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随笔

时间:2022-12-06 10:31:18 端午节 我要投稿

端午节随笔【热】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随笔【热】

端午节随笔1

  端午是一条河流,源头是汩罗江,从屈原投江的那一刻起,已汩汩流淌了二千多年。

  喜欢端午,只是缘于一个朴素的愿望。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除了春节,就是端午,父母要为孩子每人张罗一套衣裳,还会有一个小小的香囊,那是母亲在深夜借着昏暗的灯光一针一钱勾出来的。端午的清晨,换上新衣,佩在衣襟的香囊缓缓地释放着酽酽的香味,氤氲着儿时的整个端午。

  家乡的端午是要吃粽子的,串串粽子就悬挂在厅屋廊间。有一年,吃多了,加上糯米不易消化,结果反了胃,腹积难消,痛了整整一宿。之后,对粽子我便敬而远之,数年不闻粽叶香了。在外读书那年,母亲托人捎了几串粽子,便随意扔在寝室的'桌上。上课时,杨梅的吆喝声远远传来,闪念之间,就想起了家乡,想起了端午,就特想吃粽子。下课后,直奔宿舍,几串粽子却不翼而飞。转身,室友们却一脸灿烂:“你家乡的粽子真是好吃呀!”我又一次与粽子失之交臂,而节日的盛宴也就继续着空白。

  工作后,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此时,女儿的端午也就是一套春夏换季的新衣,和一串街头买来的粽子。以为端午就这样渐行渐远。母亲却执拗地打来电话,要我别忘了端午的祭祀,要在门楣和中庭各钉一幅菖蒲。我闻过隔年的菖蒲,也曾在屈原《离骚》的众多香草中找寻过菖蒲的原形。“清明插柳,端午悬艾”,菖蒲成了端午一道隆重的仪式。在母亲的殷殷叮咛中,才发觉端午从来未曾离我远去。

  韩国江陵端午祭的申遗成功,就象一场交通事故,让步履匆匆的我突然停了下来。在端午的若有若无之间,重新勾起些许往事。小时读过《白蛇传》,以为白蛇在端午的现形只是个传说,后来才明白选择雄黄酒作为道具自有凭据。端午已近夏至,阳气炽盛,记得母亲在庭院的角落除洒雄黄,正是为了避虫避蛇。端午的雄黄酒让白蛇不胜酒力,也自在情理之中啊!

  端午也在人们的怀念之中,明晰起来。接着就有了传统节日的休假,我不再有工作的忙碌,可以偷闲回一趟老家了。可以重温心中那份母亲对节日祭祀的庄严与凝重。女儿可以吃上母亲包裹的豆粽,一觉醒来,可以穿上母亲早早折叠好,放在床头的新衣了。午饭后,可以去看那场龙舟竞渡,将端午划向我的记忆深处……

  走在端午的路上,以为端午的源头就是屈原了。待读到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才知道端午的仪式出百里而不同,纪念的对象也各异。就象滚滚长江,一路奔流,支流越来越多,到了入海口,已是一片宽阔的水域了。可是假若溯江而上,到了青藏高原,那千年不化的冰川,何处才是源头呢?屈原之前,南方的吴越民族早就在端午的节日里祭祀祖先的图腾了,这应该才是端午真正的起源吧!可是这都已不重要了,让我牵挂的,是端午还会向何处流淌,何时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入海口!

端午节随笔2

  又是一年粽叶飘香时。“端午节您准备怎么过?”对于许多市民来说,无外乎就是吃粽子,或利用这个小长假与家人外出郊游,放松一下心情,而对端午立节的本意及伴随而来的屈原精神,恐怕没有多少人去细细品味。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由来的传说有很多,而源于纪念屈原则是一说。屈原,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因为力主联齐抗秦,受到贵族的强烈反对,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后,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又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在报国无望的情况下,于农历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身死,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的壮丽乐章。

  屈原死后,百姓纷纷来到汨罗江,奋力打捞其尸体。传说投粽子于江中,可以粘住鱼嘴;把雄黄酒倒进江中,可以晕蛟龙水兽;划龙舟来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这些美丽的传说,表达了古人对屈原这位爱国志士的.崇敬与思念,并作为端午习俗流传了下来。而作为后人来说,倘若我们至今尚不知晓端午节的由来,不知晓“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的悲愤,不明了“竟渡深悲千载冤”的沉重,不掌握“忠魂一去讵能还”那段悲壮历史,依笔者之见,纵然粽子再香,恐怕也味同嚼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位哲人曾说:构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脉,而只能是跨越河流和山脉的传统文化,它是区别于这一民族与另一民族的永恒标志,是支撑这个民族脊梁的精神。唐代诗人殷尧藩感慨道: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后人纪念屈原,不是因为他的遭遇,也不是因为他的性格,而是因为他心系黎民、体恤苍生的民众情怀,刚正不阿、廉洁无私的为官品格,奋发向上、坚定不移的创新精神。

  两千年的端午节,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是一座巨大的精神文化宝库。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当从这座宝库中寻求力量,激发自己朝着理想不断求索与奋斗!

