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工作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金融扶贫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1
xxxxxx指出,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xx年如期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金融机构如何实施金融精准扶贫,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当前金融机构精准扶贫的难点
(一)自然条件恶劣,金融扶贫风险增加。特困地区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人口增长、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毁林毁草开荒等不合理开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有的地方已无地可耕,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难以保障。这些地区致贫因素多,贫困程度深,灾年返贫、因病返贫现象十分普遍。
(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金融扶贫成本增加。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长期投入有限,欠账太多,特困地区水利灌溉程度低,公路覆盖面窄、路况差,住房条件差。全国有3917个村不通电,380万人无电可用,连片特困地区有3862万农村居民和601万学校师生没有解决饮水安全的问题,近10万个行政村不通水泥沥青路。
(三)农村产业结构单一,金融扶贫难度增加。特困地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缺乏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产业构成以农业为主,粮食生产占主导地位,经济作物等其他产业比重低,农业生产成本高,生产发展水平低,收成少,一旦遇上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下跌,贫困村农业就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生活上重返贫困或维持低收入水平,难以实现资本积累。贫困村生产耕作技术低,支撑产业不强、市场接触少、农业产品量小且市场化程度极低,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导致贫困村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四)生态环境差,贫困地区信用评级困难增加。592个国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60%,农民医疗支出仅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60%,劳动力、文盲、半文盲的比例比全国高个百分点。贫困村农民长期处在封闭的环境中生活,缺乏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意识,缺少农村实用新知识、新技术,家庭经济脆弱,扩大家庭生产投入困难。贫困村中有一点技能的青壮年人口往往都外出务工谋出路,留守的是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生产能力偏弱的“三偏”农民,这部分农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更为严重。
(五)认识不一,金融扶贫工作推进力度不足。地方政府对金融扶贫的认识不统一,存在畏难情绪。扶贫工作涉及部门多,工作协调难度大。扶贫资金多为财政性资金,条块管理,专款专用。财政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占比较小,扶贫资金有限,难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六)手段乏术,金融生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足。由于信息不对称,贫困地区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非上市企业股权等“五权二指标”要素无法有效交易和流转,资产评估难、流转难、变现难,要素价格发现功能难以实现,加剧了银行与农户、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抑制了金融资源的及时介入。信用等级较低,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改善、信用体系建设较缓慢,市场主体信用等级偏低,合格的贷款主体较少。
(七)配套不够,金融机构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动力不足。针对贫困地区的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货币信贷倾斜政策配套不够,金融机构将资金用于贫困地区的动力不足。专项财政税收扶持政策配套不够,目前还没有针对贫困地区专门的风险补偿、税收优惠、财政奖励、费用补贴等政策。现有扶贫专项资金专项投入与贫困地区需求配套不够,由于扶贫对象多,有些地方为了兼顾公平,难免存在“撒胡椒面”式的安排资金项目的问题。
(八)认识误区,贫困户的内生需求不足。贫困地区农户产业发展选择较难,增收渠道单一。从笔者的调查情况看,贫困地区农户贷款的需求分别为大件生产设备的采购、建房、婚丧嫁娶、大病住院、子女上学等,日常对贷款的需求并不迫切。有些贫困户仍然抱着依赖政府“输血”式救济的老观念不放,有些贫困户甚至有“金融扶贫是国家救济,可以借钱不还”的错误想法。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的对策
精准管理,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三位一体”扶贫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增加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改进和完善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方式,发挥再贷款杠杆作用,调动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投入的积极性。加大贫困地区信贷投入,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县支行新增可贷资金主要留在当地使用。建立“政银企”合作平台,与贫困地区当地政府签署扶贫开发合作协议,结合当地产业基础及未来经济发展导向,重点加大对当地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提供专业、系统和全面的金融服务。
