购物,发现多种付钱方法

  幼儿到超市选商品,教师观察。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

  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

  师提问:“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幼儿边讲,教师边演示课件。)

  (1)6角钱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1角的硬币来付钱:用1个5角和1个1角硬币合起来也是6角,这种付钱方法只用了2个硬币,简单多了。

  (2)8角钱的咪咪虾条付钱方式:用8个1角钱来付钱,用1个5角钱硬币和3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也是8角钱。

  (3)师提问:“如果我买的东西是1元的,请小朋友帮我想想怎样用1元、5角或者1角的硬币来付钱呢?”

  师小结:“可以直接用1元的硬币来付,也可以用2个5角的硬币来付,因为他们合起来是1元,还可以用10个1角来付。还乐意用1个5角和5个1角来付。”

  师:“原来同样的价钱可以有很多付钱方法。”(请小朋友将商品放进桌子底下的篮子里。)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巧妙设计,让幼儿在一次次购物游戏中发现多种付钱方法,既拓展了幼儿思维,又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特色。

  4、第三次购物,巩固幼儿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1)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样神秘礼物——存钱卡(出示存钱卡)。这回要求请小朋友将你的付钱方法存在存钱卡里。去超市购物时,请小朋友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商品,看看多少钱,然后回到位置上,将你的付钱方法粘在银行卡的背面。”

  (2)幼儿自由购物,将付钱方法黏贴在存钱卡上。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付钱方法。

  5、分享商品,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角、5角、1元的硬币,学会了不同的付钱方法,到超市买了好多商品,真开心!就那天也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请她们一起来品尝我们购买的商品好吗?请小朋友把自己购买的商品送与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始终贯穿“超市购物”这一主线,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不短的超市购物中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从认识硬币到探索1角、5角、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再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式,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购物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们就要进行一次购物,请同学们看图!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钱?

  12×4=48(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三、拓展应用

  1.数一数:

  2.买铅笔

  3.实际应用

  4.7×3+48×6+35+2×8

  2×6+54×9+63+6×7

  5.填表。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了解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下课后,请同学们试一试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购物的教案6

  活动目标:

  1、练习6以内对应计数的表达。

  2、能进行6以内数量、物体及空间的二次对应关系练习。

  3、增强分工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准备:

  田字形玩具架,数字卡片1-6,书6本,橡皮泥5盒,小皮球4个,蜡笔5盒,幼儿用书,蜡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6以内数量,建立物品与数量之间的'对应。

  1、今天老师收到很多的礼物,看看都有什么?(书6本,橡皮泥5盒,小皮球4个,蜡笔5盒)

  2、引导幼儿进行计数练习。老师说出礼物名称,幼儿说出数量,并送上相应数字卡片。

  3、师幼互换角色,老师说出物品的数量,请幼儿迅速说出物品的名称。

  二、进行物品与空间方位的对应练习。

  1、这么多的礼物,要放在哪呢?引导幼儿把物品分类放在田字格玩具架上。

  2、带领幼儿说说物品摆放的空间位置,并进行快速反应练习。老师说出礼物名称,幼儿迅速地用相对应的四肢来表现物体的空间。幼儿可以分别用晃支左右手和踏左右脚来表示物品在田字格的位置。

  3、师幼互换角色,老师分别晃支左右手或踏左右脚,幼儿迅速说出该物品的名称。

  三、幼儿操作。

  1、分发活动材料,帮助幼儿理解题目的要求。

  2、幼儿作业,老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完成作业。

  3、讲评幼儿作业情况。

购物的教案7

  活动目标:

  1、能细致分辨相似图案之间的差异。

  2、正确判断并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教具:橙边大卡片4张、红边大卡片16张(4组,每组4张)、小猴大卡片1张、磁铁(自备)。

  幼儿材料:超市购物>游戏图、购物单>卡片。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1、介绍新朋友。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有一位客人来这里,它是谁?

  2、欢迎新朋友。

  师:哦!我们对它表示欢迎吧!(师带领幼儿一起鼓掌)

  3、为新朋友起名字。

  师:(拿起小猴子大卡片遮住脸,声音稍变,模仿小猴子)说:你们好,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帮我取一个吧?(老师挑一个幼儿起的名字运用,如‘花花’等)

  4、和花花一起去超市购物。

  1)师:花花想去超市买东西,你们去过超市吗?