端午节随笔3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令我们难忘的事,我们想让它在大脑中烟消云散,可这件事却久久的在我们的脑海中回荡,好像有什么东西使它留恋。当然,有一个节日,使我至今难忘。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赏花灯。象征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记的那是去年的`2月21日,也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白天呢?是各乡演的社火,有舞狮、唐三藏师徒四人、姑娘骑毛驴、。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表演。大街上热闹非凡,鞭炮声、鼓声、小朋友的欢笑声,简直能淹没了整个芮城县。

  随着秒针不停的动,八点到了,广场外已经是人山人海,仿佛每个人滴一滴汗,就能下一场雨,这一天要在广场放各式各样的礼花:首先是几颗“星星”往天上飞,离地面大约有两米多的时候,便炸开了。然后是由定时礼花“占领了”整个广场。看的我是眼花缭乱,这可是原来没有的。看完烟花,我们随着人流开始观花灯,街上的灯真多,使我目不暇接,有十二生宵灯、如来佛灯、观音灯、猪八戒灯、米老鼠灯、脸谱灯。加上霓虹灯,把整个临泽城装扮得更加美丽。彩灯绽放着绚烂的色彩,好像在为国庆加油呢。

  这一天,白天的热闹非凡,夜晚的人山人海,都使我记忆犹新,使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因为它代表这我们的中国富有了!我相信,在不久的今天,中国一定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来迎接下一次的辉煌!

端午节随笔4

  不觉又快要过端午节了,粽叶飘香,我似乎闻到了粽子的香味,味蕾蠕动,思维随动,不觉掀起了感情的波澜,我又想起了儿时过端午节,到坡地里去挖艾草、爬到门楼上放艾草、系着五彩绳跑到大街上蹦跳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字里行间飘荡着端午的粽子香。

  那个年代的乡村,每逢过端午节的时候,仍一代代相传着古人的一种神秘说法,认为端午是“毒日”、“恶日”,会给世人带来某种灾祸,被越传越神,人们为了避邪,便有了过端午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过端午的时候正是夏季,容易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蛇蝎也易侵入,这个时期是最脆弱的时期。不管是什么原因,家家户户到了这个时候,都格外小心,想方设法避邪气、避蛇蝎。

  儿时记得端午节这天,清晨起来就开始忙,各家各户女主人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无色的线拧成小绳,系到孩子们的手腕、脚腕上,大人们在为孩子们系“五彩绳“的时候,都叮嘱要闭住嘴,不说话,直到手上、脚上都系上了才能说话。手上系着的“五彩绳”叫“手锁”, 脚上系着的则叫“脚锁”, 因都是用五彩绳系的,所以统称为“五锁”。

  系好了“五锁”,大人们就叮嘱说,戴上“五锁”能避邪,尤其是避蛇,蛇见了脚上缠着花花绿绿的“五锁’都会离得远远的。还有,这“五锁”不能随便丢弃,如果第二天不想戴了,只能把它丢到河里,把这种瘟疫类的东西彻底冲走。儿时的我不管信不信,都会像鸡啄米似的点头称是,而且戴在手上、脚上还显得很漂亮,小伙伴们都是这样,还故意跑到大街上,逗趣似的伸伸手、伸伸脚,展示展示自己的“五锁”,歪歪头、低低头地看看别人的“五锁”, 比试着谁的更漂亮些。

  有了这个避邪避蛇的'“保护伞”,我和小伙伴们就嬉闹着跑到大约四五里外的山上、坡里采艾草,童稚的欢笑声在路上、坡里、山涧回荡,处处洋溢着青葱岁月里过端午的气息。左瞧瞧,右看看,等到每人采的艾草差不多够了,就一起兴高采烈地往家赶,身后留下一路欢乐一路歌。到家后每人急着搬出凳子,把艾草放到自己的门楼上,据说也是为了熏虫、避邪。这样,就“大功告成”了。

  因我家街门外就是一片宽阔的场地,也是南北东西路的交界处,平时都是小伙伴们玩聚、嬉闹的天地,端午节这天就更不例外了,自然成了小伙伴们的乐园。小伙伴们把艾草放到了门楼上,就你招呼我、我招呼他地从家里赶过来了,大多时候都是围聚在我家的东墙跟下,叙说着过端午节的欢乐,做着各种有趣的游戏。女孩跳房、踢毽子、后折腰,男孩则打楗、打陀螺、摸瞎胡……过端午节的欢乐在这里飘荡。那时候,小伙伴们过端午节的兴致都很高,真是乐不思归,每次直到大人们喊着吃饭了,才不情愿地、恋恋不舍似的慢慢散去,过端午的信息也随风飘去。

  过端午节还有吃粽子的风俗。那个年代,除了在集市上买的粽子,大都是用苇子叶包的,儿时的东河有一片苇子,既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又是吹苇叶哨的好材料,苇叶还可包粽子,过端午节的时候,跟人家打个招呼就行了,采摘既方便,又实惠,包的粽子可一饱全家人的口福。那时包粽子的米大多是用黍子碾成的大黄米,这在当时就属于最好的了。一走进家门,粽叶飘香,一揭开锅,香味扑鼻,看了就很想吃。吃着黄橙橙的大黄米粽子,心里那个香甜啊!

