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评课稿

时间:2023-10-18 15:31:09 秀雯 其他 我要投稿

山居秋暝评课稿(通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那么什么样的评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居秋暝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山居秋暝评课稿 1

  《山居秋暝》选自语文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唐诗宋词选读第十六课,是唐代诗人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作者从山居之景,山居之人两个角度诠释了令人向往的隐居生活,以空山、新雨、明月、松林、清泉、岩石、竹林、浣女、莲花、渔舟为意象,描绘了一幅山中秋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意境空明宁静而又充满勃勃生机,动与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闲怡自适的.心境。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职业高中的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相对较弱,如何教会学生鉴赏诗词,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呢?我以《山居秋暝》这首诗为切入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导、“知”、“赏”、“练”、“评”相结合的学习步骤,使学生学会鉴赏诗词,为本单元其他诗歌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让学生弄清一首诗歌的主题并不难,关键是要让学生会提取诗中的意象进行想象、赏析和理解。因一节课时间有限,今后要进一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多给学生时间去想象、品味和交流。美好诗意的课堂,行云流水的笔触,刚柔并济的气势,沧海桑田的回味,是我追求的目标,我相信,只要耕耘,一定会有收获。

  山居秋暝评课稿 2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它常常借助于形象,曲折地表达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含蓄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情况。因此形象的赏析,是学习诗歌的最基本的一步。分析形象的方法:找出关键字;回答其形象特点(包括外形特点和内在精神特点)。鉴赏形象,最重要是抓特征,这个特征就是由自然属性、诗人思想身世、文本信息等因素共同组成。

  ①注重形象本身的特点研究,从形象的自然属性及相关知识,因为诗人利用某种形象无非是利用它的某些特点来暗示读者他想表达的意思。

  ②诗以言志。形象是诗人内心思想的物质表现,是诗人的传声筒。所以我们分析形象要联系诗人身世,生活的背景等。

  ③还要注意对形象联想和想象。

  ④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重视文本阅读,学会从具体的文本中具体的.物象上寻找信息,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对作品进行分析。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品读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形象入手,运用鉴赏形象的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充分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完成较好。

  本课的不足之处,由于时间较紧内容较多及学生的鉴赏能力不高原因,造成了教学任务落实不够充分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教改的同时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更有效的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也应该是研究的方向。

  山居秋暝评课稿 3

  听了姜老师执教的《山居秋暝》,让人眼前一亮,让我对这首诗有了新的认识。姜老师的课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朴素中透着大气,灵动中显出智慧。她关注每个教学小细节,处处以学生为本,从作者的简介引入,到写诗背景,到理解诗题意思,到古诗的朗读指导。

  整堂课环绕“空山”展开,层层剥开迷雾,浑然天成。从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以动衬静,最后落脚“因静而空、因心而空”。

  梳理一下,姜老师的.课由以下几个板块组成。

  1.读诗题,理解诗题

  2.朗读古诗,理解诗意。强调读出“节奏”和“停顿”。

  3.教师范读,韵味十足。

  4.找“画”中表示景物的字、词。学生找到“明月、清泉、松、石”和“竹、浣女、莲、渔舟”,老师让学生把这八个词板书在黑板上。

  5.想象两幅图画,一幅诗有动词的画面,一幅诗没有动词。总结出:以动衬静。

  6.王维他由官场到隐退,他放下了什么?王维放下了官场的尔虞我诈,放下了功名利禄,放下了心中的负担。心变得像明月,像清泉,心里空了,所以这座山是“空山”,“空”是一种境界......

  山居秋暝评课稿 4

  一、感受意境,引导学生走进古诗

  创设情境与古诗意境相结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本诗教学中多种形式创设学习古诗的课堂氛围,如语言交流描绘意境,出示图片再现意境,播放音乐渲染意境等方式,引导学生融入到古诗意境中。通过层层渲染感受山景之静,心境之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调动自己大脑中的表象储备结合新的表象,融入情境,体验情感,感悟意境,使所感内容更加具体、完善。

  二、展开想象,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古诗教学的要求均提到了“展开想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加,中年级学生的'想象处于由无意想象向有意想象过渡的阶段,可以将产生的想象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在教学设计中抓住学生想象质变的关键点,感受古诗整体意象的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发挥想象,提供语言支架,在思与说之中感受诗人王维晚年隐于山林,登山远眺时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

  三、以诗解诗,拓展学生的古诗积累

  小学语文教材包含的古诗有限,若想使学生从中国古典优秀作品中汲取更多营养,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教材内的古诗是远远不够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读拓展,以诗解诗。在《山居秋暝》以动衬静的写法教学中,联读学习《鸟鸣涧》和《鹿柴》,抓住诗中“惊”“鸣”“照”等动词,感知山中静谧之美。在联读比较中,学生亲密接触语言,涵咏语言,语言教学落到实处,比较中,逐步发现诗歌文本亮点。在扩展了课堂学习内容的同时,给课堂的阅读教学增加了容量,用“增容”方式使古诗在烘托、映衬中愈加显得精美。

  山居秋暝评课稿 5

  通过《山居秋暝》的教学,让我发现,在课堂上,弄清一首诗歌的主题和文字字意的理解并不难,关键是要让学生会提取诗中的意象进行想象、分析和理解。

  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只能从表面上理解诗歌,并没有走进诗歌营造的意境里边去。对联想和想象的运用不够,更谈不上陶冶情操。当然,部分学力有余的学生,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兴趣,对此,在课堂上导引不够。还有,阅读后,学生的见解五花八门,引导不是非常成功,个性化阅读教学有待提高,而且教学设计上也没有强化。今后在这个方面应该加强。课堂上此诗的山水田园特色和本诗的风格点拨不深,不易于学生的深入理解,对对话的理解和也能用还很不够。同时,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大阅读量,把读书变为- -种习惯,- -种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进一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个性阅读。多给时间学生去想象、品味和交流。

  活用多媒体,它可以带领学生、激发学生去解读课文,领略课文语言的妙处。如展示山间月夜图,让学生展开联想,联系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学过的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感情,对比文章的语言和情感,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的妙处。展示山间月夜,让学生对比文本,找出图片能表现课文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无法表现,并让学生设想如何用媒体来表现诗歌手法的妙处。语文课堂上适当使用多媒体,能调动学生多种感知器官参与学习,手、脑、眼、耳并用,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学生看不懂故事时引导学生解读课文语句然后让学生通过对文言的解读和理解分组讨论,借助插图和注释,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站在主体地位,在不知不觉中解读了语文文本,又进行了听说训练,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由于年代的距离,许多文学形象学生已经无法直接体验,活用多媒体,往往能创设审美情境,达到审美效果。

  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想象画面这一板块,学生不能打开思维,大胆想象,原因是老师没有给学生一个梯度,让学生逐步深入去理解,引导也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了解学情,充分备课,尽量做到课堂的完美呈现。

【山居秋暝评课稿】相关文章:

山居秋暝评课稿范文03-30

山居秋暝评课稿通用06-20

山居秋暝评课稿 5篇06-20

山居秋暝评课稿(7篇)08-17

[经典]山居秋暝评课稿范文5篇10-16

山居秋暝赏析07-04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05-04

山居秋暝古诗阅读理解07-03

山居秋暝改写作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