  2)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花花去超市逛一逛,为―家人购买他们想要的物品。

  二、游戏买东西

  1、为爷爷买毛巾。

  1)师:请幼儿找出到爷爷的购物单卡片,提问爷爷想要买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超市购物>游戏图上的4条毛巾。观察四条毛巾哪里―样,哪里不一样?

  3)师:爷爷想要买的毛巾是怎样的?请幼儿找出。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一模一样的毛巾?

  4)师:(同幼儿一起总结)爷爷想要买的是旁边两条蓝色条纹,中间一条橘黄色条纹的毛巾。

  2、为奶奶买鞋子。

  1)师:请幼儿找到奶奶的购物单>卡片,提问奶奶想要买什么?

  2)师:超市购物>游戏图里购物架上的4双鞋子―样吗?仔细观察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3)师:奶奶想要买的鞋子是怎样的?请幼儿找出。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的?

  4)师:(同幼儿―起总结)奶奶想要买的鞋子是鞋面淡黄色,鞋面上方的边是红色、下方的边是绿色。

  3、为爸爸买包。

  1)师:请幼儿找出爸爸的购物单>卡片,提问爸爸想要买什么?

  2)师:请幼儿直接在超市购物>游戏图里找出爸爸想要买的包,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的?

  3)师:(同幼儿―起总结)爸爸想要买的包是中间红色的、上下为绿色的。

  4、为妈妈买围裙。

  1)师:请幼儿找出妈妈的购物单>卡片,提问妈妈想要买什么?(为幼儿介绍围裙)

  2)师:请幼儿在超市购物>游戏图里找出妈妈想要买的围裙,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的?

  3)师:(同幼儿―起总结)妈妈想要买的围裙上狗的颜色是脚和耳朵中有一只耳朵是白色的,其它都是黄色的。

  三、集体游戏一样的商品

  1、为老师买毛巾。

  1)师:小朋友找到了一家人想要买的物品,真棒!现在老师碰到了困难,请你们帮助一下!帮老师找出这条毛巾。(出示任意一条红边毛巾大卡片)

  2)师:请幼儿在超市购物>游戏图里找出并说出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

  2、帮助老师找一样的`包。

  师:(任意出示一张包的红边大卡片)请幼儿在超市购物>游戏图里找出一模一样的并说出寻找的方法。

  3、帮老师找鞋子和围裙。

  师:教师逐一出示鞋和围裙的橙边大卡片和相应的4张红边大卡片,让幼儿分组分别从红边大卡片中找出与橙边大卡片―模―样的鞋和围裙,然后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其它三张红边的与橙边大卡片之间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

  师:今天你们学会了新本领,帮助大家在超市里找到了与想要买的一模一样的物品,花花和老师都很感谢你们。

  反思:

  本活动选用了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创设了去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帮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购物,整个活动的安排自然紧凑,活动一开始,孩子就进入角色,激起了愉快情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紧扣目标发展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比较和辨别事物间的细小差别。同时又十分重视每个孩子的思维过程,反复提问你是怎么找到的?为什么说这是XX想要买的呢?从中隐含着让孩子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明显到不明显的)。在方法上也充分体现了由易到难,先集体帮助爷爷、奶奶购物,后个别操作,最后大家自由选择,为老师购买商品,幼儿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本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教师的语言尚且不够规范、简练,一模一样这个词组应该多重复,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

  小百科:超市一般是指商品开放陈列、顾客自我选购、排队收银结算,以经营生鲜食品水果、日杂用品为主的商店。一种消费者自助选购、统一收银结算的零售企业。在中国,超级市场被引入于1978年,当时称作自选商场。

购物的教案8

  目标:

  1、了解一些现代社会人们使用的新型的购物方式,(刷卡、快递、网上购物……)

  2、有尝试接受和运用新事物的愿望。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过程:

  一、谈话引题

  1、过年时你们家里买了什么好东西招待客人?

  怎样去买的?

  (幼儿自由发言)

  2、老师今年过年时买东西可省力啦,根本不用自己去劳累,很轻松地等在家里就有人把我要的东西送来了,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对了,我是在网上购物的。

  二、讨论各种新型的购物方式

  除了网上购物,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新型的购物方式?