  记得我家过端午节时,大多是祖母包粽子,每到端午节时,我就想起了祖母包的粽子,粽叶飘香,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祖母心灵手巧,包的是一个个大三角粽子,层层剥开粽叶,里面是湿润饱满、略显微黄的大黄米,迅即散发出米的香气,美美的吃上一口,唇齿间留有余香,味道好极了。吃完了粽子,跑出家门,问一下邻居伙伴们,大多没吃粽子,有的是家里大人嫌麻烦,不愿包粽子,有的家人就不会包粽子,便把粽叶和大黄米或小黄米一起蒸,吃的虽有粽子味,但却吃的不是真正的粽子,感觉大不同。所以,每每想起这些,我就更加感激心灵手巧的祖母,是她让我美美地吃上了真正的粽子,在我获得优越感的同时,也让小伙伴们分享,有时把他们叫到我家里,把大大的粽子分给他们吃,也等于吃上了端午节的粽子,分享了端午节的欢乐。那个年代,能吃上这样的粽子也是一顿美餐。

  粽叶、苇叶一样飘香,飘出来的“端午”不一样。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从过端午的欢乐到粽叶飘香,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过去和现在过端午节的不一样。过去的端午节传统色彩浓郁,节日氛围浓浓;现在的端午节文明了、时尚了,而节日气氛淡化了。过去过端午节,都在好好地打算着,精心地准备着包好粽子,过好端午节,忙碌中充盈着快乐;现在的平日里都经常买粽子吃,过端午节也不用忙活了,清闲了,却缺少忙碌着过端午节的热闹氛围。过去过端午节,祖母包的粽子香味特别浓,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现在包的粽子质量好多了,不断花样翻新,也小巧玲珑,好看多了,但我总感到缺少了点什么,缺少了点什么呢?

  近年来,国家更重视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传统节日了,蕴含着传统节日复苏的气息,这可谓一件大好事。尊重

  传统、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把传统节日与现代文明接轨,与精神生活联姻,演绎到社会活动中,延伸到家人团聚的餐桌上,过着传统节日,享受天伦之乐,品尝陈年佳酿,忆屈原,说秋瑾,话端午,是多么充盈和浪漫的节日啊!愿这朵传统的奇葩之花在中华大地绽放美丽!

端午节随笔5

  她,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她手上拿着把弯刀,背着背篓。又再为今年端午节的粽子找“衣服”穿。

  “今年粽叶被虫吃了不少啊。”老人自言自语道。语气中透露出丝丝惋惜。

  拿着弯刀,又弯下腰,开始收割起粽叶来。

  烈阳无情的照射在大地上,丝毫不为这位老人减弱些温度。

  经过一个晌午的努力,老人终于把需要的粽叶割够了。背着赶回家里面做饭。

  “快看!奶奶回来啦!”稚嫩的声音响起,从远处屋子里跑来两个小孩子。这两个小孩子是老人的孙子,哥哥叫小文,弟弟叫小武。意喻文武双全。“奶奶,我帮你拿着刀!”小武说道。但奶奶说离家不远了,自己拿着就行。

  到家吃完饭后,老人拿出一个大盆子。这是平时腌制咸菜用的,现在要洗、泡粽叶。

  来到江边,老人一张一张的把粽叶叠好,并用瓜瓤一张一张的刷好。“不能刷破,也不能刷不干净。”这是老人洗粽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洗好的粽叶要放水里泡一个晚上,第二天粽叶黄了,软软的,才好包粽子。

  后天就是端午节了,老人放好粽叶,连忙去集市上买了黄豆、绿豆、糯米等包粽子需要的物品。嘴里还碎碎念着:小文小武随他爸要吃绿豆馅的,我儿媳妇喜欢吃黄豆的……

  忙碌了一天,老人终于买好所有东西,就等明天包粽子了。然而,只有老人自己知道,明天会更累。

  早早起来把粽叶捞起来,洗好黄豆绿豆等,找张凳子放家门口,放好材料,把线放在兜里,坐下来,便开始包粽子了。

  先均匀铺一层糯米在叶子上面,再放一把黄豆在糯米上面,接着放条猪肉在黄豆里面,再用黄豆跟糯米覆盖,将粽叶包起来,用绳子缠好,便做好了一条粽子。

  老人不但要做自家吃的粽子,还要包几条大粽送人。大粽其实也就是放大版的粽子,送人较好。

  小文小武在旁边看着,有时递水给奶奶喝,但是小孩子难免无聊犯困,中午便去睡了。奶奶却照样包着粽子。

  “这10条粽子是留给小文小武吃的,这10条是给儿子和儿媳吃的,这些大粽拿给村头王婶,她一个人应该没包粽子……”老人又一次自言自语。

  将粽子放进大锅里,加水,放柴烧火。从下午五点,熬到凌晨两点,应该就能熟了。老人心里想着。

  在这九个小时里,老人昏昏欲睡,头就跟钓鱼似的,她拿出手机,看了看时间,不断告诉自己,就快熬好了……呲!老人被灶里的柴火烫了一下。这反倒让她清醒了许多。

  锅里的粽子已经煮好了,老人拿出两条粽子,放在桌子上。这是留给小文小武的早餐。

  第二天中午,老人起床了。她没顾得上吃粽子,拿出手机,打了个电话给她的儿子:“啊辉啊,到哪了?快到家没?粽子包好了!”老人匆匆忙忙地说道。电话里传来儿子的声音:“妈,我端午不回去啊!我记得我大前天才打电话跟你说过不回去。”老人愣了一下。回复道:“那我包了些粽子,我叫小李寄上去给你吧!”“不用了,妈!想吃我自己会买的,老板又叫我了,我要去干活了!”“哦,好,那你先……”没等老人说完话,儿子就挂机了。