二是把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作为开发式扶贫的重要抓手,推动扶贫小额信贷业务增量扩面,着力提升扶贫小额信贷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继续引导金融机构灵活创新信贷管理机制,拓展抵质押范围,大力推进符合贫困地区多样化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三是调动多方资本与银行信贷资金协同扶贫。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重点是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创新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在信用增进、风险分散、降低成本等方面的作用。健全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小微企业和涉农主体担保体系。探索建立扶贫开发专项基金,基金来源可以参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计提办法,按照当年实际土地出让收益的一定比例计提。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2
20xx年,河南银监局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全国银行业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将金融扶贫作为全局的重点工作,周密安排部署,强化监管指导,狠抓措施落实,扎实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落地,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提前谋划,河南银监局高度重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将扶贫工作列入20xx年重点任务,局党委组织专题研究,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工作目标,研究推进措施,为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基础。政策引路,主动加强与省扶贫办沟通,了解掌握我省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探索推动金融扶贫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结合我省省情,制定印发深化普惠金融发展、加强金融精准扶贫、实行扶贫小额信贷分片包干责任制等指导意见,明确工作任务,强调工作要求。全面部署,联合省扶贫办召开了全省银行业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安排部署20xx年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要求银行业切实“抓思想认识,抓政策落实,抓工作效果”,通过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制定一个实施方案、开展一系列专题调研,扎实推进金融扶贫工作。细化责任,明确牵头部门及各有关监管处职责,提出具体工作要求。根据部门职责,将银监会扶贫工作意见逐项细化分解任务,纳入全局性重大督办事项,强化责任落实和工作督导。
(二)确立重点,扎实推进。为切实提高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实效,紧抓“精准”这个核心,以扶贫小额信贷为重点,以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为有力抓手,以实现对扶贫对象的精准化支持,对金融资源的精确化配置。在全省银行业实行扶贫小额信贷“分片包干”责任制,与省扶贫办联合下发扶贫小额信贷分片包干工作通知,对全省所有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办)均明确一家主要责任银行,重点以农合机构、邮储银行和农业银行之中的一家机构为主要责任银行,其他责任银行积极配合,确保扶贫小额信贷精准对接、精准落实,力争实现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投放全覆盖。形成了全省各县、乡镇、贫困村、贫困户的分工体系,实现了对全省18个省辖市、146个县(或市)、20xx个乡镇(或区)、6522个贫困村、13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全覆盖。对有贷款意愿、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应扶尽扶。
(三)持续跟踪,强化督导。高度重视全省金融扶贫工作推进情况的督促指导,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推进工作深入开展。我局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开展情况列入重大督导议题,实行工作通报制度,召开上半年普惠金融工作通报会,对全省银监系统和银行业金融机构通报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进展,三季度下发扶贫小额信贷工作通报,通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要求。强化座谈督导与实地督导,省局机关紧盯郑州辖区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推进情况,先后赴新郑、新密、登封等地组织开展现场督导,制定督查方案,组织各银监分局对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设计报表并定期监测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进度,根据工作推进要求,对8月末入户调查率在80%以下的地市进行重点核查督导,并组织召开专项督办座谈会,逐个分局听取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现场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调工作要求。针对各省辖市工作开展不均衡问题,进一步统一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规范标准和要求,指导督促银行业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发放扶贫小额信贷,精准取得扶贫工作实效。
(四)总结经验,宣传引导。设立《河南银行业扶贫帮困工作动态》专刊,累计共编发19期,为推动工作开展提供了有益参考;建立扶贫工作微信群,加强工作交流和经验推广;结合各银行机构金融扶贫工作的基本定位、业务特色,配合做好扶贫日宣传工作;组织开展“扶贫日”专项宣传活动,河南日报多版面宣传报道银监部门和银行机构的'主要工作做法及成效;强化基层调研,及时反映基层金融精准扶贫的实践信息。注重加强工作汇报和信息反映,我局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分片包干工作的做法得到国家扶贫办、银监会和省政府的高度赞扬,王铁副省长在我局工作报告上做了“很好!”的重要批示。我局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做法引起社会热切关注,信息宣传取得良好效果,河南日报、河南商报、郑州晚报、郑州日报、河南广播电台和人民网、新浪网、网易网、映象网等众多媒体进行了深度采访和重点报道。