  (刷卡、快递、网上购物等)

  这些方法与以前的购物方法相比好不好?为什么?

  你喜欢哪种购物方式?你想来试试吗?

  三、尝试活动

  以超市为背景,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购物游戏。

  延伸活动:

  在社会性游戏中继续开展新型的购物方式的活动。

  教学反思

  1、我自己备课理论太多,对幼儿学习方法掌握有点生硬呆板。

  2、上课过程中,虽然孩子很热情积极参与,我有点掌控不住了,在引导他们认真听或多说几遍口语,幼儿只顾那吃的物品

  3、我在整个过程中也不断观察幼儿的个体变动,但及时调整心态并坦然解决小问题还是有写慌张。

  4、给孩子们鼓励时,语气眼神还欠缺理解和接纳的态度

  5、我对幼儿的学习特征和个性化发展都有所理解和学习,就是在实施活动时,没能及时调整。

  6、老师当时评价有几点:说话声音有点儿大,不太轻柔;表情有些直板,不自然;鼓励方式太单一;给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少,自由空间也太小。

购物的教案9

  活动目标:

  1、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习钱币的简单换算。

  2、培养钱币换算能力。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数学图卡组。

  2、幼儿事先收集蔬菜、水果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并叙述买东西的经历。

  (1)教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去超市买过东西?

  (2)教师:超市里的东西很多,不同种类的东西价格也不同,你都买过什么东西?知道是多少钱嘛?你是从哪里知道价格的?

  2、亲身体验,情境游戏"超市购物"

  (1)与幼儿一起运用事先收集好的蔬菜、水果图片布置成超市的情景,并在每样物品前放置价格标签。

  (2)幼儿进行游戏,自由购物,到柜台前结账。

  (3)幼儿必须依据手中不同物品的不同价格,用对应的钱付款。

  (4)完成购物后,请幼儿相互交流购物、付款的情形,以及自己的计算方法。

  (5)可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增加游戏的难度,引导幼儿多买一种物品,提高幼儿的'兴趣。

  3、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重大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孩子们观赏月亮,品尝月饼,学习分享的大好时机。

购物的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与交流,懂得爱护人民币,感受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游戏,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3.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及简单的付钱方式。

  【活动准备】

  小钱包(内装有1元、5元、10元的硬币和纸币)、表格、幻灯片、文具实物等。

  【活动重点】

  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

  【活动难点】

  了解不同的付钱方式,掌握简便的付钱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初步了解人民币的外形特征及名称。

  1.出示钱包,提问:“这是什么?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钱包,请你看看钱包里有什么?

  2.引导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发现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钱可以买什么?

  小结:钱可以买衣服、用的家电,吃的菜等,我国的钱叫“人民币”,上面都有国徽、有“中国人民银行”的汉字以及表示钱数的数字、汉字等。他们也有许多的不同点,如有硬币和纸币之分;上面的图案、文字、数字也不同。(图案渗透:1元背面有三潭印月,5元背面有泰山观日峰;10元背面有三峡。)

  二、创设坐公交车的.情境,了解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师带领幼儿坐公交车,并在公交站牌兑换人民币。

  小结:5元等于5个1元,10元等于10个1元或是2个5元,1个5元和5个一元合起来也是10元。

  三、创设“文具店购物”情境,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购物付钱的几种方法,巩固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1.出示海报,设计购物计划表。

  2.购买自己喜欢的文具

  3.提问:谁买的5元的文具?你是怎样付钱的,谁的付钱方式和别人不一样?

  小结:5元有两种付款方式,用1个5元或5个1元来付钱。

  提问:谁买的是10元的文具?你是怎样付钱的,谁的付钱方式和别人不一样?

  小结:10元有四种付款方式,可以用1个10元、可以用2个5元,可以用10个1元、还可以用1个5元和5个1元来付钱。

  四、再次利用“文具店购物”情境,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初步探究最简便的付钱方式。

  1.第二次限时抢购活动马上开始了,请看第二期海报(出示PPT)

  海报上有几元的文具,如果买6元的文具你怎么付钱,请你拿出你的钱试一试。

  小结:买6元的商品有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一元的来付钱,或是用1个5元和1个1元合起来付钱,第二种付钱方法比较简便。(出示PPT)

  2.请在海报上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商品用最简便的方式记录下来。(讲解记录纸使用)

  小朋友让我们拿着自己的计划表去购买自己喜欢的文具吧!