  “人老了…忘事了……”老人再次自言自语。

  把粽子放在谷仓里后,老人拿了两条大粽,往村头走去……

  过了许久,那十条留给儿子儿媳的粽子发霉了。

端午节随笔6

  端午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过一个团圆节。

  “端午节”由来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个逢五。端午节又叫“龙舟节”“诗人节”“灯节”。说起这些节日,还有一段悲凉凄美的故事呢!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周围的人纷纷走到江边划船打捞。人们争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捞了很久以后,人们还不见屈原的尸体,就回家拿米团扔往江中,不让江中的鱼、虾、蟹、阄等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于是有了现在的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黄米和糯米做成。把黄米或者糯米,还有包粽子的竹叶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叶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个角放上大枣或花生,为的是不让米溢出来。粽子包好后,连同鸡蛋一起放到大锅里,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后,打开锅,芳香四溢,竹叶的香味,粽子的清香,沁入到鸡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

  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用艾子叶驱蚊。以前医疗不发达,有些体弱残疾的人被蚊虫叮咬后会死亡,把艾叶放在门上有一种避邪的作用。人们还在端午节这天绑许多五彩的小扫帚。小扫帚是用麻线做成的。人们用各种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线。绑制成1厘米长的小扫帚,再用一些小果壳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中间有一个小孔,将七彩线把小果壳穿在一起,绑在孩子们的手脚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华民俗源远流长,这不是迷信,而是传统习俗。我们应该去尊重它、保护它。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的和谐,为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粽子香,香厨房。艾草香,香满堂。柳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伴随着这首民谣,端午节如期而至。

  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节日,当然,也是一个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但是,各地的节日习俗却不大一样。“曾经沧海难为水”,我唯独对家乡的端午情有独钟。

  端午的前一天,大人们就准备好糯米,粽子叶以及其他材料,并早早地把粽子叶包好。

  包粽子这一环节,好玩,有趣,是小孩们最喜欢的。

  首先,把粽子叶拿在手中,慢慢地围呀,围呀,绕成一个长柄勺似的'形状。这下,小孩子们可有玩的了。他门用长柄勺似的粽子叶从水盆里舀一勺水,然后提在空中。叶子里的水便如根根晶亮的银线一般,飞流直下,“哗哗——”地响。待到水快“干涸”时,飞流直下的银线就摇身一变,成了颗颗璀璨的珍珠,滑落在水盆里,叮咚作响。让人不由自主地为此景此声所陶醉。

  然后,就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将糯米装在粽子叶里。小孩儿们的脑袋总是那么奇特。他们将粽子叶里的糯米堆成一座小山,白白的,如雪一般,那么可爱,那么圣洁。有时,他们还会在小山上栽花种草——将小片的树叶或花瓣贴在上面,让小山充满勃勃生机。

  最后就该系线了,就是把包好的粽子捆起来。小孩们捆好后,可不会乖乖地让粽子得到一份安宁。他们会把粽子系在手腕上,当作溜溜球来玩——丢出去,收回来。可是,他们只能丢出去,却很难收回来。

  端午节的早上,小孩们几乎都是被四溢的粽香所唤醒。来到餐桌边,他们就会看到碗里坐着一个粽子,白白的,嫩嫩的,上面还点缀着一些砂糖。早晨的阳光射进来,照在上面,反射出一道耀眼的光芒。让人看了,不禁垂涎三尺。于是,他们立刻挥去嘴角的口水,拿起筷子,端起饭碗,轻轻地咬一口,细细地嚼一嚼,慢慢地咽下去,那滋味,比美味佳肴还美味佳肴。

  “粽子香,香厨房。艾草香,香满堂。柳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伴随这首民谣的余音,端午节如期而去。但端午的欢乐却永远回荡在我们的心间,永远,永远......

端午节随笔7

  你看!街边那一排排摊位,无不挂满了五彩缤纷的端午绳;无不摆满了浅绿清香的苇叶;无不放满了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街头的欢声笑语一浪高过一浪!你闻!远远便飘过一阵幽香,令人馋涎三尺。拿出一个粽子,轻轻剥开嫩绿的苇叶,展现在眼前的绝对是一个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玛瑙似的红枣嵌在雪白的糯米中间,轻轻咬上一口,甜而不腻,令人精神不禁一振!一个粽子下肚,只觉齿留余香,令人神清气爽,回味无穷。你望!波光粼粼的湖中,一只只龙舟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围观者们欢呼雀跃,兴奋如同刚出笼的小鸟。龙舟上的人们团结一心,共同进取,令大家赞不绝口。有人还将粽子投入湖中,飞溅的浪花洗走了人们一脸的疲惫,换上了一副副最最会心的'笑容。对了,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形成的。当年,屈原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被外来侵略者掠夺,心内悲愤交加,于五月初五那天,投进了波涛滚滚的汨罗江……

  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将这一天定位端午节。人们为了悼念屈原,划着龙舟往江里头粽子,渐渐形成了今天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端午节你带给我多少喜悦、多少欢乐。闻着粽子的清香,看着巧妙的彩绳,想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心中不免涌动起阵阵激动!曾几何时,那个满嘴沾满粽粒、脖挂香囊的“淘气包”,已成为了今天吃相文雅、即将步入中学大门的少先队员;昔日那低矮的平房,也成了如今美观的高楼。而唯一不变的,是端午的那份情结,是人们对端午的留恋,对端午的那份最真挚的渴盼、最真诚的心愿……端午节,我深深地、深深地期盼着你的再一次到来!

