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有感

时间:2022-11-26 08:26:2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推荐】读《弟子规》有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弟子规》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读《弟子规》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1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读《弟子规》有感2

  通过单位集中组织学习《弟子规》后,我深有感触。《弟子规》总的思想是要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人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德行。首先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领导、同事、兄长朋友。其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讲信用,也就是诚信为本。最后是说我们与人交往要平等仁和,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在空余时间里,要学习各种方面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缺点,从各个方面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入则孝、出则悌:孝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父母,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帮助许许多多的人。悌,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通过学习这些规矩,可以使孩子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那样就很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而我们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不同的人,也会扮演不同的角色。那么在公司的领导、长辈面前我们便是弟子,我们应该对他们有尊敬、敬仰之情;在同事、同学、朋友面前,我们便是兄弟姐妹,相互之间要相互学习、帮助,相互关爱。所以,孝悌之义不只教会我们如何对待家中的长辈

  和兄妹,同样也是在告诉我们在其它环境中如何与他人相处,教会我们做人的根本。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孝悌之义在工作当中并不是一种阿谀奉承,而是一种相互之间的关怀。古话说“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相对的,并不只是单方面的顺从、尊敬。所以我们不应过分抬高他人,贬低自己,而是应该保持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谨:弟子规当中,谨的篇幅所用的笔墨最多,可见谨的重要性。行为谨慎,不给自己和家人,还有其他人添麻烦。穿着服装,言谈举止行为,符合身份。走中道,不偏不过分,不走极端,修习德善。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穿着,给人一种简洁大方,干净利落的感觉。尊重自己也是尊重他人。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注重礼节,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事要事无巨细,悉究本末,认真努力的完成自己每一项工作。

  信:凡出言,信为先。孔夫子说“人无信不立”,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很难在社会立足。所以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讲究信用。话说的多不如说的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花言巧语,戒除奸邪巧辩。没看到事实真相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不够清楚,就不要轻易传播;觉得事情不恰当,就不要轻易答应别人什么,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做错事,不要故意去掩盖,如果故意掩盖就是又增加了一个新的错误。所以,对于以往的过错,要想办法弥补,坚决改正。

  泛爱众: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品行高尚的人,

  名声自然高,因为人们敬重他的德行。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因为人们信服他的真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以谦卑为原则,做到不自私自利,以平等心待人接物;不说人是非,不揭人短处,注意发现别人的优点;要时刻提醒自己,反省自己;与人相处时,要多帮助别人,多给予别人;要求别人做的事,自己要先做到;注意换位思考,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能要求别人去做;时刻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找机会报答;与别人发生的矛盾,要尽快找机会化解;多为别人着想,共同营造一个相互关怀、相互体谅的温馨社会。

  亲仁:晋代文学家、哲学家傅玄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六九等,良莠不齐。时代发展到今天,社会分工已经极为细致,同样是为了生活奔波劳碌,难免会沾染上世俗之气。也正因此那些仁德的人显得更加稀少。能够亲近仁者,向他们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自己的品德自然也会提高,过错也会相应的减少。所谓“大隐隐于市”,真正仁德的.人会悄居闹市,布仁施爱,德济苍生。当今,有很多成功人士,为慈善四处奔走。例如:李连杰从艺多年来一直用实际行动支持和参与慈善事业,更是于20xx年创办了“壹基金”,全身心的投入了慈善,甚至计划把慈善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这恰好体现了一位仁者应有的社会价值。 余力学文:指那些对于“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做到的本份,却不肯力行。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所以。孔子曾指出:“立志、自立、立仁的

  君子要广博的研究各种学问,然后用礼节来约束言行。”所以,我们要珍惜剩余的时间,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努力的学习充实自己。 总之,在《弟子规》的教导下。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在虚度时间?而从《弟子规》里,我们了解到总纲领所教导我们的五项要领,都是很值得我们重新来省思的。过去我们没有学习《弟子规》,所以不是很明白。但现在我们深刻的学习了《弟子规》,那么我们应该重新改造自己,这样我们的生命也将过的更加有意义。

读《弟子规》有感3

  说到 《弟子规》 我想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几句,可谁能把 《弟子规》 用到生活中去呢?我想没有几个人能。(包括我在内)但是,在这个暑假,我到 《弟子规》 生活营以后,我发现我自己改变了不少,就说几件最简单的事情吧!