(五)全力推进,取得实效。及时跟踪全省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进展情况,统计、收集、汇总各地市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进度表及报告。
一是推动入户调查,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指导主要责任银行充分发挥牵头统筹职能,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逐户调查,按照是否符合贷款条件、是否具有贷款意愿,以及贷款需求的金额、期限、用途等,实行“一户一档”,建立金融服务档案。9月末,全省银行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入户调查率达96.1%,其中有12个地市入户调查率已完成100%。
二是推动“应扶尽扶”,贷款投放大幅增长。对有贷款意愿、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发放5万以下、3年以内、参照执行基础利率的扶贫小额信贷。9月末,全省第一批初步核定的有信贷需求、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5万户,扶贫小额信贷余额14.75亿元,较年初增幅达90%。
三是推动服务创新,放大倍数助推脱贫。主要责任银行立足包干区域发展实际,建立扶贫小额信贷示范点,创新推出了“助保贷”、“惠民贷”、“移民贷”、“脱贫助力贷”、“畜牧贷”、“美丽乡村贷”、“光伏贷”、“下岗职工财政贴息贷款”、“创业担保贷款”等金融扶贫产品,满足贫困户的现实资金需求。推出了“政府 担保 保险 专业合作社 贫困户”、“政府 担保 保险 协会 贫困户”、“政府 龙头企业 贫困户”等模式,以财政资金撬动更多信贷资金投入扶贫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协调推动政府部门的作用发挥。督促各级银监部门和主要责任银行加强与地方政府、财政、扶贫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全面掌握包干区域的贫困底数,协调建立健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落实财政贴息制度,为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进一步督促做好评级授信工作。督促主要责任银行切实发挥牵头作用,组织其他责任银行共同行动,认真开展对包干责任区内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入户调查,按时完成评级授信。
三是进一步推动强化示范引领工作。督促各级银监部门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包干的乡镇实际情况,建立示范点,加强引领带动,推动扶贫小额信贷稳步增长。
四是进一步强化协调督导。督促各银监部门加大组织协调推动工作力度,同时协调着力强化督导,通过与省扶贫办等多方协作形成坚强合力,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扶贫小额信贷分片包干工作落实到位。
五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收集总结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等,做好信息宣传工作。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3
今年以来,内乡农信联社多措并举、因地施策,结合省联社、市农信办以及地方党委政府关于金融扶贫的有关规定,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实施精准扶贫,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认真调研考察,实施精准扶贫。为深入了解扶贫乡镇、村组和农户的'详细情况,该联社早安排、早部署、早调研,成立了内乡县农信社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年初就积极和县扶贫办进行对接,掌握详细的扶贫对象资料。该联社还成立“三农”事业部,按乡划片,结合各乡镇信用社员工,进行大范围的摸底排查、主动推荐、详细考察、仔细审查、上会研究,最终确定扶贫对象。同时,该联社结合内乡县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实时印发了《精准支持三农“扶贫惠农贷”活动方案》,对辖内符合农信社金融扶贫条件的对象进行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出了16个乡镇88个贫困村共13742户贫困户,并推出有针对性的“农户脱贫惠农贷”“产业扶贫惠农贷”等信贷产品,实施精准投放、精准扶贫。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4
为深入贯彻落实人民银行金融统计制度,加强金融统计数据质量管理,20xx年1月15日,我行召开了20xx年金融统计工作会议,会议采取现场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计划财务部徐环副总经理主持,来自全行39家支行的'60名金融统计人员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首先对金融统计工作进行了深入总结,通报了金融统计检查情况,并就金融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其次,对20xx年人民银行金融统计制度的修订内容,向全行金融统计人员进行了细致的培训讲解,进一步提高全行金融统计人员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最后,徐环副总经理针对20xx年金融统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统计人员应主动提高两方面的认识,一是充分认识统计数据与业务的关系,二是充分认识统计分析与业务发展的关系;金融统计工作是基础性工作,真正做好并非易事,金融统计人员应从监管和管理的角度增强对数据的理解和分析,切实提高统计工作质量。20xx年,希望全行金融统计人员能够在金融统计工作中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5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投入财政资金保障实施
制定《小额扶贫信贷实施细则》,多次召开全县全县小额扶贫信贷推进会。小额扶贫信贷省市县三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935万元,其中风险补偿金1321万元,贴息资金524万元,担保费90万元。
二、全力推进扶贫信贷工作,多家金融机构参与扶贫