  活动延伸:

  在生活中,鼓励幼儿进一步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多种付钱方式。

购物的教案11

  【活动目标】

  1、10以内连加算式的去处方法。

  2、听懂游戏规则,并按要求进行记录。

  3、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布置超市的各种道具,带标价的商品图片若干,样币若干。

  2、记录纸和笔,幼儿每人一份。

  3、请一配班老师协助。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师:瞧,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你们想去购买吗?那我们一起来玩超市购物的游戏吧!

  2、游戏:“超市购物”,10以内的连加运算。

  (1)交代游戏玩法。

  师:你们每个人有10元钱,只能选择购买三样物品,三样物品的价格合起来不能超过10元。然后要把你选的三样物品图片贴在记录纸上,并列出算式三种物品合起来是多少钱。

  (2)幼儿选购物品,教师巡视。

  (3)幼儿展示记录结果,学习连加算式方法

  ①师:谁愿意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记录结果呢?请你指着记录纸上的图或算式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如,我买了三种物品,胶棒的价格是1元、水彩笔的价格是3元、皮球的价格是6元;我列的算式是1+3+6=()。(教师把几位幼儿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并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边记录纸上相应的位置边读。)

  ②师:谁发现这些算式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呢?(多一个加号和一个数字。)这样连续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加算式。请大家想一想,这样的连加算式该怎么计算呢?老师来告诉你们,连加算式要分两步来计算:先算出1+3+4,再算出4+6=10,结果就是10、我们怎么知道这样算是对的呢?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1下面排1个一元硬币,3下面排3个一元硬币,6下面排6个一元硬币,大家一起数一数共有几元钱?(教师引导幼儿从左到右依次点数硬币。)10元,跟我们刚才计算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一样)所以连加算式要分两步算,第二步算出的结果就是整个算式的答案了。

  ③师:老师知道,很多小朋友都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记录结果,对吗?那现在请你用刚才老师教你们的方法把答案算出来,然后再和同伴互相交换记录纸,来分享一下,看看同伴选了哪三样物品?他列的算式和算出的答案都对吗?如果不对,请悄悄的告诉他改正,好吗?如果判断不准的.可以举手请老师帮忙哦!

  3、操作幼儿用书上的练习,巩固10以内的连加运算。

  (1)交代题意。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3)幼儿互相检查操作结果,集体验证答案。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始终贯穿“超市购物”这一主线,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不断的超市购物中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从认识硬币到探索1角、5角、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再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购物的教案12

  设计意图:

  最近,我班正在开展《我们的城市》这个主题,孩子们积累了很多关于超市的经验,其中储物箱就是他们关注的一个点。在交流的过程中,一些孩子谈到了储物箱打不开的话题,孩子的话题引发了我的思考。于是我设计本次活动,这个内容隐含了很多的教育价值,活动的主要立足点就是运用数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寻找密码的情景中感知3个数字不同的排列组合。

  2、在活动中体验大家在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快乐。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排列卡、PPT、密码箱、礼物(博士帽)

  活动过程:

  一、交流(回忆超市购物的经验)

  1、这是什么地方?(乐购超市)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你们真聪明,看到汉字、看到标志就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地方。

  2、这是乐购超市里的什么呢?有什么用?怎样打开储物箱?

  小结:超市的储物箱是为我们提供方便的。密码条是为了让我们能打开储物箱。

  3、看,发生了什么事?

  小结:原来他的密码条弄丢了,箱子打不开了。但打只记得密码条上的3个数字,是2、4、6,到底哪个数字排在前,哪个数字排在后,她忘记了,怎么办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启发幼儿排排看,有几种排发?)