  事件一:我要做一个听爸妈话的好孩子。

  《弟子规 》 入则孝中讲了这样一组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以前,我坐在电脑跟前,妈妈叫我去吃饭,我每次都会说:“等一会儿,马上就好。” 结果呢,不是马上1个小时,就是半个小时,每一次都得让爸妈等着我。

  而现在,妈妈一叫我吃饭,我就会立马丢下手中的活,不管是在看电视,还是在玩电脑我都会按长辈说的去做。

  事件二:我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凡是人,皆须爱。”

  动物也是有父母的,他们也是有感情的.,人类为了让桌子上的肉更多,就给鸡呀,猪呀,鸭子呀等等动物打激素,原本要张7年的鸡仅仅只用短短的6个星期就可以上市。

读《弟子规》有感4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什么是“弟子规”呢?“弟子就是学生”,“规”就是规范。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规范,那他还能称得上是一个好学生吗?

  当我读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一句时,让我想到了闵子骞劝父留母的故事:闵子骞很小的时候,生母就去世了,父亲又娶了个继母,生下了两个儿子。继母很偏心,冬天,继母给亲生儿子用棉花做冬衣,给闵子骞的冬衣却是用芦花做的,但闵子骞也不讲,所以父亲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有一天,父亲出门,让闵子骞赶车,闵子骞冷得直发抖,父亲见了,拿起鞭子打了他几下。闵子骞的衣服破了,芦花从里面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是继母干的,一气之下要把继母赶出门。闵子骞哭着劝父亲把继母留下,父亲十分感动,留下了继母,继母非常惭愧,从此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杨对待闵子骞,一家人生活得和和美美。

  父母从小爱护我们,那么孝顺他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怎么会困难呢?父母不喜欢我们,而我们仍然能够孝顺他们,这样才是真正的孝顺啊!

  记得有一次我去上培训班,妈妈要我去绿柳居饭店吃饭,我偏不听,非要在家里吃饭,后来我还顶嘴。现在读了《弟子规》,想想自己的不对,真是感到惭愧。

  有的小朋友会说:“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们。”其实,你的爸爸妈妈可能只是不会表达自己的爱意,他们把对你的`爱都埋在心里了。即使爸爸妈妈真的讨厌你,你也要发自内心地爱他们,让他们感到快乐。爸爸妈妈看到你这么乖,一定会喜欢你的。

  读了《弟子规》,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读《弟子规》有感5

  晚上,伴着习习凉风,我翻开了《弟子规》,映入眼帘的是“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样一句话。细看底下的注释,我看到了这句话的意思: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猛然间我想了“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古话。

  躺在床上,思绪随着凉风飞呀飞,飞到了西晋这个时期,我看到了年轻时的阮咸。虽然他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平常。但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六月六日这一天,每一个都把自己的衣服拿到太阳下面晒。阮咸也不例外,他根据当时的风俗,也把自己的衣服晾起来,路上看见阮咸晾晒自己的旧衣服,都来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是否有尊严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思绪不再飘飞,回到了现在的生活。我看到了在一个幼儿园门口,一个小女孩竟然对他的同伴说送自己上学的父亲是她们家的司机!可笑可悲的背后是深深地思考:我们的社会怎么啦?我们的孩子怎么啦?讲究物质的奢糜与攀比竟让纯真的孩童至此!试想一下,假如都以现在的`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那么10年后,20年后,甚至10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变成怎么样的人呢?到时候吃穿的攀比又将如何呢?无数的问号在我脑海中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多亏了这本《弟子规》,他提醒了我们,他唤醒了我们,他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了我们将怎样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读《弟子规》有感6

  今年寒假,爸爸带我去新华书店,看到了一本特别的书——《弟子规》,这本书是清代康熙时期山西绛州人李秀所作。我读了第一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回想我以前所做的事,感受颇深。

  “首孝弟”——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009年 月 日上午 ,小琴姐姐给我听写生字,我的态度不端正,一边写字一边玩耍,内心不愿让小琴姐姐为我听写,觉得她的成绩差没本事管我,姐姐见我不认真,批评了我,我不但不接受她的批评反而与她顶撞,甚至还动手打了她。我太不尊重姐姐了!

  “次谨信”——做事谨慎,为人真诚,讲究信用。

  009年 月 日中午 , 邓 老师怕我学习落后,特意放弃休息时间给我补课——我生病做手术耽误了两个多月的学习课程,我吃了午饭到学校,把书包放在教室里就伙起同学玩, 邓 老师等了很久,都不见我出现在她面前,她不知我怎么了,就到处找我,结果仍然不见我的`踪影。我为了玩,辜负了老师对我的信任,让把我当儿子来爱的老师很伤心!