参与金融扶贫工作有农商银行、临商银行、农行、村镇银行四家银行,华瑞担保、国诚担保两家担保公司。分别与以上四家银行两家担保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并开设三方监管账户。
三、创新金融产品,落实责任包干制度
一是在磨山镇创新“红利富民贷”,帮助100于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二是建立三级小额扶贫信贷服务平台,实现在县乡有专职村级有兼职小额扶贫信贷工作人员;三是落实责任包干制度,银行与乡镇签订包干协议,实现每个乡镇都有银行与其对接。
四、初步完成年度贷款任务,扶贫信贷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完成贷款发放1.58亿元,其中富民生产贷给予37家新型经营主体,贷款1.39亿;富民农户贷给予4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1900万。共帮扶贫困人口4667户、8317人,其中神山镇实现了对贫困户金融扶贫的全覆盖,我县在县级层面帮扶贫困人口总数居全省第一。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6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这次全县金融工作座谈会,是县委、政府今年召开的第一次金融专业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通报上级金融工作会议主要精神,总结分析去年全县的金融工作,并对今年金融工作做出安排。刚才,人行X行长、银监办X主任以及各行社的行长(理事长)分别对20xx年的金融工作进行了系统回顾,查摆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做好20xx年度金融经济工作的思路和措施,这些意见都很好,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金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剂。近年来,县金融机构始终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努力改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有
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与社会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尤其是去年,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信贷收紧的形势下,全县各金融机构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服务地方发展的关系,注重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衔接,坚持有进有退、有保有压,努力扩大信贷投放,不断深化金融改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增加信贷投入,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是各项金融指标稳定上升。止20xx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44亿元,净增6?05亿元,增长19?89,金融机构信贷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贷款余额达27?51亿元,净增1?46亿元,增长5?6。较好地满足了农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信贷需求;人险公司、人寿公司也分别完成了各自的目标任务。
二是金融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全县金融机构信贷工作的“窗口指导”,各家金融机构积极请调并多方筹措资金,努力增加信贷的有效投入,加大了对城乡经济的支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县资金供求矛盾。
三是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进展顺利,我们积极利用政策,争取到人民银行资金1000万元,减轻了历史包袱,为改善财务状况、化解地方金融风险赢得了先机。
上述这些成绩,是在金融、经济运行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全县金融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务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金融战线上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当前金融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在信贷审批和管理权大幅上收的情况下,部分金融机构对上级行的争取力度不够大,缺乏有效的运作办法,贷款审准率较低;个别金融机构资产结构不合理,导致贷款增量小;企业参与信用评级积极性不高,数量少,信用等级低;企业担保能力不足,社会担保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等,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信贷的增长。
这些问题既有体制机制因素造成的,也有我们思想观念原因造成的。尤其是在国家继续加大改善宏观调控和
各地竞相加快发展的压力下,金融工作愈来愈重要,愈来愈需要改革和创新。今年,金融业将结束加入WTO的过渡期,同时也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面临更加激烈的国外竞争,这是挑战,但把握好了,又是发展的机遇。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市场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做好金融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发展理念,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进全县金融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二、正确把握金融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突出工作重点,统筹推进经济金融协调健康发展