  二、幼儿操作(在情景中感知数的排列组合)

  1、分散操作,教师观察。

  2、交流:请一名幼儿将操作结果介绍给大家,老师在黑板上记录展示。(当场来试一试能否打开)

  3、小结:你们真了不起,知道了3个数字排列出6个密码。密码一个也不能漏,漏掉了一个密码就有可能会打不开。

  三、幼儿再次操作(运用数经验来解决问题)

  1、你们本领真大,老师要奖励你们!奖品就在这个箱子里。想要得到奖品一定要打开箱子。告诉你们这三个箱子的密码都是不一样的,但它们的数字都是一样的,是3、5、7。你们知道三个数字可以排除几个密码吗?好,我们赶紧把6个密码排出来。

  2、幼儿个体操作,教师观察幼儿运用经验的情况。

  3、交流:引导幼儿发现数字排列组合的规律。

  四、延伸

  投放三个数字和四个数字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兴趣。(区域中进行)

  活动反思:

  社会课程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基于这一点,我在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上也是综合的。通过教学培养孩子合理消费、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学习选购商品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在与生活联系的活动中体会成长的快乐。

  超市现已成为都市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已被孩子们所熟悉。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得到家长的配合,带来各类超市购买的物品,在让幼儿动手布置超市之前,让他们参观超市,孩子们的观察力是丰富的,观察到超市里的货物是分类摆放的,有食品、生活用品、玩具,而且不可以混在一起。还有,孩子们发现了标价,知道了爸爸、妈妈是根据这上面的价格来付账的。即幼儿取相应价格的物品。超市少不了收银员,由于担心中班的幼儿在计算方面较弱,不能找出幼儿们购物后付账时的是否正确。于是我请了2位老师来做收银员,来检查幼儿在购物时出现的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生动地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这节课中,我们从认识各种各样的物品开始,与幼儿一起探索各种不同的物品,进而了解钱币与购物的关系,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机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让幼儿自己动手摆放,把他们有关超市的认识转换成各种有趣的游戏。总之,在这个生活化的课里,我们将以开放的态度,陪伴中班的幼儿一起经历这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购物的教案13

  教学内容:

  《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中第三课《购物的学问》中的主题《合理购物abc》。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中第三课《购物的学问》中的一个主题。在这一单元中,学生调查家庭日常购物情况;了解了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知道购物场所是各式各样的,了解各种购物场所的特点及其变化发展。并通过调查,知道了价格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在此基础上,“合理购物abc”这一主题,让学生学会合理购物,并在购物过程中能注意商品的质量,掌握辨别商品质量的方法,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学会“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又一技能。

  学情分析:

  在学生生活的社区周围有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购物场所。但是他们平时生活起居多依赖父母,独立生活能力相对薄弱,虽有简单的购物经验和能力,但合理购物的能力较差。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尚缺乏对商品质量的识别能力,缺乏对形形色色购物场所的区别能力,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因此,引导学生探究合理购物的方法,了解购物中的知识和技巧,并从中体验消费的奥妙和趣味就成为本课教学的主旨。

  教学目标:

  1.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等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2.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理购物的方法,初步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培养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带家中物品两三样;

  2.课前,师将学生带来的物品在教室中分类摆放,布置成两个“小超市”:冬冬超市、丁丁超市;

  3.教师准备好过期物品、以及三无产品,用以引发课堂活动中的矛盾冲突;

  4.课前训练两名超市推销员;

  5.教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瞧,利用大家带来的物品,我们把教室布置成超市了。走进超市你就会想要(买东西)是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购物。可是购物中也隐藏着大学问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合理购物的秘密吧!板书课题:(合理购物abc。)请大家读课题。

  学生读课题。

  说到购物,老师就想到这学期学校举行的图书义卖,灯笼义卖活动,你怎么挑选商品的?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学生谈自己购物的方法。

  〖设计意图: 《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回归生活,通过谈话,再现学生的购物经验,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帮助学生快速融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能使接下的的课堂学习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模拟购物

  (一)参加购物游戏

  1.创设情境

  大家都有自己的购物方法。这不,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假如爸爸给你10块钱零花钱,你会给自己买什么样的礼物呢?今天就走进超市,选购自己需要的东西吧!有请两位售货员。

  2.温馨提醒

  出示“温馨小提醒”:a购物时请讲文明,不喧哗;b请用心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c购物时间为4分钟。d将购买的.物品交给你的组长。

  3.学生购物,师播放音乐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生活,就要关注学生的活动。因为生活是通过活动展现的。在购物活动中,学生既用脑想,也用眼睛看,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心灵感受,以此来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

  (二)交流购物经验

  谢谢两位售货员。瞧把大家给乐的。先赶紧同学们说说你都买了些什么,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

  〖设计意图:思想品德不只是纯粹的理论,而是一个人思想的倾向和行为习惯。因此必须借助于实际的生活体验,让生活体验升华为学生自觉的追求。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有助于他们的道德内化。在评议他人的道德行为中,培养他们的反思意识和合理购物的习惯。

  三、习得方法

  (一)按需购物

  根据学生交流自己购买的物品,以及原因,引导学生懂得合理购物的方法之一:按需购物。

  1.学生反馈。

  2.观看小品“购物”。(学生表演)

  3.看了他们的表演,你觉得谁的购物方法更合理?