  “有余力,则学文。”——要勤学苦练。

  009年 月 0日下午 ,因学校放假我在家做作业,,爸爸、妈妈上班了,我迫不急待地玩起了电脑,还把电脑弄坏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转眼就没了,我一道题都没有做,当外公和爸爸问起时我欺骗他们说做完了。我满脑子都是游戏,不爱学习,还欺骗家长,太过分了!

  《弟子规》是古时候要求小朋友要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博爱众生、勤学苦练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在进步,我们现在更应该发扬这种传统美德。

读《弟子规》有感7

  文章摘要:作文平时玩这个东东,还没杀出第10关就"龙御归天"了,总得有个新花样吧?550字作文每当我做不出题目时,西瓜太朗就会盯着我看,好象在说:“别灰心,你一定能行。小羊快把我拉上来,我不会吃你的,而且会报答你的。捕猎者是在春天母羊怀有小羊的时候进行捕杀,杀一只藏羚羊就等于杀了两只,他们是多么的残忍,无情?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弟,次谨信”,这几句话的意思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自己的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在《弟子规》众多经典名句当中,这几句是我最喜欢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虽然做到了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但是,却没有做到友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次,妈妈买了一些零食回来,妹妹正在做作业,并不知道有吃的,于是,我自个儿痛痛快快的吃了一顿。结果,妹妹做完作业后看到一包包空零食袋,号啕大哭,我还不以为然,昂着头,兴高采烈地玩电脑去了。还有一次,我和表弟在旱冰场滑旱冰,表弟不小心摔倒了,手脱了臼,大哭大嚷着要回去。我无可奈何,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旱冰场。在回家的路上,我不停的责骂表弟,说他是懦夫、毛毛虫等弱不禁风、经受不了风雨的`事物。现在想起这些事来,我真是觉得无地自容、羞愧不已。

  “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许多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人,就拿孔融来说吧:孔融在四岁时,家人买梨给他治疮,可孔融觉得自己应该关爱关心自己的人,便将大梨让给了别人,自己只吃最小的梨。以后我也要像孔融学习,更加关爱自己的兄弟姐妹,处处想到他们,有好的东西时与他们共同分享,而他们有困难时,我也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当他们烦恼时,也要为他们排忧解难,和他们共同开心,共同忧伤,团结互助。

  今后,我一定会做到“首孝弟,次谨信”,与亲人共处一片蓝天,互相关爱帮助。而《弟子规》也将陪伴我走过以后的人生!

读《弟子规》有感8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字文,读《弟子规》有感作文。

  ”最近我读了一本为<弟子规>,书中一个个孝敬父母,关心朋友的故事深深的迷住了我。

  弟子规中有很多意味深长的故事,书中没写一段都会有一段注解,接着就是意味深长的故事,有教人尊敬师长的故事;有教人怎样孝敬父母的故事;有教人改正自身缺点的故事……等等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下面我说两个故事给大家听听吧。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勿行赖,小学五年级作文《读《弟子规》有感作文》。

  ”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你,应该及时答应,不要拖;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认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懒。

  这一句话有两个因孝敬父母而千古留名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做孝心感天。

  话说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人,他的生母很早就死了,他爸爸又给他找了一个后妈,王祥的后妈对他很不好,一天,她的继母想吃鱼,可现在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于是,他跑到满是冰的湖面上打了一个洞,忽然,两条小鲤鱼从冰洞中窜了出来,直接跳入了他的网中。

  之后继母为了刁难他,又说想吃烤熟的`黄雀,王祥立马抓了一只烤熟给他后妈吃,可他后妈吃完还想吃,,王祥又拿着网子出去了,刚一出门一大堆黄雀飞入了王祥的网子,乡亲们纷纷议论,说:孝心感天啊! 第二个故事:有一个叫孟宗的人,她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非常可怜,经过医生检查之后发现没病,原来是想吃竹笋了冰天冻地的冬天哪里有竹笋,孟宗急得大哭,眼泪滴在地上,一棵棵竹笋从土中钻出,孟宗的孝心感天动地了啊!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字文……”

读《弟子规》有感9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绵延五千年而不曾终绝的。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国学经典,渗透着众多国学精髓。正如我手中的《弟子规》,使人受益终生。

  翻开《弟子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孔圣人的教诲。“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就为此奠定基础,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谨慎、守信用、有善心、有仁德的人,还要多学知识、充实自己。