经济决定金融,经济健康发展是金融稳健运行的基础和保障;金融服务经济,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哪个地方金融工作做好了,哪个地方就能占有更多的金融资源,就能在加快发展中赢得先机。这是各地发展实践的证明,也是我们近年来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同时,金融运行质量最终决定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化解和防止金融风险的根本也在于当地经济的质量。近年来金融部门的良性运行和效益提高,既是金融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努力的结果,也得益于全县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全国经济处于新一轮快速增长阶段,国内外的产业和资本正在加速转移,机遇稍纵即逝,见机不为,遗憾无穷。我们要牢固树立经济金融同兴共荣理念,高度重视研究抓好金融工作,合理引导资金流向,聚集更多的资金服务经济建设、促进加快发展。金融部门也要牢固树立服务地方经济就是壮大自我的意识,转变观念,推进改革,挖掘资源,改进服务,强化监管,通过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大做强金融产业。
一要积极加大信贷投入,落实激励政策,努力实现经济金融良性发展。当前,县域金融信贷业务发展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国家重视“三农”经济、重视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采取措施改进农村金融弱化问题;另一方面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断收缩机构,缩小县以下金融业务范围,上收县级银行的贷款发放权。我县金融机构有自主放贷权力的只有农村信用联社了,县委政府也能体会到银行工作的压力和困难。但是,面对困难,我们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千方百计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一是金融部门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强烈的责任意识。银行与企业是“鱼水”关系,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银行的`大力支持,但是也只有企业发展壮大了,银行才能发展。金融部门的同志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做好信贷工作,更好地支持经济建设。
二是要灵活贯彻执行信贷政策,千方百计加大有效信贷投入。国家信贷调控政策从来不要求一刀切,而是要求金融部门“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在目前县级银行贷款权力普遍上收的情况下,金融部门要灵活执行信贷政策,积极主动地向上级推荐XX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大型项目,争取上级行关注XX经济,支持XX经济,增加对XX银行和企业项目的授权授信。
三是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积极落实农村金融改革精神,支持好农民增收、农业稳定和农村发展。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促进农村基本生活生产条件的改善。继续开展好小额信贷发放管理工作,扶持农户扩大生产,增收致富。
四是加大对中小民营经济、服务业、消费业、外向型经济、循环经济和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合理把握信贷进度和投向,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支持和引导产业有特色、发展有后劲的民营企业向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发展。
五是加大对XX县支柱行业、骨干和重点企业的贷款投入。按照县委政府经济发展规划,信贷资金重点向棉纺、化工、畜牧、蔬菜、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等产业倾斜,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六是建立完善金融业正向激励机制。县委政府结合XX实际,研究完善了县金融机构工作考评办法,兑现落实了对金融部门的奖励措施,细化了今年的指标任务,严格考核,并提高了对信贷投入增效显著金融单位的物质奖励标准,充分调动起金融部门争取资金,支持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是发挥“窗口指导”效能,引导资金反哺农村。要组织好农村金融改革,完善金融体系。人民银行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督促县域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到XX,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引导中小金融机构参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增强融资能力,扩大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适用范围,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
二要创新手段,优化金融服务质量,满足社会公众的金融需求。各金融机构要把做好金融服务工作与促进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各项金融服务的水平。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7
年初以来,县人行与县金融办充分利用扶贫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积极组织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行业扶贫自查,加强银企对接服务,督促落实金融扶贫政策措施,加大扶贫信贷投放,促进金融服务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截至3月末,全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富民农户贷)11笔、金额55万元,贷款利率4.35%,帮扶贫困户11户、39人;为1家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发放贷款20xx万元,带动9户贫困户、19人就业。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金融行业扶贫调度。
每月召开一次金融行业扶贫调度会,听取各家银行金融行业扶贫工作情况,督促各家银行对照《全县金融行业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明确责任领导,落实具体责任人,成立扶贫工作专班,加强与贫困户及扶贫生产经营主体对接沟通,及时跟进融资服务,推进金融扶贫政策落实到位。一季度,组织召开金融扶贫调度会3次、现场协调扶贫对接5次。
二是开展金融行业扶贫自查。