端午节随笔8

  “五月五,粽飘香,插艾叶,挂荷包”。在无数孩子盼望中扳着指头数了无数次后,端午节终于来了。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提起屈原,相必大家都不陌生,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虽然屈原已经去世了很久,但是,我们应该学习他那爱国精神,这样,才是真正让他永远活着!

  有一种精神,是屈原精神,它可以让我们的国家更为强大,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伟人。放眼全中国,虽有人不具备爱国情怀,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将屈原当作学习的榜样,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了对祖国怀有深深的爱。从精神意义上来讲,有没有屈原这个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留给我们这种屈原精神,这种爱国情怀!屈原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有无数诗词,还有他那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而在端午节与姐姐的嬉戏更是引发了我的思考。

  在吃过了粽子以后,我和姐姐便压不住孩子好玩的天性,吵着要出去玩。而出去了,却又感到没什么可玩的了。姐姐提出了唱歌,我们便一起唱起来。

  一唱歌,我便有些害羞。就我这五音不全长时间只听《斯卡博罗集市》的人怎么跟得上姐姐们那潮流的`步伐呢?在默默听姐姐唱很久后,姐姐终于体谅我,问:“萌萌你会唱啥?一起唱。”于是,我就害羞的起了个头: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虽然姐姐们都很惊讶的盯着我,但是她们还是跟我一起唱了起来。接下来,便是少先队员队歌。与姐姐一起无忧无虑的唱歌,我真的感觉无比快乐,仿佛整个人都被洗刷了一遍,什么都不想的唱着,仿佛我从出生以来只做过唱歌这一件事情似的,这种专注的感觉真的很美好。

  如果屈原知道今天的人们是如此幸福,他一定会很高兴的吧!

端午节随笔9

  等车间,闲于无事。徘徊在车站不远处,呆望来来往往人群。

  真得像朱自清说的那样匆匆。

  见到粽子飘香的小摊,才记起已近端午了,屈原的忠贞、忧伤、愤恨又在心中起了动荡。

  在那江水的深处,诗人一身布衣,怀抱诗篇,长发和水草缠络,一束忧伤的火焰在明亮的眼睛里愤怒地燃烧。屈原啊!秦军的铁骑,早已踏碎你心中的祖国,你满腔的愁绪,将如何流去?你,只有纵身一跃,让滚滚的波涛载着你的魂魄,你的热血和冰冷的江水永不停止地翻腾。

  可小小的.汨罗江又怎能容得下你的愤怒?

  江水平静了,也许你累了,我却仍然听见你的喘息。你低声的喃语,是水草勒着你的脖子,还是鱼儿调皮了?你为何又不愿回来?大规模的打捞却也不能捞起你的 骨颜,只能让你葬于汨罗江内。

  是你不想,不敢知道这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吗?

端午节随笔10

  端午节前两天,母亲见邻居们忙着在地畔割艾蒿,又听说附近村里有个生意人,去年端午节拉了一面包车艾蒿在西安卖了几千元,这比种麦子划算多了,父母亲也抢着割了几捆艾蒿。放端午假,我和妻子女儿一早买了些吃的,回家看望父母亲。到了家里,父母亲正忙着整理艾蒿,我们帮着用绳子绑成小捆。

  吃了午饭,母亲催我们回家,九岁的外甥也催着要赶往新区卖艾蒿。说实在的,让我卖艾蒿,心里不是很乐意,一是放不下读书人的臭架子,二是怕别人笑自己真会过日子。看着父母亲忙碌了一整天,也就只好拉着女儿外甥艾蒿早早地返回新区。

  到了小区门口,我们选了块空地摆放好艾蒿;外甥坐在小板凳上,两手放在膝盖上,还吆喝起来;女儿站在后面,斜背着个小钱包,他俩看起来很像一回事。一会功夫,就围来几个人,先是把他俩夸了一番:“你看这娃多懂事,都能卖东西了。”“你哪里的?真能行,都自己勤工俭学了。”言语之间就挑上一两捆,付了钱还不住地打量着他俩。外甥像是得到了鼓励,说话更是铿锵有力。

  由于艾蒿太多,我和妻子只能拿些去广场卖。我鼓足勇气抱了一大捆去了广场,妻子远远跟在后面,怕碰见熟人,结果一连碰见好几个,应付似的说了几句径直来到广场。还没放下就有人要,这时来了一位广场管理员,让我赶紧挪走,说正在创卫,这儿坚决不能放。我只好拿走,心里有点抱怨父母亲,又不是没钱花,割这艾蒿干啥?但不卖吧,他们满山沟割艾蒿也不容易。这一幕使我想起了范进卖鸡,刚找个地就被人撵走了,没想到小说的一幕在现实上演了,只是范进为了活命,我算是重温儿时卖菜的生活吧。我只好抱到阳光小区门口卖,比起广场,人少了许多,自然光顾的人也少,好在没人撵。