  “入则孝”讲述要尊敬孝顺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自己儿女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有时父母的一句句啰嗦、一声声叮咛、一次次嘱托正是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护。正值学习紧张的我们,在埋头苦读圣贤书时要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哪怕手中的事再多、再忙,也应该停下来到他们面前;正值青春期的我们,在面对父母的教导与责备时,也要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犯了错,面对父母的责罚,我们不能一错再错、越陷越深,而是要冷静地接受,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平时我们要尽力了解父母的好恶,所作所为要体贴父母,若让父母担忧、伤心,此乃不孝之举。在日常生活中,还要爱护自己、注重品德修养。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文明,父母把最好的东西全部留给儿女,我们在父母年老时也要做到这样。乌鸦尚返哺,羔羊犹跪足;人若不孝亲,不如禽与兽。西汉汉文帝为母亲尝药,常常衣不解带;晋朝的王祥为不喜欢他的'继母在腊月卧冰求鲤的故事都深刻体现了反哺之情。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出则悌”教育我们对待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对待长辈要谨记“长者先,幼者后”的教导。在古代,对待长辈要凡事都为长者尊,如若晚辈先行,见长辈没大没小,便会被众人认为是没有修养、素质低下的粗人。对待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长辈或兄长,也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兄长一样毕恭毕敬。汉朝大臣张释之尚能跪地为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系带,刘邦谋士张良亦可为老人拾鞋三次并为其穿上,更何况如今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青春少年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谁都能说出这句话,可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呢?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谨”阐明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道德规范行为。“朝起早,夜眠迟”,岁月不等人,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时间。我国是“礼仪之邦”,作为中国人就更要做到“礼”字。春秋卫国士大夫蘧伯玉在过宫殿时扶轮步行,怕打扰君王;孔融四岁让梨,我们又怎能不做有“礼”的人呢?礼者,人道之极也。

  “信”道出做人基本信用、说话做事的方式。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分别描述友善、感恩、读书。

  一本《弟子规》在手,我可真是一生受益不尽!

读《弟子规》有感10

  这个暑假,爸爸帮我在网上下载了《弟子规》和《三字经》给我看。爸爸说,读了这两本书是很好的儿童启蒙读物,对我学习古代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性格品质有很好的作用。

  我听了爸爸的'话,一下子把《弟子规》读完了。虽然有一些文字的意思我还不明白,但是看了《弟子规》之后让我感受很多,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其中,令我最深刻的就是孝顺和诚信。

  孝顺第一,书中说作为子女,首先要对父母孝顺。父母生我们教育我们真的不容易,有好吃的好完的都省下来给我们。作为子女,只能用孝顺来报答父母。

  诚信第二,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要诚信为本。

  一个失去诚信的人,将失去别人的信任,将失去朋友。所以我们要诚实守信。

  这本书有良好的教育意义,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体现了一个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它告诉了我们青少年时代该干的事,本书有许多小故事,都寓意深刻,令人终身难忘,启发我们要知道自己的缺点与优点。

  读《弟子规》中,让我有难忘的一句话是“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他的典故是管宁与朋友读书时朋友三心二意,不认真读书,出外面乱逛,管宁割断了席子与他绝交,对他说:“我不与你这三心二意之人坐一张席子”。说完,管宁认真读书,不再理朋友了。其他故事也很吸引人,也深刻的教育了我们。

  读完这本书,我觉的它像我们的老师,教育我们该尊敬长辈,谦让幼小,对大人多一份敬重,对小孩多一份关爱,对学习多一份用心,那会让我们永向光明大道走去。

读《弟子规》有感11

  有一天,老师拿来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给我们看。我看到这本小册子有着黄黄的封皮,上面还画着穿着古代衣服的大人和小孩。这是什么书呢?老师告诉我们,这本书的名字叫《弟子规》,是从古时候传下来的,是教我们做人的道理的。我们要一起学,一起背。

  开始背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没想到古文怪,这么难读,我不禁皱起了眉头。有的同学觉得好玩,开始嘻嘻笑起来。可是,当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其中的含义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这些话语中真的藏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当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语句时,我不由想起了自己以前做过的事。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很难受。“世文,帮妈妈倒杯水。”坐在沙发上看动画片的我,看得正兴高采烈。一开始,我并没有听到妈妈有气无力的`说话声。终于听到妈妈使出全身力气的说话声时,我却还是目不转睛地边盯着电视边说:“等会儿,没看我忙着吗?”……现在,读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妈妈那轻声地呼唤。“妈妈,对不起。”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从《弟子规》中我懂得了许多像“知恩图报,孝敬父母”这样的中华传统美德,我想,懂得了这些道理,我一定会像古时候的人做得一样好。

读《弟子规》有感12

  最近,我读《弟子规》有感。首先,《弟子规》里许多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其次《弟子规》还有许多传统美德的教育,所以,在我读《弟子规》的过程中,感悟很深。下面是我的感悟: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通过阅读《弟子规》,我感悟道理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当然光感悟还是不行的,还要有实际行动,还要有实践的过程。