组织各银行加强学习金融行业扶贫政策,不定期召开金融扶贫工作交流会,督促各家银行对照扶贫政策要求,深入企业、贫困户对金融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认真开展自查,并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措施,实行销号管理,及时跟进调度,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一季度,召开金融扶贫政策座谈交流会2次、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扶贫自查1次。
三是深入宣传金融扶贫政策。
组织各家银行深入扶贫生产经营主体、农业合作社、脱贫示范点、扶贫重点村、扶贫车间等贫困人口聚集地,发放金融扶贫宣传手册,讲解金融扶贫政策,向企业经营者、村干部、贫困户宣传金融扶贫知识,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积极申请金融扶贫贷款,对有贷款需求的.扶贫企业和贫困户,现场讲解贷款受理流程。一季度,共组织金融扶贫政策宣讲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600多份。
四是积极开展金融扶贫对接。
围绕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结合正在的企业金融辅导活动,组织7家银行金融辅导队(员)深入123家小微企业开展“一对一”对接,详细了解贫困人口就业情况,全面掌握企业融资需求,广泛宣传金融行业扶贫政策,逐户上门提供金融服务。对符合信贷政策和条件的扶贫企业和贫困户,积极协调相关银行认真落实扶贫政策,及时为困难企业和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全力支持企业持续发展,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定就业。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8
根据浙扶贫办〔20xx〕57号文件精神,现将县20xx年金融扶贫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村级资金互助组织情况
1、互助组织基本情况。20xx年我县新增英川镇英川村、毛垟乡毛垟村和秋炉乡半山村三个省级资金互助组织。加上08—12年的梧桐乡梧桐坑村、澄照乡三石村、景南乡忠溪村、鹤溪镇三枝树村、郑坑乡郑坑村、沙湾镇叶桥村、东坑镇马坑村、大漈乡茶林村、葛山乡葛山村,鹤溪街道惠明寺村和大均乡伏叶村,共计成立14个省级资金互助会组织。14个村共有农户2833户,其中低收入农户719户;加入资金发展互助会的农户527户,其中入社低收入农户131户,累计收取会费19。23万元。
2、资金互助组织资金运行情况。我县20xx年底前启动的省级资金互助会共有14个,其中有11个互助会已通过民政部门审核并正式登记注册,3个正在向民政部门申请注册过程中。
3、主要措施。一是完善政策。结合已经出台的《关于印发自治县村级资金互助组织示范点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景政办发[20xx]48号),明确资金互助社社员的资格和权利、义务,以及资金互助社的运行、章程和各职能部门的分工等意见。同时今年结合我县扶贫改革试验区创新金融扶贫机制任务,出台了《中共自治县委办公室自治县人民政府办
公室关于推进扶贫改革试验的实施意见》(景委办〔20xx〕10号)和《关于创新金融扶贫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在一定区域内组建农村资金互助联合社,并在此基础上在全县范围推进组建农村资金互助联合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支持效果。
二是部门协作,确保互助社健康发展。为确保村级互助社健康发展,首先由扶贫、财政部门对各村的章程、实施意见、财务管理办法等进行了完善和备案。其次由各村统一制定了互助社操作流程图,以方便试点村按科学流程运作,避免走弯路。再次进行民政注册,确立村级互助社的法人地位,确保其独立承担民事和法律责任。最后建立资金专帐。由乡农经站到信用社建立专用集体帐户。
三是狠抓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试点村不定期组织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学习、交流。主要培训工作方法,业务技能。同时交流经验,安排部署工作。通过培训逐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为互助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控制互助风险,实现持续发展。互助会一方面严把会员入口关、严格限定互助金使用方向、及时掌握会员交纳的互助金不同情况及信用、资产情况;另一方面制定了互助会办公室内部管理制度、资金互助运行制度、部门监控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实行互助金审批权限,明确各级审批权限,设定单笔互助最高限额,对受理、调查、审查、发放等各环节作了明确规定,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4、取得的主要成效。一是解决了农村发展资金短缺难题。我县农民收入较低,发展生产的启动资金缺乏,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成本偏高、手续繁杂。村级互助组织把农户个体零散的资金特别是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资金量,再按照章程,在本村内将资金发放到有需求的会员手中,使会员能够及时获得资金支持,有效地缓解了农户生产发展资金紧缺的问题。
二是促进了产业发展。利用村级资金互助组织这一载体,有意识地引导农户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如鹤溪街道三枝树村、梧桐乡梧桐坑村等借资金给农户发展茶叶、香菇、高山蔬菜等,促进了当地农民就地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而实现增收。
三是促进了农户自我发展。资金互助组织的成立提高了村民及低收入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能力,也为生产发展注入了一定的资金,为农民发展创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有效促进了农户的自我发展。
5、存在问题。
一是低收入农户入会率低。宣传发动工作不深入是导致低收入农户入会率低的主要原因。各别乡镇及试点村工作人员对互助会的开展目的、意义、原则理解和认识不够到位,入会宣传发动不够深入,特别是低收入农户知晓较少。
二是工作人员知识不全、业务不精、运作不规范问题依然存在。由于互助会管理人员对政策法律、经营管理、资金营运、业务操作、财务知识等业务能力不强,导致管理混乱,程序不到位,潜伏风险较大。如,账务处理不规范,做帐不及时,资金管理不严,业务操作缺乏约束行为,发放借款随心所欲。