  快九点了,我估计广场管理员走了,就再次抱到广场,根据刚才的情况一会就能卖掉。来到广场,刚放下,正擦着汗珠子,一下子来了三个工作人员,带头的估计是个领导,示意我赶紧挪走,先前那个年轻的`管理员对我解释说:“刚才不是给你说了,这儿不能放,你拿到小区门口卖。上面有规定,不是我硬要撵你走,我知道你也不容易。”我有点不好意思:“好,我挪走。”心里纳闷:这些工作人员真敬业,快九点了还不下班?我抱着走出广场时,听见一个管理员对另一个小声说:“年纪轻轻的,不出去打工挣钱,指望这能挣几个钱?”我灰溜溜地走着,似乎背后有万道目光向我射杀过来。晚上躺在床上,想想管理员的话,觉得说得很实在,是个爽快人。

  我又抱着艾蒿来到人行道的绿化带旁,坐在木椅子上歇息,这时手机响了:“爸,我卖完了,你卖得咋样?”我说:“不咋样,你先回吧。”

  我和妻子随后也回去了,一进门,外甥就得意地说:“看我咋样,卖得一捆不剩,最后那三捆叶子蔫了,我一块钱卖了。妗妗,我和我姐饿了。”妻子说:“你们不是兜里有钱吗?小区门口那么多小吃,你俩怎么不买?”女儿说:“还是算了,卖个钱也不容易,总共就一百来块钱,还是给我爷爷和奶奶留着,他们挺不容易的。”“就是,我姐说每人只奖励一块钱,我买了几个糖。咱还是在家里吃,省得花钱,这钱也不好挣,把我肚子都饿扁了。”外甥一旁摸着肚子说。

  我和妻子听了很吃惊,也很高兴。没想到卖艾蒿有了这样的体会和收获,这比平日苦口婆心地进行忆苦思甜教育效果好得多。看来明年端午还得让父母亲割些艾蒿,不只为卖点钱,更为了让这一代福窝窝长大的孩子有些生活体会,否则没钱了就只知道在银行取,从不知道挣两钱要流汗。对于我而言,也是颇有收获:工作不仅是为了生活,更是为了有尊严地活着,敬畏工作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想想这端午节,过得也别有滋味。

端午节随笔11

  今日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这“端午节”有个来历,传说从前有一个叫屈原的伟大爱国诗人,因为反对妥协,主张联齐抗秦,受到楚国权臣的打击和陷害,先后遭到杯王和顷襄王的贬谪和放逐。屈原离开郢都以后,沿长江东下,踽踽独行,颜色憔悴,披着长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不明白为什么世界会是这样黑白混淆,忠奸颠倒,美丑不分。他禁不住内心的愤怒,一面大声呵斥吟诵,一面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在石壁上写下一篇奇绝千古的《天问》。他深知自已无法同现实调和,最终自投于汩罗江,结束了他悲壮的一生。

  当地老百性都十分尊敬和爱戴屈原,生怕他的尸体被鱼吃掉,就投下一种用棕叶包米的东西—粽子喂鱼,好让鱼不去吃屈原。以后,每年都以此方法来纪念屈原。

  今日正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闻到浓浓的'粽子清香,于是赶紧洗濑,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边津津有味地吃起了粽子。我想:为什么象屈原这样的忠臣要被放逐,还要遭到坏人的打击和陷害,那些奸臣为什么不会研究国家会不会被人家吞并掉,总有一天,国家肯定要栽在他们的手里,还有那个笨大王,怎样也不明白屈原是个忠臣呢,真是笨。虽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点不影响我吃粽子的好胃口。