读《弟子规》有感13

  最近,拜读了我们祖先的杰作《弟子规》,这本书全文不过360句,计1080字,其基本内容,是融合古代圣贤对青少年学生的训诫,教诲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弟子规》即据此编写,先后有序地讲解了学童们孝敬父母、关爱兄弟、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生活基础规范。这本书分为入则孝、处则弟、谨篇、信篇、泛爱众、亲 仁和余力学文。

  细细品味后茅塞顿开,平时里对人生的点滴感悟都在圣贤的教诲中有明确的答案,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的真正体现。

  在弟子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我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一个对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如果说他能够干成大事业,那也许是一种巧合;一个不懂得礼节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后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这是弟子规第一段。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有余力,则学文".而我们现在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文"上,大大忽略了做人教育。虽然也有品德课、政治课,却只是背书、考试,过后水过鸭背,什么也没留下,更别提深入骨髓的东西了。这是我们现代教育的最大失误。

  弟子规如何教孩子做人呢?这一段讲的是总的原则,后面还会具体事情具体说。总的要求是: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一切言行谨慎、讲信用。对待大众平等仁和,亲近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能够做好这些,还有精力,才可以学习知识,如果做不好这些,学习知识是没有用的。

  这个总的教育原则,到今天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些,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可以期待的。机器人可以把全世界的知识放在自己的芯片上,但是他们没有血肉,没有灵魂,因为他们无法做到"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我们的教育,是要教育出一群机器人呢?还是要教育一群人?

  现代生活的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子女教育困难,邻里关系紧张,同事之间互相猜忌。面对这些问题,每个人总是想尽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摆脱以上烦恼。可是,最后的结果只是顾此失彼,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读《弟子规》有感14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以前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诵过,年纪小也不知妈妈在说什么就跟着她一句一句的说,她说什么我就跟着说,暑假,在家又重新将这本书找出来,仔细的读了读,现在我已经能结合注释看懂它了,这本书上讲的全是一些教小孩子的言行举止,和待人接物的道理。

  《弟子规》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 通过诵读,可以使我们在孝亲、友爱、诚信等优良品德和礼仪规范的教育中得到净化和升华思想意境,从而规范自身行为。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首孝弟这句话是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尊重兄长,谨慎诚实。虽然书上这样写着但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人这么做,在我和爸爸妈妈在外吃早饭时就看见过一件事,一个人和他的父母又吵又闹,还要动手打他的父母,太不孝顺了。

  泛爱众而亲仁的意思是博爱群众是让我们亲近忠厚老实的人,做个忠厚老实的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的人;父母呼,应勿缓的意思是听到父母的呼唤,我们要及时的.回答,不能听到不理,假装听不到;“父母命,行勿懒”的意思是爸爸妈妈让你做什么事你不能懒,不去做,要努力去做,面带微笑着去完成,不能不想做,找借口干别的事;“父母教,须敬听”的意思是父母教育他,他就在插嘴,还说父母整天说他烦死了;“父母责,须顺承”父母批评我们,我们应该恭敬承受,有时爸爸妈妈批评我们,我们就会和父母顶嘴,还说爸妈烦。晨则省,昏则定,早晨要早早起不能睡懒觉,晚上要及时上床,不能熬夜到深夜,这样对身体不好。居有常,业无变的意思想是,长大了,要安定下来,不能今天在东住,明天到西住,没有稳定的住所,对家庭,对孩子都不好,工作也是今天这个工作干几天,过几天再换个工作,还没熟悉,就嫌工作不好,不努力,不认真。“事虽小,勿擅为”告诉我们不能因为一件坏事很小,就能去做。

  在生活中,我要严格要求自己,以前不知道,现在读过《弟子规》后,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

读《弟子规》有感15

  它还要求我们说话要文明,讲信用,与大家相处要平等博爱。读了《弟子规》,我受到很大教育。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你的时候,要迅速回答,不能迟缓,父母叫你做事的时候,要立刻去做,不能偷懒不做。

  读到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件事情来。有一天早晨,我正在看书,爷爷让我下楼帮他拿报纸。我想继续看书,便随口回答道:“等一会儿吧。”爷爷见我不愿意,就自己下去拿了。

  听到爷爷关门下楼的声音,我随即想起《弟子规》上的.这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觉得非常惭愧,想到白发苍苍的爷爷每天帮我们买菜、烧饭,有时还要接送我上学放学,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推辞埋怨的话,想到这里,我更惭愧了。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做一个更听话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