  4.总结:所以,我们喜欢的东西,只有在确实很需要的时候才购买,而不是随心所欲地浪费。想要成为购物大赢家就要学会“按需购物”。(板书:按需购物)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简单的小品,道理一下子就能清楚地呈现在孩子眼前,并能使孩子与刚才自己的购物行为相比较,并反思自身不当的购物方法。

  (二)货比三家

  通过比较学生在不同超市购买的同一样东西,价格却不一样,引发思考。启发学生懂得购买商品的时候懂得货比三家。

  1.采访购物了便宜的绿茶的学生。询问他为什么能购买到如此便宜的东西。并表扬学生能够通过广告消息买到经济实惠的东西。

  2.采访花了比较多的钱购买了绿茶的学生。询问他现在的感想。如果再让你去购买一样东西,你会怎么做?

  3.总结:看来,这也是购物的一个好方法:齐读“货比三家”。这样,我们才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板书:货比三家)

  〖设计意图: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新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听取别人汇报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购物知识。

  (三)不买“三无产品”

  1.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引导学生学会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现在,我们已经懂得如何去合理购买商品了,可以怎么知道你的食品是没有质量问题的呢?请生说(看有没有过期)。

  谁购买了冬冬家的泡面?这个泡面是从冬冬家的特价商品中购买的,也是非常实惠的。我们看看这个有没有过期吧!

  哎呦!过期了,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广告消息对我们都有好处的,我们也不能因为价格便宜就购买他。如果吃了过期的食品会怎么样?

  所以说,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于食品等有使用期限的产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像衣服、文具等一些产品就没有这两个日期。

  我们赶紧拿起一样自己购买的食品,检查一下它有没有过期!

  2.关注产品说明

  同学们认真检查,将一些过期的食品挑出来放在桌子中间的篮子里。没有过期的东西再一次交给你的组长保管。

  看来生活中过期的食品还是存在的!

  不过要买到合格的商品,除了看它有没有过期外,还得注意什么呢?现在请小组长拿起一样食品带着同组的同学一起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填写下来。

  请一名学生带上食品上台发言。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设计矛盾冲突,从生活出发,从问题着手,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学生在解决过期与不过期的过程中,学习购物常识,并引申到学会产品说明,使得课堂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天地。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学得深刻。

  3.掌握什么是“三无产品”

  如果一些商品它没有你们说的这些内容呢?它就是不合格的产品,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做“三无产品”?确切地说是哪“三无”呢?

  指名说,并全班齐读。

  提醒学生以上三者只要缺一,就是三无产品。

  4.小小质检员

  不知我们购买的商品中还有没有躲着三无产品。让我们学当小小质检员。一起来检查一下。小组同学一起对购买的商品进行三无检查,如果是三无产品,先将它拿在手上。

  学生对桌上的物品进行排查。

  请手上有拿着食品的同学,说说为什么它是三无产品。

  表扬同学们,懂得去鉴别什么是合格的商品了,老师不得不给你们点个赞!这些三无产品,质量都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购买时要注意精挑细选,不买“三无产品”(板书:不买“三无产品”)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孩子们懂得分辨什么是三无产品,便能更理性地购物,更健康地生活。

  5.知道“12315”投诉电话

  怎么处理这些三无产品?(退货、下架等)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还可以拨打投诉电话:12315,让工商部门对其进行查处。

  〖设计意图:12315投诉电话是作为一名聪明的消费者必知的常识,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法制观念。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相信通过这节课,你们一定有不少收获吧?谁来说说?