  我以后要学习屈原,必须要做一个能为祖国做贡献的人。

端午节随笔12

  又近五月端午,闻着大街上粽子散发出的香甜味道,我不由地想起了奶奶,想起了有奶奶陪伴的端午节。对于一直生活在北方的奶奶来说,端午节有三件事必不可少:第一是给孩子们搓五色线,第二是抹雄黄酒,第三才是包我们爱吃的粽子。
  奶奶说,五色线又叫“长命缕”,在端午当日给孩子们戴上能辟邪、防止五毒近身。不过,我们哪懂这些,只是看五色线花花绿绿,很漂亮。丝线一般由五种颜色组成,不过大部分时候受条件限制,能找到几种颜色的丝线就用几种。把不同颜色的丝线整理好后,奶奶用牙齿咬住丝线的一头,另一头用双手拉紧开始向同一个方向拧。等奶奶把丝线拧成一股时,我们早已伸出自己的手臂,迫不及待地等奶奶给我们戴上。颈间、手腕和脚腕,一戴上五色线,我们立刻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也感觉比平日漂亮了不少。
  接下来就开始抹雄黄酒了。雄黄酒是奶奶提前泡好的,在自酿的黄酒中加入一些雄黄,泡一段时间后,黄酒里就有一种浓浓的雄黄味了。其实,我们是不太乐意抹雄黄酒的。一是因为味道太重,有时刺激得眼睛都睁不开;二是因为抹在身上会留下黄色的印记,不太美观。但奶奶说了,雄黄酒必须抹,“抹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于是,我们只好乖乖地排成一排,任奶奶用棉球蘸着雄黄酒,在我们的额头、耳孔、鼻孔、腋下和手心、脚心都涂抹一遍。虽然味道不太好闻,但涂抹过后,顿觉一阵凉爽,我们便也开心起来。
  包粽子是奶奶最擅长的手艺,也是我们最期盼的事情。用来包粽子的粽叶是春笋生长时脱落的叶子,这种叶子宽大柔软,而且有一种特别的'清香。奶奶先把粽叶的一端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把泡好的糯米填进去,卷好后用棉线捆成菱形。在煮粽子的时候,奶奶会给我们讲端午节的来历,讲屈原的故事,常常让我们听得入了神。直到闻到粽子浓浓的香甜味儿,我们才回过神来,急切地想要一饱口福。
  如今,已经为人妻为人母的我早已不再戴五色线,不再抹雄黄酒,对粽子也没有了幼时的期盼。但每到五月端午,看到这些东西,我就会不可抑制地想起奶奶,奶奶的一颦一笑似乎仍在我眼前。原来,在每一种物品背后,都有一份思念,一份牵挂,一份浓得化不开的情感。

端午节随笔13

  小时候的我,眼里的美好似乎只有春节,春节时的无忧无虑,春节时的走亲访友,春节时的那一串小鞭炮。端午对于我而言,似乎只是一个舶来词,因为我家压根儿就不把它当一回事,每年它匆匆忙忙地来,悄无声息地走。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变得怀旧,也就开始重拾了散落在身边的传统文化,端午就这样被悄悄地激活了。重视端午,在我的记忆中,也就有了这么几回。

  端午记忆之一:那套黄黄的虎皮衣

  儿子的降生,我们一家人开始忙碌了许多。尤其到了那年的端午节,那时的我似乎还很不懂事,也不知道那些个玩意儿。记得妈妈回了一趟老家,拿回来许多东西,什么虎皮衣服,什么虎皮裤子。母亲瞧见我疑惑的眼神,连忙走到我身边说:“这些衣服就是给小孩子穿的,这样那些蛇虫八脚不会来咬了。”我半信半疑地看着母亲,一会儿给儿子洗澡,一会儿给儿子更衣。说也奇怪,那套虎皮衣裤穿在儿子的身上是那样合身,那样帅气!那年夏天,许是虎皮衣裤的庇护,许是我们的心里作用,儿子平平安安地度过了第一个炎热的夏天。从此,端午在我的心中便与黄黄的虎皮衣裤维系在了一起。

  端午记忆之二:那片长长的菖蒲叶

  20__年搬了新家,底楼的那户人家非常重视传统节日,每逢节日都和他家的祖宗提前见面。我记得那年的端午,他家早早地在大门的门框上方挂上了艾叶和菖蒲。上楼、下楼时分,我总是不自觉地瞄上一眼——哦,端午要来了。也许是耳濡目染的缘故,端午那天上午我趁送儿子笛子班的时间,来到了吉水菜场门口,巧遇了卖菖蒲的老人,于是,那根长长的菖蒲就来到了我家。我央求了老公半天,才同意给我在门框上方订一个小小的钉子。像得到奖品的孩子似的,我满心欢喜地拿着菖蒲,小心翼翼地爬上凳子,把它恭恭敬敬地供奉了起来,心里自然也默默地祈祷:全家老小身体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端午记忆之三:那个暖暖的'下午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在我的老家,稍微上点年纪的妇女都会包粽子,我的母亲自然也不例外。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全家都去乡下。听说我们回去过端午,前一天晚上,母亲就开始准备粽叶、糯米和各种食材。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一片叶子,将这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些糯米,再在中间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把多余的粽叶包过来,用线把叶子捆好。一来二去,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结实又漂亮,活像一个个胖娃娃在睡觉。不多时,那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不用说,那个暖暖的下午也就在我的心中驻足。

  那身“时尚”的虎皮衣裤,那根长长的菖蒲艾草,那个香甜可口的粽子,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共同描摹了一个甜甜的端午记忆。

端午节随笔14

  又到端午节了,并且放假三天,端午节的祝福语不能说成“端午节快乐”,而要说成“端午节安康”!作为三十好几的人来讲,一点节日的味儿都没了。再也找不到小时候吃粽子的香甜味,只因我已长大。

  去年端午节,家里忙着给婆婆瞧病,粽子是大舅家给的,全家人心情指数都低。今年,婆婆和大姐包了好多粽子,至于我嘛包粽子的手艺不怎么样她们也就不让我插手了。我在旁边看着她们包着不同的形状,婆婆喜欢包三角形,她说包了五六十年了。大姐包的形状可多了,三角、四角、六角、大的、小的、方的,她喜欢创新,平时同事家包粽子总叫上她帮忙包几个。粽子放在草锅里煮味道比高压锅煮的香,她们分两个锅煮,高压锅和草锅。粽子熟了,我是不劳而获了,有些不好意思,哎!等等吧,有一天婆婆老了,我再包给她吃吧。