三是互助组织在农村金融改革中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管理运行的体制机制还不够成熟。四是金融部门对互助组织的认同度还不够到位。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深入广泛宣传互助会相关政策,使互助会的性质、用途、管理、使用及运转程序等政策规定为广大农民群众所熟知。及时总结推广互助会试点中好的经验做法,通过先进典型带动新的试点开展,采取多种形式展示成效、鼓舞士气、展望未来、振奋人心,为开创试点工作新局面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二是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为确保互助资金规范、安全、有序开展,通过多种形式,切实抓好互助资金组织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业务素质和能力、政策法律、资金营运、业务操作、财务知识等,使全县互助资金管理能力及业务技能上一个新水平。
三是创新机制,强化监管力度。探索建立和完善科学、简便、易操作的资金管理新办法,进一步简化借贷程序,方便群众发展生产致富项目。对互助会资金运行质量、效益、扶持发展产业项目、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完善村级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审查评估。
三、扶贫小额贷款情况
1、扶贫小额贷款执行情况。截至20xx年底,我县共计对1970户低收入农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339。5万元。农户借用资金主要用于茶叶、笋竹、食用菌、蔬菜、水干果、畜禽、中药材、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优势农业产业的发展上面,有效帮助低收入农户致富增收。
2、主要措施。一是建立机制。出台了《关于印发自治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低收入农户发展扶贫贷款项目实施意见(试行)》(景政办发[20xx]59号),每年安排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中低收入农户产业发展项目特扶资金1000万元,对全县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开展产业发展贴息贷款,确保有发展能力和愿望的低收入农户能够得到基本的资金保障发展。
二是认真做好扶贫小额贷款备选户的筛选工作。通过认真细致把关、筛选,把符合贷款条件贫困户全部提供给信用社,并对低收入农户每家每户制定发展规划,采取金融机构贴息贷款、保险公司参保的方式,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营销等短平快项目,帮助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自主创业,增加收入。
三是严格审查把关。为了使扶贫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确保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我县严格审查把关,首先是严格按照有关政策,控制发放范围、对象。其次是确定放贷的对象必须是项目已经启动,或者在做项目前期准备,在发放的额度上,充分考虑项目资金总投入,提倡小额、多户、短期放贷。再次是充分考虑还贷能力,一般贷款资金主要用于见效快、周期短、增收明显的项目,把贷款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3、主要成效。
一是拓宽了农户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长期以来,农户用于发展生产的贷款一直比较困难,扶贫小额贷款政策的出台,开辟了筹资发展的`新途径。20xx年,我县通过县信用社和县邮政储畜银行为全县484户低收入农户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669万元。
二是扩大了农户的产业规模。通过发放扶贫小额贷款,促进了全县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农户借用资金主要用于茶叶、笋竹、食用菌、蔬菜、水干果、畜禽、中药材、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优势农业产业的发展上面,有效帮助低收入农户致富增收。
三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及社会和谐。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求生产发展。小额扶贫贷款的发放,不仅为农户发展生产提供了资金保障,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直接经济收入比以前有了明显增加。经济收入的增加为当地开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4、存在问题。
一是低收入农户承债能力弱。低收入农户依赖性强,认为反正是政府倡导扶持支持,经营成功与失败无关重要。甚至有部分贫困户仍存在“能拖就拖,救济款不用还”的错误思想,存在贷款到期无法按期归还的风险。
二是扶贫贷款期限短。低收入农户自有资金薄弱,项目启动主要靠贷款,且大部分扶贫贷款投向的是种植业,属于季节性收益项目,而且发展的项目一般周期比较长,资金回笼时间慢,因此小额贷款对低收入农户发展项目帮助也有限。
三是贫困户分布面广且分散,农信社力所难及。由于贫困户一般居住在较为偏僻的山村,路途远且交通不便,农信社信贷人手不足,难以及时进行贷款跟踪管理,只能依靠村委及时反馈信息,存在信息滞后或缺失现象。
5、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以农村信用联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向低收入农户发放贷款的形式,结合林权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帮助低收入农户发展增收。
二是严格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促进扶贫小额贷款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明晰扶持资金的责任边界,抓好贷前摸底调查、贷中严格审查、贷后反复核查三个重要环节,明确贷款对象、贷款条件、操作程序等。在严格规范操作行为,确保专款专用的同时切实加强对贷款扶持项目的指导帮助,简化贷款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加强扶贫小额贷款使用情况的跟踪监督。做好农户贷款后的跟踪服务和指导,促使各贷款农户用好贷款,及时还款,促进贷款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15篇02-03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15篇)02-03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8篇11-29
金融扶贫工作总结(8篇)11-29
金融扶贫宣传标语08-15
扶贫工作总结02-07
教育扶贫工作总结01-11
金融工作总结06-11
金融公司工作总结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