  2.其实购物的小窍门还有很多很多(板书……),就等着你们去发现、讨论、交流了!希望你们把今天学习的内容告诉你的亲朋好友。让所有人一起合理购物,过健康、快乐的生活。

  〖设计意图:教学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而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再次购物中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课堂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

  板书设计:

购物的教案14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购物游戏,感受自己准备秋游物品的快乐。

  2、设想合理的购物计划,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挑选合适的物品。

  活动准备:

  1、与小组数相同的小钱包(每个钱包内放10元硬币),购物篮。

  2、布置超市场景,包括货柜、品名提示卡、价目表等。

  3、春游所需的各类物品,如奶制品类、饮料类、水果类、零食类、糕饼类、其他类。

  4、购物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购物

  1、再过几天,我们就要去秋游。这次我们不请爸爸妈妈帮忙,自己来准备秋游物品好不好?今天我们就来做个购物游戏,挑选自己最喜欢、最需要的物品,为秋游作准备,好吗?

  2、幼儿尝试购物,教师主要观察幼儿购物量是否合适。

  3、启发幼儿讨论。

  ①数一数,你买了几样东西?(教师做小组统计表)

  ②展示个别幼儿所购物品,讨论带这些东西是否合适,为什么,带多少东西比较合适。

  ③小结:秋游时带的食物应当适量。带得太少不够吃,带得太多装不下,背不动,玩起来也不方便。

  4、请幼儿将物品放回原货柜,自查或互查是否放对。

  (模拟的购物情境,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而让幼儿数一数、说一说的环节有助于幼儿建立"适量"的概念。)

  二、第二次购物

  1、在这次购物前,我们要先想一想:买多少东西比较合适?哪些东西是必需的?

  2、幼儿尝试购物,教师观察幼儿的购物情况,重点了解幼儿购物的数量、种类及他们的想法。

  3、引导幼儿讨论。

  ①这次买了几样东西?买了些什么?合适吗?(教师做购物统计表)

  ②出示一个物品种类相对较全的购物篮,引导幼儿讨论以下问题:

  哪些物品是必需的?(如餐巾纸、饮料、水果。)

  餐巾纸有什么用?

  为什么大家都要带饮料?哪种饮料比较解渴?

  水果一定要带吗?为什么?

  4、请幼儿将物品放回原货柜,自查或互查是否放对。

  (教师从物品种类入手,引导幼儿交流生活经验,了解哪些物品是必需的,使幼儿从直觉行动过渡到理性思考。此外,教师适时地对幼儿进行关心同伴的教育,不但激发了幼儿的情感,而且促使幼儿更全面、更整体地考虑购物需要,落实购物行为,以增强购物的目的性。)

  三、第三次购物

  1、看来购物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定要考虑周到。比如,带多少东西合适,什么东西是一定要带的,带什么东西是不合适的。下面要开始真正的购物了。你们每人一个小钱包,钱包里有10元钱,记住要算好了花。

  2、幼儿购物,教师观察、指导幼儿价钱是否算对,10元钱够不够用。

  3、幼儿互相介绍自己购买的物品。

  4、小结:许多小朋友都买了必需品,而且不多也不少,真不错。我们要告诉爸爸妈妈,以后由我们自己来准备秋游物品,说不定我们想得比爸爸妈妈还周到呢!

购物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估算费用的方法。

  能力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爱学习,愿意合作,体会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用多种方法对购物的费用进行估算。

  教学策略:

  学生合作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班内在交流,对好的估算方法进行。

  教学准备:去超市购物的账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去超市购物的购物账单,提问:你能估算出共花了多少钱吗?

  二、学习新课

  1、小组内交流,记录交流的结果。

  2、回报讨论的结果,并针对回报的情况进行,鼓励活动好的小组。

  3、看教材中的内容,说一说淘气一家是怎样估算费用的,他们的'方法比你用的方法好吗?说说淘气一家分别是怎样估算的。

  4、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三、练习

  1、做“试一试”中的1、2题,估算2千克牛排的价钱和八折后的价钱。

  2、做第3题,估算2袋米、14。80元的牛肉、6。70元的蔬菜、12。80元的鱼共多少钱。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进行。

  四、课堂。

  板书设计:

  估计费用

  (根据学生的交流的估算方法进行板书)

  教学反思:

【购物的教案】相关文章:

购物的教案11-03

大班购物教案01-03

《超市购物》教案01-04

购物的教案【热】11-26

购物的教案【精】11-26

购物的教案【荐】11-26

【推荐】购物的教案11-26

【热】购物的教案11-28

《购物策略》教案07-28

小熊购物教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