  总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容不得你停下脚步思索着。天亮了,一家人去地里种花生。昨天的.雨是及时雨,地里的泥土正好种花生。挖空的挖空,丢种子的丢种子,一早晨的气温凉爽适合种地。孩子总是捣乱的,小男孩满地跑,花生沟被他踩塌了,大人们一直斥责着,他吗乐呵呵当做没事。小外甥与女儿同岁干起活来有样子,可是也只是兴趣一会儿过后就烦了开始胡乱弄了。干活总是劳累的,腰酸背痛,汗流浃背。要不家长们总会拿这句话来吓唬孩子“上不好学就回家种地,天天晒太阳!”花生种下了,很开就会发芽长叶,同时杂草也会长起来,我拔草的日子也快了,暑假里等着地里拔草吧。种完花生,大家拖着劳累的身体回家了,一看地里种花生的人还一大片呢,种庄稼是农民的命根子。

  QQ的邮箱里有祝福的贺卡了,我在上周六事先发送了定时端午节贺卡,时间是20日早上6:10,我猜此时大家也该起床了,因为今天是端午节呀!过节了!收到的同事朋友也将祝福送给了我“幸福安康”!

  虽然是节日,可是该干的家务依然就绪,拖地、洗衣服、整理一下。每当打扫时就想打孩子,孩子不听话搞得很乱。人就是很矛盾,孩子小时候不听话盼着他们长大家里能整齐干净,当孩子们都长大成家立业了,家里倒也清净了,可是心情却又不一样了,总盼望着孩子们能常常回家看看唠唠,哪怕是把家里弄脏弄乱了也是乐呵呵的。只要孩子们能回来就很高兴!牢骚发完,活也干完。带着孩子去村里超市、学习用品店转了一圈,作为送给孩子的节日礼物。

  这个端午节知道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事情,一是当天不能祝福“节日快乐”,二是“端午节是九毒日之首”,看来许多的节日都是有渊源的。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端午节!

端午节随笔15

  端午节就要到了,每当这个节日来到,插艾蒿,点雄黄、包粽子、戴香包、赛龙舟等各种活动都会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那个令人惋惜的历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国,想起汨罗江,想起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学家跟诗人屈原。

  除了屈原,应该还有很多自己的亲人在这一天被我们一同怀念。我在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无比思念我长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妈,我知道,她也一定会思念我的。

  我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她对我的哺育跟爱却远远超出了血缘的范围,在她精心呵护跟爱抚下,快乐考试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忆,尤其是端午节的粽子跟香包,更让我无比怀念我的奶妈——那位漂亮健康宽容豁达的年轻女子。

  是她在一个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时候向我敞开了温暖的怀抱,我在她的怀中贪婪地吸允着、索取着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怀抱中一天天饱满、长大、变美。

  我长大了,要进幼儿园跟上学,城里跟乡下的距离把我拉离了她的怀抱,但我的心却无法离开她,因为她把母爱的种子深深种在了我的心里。于是,周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乡下的小路跟小桥,奶妈家的柴门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图画。

  那时候每年的端午节,我在睡梦中就能闻到粽子的清香跟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妈让小舅挽着蓝子天不亮就送来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几里路还温热的粽子,里面的各种豆儿跟枣儿把糯米染得红红的,吃起来软软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粽子撑得溜圆。

  每年的.这几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妈的粽子,我一直到现在都认为奶妈的粽子是最好吃的,谁都比不上。

  装粽子的蓝子上还挂着奶妈亲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极了,是用各种丝线缠绕的小粽子的模样,小巧玲珑,香气芬芳,我挂在脖子上在学校向女同学炫耀着,高兴着,美着……

  那感觉让我每次回忆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时代,回到了奶妈身边。

  也有那么几次赶上在奶妈家过节,于是,包粽子就成了我最高兴的事,尽管我不会包,但还是象模象样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边上,拿着棕叶包着米跟豆儿,拿着草捆扎,每到这时候,奶妈都会高兴的一边包着手里的,一边教着我,还把我包的粽子也放入锅里一起煮,结果可想而知,我的粽子不是找不着,就是里面成了稀饭,尽管这样,她也从未责怪过我,还任我用手在盆里捞来捞去继续捣乱。

  亲爱的妈妈,女儿现在仍然不会包粽子,不会缠香包,不是女儿不想学,而是女儿要把妈妈的粽子跟香包永远永远留在记忆中,那是什么样的粽子跟香包都无法替代的美的记忆,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过节了,不知道天堂里有没有粽子,有没有香包?

  女儿在这里为妈妈送上一份节日礼物,愿与您在梦中相会,亲手为您剥粽子,戴香包,亲口祝您端午节快乐!

  欣闻国家已经把端午节跟春节、中秋节一起列为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虽然还没有规定为法定假日,但重视传统节日的步子已经迈出,我想您听到这个消息也一定会高兴的,因为您爱这个节日。

【端午节随笔】相关文章:

端午节的随笔10-13

端午节随笔10-22

端午节的随笔10-21

描写端午节的随笔03-09

快乐的端午节随笔03-08

端午节主题随笔04-14

端午节随笔【热门】03-03

【热门】端午节随笔03-03

端午节感悟随笔03-03

端午节家乡随笔02-27